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敵後戰場

抗日戰爭敵後戰場

發布時間:2021-02-04 18:10:20

Ⅰ 抗日戰爭,怎樣區分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

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從事實上來看是戰爭中規模最大、持續最久的戰略大會戰,戰略上包圍和反包圍,使日寇陷於汪洋大海、滅頂之災的戰略大會戰。

兩個戰場的關系不能分割,不能割裂,是一個戰爭中的兩種形態、兩個部分。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的關系,如果沒有正面戰場的大規模作戰,吸引並殺傷大量日軍,特別是戰爭初期,敵後戰場的開辟應該說是很困難的。

同樣,如果沒有八路軍、新四軍和廣大人民武裝在敵後戰場對日作戰,有力牽制、打擊日寇,正面戰場上所承受的軍事壓力將會更大,有些戰役可能會輸得更慘,所以兩個戰場應該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關系。客觀公正地評價兩個戰場的功能,不能片面地否定這個肯定另一個。

(1)抗日戰爭敵後戰場擴展閱讀:

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這兩個戰場的存在,是中國抗日戰爭的一個重要特點。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分別由國共兩黨主導,海內外原來對兩個戰場的研究都提出過一些不夠全面的看法,有的籠統地把正面戰場稱為國民黨戰場,敵後的是共產黨戰場。

這不是事實,正面戰場也有共產黨的力量在參與,在活動。有的只承認某一戰場的作用,否定另一個戰場的作用,對兩個戰場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做恰當的評價。現在完全有條件從全民族抗戰的視野全面考察這兩個戰場的關系,給予實事求是的定位,但是有些具體問題還可以進一步深化研究。

Ⅱ 抗日戰爭時期的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戰役分別有哪些

抗日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形成原因:日本大舉侵略中國,中國大部分領土淪陷,中華民族危亡。抗戰路線:國民黨單純依靠軍隊和政府進行正面戰場上的進攻,進行陣地戰(代表:淞滬會戰,鬆口會戰)共產黨開辟的敵後戰場依靠廣大人民和軍隊抗戰。進行游擊戰。互相關系:互相支持,互相鼓勵,一起對抗日本侵略者。作用:結束中國多年內戰,中國軍隊槍口一致對外,開辟了抗日戰場的新局面,為日後的勝利奠定堅實基礎

Ⅲ 抗日戰爭,什麼叫「敵後戰場」

指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深入到日本佔領區而開辟的戰場。一般特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軍隊佔領區所形成的有一定軍事控制范圍地區。 由於這些地區是在日本佔領軍所控制的後方,相對於抗日戰爭初期,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力量日本軍隊和國民黨政府軍隊正面交鋒的戰場而言,叫敵後戰場。
根據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召開的會議精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武裝開辟了抗戰的敵後戰場。在抗戰過程中,敵後戰場由戰略上配合國民黨軍隊正面戰場作戰逐漸上升為抗日的重心,成為與日軍作戰的主戰場。敵後戰場為最終贏得抗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歷史性貢獻。
敵後戰場的開辟是由當時的國情軍情決定的。全國抗戰爆發後,由於敵小我大,決定了日軍在中國占據的地域越大,其兵力就越不足,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線和城鎮,這樣敵後廣大鄉村地帶成了開辟抗日根據地的理想區域。與當時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大潰敗相反,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向敵後淪陷區大步前進,依據中央確立的方針,放手發動群眾,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先後建立了晉察冀、晉西北、晉冀豫、冀魯豫、蘇南、淮南、豫皖蘇邊等大小24塊抗日根據地,成為堅持長期抗戰的重要力量,與國民黨正面戰場在戰略上對日軍形成夾擊之勢。
自1937年9月平型關初戰到1938年10月武漢失守,我軍在敵後戰場對日軍作戰1600多次,斃傷敵6萬餘人。1938年敵後戰場抗擊日軍兵力40萬人,佔全部侵華日軍的58.8%,抗擊偽軍7.8萬人,達100%。(劉庭華:《中國抗日戰爭論綱》,軍事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頁)敵後游擊戰不僅配合了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的作戰,直接給予日本侵略者以有力的打擊,而且迫使日軍不得不將原先用於進攻的大量兵力轉向保守佔領區,從而對停止日軍的戰略進攻,使戰爭轉入相持階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Ⅳ 抗日戰爭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的關系

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關系。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表示,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關系。應該客觀公正地評價兩個戰場的功能,不能片面地否定這個肯定另一個。

抗戰初期,國民黨採取了以「空間換時間」的策略,以節節抗禦的方式進行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等大的戰役,殺傷、吸引和拖住了大量日軍,為打破日軍「速勝戰略」、推動戰略防禦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由於國民黨當權者採取了消極抵抗的政策,正面戰場的作用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正面戰場的戰役是敗多勝少,盡管如此,它大量消耗了日軍的實力。但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後,敵後戰場逐漸變為主戰場。

如果沒有八路軍、新四軍和廣大人民武裝在敵後戰場對日作戰,有力牽制、打擊日寇,正面戰場上所承受的軍事壓力將會更大,有些戰役可能會輸得更慘,所以兩個戰場應該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關系。

(4)抗日戰爭敵後戰場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的作用:

在戰略防禦階段,抗日游擊戰爭迅猛發展,不僅有力配合了正面戰場作戰,而且創建了敵後抗日根據地,迫使日軍不得不長期而不是暫時分散兵力兩面作戰,從而為推動抗日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到戰略相持階段,實現持久抗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戰略相持階段,敵後游擊戰逐漸成為抗日戰爭的主要作戰形式。1943年以後,抗日戰爭進入局部反攻階段,敵後戰場逐步實現由游擊戰向運動戰的轉變,收復了大量失地,成為全面反攻的戰略基地,為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Ⅳ 抗日戰爭中敵後戰場的地位和作用

在抗日戰爭中,華北地區的敵後戰場其實承擔了更大的責任,因為日軍重點清除敵後的力量,對國民黨採取恐嚇和誘降政策。

Ⅵ 抗日敵後戰場的作用

抗日敵後戰場的作用:

一、在戰略上有力的配合了正面戰場的作戰,對維持中國持久抗戰的局面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敵後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增強了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三、為中國革命保存和擴大了力量,為抗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給後來的新中國建設積累了正治、經濟經驗。

在抗日戰爭的十四年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開辟、堅持和發展了敵後戰場。在局部抗戰階段的六年間,東北敵後戰場是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在全國抗戰階段八年間的大部分時間里,整個敵後戰場是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

敵後戰場對於實現全民族抗戰、配合正面戰場、堅持抗戰和奪取抗日戰爭最後勝利,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6)抗日戰爭敵後戰場擴展閱讀:

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關系:

從戰略地位看,抗戰初期正面戰場是主戰場,從抗戰中期到抗戰後期,主戰場發生了轉化,正面戰場抗擊日本侵略的作用有所下降敵後戰場逐漸形成並開始獨當一面。最終成為抗日的主戰場。這種轉化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主客觀的基本條件和深刻的原因。

兩個戰場的形成和地位的變化,對抗日戰爭進程和結局,乃至對戰後中國政局、中國前途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抗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根據中日雙方力量對比,提出了中國抗戰必須採取正規戰與游擊戰兩種作戰方式,應該在敵人後方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開辟敵後戰場的戰略主張。

戰爭之初,敵強我弱敵人來勢兇猛但是敵小我大,日本國士面積小,人員少,資源不足.因此戰爭必然是場持久戰。隨著日軍古領區的擴大,戰線延長,日軍兵力不足與兵力分散的矛盾會凸顯出來,日軍只能佔領城市和交通線在其古領區內特別是廣大的農村必然留有很大的空虛為大規模抗日游擊戰爭的發動。

因此在國防會議召開前,毛澤東就致電指示參加會議的中共代表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等人向會議提出正規戰與游擊戰相配合」,以游擊戰攻敵側方或「威脅敵後方」的意見。9月,中共領導人與閻錫山就八路軍進人山西後的活動范圍達成致意見,即八路軍進人山西後以太行山脈和太行山北端為根據地進行獨立自主的游擊運動戰。

國共兩黨這一有關兩軍在抗戰中的分工與部署,是中國抗日戰爭總體戰略部署的重要內容。毛澤東曾經指出:「就目前和一般的條件說來,國民黨擔任正面的正規戰,共產黨擔任敵後的游擊戰,是必須的,恰當的。」國共兩黨對不同作戰戰場和作戰方式的選擇,這是形成兩個戰場的主要原因。

Ⅶ 抗日戰爭時期什麼叫「敵後戰場」

敵後戰場是指在敵人的佔領區進行作戰,並且建立起根據地的戰場,稱為敵後戰場。

抗日戰爭中總共有兩大戰場:一個是中國國民黨領導的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正面戰場;另一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敵後戰場。抗戰初期以正面戰場為主,敵後戰場為輔。

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以後,開始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日寇的政策也隨之變為,對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根據地進攻,對國民黨政治誘降。從此敵後戰場成為抗日主戰場。

(7)抗日戰爭敵後戰場擴展閱讀:

史學家把抗日戰爭時期分為兩黨領導抗日斗爭分為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

一、正面戰場

正面的頑強抵抗,對敵後戰場的建立、發展起到了支援作用。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的協同作戰,顯示了中華民族的頑強意志、必勝信念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存能力,使國際社會刮目相看,贏得了美、蘇的航空支援及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美、蘇、英更大規模的寶貴支持,

更為結成國際反法西斯向盟、直至打敗法西斯陣營奠定了基礎。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如果沒有正面戰場,白軍集中力量於後方戰場,故後解放區戰場也很難堅持: 但同樣的沒有敵後戰場的對日軍的牽制,正面戰場也很難長期堅持下去。

二、敵後戰場

1、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開辟的敵後戰場,中國與正面戰場相配合對日軍形成戰略夾擊的戰略格局,是一個偉大的創造。

2、敵後戰場在戰略相持階段一1941年後上升為中國抗戰的主戰場,成為中國抗日的重心和台柱子。

3、敵後解放區戰場是中國抗日戰爭大反攻的戰略出發地和爭取抗戰最後勝利的戰略基地。

八年全面抗戰期間,雖然兩個戰場的配合並未盡如人意,但兩個戰場都功不可沒。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戰勝強大的敵人,要獨立、富強,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團結洗一致,和衷共濟。

Ⅷ 抗日戰爭時期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的關系

正面戰場,國民黨的軍隊其實是牽制著侵略中國的日軍主力,但是由於戰術專,裝備屬,政策``等等原因,正面戰場戰果不利。而雖然我們敵後戰場主要是游擊戰為主,力量較為單薄,但是由於機動性強,隱蔽性高,配合正面戰場作戰,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日軍!特別在打過長江後,日本兵力不足,戰線過長`更讓敵後的小規模作戰有了發揮的空間。中國抗戰勝利,是正面戰場牽制,敵後戰場消耗敵人,兩條戰線雖然有矛盾,但是在國共合作時,還是有著相互配合的關系,缺一不可

Ⅸ 抗日戰爭中敵後戰場的地位和作用

敵後戰場的地位:配合正面戰場作戰。

作用:
(1)在戰略上有力的配合了正面戰專場的作戰,對維持中國持久抗屬戰的局面創造了有利條件。
(2)敵後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增強了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3)為中國革命保存和擴大了力量,為抗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給後來的新中國建設積累了正治、經濟經驗。

Ⅹ 抗日戰爭敵後戰場是怎樣情況

戰期間,國共兩黨雖有「兄弟鬩於牆」的一面,但主要的方面還是「外御其侮」。抗戰分為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八路軍、新四軍及華南敵後抗日武裝主要在敵後戰場作戰;國民黨部隊也有轉入敵後戰場的,但就其主體而言,則支撐著正面戰場。抗日戰爭是在長達5000公里的正面戰場與幅員130餘萬平方公里的敵後戰場進行的。兩個戰場彼此需要,相互配合,協同作戰,才最終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正面戰場大型會戰有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南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隨棗會戰、長沙會戰、桂南會戰、棗宜會戰、上高會戰、中條山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豫湘桂會戰等 22次,此外,還有遠征軍兩次赴緬甸作戰;重要戰斗1100餘次,小規模戰斗近5萬次。陸軍傷亡、失蹤達320萬人,空軍消耗飛機2468架,犧牲 4000餘人,海軍幾乎全軍覆沒。

正面戰場的作戰,重創了日本侵略者的狂妄氣焰,粉碎了其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由於中國堅持抗戰,使日本逐漸陷入了「中國泥潭」而不能自拔的困境。從1938年12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的3年時間里,日本內閣像走馬燈一樣連續更換了 7任。正面戰場的頑強抵抗,對敵後戰場的建立、發展起到了支援作用。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的協同作戰,顯示了中華民族的頑強意志、必勝信念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存能力,使國際社會刮目相看,贏得了美、蘇的航空支援及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美、蘇、英更大規模的寶貴支持,更為結成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直至打敗法西斯陣營奠定了基礎。抗戰期間,中共中央文獻中就已對兩個戰場的區分有明確的認同。1938年1月,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在分析八路軍一年半所取得的戰績的原因時說:「沒有正面主力軍的英勇作戰,便無從順利的開展敵人後方的游擊戰爭;沒有同處於敵後的友軍之配合,也不能得到這樣大的成績。」(《〈八路軍軍政雜志〉發刊詞》)1943年7月2日發表的《中共中央為紀念抗戰六周年宣言》中說:「整個中國戰場上,六年來的作戰,實際上是被劃分為正面與敵後兩大戰場,這兩個戰場的作用,是互相援助的,缺少一個,在目前就不能制止法西斯野獸的奔竄,在將來就不能驅逐這個野獸出中國。因此,必須增強這兩個戰場互相援助的作用。」中共中央領導人對正面戰場壯烈殉國的張自忠、王銘章、戴安瀾等高級將領,都曾給予高度評價。如毛澤東、秦邦憲、吳玉章、董必武題贈給台兒庄戰役中戰死在滕縣的王銘章上將的輓聯是:「奮戰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決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增光。」第200師師長戴安瀾殉國於第一次赴緬作戰,毛澤東贈送的輓詞是:「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周恩來的輓詞是:「黃埔之英,民族之雄。」朱德、彭德懷的輓聯是:「將略冠軍門,日寇幾回遭重創。英魂羈緬境,國人無處不哀思。」人民群眾盡管對正面戰場一些部隊的不戰而退與軍紀混亂頗有怨艾、甚至憤恨,但總體上來說,對正面戰場寄予厚望。當正面戰場傳來捷報時,人民歡欣鼓舞;當正面戰場遭受挫折時,人民為之痛苦、憂心。人民群眾冒著生命危險支援前線部隊作戰,台兒庄大捷飛傳四海,徐州人民慰勞作戰官兵,贈送寫有「民族救星」的錦旗。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敵後戰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