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山西抗日戰爭英雄人物

山西抗日戰爭英雄人物

發布時間:2021-02-04 07:01:14

1. 山西省有哪些革命英雄

有劉胡蘭、續范亭、魏拯民、馬應元、程仲一等。

1、劉胡蘭

劉胡蘭(1932年10月日—1947年1月12日),原名劉富蘭,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優秀共產黨員。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進中共婦女幹部訓練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做婦女工作,擔任婦救會秘書,後為主任,並成為中共候補黨員。

14歲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15歲英勇就義,毛澤東主席知道後非常傷心,專門為劉胡蘭題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她也是唯一三代領導人均為其題字的英雄。

2、續范亭

續范亭(1893年11月27日—1947年9月12日),山西省崞縣(今原平市)西社村人,著名抗日愛國將領、詩人。

早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後即獻身於民族民主的革命事業。後在國民黨任職,曾經隱退一段時間,後與共產黨人合作創建山西新軍。1940年1月15日成立晉西北行政公署,續范亭任行署主任。

其後,他將主要精力用在政權工作。期間由於病情不斷惡化,中共中央決定讓他到延安醫治。1941年3月離開興縣赴延安。

1947年病逝後,中共中央根據他臨終前的申請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3、魏拯民

魏拯民(1909-1941),原名關有維,東北抗日聯軍傑出領導人之一,為了革命斗爭的需要,他曾經用過10個化名,魏拯民就是他奔赴東北抗日前線以後一直用的化名。

1909年出生於山西省屯留縣路村鄉王村的一個農民家庭,高小畢業後,父母給他娶了媳婦,讓他種地養家,可深受五四運動思潮影響的魏拯民沒有聽從家裡的安排。

16歲那年,在外祖父的資助下,魏拯民跋山涉水徒步來到太原,考入了山西省立第一中學,並結識了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彭真 。

在彭真同志的引領下,他毅然走向了革命道路。九一八事變後,他受黨的指派來到東北組織抗戰工作。

從1932年4月奔赴東北到病逝,長達9年的時間,魏拯民一直戰斗在長白山麓。他率領抗聯將士,在遼闊的東北大地上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譜寫了一曲曲高昂激越、感天動地的撼人悲歌,是一位文武雙全的抗日民族英雄。

1941年3月8日,時任的第一路第總政治部主任主任魏拯民抱病徵戰半年之後,因叛徒的告密,100餘敵人突然包圍了樺甸市四道溝抗聯密營,重病之中的魏拯民率7名抗聯戰士奮起反擊,終因寡不敵眾,全部犧牲。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4、馬應元

(1921-1944)山西武鄉人。八路軍太行軍區第3軍分區民兵指導員兼飛行射擊爆炸組組長。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參加抗日游擊小組和民兵,配合八路軍打游擊。他槍法嫻熟,是全縣聞名的民兵射擊手。1942年任馬家莊民兵指導員。

在反擊日、偽軍「清剿」和「蠶食」的斗爭中,帶領馬家莊民兵隊搞偵察、除漢奸、捉「舌頭」、埋地雷、打伏擊。1943年任蟠武飛行射擊爆炸組組長。

在漳河兩岸,運用「麻雀」戰術殲滅小股敵人,配合八路軍夜襲段村敵據點,又用「地雷加冷槍」等游擊戰術,打了許多勝仗。5月反「掃盪」中,一次布雷13處,炸死炸傷日軍90餘人,繳獲步槍11支,子彈500多發。

1944年11月出席了晉冀魯豫邊區群英大會,被授予「日夜出擊蟠武線,飛行爆炸顯神威」錦旗和「民兵殺敵英雄」稱號。

1945年1月,在馬家莊突圍戰斗時被俘,敵人抓來其母親和妻子勸其投降,均被他嚴厲拒絕,後被日、偽軍殺害。1946年12月,太行區第二屆群英大會追認馬應元為「特等殺敵英雄」。

5、程仲一

程仲一(1916―1944)字必達,曾用名重遠。山西五寨人。綏南專署專員。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1938年1月,中共五寨縣委成立,任宣傳部長。3月,五寨淪陷後,率縣抗日動員委員會和抗敵自衛隊配合八路軍120師一部襲擊駐城日軍,迫使日軍撤離五寨縣城。

1939年1月,與王庭弼、白如冰等率晉西北抗日動員委員會部分幹部轉入大青山,開辟抗日游擊根據地。

曾率當地游擊隊配合八路軍騎兵支隊消滅歸(綏)涼(城)一帶土匪武裝,為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奠定基礎。

同年秋,任綏東專署專員,率綏東武工隊三下豐東,開辟豐東抗日游擊根據地。1940年,調任綏中專署專員。

1941年冬,率專署游擊隊奇襲三道營火車站,斃傷日軍站長以下敵偽官兵多名,繳獲20餘支槍和大批彈葯。1943年秋調任綏南專署專員,帶領武工隊在崞縣窯子、三道溝、公雞咀一帶與敵作戰中連戰連捷。

1944年2月10日晨,為漢奸出賣,被日軍重兵合圍於涼城縣郭木匠溝一帶。為掩護其他人員突圍犧牲。時年28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胡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續范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魏拯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應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程仲一

2. 抗日戰爭的英雄的簡介(5個)

在抗日戰爭時期,在太行山裡的山西省武鄉縣白家莊出了一個少年抗日英雄,他就是白家莊的兒童團長李愛民。

兒童團長李愛民那時13歲,他非常痛恨日本鬼子,非常熱愛八路軍,幫助八路軍做了許多抗日的工作,最後英勇犧牲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之下。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我給大家講幾個李愛民幫助八路軍抗日的故事,同學們聽了一定很感動。像李愛民這樣的抗日小英雄很多,我們今天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小朋友,不能忘記他們,要努力學習他們的愛國犧牲精神,立志獻身全面建設小康,復興中華的偉大事業。

抗日戰爭時期,冀中白洋淀有個男孩叫張嘎,他聰明勇敢,綽號「嘎小子」。在鬼子的一次突襲中,奶奶為掩護八路軍被鬼子打死,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叔也被鬼子抓走。嘎子悲痛欲絕,他決心報仇,毅然出發去尋找打鬼子的隊伍。路上,他誤把游擊隊排長羅金保當作漢奸,想繳他的槍而鬧出笑話。後來,人小鬼大的嘎小子喬裝打扮成賣西瓜的小販,繳了胖翻譯的「真傢伙「。為了不讓隊長把槍收回去,他竟動了「嘎」氣,將槍藏到老鴉窩里,因而受到批評關了禁閉。經過區隊長的教育,嘎子認識了自己的錯誤。為攻打敵人崗樓,他奉命進城偵察時被捕。當部隊攻打崗樓時,他設法在裡面放火,里應外合,全殲敵人,救出老鍾叔,也替奶奶報了仇。戰斗結束後,嘎子把藏起的手槍主動拿出來上繳。隊長正式宣布把手槍發給他使用。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後,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

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宋振中在一歲的時候,和媽媽一起被國民黨反動派關進重慶白公館監獄;1949年9月6日,和媽媽徐林俠、爸爸宋綺雲一起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於戴公祠,當時,小蘿卜頭宋振中才9歲。

小蘿卜頭宋振中遇害時年僅9歲,但他在敵人的監獄里被關押了8年。他是在敵人監獄里長大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在敵人殘酷迫害下,小蘿卜頭是吃霉米飯長大的,不知道糖是什麼味兒。他和

所有的孩子一樣,渴望到學校里去讀書,但他是「政治犯」,敵人不讓他讀書,經過地下黨的斗爭,他才在監獄里上了學,由地下黨員和愛國志士作他的老師。小蘿卜頭稍微大一點以後,就懂得了誰是壞人,誰是好人。他特別痛恨國民黨反動派,在敵人的監獄里幫助地下黨做了許多成年革命者不能做的革命工作,為打倒國民黨反動派,建立新中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正因為如此,重慶解放後,小蘿卜頭宋振中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他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小的烈士。

這個故事,發生在華北抗日根據地。12歲的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監視著前邊平川地里敵人的據點。一天,炮樓里的鬼子進山去搶糧食了,只剩下「貓眼司令」和幾個鬼子兵。民兵中隊長老趙畫了一張攻打炮樓的路線圖,並寫了一封信准備把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老趙把送信的任務交給了兒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雞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趕著一群羊作掩護送信去了。沒想到,海娃在山溝里碰上了鬼子,他靈機一動,把雞毛信拴在了「老頭羊」的尾巴里,瞞過了鬼子小隊長。一路上海娃受盡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從睡得像死豬一樣的鬼子的腿縫里溜了出來。他趕到羊圈裡,小心地把雞毛信取了下來,一口氣跑了幾里路。後面偽軍也追來了,海娃又被他們抓回去。他把鬼子帶到了一條山路上,鬼子的騾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機拚命往山上爬,愈爬愈遠,鬼子開槍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著疼拉開嗓子喊「八路軍叔叔……」海娃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3. 抗日戰爭英雄人物史實

孫立人(1900.12.8-1990.11.19),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字撫民,號仲能,漢族,安徽省巢湖市廬江縣金牛鎮人,蔣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一軍軍長。在美國留學,1937年參加送滬會戰,入緬會戰後取得仁安羌大捷贏得了國際聲譽。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後留駐印度率部隊接受美式訓練,並在此後隨同廖耀湘獲得了緬北反擊戰的大勝,被歐美軍事家稱作「東方隆美爾」。是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曾榮獲第三等級的不列顛帝國勛章。戴安瀾(1904~1942年),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為黃埔系骨幹。曾參加北伐戰爭、保定、漕河、台兒庄、中條山諸役、昆侖關戰役,尤其在1939年1月,擔任第5軍200師師長。12月奉命參加桂南昆侖關戰役,苦戰一月,斃敵6千,擊斃日軍前線指揮官第5 師團第12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中將。1942年,戴安瀾奉命率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在緬作戰中,參與了大戰同古、收復棠吉等戰役。1942年5月18日,戴安瀾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斗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甸北部茅邦村殉國。

趙登禹(1898—1937),陸軍上將,山東菏澤趙樓人(今菏澤牡丹區牡丹辦事處)。1914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後任馮的隨身護兵。1926年參加北伐。1933年,任第29軍第37師第109旅旅長,後任第132師師長。後在抗日戰爭(七七事變,盧溝橋保衛戰)中壯烈殉國,是抗日殉國的第一位師長。

張自忠(1891.8.11-1940.5.16),山東臨清唐園村人。抗戰中參與了血戰臨沂和隨棗會戰,在隨棗會戰中以33集團軍司令、中華民國上將銜陸軍中將之職殉國,犧牲後追授為陸軍二級上將軍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郝夢齡(1898-1938),河北藁城縣人,先後入陸軍軍官學校,保定軍官學校學習。抗日戰爭時任衛立煌部中央兵團中將前線總指揮,忻口會戰時,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線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是抗戰初期犧牲在抗日疆場上的第一位軍長,

王銘章(1893—1938),字之鍾,漢族,四川省新都泰興場人,早年參加保路運動和討伐袁世凱戰爭,抗日戰爭時任第四十一軍一二二師中將師長,1938年3月17日在山東滕縣與日軍作戰時陣亡。4月6日追贈陸軍二級上將。
衛立煌 抗日戰爭爆發後,衛任第14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一戰區前敵總指揮,率三個兵團在山西忻口(忻口戰役)抗擊日軍第5師等約5萬人的進攻,在會戰中堅持近20日,斃傷敵2萬餘人。1938年2月任第二戰區副司令,4月,訪問延安。1939年1月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5月晉升陸軍二級上將,1940年兼冀察戰區總司令。在任時同共產黨的八路軍一直保持著良好關系。1941年因主張國共合作抗戰,與八路軍建立友好關系而被撤本兼各職,調任軍事委員會西安辦公廳主任。1943年11月任中國遠征軍司令。1944年,指揮所部擊敗滇西和中緬邊境的日軍,收復滇西。1945年1月所部與中國駐印軍在緬甸孟尤會師,打通滇緬公路,4月任同盟國中國戰區中國陸軍副總司令。
望採納

4. 抗日戰爭時期英雄人物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犧牲時才七歲,在日本鬼子掃盪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幹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跡。晉察冀邊區的文藝戰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創作了後來傳唱全中國的著名兒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http://story.kid-up.com/bwar/index.htm

左權
永遠的豐碑

左權:黨之模範

■抗日英雄譜

「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這是朱德總司令為悼念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壯烈殉國而寫的一首詩。

左權是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級指揮員,著名軍事家。1905年生,湖南省醴陵縣人。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1期學習。192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赴蘇聯,先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後到中央蘇區工作,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1分校教育長、新12軍軍長、第5軍團第15軍軍長兼政治委員、中革軍委第一局局長和紅1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1936年5月,任紅1軍團代理軍團長。

全國抗戰爆發後,擔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後兼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協助朱德、彭德懷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開展敵後游擊戰爭,粉碎日軍多次殘酷「掃盪」,威震敵後。其高超的指揮藝術,嚴密細致的參謀業務,扎實的工作作風,深受朱、彭的贊揚。1940年秋,協助彭德懷指揮著名的百團大戰。1941年11月指揮八路軍總部特務團進行黃崖洞保衛戰,經8晝夜激戰,以較小的代價殲敵千餘人,被中央軍委稱為「『反掃盪』的模範戰斗」。他還「是一個有理論修養同時有實踐經驗的軍事家」,從1939年至1941年,他撰寫了《論堅持華北抗戰》《埋伏戰術》《襲擊戰術》《戰術問題》《論軍事思想的原理》等文章40餘篇。左權為創建並鞏固華北抗日根據地,發展壯大人民抗日武裝,為八路軍的全面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大「掃盪」。25日,他在山西省遼縣麻田附近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時,在十字嶺戰斗中壯烈殉國,年僅37歲。

左權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指揮員。名將陣亡,太行山為之低咽,全黨為之悲痛。周恩來稱他「足以為黨之模範」,朱德贊譽他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為紀念左權,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決定將遼縣改名為左權縣。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21128.htm

我給你一個網站吧,這里好多:

http://story.kid-up.com/bwar/kangri/index.htm
參考資料:http://hi..com/007cn

5. 抗日戰爭中的英雄人物有哪些,記住要事跡

1、左權

八路軍副參謀長,第七名將。八路軍的前線指揮主要靠彭德懷和左權。

【事跡】

左最大的戰功就是協助彭策劃並指揮百團大戰。還指揮過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指揮過黃崖洞保衛戰,此戰我軍藉助有利地形,以極小的代價消滅了日軍800餘人。在八路軍總部被鬼子鐵壁合圍時,左權攆走了彭德懷,自己指揮部隊突圍,結果壯烈犧牲。

2、楊靖宇

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事跡】

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5、馬佔山

男,字秀芳,滿族,著名抗日愛國將領、民族英雄。陸軍中將加上將銜,被世人稱作「抗日英雄」。

【事跡】

1931年「九·一八」事變,馬佔山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就任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率領愛國官兵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他指揮的江橋抗戰打響了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槍。

閱讀全文

與山西抗日戰爭英雄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