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帝國時代3中國兵種搭配
簡單地說說來,中國適合快攻自,後期的話需要看自己的技術及對手,有時也會很bt的。
一般高手快攻都有舊漢軍。第一張卡打「毛皮商」或「節約令」,有人會出資源箱的,看實際情況了。升級殖民選大報恩寺,到了殖民選擇生產木頭,集中農民伐木與打獵,一定得打獵,不然不夠快收集資源的。黃金方面一般用2到4個農民可以,或者放一張700黃金資源箱。適當產農民,我計算大概8到10個採集食物,最少8個伐木。
舊漢軍耗木頭與食物,有資源就生產,可以放一張「旗軍學校」加快旗軍生產速度。敵人也常用十字弓來rush的,中國只能在諸葛弩的數目上取勝,適當產草原騎兵,但要防敵人的xx。
總之還是多練習吧。
Ⅱ 帝國時代3中國兵種怎樣搭配最厲害
寺廟的炮是地區特有的僱傭軍,中國前期就是長槍手和諸葛弩,後期你可以長刀手加槍手再配上幾個猛火油櫃,攻城時可以造50個虎蹲炮,那可是很猛的。遇到炮時你得提前造好近戰騎兵,騎射手打炮加成雖高但還是不好。打日本其實只要針對日本的火槍手和武士還有他的炮打就行,長刀手火槍兵再加幾個猛火油櫃就可以幹掉他的騎兵和步兵,他的炮就派近戰騎兵就行。不過中國要40就更猛,要一個儒家思想那張卡就特別變態讓你升級秒速運卡支援更快很多倍。望採納
Ⅲ 我的戰爭手游蘇聯怎麼搭配兵種 蘇聯兵種搭配攻略
我的戰爭手游蘇聯兵種搭配攻略
組合一:喀秋莎+步兵(+吉普車)——回新手標配答
新手前期標配,吉普車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此陣容利用喀秋莎的高額輸出進攻,步兵可以利用來吸引火力和彌補傷害。但要小心哨戒塔和加農炮,它們對喀秋莎是致命的威脅。
組合二:狙擊王牌+吉普兵+步兵(前提為狙擊王牌可用四個以上)
首先,狙擊王牌輸出高。其次,它的技能可以打出巨額單體輸出,利用吉普車作為前排,為其創造輸出條件,步兵吸引哨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組合易受到榴彈炮等范圍傷害。
組合三:斯大林坦克+吉普車+反坦克兵
斯大林坦克是S國裝備裡面傷害最高的,而且自帶范圍傷害,血量可觀。另外配上吉普車和反坦克兵既能分擔傷害還能提供一定輸出。
組合四:督戰隊+坦克+醫護兵
乍一看督戰隊沒什麼作用,但當他配合上坦克就會增強戰鬥力。首先,坦克在這個游戲里基本算是強者,如果再加上各種Buff!(可以腦補畫面)而且後面還有醫護兵,不必擔心血量,可以說後面的基地基本都可以靠這個收掉!
Ⅳ 帝國時代2的中國,打電腦應該用什麼兵種配合比較好
中國的特色兵種是諸葛連弩,也就是弓箭手,所以不能被近身,所以需要肉盾,還需要幾個僧侶來加血,同樣需要幾騎兵來攻擊敵方弓箭手和投石機,最好不要和投石車組成攻擊部隊,因為弓箭手血少,防禦也不太高。
Ⅳ 我的戰爭手游什麼兵種厲害 最強兵種介紹
《我的戰爭》的常規兵種中包括步兵,吉普車,反坦克兵,特種兵,坦克,醫護兵。支援武器包括:飛機轟炸、引導彈、醫療彈、多發火炮。在現代戰爭中,多兵種協同作戰是非常重要的,游戲中亦是如此,合理的搭配兵種,分戰術的進行排兵布陣,可以減少傷亡,快速結束戰斗,贏得勝利,贏得獎杯!
先帶領大家了解一下常規部隊,各國家的常規部隊基本是一樣的。在游戲前期,指揮官們沒有吉普車和坦克時,個人覺得步兵是最實惠的,招募費用低廉,人數眾多,在佔領的時候,敵方防禦建築物不多,步兵可以很好的解決戰斗,雖然步兵的生命值較低,但是合理的利用支援武器之一的煙霧彈,是可以很好的進行保護的,所以不用擔心會有大面積的傷亡。
當游戲進入中期指揮部10級左右的時候,坦克、吉普車、醫療兵這三種是一定要有的,吉普車的好處是血厚攻擊力、攻速、攻擊范圍都有很不錯的表現,經濟情況好的話,可以招募兩組吉普車;醫療兵對於整個部隊還是蠻重要的,持續的加血,可以減少部隊的傷亡;坦克的話看個人喜好,並不是特別喜歡坦克,雖然血厚,射程遠,攻擊力高,但是攻速實在是太慢,對於我這個急性子,實在是受不了,不過部隊中一定得有一組,這是用來扛傷害的。
介紹完了常規部隊,下面談談精銳部隊,各國的精銳部隊是不相同的,這也是游戲的特色之一,每個國家初始的精銳部隊兵種只有一種,隨後當獎牌到達100、300可以解鎖新的精銳部隊,另外首沖獎勵是贈送的騎兵,也是精銳部隊之一。指揮官們在只有一種精銳部隊時,那肯定是必帶的,如果有騎兵的話,可以選擇一下,騎兵沖鋒技能的傷害還是不俗的,但是如果對面防線地雷或者無關緊要的建築物比較多,那麼騎兵就不適合了,需要換成其他精銳部隊。切記喲!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Ⅵ 騎馬與砍殺二戰中國戰場什麼兵種最好
機槍兵無敵 不要升級成軍官,軍官武器就變成小手槍了,軍官有一兩個就好,其實也沒回幾個兵答種,總的來說分為步槍兵,機槍兵,擲彈筒兵,還有肉搏兵,騎馬肉搏兵,騎馬遠程兵,騎馬突擊兵,工兵(平民勢力里稱為工匠或僱傭弩手),還有醫療兵,投彈手,電台兵,如果是正規軍的話還有軍官和將軍兵種,平民勢力沒有,火焰兵和毒氣兵只有日本才有,裝備無法繳獲,基本來說兵種都差不多
Ⅶ 帝國時代2後帝王時代中國的兵種配合
首先中國沒有聖殿騎兵吧。
這個要看對手陣營。萬金油是長戟兵+諸葛弩+弩炮。
Ⅷ 中國現代戰爭的兵種配合
中國軍事變革:現代化戰爭要求諸兵種合成訓練
准確理解一體化訓練的內涵所謂一體化訓練,就是適應聯合作戰要求,以信息系統為依託,對諸軍兵種各作戰單元和作戰要素進行的綜合集成訓練。與傳統訓練形式相比,一體化訓練具有鮮明特點。訓練主體體系化。一體化作戰已經跳出各作戰單元局部對抗的范疇,而是整個作戰體系之間的較量。作戰體系是根據作戰任務需要,由陸、海、空、天、電若干作戰單元和作戰要素編成並實施統一指揮的作戰力量。作戰單元不是基本的建制單位,而是根據作戰任務組成的單一軍種作戰力量或由軍種內部若干兵種組成的作戰編組。一體化訓練就是要使這些不同軍種作戰單元、作戰要素融為一體,形成整體作戰能力,產生「1+1+1>3」的立體效應。訓練內容組合化。構成一體化作戰的基本要素,包括為達成作戰目的而實施的情報偵察、預警探測、信息傳遞、指揮控制、聯合打擊、電子攻防、全維防護、綜合保障等。如何以聯合作戰需求為牽引,突破各作戰單元原有的隸屬關系,在總的作戰原則下打破既有建制,實施最佳組合,發揮各個作戰要素的功能,是一體化訓練的關鍵所在。訓練方法集成化。綜合集成是世界新軍事變革多種成果的結晶,也是一體化訓練應當堅持的基本方法。信息系統給一體化訓練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使其脫離了傳統的協同訓練模式,通過各作戰單元、作戰要素的鏈接融合,成為一個首尾相連、縱橫交錯的作戰體系,圍繞統一的訓練課題,實現軍兵種作戰單元和聯合作戰體系不同層次的綜合集成訓練,使各參訓實體形成一個無縫鏈接的「大系統 」。把握一體化訓練的基本規律在特定的時代背景、技術基礎和目標需求之下開展的一體化訓練,必然有其特殊的規律性。揭示規律對於充分把握一體化訓練的實質和發展趨勢,具有現實意義。信息決定性。一體化訓練的實質,是以信息技術為媒介,把指揮系統、作戰力量、武器平台聯接成一個有機整體,實時獲取信息,實時傳輸信息,實時利用信息,提高部隊戰場感知、快速機動、精確打擊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牢固樹立 「信息主導」觀念,充分利用信息這一決定性資源,走活一體化訓練整盤棋。整體融合性。整體融合是貫穿一體化訓練全過程的一條主線,也是提高一體化作戰能力的基本途徑。它既包括信息系統與武器系統的融合,又包括武器裝備與高素質人員的融合;既包括各武器系統部署與使用的融合,又包括各作戰系統與作戰行動的融合;既包括指揮機構與指揮手段的融合,還包括各作戰要素之間的融合。整體融合是戰鬥力的「倍增器」和新的增長點,必須通過綜合集成訓練,實現各作戰體系和各作戰要素的「大融合」。空間多維性。隨著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戰場空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已從陸海空三維空間擴展到陸、海、空、天、電磁五維空間,從交戰國擴展到第三國乃至更多國家,甚至擴展到極地、洋底和宇宙空間。這就要求一體化訓練應在陸、海、空、天、信息、認知、心理等多維空間,按照目標統一、時間同步、行動合拍的要求,使各作戰要素和作戰單元在融合中進行互聯、互控和互動。探索長期性。從我軍現有訓練條件來看,一體化訓練仍處於起步階段,要經歷一個逐步積累、逐步成熟的過程,不可能短時期內解決問題。尤其是我軍的信息化水平、編制體制、裝備系統等離一體化訓練的要求有較大差距,開展一體化訓練還有一個較長時期的探索和過渡。我們要增強信心,著眼長遠,立足當前,穩打穩扎,逐步摸索一條具有我軍特色的一體化訓練的模式。構建一體化訓練的技術平台一體化訓練是我軍從機械化向信息化跨越的一項具有戰略性的宏偉工程,它所依賴的技術平台,是確保一體化訓練順利進行和深入開展的基礎。信息系統。信息系統是一體化訓練技術平台幾大基礎要素中的「龍頭」要素,包括收集、處理、傳輸信息的基礎設施、機構。加強信息系統的建設,尤其是加快一體化指揮自動化系統建設,是提高一體化訓練水平的當務之急。網路系統。網路系統是技術支撐平台的信息傳輸通道,主要由各種通信網、計算機網、數據鏈等組成。它是軍隊信息化的主體要素,是信息傳輸、交換和共享的必要手段,是實現探測器、監測器、武器平台、信息處理器等不同硬體,以及操作系統、資料庫、應用程序等不同軟體之間互聯、互通、互操作的平台,應擺上優先發展的位置。公用技術平台。一體化訓練公用技術平台主要用於規范各種要素之間的關系,明確信息系統、網路系統、作戰模擬系統等各個環節的運行規則,使參與一體化訓練的各個系統、武器平台快速有序地融合、鏈接,如支持軟體系統、數據協議、介面協議以及信息交換、發布、涉密規定等,為一體化訓練提供保障。模擬系統。一體化作戰模擬系統能通過模擬技術創造出實戰化環境,使部隊在近似實戰的條件下進行訓練和對抗。具體又可分為虛擬模擬系統和真實模擬系統。前者主要是對信息化裝備、戰場態勢和敵方作戰動態進行模擬,後者則是對現有武器裝備和信息系統進行模擬,不僅可以彌補武器裝備等方面的缺口,大量節約作戰和訓練資源,又能幫助部隊較為真實地了解一體化作戰環境,縮短從訓練場走向戰場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