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日戰爭按幾方面的介紹 要簡潔
中國抗日戰爭,又稱為日本侵華戰爭,是指在1930年代至1940年代,由於日本帝國非法入侵中華民國引發的戰爭,主戰場在中國大陸,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之前與期間,最終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
這場戰爭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名稱。中華民國政府及多數華人稱其為八年抗戰、中日戰爭等等,簡稱抗戰,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稱其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日本稱其為日華戰爭(日語:日中戦爭)或支那事變(支那事変),西方國家多數稱其為第二次中日戰爭(把甲午戰爭稱為「第一次中日戰爭」)。
抗日戰爭結束於1945年8月15日,但對於其開始的時間存在爭議。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全面的抗日戰爭起於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時結束,歷時九十七月又八天,共為八年,八年抗戰名稱因此而來。另外一種觀點認為這場戰爭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這是政府私下主導的局部抗戰的開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或十五年抗戰之說。也有觀點認為,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兩天,中華民國政府才公開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戰,如果這樣算,抗日戰爭歷時不到4年。在這段時間里,戰爭擴大到整個太平洋地區,中國和美國、英國等同盟國共同抗擊日本,而中國的抗戰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一部分。最後,日本節節敗退,戰爭以包括中華民國在內的同盟國勝利而結束。
2. 抗日戰爭故事的介紹
開始時間為1937年7月7日,也稱作八年抗戰
3. 中國抗日戰爭史的介紹
《中國抗日戰爭史》是1998年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地圖出版社。
4. 抗日戰爭資料簡介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1]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2-3]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4-5]
名稱
抗日戰爭[6]
地點
中國[7]
時間
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參戰方
中華民國、日本帝國[8]
結果
中國勝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
參戰方兵力
中國560萬人(最高時)[10]
日本410萬人(最高時)[11]
傷亡情況
中國傷亡3500萬以上[12]
日軍傷亡130餘萬[13]
主要指揮官
蔣介石,李宗仁,毛澤東,朱德等(中)[14]
主要指揮官
裕仁,岡村寧次,東條英機(日)[15]
起止事件
九一八事變,日本投降[16]
援助國家
美國,蘇聯等[17]
著名戰役
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百團大戰等[18]
5. 抗日戰爭簡介100字左右,包括時間地點等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5)抗日戰爭介紹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期間重大戰役介紹:
1、長沙會戰
長沙會戰是指發生在抗日戰爭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以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也稱為「長沙保衛戰」。
長沙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後,國民黨正面戰場抵抗日本帝國主義軍隊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是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軍回到原戰略態勢的戰役。
長沙會戰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華軍隊,粉碎了日本消滅中國軍隊主力、「以戰迫降」的戰略目標,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作戰,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地位。有力地保衛了湖南廣大地區和我國西南大後方的安全,穩定了湖南局勢,並使之成為支持全國長期抗戰的重要基地。
據統計,三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陣亡、受傷和失蹤的將士達93944人,殲滅日軍共計11萬餘人。
2、湘西會戰
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會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會戰。侵華日軍此戰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戰」(日方稱「芷江攻略戰」,我方稱「芷江保衛戰」)。
戰爭起於1945年4月9日,止於6月7日。在雙方參戰總兵力28萬餘人,戰線長達200餘公里。在王耀武指揮下,湘西會戰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殲敵3萬餘人 。
湘西會戰最後一仗主戰場為懷化漵浦縣的龍潭鎮、溫水鄉和邵陽市洞口縣的高沙、江口、青岩、鐵山一帶。戰役以日本軍隊戰敗而結束。湘西會戰的勝利標志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禦轉入反攻階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6. 抗日戰爭簡短資料
抗日戰爭資料:
1931年,侵略中國的日本軍隊在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以後,完全的佔領了中國的東北地區,並且成立了偽滿洲國。
此以後又相繼在華北和上海等地區故意的製造事端,挑起戰爭,當時的國民政府為了避免擴大沖突,採取了妥協的政策。
1937年的7月7日,日軍在華北地區附近的盧溝橋挑起了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的12月7日,在日軍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的兩天之後。
中國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直到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以及中國無條件投降,中日戰爭才正式結束。
(6)抗日戰爭介紹擴展閱讀:
1943年5月25日,日軍從漁洋關轉向龍潭坪、都正灣。據一本《浴血大鄂西》的抗戰歷史資料顯示:戰到深夜,陣地被藤倉長太郎攻陷,又說:都正灣系長陽中部重鎮。日軍計劃佔領之後,建立補給中心。
日軍對都正灣是志在必得。日軍燒、殺、奸、擄,無惡不作,楊家拐上胡古愚的榷坊,被日軍燒毀,火焰沖天,至於姦淫婦女,則不分老少,慘不忍言。
有些婦女,寧死不屈,跳河身亡的,就有三十多人。他們在都正灣轉了轉,就爬上魁頭岩,這里躲難的是都正灣街上的市民共計400多人,多數是中老年人和婦女。
當時有十四人跳河,十三人淹死,據老中醫姜勝修先生說:他是都鎮灣西門口住,街上居民向道庸的夫人被日軍在魁頭岩下姦汙,事後用旁邊的竹筍子通下身。
把竹筍拉出來後,鮮血滿地,當場斷氣。十四個婦女為了民族的貞節,跳下江水中。跳水的婦女中,有一個就是姜先生的老表,在石洋灘拉住一根柳枝逃上岸了,年僅十三歲,慘不忍堵。
7. 中國抗日戰爭簡介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內,中國抵抗日本侵略容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另一說法抗戰的時間應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沖突,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美國的羅斯福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中國戰場成為二戰的主戰場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8. 抗日戰爭簡介,200字左右,包括時間地點等
中國抗日戰爭,日本稱其為日華戰爭,西方國家多數稱其為第二次中日戰爭(把甲午戰爭稱為「第一次中日戰爭」)。
是指從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開始,由日本帝國入侵中華民國引發的戰爭,主戰場在中國大陸,兩國軍隊鏖戰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全民參戰的一場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是中國人民取得完全徹底勝利的一場戰爭。
抗日戰爭的意義:
第一,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第三,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9. 抗日戰爭的介紹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1,是指20世紀中期內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容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另一說法抗戰的時間應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2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沖突,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美國的羅斯福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中國戰場成為二戰的主戰場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10. 中國抗戰史介紹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侵佔了中國東北,此後又陸續在華北和上海等地挑起軍事沖突,國民政府當時採取妥協的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之間的戰事隨即全面爆發。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後,中美雙方始正式宣戰,中國與美國和英國結成同盟共同對日本作戰。
日本在戰爭期間,佔領了中國東部大部分地區,並樹立包括滿洲國、汪兆銘政權在內的多個傀儡政權。1945年8月9日,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10)抗日戰爭介紹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是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改變了中國自近代以來飽受帝國主義列強欺凌的屈辱 地位,一掃近百年屢戰屢敗的悲觀陰霾,鼓舞著中國人民走出灰暗的歷史低谷,重新找回民族的自尊與自信。
抗日戰爭為爭取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創造了歷史機遇。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 戰爭作出巨大貢獻,中國獲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國際地位也隨之提高。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實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戰路線,得到了廣大群眾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的擁護和支持,為新中國成立和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和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