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用了

抗日戰爭用了

發布時間:2021-02-04 06:53:43

① 中國為何抗日戰爭勝利用了整整8年

國共合作不好,互相猜忌,經常窩里斗,並且群眾發動也不是很好,很多原因,當然,小日本也是拼了狗命的打,並且用很都下三濫的手段比如說毒氣彈等等也是一個原因。

② 抗日戰爭中日軍使用了哪些武器

二戰日軍常見輕武器之介紹

一.輕機槍: 11式輕機槍
口 徑:6點5毫米
射 程:3600米
射 速:500發每分
彈斗容量:30發
備注:11式俗稱歪把子機槍,於1922年研製.採用獨特的彈斗供彈設計,盡管理論上只要有副手不斷向彈斗中裝填38式65彈夾即可像重機槍一樣持續射擊,但是在實戰中存在槍管過熱等問題.而且機槍手要不時給子彈上油,極為麻煩.此槍唯一的優點就是可以直接使用38式步槍的5發彈夾,勘稱二戰中最差的輕機槍,未完待續.

96式輕機槍
口 徑:6點5毫米
射 程:3600米
射 速:550發每分
彈匣容量:30發
備注:96式輕機槍於1936年研製,雖然外觀上與ZB-26相似,但事實上此槍是11式的改進型號.與11式相比96式性能大幅度提升,並有夜戰能力. 彈匣供彈解決了歪把子機槍子彈容易卡殼的弊病,他剛在中國大陸使用時非常風光,令對手羨慕不已.山下奉文的南洋日軍首先裝備此槍,它也是二戰日軍槍械中的精品,未完待續.

99式輕機槍
口 徑:7點7毫米
射 程:3600米
射 速:800發每分
彈匣容量:30發
備注:確切的說,99式輕機槍的外觀更像ZB-26.它在96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口徑提升到7點7毫米,槍口上安裝了喇叭形狀的消焰器,其他方面與96 式基本一樣.這種1939年研製的輕機槍在太平洋戰爭與美軍的作戰中大量使用.由於日軍基本沒有沖鋒槍,更沒有類似M-1半自動步槍這樣的近戰利器,所以日本人的輕機槍經常起著沖鋒槍的作用,提把向前可能也是這個原因,未完待續.

二,重機槍:
92式重機槍
口 徑:7點7毫米
射 程:4500米
射 速:450發每分
彈板容量:30發
備注:被稱為法國女郎之吻的92式重機槍研製於1932年,彈板供彈系統與彈鏈供彈的機槍相比有很多缺陷,彈鏈只要展開就可以一個人持續射擊,但對於92 式而言一名射手根本無法獨立射擊.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一種氣冷式機槍的重量竟然高達63公斤,比水冷式的MG-1908還沉.92式重機槍也屬於世界上最差的二戰重機槍之一,與蔣軍的24式水冷機槍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
三,擲彈筒:

89式擲彈筒
口 徑:50毫米
射 程:360米
彈 葯:91式手雷
備注:擲彈筒實際上是袖珍迫擊炮,可以單兵操作.如果由訓練有素的日軍使用的話是可以有效壓制對方的火力點的.因為這種武器沒有瞄準器具,全憑士兵的經驗射擊,所以在戰爭後期它的作用在逐漸下降.無論如何,89式擲彈筒還是一個不錯的設計,這種1929年研製的武器在解放戰爭中也被雙方使用.另外,如果使用89式特製手雷,那麼它的射程可以提高到660米,未完待續.

四,步槍:

38式步槍
口 徑:6點5毫米
射 程:3600米
彈倉容量:5發
備注:65子彈的威力明顯不足,但是馳騁中國大陸幾十年的三八大蓋在朝鮮戰爭中仍在使用,可見這種1905年研製的步槍還是有一定使用價值的.38式步槍有一個很重要的優點就是後坐力非常小,對於新手來說這點很重要,修長的它在肉搏戰中也很有利,另外它的射程很遠.但總的來說此槍性能一般,所以又有了99 式步槍,未完待續.

99式步槍
口 徑:7點7毫米
射 程:3600米
彈倉容量:5發
備注:99式步槍於1939年研製,首先大量裝備南洋日軍,中國大陸的日軍裝備的不多.與38式相比,99式的殺傷力大有進步,畢竟口徑增大了嗎.照門加裝兩翼有利於對空射擊,表尺也下降了一些.

五,手雷:
91式手雷
延時引信:7秒
發射方式:手擲或於擲彈筒發射
備注:手雷與手榴彈相比有不小的優勢,比如利於進攻,爆炸死角小等.此雷俗稱48瓣,1931年研製,自帶發射葯筒,說白了就是袖珍迫擊炮彈.

89式特製手雷
引信方式:碰撞引信
發射方式:由89式擲彈筒發射
備注:無

六,手槍:

14式手槍
口 徑:8毫米
彈匣容量:8發
備注:1925年研製的王八盒子稱的上是二戰最差的手槍之一,有效射程只有幾十米,而且故障率奇高,以至於不少日軍軍官自殺不成.與駁殼槍相比,連游擊隊都看不上它.這種手槍也被人稱為只能用於自殺的手槍,其實二戰日軍的輕武器都不怎麼樣,與中央軍有很大差距,但是中國軍隊被這樣一支一戰水平的陸軍打得幾乎沒有還手之力也令人汗顏.
七,步兵炮:
92式步兵炮
口 徑:70毫米
射 程:2700米
備注:此炮和92式重機槍同年研製,主要作用是攻擊對方的戰壕和簡易機槍掩體,92式可以發射榴彈,燃燒彈,毒氣彈和研時引信炮彈等彈葯.日軍每個步兵野戰大隊配備2門步兵炮,對付垃圾中國軍隊綽綽有餘.盡管它的射程十分有限,但是總比相同口徑迫擊炮遠,而且移動靈活,是件不錯的武器

③ 抗日戰爭中使用過的所有武器裝備

馬尾手榴彈

這種手榴彈比較奇怪,一個圓圓的彈體後面結著一根粗粗的麻繩,很有點中國古代流星錘的味道,我們在電影電視作品中很少看到這種武器,但實際情況是這種武器在紅軍和早期的八路軍當中相當流行,而後來看到的鬼子香瓜手雷和仿製M24的木柄手榴彈,當時可是可遇不可求的高檔品呢。

漢式(漢陽造)步槍
從1895年開始, 湖北槍炮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一直到1944年21廠改造中正式步槍,本型步槍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

主要生產者為位於湖北漢陽之漢陽兵工廠,因此一般稱之為漢陽造。抗戰時其步槍廠於1938年交與21廠,因此從1939年至1944年生產的漢陽造在槍匣上印有□字廠徽及『漢式』字樣。

由於生產時間長遠,民初中國所有的戰役此槍幾乎無役不與,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在內。

漢式(漢陽造)步槍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雙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外露單排彈倉,5發, 曼里夏式彈□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mmx57
槍管長度: 29.13"
槍重: 4.14 kg

鞏造九八式步槍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x57mm
槍管長度: 73.8公分
槍重: 4.08 Kg

中正式步槍

抗戰期間晉冀魯豫根據地的太行兵工廠內,曾仿製過這種步槍供八路軍使用。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4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x57mm

三八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是一種手動槍機步槍。在中國俗稱三八大蓋,是因其槍機上有一個拱形防塵蓋有如蓋子般而得名。防塵蓋在開栓拋殼和推彈關栓時,能隨槍機一起後退或前進,起到防塵作用。

1905年,三八式步槍在東京小石川炮兵工廠定型生產,取自日本明治天皇的年號:明治三十八年,被命名為三八式步槍,從那時起三八式步槍就成為日本步兵的制式步槍,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三八式步槍曾大量裝備中國軍隊,尤其是抗日戰爭結束,侵華日軍投降後,繳獲的三八式步槍在中國國共內戰期間廣泛使用。朝鮮戰爭初期三八式步槍是中國志願軍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三八式步槍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山字形準星
口徑: 6.5x50mmSR
槍管長度: 79.7cm
槍重: 3.95 Kg.

四四式騎槍

這種槍1909年在日本開始試制,在1910年底定型,命名為「四四式騎銃」,一直生產到1940年間。我軍部隊中的四四騎槍數量不少,在朝鮮戰爭中仍有使用。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山字形準星
口徑 6.5x50mm
槍管長度 460mm
槍重 3.9 Kg
兼容性 三八短銃

C96手槍

在我國南方稱為「駁殼槍」,北方稱為「盒子炮」或「盒子槍」。

該槍因威力大、故障少,彈匣裝10發子彈,性能優於日本「王八盒子」手槍,被我國抗日軍民大量裝備。

在戰場上是「王八盒子」的死對頭,是近戰中令日本鬼子膽寒的武器。

作業原理: 起落式閉鎖槍機,短後座力作業 ,半自動
彈匣容量: 10發內置式
擊發方式: 單動式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63x25mm(7.63 Mauser)
槍管長度: 3.9吋
槍重: 2 lb.
兼容性: Mauser 1896
製造廠: Mauser
製造年代: 一次大戰之後

魯格P08手槍

俗話說盒子挎魯子,一個挎一個,我軍也裝備少量德制魯格P08手槍。

作業原理: 肘節式起落閉鎖 半自動
彈匣容量: 單行排列式彈匣8
瞄準具: 凹形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9x19mm
槍管長度: 101.6 mm
槍重: 0.85 kg

ZB26輕機槍

捷克式輕機槍是抗戰名槍,該槍造型特殊,稜角分明,極有立體感。一般看過抗戰影片的網友,都應該非常熟悉這款武器。捷克式輕機槍也是八路軍和新四軍大量使用的一款武器。從反圍剿時期開始,到抗戰和解放戰爭期間,紅軍八路軍解放軍都大量使用這款武器,其中在抗戰期間使用這款武器的數量最多。

口徑:7.90公釐
槍全長:1,165公釐
槍身重:9.0公斤
瞄準基線長:568公釐
槍管長:602公釐
來復線數:4條
來復線方向:右旋
來復線纏度:240公釐
初速:830公尺/秒
表尺射程:1,500公尺
射速:550發/分
裝彈具式樣:彈匣
裝彈具裝彈數:20發
自動方式:汽退式
冷卻方式:氣冷

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十一年式輕機槍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非常有名。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經繳獲過不少日軍的十一年式輕機槍。八路軍繳獲後,裝備再用的不多。據說其供彈較卡,還有射擊很麻煩,新生難以網路家教作,需要較長時間訓練才行。

工作方式:自動,氣冷
尺寸:1.1米,全重10.2公斤
口徑:6.5mm
供彈方式:彈斗供彈
有效射程:3000米
彈夾裝彈:30發
射速:500發/分

92式重機槍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繳獲過不少日軍92式重機槍並裝配部隊。此槍也是我志願軍裝備的重機槍之一。

全長: 1156mm
槍重為55.3kg
槍管長為698mm
口徑7.7mm
初速為732m/s
膛線右旋4條
自動方式為氣退式(Gas Operated)
射速450發/分
30發保彈板(Strip)上彈
有效射距: 1000m

抗日戰爭我軍主要使用水冷24式馬克沁重機槍,其威力大、火力強、可靠性較高,一直為我軍所青睞。

作業原理:短後坐力式
彈匣容量:250發布彈鏈
口徑:7.92x57mm
槍管長:721.2mm
槍重:20kg
相容性:馬克辛家族
製造廠:21兵工廠
製造年代:1940年代

解放軍晉冀魯豫第4縱隊自製的炸葯發射筒 飛雷炮

飛雷炮最初叫"飛送炸葯",是一種威力極強的土製炸葯包。它是用火葯推送出去的一個6~8千克重的炸葯包,只要在它落點半徑5米內,一切生命體或工事都難以逃脫毀滅的命運。它最初是用來對付敵人堡壘的,進而用以攻城,最後在淮海戰場上大顯神通。這一威力強大的武器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在1947年晉南戰役之後研究發明的成果。

八路軍的曲射平射兩用82迫擊炮

陳列在抗日戰爭館的這門口徑為82毫米、長1.23米的曲射平射兩用迫擊炮,是八路軍第129師炮兵主任趙章成同志於1941年改造成功的,適應了八路軍近戰、夜戰的要求。

趙章成是我軍著名的神炮手。在長征路上,他曾創造過用僅有的3發炮彈,連連打中敵堡,掩護17勇士強渡大渡河的奇跡。

89式擲彈筒

1942年的冀中,新官上任的日本冀渤特區司令官坂本旅團長 帶著三百多人精銳衛隊在自己的佔領區巡視。當路過一個名叫宋庄的村子的時候,這隊日軍突然遭到了埋伏在此的八路軍戰士的襲擊。

坂本旅團長是一個久經戰陣的老兵,槍聲剛一響起他就立即跳下戰馬,躲過了數發急射而來的機槍子彈。但是一發小型炮彈准確的落在他的面前,將其頭顱炸的粉碎---這個大日本皇軍的陸軍少將當場斃命!事後,日軍檢查坂本的屍體後發現:他並不是死於中國軍隊常用的迫擊炮,而是死於日軍自己的裝備-89式擲彈筒!

這種1929年研製的武器重量輕且威力大,之前准備時間又短,非常適合八路軍展開的游擊戰。到解放戰爭時期還被解放軍使用。

口徑:50毫米
射程:360米
彈葯:91式手雷

92式步兵炮

我軍應用92式步兵炮是很有歷史的。早在百團大戰時期,八路軍就留下了使用92式步兵炮的記錄。但此時由於缺乏專業炮兵人才,彈葯補充也無法保證。所以基本是隨繳獲隨用,用完就破壞。使用時間和次數都非常有限,自然也就沒什麼大的戰果。

92式步兵炮真正大規模為我軍服務是在抗戰勝利後,東北日軍武器被蘇聯紅軍大量繳獲。對於這些武器,蘇聯紅軍自己是用不著的,因此部分轉交給了進入東北的我軍部隊。直至抗美援朝,志願軍仍然大量使用92式步兵炮。

炮管長:8.79倍口徑
炮全重:0.212噸
炮全長:2.745米
炮全高:0.62米(帶防盾)
高低射角:-10度至+75度(有資料宣稱可達80度以上)
范圍射界:左右45度
最大射程:2788米
最小射程:100米

我軍的第一架飛機

1930年,我軍的力量比較薄弱,武器裝備比較落後,沒有能力製造飛機。

1930年2月的一天,一架國民黨軍用飛機在武漢飛往開封執行任務的返航途中,由於汽油燃盡,迷失航向而迫降在大別山南部宣化店附近的陳家河河灘上。我紅軍第一師三團一營繳獲了飛機,後將這架飛機命名為「列寧號」。

1931年新集解放後,成為鄂豫皖根據地的首府,「列寧號」飛機由卡房飛到新集,軍委決定成立鄂豫皖軍委航空局,任命龍文光為局長,錢均為政委,局址設在新集普濟寺內,紅軍的第一個航空局就在這里誕生了。從此中國工農紅軍擁有了第一架飛機。

「列寧號」飛機經常從新集機場起飛,兩顆紅星閃現於巍巍大別山,到固始、潢川及武漢執行空中偵察和投撒革命傳單等任務給敵人以很大的震動。之後列寧號飛機又在黃安戰役和第四次反「圍剿」的戰斗中立下汗馬功勞。1932年,由於第四次反「圍剿」失利,「列寧號」飛機曾幾次隨軍轉移,戰事頻繁,巨大的飛機只好再次被拆卸分散埋在大別山。

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里的M3A3「功勛坦克」

1947年1月魯南戰役打響後,華東軍政大學炮兵大隊奉命開赴前線接收繳獲的大炮,他們卻意外地在戰場上搜集到國民黨軍隊丟棄的一些坦克美製M3A3坦克。

1948年9月,華東野戰軍發起濟南戰役,568號M3A3坦克隨坦克大隊參加了攻打永固門和濟南外城的戰斗。濟南戰役後,568號坦克被華東野戰軍授予「功勛坦克」稱號,炮手沈許也被譽為「鐵人英雄」。此後,「功勛坦克」又參加了著名的淮海戰役,屢立戰功。1950年,炮手沈許作為戰斗英雄出席了的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功勛坦克」後來也作為功勛兵器被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里。

戰斗全重12.4噸
乘員4人
裝有1門37MM火炮和4挺7.62MM機槍。

④ 抗日戰爭中使用了哪些武器具體

二戰日軍常見輕武器之介紹

一.輕機槍: 11式輕機槍
口 徑:6點5毫米
射 程:3600米
射 速:500發每分
彈斗容量:30發
備注:11式俗稱歪把子機槍,於1922年研製.採用獨特的彈斗供彈設計,盡管理論上只要有副手不斷向彈斗中裝填38式65彈夾即可像重機槍一樣持續射擊,但是在實戰中存在槍管過熱等問題.而且機槍手要不時給子彈上油,極為麻煩.此槍唯一的優點就是可以直接使用38式步槍的5發彈夾,勘稱二戰中最差的輕機槍,未完待續.

96式輕機槍
口 徑:6點5毫米
射 程:3600米
射 速:550發每分
彈匣容量:30發
備注:96式輕機槍於1936年研製,雖然外觀上與ZB-26相似,但事實上此槍是11式的改進型號.與11式相比96式性能大幅度提升,並有夜戰能力. 彈匣供彈解決了歪把子機槍子彈容易卡殼的弊病,他剛在中國大陸使用時非常風光,令對手羨慕不已.山下奉文的南洋日軍首先裝備此槍,它也是二戰日軍槍械中的精品,未完待續.

99式輕機槍
口 徑:7點7毫米
射 程:3600米
射 速:800發每分
彈匣容量:30發
備注:確切的說,99式輕機槍的外觀更像ZB-26.它在96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口徑提升到7點7毫米,槍口上安裝了喇叭形狀的消焰器,其他方面與96 式基本一樣.這種1939年研製的輕機槍在太平洋戰爭與美軍的作戰中大量使用.由於日軍基本沒有沖鋒槍,更沒有類似M-1半自動步槍這樣的近戰利器,所以日本人的輕機槍經常起著沖鋒槍的作用,提把向前可能也是這個原因,未完待續.

二,重機槍:
92式重機槍
口 徑:7點7毫米
射 程:4500米
射 速:450發每分
彈板容量:30發
備注:被稱為法國女郎之吻的92式重機槍研製於1932年,彈板供彈系統與彈鏈供彈的機槍相比有很多缺陷,彈鏈只要展開就可以一個人持續射擊,但對於92 式而言一名射手根本無法獨立射擊.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一種氣冷式機槍的重量竟然高達63公斤,比水冷式的MG-1908還沉.92式重機槍也屬於世界上最差的二戰重機槍之一,與蔣軍的24式水冷機槍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
三,擲彈筒:

89式擲彈筒
口 徑:50毫米
射 程:360米
彈 葯:91式手雷
備注:擲彈筒實際上是袖珍迫擊炮,可以單兵操作.如果由訓練有素的日軍使用的話是可以有效壓制對方的火力點的.因為這種武器沒有瞄準器具,全憑士兵的經驗射擊,所以在戰爭後期它的作用在逐漸下降.無論如何,89式擲彈筒還是一個不錯的設計,這種1929年研製的武器在解放戰爭中也被雙方使用.另外,如果使用89式特製手雷,那麼它的射程可以提高到660米,未完待續.

四,步槍:

38式步槍
口 徑:6點5毫米
射 程:3600米
彈倉容量:5發
備注:65子彈的威力明顯不足,但是馳騁中國大陸幾十年的三八大蓋在朝鮮戰爭中仍在使用,可見這種1905年研製的步槍還是有一定使用價值的.38式步槍有一個很重要的優點就是後坐力非常小,對於新手來說這點很重要,修長的它在肉搏戰中也很有利,另外它的射程很遠.但總的來說此槍性能一般,所以又有了99 式步槍,未完待續.

99式步槍
口 徑:7點7毫米
射 程:3600米
彈倉容量:5發
備注:99式步槍於1939年研製,首先大量裝備南洋日軍,中國大陸的日軍裝備的不多.與38式相比,99式的殺傷力大有進步,畢竟口徑增大了嗎.照門加裝兩翼有利於對空射擊,表尺也下降了一些.

五,手雷:
91式手雷
延時引信:7秒
發射方式:手擲或於擲彈筒發射
備注:手雷與手榴彈相比有不小的優勢,比如利於進攻,爆炸死角小等.此雷俗稱48瓣,1931年研製,自帶發射葯筒,說白了就是袖珍迫擊炮彈.

89式特製手雷
引信方式:碰撞引信
發射方式:由89式擲彈筒發射
備注:無

六,手槍:

14式手槍
口 徑:8毫米
彈匣容量:8發
備注:1925年研製的王八盒子稱的上是二戰最差的手槍之一,有效射程只有幾十米,而且故障率奇高,以至於不少日軍軍官自殺不成.與駁殼槍相比,連游擊隊都看不上它.這種手槍也被人稱為只能用於自殺的手槍,其實二戰日軍的輕武器都不怎麼樣,與中央軍有很大差距,但是中國軍隊被這樣一支一戰水平的陸軍打得幾乎沒有還手之力也令人汗顏.
七,步兵炮:
92式步兵炮
口 徑:70毫米
射 程:2700米
備注:此炮和92式重機槍同年研製,主要作用是攻擊對方的戰壕和簡易機槍掩體,92式可以發射榴彈,燃燒彈,毒氣彈和研時引信炮彈等彈葯.日軍每個步兵野戰大隊配備2門步兵炮,對付垃圾中國軍隊綽綽有餘.盡管它的射程十分有限,但是總比相同口徑迫擊炮遠,而且移動靈活,是件不錯的武器
---------------------------------------------------------------------------------------------------------------------------------
抗戰時期算是二戰的一部分,我分開說吧。
中國戰場(抗戰時期為主):
國民軍:中正式步槍,捷克式輕機槍,民24式重機槍(應該算是國民政府仿造的馬克沁),湯姆森沖鋒槍(美國援助)
日軍:三八式步槍,歪把子輕機槍(大正十一式),九九式步槍(三八式的改進版,三八式用的是6.5mm的子彈九九是7.7mm),九六式輕機槍(很類似捷克式不過口徑不一樣),九二重機槍,百式沖鋒槍(中國戰場見得不多)
注意,當時中國戰場上沒有斯登式沖鋒槍,就是彈夾在左邊的那種。當時國際上確實打算援助一批但由於滇緬公路的問題沒運過來。
太平洋戰場:
美國:湯姆森沖鋒槍,M3沖鋒槍,BAR,M1加蘭德步槍,M1941步槍(前期裝備海軍陸戰隊,後來被M1取代),斯普林菲爾德步槍(春田式步槍,美國的),
日本的和中國戰場差不多,只不過百式沖鋒槍會多一些
歐洲戰場(這個比較多):
德國:MP40、MP38沖鋒槍(應該管他們叫MP槍族,除了MP44之外有MP36一大堆不同的充沖鋒槍),MP44突擊步槍,G43半自動步槍,G42傘兵槍(不大常見,主要給傘兵用),毛瑟步槍,MG42機槍,MG34機槍,
蘇聯:PPSH41、PPSH43沖鋒槍,莫辛納干步槍,SVT38、SVT40半自動步槍,
美國:US M1卡賓槍(不是加蘭德而是變種槍)其他美國武器和太平洋上的基本相同
英軍:斯登式沖鋒槍,李恩菲爾德步槍
以上是比較出名的,冷門的沒有列舉。

⑤ 抗日戰爭中日軍使用的武器有哪些

二戰日軍常見輕武器之介紹

一.輕機槍: 11式輕機槍
口 徑:6點5毫米
射 程:3600米
射 速:500發每分
彈斗容量:30發
備注:11式俗稱歪把子機槍,於1922年研製.採用獨特的彈斗供彈設計,盡管理論上只要有副手不斷向彈斗中裝填38式65彈夾即可像重機槍一樣持續射擊,但是在實戰中存在槍管過熱等問題.而且機槍手要不時給子彈上油,極為麻煩.此槍唯一的優點就是可以直接使用38式步槍的5發彈夾,勘稱二戰中最差的輕機槍,未完待續.

96式輕機槍
口 徑:6點5毫米
射 程:3600米
射 速:550發每分
彈匣容量:30發
備注:96式輕機槍於1936年研製,雖然外觀上與ZB-26相似,但事實上此槍是11式的改進型號.與11式相比96式性能大幅度提升,並有夜戰能力. 彈匣供彈解決了歪把子機槍子彈容易卡殼的弊病,他剛在中國大陸使用時非常風光,令對手羨慕不已.山下奉文的南洋日軍首先裝備此槍,它也是二戰日軍槍械中的精品,未完待續.

99式輕機槍
口 徑:7點7毫米
射 程:3600米
射 速:800發每分
彈匣容量:30發
備注:確切的說,99式輕機槍的外觀更像ZB-26.它在96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口徑提升到7點7毫米,槍口上安裝了喇叭形狀的消焰器,其他方面與96 式基本一樣.這種1939年研製的輕機槍在太平洋戰爭與美軍的作戰中大量使用.由於日軍基本沒有沖鋒槍,更沒有類似M-1半自動步槍這樣的近戰利器,所以日本人的輕機槍經常起著沖鋒槍的作用,提把向前可能也是這個原因,未完待續.

二,重機槍:
92式重機槍
口 徑:7點7毫米
射 程:4500米
射 速:450發每分
彈板容量:30發
備注:被稱為法國女郎之吻的92式重機槍研製於1932年,彈板供彈系統與彈鏈供彈的機槍相比有很多缺陷,彈鏈只要展開就可以一個人持續射擊,但對於92 式而言一名射手根本無法獨立射擊.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一種氣冷式機槍的重量竟然高達63公斤,比水冷式的MG-1908還沉.92式重機槍也屬於世界上最差的二戰重機槍之一,與蔣軍的24式水冷機槍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
三,擲彈筒:

89式擲彈筒
口 徑:50毫米
射 程:360米
彈 葯:91式手雷
備注:擲彈筒實際上是袖珍迫擊炮,可以單兵操作.如果由訓練有素的日軍使用的話是可以有效壓制對方的火力點的.因為這種武器沒有瞄準器具,全憑士兵的經驗射擊,所以在戰爭後期它的作用在逐漸下降.無論如何,89式擲彈筒還是一個不錯的設計,這種1929年研製的武器在解放戰爭中也被雙方使用.另外,如果使用89式特製手雷,那麼它的射程可以提高到660米,未完待續.

四,步槍:

38式步槍
口 徑:6點5毫米
射 程:3600米
彈倉容量:5發
備注:65子彈的威力明顯不足,但是馳騁中國大陸幾十年的三八大蓋在朝鮮戰爭中仍在使用,可見這種1905年研製的步槍還是有一定使用價值的.38式步槍有一個很重要的優點就是後坐力非常小,對於新手來說這點很重要,修長的它在肉搏戰中也很有利,另外它的射程很遠.但總的來說此槍性能一般,所以又有了99 式步槍,未完待續.

99式步槍
口 徑:7點7毫米
射 程:3600米
彈倉容量:5發
備注:99式步槍於1939年研製,首先大量裝備南洋日軍,中國大陸的日軍裝備的不多.與38式相比,99式的殺傷力大有進步,畢竟口徑增大了嗎.照門加裝兩翼有利於對空射擊,表尺也下降了一些.

五,手雷:
91式手雷
延時引信:7秒
發射方式:手擲或於擲彈筒發射
備注:手雷與手榴彈相比有不小的優勢,比如利於進攻,爆炸死角小等.此雷俗稱48瓣,1931年研製,自帶發射葯筒,說白了就是袖珍迫擊炮彈.

89式特製手雷
引信方式:碰撞引信
發射方式:由89式擲彈筒發射
備注:無

六,手槍:

14式手槍
口 徑:8毫米
彈匣容量:8發
備注:1925年研製的王八盒子稱的上是二戰最差的手槍之一,有效射程只有幾十米,而且故障率奇高,以至於不少日軍軍官自殺不成.與駁殼槍相比,連游擊隊都看不上它.這種手槍也被人稱為只能用於自殺的手槍,其實二戰日軍的輕武器都不怎麼樣,與中央軍有很大差距,但是中國軍隊被這樣一支一戰水平的陸軍打得幾乎沒有還手之力也令人汗顏.
七,步兵炮:
92式步兵炮
口 徑:70毫米
射 程:2700米
備注:此炮和92式重機槍同年研製,主要作用是攻擊對方的戰壕和簡易機槍掩體,92式可以發射榴彈,燃燒彈,毒氣彈和研時引信炮彈等彈葯.日軍每個步兵野戰大隊配備2門步兵炮,對付垃圾中國軍隊綽綽有餘.盡管它的射程十分有限,但是總比相同口徑迫擊炮遠,而且移動靈活,是件不錯的武器

⑥ 抗日戰爭時期我軍和日軍分別使用的是什麼武器

一、中國軍隊使用的武器:

1、7.9毫米「毛瑟」二四式步槍:中國軍隊使用的步槍有部分是由德國、捷克等國進口的7.1米「毛瑟」98式步槍,更多的是中國仿造的各型7.9毫米「毛瑟「步槍。其中以第11廠、41廠、鞏縣兵工廠、漢陽兵工廠等製造的為多。該槍初速810米/秒,標尺射程2000米。

2、7.9毫米捷克ZB-26式輕機槍。

3、7.9毫米」馬克沁「二四式重機槍。

4、7.63毫米」柏克門「沖鋒槍。

5、11.43毫米「湯姆森」M1921式沖鋒槍。

6、7.63毫米「毛瑟自來得」1898式半自動手槍。

7、漢陽兵工廠於1921年仿造過十發駁殼槍。

8、山西兵工廠造的口徑為 11毫米毛瑟自來得手槍。

9、中央修械所仿造出德國毛瑟M1932式自動手槍。

二、日本軍隊武器:

1、6.5毫米三八式步槍。

2、6.5毫米十一年式及九一式輕機槍。

3、6.5毫米三年式及7.7毫米九二式重機槍。

(6)抗日戰爭用了擴展閱讀:

中日兩國軍隊武器裝備總體上的差異總結:

日本依靠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從中國攫取了2億3千萬兩白銀(含高額利息,相當於日本全年收入的3倍多)及大量經濟利益。

日本將賠款85%充作軍費,到1937年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完備的軍火工業、武器裝備全部自給、可為其侵略戰爭提供源源不斷的各種軍備保障的帝國主義強國。

中國由於飽受包括日本在內的帝國主義列強的宰割及支付巨額賠款,經濟基礎薄弱,只能生產部分輕武器及子彈,而且數量遠遠不能滿足軍隊裝備及作戰需求。

在重武器方面則完全依賴向外國采購,一旦在戰爭中對外軍事補給線被切斷,武器裝備只能隨著作戰消耗而減少,從而導致了抗日戰爭中武器裝備敵優我劣、敵強我弱的基本態勢,也給中國人民留下了「落後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訓。

兩國軍隊武器裝備彼強我弱的巨大差距,主要體現在日本雄厚的經濟基礎以及發達的軍火工業,使得日本軍隊的各種武器裝備在20世紀30年代就全部實現了自給,並可源源不斷地補充戰場的損耗。

抗戰全面爆發時,日本的鋼鐵產量是中國數十倍;輕重武器生產量也是中國的數十倍,而中國只有部分步兵輕武器包括迫擊炮可以仿造自產,還遠遠滿足不了戰場的需求,至於重型火炮、坦克、飛機、軍艦等武器裝備只能仰賴向外國購買。

以抗戰全面爆發的1937年為例,日本當年生產了大口徑火炮744門,中國連一門也造不了;日本當年製造坦克330輛,中國1輛也造不了;日本當年造了汽車9500輛,中國仍是一輛造不了;日本當年生產軍艦52400噸,中國連一噸也造不了。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軍網—抗日戰爭時期中日軍隊武器裝備之比較



⑦ 抗日戰爭共用了多少年

如果從1931年日本侵佔了東北三省算起,共14年。那時並沒有全國抗戰。
盧溝橋事變專1937年7月7日,日本開屬始侵佔北京城 ,至此開始了全國抗戰。
一般書面上的抗日戰爭的時間是8年。如果回答問題,也是八年。
但要記住,從1931年之後,日本就侵佔了東北三省。遼寧,吉林黑龍江。
希望採納。

⑧ 請問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期間用的是什麼武器

很雜很多了。抄。。。。之說襲主要的吧!
前期:嫡系國軍使用進口德國毛瑟7.63手槍,毛瑟步槍、德制捷克式輕機槍、德制馬克辛氣冷重機槍,國產漢陽造、中正式,馬克辛水冷重機槍,均為7.92毫米口徑。
雜牌國軍除使用上述武器外還有山西的閻錫山和東北的張學良自辦兵工廠生產的仿美式、仿德式、仿捷克式武器,及進口的捷克、英國、蘇聯武器。
後期:進口德國、捷克、蘇聯武器基本消耗殆盡,除國產武器外主要有英國恩菲爾德手動步槍、卡賓槍、布倫輕機槍,均為7.7毫米口徑:
美國M1半自動卡賓槍、M1903手動步槍、勃朗寧輕重機槍,均為7.62毫米口徑,M3沖鋒槍、M1928湯普森沖鋒槍,均為11.43毫米口徑。
整個戰爭期間還使用繳獲的日軍武器。
八路軍、新四軍、游擊隊、東北抗聯在整個戰爭期間使用的武器和國軍前期使用的差不多,很少有英美武器,此外大量使用繳獲日軍武器和土製武器。

⑨ 抗日戰爭用了多少子彈

我記得有一份統計,是說在二戰時,每陣亡一個人,平均消耗2萬發子彈。這樣算來,日本死亡183萬,中國死亡2300萬,那就是將近5000億了!如果剔除中國的平民死亡人數,那也將近2700億發子彈!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用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