1. 抗日時期的漢奸和警察有啥區別嗎
抗日時期的漢奸是賣國求榮的。他出賣國人。去給日本人賣命。是人人痛恨的人。而警察。比漢奸。是有區別的。警察是維護秩序的。一旦日本人需要的時候,他們會出。動警力。
2. 抗戰時期偽軍有多少
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
在中國多指抗日戰爭時期協助日本軍隊進行軍事活動的以漢奸軍隊,這些偽軍主要有偽滿洲國的「滿洲國軍」,偽華北政務委員會的華北治安軍(俗稱皇協軍),汪偽國民政府的和平建國軍等。這些軍隊被老百姓稱為二狗子、漢奸軍隊等。
偽軍的來源大致有三種:
1、第一就是來自東北,東北的偽軍數量眾多,人數有七八十萬,其中一部分是憲兵警察一般任務是維持治安,另一部分是作戰部隊,這些人也被稱為二鬼子,是偽軍裡面戰鬥力比較強的,而且還有大量的朝鮮偽軍也混雜在其中,這支偽軍一般跟隨日軍南下以後充當馬前卒的角色。
2、第二種是華北偽軍,大部分是西北軍和中央軍等部隊投降以後組織起來的隊伍,人數也有幾十萬,這些軍隊的戰鬥力稍弱,裝備也比東北偽軍差一些,但是也有很兇狠的角色,甚至敢於白刃戰,十分賣命。
3、第三種就是各地臨時抽調的壯丁等組成的偽軍,和前兩種不同,這第三種偽軍幾乎沒什麼戰鬥力,十分的好對付,也就是很多抗戰劇裡面那種一打就服軟的偽軍形象的來源。不過這些人欺負自己人的時候也是凶神惡煞毫不手軟的,絲毫不比前兩種偽軍差。
(2)抗日戰爭時期偽警察擴展閱讀:
三支偽軍部隊的下場:
1、鐵石部隊就是東北偽軍中精銳組成的,人數有一萬五千多人,裝備非常精良有成建制的火炮部隊和戰車部隊,是日軍重點打造的以華制華戰略的產物,而且裡面的人員都被日方「精神改造」過了,十分的忠誠,作戰勇敢。
後來日本投降以後,這些人之中許多都負隅頑抗,最後大部分被蘇軍消滅。
2、黃衛軍是一支特別臭名昭著的部隊,它是由著名漢奸熊劍東創立的一支所謂「保護黃種人」的漢奸部隊,人數極盛時期達到過一萬五千多人,曾經充當日軍進攻湖南廣西等地的急先鋒,是南京汪偽政權的精銳軍隊,
這個熊劍東是個既有能力又極其厚顏無恥的人,自己居然成立了一個「黃衛軍學校」,號稱「第二個黃埔軍校」,簡直讓人啼笑皆非,這支為日軍賣命的漢奸部隊最後基本被解放軍所消滅,而熊劍東則被擊斃,大快人心。
3、汪偽政權警備部隊了,這支部隊有三個旅,每個旅都是5000人左右,是大漢奸汪精衛手下保衛它所謂的首都南京的精銳力量,結果這些人最後大部分都被日軍偷梁換柱送到了太平洋上當炮灰去了,
只有少部分人回到了中國在唾罵中度過了餘生,這似乎也宣告著當漢奸的最終下場——只能成為客死異鄉的孤魂野鬼。
3. 抗日戰爭期間南京市公安局長 記得家裡老人說有個名叫周繼昌的人曾經擔任過
很遺憾,沒有查到這個人。
查閱江蘇省地方誌網站,《民國江蘇警察機關》一文介紹的基本詳細。
1927年月,原江蘇省會警察廳改名為南京警察廳,旋改為南京公安局,局長溫建剛。
同年6月,南京公安局改名南京市公安局。局長邱鴻鈞。
同年8月,南京市公安局改名南京特別市公安局。局長相繼為陳光祖、孫伯文。
1928年8月,南京特別市公安局改名南京特別市政府公安局。局長相繼為孫伯文、姚琮。
1929年3月,國民政府明令南京特別市政府公安局更名為首都公安局。局長姚琮。
同年11月1日,首都公安局改組為首都警察廳。廳長先後有姚琮、吳恩豫、陳群、陳焯、王固盤。
抗日戰爭爆發後,首都警察廳撤至重慶。
1938年1月,偽南京市警察廳成立,廳長先後為王春生、徐仲仁。
1940年4月,又政組為偽首都警察廳,廳長先後為申振綱、蘇成德。
1942年6月,偽首都警察廳改組為偽首都警察總監署。總監先後為蘇成德、鄧祖禹、李謳一。
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10日,重慶國民政府委派接受(收)人員接管日偽首都警察總監署,恢復首都警察廳建制。廳長相繼為韓文煥、黃珍吾、劉誠之。
在南京警察系統里,沒有查到擔任一把手有叫周繼昌的。
民國期間江蘇省省一級的警察系統里也沒有一把手叫周繼昌的。
你最好再去問問詳細細節。
4. 抗戰時期偽軍穿什麼衣服
首先,抗日戰爭時期,隨著具體時段不同(比如早期的偽軍有的甚至沒有軍裝,只是以私人專服飾來代替屬)、地域不同(比如偽滿蒙前期的偽軍,有些蒙古族士兵依然以自身民族的服飾(頭巾、長袍)等來作為軍裝)、偽軍的「軍種」(比如偽滿時期還有偽海軍。南京汪偽政府甚至還吹噓建立的偽空軍等。其他的,還有偽警察、保安隊等)、軍銜的不同,軍裝樣式也是不統一的。
其次,抗戰後期(主要是1940-1945年),大部分偽陸軍都有了統一著裝(面料為淺藍或土黃色,有些偽軍還配有鋼盔和皮靴。但軍帽除部分大檐帽外,幾乎一律為翻口戰斗帽。這是與日軍軍帽(後部帶兩片「尿布」)有所區別的)。但在有些條件差的地區,偽軍的軍裝樣式依然還是參差不齊,五花八門。
5. 滿洲國的偽警察抗戰勝利後的結局如何
就地解散,部分被國共兩黨收編。
(比如《林海雪原》裡面有一個「欒警尉」,就當過內偽滿洲國的警官,警銜容是「警尉。光復後參加了國民黨在北滿的「地下先遣軍」,在「濱綏圖佳保安第四旅」充當「聯絡副官」,妄圖接應國軍北上。)
6. 抗日戰爭時期的警察叫什麼
還是叫警察,在北洋軍閥時候就有了,服裝是黑色衣服,帽子上有白色條紋。在變為警察之前,叫巡捕,警察局叫巡捕房。
7. 抗日戰爭中的「偽軍」是指那一批軍隊
即由侵略國家組織佔領地人民組成的軍隊。多指抗日戰爭時期協助日本軍隊進行軍事活動,由被佔領國家人民組成佔領區軍隊,不同時期各地的偽軍名號各不相同,較為著名的有「皇協軍」、「保安隊」、「警備隊」等稱呼。由於偽軍大多參與了對同胞的戰爭,因而在有偽軍的國家偽軍士兵大多受到廣泛的指責。
亞洲偽軍:
中國的日軍投降時各種偽軍有100多萬,比日軍還多……
自由印度軍隊在歐洲是那個SS阿三團,亞洲有過幾個印度師幫助日軍作戰;
緬甸偽軍資料很少,只知道曾經配合日軍攻擊英國軍隊甚至是中國遠征軍!
印尼和菲律賓似乎沒有偽軍……無資料。
印度支那到45年還是法國和日本共同控制,日本解除法國駐軍武裝後扶植的越南保大政府和籠絡的舊柬埔寨王國、寮國王國政府都有一些和日軍貌合神離的武裝,日本人不信任他們,甚至曾經把一支柬埔寨偽軍繳械……
歐洲偽軍:
蘇聯的俄羅斯解放軍、哥薩克軍、烏克蘭民團等等據說一共30萬?
希臘偽軍從屬於連續3屆偽政府的有5000人,還有一些臨時部隊無法統計。
塞爾維亞傀儡政府有約5萬偽軍或SS志願軍;
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約3萬士兵;
斯洛維尼亞的各種偽軍有幾千人;
阿爾巴尼亞偽軍有1萬多人(義大利時期);德國入侵後「國民陣線」和納粹合作組成第一個德國控制的阿爾巴尼亞傀儡政權,但兵力不詳;
波蘭似乎只有偽警察,人數不詳;
波希米亞-摩拉維亞保護國只有不到7000士兵,而且其中被派往義大利的部隊都被扔在後方挖戰壕~
斯洛伐克獨立國不詳;
法國~維希只是個倒霉的戰敗國,維希軍隊似乎不該算偽軍吧。
挪威法西斯傀儡政權能夠徵召的挪威「軍隊」只有吉斯林的衛隊和一些重要工廠的守備隊,前者衛隊在投降時只有60人,最多時也只有100人……
丹麥王國正規軍在43年8月前一直存在,甚至還在掃除英國水雷時被炸沉了一艘輔助掃雷艇……之後只有偽警察部隊了(原來的警察部隊也被解除了武裝)
盧森堡被並入德國,沒有偽軍;
荷蘭似乎也只有偽警察;
8.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在淪陷區,什麼級別的地方才能設置特務機關和和憲兵隊
縣一級的來地方都設了憲兵大隊源。
另外日本憲兵大隊主要是用來查處當地偽軍、漢奸、以及當地日軍是否正確執行命令用的。
原因是日本陸軍里派系林立,許多派系之間互相內訌,甚至磨洋工、故意拖後腿的都有,所以要安插憲兵來盯住這些人。
9.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偽軍是有什麼人組成的呢
偽軍是又那些漢奸組織的隊伍,如齊燮元、汪精衛等。
偽軍是中國人,是那些漢奸組織的隊伍,替日本人賣命,欺壓中國人的。偽軍是一切漢奸隊伍的總稱,包括汪精衛的偽國民政府的部隊、華北自治政府等漢奸組織的隊伍、偽「滿洲國」的隊伍等等。
偽軍由於很大部分來自於脅迫,所以經常陣前倒戈。對於主動棄暗投明的一般稱為反正。
(9)抗日戰爭時期偽警察擴展閱讀:
1、華北治安軍
1940年,在治安肅正行動結束之後,日軍成功地擴大了在華北的佔領區域,縮小了包括八路軍在內的國民革命軍敵後部隊控制區域。
為鞏固戰果,日軍決定建立在華北政務委員會的架構下設立中國人組成的親日武裝,以彌補日軍數量的不足,加強對佔領區的控制和開發,達到在華北駐軍至少可以在經濟上自給自足的情況,以此應對中國方面「持久戰」的戰略。
1940年1月14日,華北治安軍在北平正式成立,司令齊燮元,其部隊主要指揮人員出自日本人控制的通縣陸軍軍官學校,兵員來自原華北剿共軍以及在日軍佔領區招募人員。
全軍編制3個集團15000餘人,實際人數5000餘人。3月30日,汪精衛在南京設立臨時政府,華北治安軍改名華北綏靖軍,名義上歸屬汪精衛政府管轄。華北治安軍聲稱自己負責華北地區的治安,但是軍隊實權掌握在各級日軍顧問手中。
治安軍初期負責河北以及山東北部的治安維持工作,1940年底擴軍至5萬餘人後,開始全部配合日軍發動對中國各敵後區域的掃盪作戰。
到1942年,華北治安軍一度發展到12個集團,9萬余戰斗人員,戰斗區域也擴大至包括山西、山東南部的全部華北地區。
1943年,杜錫鈞接替齊燮元任總司令,1945年2月,門致中接任總司令。抗戰勝利時,華北治安軍共編有13個集團,兵力5.5萬人。
1945年9月,華北治安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九路軍,到1945年底,偽軍部分解散,部分被編入雙方軍隊准備新的戰爭。
2、和平建國軍
抗日戰爭時期華中偽軍之一。1940年3月汪精衛在南京建立偽政權後,收編國民政府投降軍隊組成。
和平建國軍是伴隨著偽南京國民政府成立而組建的一支漢奸傀儡軍隊。因汪精衛以「和平、反共、建國」相標榜,故其組建的軍隊便稱為「和平建國軍」。
偽和平軍與偽南京政府一樣,既是抗戰時期日本侵華政策的畸形產物,又是汪精衛集團從事「和平建國」運動所創的「業績」。
1940年汪偽政府在南京成立後,設置軍事委員會作為其最高軍事指揮機關,汪精衛兼任委員長。
汪精衛在建立政權之前曾仿照蔣介石經營黃埔軍校的先例在上海江灣成立軍官訓練團,意圖建立自己的嫡系軍隊,1940年,汪軍總數8.8萬人。
由於日本方面不允許他有這樣的部隊,所以訓練團被帶至武漢綏靖處工作。盡管如此,到1945年春已擴大到40餘萬人。
至日本投降時,汪精衛政權所統領的南京和平建國軍直轄6個方面軍及4個綏靖公署,華北治安軍則最高曾轄有14個集團軍,蒙疆的蒙古軍最高曾轄有10個師。
此外,汪偽政府還對外吹噓建有海軍和空軍。但汪偽政府的海軍僅有陳舊小炮艦3艘,空軍只有數架教練機,實際上形同虛設。汪偽政府所有的偽軍統計起來,對外號稱兵力百萬,實際上大約只有六十萬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和平建國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偽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皇協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