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抗日戰爭 資料
九一八事變
戰爭簡介 中國抗日戰爭(Anti-Japanese War),又稱為日本侵華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主戰場。指在 日本投降的媒體報道
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由於日本帝國 非法入侵中華民國引發的戰爭,主戰場在中國大陸,發生時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之前與期間,最終以日本投降、中國勝利而告終。 這場戰爭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名稱。中華民國政府及多數華人稱其為八年抗戰、中日戰爭等等,簡稱抗戰,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稱其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日本稱其為日華戰爭(日語:日中戦爭)或支那事變(支那事変),西方國家多數稱其為第二次中日戰爭(把甲午戰爭稱為「第一次中日戰爭」)。 抗日戰爭結束於1945年8月15日,但對於其開始的時間存在爭議。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全面的抗日戰爭起於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時結束,歷時九十七月又八天,共為八年,八年抗戰名稱因此而來。另一種觀點認為這場戰爭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這是政府私下主導的局部抗戰的開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抗戰之說。但期間6年,中日雙方出於各自原因,始終控制戰爭規模沒有擴大到國戰。也有觀點認為,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兩天,中華民國政府才公開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戰,因為依據當時中國落後的重工業水平和國際地位,提前公開宣戰,只能面對國際武器禁運,無法彌補戰爭損失。如果這樣,抗日戰爭歷時不到4年。在這段時間里,戰爭擴大到整個太平洋地區,中國和美國、英國等同盟國共同抗日,而中國的抗戰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一部分。最後,日本敗退,戰爭以同盟國勝利而結束。
編輯本段戰爭釋名
習慣上,中國人所說的「抗日戰爭」一般指稱「中國抗日戰爭」。但各地華人習慣上也將各自國家或地區同時期反抗日本侵略的戰爭稱為「抗日戰爭」,並將其和中國抗日戰爭視為一體,或作為它們的總稱。「中國抗日戰爭」在中國大陸地區也被稱作「八年抗戰」(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 抗日戰爭
後,中國最高領導人蔣介石於7月31日發表《告全體將士書》宣告全面抗戰開始算起),但在世界其他地區一般被稱作「十四年抗戰」(於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算起)。這場戰爭在日本被稱為「日中戰爭」。日本也習慣把「珍珠港事變」以前的中國抗日戰爭稱為所謂的「支那事變」或所謂的「日華事變」,原因是當時日本帝國並未和中華民國相互正式宣戰,因此「技術上」並非一場戰爭。「珍珠港事件」爆發以後的中國抗日戰爭,則被日本視為「大東亞戰爭」(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太平洋戰場、中國戰場和印緬戰場)的一部分。
編輯本段主要特徵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全民參戰的一場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是中國人民取得完全徹底勝利的一場戰爭。其主要特徵有5條:1、全國共同抗戰。2、國共兩黨在民族大義面前,開始第二次合作。3、兩個抗日戰場,中國國民黨面對日軍海陸軍的正面戰場和中國共產黨開辟的敵後戰場。4、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全世界人民的支援,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結束。5、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反侵略戰爭,中國人民空前團結起來,浴血奮戰,前仆後繼,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貳』 抗日戰爭時的K98步槍在裝上刺刀後再開槍,為什麼可能打不準目標呢
雖然來多數情況下刺刀都不源會直接阻擋子彈軌跡,但是由於子彈出膛之後是旋轉運動的。接近子彈彈道的條形的刺刀會顯著影響子彈飛行氣動力,通俗的講就是刺刀干擾了子彈在出膛後的運動氣流。擾亂子彈原運動軌跡,使子彈運動不定性增強,同時使子彈能量顯著降低影響射程從而明顯影響射擊精度.
『叄』 抗日戰爭簡介,200字左右,包括時間地點等
中國抗日戰爭,日本稱其為日華戰爭,西方國家多數稱其為第二次中日戰爭(把甲午戰爭稱為「第一次中日戰爭」)。
是指從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開始,由日本帝國入侵中華民國引發的戰爭,主戰場在中國大陸,兩國軍隊鏖戰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全民參戰的一場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是中國人民取得完全徹底勝利的一場戰爭。
抗日戰爭的意義:
第一,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第三,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肆』 抗日戰爭美國死了多少軍人
抗日戰爭對於美國來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戰斗傷亡軍人是292,131人。非戰斗傷亡軍人是115,187人。 平民傷亡人數在3000人左右,主要是各地僑民,美國本土死於戰爭的很少。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死於戰爭及與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飢饉、缺醫少葯、傳染病蔓延、徵兵、徵募勞工、屠殺等)的人約為7000萬(歐非戰場約佔2\3,歐非戰場死亡人員中的1\3是死於納粹集中營或是被納粹集體屠殺、虐殺的,佔二戰中遭交戰各方刻意屠殺、虐殺的平民及戰俘總數的80%以上)。
在這7000萬人中蘇聯佔2660萬(1941年-1945年,軍人佔35%,蘇聯方面因戰爭造成的傷病人數也是及其巨大的,僅在冊軍人的傷病累計數便高達1830多萬人次),中國約佔1800萬人(1937年-1945年,其中軍人約佔15%,另外因戰爭造成的傷病者累計約1600萬人次,因此傷亡累計約為3500萬人)。
7000萬人按死因可分為三類:一是死亡的軍人;二是死於屠殺虐殺的平民及戰俘;三是死於戰爭相關原因的人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軍人死亡人數合計約有1800多萬(不含死亡的俘虜);死於交戰各方刻意殺戮的平民和戰俘大概也有1800多萬(其中80%以上死於納粹德意志第三帝國之手);而死於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飢饉、缺醫少葯、傳染病蔓延、徵兵、徵募勞工等的人數則在1500-3000多萬(這個主觀性比較強,看所在國怎麼劃定相關原因的范圍了,中華民國和蘇聯等國後來都大幅調增了各自的死亡人數,正因如此二戰死亡人數便有了5000~7000萬的變化)。比如中華民國所列的傷亡數為3500萬,其中死亡佔1800萬,而在這死亡的1800萬人中屬於前兩類死因的人數大概佔20%,蘇聯前兩類的死亡人數則要佔到死亡總數的一半以上,中華民國死亡的1800萬人中還包括了諸如1942年河南大旱引發飢荒而死亡的300多萬人以及其他非淪陷區各種原因的非正常死亡,因為戰爭導致救援無力災情擴大,把這些死亡列入也是合理的。而抗戰勝利後不久中華民國所公布的死亡人數為800多萬,統計標准有所變化。
軍隊在戰爭中的損失(減員)一般由死亡、傷病、被俘、失蹤等幾部分構成,而軍人的死亡又包括陣亡、因傷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以蘇軍在蘇德戰爭中的損失為例:蘇軍損失累計為2959.3萬。其中死亡為681.7萬(陣亡佔76%,因傷致死佔16%,因病、事故等死亡佔8%),被俘或失蹤為445.6萬,傷病累計為1832萬人次(受傷佔82.9%,因病減員佔16.6%,凍傷佔0.5%)。另外,軍隊所處的戰爭態勢不同,其損失的構成便有極大差別,以蘇德戰爭期間的蘇軍為例,蘇軍的歷年月均損失為:1941年71萬,1942年61.4萬,1943年65.5萬,1944年57.3萬,1945年70萬,相差並不太大,損失最慘的1941年與損失最輕微的1944年之比不過為1.24倍,但其歷年損失中死、傷、俘構成比例卻有天壤之別,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蹤人員月平均為49.6萬,1942年為27.1萬,1943年19.2萬,1944年14.7萬,1945年18.6萬,其高低之差達3.37倍以上。一般來說,處於進攻的一方其傷員所佔比例較大,而敗退的一方,由於其傷員無法及時撤出,或最終成為俘虜,或因得不到有效醫治而死亡,因此敗退的一方其損失中死亡、被俘人員所佔的比例一般都較大,其中又尤以被合圍的部隊最為典型,如被合圍在斯大林格勒的28萬德軍,除了3萬多傷員空運出圍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戰場所遇也有類與此,一個個的島嶼成了已喪失制海權的日軍的死亡陷阱,死亡成了絕大部分守島日軍的歸宿。
『伍』 抗日戰爭期間,為何我軍又被稱為「八路軍」
蔣介石北伐的時候,他所擁有的軍隊的編制一直都是從第一軍到第七軍的。
第一軍的負責人就是蔣介石,第七軍到負責人就是李宗仁,中間還有一個特別能打到第四軍,這個第四軍有「鐵四軍」的稱號,其中葉挺獨立團大部分都是共產黨員。
七個軍隊當中,也就是第一、四、七軍是最能打的。
這些軍隊在北伐的時候,可謂是所向匹敵,把舊軍閥一個一個的給消滅了。
但是,後來國共分家了。
可以說四一二政變之後,蔣介石大肆屠殺共產黨元,這個時候他就開始反叛革命,要「剿滅」共產黨了,直到全面抗日戰爭爆發。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蔣介石就直接把這一支軍隊,改變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為「新四軍」。
但是,在抗戰期間蔣介石很忌憚新四軍的戰鬥力,就調動他們到黃河以北和八路軍聯合,不過,中途新四軍被國民黨伏擊了。
也就是後來眾人所知的「皖南事變」,事變當中葉挺被俘虜,項英被擊斃,大部分新四軍里的人員,都被國民黨給殲滅了。
還好,陳毅和粟裕等位數不多的將才在這一次國民黨伏擊過程中活了下來。
『陸』 抗日期間的歷史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另一說法抗戰的時間應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沖突,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美國的羅斯福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中國戰場成為二戰的主戰場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中華民族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創造了弱國打敗強國的光輝業績。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便是其對外擴張侵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這次戰爭是日本的對外擴張政策、日中兩國國力的懸殊對比以及國際社會綏靖主義政策等多種因素作用的後果。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的迅速強大,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並逐漸發展成為軍國主義國家。
1894年甲午戰爭後,中國與日本簽署了《馬關條約》,日本利用條約中從中國奪得的賠款2.3億兩白銀中的80%來發展軍事,開始走上對外侵略的道路,並把「大陸政策」定為基本國策。[20]
1900年,因為庚子事變問題,日本作為八國聯軍的主力之一,佔領天津、北京,並利用《辛丑條約》在京、津一帶駐屯重兵。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獲勝,攻克俄國建立的旅順口要塞,並於對馬海戰中重創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從俄國手中奪取了在中國東北的特權,更加加強了日本的野心。1910年日韓並合,更使日本有朝鮮作為侵略中國的跳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對德國宣戰,入侵膠州灣的德國勢力,進而占據山東。1915年,跟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徹底取代德國在山東的特權。
1927年,中國國民革命迅速發展,日本一面策劃「滿蒙」獨立,一面出兵濟南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內閣在東京召開有外務省、陸海軍省、參謀本部、關東軍及有關中國問題專家等人參加的「東方會議」,制定了《對華政策綱領》,確立了先佔東北、內蒙,進而侵佔全中國的擴張政策。隨後,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又向天皇上奏了《田中奏摺》,明確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擴張總戰略藍圖。《對華政策綱領》和《田中奏摺》的出籠,標志著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不可避免。[19]
1928年6月4日,奉系軍閥張作霖的專車開到皇姑屯車站以東的京奉、南滿兩鐵路交叉點的橋洞時被日本人事先埋在橋下的炸葯炸得粉碎,張作霖身受重傷後不治身亡。這就是轟動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中國東北,從而在世界東方形成第一個戰爭策源地。
1936年11月25日,日本與德國在柏林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翌年義大利也加入這個協定,形成「柏林——羅馬——東京」的軸心國聯盟,標志世界法西斯國家侵略聯盟正式建立。
日本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由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日本在危機中遭受沉重打擊,國民經濟虧損,黃金不斷外流,工業萎縮,農業告急。為了擺脫世界經濟危機造成的深重困擾,轉移國內的注意力,日本帝國走上侵略道路,日本軍國主義者加緊實施其既定的侵華政策。
國際環境
九一八事變後,國際局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特別是各主要國家對日本侵略中國所採取的綏靖政策,客觀上縱容了世界法西斯勢力的發展和相互勾連。
中國政府曾將希望寄託於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然而西方政治家們此時主要精力集中於歐洲戰場,未向中國伸出援手。國聯的軟弱態度使日本對國際社會不再心存忌憚,它向日本發出了一個錯誤的信號,嘗到了甜頭的日本從此在侵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http://ke..com/link?url=-98JrN0b_lBE7hdB_kzTP4T-
『柒』 有個叫小k的抗日戰爭片叫什麼名字
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
『捌』 抗日戰爭時的K98步槍,裝上刺刀後再開槍為什麼可能打不準呢
子彈出膛後因膛線的作用開始自轉飛行,在自轉的過程中,帶動空氣旋轉,形成氣旋內,氣旋與容子彈的自轉互相作用,使子彈保持其飛行軌跡,如氣旋被擾亂,則子彈飛行軌跡則會改變,刺刀因其裝在槍口下方,容易造成氣旋的擾亂,從而導致子彈飛行軌跡脫離預定飛行軌跡,影響其精度。其實,這種情況不止K98步槍有,只要槍械裝上刺刀,便會發生此種狀況。
『玖』 你對抗日戰爭有哪些了解簡要說明
抗日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回抵抗日答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另一說法抗戰的時間應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沖突,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美國的羅斯福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中國戰場成為二戰的主戰場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拾』 誰知道抗戰時期白洋淀地區一次叫做「孔得(音dei)慘案」的事件 小時候只聽過家裡老人說過叫「k
孔得(聽起來可能是這個音?保定方言?)慘案,這個我不是很清楚,不內過日軍1942年前後在冀中對抗容日軍民進行過瘋狂鎮壓和大量的屠殺。可能是那時候的事情。具體因為太多,我國地方誌文獻等又沒有數字化。建議如果真的非常需要了解,可以去查閱當地地方誌。特別是安新,清苑等白洋淀周邊地區。
前面回答的那位可能距離冀中地區比較遠,年齡比較小。不知道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嘎平原游擊隊這些電影都是小學時候就熟悉得能背過的國民電影,白洋淀在冀中抗日史上又是什麼地位,錯以為提到白洋淀就肯定是同一件事吧——孫犁劉紹棠老爺子哭暈在廁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