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遠征軍有哪些著名戰役
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反攻緬北等巨大勝利。
同古保衛戰
1942年1月日軍攻佔仰光,1942年3月19日,在200師師長戴安瀾領導下,發動了同古戰役,蔣介石的計劃是以200師不惜代價死守同古爭取時間,掩護遠征軍主力向同古一帶集結。而主力第5軍遲遲末集結,造成200師犧牲很大,但由於中方不願進攻,只想保存實力,而英軍卻又將右翼空開,造成日軍包圍200師,孤軍無援情況下。200師主動撤出同古。
斯瓦逐次抵抗戰斗
三月三十日晨二百師突圍後,當晚令新二十二師以一營在葉帶西佔領前進陣地,掩護主力在斯瓦河南北岸構築逐次抵抗陣地,三十一日下達正式命令。這一戰斗的目的是掩護主力集中,准備平滿納會戰(以後平滿納既會而不戰,是因東西兩路告急,棠吉、瓦城動搖,因而放棄會戰)。其所以稱為逐次抵抗戰斗(或稱狙擊戰斗),是根據當前地形(斯瓦至平滿納為
隘路)、敵我戰術特點、緬甸交通運輸腐化、主力集中無法預計以及同古被圍的教訓等等,確定我軍掩護部隊不固守一陣地,利用隘路預設縱深陣地逐次抵抗優勢敵人的攻擊;在誘敵深入我陣地內尚未立足時,埋藏的地雷炸彈一起爆發,兩側埋伏狙擊兵配合我正面部隊一舉反擊消滅敵人。我軍這種陣地又要虛虛實實,使敵人捉摸不清;尤其經過一兩次打擊後敵軍就裹足不敢急進。因之新二十二師牽制敵人半月之久(連南陽車站攻擊約二十一日之久),其間激烈戰斗亦達十二日之多,使敵人傷亡慘重,寸步難行。我軍已達到以少勝眾、以劣制優的目的。
1942年4月19日仁安羌大捷,是中國入緬遠征軍新38師第113團,在緬甸仁安羌救英軍大勝日本常勝軍第33師團之世界著名戰役。
1942年1月,日軍連破菲律賓、印尼、馬來、星洲,席捲整個中南半島,長驅直入緬甸,聲言要與軸心國希特勒納粹德軍會師於中東。2月16日仰光告急,中國應盟友英國之請,派遣遠征軍三個軍源源開入緬甸,協同英軍共同保衛這一塊印度的屏藩,和當時中國唯一對外交通線的滇緬公路。中國遠征軍先頭部隊,精銳的第5軍200師於3月8日開抵緬甸重鎮同古城。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之初,由第6軍擔任景棟至孟畔之間的守備。當第五軍在東吁附近與日軍進行激戰時,為掩護東吁左翼側的安全,遂將中國遠征軍第六軍暫編第五十五師第一團推進至東吁以東的莫契、壘固地區。東吁失陷後,日軍由東吁向東突進,於4月6日侵佔莫契,並繼續向壘固方向推進。中國遠征軍退守克馬俾。接著,日軍又向克馬俾陣地攻擊,守軍頑強抗擊,直至防禦陣地全部被毀。為了加強壘固的防禦,第六軍命令暫編第五十五師第三團主力、軍直屬工兵營馳援壘固。15日,日軍逼近中國遠征軍防守的土沖河陣地,中日軍隊激戰數日,中國遠征軍給日軍以一定的打擊和消耗,但終因寡不敵眾,被迫後撤。日軍以坦克、汽車組成的快速部隊,向壘固方向突進,守軍未能以有效手段阻止日軍前進,致使壘固方面陣地也被突破。4月下旬,第六軍軍長甘麗初見頹勢難以挽回,命令部隊破壞壘固至和榜一線的公路,北撤到和榜,壘固失陷。此後,日軍繼續北犯,兵分兩路,一路由和榜以西指向東枝,一路和榜以東指向雷列姆。 為應付危局,中國遠征軍長官部命令第六軍軍長甘麗初率兵一部在雷列姆附近構築防禦工事,並由這個軍的參謀長林森木指揮退守和榜附近的部隊,在和榜進行阻擊;同時,命令第五軍軍長杜聿明率領第二○○師及軍直屬隊,立即向東枝前進,攻擊向東枝進犯的日軍。4月23日,第五軍先頭騎兵團向已攻佔東枝的日軍發起攻擊。
緬北滇西戰役
1942年10月14日,駐印軍新編第三十八師擊破日軍第十八師團一部,攻取新平洋,進入緬北。12月攻佔於邦。1944年初,新編第三十八、第二十二師分別攻克大自家及太洛,3月上旬又攻佔孟關和瓦魯班。日軍退守傑布山隘,憑險頑抗。新編第二十二師在新編第三十八師與美軍第五三。七支隊(兩個營)策應下,經14天戰斗,攻佔長達10公里的傑布山隘(參見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日軍殘部向孟拱河谷撤退。隨後第五三。七支隊與新抵達太克里地區的新編第三十師、第五十師各一部混合編為中美突擊支隊,繼續向密支那挺進;新編第三十八師向高利前進。
退守孟拱河谷的日軍得到增援,據守高利、英開塘及卡盟等地。4月末,新編第二十二師在新編第三十八師一部配合下向日軍攻擊,經月余苦戰,於6月19日將上述各地全部攻克。接著,新編第三十八師向孟拱急進,新編第二十二師由西側向孟拱迂迴(參見孟拱河谷戰役)。此時,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由滇西栗柴壩至雙虹橋間渡過怒江,經月余激戰,攻克馬面關、北齋公房、江苴街等日軍戰況示意圖據點,迫近騰沖外圍。第十一集團軍為支援第二十集團作戰亦以一部渡過怒江。5月22日,遠征軍根據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關於迅速攻佔騰沖、龍陵與駐印軍會師緬北,打通中印公路的電令,以第二十集團軍為右集團攻擊騰沖,以第十一集團軍為左集團攻擊龍陵、芒市。6月初,第十一集團軍對日軍發動全面進攻。第七十一軍主力渡過怒江,向龍陵進攻,激戰至21日,雙方形成對峙(參見強渡怒江戰役)。
第二軍主力渡過怒江,以一部圍攻平戛,以另一部配合第七十一軍進攻龍陵。遠征軍總預備隊第八軍於6月初逐次渡江,加入第七十一軍對龍陵之攻擊。與此同時,新編第三十八師在孟拱東北攻殲日軍一部,解除遭日軍攻擊之英印軍第三十六師一部之危,並進迫孟拱城;新編第二十二師連克孟拱外圍各據點,對孟拱城形成包圍。經兩晝夜戰斗,於25日攻克孟拱。日軍殘部向密支那方向撤退。緬北重鎮密支那駐守日軍兩個聯隊。駐印軍與先期到達該地近郊的中美混合突擊支隊對日軍展開攻擊,經過兩個多月的激烈戰斗,於8月5日攻克密支那.日軍大部被殲,少數向八莫撤退。
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對騰沖發起攻擊,日軍據險頑抗,經苦戰,於9月14日攻克騰沖,日軍全部被殲。7月13日,第十一集團軍再次對龍陵發動進攻,在第二十集團軍的支援下,於11月6日攻克龍陵,日軍大部被殲,少數向芒市撤退。爾後,第十一集團軍向芒市、遮放、畹町、芒友進攻。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後,將所屬部隊分編為新編第一軍(轄新編第三十八、第三十師)和新編第六軍(轄新編第二十二、第十四、第五十師),經過整訓補充後,於10月15日開始南進。11月14日,新編第三十八師抵達八莫附近,在新編第二十二師和空軍的配合下,經過20餘天的戰斗,擊潰日軍第二師團一個加強聯隊,攻佔八莫。新編第三十師於1945年1月15日攻克南坎,日軍大部被殲,殘部向臘戍撤退。
第五十師在芒卡附近接替新二十二師任務後,向南進攻,在萬好擊破日軍一部繼續向茂羅前進。英印軍第三十六師一部向喬梅方向前進。攻克南坎後,新編第三十八師、新編第三十師分別向芒友、老龍方向進攻。新編第三十八師連克滇緬路(從昆明起經南坎到臘戍)沿線殘余日軍據點,27日攻克芒友,與遠征軍會師,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從雷多起經南坎到昆明的統稱)。新編第三十師在新編第三十八師一部支援下,經過50餘天的戰斗,於3月8日攻克臘戍,續向康沙追擊,27日與第五十師一部會合。第五十師另一部與英印軍在喬梅會師。殘余日軍向景東方向潰退。至此,戰役結束。
❷ 中國遠征軍出兵多少去緬甸
緬甸戰役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為了保衛緬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醞釀成立軍事同盟。中國積極准備並提出中國軍隊及早進入緬甸布防。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在重慶簽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於英軍輕視中國軍隊的力量,過於高估自己,又不願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撓中國遠征軍入緬,預定入緬的中國遠征軍只好停留在中緬邊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開進攻後,英緬軍一路潰敗,這才急忙請中國軍隊入緬參戰。中國成立遠征軍第1路司令長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後因情況變化取消),開赴緬甸戰場。但是,由於已經失去作戰先機,造成緬甸保衛戰的失利。這主要由於英國極端堅持先歐後亞的既定戰略,戰局一旦不利,便對保衛緬甸完全失去興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國遠征軍保衛緬甸的作戰變成了掩護英軍撤退的作戰。
但是,中國遠征軍卻仍然作出了讓英美盟國盟軍欽佩的戰績,並達到了一定的戰略目的。從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與日軍作戰,至8月初中英聯軍撤離緬甸,歷時半年,轉戰1500餘公里,浴血奮戰,屢挫敵鋒,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等勝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戰中,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憑借一團之力與數倍於己之敵連續英勇作戰,以少勝多,解救出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1師,轟動英倫三島。其中遠征軍新38師113團團長劉放吾以一團兵力浴血奮戰、立功異域。新編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屢建奇功,掩護了英軍的平安撤退,後在翻越野人山對敵作戰中不幸受傷殉國。戰役結束後,英美政府高度頌揚,授予孫立人將軍、戴安瀾將軍(追贈)功勛章。
緬甸失守給以後作戰帶來極為消極的影響,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脅印度,也使中國徹底失去了滇緬公路這唯一的陸上交通線,以後不得不開辟從印度飛越駝峰(在喜馬拉雅山)的空中航線。但是,也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掩護英軍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衛印度,並消耗日軍部分力量,阻滯了日軍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從而贏得時間,配合國內部隊阻敵於雲南境內怒江天險,最後形成長期對峙,粉碎了日軍從緬北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的企圖。這次遠征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來首次出國作戰,他們弘揚了中國人民的國際主義和民族犧牲精神,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第一次緬戰日軍傷亡約4500人,英軍傷亡1.3萬餘人,中國遠征軍傷亡5萬餘人(絕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緬甸作戰失利後,中國遠征軍一部分退入英屬印度。在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指導下,在蘭姆伽訓練營受訓並進行整編,並於1943年8月改編為中國駐印軍,利用美援物資配備全副美式裝備,戰鬥力大為提高。
同時,中國鑒於緬甸的重要性,積極醞釀反攻緬甸,在滇西重新組編並整訓第2批遠征軍,於1943年2月設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嚴陣以待,隨時准備與英美軍隊協同反攻緬甸。
1943年10月,為配合中國戰場及太平洋地區的戰爭形勢,中國駐印軍制定了一個反攻緬北的作戰計劃,代號為「安納吉姆」,以保障開辟中印公路(中國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設輸油管。計劃從印緬邊境小鎮利多出發,跨過印緬邊境,首先佔領新平洋等塔奈河以東地區,建立進攻出發陣地和後勤供應基地;而後翻越野人山,以強大的火力和包抄迂迴戰術,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奪占緬北要地密支那,最終連通雲南境內的滇緬公路。
1944年3月,我駐印軍新編第22師新編和第38師佔領孟關,消滅日本最精銳的第18師團的主力,繳獲其軍旗、關防、大量文件及各種武器。繼而這兩個師又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佔緬北重鎮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國內於1944年春先後空運至印度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的新30師、第14師、第50師先後轉運至緬甸密支那,隨即對其發動進攻。新38師在孟拱戰役結束後,也進軍密支那。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戰斗,8月初密支那終於被攻克。自從我駐印軍先後開出蘭姆伽後,連續作戰,屢創強敵,戰鬥力較之以前大為提高,這是日軍做夢也想不到的。他們弄不清楚這支兩年前曾敗在自己手下的中國軍隊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便成了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威猛之師。
中國軍隊在密支那休整約兩個月後,向日寇發動了最後的攻擊,用繳獲的日軍文件上的一句話來說:「支那軍歸國心切,銳不可當」。密支那休整後,新1軍、新6軍分左右兩路向八莫發動進攻。一路上過關斬將,所向披靡。隨後,新1軍先後攻克八莫、南坎,並在畹町附近的芒友與雲南西進的遠征軍會師,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國駐印軍旋即南下,於1945年3月8日攻克臘戌,30日與英軍會師於喬梅,緬北反攻作戰結束。此時日軍因在菲律賓失敗,收縮戰線,全部撤出緬甸。至此,緬甸戰事全部結束。
此役歷時一年半,殲滅日軍4.8萬餘人,中國駐印軍傷亡1.8萬餘人,中國遠征軍傷亡4萬餘人。
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的反攻勝利,重新打通了國際交通線,使得國際援華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入中國;把日軍趕出了中國西南大門,揭開了正面戰場對日反攻的序幕;鉗制和重創了緬北、滇西日軍,為盟軍收復全緬甸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中國遠征軍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抗日戰爭史上極為悲壯的一筆。
❸ 中國遠征軍共有幾次會戰,戰果如何
1):滇湎路戰役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3月至9月,在中日戰爭中,中國遠征軍在雲南省西南部、緬甸·、泰國西北部和印度東北部地區,對日軍第15軍進行的防禦戰役。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同蘇、美、英及東南亞、大洋洲各國結成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是年1月,在美、英兩國建議下,設立中國戰區(最初包括中國、泰國、越南和緬甸北部)統帥部,3月,日軍進攻緬甸(時為英國殖民地),英國守軍告急。中國以陸軍第5、第6、第66軍為主共10萬餘人組成中國遠征軍第1路,在司令長官羅卓英指揮下,進入緬甸與盟軍並肩作戰。 8日,日軍第15軍在司令官飯田祥二郎指揮下登陸仰光,分路北進。一路以第33師團由仰光沿伊洛瓦底江東岸進攻卑繆:一路以第55師團由勃固向仰曼鐵路北犯東吁、彬文那,企圖切斷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 18日,日軍第55師團先頭部隊在彪關以南與第5軍警戒部隊接觸。第5軍騎兵團給日軍以奇襲後轉移至鄂克春地區。接著日軍又發起進攻,經激烈戰斗,鄂克春失陷。日軍繼續向東吁進攻,與第5軍第200師發生激戰,雙方均有重大傷亡。日軍一部向右翼迂迴,第200師向北轉移。此時,第5軍新編第22師由黎達誓方向反擊,給日軍以重大殺傷,雙方在斯瓦河畔對峙。4月11日,日軍第55師團和增援第18師團各一部向黎達誓進攻,經激烈戰斗,新編第22師逐次轉移至彬文那。日軍進犯彬文那地區,被第5軍第96師擊退。後因右翼英軍後撤,陣地突出,第5軍各部放棄彬文那向密鐵拉、敏建方向轉移。16日,日軍第33師團在突破英軍陣地後,將英緬軍第1師及戰車營一部包圍於仁安羌以北地區。第66軍新編第38師一部馳援,與日軍鏖戰兩晝夜,擊斃日軍1000餘人。 日軍攻陷東吁後,以第56師團分向毛奇、雅多進攻。第6軍先後在毛奇、壘固、和榜、雷列姆地區阻擊日軍,並在薩爾溫江以東的緬泰邊境地區,對日軍進行作戰後回國。第200師在和榜地區阻擊日軍北犯,並克復東枝。在轉移途中與日軍發生激戰,師長戴安瀾受重傷後犧牲。此後第200師、第96師經騰沖、維西向怒江東岸轉移。第5軍直屬部隊、新編第22、第38師經太洛、新平洋轉移至印度東北邊境雷多地區。 日軍於24日攻陷雷列姆後,旋即分兩路向臘戍突進,第66軍逐次回援,節節失利,日軍直向中國國境逼進。此後,退回滇西的遠征軍與滇西第11集團軍各一部在龍陵、騰沖地區對日軍實施反擊,以一部進入日軍後方游擊,主力逐次退回怒江東岸,與日軍隔江對峙。至9月16日,戰役結束。 點評:此戰,遠征軍經一個多月作戰,在保衛東吁、解救英軍諸戰中,英勇頑強為世人所贊譽。但由於出國時機過晚,盟軍作戰缺少協同,多頭指揮等原因,使遠征軍始終處於被動態勢,未能達成戰役企圖。 (2):緬北滇西戰役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10月至1945年3月,在中日戰爭中,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美、英軍的協同下,在緬甸北部和雲南省西部對日軍緬甸方面軍的進攻戰役。 1942年春,日軍入侵緬甸。中國應英軍要求,派遠征軍入緬支援英軍作戰。此次入緬甸作戰失敗(參見滇湎路戰役)後,中國遠征軍一部進入印度,編為中國駐印軍。另一部退守滇西,擴編為兩個集團軍。1943年10月,為執行盟軍魁北克會議關於在緬甸對日軍發動攻勢和打通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的決定,駐印軍在總指揮史迪威指揮下逐次集結於印緬邊境的雷多地區,准備向緬北日軍發動進攻;駐滇西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決定以騰沖為目標對日軍發動進攻。駐緬北和怒江西岸的日軍共4個師團,轄9個步兵聯隊、8個特種兵聯隊,在第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指揮下實施防禦。 14日,駐印軍新編第38師擊破日軍第18師團一部,攻取新平洋,進入緬北。12月攻佔於邦。1944年初,新編第38、第22師分別攻克大白家及太洛,3月上旬又攻佔孟關和瓦魯班。日軍退守傑布山隘,憑險頑抗。新編第22師在新編第38師與美軍第5307支隊(兩個營)策應下,經14天戰斗,攻佔長達10公里的傑布山隘(參見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日軍殘部向孟拱河谷撤退。隨後第5307支隊與新抵達太克里地區的新編第30師、第50師各一部混合編為中美突擊支隊,繼續向密支那挺進;新編第38師向高利前進。 退守孟拱河谷的日軍得到增援,據守高利、英開塘及卡盟等地。4月末,新編第22師在新編第38師一部配合下向日軍攻擊,經月余苦戰,於6月19日將上述各地全部攻克。接著,新編第38師向孟拱急進,新編第22師由西側向孟拱迂迴(參見孟拱河谷戰役)。 此時,遠征軍第20集團軍由滇西栗柴壩至雙虹橋間渡過怒江,經月余激戰,攻克馬面關、北齋公房、江苴街等日軍據點,迫近騰沖外圍。第11集團軍為支援第20集團作戰亦以一部渡過怒江。5月22日,遠征軍根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關於迅速攻佔騰沖、龍陵與駐印軍會師緬北,打通中印公路的電令,以第20集團軍為右集團攻擊騰沖,以第11集團軍為左集團攻擊龍陵、芒市。6月初,第11集團軍對日軍發動全面進攻。第71軍主力渡過怒江,向龍陵進攻,激戰至21日,雙方形成對峙(參見強渡怒江戰役)。 第2軍主力渡過怒江,以一部圍攻平戛,以另一部配合第71軍進攻龍陵。遠征軍總預備隊第8軍於6月初逐次渡江,加入第71軍對龍陵之攻擊。與此同時,新編第38師在孟拱東北攻殲日軍一部,解除遭日軍攻擊之英印軍第36師一部之危,並進迫孟拱城;新編第22師連克孟拱外圍各據點,對孟拱城形成包圍。經兩晝夜戰斗,於25日攻克孟拱。日軍殘部向密支那方向撤退。緬北重鎮密支那駐守日軍兩個聯隊。駐印軍與先期到達該地近郊的中美混合突擊支隊對日軍展開攻擊,經過兩個多月的激烈戰斗,於8月5日攻克密支那,日軍大部被殲,少數向八莫撤退(參見密支那戰役)。 遠征軍第20集團軍對騰沖發起攻擊,日軍據險頑抗,經苦戰,於9月14日攻克騰沖,日軍全部被殲。7月13日,第1l集團軍再次對龍陵發動進攻,在第20集團軍的支援下,於11月6日攻克龍陵,日軍大部被殲,少數向芒市撤退。爾後,第11集團軍向芒市、遮放、畹町、芒友進攻。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後,將所屬部隊分編為新編第1軍(轄新編第38、第30師)和新編第6軍(轄新編第22、第14、第50師),經過整訓補充後,於10月15日開始南進。11月14日,新編第38師抵達八莫附近,在新編第22師和空軍的配合下,經過20餘天的戰斗,擊潰日軍第2師團一個加強聯隊,攻佔八莫。新編第30師於1945年1月15日攻克南坎,日軍大部被殲,殘部向臘戍撤退(參見南坎戰役)。 第50師在芒卡附近接替新22師任務後,向南進攻,在萬好擊破日軍一部繼續向茂羅前進。英印軍第36師一部向喬梅方向前進。攻克南坎後,新編第38師、新編第30師分別向芒友、老龍方向進攻。新編第38師連克滇緬路(從昆明起經南坎到臘戍)沿線殘余日軍據點,27日攻克芒友,與遠征軍會師,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從雷多起經南坎到昆明的統稱)。新編第30師在新編第38師一部支援下,經50餘天的戰斗,於3月8日攻克臘戍(參見新維臘戍戰役),續向康沙追擊,27日與第50師一部會合。第50師另一部與英印軍在喬梅會師。殘余日軍向景東方向潰退。至此,戰役結束。 是役歷時一年半,國軍以陣亡31443人、負傷35948人的代價,斃傷日軍25000餘人,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3):密支那戰役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5月至8月,在中日戰爭的緬北滇西戰役中,中國駐印軍在緬甸北部密支那地區對日軍第18師團等部的進攻戰。 密支那為緬北重鎮,交通便利,地勢險要。3月上旬在日軍第18師團得到第56師團一部增援後,以一個聯隊主力守衛密支那,以另一部在瑞里、雷邦對孟拱方向警戒。 駐印軍新編第30、第50師各一個團與美軍第5307支隊(兩個營)編成中美混合突擊支隊,於4月下旬由胡康河谷的大克里出發,分兩個縱隊向密支那挺進,在擊破日軍警戒部隊後,於5月12日進抵丁克路高以西地區。第1縱隊與日軍遭遇,激戰至晚,美軍一個營被日軍圍困。次日晨,駐印軍一部與被圍美軍里應外合,將日軍擊潰,乘勝進抵密支那以北的遮巴德。 第2縱隊進抵升尼,並在該處開辟小型機場後到達密支那機場以西之南圭河西岸;英軍喀欽族部隊300餘人,亦在該地以北地區活動。17日,第2縱隊經過幾小時進攻,佔領密支那西機場。第1縱隊與日軍機場守備部隊在密支那北側對峙中。 此時,新編第30師和第14師各一部先後到達戰場。日軍憑工事頑抗,駐印軍指揮系統紊亂,連續幾天攻擊無進展。於是,駐印軍總部將中美混合突擊隊解散,重新部署。 5月下旬至7月上旬,駐印軍在空軍支援下,對日軍展開攻擊。因天下雨與日軍工事堅固,雙方呈膠著狀態達40餘天。此間,日軍由八莫及滇西抽調兩個大隊增援。7月7日,駐印軍各部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8日以後,駐印軍總部令第一線團各抽調一個營作短期據點攻擊演習,其餘各部繼續掘壕進攻。另由印度雷多空運一個重炮連,增強對據點的攻擊火力,13日,駐印軍以4個團和美第5307支隊(兩個營)的兵力,在優勢空軍支援下向日軍再次發動進攻,經過艱苦戰斗,到16日晚,攻擊部隊迫近市區。 18日,又發動攻擊,以炮兵群集中所有火力支援一個方向,爾後轉移,支援其他方向,使日軍陣地變成一片火海。步兵隨炮兵延伸射擊,逐巷、逐屋進攻。至26日,接近密支那市區中心。是日,駐印軍又有兩個團的兵力到達戰場。由孟拱敗退的日軍兩個大隊向密支那增援,被駐印軍第4師一部所阻。27日,駐印軍各部繼續向預定目標攻擊。戰至8月5日,密支那市區的日軍大部被殲,僅四五百人用竹筏及泅水渡過伊洛瓦底江,向八莫方向潰退,密支那完全被駐印軍攻佔。此役,中國駐印軍共擊斃日軍2000餘人,俘70餘人。(4):強渡怒江戰役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6月至7月,在中日戰爭的緬北滇西戰役中,中國遠征軍第11集團軍在雲南西部怒江西岸對日軍第33軍所部的進攻作戰。 中國遠征軍為迅速攻佔騰沖、龍陵,與駐印軍會師緬北,打通中印公路,命第11集團軍對龍陵、芒市的日軍第56師團發動攻擊。6月初,第7l軍(配屬新編第39師)及第2軍主力分由惠通橋、畢寨渡、三江口一線渡江。第71軍第28師主力於4日攻克臘猛向松山進攻,因日軍工事堅固,久攻不下,乃沿畢(寨渡)龍(陵)大道南側向龍陵突進,10日進抵龍陵近郊。日軍據守城垣及外圍據點,頑強抵抗,戰斗激烈。15日,第28師獲得少量補充後,再度開展攻勢,連克日軍外圍據點。殘余日軍仍據守城內外據點頑抗。此時,日軍約1500餘人由騰沖向龍陵增援。第71軍第87師在龍陵以北地區予以阻擊。該師右翼為日軍擊破,側背受到威脅。同時芒市方面的日軍約600人亦向龍陵增援,與新編第28師一部激戰於馬橋附近。至18日,日軍集中龍陵的兵力約5000餘人,從21日開始向第7l軍各師進行反撲。第2軍渡江後,以第76師攻平戛,其餘部隊向象達前進,並以一部向龍陵挺進。第71軍獲得第76師一部增援後,戰局並未好轉。與此同時,中國遠征軍總預備隊第8軍於6月初逐次渡江,其榮譽第1師加入第71軍對龍陵之攻擊,戰局遂告穩定。28日,第7l軍展開攻擊,至7月7日,予日軍以嚴重打擊。日軍向龍陵城郊撤退並形成對峙。
❹ 在二戰中我們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共打了幾次戰役,消滅了多少小日本呢
1942年同古保衛戰 仁安羌大捷 1942年4月19日仁安羌大捷,是中國入緬遠征軍新38師第113團,在緬甸仁安羌救英軍大勝日本常勝軍第33師團之世界著名戰役。 緬北大撤退 1944年第二次遠征滇西緬北戰役 光復騰沖 松山戰役 龍陵戰役 胡康河谷戰役 孟拱河谷戰役 密支那戰役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為支援英軍在緬甸(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而建立的出國作戰部隊。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並立下赫赫戰功。
抗戰爆發後,由於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急需大量物資和外援,遂於1938年初修築滇緬公路。來自滇西28個縣的20萬民眾在抗日救國信念鼓舞下,自帶口糧和工具,風餐露宿,劈石鑿岩,歷時10個月,在高山峽谷激流險灘上,沿滇西,緬北990公里的山野,用雙手和血汗修築了滇緬公路。其間因爆破,墜岩,墜江,土石重壓,惡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計其數。1938年底通車,從此,滇緬公路成為中國抗戰的輸血管。
抗戰開始後,日本謀圖以武力強迫中斷「第三國」的援華活動。1939年冬,日佔我南寧,斷我通越南海防的國際交通線。
1940年春,日本對滇越鐵路狂轟爛炸;6月迫使法國接受停止中越運貨的要求。盡管如此如此,日寇並不罷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並與泰國訂友好條約,滇越線全面中斷。滇緬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條援華通道。
緬甸是東南亞半島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西屏英屬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西藏和雲南接壤。滇緬公路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通線,日軍據此還可以威脅中國西南大後方。緬甸對於盟國中的中英雙方來說都有重要戰略意義。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短時間內席捲東南亞,隨即矛頭直指緬甸。
為了保衛緬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醞釀成立軍事同盟。中國積極准備並提出中國軍隊及早進入緬甸布防。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在重慶簽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於英軍輕視中國軍隊的力量,過於高估自己,又不願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撓中國遠征軍入緬,預定入緬的中國遠征軍只好停留在中緬邊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開進攻後,英緬軍一路潰敗,這才急忙請中國軍隊入緬參戰。中國成立遠征軍第1路司令長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後因情況變化取消),開赴緬甸戰場。但是,由於已經失去作戰先機,造成緬甸保衛戰的失利。這主要由於英國極端堅持先歐後亞的既定戰略,戰局一旦不利,便對保衛緬甸完全失去興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國遠征軍保衛緬甸的作戰變成了掩護英軍撤退的作戰。
但是,中國遠征軍卻仍然作出了讓英美盟國盟軍欽佩的戰績,並達到了一定的戰略目的。從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與日軍作戰,至8月初中英聯軍撤離緬甸,歷時半年,轉戰1500餘公里,浴血奮戰,屢挫敵鋒,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等勝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戰中,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憑借一團之力與數倍於己之敵連續英勇作戰,以少勝多,解救出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1師,轟動英倫三島。新編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屢建奇功,掩護了英軍的平安撤退,後在翻越野人山對敵作戰中不幸受傷殉國。戰役結束後,英美政府高度頌揚並給孫立人與戴安瀾將軍追贈了功勛章。
緬甸失守給以後作戰帶來極為消極的影響,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脅印度,也使中國徹底失去了滇緬公路這唯一的陸上交通線,以後不得不開辟從印度飛越駝峰(在喜馬拉雅山)的空中航線。但是,也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掩護英軍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衛印度,並消耗日軍部分力量,阻滯了日軍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從而贏得時間,配合國內部隊阻敵於雲南境內怒江天險,最後形成長期對峙,粉碎了日軍從緬北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的企圖。這次遠征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來首次出國作戰,他們弘揚了中國人民的國際主義和民族犧牲精神,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第一次緬戰日軍傷亡約4500人,英軍傷亡1.3萬餘人,中國遠征軍傷亡5萬餘人(絕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緬甸作戰失利後,中國遠征軍一部分退入英屬印度。在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指導下,在蘭姆伽訓練營受訓並進行整編,並於1943年8月改編為中國駐印軍,利用美援物資配備全副美式裝備,戰鬥力大為提高。
同時,中國鑒於緬甸的重要性,積極醞釀反攻緬甸,在滇西重新組編並整訓第2批遠征軍,於1943年2月設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嚴陣以待,隨時准備與英美軍隊協同反攻緬甸。
1943年10月,為配合中國戰場及太平洋地區的戰爭形勢,中國駐印軍制定了一個反攻緬北的作戰計劃,代號為「安納吉姆」,以保障開辟中印公路(中國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設輸油管。計劃從印緬邊境小鎮利多出發,跨過印緬邊境,首先佔領新平洋等塔奈河以東地區,建立進攻出發陣地和後勤供應基地;而後翻越野人山,以強大的火力和包抄迂迴戰術,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奪占緬北要地密支那,最終連通雲南境內的滇緬公路。
1944年3月,我駐印軍新編第22師新編和第38師佔領孟關,消滅日本最精銳的第18師團的主力,繳獲其軍旗、關防、大量文件及各種武器。繼而這兩個師又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佔緬北重鎮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國內於1944年春先後空運至印度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的新30師、第14師、第50師先後轉運至緬甸密支那,隨即對其發動進攻。新38師在孟拱戰役結束後,也進軍密支那。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戰斗,8月初密支那終於被攻克。自從我駐印軍先後開出蘭姆伽後,連續作戰,屢創強敵,戰鬥力較之以前大為提高,這是日軍做夢也想不到的。他們弄不清楚這支兩年前曾敗在自己手下的中國軍隊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便成了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威猛之師。
中國軍隊在密支那休整約兩個月後,向日寇發動了最後的攻擊,用繳獲的日軍文件上的一句話來說:「支那軍歸國心切,銳不可當」。密支那休整後,新1軍、新6軍分左右兩路向八莫發動進攻。一路上過關斬將,所向披靡。隨後,新1軍先後攻克八莫、南坎,並在畹町附近的芒友與雲南西進的遠征軍會師,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國駐印軍旋即南下,於1945年3月8日攻克臘戌,30日與英軍會師於喬梅,緬北反攻作戰結束。此時日軍因在菲律賓失敗,收縮戰線,全部撤出緬甸。至此,緬甸戰事全部結束。
此役歷時一年半,殲滅日軍4.8萬餘人,中國駐印軍傷亡1.8萬餘人,中國遠征軍傷亡4萬餘人。
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的反攻勝利,重新打通了國際交通線,使得國際援華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入中國;把日軍趕出了中國西南大門,揭開了正面戰場對日反攻的序幕;鉗制和重創了緬北、滇西日軍,為盟軍收復全緬甸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中國遠征軍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抗日戰爭史上極為悲壯的一筆。
❺ 抗日戰爭中國遠征軍
應該說的是孫立人吧,不過是假的。傳聞大概是孫立人要求審問每個俘虜,凡回是答到過中國都直接活埋,說孫立人曾下令將1200名日軍俘虜中所有到過中國的都活埋,僅一名台灣新兵未到過中國而倖免於難。此乃無稽之談。
一些當年隨孫立人遠征的38師老兵也明確否認孫下令殺過戰俘。比如葉兆言曾寫文章記載一位抗戰老兵的說法: "廣州一位三十八師老兵託人打電話給我……這位老者是孫立人部下,當年在師部諜報隊服役,是活著的見證人。出於對老長官的熱愛,他強調了以下幾點:第一,日本人非常頑強,生俘的很少,所謂活埋是胡說八道。第二,活捉俘虜可以獎勵,為了邀功,也不會這么做。第三,為獲得情報,任何一名被俘的日本士兵都有價值,為防止他們自殺,常捆綁在門板上,戰俘待遇很高,有時甚至用飛機押送,如果要殺,根本沒必要浪費時間。這位叫梁振奮的老兵特別提到了孫立人的留美經歷,說孫將軍在美國學習軍事,他接受的教育,不可能做出虐殺戰俘的不人道行為。"(《葉兆言:孫立人將軍的傳說》)
❻ 中國遠征軍屬於抗日戰爭的一部分嗎
中國遠征軍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中國戰場的一部分。抗日戰爭是我國對在中國戰場發生的戰事的叫法,所以遠征軍是抗戰的一部分。
❼ 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死了多少人
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國來駐自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餘座,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殲滅日軍4.9萬餘人。中國軍隊也付出了重大犧牲,傷亡官兵約6.7萬人。
中國軍隊在第一次緬甸戰役中,遠征軍傷亡總數達6.1萬人。以杜聿明指揮的第五軍為例,戰斗動員人數為4.2萬人,傷亡總數達2.2萬人,超過總兵力半數以上 。
緬北反攻戰中,中國遠征軍及駐印軍參戰兵力共計307281人,馬匹15037匹 ,駐印軍傷亡人數高達12729人 ,滇西遠征軍達40000餘人 。
(7)遠征中國戰爭擴展閱讀:
1、中國遠征軍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
2、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亦稱"中國赴緬遠征軍"、"中國援緬遠征軍"。
❽ 中國遠征軍打的最艱苦的戰役是哪個
最難打的就是松山戰役了 。
❾ 關於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遠征軍
前期不行
在印度整編過後實力就強了.
人員上補充了大量學生兵-組織紀律性要比原來的農民兵員好的多
裝備上,大量的自動武器和摩托化\裝甲化,以及大量炮兵裝備的獲得
訓練上,真正理解了二戰水平的火力作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