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論文1500字

抗日戰爭論文1500字

發布時間:2021-02-26 04:12:35

Ⅰ 抗日戰爭勝利的啟示和意義,1500字的論文

今天,我懷著波動的心情早早的待遇在台式機前等待著《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的著手。閱兵是中國向世界表明我們堅持維護二戰後國際秩序的窗口。
我不知道那天讓我期待了多久,因為對閱兵有極大的興趣,建國60周年的閱兵式我也記不清看了多少遍,這次終於有機會在屏幕前近距離接班一番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人民抗戰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爆發時間最早、歷時最長。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堅定了盟國與法西斯作戰的認為可靠,感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中國人民也為此付出了很大的民族犧牲。

看見閱兵式上的官兵們雄赳赳氣昂昂、英姿颯爽的樣子使人們倍感精神振奮、非常自豪,有這樣的軍隊、有這樣的官兵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非常驕傲。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紀念活動,呼喊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與熱愛和平的國家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開啟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回頭看70年前,以前的中國是怎樣一種社會情況,內憂外患,貧困落後,如今可謂是截然不同了。現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設備,巨艦橫行海洋,坦克碾壓陸地,戰機翱翔長空,核武器威懾世界。現在的國家發展日新月異,這便是社會建設者立下的赫赫戰功。二十一世紀,判斷了祖國的飛速進步與發展,但我們不能夠停留在別人的成果中,我們應建立起遠大的理想與目標,向著我們遠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這就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做的。

自強不息,激流勇進,永不服輸,是我們中華人民的傳統精神。歷史啟示了我們將來的路不可能一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風順。只是這條路我們會走下去,因為正是這些迎刃而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刻苦鑽研才成就了我們祖國的今天,成就了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

今天,中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作為中華民族子女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更應該為祖國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奮斗吧,為我們的祖國有我們而驕傲!

觀察後真可謂感慨萬千。我信任在看完《勝利日大閱兵》後每個人都會有所改變,讓我們丟掉昨天的不快與氣餒,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國繁榮昌盛,更加繁榮富強,早日達成祖國的偉大復興!中國——萬歲,中國——加油!

Ⅱ 中華民族為什麼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1500字論文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
70年前,當中華民族最終奪取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血火淬煉的抗戰精神,在歷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恆。
70年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處於又一個關鍵時期。偉大的抗戰精神昭告我們:萬眾一心,艱苦奮斗,百折不撓,敢於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不僅能擊敗任何外來侵略,而且必將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愛國主義旗幟下的大團結、大聯合,既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首要前提,也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保證。
78年前的盛夏,全面抗戰的烈火點燃。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工農紅軍不計前嫌,進行改編,接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指揮,迅速開赴抗日前線。
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四萬萬同胞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團結起來,匯成浩浩盪盪的抗日洪流---
抗聯將士活躍在白山黑水,回民支隊讓日軍聞風喪膽;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等救亡組織紛紛成立,不同黨派、團體捐棄舊怨,共赴國難。台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華僑認購國債、回國參戰……全民抗戰的大潮讓侵略者「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妄言徹底破滅。
「民族大團結是抗戰精神的核心。」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戰爭研究》主編榮維木認為,這既是抗戰精神的重要內涵,也是抗日戰爭的重要經驗。「民族生存需要它,民族發展需要它,當前面臨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中華民族,更加需要它!」
慷慨赴死、不怕犧牲、百折不撓、艱苦奮斗,是抗戰將士留給後人最為珍貴的精神財富。

Ⅲ 求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論文2000字!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槍聲打響了中華全民族偉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序幕,全面抗戰由此開始,史稱「七七事變」。
如今已是70年了,這70年間古老的中國由衰敗走向了富強,走向了獨立,走向了自主。可又有誰想像得到70年前中國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象。日本侵略者肆意踐踏我國的大好河山,至我國同胞於苦難之中,國土淪喪,家破人亡,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1973年12月,日本侵略者對著30萬手無寸鐵的南京同胞進行了屠殺,30萬中國人民啊!他們的鮮血染紅了他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在中國存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出現了,在他們的引領下我們迎來了日本的無條件投降。今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即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這天「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被政府指定為國家紀念日,為了紀念為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更是為了紀念抗日戰爭的勝利。
「假使我們不去打仗,敵人用刺刀殺死了我們,還要用手指著我們的骨頭說「:看,這就是奴隸!」
在面對敵人瘋狂的侵略時,是投降還是反抗?不同的答案會有不同的結果。這首詩鮮明地告訴了我們不起來、不戰斗的後果。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有著我們民族英雄的鮮血,為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軍民傷亡3500萬人),但是我們不悔,有些人死了,但他卻活著。烈士們雖然陣亡。但是他們卻永遠活在了人們的心中。
他們的軍魂永遠保佑著祖國的寸寸疆土。這歷史中的一幕幕,無一不訴說著牢記歷史,珍愛生命,反對戰爭,珍惜和平,讓我們共同努力,讓和平之鴿永遠在我們國土上自由的飛翔

Ⅳ 我所了解的抗日戰爭小論文1500字左右

愛國主義演講稿

同胞們、同志們、朋友們!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戰火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億人口捲入其中。法西斯侵略者給世界帶來巨大災難,給人類文明造成空前浩劫。日本侵略者肆意踐踏中國的大好河山,屠殺中國軍民,強行掠取勞工,蹂躪和摧殘婦女,進行細菌戰和化學戰,製造了南京大屠殺等一系列滅絕人性的慘案,犯下了令人發指的罪行,使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遭受了慘重破壞,使中華民族蒙受了巨大損失。據不完全統計,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國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戰爭勝利後,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對納粹德國戰犯的審判,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及中國、蘇聯等國家的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的審判,使發動侵略戰爭、雙手沾滿各國人民鮮血的罪魁禍首受到應有的懲處,伸張了國際正義,維護了人類尊嚴,代表了全世界所有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民的共同心願。這是歷史的審判!這一審判的正義性質是不可動搖、不容挑戰的!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反侵略的正義戰爭。戰爭的這一性質,從根本上決定了人心向背,決定了戰爭必然以侵略者的失敗而告終。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人類總是不斷探尋社會進步的規律,不斷把人類文明推向更高水平。但是,總有一些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勢力不惜以極端野蠻的方式向人類文明挑戰,對其他民族進行侵略、掠奪、殺戮、奴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給世界上了生動而又深刻的一課,再一次充分證明:人類文明的進程和成果是不容破壞的!人類和平進步的車輪是不可阻擋的!一切邪惡、黑暗、反動的勢力終將被歷史洪流席捲而去!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不僅徹底摧毀了世界法西斯反動勢力,而且成為世界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這一勝利,壯大了世界進步力量,有力地沖擊了舊時代列強爭霸的國際體系,動搖了世界殖民主義的基礎,推動了殖民地、附屬國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斗爭,為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方興未艾的民族解放運動開辟了廣闊道路。這一勝利,挽救了人類文明,避免了歷史倒退,廣泛傳播了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平的基本價值,促進了各國人民特別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精神上的廣泛覺醒,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了持久影響。這一勝利,促進了聯合國的成立,推動制定了聯合國憲章和其他國際關系基本准則,開始形成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新機制,對戰後世界局勢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Ⅳ 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為題的論文 該怎麼寫 1500字。

抗戰是中華民族崛起的第一步,凝聚了整個國家所有階層的力量,是中內國走向現代化國家道路上重要的容里程碑,最重要的就是每個國民有了對民族國家的觀念認同,這對建立統一強大的現代化的中央政府非常重要,沒有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中國是很難崛起的,分裂的中國不可能擁有今天快速發展的經濟實力。

Ⅵ 有關抗日戰爭的論文1500字左右,急求

買買~
太氣派啦~
直接來問嘎!

Ⅶ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撰寫1500字以上的論文

抗日戰爭勝利的啟示
歷史會永遠記住這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在這一天,抗日戰爭以中國人民的勝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敗而告結束。
歲月的腳步匆匆走過65年。黃河邊上的硝煙已隨風飄散,歷史彷彿已經遠去。但是,從盧溝橋頭
捲起的那場戰爭留下的教訓卻是刻骨銘心。對於中華民族來說,那是永遠的國殤,永遠的奮爭,也是永遠的追思。
「歷史是一面映照現實的明鏡,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書。」正如一位青年評論家所指出的:「將那段歷史僅僅理解為災難與憤怒,而不從中尋找其內在邏輯,理解其復雜性,則同樣辜負了那些身經災難的一代人的付出。」 那段歷史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悲痛欲絕的哀傷、洗刷不盡的血淚、永志追思的英烈和偉岸壯闊的史詩,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戰的期盼、強國富民的決心和睦鄰友邦的祝願。
啟示之一:落後就要挨打
血色黃昏:偶然背後的必然
73年前,一個中國人民刻骨銘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槍炮聲震驚了盧溝橋。日軍以士兵失蹤為借口,要強行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絕後即槍炮相加,全面發動侵華戰爭。不屈的中華民族也開始了長達8年的全民抗戰。 「七七事變」僅僅是近代日本侵華野心的總爆發。在此之前,日本已經對中國這塊富饒的土地覬覦已久。早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就制定了以鯨吞中國為核心的所謂「大陸政策」,在之後的70多年裡,日本曾發動了14次侵略戰爭,其中多次是對華戰爭。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戰爭,迫使戰敗的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台灣與澎湖列島;10年後又在我國東北土地上發動日俄戰爭,強迫滿清政府承認日本在東北的勢力范圍。「進入大陸」的迷夢、畸形膨脹的野心,使得這個受中國傳統文化恩惠最重的國家成為近代以來禍害中國最深的國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時任日本首相的田中義一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拋出了對華侵略總戰略: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趾高氣揚的日本,已掩飾不住要徹底奴役中國的野心。
上世紀30年代初,嚴重的經濟危機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步伐:1931年,製造「九·一八事變」,佔領我國東北地區,挑起侵華序幕,隨後將槍口瞄向內蒙古、華北,步步進逼;1932年,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變」;1933年,侵佔熱河省。
回顧近代中日關系史,國防大學徐焰教授認為,中國抗擊日本侵略的具體戰斗在某一地點發生可能有其偶然性,但同日本進行一場決定民族命運的生死大戰卻是必然的!
中日兩國之間為什麼會開戰?這背後的根源在哪裡?一個島國為什麼能一步步地侵吞國土面積數十倍於它的大國?歷史學家的評論一針見血: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是其軍國主義擴張野心不斷膨脹的結果。
戰爭是兩國實力的對抗
戰爭是精神的較量,更是物質的對抗。「七七事變」之後,中華民族奮起抗戰。然而,虛弱的國力,有國無防的現實,沒有做好開戰准備的民心士氣,讓西方的觀察家們在驚訝於中國人頑強戰斗意志的同時,也預言中國人在這場實力懸殊的廝殺中前景黯淡。
讓我們來看一看開戰之時,中日兩國的國力和軍事力量的對比:

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日本工業產值為60億美元,中國為16億美元。日本年產鋼580萬噸,年產彈葯可達50萬噸,舊中國沒有重工業基礎,年產鋼不過4萬噸,年產彈葯幾千噸,武器主要靠進口。
就軍隊裝備而言,日本海軍噸位為190萬噸,是中國的20倍~30倍。日本作戰飛機有2700架,而中國僅有305架。擁有近百萬之眾的中國陸軍只是數量上的優勢。日本1個師的武力裝備,在戰爭之初相當於中國1個師武力裝備的3倍;而在戰爭的中後期,已經相當於中國的8倍~9倍。
武裝到牙齒的日本軍隊讓歐美列強也不敢輕視,而中國只有一個虛弱的中央政府和數十個各自為政的地方政府,經濟結構、組織形態和技術水平都還停留在「前現代」的狀態。誰都知道,一個軟弱乏力的國度與一支如狼似虎的現代化軍隊開戰意味著什麼。
在淞滬戰場長達3個月的鏖戰中,中國方面共投入70多萬兵力,傷亡20餘萬人。史料記載,當時的正面戰場整營整連陣亡不是罕見之事,每日經由兵站送往後方的傷員常在萬人以上。從西部內地行軍趕到東南、華北前線的川軍官兵們沒有見過坦克車,一些戰士所擁有的武器還是大刀、長矛。他們上戰場就像是羊入虎口,甚至還沒見到敵人就戰死疆場。據統計,僅僅是中央軍校1929年至1933年畢業的25000名年輕軍官中,就有10000名犧牲在全面戰爭爆發的前4個月,陣亡的比例高達40%。
日本的侵略對中華民族的傷害可謂創巨痛深。侵略戰爭使中國的現代化至少延誤了50年時間。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積累的近代化和現代化的財富喪失殆盡。
一項不完全統計表明,從「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8月,按1937年的比值計算,日本侵略給中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多億美元,掠奪鋼鐵3350萬噸,煤5.86億噸,糧食5.4億噸,木材1億立方米。要知道,1000億美元,相當於國民黨政府277年的財政收入、26年的工業總產值,是自鴉片戰爭以來歷次帝國主義侵華戰爭索要賠款總數額的數十倍。
落後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強,發展需要安定。這,就是那段屈辱與悲壯同行的歷史留給我們的最為深刻的啟示。

Ⅷ 怎樣弘揚抗戰精神1500字論文

繼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最壯烈的民族解放戰爭。在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光輝旗幟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全國各族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萬眾一心、同仇敵愾,與日本帝國主義進行了氣壯山河的英勇搏鬥。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堅強核心,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傑出組織者和鼓舞者。在中國共產黨的感召下,中華民族涌現出無數抗日英雄,孕育並產生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救亡圖存、民族解放為主題,以自強、團結、犧牲、堅韌為基本內涵的偉大抗戰精神。這種偉大的抗戰精神,集中體現了這一時期中華兒女的精神風貌和價值取向。
萬眾一心、共赴國難。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奮起抵抗外來侵略的戰爭。「九一八」事變之後,特別是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面對深重的民族危難,抵抗外來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成為中華兒女的共同意志。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中流砥柱,各黨各派捐棄前嫌,一致對外;社會各界萬眾一心,同仇敵愾;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是「妻子送郎上戰場,母親叫兒打東洋」的悲壯場面;五洲四海,異國他鄉,到處有華僑華人「御外侮、挽危亡,願為後盾」的積極行動。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精神。
不畏強暴、敢於犧牲。抗日戰爭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與帝國主義強國之間進行的一場決死的戰爭。自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歷經第一、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入侵等,割地賠款,受盡欺凌,積貧積弱;而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一躍成為帝國主義強國,在軍事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等方面佔有明顯優勢。面對強大而殘暴的侵略者,全國人民排除一切悲觀主義和妥協投降論的干擾,堅定抗戰必勝的信念,與敵人展開殊死斗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積極開辟敵後戰場,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與日軍英勇作戰,給敵人以沉重打擊;無數中華兒女,高舉愛國主義旗幟,毀家紓難,捨生忘死,前仆後繼。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敢於勝利的民族精神。
百折不撓、堅韌不拔。抗日戰爭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從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我國東北算起,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時十四年;從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算起,中國人民全國性抗戰歷時八年。這期間,抗日戰爭經歷了由局部抗戰到全國性抗戰的過程;經歷了從戰略防禦到戰略相持,最後到戰略反攻的過程;經歷了從單獨抗戰到與世界反法西斯盟國攜手抗戰的過程。中國共產黨關於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為爭取抗戰勝利指明了方向。全國人民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條戰線上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不懈斗爭。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
艱苦奮斗、自力更生。抗日戰爭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無論是局部抗戰還是全國性抗戰,都是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進行的。二戰全面爆發後,中國的抗戰雖然得到國際社會的巨大支持和寶貴援助,但仍然十分艱苦。特別是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把中國作為其資源及兵源供給地,在對國民黨政府進行政治誘降的同時,加緊對中國進行擄掠、壓榨和控制,尤其對抗日根據地進行了大規模掃盪、長期清剿和殘酷封鎖。面對缺衣少食、缺槍少炮、缺醫少葯的艱苦條件,中國共產黨依靠人民群眾,堅持一邊生產、一邊戰斗。中華優秀兒女始終保持旺盛革命鬥志,頑強抵抗日軍侵略。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
伸張正義、維護和平。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論文15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