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硬筆書法該寫什麼內容
滿江紅
郁達夫
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久歇。
有幾個,如公成就,豐功偉烈。
拔劍光寒倭寇膽,撥雲手指天心月。
到於今,遺餅紀征東,民懷切。
會稽恥,終當雪。
楚三戶,教秦滅。
願英靈,永保金甌無缺。
台畔班師酣醉石,亭邊思子悲啼血。
向長空,灑淚酹千杯,蓬萊闕。
沁園春
佟麟閣
曉月蘆溝,怎忘當年,戰火曳空!
惹英雄奮起,旗風所向,悲歌吼處,氣貫長虹。
永定河邊,南苑巷內,多少男兒浴血中。
一腔恨,俱凝刀槍上,怒向頑凶!
天公竟妒豪英,彈飛處,焦石濺血濃。
憾壯懷難已,山河未復;民崩倚恃,國損干城!
浩氣長風。喚起大眾,衛我中華一脈同。
西山上,有松濤夜吼,霜葉殷紅。
沁園春
趙登禹
滾滾狼煙,悲泣山河,恨聚怒潮。
聽皇姑屯裡,驚魂劈靂,喜峰口上,殺寇聲高。
原野山川,長城內外,奮起男兒唱大刀!
宛平後,喚英雄叱吒,壯士驍驍。
南苑激戰晨宵,彈雨瀉,黃亭土熾焦!
痛荒郊碧血,故園凄淚;千秋肝膽,百戰魂消。
彈指春秋,縱目寰宇,幾處狂徒又叫噐。
雄碑下,教子孫長記,一代英豪!
沁園春
趙一曼
衛我河山,浴血紅顏,百煉成鋼。
想珠河鐵北,縱橫馳騁;暴風驟雨,白馬紅槍。
劍陣橫眉,刀叢冷對,烈烈英風正氣揚!
尤難忘,將紅旗高唱,生命華章!
難書母愛慈祥,怎忍見,行行是斷腸。
幸故國已復,家園正旺,白山黑水,鳥唱花香。
處處豐碑,英雄回首,無悔人生短亦長。
春風里,看寧兒代代,正沐陽光。
沁園春
楊靖宇
雪漫殘陽,冰著寒山,鐵骨傲風。
笑倭奴痴妄,徒施伎倆;丈夫矢志,為復國興。
南滿煙雲,松江烽火,鐵騎狂飈正縱橫。
須來日,看高梁大豆,遍野黃紅。
白山昂首蒼穹,望林莽,蔥蔥是古松。
問英靈安在,後生可記:當年壯烈,那日從容?
再度回眸,詩篇血就,當教中華矚目中。
還休忘,有餘魅拜鬼,海上雲濃。
楊靖宇
一
山河欲裂,萬里隆隆,大炮的響聲,
帝國主義宰割弱小民族的象徵。
國既不國,家何能存,根本沒有和平。
黑暗、光明,生死線上斗爭來決定。
蹶起呀,中朝民族! 萬不要再酣夢。
既有血,又有鐵, 只等著去沖鋒。
二
全世界上,最大的仇敵日帝數頭等,
焚燒掠奪,姦淫侮辱,亡國且滅種;
並朝吞中,莫非《田中奏摺》的獸行!
同仇敵愾,共赴國難,決不讓再久逞!
聯合呀!中朝民族! 團則生,離則亡!
謹防備離間計。手攜手打沖鋒!
三
熱血沸騰,殺聲沖天,民族齊覺醒。
壯夫斷臂,爭先恐後,共奪萬年燈!
旌旗所至,勢如破竹,虜焰自息影。
陣容強化,戰線鞏固,基礎早奠定。
團結呀!中朝民族!
互相間,本赤誠, 堅持那最後五分鍾。
勇沖鋒!
四
照耀全球,閃爍不滅,最驚人的火星!
萬惡日寇,自掘墳墓,非人能回生.
勇猛沖鋒,吉凶禍福並非天來定.
事在人為,誠至金開,自有曙光逢.
前進呀,中朝民族! 既有始,要有終!
誓殺到敵人大本營。 猛沖鋒!
滿江紅
張自忠
我死國生,從容去,國殤民慟。
回首處,家山還遠,高堂難奉!
一縷忠魂行去緩,十萬百姓沿江送。
誰堪比,榮辱一肩擔,國為重。
蘆溝血,宛平痛。肥水烈,臨沂勇!
憑軍魂赤膽,阻敵狂縱。
身後幾回燃戰火,碑前數度梅花冷。
看今日,有大好河山,英名共!
滿江紅
戴安瀾
風采英姿,永銘刻,昆侖關上!
猶記取,英雄兒女,壯歌高唱。
有我民族豪氣在,教他瀛寇賊魂喪!
人爭贊:抗日守邊城,狄青將!
出生死,穿疊嶂。征異域,別霄壤。
望征程萬里,雨林毒瘴。
馬革裹屍人皆愴,悲歌慷慨誰能忘!
六十載,看我大中華,新歌唱。
滿江紅
高志航
東北飛鷹,曾有夢,翱翔霄漢。
誰可料,鐵蹄橫踏,萬民塗炭。
為復中華別摯愛,但將熱血還心願。
鋒初試,軍史鑄輝煌,書經典。
轉瞬逝,煙火淡。豪氣在,魂猶戰。
更青春無悔,此生無赧。
歲歲都說空戰事,年年頻把英名喚。
至今日,重洗澈藍天,星光燦!
滿江紅
王銘章
舊事休言,當共赴,民族危難!
看身後,川中兒女,怒如濤卷。
一路血痕風雨洗,幾千新骨征塵掩。
拚一死,力戰守孤城,烽煙亂。
憶往事,說滕縣。逾甲子,山河換。
但賊心未死,惡魂難散。
釣島狂鯊掀浪涌,鬼窟小丑吹磷閃。
君勿忘,昨日舊心傷,史為鑒。
滿江紅(四二年七月七日 )
悼左權
敵後堅持,捍衛著自由中國。
試看那,槍滿地,漢家旗幟。
剩水殘山容我主,穿溝破壘標奇跡。
問伊誰、百萬好男兒,投有北。
崦嵫日,垂垂沒。先擊敗,希特勒。
會雄師,踏上長白山雪。
風起雲飛懷戰友,屋樑月落疑顏色。
最傷心河畔依清漳,里埋忠骨。
水調歌頭
左權
血照淥江水,氣壯太行山。
才華橫溢誰屬,更膽赤心丹。
九路圍攻化解,敵寇詭謀又滅,捷報四方傳。
名利置身外,論戰有新篇。
戰遼縣,炮火烈,斗凶頑。
將星忽殞,飛雨如淚晉東南。
多少青春換取,華夏全新天地,青史記左權。
但願藍天下,春燦百花妍。
水調歌頭
彭雪楓
戰跡壯山色,風雨慰忠魂。
氣吞萬里如虎,叱吒皖南雲。
左右揮戈沙場,南北驅馳驍將,功績兩淮聞。
一師制十萬,巧力打千鈞。
戰芒碭,攻夏邑,史詩存。
三十七載,別樣精彩耀星辰。
有報曾名《拂曉》,探索人間正道,今日憶何人?
但看新紅日,正照滿園春。
水調歌頭
趙尚志
林海雪原上,星月冷刀槍。
任憑幾度風起,獵獵大旗揚。
不悔征程坎坷,無憾年華舛錯,默默對松江。
忍辱淡生死,負重衛家邦。
百餘戰,仇未泯,恨猶長。
拋頭灑血,澆我國土不彷徨。
江水悲歌未沒 ,甲子匆匆已過,小丑又跳梁。
莫忘枕戈睡,休教鬼猖狂。
江油水行居(1941年)
謝無量
群山赴郭一江明,雙塔當階萬竹迎。
惟恐平生奇氣盡,又來此地聽灘聲。
七律一首
郭沫若
又當投筆請纓時,別婦拋雛斷藕絲。
去國十年余淚血,登舟三宿見旌旗。
欣將殘骨理諸夏,哭吐精誠賦此詩。
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
記南京大屠殺(選二)
虞天石
一
活埋如草殺如麻,燒屋強奸千萬家。
大辱奇恥今古絕,千年史筆復難加。
二
日本雖知原子彈,無人識得殺人灘。
南京內外千萬個,血海風掀百尺瀾。
南京大屠殺
王惟敏
豈只金陵王氣收,刀光彈影遍神州。
獸行到處陳封豕,神社當年聚沐猴。
三十萬人成厲鬼,百千餘畝盡荒丘。
可憐湛湛長江水,難洗故園禾黍羞。
滿江紅・ 南京大屠殺
--斥日右翼謬論
鬼子兵來,橫行處,殺燒搶掠。
城內外,廢墟片片,人寰慘絕。
三十萬人塵與土,長江滾滾屍和血。
滿江紅,大恨與深仇,銘胸?。
誰能料,日右翼,胡說是,連累及。
教科書修改,遮羞粉飾。
侵略有功不知恥,滔天大罪難藏匿。
覓黃粱、一枕共榮圈,無蹤跡!
南京書所見
李少石
丹心已共河山碎, 大義長爭日月光。
不作尋常床簀死, 英雄含笑上刑場。
四言詩:祭黃帝陵(1937年4月5日)
毛澤東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
聰明睿知,光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
世變滄桑,中更蹉跌;越數千年,強鄰蔑德。
琉台不守,三韓為墟;遼海燕冀,漢奸何多。
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笞繩,我為奴辱。
懿維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奮戰,區宇以寧。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國,讓其淪胥。
東等不才,劍屨俱奮;萬里崎嶇,為國效命。
頻年苦鬥,備歷險夷;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
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必勝。
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此物此志,永矢勿諼;
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鑒臨之,皇天後土。
尚饗。
挽戴安瀾將軍(1942年)
毛澤東
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太行春感(一九三九年春 )
朱德
遠望春光鎮日陰,太行高聳氣森森。
忠肝不灑中原淚,壯志堅持北伐心。
百戰新師驚賊膽,三年苦鬥獻吾身。
從來燕趙多豪傑,驅逐倭兒共一樽。
出太行(一九四Ο年五月)
朱德
群峰壁立太行頭,天險黃河一望收;
兩岸烽煙紅似火,此行當可慰同仇。
寄語蜀中父老(一九三九年)
朱德
佇馬太行側,十月雪飛白。
戰士仍衣單,夜夜殺倭賊。
和董必武同志七絕五首
(錄四首)
一
敵後常撐亦壯圖,三師能解國家憂。
神州尚有英雄在,堪笑法西意氣浮。
二
黃河東岸太行陬,封鎖層層不自由。
願與人民同患難,誓拚熱血固神州。
三
朋輩志同意自投,團成砥柱止中流。
肅清日寇吾儕事,鷸蚌相爭笑列侯。
四
抗戰連年秋復秋,今秋且喜稻如油。
迷漫烽火黃河岸,父老齊聲話御仇。
吉鴻昌(二首)
詩一首
渴飲美齡血,飢餐介石頭。
歸來報命日,恢復我神州。
就義詩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李兆麟(二首)
露營之歌
一
鐵嶺絕岩,林木叢生,
暴雨狂風,荒原水畔戰馬鳴。
圍火齊團結,普照滿天紅。
同志們,銳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來喲,果敢沖鋒!
逐日寇,復東北,天破曉,光華萬丈涌!
二
濃蔭蔽天,野霧彌漫, 濕雲低暗,足潰汗滴氣喘難。
煙火沖空起,蚊吮血透衫。
兄弟們,鏡泊瀑泉喚起午夢酣。
攜手吧!共赴國難, 振長纓,縛強奴,山河變,萬里息烽煙。
三
荒田遍野,白露橫天, 野火熊熊,敵壘頻驚馬不前。
草枯金風疾,霜沾火不燃, 戰士們,熱忱踏破興安萬重山。
奮斗呀!重任在肩, 突封鎖,破重圍,曙光至,黑暗一掃完。
四
朔風怒吼,大雪飛揚, 征馬踟躕,冷風侵人夜難眠。
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 壯士們,精誠奮發橫掃嫩江原!
偉志兮!何能消減, 全民族,各階級,團結起,奪回我河山。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首)
呂惠生
忍看山河碎? 願將赤血流!
煙塵開敵後, 擾攘展民猷。
八載堅心志, 忠貞為國酬。
且欣天破曉, 竟死我何求!
「七七」五周年感賦(一九四二年七月)
陳毅
即今抗戰艱難日,累累新墳啟我思。
五年碧血翻滄海,一片丹心照漢旗。
國中忍見兒皇帝,朝內唯謀萁豆炊。
九仞為山爭一簣,同仇敢與億民期。
建軍紀念日懷戰烈劉伯堅同志
葉劍英
紅軍抗日事長征,夜渡都濺濺鳴。
樑上伯堅來擊築,荊卿豪氣漸離情。
大梁山打游擊
陶鑄
寇深日亟巳無家,策馬洪山踏日斜。
風自寒人人自瘦,拼將赤血灌春花。
江南戰火
田漢
敵彈如雷江岸搖,枯枝斷干委堤腰。
神州豈是無生氣,又見春風舞嫩條。
香港淪陷後赴桂林有感
何香凝
萬里飄零意志堅,怕為俘虜辱當年。
河山不復頭寧斷,逆水行舟勇向前。
悼兒
馮玉祥
兒在河北,父在河南。
抗日救國,責任一般。
誰先死了,誰先心安。
犧牲小我,求民族之大全。
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國家,才能對得起祖先。
日寇投降,喜賦一律
陳叔通
圍城偷活鬢加霜,八載何嘗苦備嘗。
未見整師下江漢,巳傳降表出扶桑。
明知後事紛難說,縱帶慚顏喜欲狂。
似此興亡也兒戲,要需努力救瘡傷。
無題
吳玉章
三月亡華敵自驕,那知人力比天高。
兆民團結堅於鐵,破爾鯨吞勝巨鰲。
全民抗戰過三秋,老將雄心報國仇。
直搗黃龍君莫懈,福星高照古神州。
[中呂]醉高歌·聞日本乞降作
於右任
(一)萬家燈火通宵,人類祥光乍曉。
百壺且試開懷抱,鏡里髯翁不老。
(二)自由成長如何,大戰方收戰果。
中華民族爭相賀,王道干城是我。
春愁
丘逢甲
春愁難遣獨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
勖報社諸同志
鄧拓
筆陣開邊塞,長年鉤剪風。
啟明星在望,抗敵氣如虹。
發奮揮毛劍,奔騰起萬雄。
文旗隨戰鼓。浩盪入關東。
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為慶祝勝利日有作
柳亞子
還我河山百二城,陰霾掃盡睹光明。
半生顛沛腸猶熱,廿載艱虞志竟成。
團結和平群力瘁,富強康樂兆民榮。
嚶鳴求友真堪喜,抵掌雄談意態京。
浪淘沙·留別
沙文漢
相聚興方濃,談己論公。乍面行色又匆匆。
如此國家多事日,難卜重逢。
大地正秋風,烽火彌空。
蕭蕭征馬各西東。誰把倭奴殲滅盡,算是英雄。
車過嘉興
朱緼山
眼中血淚舊啼痕,海寇東來天地昏。
豈可瓦全寧玉碎,國亡家破我何存。
傷時感懷
毛翼虎
痛哭河山寇禍深,傷時傷事更傷心。
濟民有意空勞碌,救國無方枉費神。
十載飄零為食苦,半生潦倒因書貧。
行裝檢點無余物,兩袖清風潔白身。
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歌
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
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
乒乓的沖鋒殺敵繳械聲,
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
正確的革命信條應遵守,
官長士兵待遇都是平等.
鐵般的軍紀風紀要服從,
鍛煉成無敵的革命鐵軍.
親愛的同志們團結起,
從敵人精銳的槍刀下,
奪回來失去的我國土,
解放亡國奴的牛馬生活!
英勇的同志們前進呀!
趕走日寇推翻「滿洲國」.
這一次的民族革命戰爭,
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運動.
高懸在我們的天空中,
普照著勝利軍旗的紅光.
沖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
沖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
中朝民族聯合抗日歌
第三路軍成立紀念歌
一
絢爛神州地, 白山黑水間。
八載余,強敵囂張, 鐵蹄肆踏踐。
中華民族遭蹂躪, 慘痛何堪言!
骨露原野, 血染白山巔。
義忿填胸, 揭竿齊向前。
誓驅倭寇, 團結赴國難。
民族自救抗日軍, 鐵血壯志堅, 殺敵救國復河山。
二
馳騁吉、黑邊, 橫掃哈東南。
軍威遠,松江動盪, 興安亦震撼。
冰天雪地朔風吼,夜雨復霜天。
救亡壯志,永矢兮弗諼!
鼓角乍鳴, 將士各爭先。
殺聲四起, 敵寇心膽寒。
六載於茲未稍懈。
孤軍喋血戰, 偉哉豪氣長虹貫!
三
機動游擊戰, 突破嫩江原。
貔貅健,長驅挺進, 到處得聲援。
反日怒潮澎湃起, 爆發指顧間。
響應我黨對日總抗戰, 消滅日賊走狗與漢奸。
精誠團結, 粉碎封鎖線。
救國重任萬眾擔, 勢急不容緩, 國恥血債血來還!
四
舉國鼎沸兮,全民總抗戰。
烈焰熾, 戰爭烽火延燒遍中原。
東北抗聯齊奮斗, 統一指揮建, 三路軍成立軍民齊騰歡。
厲兵秣馬, 慷慨赴火線。
果敢沖鋒, 寇氛一掃光。
民族革命成功日,紅旗光燦爛, 高歌歡唱奏凱旋.
哭遼東(一首)
李貫慈
哭罷江山無淚流, 亡國慘禍已臨頭!
恨爾民賊方得意, 哀此匹夫能不羞?
復我片土可百世, 殺敵一毛足千秋!
男兒一副好身手, 拚將熱血灑神州。
登祝融峰(一九三八年)
葉劍英
四顧渺無際,天風吹我衣。
聽濤起雄心,誓盪扶桑兒。
羊城懷舊
葉劍英
百戰歸來意氣雄,念年人事各西東。
關心最是公園路,十丈紅棉依樣紅。
看方誌敏同志手書有感(一九四○年)
葉劍英
血染東南半壁紅,忍將奇跡作奇功。
文山去後南朝月,又照秦淮一葉楓。
寄續范亭司令並呈懷安諸老(二首)一九四一年九月
葉劍英
一
孫陵碧血長青苔,阿斗昏庸事可哀。
剩有殘軀效李牧,雁門關外殺敵回.。
二
投身革命將何事,老者安之少者懷。
君獨傷時導工部,小戎離黍托詼諧。
紀念抗戰七十周年(組詩)
緬懷抗戰殉國十大上將
抗戰今將歷史查,十名上將染黃沙。
中華兒女該牢記,血染鮮紅民族花。
佟麟閣蘆溝橋戰役消魂
佟麟閣(1892---1937),河北高陽人。第29軍付軍長,犧牲北京南苑。
基督將軍敢舉戈,七七事變勇迎倭。
盡忠未盡嚴親孝,十萬軍中血染河。
趙忠禹大刀砍出民族魂
趙忠禹(1698---1937),山東荷澤人。第132師師長,犧牲北京南苑。
喜峰口上大刀橫,打虎將軍威顯名。
一曲高歌揚士氣,歸魂南苑壯軍行。
郝夢齡抗戰震醒學子夢
郝夢齡(1898---1937)河北槀藁城人。第9軍軍長,犧牲山西忻口戰役。
瓦罐將軍自己評,久經大戰有威名。
陣亡本是男兒志,兩寫遺書肝膽傾。
饒國華南京保衛戰自殉
饒國華(1894---1937),四川資陽人。第145師師長,犧牲安徽廣德。
川軍硬漢饒和尚,還俗驅倭扛起槍。
保衛南京糧彈絕,全軍復歿自喪亡。
雄威豹膽王銘章
王銘章(1839---1938),四川新都人。第122師師長,犧牲徐州會戰滕縣。
抗倭阻敵保台庄,不到人平一把槍。
豹膽敢將磯谷氣,一身正氣美名揚。
無錢下葬的馮安邦
馮安邦(1884---1938), 山東無棣人. 第42軍軍長, 犧牲大別山區作戰。
濟困扶危拚命郎, 愛兵如子眾民芳。
台兒莊上揮刀舞, 史跡長流萬古揚。
飲彈南昌陳安寶
陳安寶(1891-1939), 浙江貴岩人. 第29軍軍長, 反攻南昌中彈殉國。
治軍嚴肅陳安寶, 福將名聲沖九霄.
為復南昌親冒險,忠魂渺渺負陰朝。
兵團司令張自忠
張自忠(1891-1940),山東臨清人。第27軍團軍團長兼59軍軍長,棗宜戰役殉國。
北戰南征累立功,臨沂之戰更威風。
棗陽為破倭軍計,飛彈穿身血染紅。
綿羊將軍唐淮源
唐淮源(1886-1941),雲南江川人。第3軍軍長,中條山戰役中彈盡人亡,自戕殉國。
遺恨情場乃戰忙,追隨老蔣似綿羊。
中條山上倭軍困,六次難沖飲彈亡。
俠義將軍李家鈺
李家鈺(1892-1944),四川蒲江人。任戰區後衛總指揮,陣亡陝縣秦家坡高地。
出川為了保家鄉,集總揮軍戰洛陽。
俠義之心為大眾,人光彈盡好心傷。
緬懷談感
八年抗戰淚如麻,多少英雄灑血花。
安倍如今真拜鬼,炎黃兒女敢扒牙。
抗日受獎抒懷
季世華
青年勵志舉吳鉤,誓逐倭兒衛九州島。
但得失疆俱收復,建功何在覓封侯!
抗日抒懷(二首)
季世華
一
日寇侵凌禍難多, 青年怒執魯陽戈。
奮身冒刃殲夷虜,還我河山奏凱歌。
二
沙場苦戰裹創還, 取義成仁視等閑。
披甲荷戈重喋血, 誓心收復舊河山。
反攻緬甸
季世華
飛越野人山,艱危若等閑。
摧堅殲惡寇,奮戰滅凶蠻。
勇士從天降,貔貅奪險關。
犁庭欣掃穴,載舞載歌還。
遠征緬甸述懷
季世華
揚鞭策馬入蠻荒, 勁旅遠征威力強。
諸葛七擒今履尾, 張弓怒挽射豺狼!
長沙會戰感賦
季世華
披堅上戰場,執銳奮騰驤。
嶽麓殲蛇豕,洞庭逐虎狼。
唯求驅日寇,豈懼喪身亡。
汩汩湘江水,年年吊國殤。
回憶抗日戰爭
季世華
漫天烽火起盧溝,蠶食鯨吞禹甸憂。
百族厲兵殲日寇,億民擐甲舉吳鉤。
驚天鐵馬馳南北,動地金戈貫鬥牛。
多難興邦前國恥,拼將熱血衛神州。
飛越駝峰印度集訓
季世華
抗日維艱歷萬關,昆明振旅奉軍翰。
纖纖若隱瀾滄水,皓皓生輝喜馬山。
壯志何妨酬馬革,雄心偏遂斬樓蘭。
崢嶸歲月煙雲逝,報效中華尚未闌。
抗戰勝利喜賦
季世華
華夏漫烏雲,雷霆躍虎賁。
八年鑄偉績,百代緬宏勛。
紀念「七七」事變五十周年
季世華
八年抗日史無前,高奏凱歌霞滿天。
投筆從戎驅敵寇,揮戈衛國靖硝煙。
神州改革宏圖展,海峽倡和宿怨捐。
老馬識途身尚健,和平統壹著先鞭。
鄂西會戰五十周年述懷
季世華
戰旗獵獵舞東風,敵愾同仇氣貫虹。
壯志欣能驅虎豹,雄心豈有畏羆熊。
投軍初遂班生願,裹革猶師馬帥風。
請命沙場摧敵壘,征衣濺血染成紅。
反攻前線欣聞日寇宣布投降
季世華
挺進貔貅勇向前,熊熊炮火響連天。
奮身稚堞精兵接,躍馬塹壕寇幟搴。
將士雄心演落日,人民壯志靖烽煙。
哀兵必勝終摧敵,迫使夷酋舉白旃。
抗戰勝利六十周年感賦
季世華
救亡抗日憶當年,眾志成城鐵壁堅。
灑血拋顱深恐後,獻身裹革每當先。
倭夷施暴人神憤,禹域重光恥辱蠲。
歲月如流經六十,回眸往事亦欣然。
重遊武漢「受降堂」喜賦
季世華
山河沃血鼓桴鳴,鏖戰八年天地驚。
鐵壁巍巍凝壯志,雲麾獵獵斬倭纓。
豐碑永記英雄血,史館長留烈士榮。
末路窮途終俯首,「皇軍」跪拜漢家營。
電視《滇西-1944》觀後即興
季世華
揮戈躍馬逐羆熊,劍指騰龍震碧穹。
屍積如山黎貢小,血流飄杵怒江紅。
滇西奮戰寒倭膽,緬北會師昭亞東。
歲月崢嶸勤記取,熒屏晃晃記豐功。
重遊緬甸抗日戰場有感
季世華
苦戰年年志未殫,獻身為國挽狂瀾。
整軍經聚凝心力,彈雨硝煙瀝膽肝。
強渡怒江摧敵壘,揮戈緬甸斬樓蘭。
耄年重履鏖戰地,烽火餘生帶笑看。
謁滇緬抗日陣亡將士墓園
季世華
誓同生死掃倭氛,互托遺書熱血殷。
礪志搴旗誅敵寇,甘心裹革撰雄文。
豐碑博記成仁烈,青史長銘抗日勛。
袍澤情深如手足,人天永隔淚紛紛。
九十抒懷
季世華
東夷入寇匹夫憂,壹片丹心衛九州。
碧血黃沙懷裹革,金戈鐵馬克仇讎。
鏖兵苦鬥終演日,繳械編俘壯志酬。
九秩毋忘千里志,賡揮禿筆寫春秋
歌頌抗戰英雄,痛斥日本法西斯侵略,贊揚民族凝聚力,提高國防建設抵禦外敵,回憶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英明領導等等
❷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詩歌
七律?欲何往(外一首)——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詩歌作者 成先進聞道倭寇中山狼,笑觀東瀛舞猖狂。購島鬧劇興風浪,修憲敗局怎安邦。攀葛附藤美走卒,夤緣拉攏菲作倀。德國總理跪謝罪,日本首相欲何往。七律?日菲風雲——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詩歌作者成先進浩瀚東海渺如煙,千帆南洋打漁船。【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詩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詩歌。菲賊日寇鬼作祟,東海南洋妖波瀾。中華兒女憤滿懷,祖國疆土豈容占。不屈不饒驅頑敵,誓死衛國何懼戰。
❸ 怎麼寫抗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留言
1)抗戰勝利,是中國人民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的完全勝利,是版中華民族由危亡走權向振興的歷史轉折點。
(2)抗戰勝利,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個弱國戰勝帝國主義強國侵略的經驗和範例,也促進了民族覺醒和喚起了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採用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在打敗日本侵略者的同時,使黨和人民得到巨大發展。這一切都為民主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堅持抗戰,牽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軍隊,使其不能北攻蘇聯,又大大減輕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對美英的壓力,在戰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4)中國的抗日戰爭勝利是在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勝利的基礎下,國民黨,各民主黨派,各行各業的人民所共同努力的結果
❹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的繁體字
❺ 求慶祝抗美援朝和抗日戰爭勝利的書法
今年是紀念抗戰勝利六十五周年,也是紀念抗美援朝六十周年,明年是「九一八事變」八十周年了。這里是「抗戰歷史論壇」紀念抗美援朝就不說了,可一部抗戰史可是眾說紛雲,要說過去對抗戰宣傳不夠或不全面那是有的。 但有人要重寫抗戰史並為蔣介石翻案,把蔣介石說成偉人、民族英雄、領袖,用惡毒的語言誣蔑毛澤東,否定共產黨在抗戰中作用那可是大錯特錯的。我們應該是實事求是研究、討論抗戰史,明事非、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再不讓侵略者占我大半個中國、殺我三千萬同胞! 比如說:「一二八」淞滬抗戰是日本對中國東北的侵佔激起了全中國人民強烈的憤慨,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和領導下,全國掀起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同時也引起國際上的強烈關注,為了轉移國際對中國東北的視線,減輕其推出「滿洲國」的壓力,從而直接威脅南京,迫使中國政府承認東北的既成事實,取消人民的反日運動,為其進攻中國內地做全面准備,於是日本就在上海又製造事端,燃起的新的侵略戰火。 駐守於淞滬地區的十九路軍,在全國人民抗日熱潮的推動和影響下,軍長蔡廷鍇、總指揮蔣光鼐下定抗戰決心,違抗南京國民政府中央的意志,奮起抵抗。在閘北,與敵展開巷戰,他們組成敢死隊以潛伏手段炸毀敵裝甲車,堅守每一陣地,適時反擊,打退了日軍的連續進攻。後來戰火延伸到江灣、廟行、吳淞、寶山一線,前來監視十九路軍的張治中將軍也率第五軍主動前來馳援。 在各界人民的支援下,十九路軍和第五軍的抗戰堅持了一個多月,打得日軍多次更換司令而不能有所推進。但是,蔣介石和國民政府不抗日,至使十九路軍和第五軍孤軍作戰,傷亡日重,急需支援,而國民政府一心妥協,不欲擴大,拒絕再派兵增援,軍政部還剋扣軍餉和截留捐款。1932年3月1日,日本組成上海派遣軍全線總攻擊,從瀏河口、楊林口、七丫口突然登陸,疾速包抄守軍後路。中國軍隊腹背受敵,在無援助的情況下,十九路軍和第五軍被迫撤退至第二陣線。 由於南京國民政府的對日妥協政策,消極抵抗,積極謀求與日本的妥協停戰,同時由於日本此時還未做好全面侵華的准備,日本在認為已經達成了掩護推出偽「滿洲國」的預期目的的情況下,提出苛刻條件,同意停戰。1932年5月5日,中國政府當局與日本簽訂了屈辱的《淞滬停戰協定》,在上海市區及其周圍、在中國自己的土地上,中國喪失了駐兵權等一系列主權,相反日軍則可以繼續在上海橫行,完全葬送了19路軍和第五軍英勇抗戰的成果。 如果得出其它別的結論就不對了。 十九路軍和第五軍的英勇抗戰確實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在東北淪喪、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與全國人民迫切要求抵抗的矛盾形勢下進行的,極大興奮了全國廣大人民包括國民黨內愛國官兵、以及海外華人華僑的抗日熱情,取得了全國人民、中國共產黨和廣大海外華人華僑的大力支持,捐款捐物無數,也充分體現了只有堅決抗日,才是大勢所趨,民心、軍心所向。 如果說東北是張學良的地盤的話,那上海可是蔣介石的發跡地,也是江浙財閥的大本營啊!蔣介石也不保,恭手讓給日本人就很說不過去了! 「一二八」事變。讓第十九路軍和第五軍孤軍奮戰,除張治中率第5五軍赴滬參戰外,其餘一概置之不理,還下令不準海軍、空軍配合第十九路軍和第五軍作戰。震驚中外的淞滬抗戰終被國民黨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及對日妥協政策所斷送。最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上海停戰協定》。都應該指出來,而不該指責過去所提出的:蔣介石「消極抗日」!要說蔣介石「消極抗日」、「積級反共」那是以後的事,在:「一二八」淞滬抗戰中蔣介石是不抗日!第十九路軍和第五軍積級抗日是不代表蔣介石的! 在整個抗戰歷史確實有很多國民黨的愛國將領和第十九路軍和第五軍積級抗日的。但悲壯的抗戰歷史中蔣介石起的什麼作用應寫清。自己再修改下。
❻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70周年怎麼寫
2015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戰,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70年前,中華民族用熱淚與熱血的奔流,結束苦難而悲壯的歷史;70年前,八年的抗戰,中華民族用鋼鐵與烈火的交迸,鑄就堅強不屈的脊樑。
對於現在處於和平時期的我們,對於正在紀念抗戰勝利的我們,千萬不要忘記70年前的那段恥辱!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指導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抗戰,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70年前,一名中國記者登陸剛剛投降的日本進行采訪,把他在日本的見聞和感受都記錄了下來,告誡中國人:所謂的投降在日本人看來只不過是臨時休戰而已。警鍾長鳴,70年後的今天重讀舊文,相信讀者心有戚焉……
從1937年到1945年,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富強,中國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終於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
70周年,銘記烈士的鮮血,反思國家民族的未來。通過紀念,增強愛國之情和民族凝聚力,使中華民族不再受外敵欺辱,我們做得到!
今天,我們緬懷歷史,聽抗戰老兵講述抗戰的故事,做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痛定思痛,奮勇前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❼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書畫展書法作品寫什麼詞句好
朱德: 太行春感 ( 一九三九年春)
遠望春光鎮日陰,
太行高聳氣森森。
忠肝不灑中原淚,
壯志堅持北伐心。
百戰新師驚賊膽,
三年苦鬥獻吾身。
從來燕趙多豪傑,
驅逐倭兒共一樽。
出太行 (一九四Ο年五月)
群峰壁立太行頭,
天險黃河一望收;
兩岸烽煙紅似火,
此行當可慰同仇。
寄語蜀中父老 (一九三九年 )
佇馬太行側,
十月雪飛白。
戰士仍衣單,
夜夜殺倭賊。
和董必武同志七絕五首 (錄四首)
一
敵後常撐亦壯圖,
三師能解國家憂。
神州尚有英雄在,
堪笑法西意氣浮。
二
黃河東岸太行陬,
封鎖層層不自由。
願與人民同患難,
誓拚熱血固神州。
三
朋輩志同意自投,
團成砥柱止中流。
肅清日寇吾儕事,
鷸蚌相爭笑列侯。
四
抗戰連年秋復秋,
今秋且喜稻如油。
迷漫烽火黃河岸,
父老齊聲話御仇。
吉鴻昌(二首)
詩一首
渴飲美齡血,
飢餐介石頭。
歸來報命日,
恢復我神州。
就義詩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頭。
中朝民族聯合抗日歌
一
山河欲裂,萬里隆隆,大炮的響聲,
帝國主義宰割弱小民族的象徵。
國既不國,家何能存,根本沒有和平。
黑暗、光明,生死線上斗爭來決定。
蹶起呀,中朝民族!
萬不要再酣夢。
既有血,又有鐵,
只等著去沖鋒。
二
全世界上,最大的仇敵日帝數頭等,
焚燒掠奪,姦淫侮辱,亡國且滅種;
並朝吞中,莫非《田中奏摺》的獸行!
同仇敵愾,共赴國難,決不讓再久逞!
聯合呀!中朝民族!
團則生,離則亡!
謹防備離間計。
手攜手打沖鋒!
三
熱血沸騰,殺聲沖天,民族齊覺醒。
壯夫斷臂,爭先恐後,共奪萬年燈!
旌旗所至,勢如破竹,虜焰自息影。
陣容強化,戰線鞏固,基礎早奠定。
團結呀!中朝民族!
互相間,本赤誠,
堅持那最後五分鍾。
勇沖鋒!
四
照耀全球,閃爍不滅,最驚人的火星!
萬惡日寇,自掘墳墓,非人能回生。
勇猛沖鋒,吉凶禍福並非天來定。
事在人為,誠至金開,自有曙光逢。
前進呀,中朝民族!
既有始,要有終!
誓殺到敵人大本營。
猛沖鋒!
李貫慈(一首)
哭遼東
哭罷江山無淚流,
亡國慘禍已臨頭!
恨爾民賊方得意,
哀此匹夫能不羞?
復我片土可百世,
殺敵一毛足千秋!
男兒一副好身手,
拚將熱血灑神州。
李少石
南京書所見
丹心已共河山碎,
大義長爭日月光。
不作尋常床簀死,
英雄含笑上刑場。
呂惠生(一首)
留取丹心照汗青
忍看山河碎?
願將赤血流!
煙塵開敵後,
擾攘展民猷。
八載堅心志,
忠貞為國酬。
且欣天破曉,
竟死我何求!
陳毅: 「七七」五周年感懷 一九四二年七月
即今抗戰艱難日,累累新墳啟我思。
五年碧血翻滄海,一片丹心照漢旗。
國中忍見兒皇立,朝內惟謀萁豆炊。
九仞為山爭一簣,同仇敢與億民期。
郁達夫: 滿江紅
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久歇。有幾個,如公成就,豐功傳烈。拔劍光寒倭寇膽,撥雲手指天心月。到於今,遺餅紀東征,民懷切。會稽恥,終須雪。楚三戶,教秦滅。願英靈,永保金甌無缺。台畔班師酣醉石,亭邊思子悲啼血。向長空,灑淚酹千杯,蓬萊闕。
秋興
桐飛一葉海天秋,戎馬江關客自愁。五載干戈初定局,幾人旗鼓又爭侯。須知國破家何在,豈有舟沉櫓獨浮。舊事崖山殷鑒在,諸公努力救神州。
郭沫若: 七律一首
又當投筆請纓時,別婦拋雛斷藕絲。
去國十年余淚血,登舟三宿見旌旗。
欣將殘骨理諸夏,哭吐精誠賦此詩。
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
謝無量 江油水行居(1941年)
群山赴郭一江明,
雙塔當階萬竹迎。
惟恐平生奇氣盡,
又來此地聽灘聲。
葉劍英: 登祝融峰 一九三八年
四顧渺無際,天風吹我衣。
聽濤起雄心,誓盪扶桑兒。
❽ 2015紀念抗日戰爭書法書寫什麼內容詩詞
抗日詩詞系列
滿江紅·郁達夫
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久歇。
有幾個,如公成就,豐功傳烈。
拔劍光寒倭寇膽,撥雲手指天心月。
到於今,遺餅紀東征,民懷切。
會稽恥,終須雪。
楚三戶,教秦滅。
願英靈,永保金甌無缺。
台畔班師酣醉石,亭邊思子悲啼血。
向長空,灑淚酹千杯,蓬萊闕。
沁園春·佟麟閣
曉月蘆溝,怎忘當年,戰火曳空!
惹英雄奮起,旗風所向,悲歌吼處,氣貫長虹。
永定河邊,南苑巷內,多少男兒浴血中。
一腔恨,俱凝刀槍上,怒向頑凶!
天公竟妒豪英,彈飛處,焦石濺血濃。
憾壯懷難已,山河未復;民崩倚恃,國損干城!
浩氣長風。喚起大眾,衛我中華一脈同。
西山上,有松濤夜吼,霜葉殷紅。
沁園春·趙登禹
滾滾狼煙,悲泣山河,恨聚怒潮。
聽皇姑屯裡,驚魂劈靂,喜峰口上,殺寇聲高。
原野山川,長城內外,奮起男兒唱大刀!
宛平後,喚英雄叱吒,壯士驍驍。
南苑激戰晨宵,彈雨瀉,黃亭土熾焦!
痛荒郊碧血,故園凄淚;千秋肝膽,百戰魂消。
彈指春秋,縱目寰宇,幾處狂徒又叫噐。
雄碑下,教子孫長記,一代英豪!
滿江紅·張自忠
我死國生,從容去,國殤民慟。
回首處,家山還遠,高堂難奉!
一縷忠魂行去緩,十萬百姓沿江送。
誰堪比,榮辱一肩擔,國為重。
蘆溝血,宛平痛。肥水烈,臨沂勇!
憑軍魂赤膽,阻敵狂縱。
身後幾回燃戰火,碑前數度梅花冷。
看今日,有大好河山,英名共!
滿江紅·戴安瀾
風采英姿,永銘刻,昆侖關上!
猶記取,英雄兒女,壯歌高唱。
有我民族豪氣在,教他瀛寇賊魂喪!
人爭贊:抗日守邊城,狄青將!
出生死,穿疊嶂。征異域,別霄壤。
望征程萬里,雨林毒瘴。
馬革裹屍人皆愴,悲歌慷慨誰能忘!
六十載,看我大中華,新歌唱。
滿江紅·高志航
東北飛鷹,曾有夢,翱翔霄漢。
誰可料,鐵蹄橫踏,萬民塗炭。
為復中華別摯愛,但將熱血還心願。
鋒初試,軍史鑄輝煌,書經典。
轉瞬逝,煙火淡。豪氣在,魂猶戰。
更青春無悔,此生無赧。
歲歲都說空戰事,年年頻把英名喚。
至今日,重洗澈藍天,星光燦!
滿江紅·王銘章
舊事休言,當共赴,民族危難!
看身後,川中兒女,怒如濤卷。
一路血痕風雨洗,幾千新骨征塵掩。
拚一死,力戰守孤城,烽煙亂。
憶往事,說滕縣。逾甲子,山河換。
但賊心未死,惡魂難散。
釣島狂鯊掀浪涌,鬼窟小丑吹磷閃。
君勿忘,昨日舊心傷,史為鑒。
水調歌頭·左權
血照淥江水,氣壯太行山。
才華橫溢誰屬,更膽赤心丹。
九路圍攻化解,敵寇詭謀又滅,捷報四方傳。
名利置身外,論戰有新篇。
戰遼縣,炮火烈,斗凶頑。
將星忽殞,飛雨如淚晉東南。
多少青春換取,華夏全新天地,青史記左權。
但願藍天下,春燦百花妍。
水調歌頭·彭雪楓
戰跡壯山色,風雨慰忠魂。
氣吞萬里如虎,叱吒皖南雲。
左右揮戈沙場,南北驅馳驍將,功績兩淮聞。
一師制十萬,巧力打千鈞。
戰芒碭,攻夏邑,史詩存。
三十七載,別樣精彩耀星辰。
有報曾名《拂曉》,探索人間正道,今日憶何人?
但看新紅日,正照滿園春。
水調歌頭 ·趙尚志
林海雪原上,星月冷刀槍。
任憑幾度風起,獵獵大旗揚。
不悔征程坎坷,無憾年華舛錯,默默對松江。
忍辱淡生死,負重衛家邦。
百餘戰,仇未泯,恨猶長。
拋頭灑血,澆我國土不彷徨。
江水悲歌未沒 ,甲子匆匆已過,小丑又跳梁。
莫忘枕戈睡,休教鬼猖狂。
沁園春·楊靖宇
雪漫殘陽,冰著寒山,鐵骨傲風。
笑倭奴痴妄,徒施伎倆;丈夫矢志,為復國興。
南滿煙雲,松江烽火,鐵騎狂飈正縱橫。
須來日,看高梁大豆,遍野黃紅。
白山昂首蒼穹,望林莽,蔥蔥是古松。
問英靈安在,後生可記:當年壯烈,那日從容?
再度回眸,詩篇血就,當教中華矚目中。
還休忘,有餘魅拜鬼,海上雲濃。
沁園春·趙一曼
衛我河山,浴血紅顏,百煉成鋼。
想珠河鐵北,縱橫馳騁;暴風驟雨,白馬紅槍。
劍陣橫眉,刀叢冷對,烈烈英風正氣揚!
尤難忘,將紅旗高唱,生命華章!
難書母愛慈祥,怎忍見,行行是斷腸。
幸故國已復,家園正旺,白山黑水,鳥唱花香。
處處豐碑,英雄回首,無悔人生短亦長。
春風里,看寧兒代代,正沐陽光。
❾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是誰題字
中國人民抗來日戰爭紀念館,坐源落在北京豐台區盧溝橋畔宛平城內,距市中心約15公里。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國防教育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是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秘書處所在地、中國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將努力辦成全國一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景區、抗戰史資料收集及研究基地以及對外宣傳交流的重要窗口。
它的館名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
❿ 硬筆書法作品《我們的抗戰》
如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