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感人故事

抗日戰爭感人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04 09:10:54

❶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感人故事

聶榮臻元帥與日本孤女!
1940年8月20日,在八路軍總部的統一指揮下,晉察冀軍區、晉冀魯豫軍區部隊,發起了以正太鐵路為重點的大規模交通破襲戰——這就是後來所說的「百團大戰」。
當時晉察冀軍區的攻擊重點是井陘煤礦和娘子關。戰斗一打響,戰士們勢如破竹般撲向井陘煤礦守敵,迅速搶佔了東王舍礦區。喪心病狂的日寇為阻擊我軍前進,不顧自己的僑民尚未撤退,便用迫擊炮朝著東王舍村猛轟,礦區頃刻間變成了一片火海。
滾滾濃煙和熊熊烈火中,忽然半倒塌的日式房子里傳來凄厲的呼救聲和嬰兒的哭喊聲。三團一營的兩名機槍手,毫不猶豫地沖進烈火中,背出了兩個小姑娘和她們奄奄一息的父親——她們的母親已被本國軍隊的炮彈炸得粉身碎骨!
雖然戰士們拿出了當時奇缺的急救包搶救,但兩個孩子的父親——東王舍車站日本副站長加藤清利終因傷勢過重,死在了八路軍前線的包紮所里。兩個孩子成了孤女!
聶榮臻司令員聽說後,下令將兩個日本小姑娘接到司令部所在地——井陘縣洪河漕村,派人給她們檢查身體,還叫警衛員買來糖果等食品,後專門派人將她們送還到日本兵營。
1980年,《人民日報》發表了《日本小姑娘,你在哪裡?》的報道,在中日兩國引起強烈反響。經多方努力,人們終於在日本宮崎縣都城市找到了兩個小姑娘中的姐姐——美穗子。當年,她和妹妹被送到日軍兵營後,妹妹因病在石門鐵路醫院身亡。1980年,美穗子攜全家來中國,向聶帥和幫助過她的中國人民表達了誠摯的感謝。聶帥救孤的佳話由此傳遍了全世界。

❷ 中國抗戰中的感人故事

1931年,震驚世界的「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很快佔領了遼寧和吉林。
10月,日軍准備進攻黑龍江省省城齊齊哈爾。黑龍江的5個地方旅在馬佔山將軍的率領下,已經在齊齊哈爾南邊的嫩江鐵路橋一線構築了工事,要與日軍決一死戰。
11月4日,日軍在飛機掩護下對中國守軍發起攻擊。中國抗日戰爭第一戰「江橋抗戰」拉開序幕。日本人很快被擊退了。5日,日軍從吉林,遼寧調來增援部隊,再次發起進攻,又被守軍擊退。中國軍隊越戰越勇,躍出戰壕反擊,日軍傷亡慘重。
日本人做夢也沒想到,戰無不勝的皇軍竟然敗在了小小的黑龍江省防旅手下。
恰在這時,黑龍江氣溫 降,江河封凍,大雪蓋地。日本人哪裡想到11月的黑龍江回冷成這個樣子?個個鼻涕老長,彎腰縮脖,紛紛病倒。更要命的是,那時日本鋼盔還沒有裝墊襯,行軍作戰一出汗,鋼盔就與頭皮凍成一體。鬼子兵不曉得黑龍江冬天的厲害,摘不下鋼盔就用熱水澆,這一澆,頭皮就跟著鋼盔下來了。鬼子叫苦不迭:黑龍江的冬天大大的可怕。
第二師團團長多門二郎召開會議,說:「天氣越來越冷,不能再拖了,一定要盡快的大下齊齊哈爾。」
鬼子集中了兵力,大舉進犯。在日軍強大的火力進攻下,黑龍江省防旅撤到最後一道防線三間房陣地。三間房之後就是齊齊哈爾,此後再也沒有可以防守的位置了,黑龍江防軍構築工事,收縮之後,准備與日軍決戰。
日軍第二師團主力也集結完畢,分派了任務。佐佐木三郎的聯隊負責進攻三間房火車站。
11月17日,戰鬥打響。佐佐木指揮著他的手下的鬼子兵,按計劃沖向三間房火車站。中國守軍的機槍響了,鬼子兵一個一個倒在雪地上。佐佐木看出,鐵道邊有兩個碉堡,子彈沖那裡射出來的。
大興,昂昂溪,富拉爾基這幾仗打下來,佐佐木已經對中國守軍有了一些了解,他們英勇有餘,但裝備太差,碉堡也全是用磚頭堆砌的,只要迫擊炮瞄準了,少的一炮,多的幾炮,基本解決了。
佐佐木命令停止進攻,叫來炮兵瞄準碉堡。日本炮兵幾乎全是優等射手,只一炮就打在嗲報上。佐佐木抽出軍刀。鬼子兵沖上去,可是,碉堡里的機槍又響了,鬼子兵又倒下一片,等煙霧散去,鬼子們才發現碉堡居然一點兒沒有損壞。
佐佐木急忙喊來爆破專家池田少佐。池田一看,「啊」的一聲,說道:「報告大佐,這是兩個典型的德國式碉堡,是鋼筋水泥的,迫擊炮是沒有用處的。」佐佐木問:「怎麼辦?別的部隊都攻上去了,時間沒有了!」
池田說:「我在外國留學時,專門研究過這種碉堡,這是最難對付的碉堡。這種碉堡後面的門是最弱的地方,只要皇軍勇士繞到後面,將炸葯包放到門上去,它就完蛋了。」
為了搶時間佐佐木一下子派出四組爆破組,日軍的機槍,迫擊炮一齊射向碉堡,掩護爆破組,可是,碉堡里還是頑強地射出子彈,將鬼子的爆破手送上了西天。
第三次派出的爆破手終於繞到碉堡後面,只聽兩聲巨響,碉堡淹沒在硝煙中,鬼子兵一躍而起,恃槍而上,可是,中國人的機槍又吐出火焰,鬼子兵這回死的更多。原來,雖然響了兩聲,但卻只炸毀了一座碉堡,另一座依然完好無缺。
佐佐木氣得一刀劈在樹樁上,大罵池田是廢物。池田也覺得奇怪。這樣的碉堡,它的後門只是鐵皮包的木門,是禁不起爆破的,莫非葯量不夠?又有5個鬼子兵綁好炸葯包,在火力掩護下爬向那座碉堡,更巨烈的爆炸聲響起,可是,那個碉堡還是沒事。
三間房戰斗進入尾聲,黑龍江省防旅已經撤出戰斗,向齊齊哈爾東北的草原轉移。戰場上除了零星的搶聲,就只剩下這個碉堡還在射擊著。
多門二郎大來電話,責問佐佐木為什麼遲遲不能到達指定作戰位置。佐佐木脫下外衣,提起一挺輕機槍,叫道:「所有的日本武士,為了天皇,沖!」
碉堡里的槍聲已經弱了,時不時發出一個點伸,這說明裡面的子彈不多了,當佐佐木與鬼子兵沖到一半的時候,只聽碉堡裡面「轟」的一聲,是手榴彈的爆炸聲——碉堡裡面的人用手榴彈自殺了。
佐佐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跑到碉堡後面,他要侃侃到底為什麼怎麼也炸不開這個碉堡。可是只看了一眼,他就怔住了,這個碉堡根本就沒有門!中國士兵進入碉堡後用水泥將自己封死在裡面,除非用重炮,一般的炸葯包是炸不開這樣的門的,而看到這個門的日軍爆破手全被裡面的子彈大死了,後面的鬼子兵不知道實情,依然用炸葯包去炸,自然是白費工夫。
佐佐木沉默了半晌,說:「這個碉堡,你們全看到了,裡面的人,是真正的勇士!」 關東軍司令部對碉堡事件有兩種看法:有人認為,武士精神是針對所有英勇者的,雖然是敵人,也應該宣揚,多數人認為,宣傳這樣的事會助長中國人的反抗情緒。最後,司令部決定,以延誤戰機的罪名責令佐佐木聯隊所有官兵自殺謝罪,碉堡事件一直秘而不宣。
太平洋戰爭打了一年,日軍完全處於下風。這時有人提出,也學學江橋戰役中的中國人,進行自殺式防守。於是瓜達爾卡納爾島上便修築了許多「中國碉堡」。可是,這種碉堡終究還是無法抵抗美軍的重型炸彈,一個一個化為石礫堆。此後日本人再也沒有使用過「中國碉堡」,但美國人與日本人多知道了「中國碉堡」的故事,並為之震撼。

❸ 抗日戰爭有哪些感人的愛國故事

1、馬秀英

馬秀英,1929年6月生。江蘇淮安縣石塘區南澗鄉近采橋鎮(今,淮安市朱橋鎮窪圩村)人,出身於窮苦農民家庭。1945年10月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l946年2月擔任石塘區黃盧(南)村婦女會長。

1946年12月,一天下午,石塘圩子的五六個還鄉團分子來抓馬秀英和婦女會成員。此時,秀英和幾個婦女會員正在黃盧村為聯防隊做軍鞋。秀英接到村民報告,即分頭轉移。

她扮成回娘家的小媳婦向東南方走,在窪圩北門遇上黃兆雲帶領的「還鄉團」。黃兆雲一眼認出秀英,一群還鄉團分子像瘋狗似的竄上來,一擁而上扭住她的胳膊,把她押到周庄圩子里。

在周庄圩子里,黃兆雲妄圖從她的口中得知我地方黨組織的秘密以及婦女會成員的名單,對她軟硬兼施,逼問共產黨組織和婦女會員名單。秀英被肆意凌辱,嚴刑拷打。

鞭子抽,杠子壓,灌辣椒水,坐老虎凳……面對酷刑,秀英斬釘截鐵地回答:「要人頭有一顆,要名單辦不到!」最後,黃兆雲把她押到仇夏庄殘殺。馬秀英犧牲時年僅17歲。

2、石寶芹

石寶芹,1932年11月生,江蘇響水縣陳家港南林人。1947年1月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再次佔領陳家港後,嚴密封鎖,大鎮區內生活資料嚴重匱乏。

石寶芹為謀生計,經常用火油,火柴等到王集(今南河)頭甲一帶去換些玉米,麵粉,山芋乾等,回去充飢度日,在頻繁的往來中.她們與南河區民主政府逐漸取得了聯系。

1947年秋,開始將南河區民主政府的油印宣傳品帶進被敵人侵佔的陳家港,宣傳土地改革,全國解放戰爭形式等提高群眾覺悟。

農歷臘月末的一天拂曉前,在新民街巷內挨戶地把傳單塞進門。天亮後,國民黨反動派軍隊發現了共產黨的傳單,立即進行追查。

由於叛徒告密,當天晚上,石寶芹等四人落入敵手。在牢中,敵人威逼利誘,但她們眾口一詞;「不曉得」,「不知道什麼傳單、小報」。

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們堅貞不屈。翌年2月16日,四個姑娘被國民黨軍隊押往南潮河閘堤內,反動軍官對她們說:「還有最後機會,誰交待了誰就可以回家。」

而四個姑娘齊聲說說「你們要殺就動手吧,沒有什麼可講的。」最後國民黨軍隊殘忍地將她們四人全部殺害。石寶芹英勇就義年僅16歲。

3、王小二

王小二是中國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

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4、趙一曼

1935年11月,與敵作戰中,為掩護部隊負傷後在昏迷中被俘。在獄中,敵人動用酷刑,她堅貞不屈。敵人為獲得我軍情報,送她去醫院治傷。

她卻乘機曉以民族大義,教育爭取到了看守的董警察和治傷的韓護士。1936年6月28日,3人一同逃離哈爾濱奔往抗日游擊區。

第三天清晨,在距離游擊區不到10公里處,被偽軍追上逮捕。雖然敵人用盡各種酷刑,但是她嚴守機密,挫敗了敵人的圖謀。

1936年8月1日,敵人將她押往珠河縣。8月2日,敵人將其綁在大車上,在珠河縣城「遊街示眾」。面對敵人的屠刀,她大義凜然,毫無懼色。

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壯烈犧牲於珠河縣(今黑龍江省尚志縣)小北門外,年僅31歲。

5、周銀海

1947年1月18日清晨,國民黨整編第四師對侯河地區進行「掃盪」。周銀海發現敵情後,立即通知正在准提庵小學開會的鄉幹部,要他們迅速轉移。

為了掩護這些鄉幹部撤退,周銀海挺身而出,將敵人引開,自己卻英勇被捕。敵人將周銀海押進團部,逼他供出誰是共產黨幹部和幹部家屬,周銀海堅定地說:「我不知道!」

敵營長命令士兵把周銀海按倒跪在地上,一邊壓杠子,一邊要周銀海說出誰是共產黨,直至把周銀海壓昏過去。敵人又舀來一盆冷水潑向周銀海。

周銀海透了口氣,一字一句地說:「你們這些狗東西,就是打死我,我還是不知道!」敵人又搬出老虎凳,把周銀海綁在凳上,腳後跟下塞進一塊塊大磚,上到四塊,他又一次暈厥過去。

從上午直到深夜,敵人還在對這個鋼鐵般的少年不斷用刑。在敵人的酷刑下,周銀海一次次昏迷過去,但是始終沒有屈服。

第二天,敵人將全村鄉親集合在曬場上,把周銀海帶到人群面前,要他當場指認誰是共產黨幹部和幹部家屬。周銀海環視四周,大聲喊:「鄉親們,解放軍一定會打敗反動派!」

敵人見無計可施,就放出狼犬,將周銀海身上的肉一塊一塊地咬下來……周銀海始終沒有屈服。敵人一無所獲,就將周銀海拖到曬場槍殺。剛滿14周歲的周銀海壯烈犧牲!

❹ 中國抗日戰爭感人故事

1、少小立志

趙登禹將軍出身貧苦,祖輩都是純朴的農民。他兄弟姐妹五個,大哥趙登鑾,二哥趙登堯,趙登禹排行老三,另有一姐一妹。這么多人,僅有薄田三畝,只靠父兄扛活養家。趙登禹的兄弟姐妹都沒上過一天學,只有他讀了兩年書,不幸父親趙錫君去世,只好掇學。

不分晝夜奔行20多天趕到陝西潼關,找到了第十七混成旅的旅長馮玉祥。不料當時不招新兵,軍中管事被趙登禹千里投軍的精神所感動,才勉強收留他當了個副兵。

連長一見他就說:「你要知道,當副兵只管飯,不發軍餉。」趙登禹斬釘截鐵地回答:「我當兵不是為了發財,要是為了撈錢,我就不跑這么遠當兵了。」

2、打虎稱英

1916年,馮玉祥駐軍河北廊坊一帶。一次部隊在山下練兵,突然從林間躥出一隻猛虎。當時戰士們正練徒手格鬥,只有連長佩帶匣子槍,倉皇間連長發幾槍卻沒擊中要害,而虎已撲到近前。

戰士們一下都驚呆了,尚不知如何對付這只凶獸,只見趙登禹大吼一聲,一個箭步縱出隊列,迎著撲來的猛虎,先是閃展騰挪,將那虎引誘得前爪撲空,閃身躍虎背,揮拳運氣便打。那虎痛嘯一聲,挺身直立,探頭甩尾,意欲將趙登禹甩脫,再反撲過來。

馮玉祥聞知此事十分驚訝,親筆在打虎照上書寫「打虎將軍」四個家,又把他調到衛隊當貼身護兵。自此,趙登禹在馮玉祥身邊生活了7年。

3、為兵請「飯」

有一次,趙登禹隨馮玉祥到一家赴宴,見酒宴極度奢侈,鋥亮的紅漆八仙桌上放著雕花彩色細瓷碗碟,晶瑩如玉;象牙筷子,銀調羹,山珍海味多有馮玉祥見沒見過的,而主人竟還滿口謙詞:什麼「敝舍寒酸」,什麼「切莫見笑」,並請妓女相陪。

眾賓客一見,彷彿掉進了冰窯渾身發冷,全傻眼了,只能聳著肩,縮著頭,聽馮玉祥教訓:「請諸位看看吧,都民國了,我們的國民還提著要飯棍!民國民國,民是主人,我們應該是老百姓的奴僕。

可我們的主人卻提著要飯棍,我們的臉往哪兒擱?」說罷,又掏出兩塊銀元,用命令的口氣說:「請人陪酒,得給工錢,每人兩塊,都放在這兒吧!」眾官僚、軍閥唯唯諾諾,只好掏錢……這件事給趙登禹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明白了時刻不忘百姓疾苦,關心國家的興亡。

4、懲寇除霸

1918年,趙登禹隨馮玉祥鎮守湖南常德。當時帝國主義軍艦在內河水域橫沖直撞,中國水兵和百姓深受其害。

有一天,趙登禹值勤時,見駐常德日本居民會會長高橋新二和一個日軍艦長殺氣騰騰地要見馮玉祥,說中國軍隊要對他們檢查,還敢抗拒他毆打。

趙登禹把這件事告訴了馮玉祥。馮玉祥傳令讓他們進來,翻開《日本海陸軍刑法》一書,說:「根據軍規,對你們行凶的士兵必須立即監禁!」高橋新二見馮玉祥用日軍刑法處置他們,不禁大怒,當下掏出槍來要對馮玉祥行凶。

郭堅帶著衛兵來馮府赴宴,埋伏在左右的士兵爭相偷看郭堅和馮玉祥對飲,不慎將屏風擠倒。郭堅大驚,拔槍便走。士兵慌了,忙去阻攔,但郭堅身高力大,又有手槍,哪裡攔得住。緊急關頭。趙登禹挺身而上,施展武功,三拳兩腳將郭堅擊倒,生擒活拿。

其間,他每次作戰都沖鋒在前,出生入死,所向披靡,屢立戰功。1927年初,馮部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趙登禹升任旅長。

5、功勛卓著

1931年9月18日,日軍侵略東北,東三省淪亡。趙登禹義憤填膺,決心赴東北抗日,但由於蔣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未能實現。這時馮部已改編為第二十九軍。

1933年1月,日軍佔領山海關。3月9日,日軍鈴木師團直抵長城喜峰口,二十九軍奉命赴長城御敵。趙登禹任喜峰口作戰前敵總指揮,冒風雪,急行軍700餘里,占據有利地形,親率部隊揮大刀迎敵,長城垛口20餘次失而復得。

「張北事件」和「熱西事件」之後的1936年,趙登禹升為陸軍中將。這年夏天,二十九軍政治部主任宣介溪被日本特工綁架,下落不明。

趙登禹將軍大怒,,用電話通知親日派陳某,限兩小時把人送回,超過時限,就把平津一帶日本人殺光,然後下令部隊集合待命。陳某嚇得面色如土,急忙向日本人傳訊,不過一個小時,就乖乖地把宣介溪送了回來。

❺ 抗日戰爭有哪些感人的愛國故事

❻ 抗日戰爭中的感人事跡

1、謝晉元 率領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

謝晉元團長帶領八百名英勇孤軍死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掩護五十萬名中國軍隊撤退,上海保衛戰一役,徹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華」迷夢。 一九三七年蘆溝橋戰起,八月十三日即展開了中日首場大型會戰--「淞滬會戰」。

當時的上海是中國最大港埠,又是我國經濟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華洋雜處,因此,中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委員長決定在上海向國際顯示中國抗戰的決心。

淞滬會戰的主戰場方圓不過幾十公里,日軍先後增援三十萬兵力,雙方三個月的血戰,死傷超過五十萬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慘烈程度,被國際上形容為「血肉磨坊」。由於中國部隊戰志高昂,見死不退,著實出乎日軍意料之外。僅此一役,就已經打破了日本"三月亡華"的迷夢。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謝晉元在上海租界軍營內,突遭四名漢奸持刀刺殺,當場倒地殉國。一代民族英雄與世長辭,但他與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光榮戰績,震驚中外,名垂不朽。

2、楊惠敏 女童子軍冒死送國旗振奮全國人心

一位十七歲中國女童子軍泅水游過蘇州河,勇敢護送國旗獻給八百壯士的壯舉,振奮了整個上海戰區和租界民氣軍心。

楊惠敏不僅是中國女童軍的光榮,也是中國女青年的榜樣。保家衛國不是一定要持刀持槍,一面小小國旗,足以振奮戰場上的軍心民氣,而童子軍精神,就是不居功、不怕死,完全是服務人群的仁愛犧牲精神。

3、高志航 首創空戰大捷的空軍戰神

高志航大隊長首戰擊落日本轟炸機六架,創下中日空戰全勝紀錄,打破了「皇軍無敵」的神話。

蘆溝橋事變爆發後,日本立即以海陸空三軍,展開對上海大規模攻擊作戰,日軍在開戰之初,就企圖以優勢的航空兵力,殲滅剛剛培訓成立的中國空軍。事實上,日本空軍當時根本不認為「年幼的」中國空軍有任何的戰鬥力。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清晨,中國空軍主動對黃埔江上的日本海軍艦艇發動攻擊,日軍盛怒下立刻調動從台灣飛來的木更津聯隊與鹿屋聯隊戰斗機,企圖一舉消滅南京、上海地區之所有中國空軍基地。

不料當天入侵的日本機動群,遭到中國空軍第四大隊長高志航率領的戰機反擊,結果,中國空軍以六比零擊落日機,首開中日空戰全勝紀錄,打破了「皇軍無敵」的神話。

全國百姓從廣播里知道這一消息後,欣喜若狂,一泄屈辱之氣。國民政府宣布八月十四日為「中國空軍節」,高志航大隊長被譽為「空中戰神」。

4、張自忠 英烈千秋的中國陸軍戰神

他是帶領大刀隊夜襲長城喜峰口的英雄,也為「臨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戰功,最後在日軍的圍殲下,戰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戰死報國的地方。

在數次序幕戰中,戰果最突出、最輝煌的,首推長城喜峰口大捷。這是自九一八以來,日軍所遭遇到最嚴重的打擊,敵人自己也承認,是侵華以來所遭遇到的最大失敗和恥辱。

當時二十九軍第三十三師,在師長張自忠率領的千人大刀敢死隊,以急行軍兼程趕赴前線,用大刀、手榴彈為武器,於月黑風高之夜,乘敵不備,殲滅日軍步兵兩個聯隊,騎兵一個大隊,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驚中外。張自忠獲中央頒授青天白日勛章,於是抗日英雄的威名,傳遍全國,婦孺皆知。

5、薩師俊 中山艦長與艦偕亡血染長江

中日海軍敵強我弱戰力懸殊,長江決戰中多艘中國軍艦採取自沈淺江方式阻敵前進,極其悲壯;中山艦長不圖偷生,力戰不退抱艦長埋江底。一九三七年十二月首都南京陷落,日軍恃其裝備精良、兵種齊全、閃電戰術的優勢,企圖以長驅之勢,直取長江中游,次年即爆發武漢保衛戰。

一九三八年十月下旬,日軍迫近武漢,國民政府遷往陪都重慶,海軍總司令部命令薩師俊率中山艦擔負運輸任務。由於實力懸殊,中國軍艦無法與日本海軍進行正面作戰,大多是在日機的攻擊下被動應戰,薩師俊也很清楚,中山艦在這樣的形勢下作戰,人艦都很難倖免於難,因此,他也作好了與艦共存亡的准備。

中山艦沉沒後的第二天,日軍佔領漢口,武昌、漢陽均相繼淪陷。然而,中山艦孤軍迎敵,薩師俊等官兵殉難於金口水域,表現出中國海軍忠勇不屈的軍風,永遠在史頁上熠熠生輝。

❼ 抗日戰爭感人故事

一個老班長 為了三個病號的生命,捉來的魚給三個病號吃,自幾只吃魚骨頭,最後,三個病號走出了草原,老班長犧牲了。

❽ 中國抗日戰爭中的感人故事

盪氣回腸的桂林保衛戰

1944年10月28日,日軍十幾萬人馬大舉進攻桂林,桂林保衛戰開始,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桂林城外的屏風山、貓兒山等四個據點進攻,駐守這里的桂軍2個營700餘官兵一直抵抗到11月4日,11月4日,屏風山、貓兒山等陣地失守,日軍開始直接進攻桂林城,並且派登陸艇試圖從水路攻擊桂林,桂林守軍進行了異常頑強的抵抗,日軍曾經27次沖入桂林市中心,都因為陷入巷戰的泥潭使得損失慘重而不得不撤出,日軍曾經想從灕江迂迴進攻桂林,但是被桂軍准確的火力殺傷大半,地方民團敢死隊甚至身上綁上手榴彈劃著竹排去炸毀日軍的登陸艇,日軍僅僅在灕江上就付出了陣亡7000餘人的代價。

在水上戰斗激烈的同時,城區巷戰也始終處於白熱化狀態,日軍第58師團師團長在日後的戰報中稱:「我師團在桂林遭到了廣西當地土著武裝的頑強阻擊,這些土著武裝的裝備雖差,但是極為兇悍,至死決心甚濃,其勇猛為我軍遠遠不及,我軍士氣低落到極點…」,日軍下級軍官也有過這樣的記錄:「自小聽說之桂林景色宜人,為世之罕見,但今日我軍遭到了自戰爭以來最兇猛的抵抗,城中到處都是槍聲,到處都是地雷,全城都在肉搏,我大隊900餘人在戰役結束後僅剩70餘人,且多為傷兵,在戰後從敵軍死屍上發現桂林之敵軍的武器竟然大多為我日本國40多年前已淘汰的火槍,如此簡陋的武器居然令我們遭受到如此巨大的傷亡,雖為敵人,但亦為之忠勇精神而感概。」

從此也可以看出日軍傷亡之大和士氣的低落,到了11月7日,日軍見強攻傷亡巨大,急忙使用了大量的毒氣彈攻擊桂林各處守軍陣地,守軍中大多數沒有見過毒氣,不知道躲避所以大量中毒死傷,其中800名桂軍士兵(多為傷兵)在七星岩抵抗日軍數日,日軍在損失了近千人後向七星岩內施放毒氣,七星岩內桂軍官兵大量中毒,日軍此時沖入其中,很多桂軍士兵用剩下的一點點力氣射擊日軍並同日軍肉搏,但終因中毒確實力氣和彈盡糧絕而全部被日軍擊斃。

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陷落,守軍1萬9千餘中,1萬2千人戰死(其中一半被毒氣毒死),7000多人因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軍俘虜。而日軍的傷亡據日軍後來遞交大本營的戰報中說:「皇軍在桂林一役中陣亡1萬3千9百餘人,傷1萬9千1百餘人,失蹤300餘人,其中陣亡9名大佐級別的聯隊長、31名中佐級別的大隊長,近100名中隊長和小隊長,灕江之水為敵我兩軍之血染之為赤,此役是我一生中所經歷到的最慘烈的戰役,並非在於規模,而在於敵軍之勇猛。」

桂林戰役後,聽不少廣西的老人說,在美麗的灕江上整整有過近5公里的江面上都是中日兩軍的屍體,戰役之殘酷可見一斑

❾ 抗日戰爭中的感人故事

王二的故事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
不是他貪玩耍內丟了牛,容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敵人向一條山溝掃盪,
山溝里掩護著後方機關,
掩護著幾千老鄉。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時候,
敵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頭昏腦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帶路。

二小他順從地走在前面,
把敵人帶進我們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乓乒乓響起了槍炮,
敵人才知道受了騙。

敵人把二小挑在槍尖,
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
我們那十三歲的二小,
可憐他死得這樣慘。

幹部和老鄉得到了安全,
他卻睡在冰冷的山間,
他的臉上含著微笑,
他的血染紅藍的天。

秋風吹遍了每個村莊,
它把這個動人的故事傳揚,
每一個村莊都含著眼淚,
歌唱著二小放牛郎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感人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