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中的戰役

抗日戰爭中的戰役

發布時間:2021-02-04 18:07:43

❶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有哪些有名的戰役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有很多的有名的戰役,像什麼百團大戰、台兒庄大捷等。我這次要說的是日軍掃盪時期的一次戰斗,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次戰斗也非常的有名。


岡崎大隊憑借著居高臨下的地利和強大的武器裝備,將我軍的部隊牢牢的阻擋在山腳下。在《亮劍》中,李雲龍用挖掘工事和手榴彈的方法滅掉了山崎大隊,但是現實中並沒有那麼簡單。

為了能夠突破岡崎大隊的炮火,我軍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很多部隊被打的都不成建制了。當我軍好不容易攻上山頭後,遠處的援軍也已經馬上要到了。雖然很無奈,但是我們只能撤退,並沒有全殲岡崎大隊。

❷ 抗日戰爭著名戰役

1台兒庄戰役
1938年3月23日至4月7日,
中國軍隊和日軍在山東嶧縣台兒庄(今屬棗庄市)一帶進行的戰役。
台兒庄戰役是中國軍隊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在歷時半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犧牲,參戰部隊4. 6萬人,傷亡失蹤7500人。在中國軍隊的英勇抗擊下,取得了殲滅日軍1萬餘人的巨大勝利。此次戰役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鬥志
2平型關戰役
平型關戰役是我晉綏軍在平型關一帶縱深對日進行的防禦作戰,是太原會戰的一個重大戰役,此戰役最終因日軍突破平型關關口而失敗
3百團大戰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地區使用105個團的兵力,向日軍佔領的交通線和據點發動的大規模進攻戰役。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帶戰略性的進攻戰役。在這次戰役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北敵後抗日軍民,齊心協力,前仆後繼,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百團大戰嚴重地破壞了日軍在華北的主要交通線,收復了被日軍佔領的部分地區,給了侵華日軍以強有力的打擊。百團大戰對堅持抗戰、遏制當時國民黨妥協投降暗流、爭取時局好轉起了積極作用,進一步鼓舞了全國人民奪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威。它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❸ 關於抗日戰爭期間的重大戰役

1、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2、南京保衛戰

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失利後,為保衛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作戰。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佔南京。

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首都衛戍部隊司令長官,部署南京保衛戰。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南京各城門先後被日軍攻陷,守軍節節抵抗,犧牲無數。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

3、中條山戰役

中條山戰役(日方稱之為「中原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正面戰場國民黨軍隊在山西范圍內的唯一一場大規模對日作戰。1941年5月7日,中條山外圍日軍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東、北、西三個方向開始全面進攻。

中條山戰役前後歷時一個多月,中國軍隊由於事前准備不足、又缺乏統一指揮,除少數突圍外,大部潰散,被俘虜3.5萬人,陣亡將士4.2萬人,日軍據中方公布斃傷9900人,按日方數字僅戰死673人,負傷2292人。

4、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盪」的戰役,由於參戰兵力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5、豫南會戰

豫南會戰是中國第5戰區軍隊在河南南部抗擊日軍的一次作戰。 1941年1月,日第11軍為了打通平漢鐵路南段,解除中國軍隊對信陽日軍的威脅,糾集步兵7個師、騎兵1個旅、戰車3個團的兵力,在司令官園部和一郎的指揮下,分左、中、右3個兵團,分三路,准備向豫南發起進攻。

第5戰區司令長官決定採用避實擊虛的戰略,留少數兵力正面抗擊,主力轉向兩翼,待日軍進攻兵力分散之時,從其兩側及背後圍殲之。豫南會戰是武漢周圍地區防禦作戰中的一次戰役。

❹ 抗日戰爭時期的三大著名戰役

1、平型關戰役

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2、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3、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盪」的戰役,由於參戰兵力達105個團 ,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據八路軍總部1940年12月10日的統計,百團大戰僅前三個半月期間,就進行大小戰斗共1824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

拓展資料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參考資料:淞滬會戰_網路

百團大戰_網路

❺ 在中國抗日戰爭中,有哪些有名的戰役

1.淞滬會戰:1937年月13日~11月11日

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3個月的戰役中,雙方都投入幾十萬兵力。中國軍隊在付出33萬多人的巨大損失後,最終被迫匆忙撤退,並直接導致了南京會戰的失利。此戰日軍傷亡5萬餘人。

2.南京保衛戰: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淞滬會戰後,日軍迅速進攻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國民黨軍此時兵力凋零,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圍撤退。

3.太原會戰: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軍佔領大同後向太原進攻,中國軍隊被迫從太原突圍。此戰中國守軍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犧牲,消滅敵軍2萬餘人。

4.徐州會戰:1938年1月~5月21日

日軍打通了津浦線,擴大了佔領區,但未能消滅中國軍隊主力。國民黨軍的防禦作戰和主動轉移為此後的武漢保衛戰贏得了4~5個月的時間。其中台兒庄大捷消滅日軍1萬多人。

5.武漢會戰:1938年6月~10月

國民黨軍隊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斃傷敵軍4萬人、近10萬日軍因戰斗、氣候、疾病等原因暫時喪失作戰能力的巨大戰果,抗日戰爭從此進入相持階段。

(5)抗日戰爭中的戰役擴展閱讀: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含國共兩黨)軍隊共進行大規模和較大規模的會戰22次,重要戰役200餘次,大小戰斗近20萬次,總計殲滅日軍150餘萬人(忽略了日軍傷員治癒後重返戰場的人數)、偽軍118萬人。戰爭結束時,接收投降日軍128萬餘人,接收投降偽軍146萬餘人。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便是其對外擴張侵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這次戰爭是日本的對外擴張政策、日中兩國國力的懸殊對比以及國際社會綏靖主義政策等多種因素作用的後果。

❻ 抗日戰爭中的四大戰役

淞滬戰役:粉碎日軍「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
「盧溝橋事變」後,日本開始全面入侵中國。年8月13日,日軍開始進攻上海,淞滬會戰打響。為「速戰速決」,日軍先後投入30萬兵力,動用了300多架飛機、幾十艘軍艦。國民政府將70多萬兵力先後調往淞滬戰場。
戰鬥打響後,第9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指揮4個師的兵力,在空軍配合下向上海匯山碼頭之日軍展開攻擊。戰斗異常慘烈,幾度處於膠著狀態。在戰斗中,中國軍隊士氣高昂,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對抗著敵人的飛機坦克。有許多士兵為了阻擋日軍的進攻,身上綁著手榴彈沖向敵人坦克,與敵軍同歸於盡。
隨著日軍的不斷增援,中國軍隊逐漸處於劣勢,但仍然節節抵抗,先後在羅店、寶山、南北塘口等地給日軍以重創。最值得一提的是擔任掩護主力撤退任務的謝晉元團,孤軍奮戰在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800壯士堅守陣地4天4夜,以傷亡40餘人的代價,斃敵100餘人。在此戰中,成千上萬的上海民眾聚集在蘇州河南岸,聲援中國軍隊。一位勇敢的少女還游過蘇州河,將一面國旗獻給抗日英雄們。謝晉元把國旗高懸在樓頂上,激勵官兵鬥志,表示血戰到底的決心。
由於日軍擁有絕對的武器優勢,11月12日,上海淪陷。淞滬戰役中,中國軍隊共斃傷日軍4萬多人,粉碎了日軍迫使中國在3個月之內投降的戰略企圖,為華東地區大批工業設備的內遷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平型關戰役: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的首次勝利
日軍佔領北平、天津後,分三路向縱深推進。其中一路日軍先後佔領張家口和大同,隨後分兩路攻擊雁門關和平型關,企圖奪取兩關,拿下太原。
1937年9月23日,日軍先頭部隊進抵平型關附近,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和副師長聶榮臻等決定在平型關至東河南鎮公路兩側設伏。這段公路貫穿於峽谷之中,一旦佔領兩側高地,公路上的敵軍將無處可逃。25日零時,115師主力出發了,此時,天公不作美,大雨引起山洪暴發,英勇的八路軍戰士徹夜冒雨行進在崎嶇的山路上,終於在拂曉前進入陣地。8時30分,日軍坂垣師團21旅團的兩個聯隊進入了埋伏圈,設伏部隊向山溝公路之敵猛烈射擊,敵陣頓時大亂。八路軍兩個營乘勢向下沖上公路,與敵展開肉搏,日軍大炮和騎兵完全失去了作用。隨後八路軍又有一個團投入戰斗,將日軍分成幾段,各個殲滅。戰至下午1時,日軍主力基本被消滅。
平型關戰役是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後的首次勝利,共殲滅日軍1000多人,擊毀汽車近百輛,繳獲輕重武器數百支。它表明,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抗戰力量。
台兒庄戰役:中國軍隊正面戰場的首次大勝利
1938年3月中旬,日軍坂垣和磯谷兩個師團,分東西兩路向南進攻,企圖會師台兒庄,進而攻佔徐州。然而東路的坂垣師團在進攻臨沂時受挫,損失4500人,仍未突破中國守軍的防線。
西路磯谷師團於3月14日進攻滕縣,3000多中國守軍血戰3晝夜後全部陣亡,滕縣失守。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估計日軍可能會孤軍深入,便主動放棄了嶧縣、棗庄,誘敵深入,同時將主力轉移到台兒庄北面山區,插到敵軍背後。果然,磯谷師團一路直撲台兒庄。中國守軍英勇抵抗,激戰數日,人員傷亡7/10,3/4的陣地失陷,但將日軍牢牢地拖在了台兒庄。為了奪回陣地,第31師師長池峰城決定組織敢死隊,與敵決一死戰。26日黃昏,他命令營長仵德厚率部從西門突入城內,與敵人逐牆逐屋地爭奪。仵德厚不負眾望,他身先士卒,揮舞著大刀與敵軍奮戰。經過一夜激戰,敵人屍橫遍地,殘部向西北城角退逃。28日,中國軍隊收復了台兒庄。
與此同時,中國軍隊主力按原定計劃迂迴到敵後,將坂垣、磯谷兩部敵軍分割包圍,經過激烈戰斗,磯谷師團除一部分突圍北逃外,其餘全部被殲。台兒庄戰役大獲全勝,共殲敵2萬餘人,成為中國軍隊正面戰場的第一次大勝利。
百團大戰:摧毀日軍的交通命脈
進入1939年冬天,日軍開始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掃盪」,並企圖割斷太行、晉察冀等根據地的聯系,推行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為此,八路軍決定發動交通破襲戰。1940年8月20日,夜幕低垂,天空下著小雨,正太鐵路沿線突然槍聲大作,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就此打響。到9月10日止,綿延200餘公里的正太鐵路被破毀2/3以上,完全陷入癱瘓狀態。
受到沉重打擊的日軍如夢方醒,連連驚呼「對華北應有再認識」,出動2萬餘人對晉西北根據地實施全面大「掃盪」。八路軍在各個戰場上與日軍展開浴血奮戰。10月14日,129師新編第10旅在弓家溝設伏,殲滅日軍一支運輸隊,摧毀軍車40多輛。26日,在武鄉附近,129師師長劉伯承率領師主力,將日軍一個大隊包圍,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親臨戰場指揮,將日軍大隊長以下400多人全部殲滅。到1941年1月,華北軍民經過3個月的苦戰,徹底粉碎了日軍的「掃盪」,百團大戰降下帷幕。
百團大戰歷時近半年,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的進攻戰役,共斃傷日軍10645人,拔掉據點2993個,破壞鐵路474公里。這次戰役意義重大,它不僅打破了日軍的「囚籠政策」,而且給國民黨散布的「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謊言以有力回擊。

❼ 抗日戰爭中的四次重大戰役是什麼

抗日戰爭中的四次重大戰役是:台兒庄大捷,淞滬會戰,長沙會戰,遠征軍赴緬甸。

1、台兒庄大捷

台兒庄大捷,又稱台兒庄戰役、魯南會戰或血戰台兒庄。台兒庄戰役的起止時間有幾種說法,一般認為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日軍自報傷亡11984人 )。

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2、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中日雙方共有約8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3、長沙會戰

長沙會戰發生在抗日戰爭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史稱為「長沙會戰」,或稱「長沙保衛戰」。

國民政府特別重視長沙地區的防禦,由第9戰區集結重兵與日軍在戰線對峙。前2次長沙會戰,雙方都自稱獲得了勝利。從戰術上看,雙方並未分出勝敗,中國軍隊的損失更大;但從戰略上,阻止了日軍的戰略目的,可以認為是抗戰中的勝利。第3次長沙保衛戰則是一場典型的勝仗,國民黨軍隊與之展開殊死搏鬥,終將日軍擊退。第4次長沙會戰日軍以優勢兵力發動猛攻,中國軍隊被迫撤退。

4、遠征軍赴緬甸

遠征軍由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組成,軍長分別是杜聿民、甘麗初、張軫。3月1日,滇緬公路上車輪滾滾,空中有盟軍的飛機護航,在遮放集結的遠征軍乘上英軍的紅頭大卡車,直奔國門畹町而去。這是我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一次派遣軍隊出國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後第一次援助他國作戰。

❽ 在抗日戰爭中有哪些是中國共產黨的著名的戰役

1、平型關戰役

1937年9月中旬,沿平綏路西進的侵華日軍佔領大同後,分兵兩路向雁門關、平型關一線進攻,企圖進逼太原。為了配合友軍作戰,阻擋日軍的攻勢,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奉命開抵平型關地區集結待機。

9月23日,第115師派出獨立團和騎兵營插到靈丘—淶源—廣靈之間地區活動,以鉗制和打擊增援平型關之日軍。24日夜,又以3個團的兵力冒雨設伏於平型關東北公路兩側山地,等待來犯之敵。25日7時許,日軍第5師團(板垣師團)第21旅後續部隊全部進入設伏地域,八路軍預伏部隊居高臨下,迅速向敵發起猛烈攻擊,頓時打亂了日軍的指揮系統,敵軍的車輛自相碰撞,人仰馬翻,亂成一團。

這時,我軍戰士勇猛地沖向公路,對敵實行分割圍殲,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戰。經過一天的激戰,八路軍取得了平型關戰役的勝利。八路軍在平型關戰役中共擊斃日軍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步槍1000餘支,機槍20餘挺,火炮1門,以及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全國抗戰開始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

2、黃土嶺之戰

1939年11月7日,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在河北淶源黃土嶺伏擊日軍,擊斃號稱「名將之花」的日軍中將阿部規秀。此役殲敵900餘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

3、昆侖關大捷

1939年12月18日,中國第五軍在軍長杜聿明指揮下,向被日軍佔領的位於廣西南寧東北50公里處的昆侖關發起攻擊,到12月31日,昆侖關戰役勝利結束。此役沉重打擊了日軍中素稱精銳的第五師團。昆侖關大捷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罕見的一場成功的正面攻擊戰。中國軍隊也付出了極大的犧牲,有11000人負傷,5500人為國捐軀。

4、仁安羌大捷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為了保障當時中國惟一有效的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並援助新結成的盟友英國,1942年3月,中 國10萬遠征軍入緬作戰。1942年4月17日,遠征軍派新編66軍38師113團前往解救被日軍圍困在仁安羌的英軍。經過激烈戰斗,我軍終於佔領了仁安羌油田地區,使7000餘名被圍被俘英軍及500餘名美國傳教士、新聞記者得救脫險。仁安羌大捷是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第一次主動進攻日軍取得的重大勝利,英軍脫險被稱為是「亞洲的敦刻爾克奇跡」。

5、常德會戰

1943年秋,日軍集中8萬餘人的兵力和130餘架飛機,對常德地區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中國軍隊集中28個師約19.4萬人、飛機100餘架,進行防禦。1943年11月2日,會戰打響。常德會戰歷時65天,這在抗戰相持階段是少見的。戰斗激烈、傷亡慘重。日軍傷亡4萬餘人,戰死3名聯隊長;中國軍隊死傷5萬餘人,3名師長陣亡。中國軍隊不僅頂住了日軍的進攻,而且將日軍趕出了常德,保住了這一戰略要地,使中國入緬遠征軍無後顧之憂,打通了中印、中緬公路。常德會戰被稱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❾ 抗日戰爭中的重大戰役有哪些

平津會戰、淞滬會戰、忻口會戰、徐州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等重要戰役,並取得了台兒庄戰役的勝利。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共進行大規模和較大規模的會戰22次,重要戰役200餘次,大小戰斗近20萬次,總計殲滅日軍150餘萬人、偽軍118萬人。戰爭結束時,接收投降日軍128萬餘人,接收投降偽軍146萬餘人。
1. 松滬會戰 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2. 太原會戰 1937年9月13日--11月

3. 南京保衛戰 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4. 徐州會戰 1938年1月 --5月24日

5. 蘭封會戰 1938年5月21日--6月

6. 武漢會戰 1938年6月 --10月

7. 隨棗會戰 1939年5月1日--20日

8. 第一次長沙會戰 1939年9月14日--10月

9. 桂南會戰 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10.棗宜會戰 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11.豫南會戰 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12.上高會戰 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13.晉南(中條山)會戰 1941年5月

14.第二次長沙會戰 1941年9月--10月1日

15.第三次長沙會戰 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16.浙贛會戰 1942年4月--7月28日

17.鄂西會戰 1943年5月--6月

18.常德會戰 1943年11月2日--12月

19.豫中會戰 1944年4月--5月25日

20.長(沙)衡(陽)會戰 1944年5月--8月

21.桂(林)柳(州)會戰 1944年8月--12月10日

22.湘西會戰 1945年4月--6月

❿ 抗日戰爭中的重大戰役是哪些

淞滬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還有一些網路上能查到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中的戰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