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大而弱,組織起來就可以朝大而強的方向發展,在1937年後到1940年在民族大義下迅速建立起來的各級軍區各級政權,已經具備了同日本軍隊在全國各地作戰的力量,經過1940年到1942年的戰略防禦和發展階段,打退了敵人的進攻鞏固發展了自己,於1943年初中國各軍區相繼向敵人展開了戰略進攻,奪取敵人各要點,向大中城市挺進,在1944年下旬就已經具備了發動大規模運動戰和攻取大中城市的力量,接著要考慮國際局勢開會進行部署,毛澤東寫了《論聯合政府》的書面報告,會前發給各代表,這個報告,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總結抗戰中兩條路線的斗爭,闡述一般綱領和具體綱領,並指出中國人民爭取打敗侵略者、建設新中國的前途。會上,毛澤東做了口頭報告。毛澤東特別強調了農民的重要性,說:「忘記了農民,就是讀一百萬冊馬克思主義的書,也是沒有用處的」。他還提出准備進攻奪取大城市的問題。他說:像北平、天津這樣大的三五個中心城市,我們八路軍就要到那裡去。我們一定要在那裡開八大,有人說,這是機會主義;恰恰相反,八大如果還要在延安開,那就近乎機會主義了。」他說:「我們要做好准備,由小麻雀變成大鵬鳥,一個翅膀掃遍全中國,讓日本帝國主義滾蛋。」毛華澤東提出了「講真話」問題,就是「不偷、不裝、不吹」,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得就是不懂得,懂得一寸,就講懂得一寸,不講多了。在七大上,大家喊「毛主席萬歲」,毛澤東說,「我52歲」。在1945年5月估計戰爭還有一年半就可以結束了,加緊部署,准備發動進攻。
2. 總結抗日戰爭中國人民是如何克服並最終取得勝利的
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愛國的、進步的、正義的性質
中國人民所以能夠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應當說首先是由於這場戰爭的愛國的、進步的、正義的性質所決定的。
我們知道,在中國和日本之間上個世紀三十至四十年代發生的戰爭中,日本是發動侵略戰爭的帝國主義國家,中國是被侵略國家。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對日本侵略者滅亡中國的圖謀,捍衛國家和民族生存的愛國戰爭。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在此後三個多月內侵佔了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緊接著,1932年1月28日夜,日本侵略軍又發動一二八事變侵犯上海,受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抗擊。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軍發動七七事變,在此後一年零三個月里,侵佔了北平、天津、南京、廣州、武漢等城市和我國的大片領土。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武裝侵略,中華民族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國人民在1937年至1945年間,前仆後繼英勇犧牲,進行了長期的極為艱難、曲折、復雜的抗擊日寇侵略的愛國戰爭,表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
我們說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保衛祖國反對侵略的愛國戰爭,因為這場戰爭關繫到中國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然而,我們知道,當時的中國還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國正面臨著實現民族解放的歷史任務。因此,在這個歷史階段爆發的抗日愛國戰爭,就其本質來說,乃是旨在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殖民統治的合乎歷史潮流的進步的民族解放戰爭。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戰爭,因而是世界反法西斯侵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知道,歷史上的戰爭一般地可分為正義的和非正義的兩大類。象抗日戰爭這樣愛國的、進步的戰爭是正義的,而日本法西斯發動的侵略戰爭則是罪惡的、阻礙歷史進步的、非正義的。當時,德國、義大利和日本這三個主要的法西斯國家不但在國內建立了殘酷的恐怖統治,而且公然宣稱要取得世界霸權對其他國家侵佔領土、掠奪資源,並在全世界推行法西斯制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反對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佔領、奴役和掠奪的正義戰爭,中國人民的長期抗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抗日戰爭用血與火的洗禮激發了中國軍民的戰斗豪情。任何一個抗日的中國軍人和中國民眾都可以自覺地意識到,我們所進行的抗戰是捍衛國家和民族利益、保衛祖國的愛國戰爭,是實現民族解放的進步的戰爭,是反對法西斯侵略擴張的正義戰爭,因而是有著崇高的戰爭目的,能夠極大地鼓舞戰鬥士氣的戰爭。而替日本法西斯賣命的士兵是被欺騙或被強迫為侵略其他國家去作戰的,因此他們所進行的戰爭是野蠻的、罪惡的、非正義的。日本兵沒有能夠鼓舞他和使他引為自豪的高尚光榮的戰爭目的,因此也不可能有積極正確的誓死奮戰的戰斗意志。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最為重要的因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愛國的、進步的,正義的性質,是我們贏得這場戰爭完全勝利的內在根據。
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全民族的人民戰爭
中國人民所以能夠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除了戰爭的愛國的、進步的、正義的性質這一內在根據外,還在於中國共產黨承擔起領導統一戰線和人民戰爭的歷史重任,堅持團結抗戰和全面抗戰的路線,使之成為贏得戰爭勝利最直接的動力和動因。
經過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和1935年的華北事變,日本帝國主義逐步實現其吞並東北、吞並華北進而吞並全中國的野心,從而使整個中華民族面臨著嚴重的危機。中日矛盾的發展和中國國內政治形勢的重大變化,使得中國各社會階級的階級關系和政治態度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嚴重的民族危機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民眾的抗日愛國精神。不但中國的工農群眾和多數知識分子日益覺悟起來,而且其他社會階級和階層中的進步力量也不同程度地轉向參加或同情抗日救亡運動。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共產黨為了爭取抗戰勝利,挽救民族危亡,動員千百萬群眾起來參加抗日戰爭,確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1937年7月7日發生的盧溝橋事變(即「七七事變」)和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使得我國的民族危機愈加嚴重。經過共產黨的積極努力並在全國人民的強大推動下,中國共產黨倡導和極力主張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以抗日救國為目標的全民族的統一戰線,是國內各種愛國力量的統一戰線,是包括由於政治態度的分野而形成進步勢力、中間勢力和頑固勢力的廣泛的統一戰線。因此,我們在實行團結抗日的統一戰線中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放手發動人民群眾,開展敵後抗日游擊戰爭,擴大抗日人民武裝和抗日根據地並在根據地內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共產黨提出和切實實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是推動抗日戰爭走向勝利的根本性力量。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人民戰爭,是既包括正面戰場又包括敵後戰場,既包括陣地戰又包括山地游擊戰,既包括全國軍事總動員又包括全國人民總動員,既包括實行抗日的對外政策又包括實行對內的戰時經濟、政治、文化教育政策,既包括發動國民黨統治區的抗日民主運動又包括發動敵後抗日根據地的群眾抗日斗爭的全面抗戰。在抗日戰爭的初期,中國軍隊曾集結大量兵力發動松滬會戰、忻口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重大戰役,並取得平型關大捷、台兒庄大捷等重大勝利。然而,在上海、太原、武漢、長沙等城市相繼失陷後,正面戰場的正規戰爭已經結束或表現為不能持久,而敵後的游擊戰爭則上升為抗戰的主要地位。日寇1938年10月侵佔武漢後就停止了對國民黨戰場的戰略性進攻,而將其攻擊的矛頭主要地指向解放區戰場,實行所謂鐵壁合圍的「囚籠政策」。為了打擊日本法西斯的囂張氣焰,克服因國內正面戰場形勢低迷而在國民黨政府內出現的失敗情緒和妥協投降危機,中國共產黨堅定地站在抗日戰爭的最前線,發動了威震中外的八路軍百團大戰和堅忍持久的敵後抗日游擊戰爭。共產黨堅持「兵民是勝利之本」的理念和全面抗戰的路線,堅定地領導全民族的人民戰爭,是推動抗日戰爭走向勝利的直接的動因。
偉大的抗日戰爭,是對中國人民、人民軍隊和革命政黨的嚴峻的歷史考驗。這場戰爭不僅極大地鍛煉了人民,也極大地鍛煉了領導人民抗戰救國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軍隊。中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贏得了戰爭勝利,也贏得了和平與進步。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也確立了中國共產黨作為抗日戰爭中流砥柱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積累了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諸方面的新的豐富經驗,成為政治上、軍事上、組織上、思想上完全成熟和鞏固的革命政黨,成為領導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核心和決定性力量
三、國際形勢的重大變化和世界反法西斯軍事力量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援助
抗日戰爭是對兇殘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取得完全勝利的極其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是對滅絕人性的法西斯強盜進行殊死搏鬥,為人類生存與尊嚴作出重大貢獻和巨大民族犧牲的無尚光榮的戰爭。日本法西斯匪徒在1937年12月13日侵佔南京後進行了長達六周的大屠殺,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調查報告中國軍民被集體槍殺和活埋的有19萬餘人,零散被殺的居民收埋的屍體有15萬余具,其中奸殺婦女同胞有2萬件以上,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永遠不應忘記這筆南京屠城的血債。日本法西斯匪徒為了摧毀我軍建立在敵後的抗日根據地,還在1941-1942年對根據地的野蠻「掃盪」中殘酷地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甚至施放毒氣和進行細菌戰,並在東北抗日聯軍和華北八路軍活動地區製造長達數百公里、寬數十公里的「無人區」。由此可見,日本法西斯的殘暴和肆虐歐洲的德國的、義大利的法西斯的劣跡,同樣都是不恥於人類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是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對日作戰的主要戰場。中國的抗日戰爭援助了歐美和亞洲其他地區的反法西斯戰爭,反之,歐美和亞洲其他地區的反法西斯戰爭也援助了中國的抗日戰爭。國際形勢的重大變化和世界反法西斯軍事力量的援助,使得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最後的戰略反攻階段的時刻提前到來。蘇聯紅軍勝利地進軍東歐和德國本土,追擊德寇直至攻克柏林並迫使德國投降。此前,義大利也向反法西斯同盟國投降。英美軍隊在法國西海岸的諾曼底地區登陸,開辟了第二戰場。戰爭形勢的變化,使日本法西斯陷入極端恐慌和孤立的境地。蘇聯在消滅德國法西斯三個月後,即1945年8月8日對日宣戰。8月9日起,蘇聯百萬紅軍從海、陸兩方面在廣闊的戰線上對日本法西斯軍隊展開大規模進攻,迅速擊潰近百萬的日本關東軍,幫助中國人民解放了淪為日本殖民地達十四年之久的我國東北地區。美國也於8月6日和9日先後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擲兩顆原子彈,給日本法西斯以毀滅性的打擊。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在華的128萬日本侵略軍向中國投降。至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經歷了八年波瀾壯闊、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並在世界反法西斯軍事力量的援助下,贏得了最後的完全勝利。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歷史的勝利、人民的勝利,是和平與進步事業的勝利。而團結統一,堅忍持久,機動靈活,頑強不屈,同仇敵愾,浴血奮戰,眾志成城,奪取勝利的抗戰精神,則成為中國人民用生命和鮮血凝聚成的寶貴精神財富。讓我們永遠記取抗日戰爭悲壯的歷史,以抗戰精神作為一支號角激勵全國人民為實現偉大民族復興奮勇前進吧!
3. 中國人民是如何取的的抗日戰爭的偉大的勝利的呢(具體點)
1:日本的發動是侵略戰爭,中國是反侵略戰爭,我們是正義的。
2:中國的幅員專遼闊,物產豐富,資屬源相對來說較多。
3:中國人民的進行了艱苦卓絕的,不屈不撓的反抗(中國軍民傷亡共5000萬人)。這個是主要的原因。
4:國際反法西斯的對日本的打擊,是對中國有力幫助。
4. 中國抗戰勝利怎麼來的
其實你這個問題可以轉變為「日本為什麼投降了」,美國那兩個原子彈差一點就把小日本炸平了,在加上其它的諸多因素,2個原子彈不能改變日本人對戰爭結果的預計。日本人結合在太平洋戰場上每殺死一個美國人需要陣亡兩個日本人的比率,預計美國人即使在日本登陸也會遭受重大的人員傷亡,最終會放棄徹底征服日本的打算,而和日本議和。即使原子彈的投放也不能改變日本人的想法,日本人不相信美國會把日本變成無人區,他們相信美國人的目的是要佔領並掠奪日本。而且當時日本的王牌部隊「關東軍」並沒有受到什麼損失,相信任何國家也不會在主力未受打擊的情況下投降。
我認為:日本投降主要是因為蘇聯在幾天之內消滅了日本人引以為豪的「關東軍」,以數千人的代價即將數十萬關東軍擊潰,幾乎是一百個日本人也殺不死一個蘇聯人,這樣巨大的傷亡比率,完全徹底地挫敗了日本人戰斗的信心。而此時美國為了對當時的盟友蘇聯進行扼制,接受了日本的附帶不可接受條件的「無條件投降」。這個從日本投降的時間和2蛋投放的時間以及蘇聯進兵的時間可以看出來。
5. 1938年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是怎樣勝利的
1938年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才開始呢!!!!!!
6. 抗日戰爭的勝利情景是怎樣的
1945年,瀕臨絕境的日本帝國主義,仍然企圖進行垂死掙扎。德國投降後,日本政府聲明:歐洲戰局的急劇變化,對日本的戰爭目的不會發生絲毫影響。決定集中主要戰鬥力量,進行「本土決戰」。
7月中旬,美英蘇三國首腦在波茨坦舉行會議。7月26日,會議以中美英三國共同宣言的形式發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遭到日本拒絕。為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美國於8月6日在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8月9日正當日本召開最高級戰爭指導會議,討論停戰問題時,美國又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原子彈的強大殺傷力對日本當局具有一定的威懾作用,是促使日本向同盟國投降的重要因素之一。8月8日,蘇聯政府對日宣戰,出動150萬大軍,兵分四路,從中國東北的東部、北部、西部和朝鮮北部,同時向日本軍隊發動大規模進攻。蘇軍迅速攻佔長春、沈陽、哈爾濱,共擊斃日軍8萬餘人,迫使日軍59萬人繳械投降,對加速日本帝國主義的滅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號召全國一切抗日力量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蘇聯及其他同盟國作戰。命令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在一切可能條件下,對於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實行廣泛的進攻,猛烈地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而斗爭。10日、11日,朱德總司令向全國各抗日根據地武裝部隊發布一至七號命令,命令人民軍隊分別向敵占城市及交通要道進軍,接受日軍投降,如遇敵軍抵抗,立即予以堅決消滅。
但是,蔣介石集團在美國支持下,企圖搶占抗戰勝利果實。11日,蔣介石連續發布三道命令:一是命令日偽軍「切實維持地方治安」;二是命令人民抗日武裝「就地駐防待命」,不得「擅自行動」;三是命令國民政府軍「積極推進」,「勿稍鬆懈」。第二天,美國遠東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對日本政府和中國戰區的日軍下令,只能向中國國民政府及其軍隊投降,不得向中國人民的武裝力量繳械。13日,朱德總司令致電蔣介石,明確表示:「你給我們的這個命令,不但不公道,而且違背中華民族的民族利益,僅僅有利於日本侵略者和背叛祖國的漢奸們。」我們「堅決的拒絕這個命令」。
各根據地的抗日部隊,根據延安總部的命令,展開了強大的反攻。冀熱遼部隊向平綏路東段、平漢路北段、津浦路北段反攻,解放了察哈爾,包圍了北平、天津、保定。晉綏部隊向同蒲路北段、平綏路西段進攻,解放了綏遠、山西的廣大國土。晉冀魯豫部隊向平漢路中段、隴海路中段進軍,收復了黃河沿岸的廣大國土。山東部隊向津浦路中段、膠濟路中段進軍,解放了山東108個縣中的100個縣。華東部隊向滬寧、滬杭甬、浙贛等路及津浦路南段、隴海路東段進攻。華南抗日游擊縱隊向廣九、潮汕兩路進攻,也都取得了不少勝利。各路大軍從8月11日至10月10日兩個月中,經過激烈的戰斗,共斃傷俘虜日偽軍23萬人,收復城市197座,光復國土31。52萬平方華里,解放人口1871。7萬人,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在中、蘇、美軍隊的共同打擊下,日本政府於8月10日宣告接受《波茨坦公告》,但由於主戰派的反對,延遲到14日才作出最後決定。15日,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了《停戰詔書》,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舉行。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麥克阿瑟以盟軍最高司令官的身份簽字,各盟國代表也簽字,接受日本投降。這標志著日本軍國主義的徹底失敗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中國戰區的受降儀式於9月9日在南京舉行。日本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向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的特派代表、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繳出佩刀,以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並簽署了投降書。至此,中國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勝利結束。
此後,國民政府軍分別在越南河內,中國廣州、上海、北平、濟南、太原、台灣等地,接受128萬日軍投降。10月25日,中國受降官、台灣省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儀,在台北公會堂(現更名中山堂)主持受降儀式。台灣總督兼日軍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率部繳械投降,並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書上簽字。這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在台灣50年殖民統治的正式結束,寶島台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7. 抗日戰爭是怎麼打贏的
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從根本上講,來自於美國的欺騙。美國軍隊在登陸沖繩島之時,遇到了無專法想屬象的困難,日本人個個都是戰死的,其中包括傷 兵及一些婦 女。那時,俄共軍 隊已進入中國的東北,且戰績不錯。美國人為了搶在俄 共 之前,對日本本土扔下了僅有的兩個新型炸 彈。並告知全世界,這樣的炸 彈,美國已經可以批量的成產,有很多的。日本怕一個月後,日本就沒有城市存在了,所以,在密蘇里戰艦上,正式向美國及全世界停戰,宣布無條件投降。
8. 抗日戰爭是怎麼勝利的
抗日戰爭是國共兩黨協商合作,共同築起中華民族的血肉長城,掀起了全民族的反侵略戰爭勝利的。
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終於打敗了窮凶極惡的日本侵略者,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抗日戰爭的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與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氣概。在這場民族解放戰爭中,國共兩黨救亡圖存,攜手合作,共同築起中華民族的血肉長城,掀起了一場全民族的反侵略戰爭。
(8)抗日戰爭是如何勝利的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國共合作情況:
在軍事上,國民黨正面戰場奮起抵抗。特別是在戰略防禦階段,國民黨先後組織了淞滬會戰、忻口會戰、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這些戰役的指揮及實施雖然存在失誤,但仍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同時,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抵抗在客觀上也有利於中國共產黨開辟敵後戰場。1939年1月,毛澤東明確肯定,友軍的協助是明顯的,沒有正面主力軍的英勇抗戰,便無從順利地開展敵人後方的游擊戰爭;沒有同處於敵後的友軍之配合,也不能得到這樣大的成績。
在八年抗戰中,國民黨正面戰場先後進行大會戰22次,重要戰斗1117次,小戰斗3.89萬余次,斃傷日軍85.9萬餘人,自己付出了322萬人的重大傷亡。國民黨軍隊廣大官兵血灑疆場,表現出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9. 中國抗日是怎麼成功的
中國抗日是怎麼成功的
我認為肯定會的,美國參戰只是外因,而其決定作用的內因還是中國人民奮勇抗戰、頑強不屈的精神。沒有美國的參戰,中國的抗日戰爭或許會遲幾年勝利,但是勝利是一定的。 1 德國義大利法西斯戰敗,日本在國際上陷於完全孤立無援的境地。2,日本戰時經濟陷入崩潰邊緣,已經無力繼續戰爭。如1945年日本煉油工業下降百分之83 ,飛機引擎生產下降百分之75,工人出勤率只有百分之49。3,中美英軍隊全面反擊,日本海軍幾乎全軍覆沒,日本空軍完全處於落後挨打局面。美軍已經逼近日本本土,中國解放了雲南廣西全境,日本本土受到盟軍持續不斷的戰略轟炸除京都外,幾乎所有城市都被炸成一片廢墟。 又因:
1正義性的反侵略戰爭:這是中國民族革命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兩重性質的進步的和正義的戰爭,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2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的凝聚力。從敵後戰場到正面戰場,從國統區到論陷區。從國內社會各階層到國外華僑,從漢族到少數民族都充分體現了全民抗戰的特點。
3中共的作用: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倡導和建立,到全面抗戰路線的制定;從敵後根據地的建立和抗日游擊戰爭的開展,到毛澤東《論持久戰》指明抗戰前途;從堅持斗爭求團結鞏固統一戰線,到抓住國際國內有利時機及時反攻勝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戰勝利中的關鍵作用。
4兩大戰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堅持到抗戰勝利,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突出特點。 5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和作戰的相互協調是二戰勝利的根本原因,蘇美對日作戰是中國抗戰決勝的有力配合.
10. 中國是怎麼才能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蘇聯進攻日本關東軍,美國消滅日本南方軍,英法消滅東南亞印度日軍,國內游擊隊不斷起義,然後勝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