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歷史人物祖逖相關的所有資料!
祖逖生活在公元三到四世紀的晉代,是范陽遒縣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淶水縣,是當地的世家大族。祖逖少年時性格爽朗豁達、不太注重儀表細節,也不喜歡讀書。他的幾位兄長都擔憂他成不了才。祖逖在家鄉常常做一些仗義疏財的事,為人豪俠而有操守,所以鄉親們倒十分看重他。
祖逖成年後開始立志讀書、發憤學習。後來他來到京城洛陽,與祖逖交往的人都說他有治國之才。他在擔任司州主簿的小官職時,與後來也十分出名的劉琨是同事,祖逖和劉琨雖然當時地位不高,但都頗有英雄氣慨,因而氣味相投,經常在一起議論國家大事,有時一直談到深夜,互相勉勵說:如果一旦周邊動亂、群雄並起,我們應當離開中原去平定天下。二人談得投機,便同床共寢。《晉書》中記載說:「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夜闌之時,聽見野外雞鳴,祖逖踢醒身邊的劉琨說:這個聲音不難聽。便起身舞起劍來。這就是「聞雞起舞」的典故。
西晉是一個短暫的統一王朝,由於統治者的腐朽無能,朝政黑暗,王後專權,分封在各地掌握實權的王子先後叛亂,爭奪政權,史稱「八王之亂」。由於中原動亂,北方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民族進入內地角逐混戰,西晉王朝隨之崩潰。
祖逖生逢亂世,應召參加內戰,但不久便不願參與這種不義的混戰,回到家鄉。京城洛陽淪陷後,他帶領數百戶鄉親,經過艱難跋涉遷往江南避難。祖逖目睹中原大地山河破碎、生靈塗炭,決心收復國土、洗雪國恥,他招募集結了一批勇猛的壯士,並上書皇帝慷慨呈詞說:「晉朝遭此劫難,是由於藩王們爭權奪利、自相攻伐,使得異族趁虛而入,大王如果讓我率眾北伐,淪陷區的豪傑之士必然聞風響應,收復中原指日可待。」晉元帝終於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發給一些糧餉,但不配給兵員武器,讓他自行籌集。祖逖受命後,帶領原來一起南遷的鄉親數百人北渡長江,船到江心時,他「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他誓言將一去不返,有如這滔滔長江!
祖逖後來雖然未能收復國土,但他在國家危難時所表現出來的豪情壯志,卻為後人所傳頌。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常以祖逖「聞雞起舞」的精神勉勵自己,及時奮發、報效祖國。
2. 祖逖北伐的啟示是什麼
祖逖北伐的啟示:我們要胸懷大志,自學鍛煉自己的意志,時刻准備報效祖國。
「聞雞起舞」「枕戈待旦」之說,講的就是東晉將領祖逖。
3.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北伐」
「北伐」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是一個挺時髦的詞,它往往代指歷代南方政權為恢復中原、越過長江黃河天塹、統一全國的舉動。北伐一般是南方政權為正統政權,或者是漢人政權,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所以北伐的主要戰爭集中在東晉、南北朝及南宋時期。今天小編就梳理一下中國歷史上的那些較為有名的「北伐戰爭」。
1.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
陶侃平定了蘇峻的叛亂以後,東晉王朝暫時獲得了安定的局面。這時候,北邊卻亂了起來。後趙國主石虎死了以後,內部發生大亂,後趙大將冉閔稱帝,建立了魏國,鮮卑族貴族慕容皝建立的前燕又滅了冉魏。公元352年,氏族貴族苻健也乘機佔領了關中,建立了前秦。朝廷趁北方大亂令殷浩北伐,後殷浩失敗,大權歸桓溫,於是桓溫開始了有
4. 石勒是如何避免與祖逖的戰爭的
石勒稱王後,對戎馬生涯已感疲憊,主要精力都放在國家的長治久安上。當時祖逖正准備北伐,石勒為與之交好,下令修復祖逖的祖墳,從而使一場戰爭得以避免,保證了人民的休養生息。
5. 祖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陽逎縣(今河北淶水)人。北州舊姓,東晉初期著名的北伐將領。著名的「聞雞起舞」就是他和劉琨的故事。曾一度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及後因朝廷內亂,在他死後北伐功敗垂成。祖逖亦是一位極受人民愛戴的將領,他死後,所轄的豫州人人都好像父母離世那樣悲傷
祖逖北伐戰爭,是中國戰爭史上第一次北伐。雖未有劉裕「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和岳飛「直搗黃龍」的氣勢,也未能像朱元璋那樣一統中華。但祖逖的北伐可以說是比較成功的,由於是白手起家,祖逖以戰養戰的策略是非常正確的。祖逖雖未能收復失地,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將和宗澤、岳飛、文天祥、於謙等人一樣,永遠留在人民的心中。
6. 哪位朋友辛苦辛苦給鄙人講講祖逖北伐的經過,鄙人想知道祖逖是如何用無經驗,裝備不好的兩千餘農民軍
樓上說的就是他,他的朋友劉琨也有一個,叫枕戈待旦。其實祖逖北伐失利並非戰之罪,實專在是東屬晉王朝內部的政局不穩造成的。劉琨和祖逖都是東晉初期有名的抗戰派,但是晉元帝司馬睿其實對於收復失地並不上心,胸無大志,企圖偏安一隅。祖逖多次提出北伐,後來司馬睿經不住了,只是撥給他很少的兵馬糧草,讓他自己去想法。這是其一,朝廷不支持。其二,司馬睿和王敦兩人的爭斗持續了很長的時間。晉元帝的精力全在政治斗爭上了,再加上個人認為當時的經濟狀況無力支持北伐,可以說祖逖北伐不是他的錯,只能說不合時宜,各種戰爭准備不足,一意出兵,安得不敗呼?
7. 祖逖北伐翻譯
祖逖北伐翻譯:
從前,范陽有一個叫祖逖的人,年輕時就胸懷大志,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睡一處,半夜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與劉琨一起起床舞劍。 等到渡江的時候,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事顧問。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於是讓戎狄趁虛而入,禍害遍及中原。
現在晉朝淪陷區的人民已遭到殘害,人人想著奮起反抗,大王您如果能夠任命將領,派出軍隊,使像我祖逖這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聽到消息就起來響應的人!」
司馬睿向來沒有北伐的志向,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鎧甲武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招募士兵。
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驅趕戎狄肅清中原而再渡江南,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駐扎在淮陰,起爐煉鐵,鑄造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祖逖北伐原文: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於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
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
逖將其部曲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餘人而後進。
(7)全面戰爭祖逖擴展閱讀:
祖逖北伐:
在一千六百多年前,我國當時的朝代是晉朝,有一個大將軍叫祖逖,字士稚,范陽人。當時祖逖身處的環境比較混亂,正值上的民族遷徙,西晉沒落後,大量的政治內部矛盾惡化,成千上萬的老百姓在往南方遷移,祖逖也不例外。
祖逖祖上世代為官,但是祖逖小時候並不用功讀書,直到成年才發奮,後被舉孝廉、秀才。又和同為晉朝名將的是好友,二人相互勉勵,聞雞起舞這個成語說的便是這二人。
後來祖逖深受的賞識,司馬睿封他做徐州刺史,當時的祖逖十分主張要北伐,也是他從事後半生的工作,得到司馬睿的一些資助後,祖逖便拉開了他北伐戰爭的序幕。
在其多年的北伐戰爭中,發生很多廣為流傳的故事,如中流擊楫、智退桃豹等,公元320年的時候,祖逖擔任奮威將軍和豫州刺史,他派遣部將韓潛去佔領陳川的東台,但是其守將桃豹佔領著西台,和東台形成的布防局面十分牢靠。
韓潛和桃豹相持四十多天,這時候祖逖讓任用布袋子裝滿沙土,看起來就像米糧一樣,讓一千多個人獎布袋子運送到東台,故意讓西台的士兵看到,又派幾個人扛著真的米袋子在城外行走,表現出扛著的米很重自己很累的樣子來迷惑西台的士兵。
西台的桃豹立馬就帶人來搶米袋子,因為糧食已經被消耗得差不多了,發現裡面竟然真的是米,桃豹就對東台城樓上的袋子里也是米深信不疑,而這時候來救濟桃豹的米糧早就被祖逖給搶去了,化被動為主動,最終憑借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桃豹。
8. 祖逖與石勒軍事爭斗,絲毫不落下風,為何收復中原大業最終失敗
東晉建立之後,中原地區淪喪於胡人之手。雖然皇室及大多世族只想偏安江南,然東晉歷史上不乏眾多的忠義愛國之輩,每每以北伐中原、規復失土為己任。故東晉自始至終,才會出現一次又一次的北伐戰爭,先後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溫、劉裕等人。其中祖逖北伐中原的事跡,「中流擊楫」的萬丈豪情最為震撼人心,讓人盪氣回腸。讓我們回顧下這段精彩的歷史片段。
祖逖是范陽人,少有大志,西晉「八王之亂」後,北方的少數民族也乘機起兵南下侵掠,中原大亂。祖逖率領鄉鄰南下渡江。祖逖向主持江南大局的琅邪王司馬睿進言北伐,司馬睿自移鎮建鄴,一心在拼湊江南小朝廷,他和擁戴他的門閥士族都無意北伐。從司馬睿來說,雖然國土淪喪,他仍不失為偏安之主;如果北伐成功,這皇帝的寶座還不知究竟屬誰呢?
但面對祖逖大義凜然的請求,他又不願落下阻止北伐的惡名,於是,便消極對待此事。為了敷衍天下人耳目,他給祖逖一個空頭職位、豫州刺史(因為當時豫州在地方豪強割據統治之下),只提供了千人的物資,並沒有給武器裝備,其他讓祖逖自己去籌備。面對這樣的冷遇和困境,祖逖迎難而上。率領部曲幾百家渡江,船在中流,祖逖擊楫發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表達了他矢志北伐的決心。祖逖渡過長江後,在淮陰一帶休整,收編了二千多士兵,並鑄造武器甲仗,力量逐漸強大。
當時中原已亂為一鍋粥,晉愍帝在部下的擁戴下一直堅守長安,長安以南的是已經占據了漢中一帶的李雄的成國。關東大部落入石勒之手,漢趙大將劉曜又控制了離長安較近的山西南部和洛陽附近的地區。再者,晉朝王朝內部爭權奪利,各大勢力之間矛盾重重,根本可能齊心抗敵。公元316年,漢趙劉曜再次圍攻長安的時候,各路人馬都觀望不前,坐視漢趙大軍攻破長安,俘虜了晉愍帝,滅亡了西晉。
北方形勢十分嚴峻。祖逖北伐面臨的對手不僅是割據冀、豫一帶,擁兵十多萬的羯族首領石勒,河南地區還盤踞著為數眾多的漢族地主豪強武裝,即所謂「塢主」。這些塢主修築塢堡,自稱刺史、太守,稱霸一方,依違於晉、趙之間,情況非常復雜。他們可能成為北伐軍的盟友,也可能成為北伐軍的敵人。這種形勢決定祖逖北伐的道路是一條充滿了艱難險阻的道路。
公元317年,祖逖進駐蘆洲(今安徽亳縣),果然,北伐軍首先遭到豫州張平、譙郡樊雅這兩個地方豪強塢主的阻遏。張、樊名義上臣屬於司馬睿,接受司馬睿給予的四品將軍頭銜,實際上不受約束,自行其是。祖逖派參軍殷義去招撫他們。因殷義傲慢無禮,不但沒有招撫張、樊二人,反而將二人激反。張平、樊雅勒兵固守阻擋祖逖進入豫州、譙郡。張、樊二人叛晉阻擋祖逖。
表象上看是由於殷義傲慢無禮導致張、樊二人的反目,其實只不過是他們的一個借口而已,根本原因他們不能容忍朝廷派來的豫州刺史來搶奪的地盤。這類豪強,基本上都是有奶便是娘,誰給他們利益,他們就投靠誰。他們的利益一旦受到威脅,他們將是反目相對,刀兵相加。
於是,祖逖先用計平定豫州張平,後乘勢剿滅了譙郡樊雅,攻克譙城。祖逖以譙城為根據地,且戰且耕,同時又得到了晉朝的南中郎將王含的資助,附近的一些塢主多來依附,從而收復了河南的大片失地,聲勢大增。然而石勒、石虎的騎兵實力雄厚,無法撼動,他也只能在黃河以南與其對峙。
此時發生了蓬陂塢主陳川叛歸石勒的事件。陳川名義上是晉朝的臣子,歸祖逖統屬,實質上是長期割據浚儀蓬陂的地方武裝,與祖逖是合作關系,而並非嚴格意義上的上下級關系。祖逖的勢力發展壯大必然威脅陳川的生存,產生矛盾沖突是無可避免的。起因為祖逖挖陳川的牆角,陳川的部屬投奔祖逖,兩人矛盾激化。
陳川率兵大掠豫州諸郡以為報復。祖逖則針鋒相對,命衛策在谷水伏擊,盡獲其所掠之車馬子女,祖逖下令,將車馬子女全部歸回原主,軍隊一點也不截留。陳川大為驚恐,公元319年四月,陳川以浚儀(今河南開封)為獻禮投降石勒。
祖逖得知陳川叛晉後,遂於同年五月進攻蓬關(即蓬陂,今河南開封縣南)。石勒派侄子石虎率領5萬大軍救授陳川,與祖逖軍戰於浚儀。祖逖戰敗,退守淮南(今安徽壽縣)。石虎在豫州進行了一番洗劫殺戮之後,帶著陳川部屬返回襄國,只留下將領桃豹戌守蓬陂塢。
公元320年祖逖發動反擊,擊敗駐守蓬陂塢的桃豹,並屢次派兵截擊後趙軍,後趙城鎮紛紛叛趙歸晉。石勒不甘心失敗,派遣軍隊反撲,被嚴陣以待的北伐軍所敗。經過一年多的反復爭奪,祖逖終取得北伐戰爭以來最重大的勝利。
祖逖在北伐中不僅善於分化瓦解敵軍,而且善於團結可以團結的漢族豪強武裝集團和塢壁主,這是他能夠以弱小兵力多次打敗胡寇的重要原因。當時司州境內有趙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原西晉政府殘軍,他們雖對抗胡寇,但各據一方,甚至經常互相以兵戎相見。祖逖多次派人從中調解,曉以大義,消除他們之間的矛盾,使他們都服從自己的統一指揮。
黃河以南的一些塢堡主,迫於石勒強大的勢力,不得不臣服於石勒。祖逖默許他們存在雙重身份,同時歸屬東晉與後趙。各塢堡主感戴祖逖的恩德,經常幫助北伐軍刺探情報,因而祖逖在戰場上始終處於主動地位,屢戰屢勝,威名遠播。
祖逖禮賢下士,善體恤民情。即使是關系疏遠、地位低下之人,也施布恩信,予以禮遇。將士「其有微功,賞不逾日」。祖逖在統治區內勸督農桑,恢復農業生產;在軍隊中一直實行且戰且耕,以耕養戰,以減輕人民的負擔。
由於祖逖策略得當,民眾歸心,所以不出幾年,基本上收復了黃河以南地區。祖逖的北伐軍逐漸勢力強大起來,成為一支使「石勒不敢窺兵河南」的勁旅。石勒懾於北伐軍的威力,轉而採取守勢,因而決定與祖逖修好,允許兩地通商,如此兩國邊境安定,兗、豫二州人民得以休息。祖逖一直未忘北伐,他將互市通商獲得的財貨用來儲備物資、軍械,修葺兵器甲,兵馬也日益強大。
晉元帝聽說祖逖在河南深得民心,屢建戰功,擔心將來祖逖割據稱雄,脫離自己的控制。便於公元321年七月,任命戴淵為都督兗豫雍冀並司六州軍事、征西將軍,出鎮合肥,以牽制祖逖。
祖逖認為自己歷盡千辛萬苦、披荊斬棘,收復河南,好不容易開創出一片大好局面。而戴淵不費吹灰之力,一來就坐享其成,統御自己,心中頗為憤懣。祖逖心中雖然憂憤,但仍「圖進取不輟」,抱病營繕虎牢城。虎牢城北臨黃河,西接成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他擔心城南沒有堅固的壁壘,易被敵人攻破,特意派從子汝南太守祖濟,汝陽太守張敞、新蔡內史周閎等率眾築壘。營壘尚未修成,祖逖病危,九月,祖逖病死在雍丘(治所在今河南杞縣),終年五十六歲。
祖逖之弟祖約代替其兄統領部眾,但北伐軍與後趙的戰事卻是節節失敗,祖逖收復的河南大片土地最終被後趙攻陷。祖逖辛辛苦苦開創的北伐戰果毀之一旦。
祖逖的北伐之軍功敗垂成,未能恢復中原、完成一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多數割據世族只是以擴充個人勢力為目的,互相之間爭權奪利、甚至是兵戎相見,根本不積極配合祖逖北伐。
祖逖在幾乎沒有晉朝司馬睿政府的支援下,以自己的才幹,逐漸收復失地,不僅保障了江淮,而且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地區,造成了進逼河北的態勢。開創勒北伐的大好局面。中原的遺民也深受北方胡族殺掠之苦,盼望晉朝的北伐。且前趙和後趙互相爭戰,北伐之軍也有機可乘。
如果東晉司馬睿政權能信任祖逖,讓祖逖專營北伐,收復河北之地也不是沒有可能,就算河北難取,河南之地也可以保證。而由於司馬睿對祖逖的猜忌,卻派戴淵分其權,進而牽制祖逖,使得祖逖憂憤而亡。
祖逖去世後,北伐的努力前功盡棄。是由於東晉朝廷忙於內爭根本無意北伐,沒有選派合適的人來繼承祖逖的事業。祖逖中流擊楫,豪情萬丈,但是最後功業未成,千古之下,真是令人扼腕痛惜呀!而東晉朝廷始終偏安江南一隅之地,內斗不休,到後來前秦奪取襄陽,兵臨淮南,需要謝玄在淝水決戰,以決定東晉的存亡。
9. 祖逖是什麼
祖逖 (266—321) 東晉初有志於恢復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將。字士稚。范陽逎縣(今河北淶水)人,士族出身。少輕財好俠,後折節讀書,與劉混友好。枕戈待旦,聞雞起舞,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曾為齊王同大司馬掾,累官太子中舍人,東海王司馬越任為典兵參軍、濟陰太守,母喪不赴。永嘉五年(311)匈奴族劉曜率漢軍攻陷洛陽,晉懷帝被俘,中原大亂,祖巡率親鄰幾百家避難南下,甘苦與共,被推為流徒的首領——行主。至泗口(今江蘇清江北),鎮東大將軍司馬睿任命他為徐州刺史,不久征為軍咨祭酒,移居京口(今江蘇鎮江)。上書司馬睿,力請北伐。建興元年(313),司馬睿以巡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只予一千人的糧食和三千匹布作為北伐物資,由其自募戰士,自造兵器。他帶著隨他南下的部曲百餘家北渡長江,中流擊楫宣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至淮陰後,一面治鑄兵器。一面招募流散,得兩千多人,進屯雍丘(今河南杞縣)。當時,河南塢主(堡壁首領)各擁部曲自重,相互攻擊,依違於石勒和晉朝之間,他派人招撫,共御石勒,進克譙城(今安徽毫州)。蓬陂塢主陳川勢力較大,大掠豫州諸郡,被祖逖設伏擊潰,將所掠子女財物各歸原主,深得民心。陳川投石勒,祖逖率軍伐陳,勒遣石虎領兵五萬救援,祖逖數以奇兵擊退進犯。石勒統治的鎮戍多歸附祖逖,北方晉室將領李矩、郭默、上官巳、趙固等也願聽從指揮,九年即收復黃河以南的大部土地。祖逖軍紀嚴明;自奉儉約,不畜資產,勸督農桑,發展生產,深得百姓愛戴,歷經喪亂的中原父老說:「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將何恨!」黃河北岸塢壁群眾向祖逖密報石勒的活動,迫使不敢南犯.石勒遣書求互市,他雖不答,卻任憑通商貿易,收利十倍。正當他營繕虎牢(今河南滎陽記水鎮),秣馬厲兵,積蓄力量,准備向北岸推進時,東晉王朝內部矛盾激化,王敦擅政。太興四年(321),晉元帝司馬睿派遣戴淵為征西將軍、都督司、兗、豫、並、雍、冀六州諸軍事、司州刺史,以監督祖逖。祖逖憂慮王敦和東晉政權對立,內亂爆發,北伐難成, 當年,憂憤死於雍丘。他收復的土地又被石勒攻佔。
10. 一代名將祖逖在經過充分准備後,為何北伐還是失敗
祖逖是東晉人,雖然出身貴族,但卻心繫祖國,有著遠大的理想抱負。年少時就博覽群書,想著有朝一日能有用武之地。後來先後被舉為孝廉,和劉琨出任司州主簿,還留下了聞雞起舞的佳話。他們看到自己的國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想要光復中原的心情愈發強烈。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敵人過於強大,祖逖面對的是強大的戎狄,他們軍紀嚴明,兵馬精銳,並且有正確的軍事指揮和侵略路徑。祖逖本來就寡不敵眾,再落入敵人的圈套,勝利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所以說打仗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有時候即使有一腔熱血,沒有資本,照樣打不了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