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朔縣抗日戰爭

朔縣抗日戰爭

發布時間:2021-02-04 04:28:02

A. 朔州有哪些縣

截至2018年7月,朔州市轄朔城區、平魯區、懷仁市、山陰縣、應縣、右玉縣。

行政區劃情況:

1、朔城區:北城街道、南城街道、神頭街道、北旺庄街道、神頭鎮、利民鎮、下團堡鄉、小平易鄉、滋潤鄉、福善庄鄉、南榆林鄉、賈庄鄉、沙塄河鄉、窯子頭鄉、張蔡庄鄉。

2、平魯區:井坪鎮、鳳凰城鎮、白堂鄉、陶村鄉、下水頭鄉、雙碾鄉、阻虎鄉、高石庄鄉、西水界鄉、下面高鄉、下木角鄉、向陽堡鄉、榆嶺鄉。

3、山陰縣:岱嶽鎮、玉井鎮、北周庄鎮、古城鎮、吳馬營鄉、馬營鄉、下喇叭鄉、合盛堡鄉、岱嶽鄉、安榮鄉、薛圐圙鄉、後所鄉、張家莊鄉、馬營庄鄉。

4、應縣:金城鎮、南河種鎮、下社鎮、鎮子梁鄉、義井鄉、臧寨鄉、大黃巍鄉、杏寨鄉、下馬峪鄉、南泉鄉、大臨河鄉、白馬石鄉。

5、右玉縣:梁家油坊鎮、右玉城鎮、威遠堡鎮、牛心堡鄉、白頭里鄉、元堡子鄉、高家堡鄉、西碾頭鄉、威坪堡鄉、丁家窯鄉、楊千河鄉、殺虎口鄉、李達窯鄉、破虎堡鄉、歐家村鄉、高牆框鄉。

6、懷仁市:雲中鎮、吳家窯鎮、金沙灘鎮、毛家皂鎮、何家堡鄉、新家園鄉、親和鄉、海北頭鄉、馬辛庄鄉、河頭鄉。

(1)朔縣抗日戰爭擴展閱讀:

朔州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為縣,同隸雁門道,後雁門道撤,直隸山西省。抗日戰爭時,以同蒲路為界,路西歸晉綏邊區,路東歸晉察冀邊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隸察哈爾省。

1952年,劃歸山西省,屬雁北專區。

1958年,改屬晉北專區。

1961年,重新歸雁北專區。

1989年1月,國務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

1993年7月,行政區劃調整,又劃入應縣、右玉縣、懷仁縣。

2018年7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山西省朔州市懷仁縣,設立縣級懷仁市。

B. 山西省朔洲市歷史

朔州市歷史
石器時代

從朔州市峙峪、邊耀、鵝毛口古遺址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28000年),就有人類在此生息。

春秋戰國

春秋以前,這里為少數民族北狄所居。戰國時,歸入趙國的版圖。

秦漢時期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邊帥蒙恬在此築城名馬邑,置馬邑縣,歸雁門郡管轄。西漢時,置馬邑縣(今朔城區)、中陵縣(今平魯區)、劇陽(今應縣)、陰館(今朔城區東南)、汪陶(今山陰縣)、埒縣(朔城區南)、樓煩(今朔城區西南)、善無(今右玉縣),仍歸雁門郡管轄。東漢時,雁門郡移治陰館縣。東漢末大亂,人民逃亡,大部分縣撤廢。

魏晉南北朝

西晉時,將峪嶺(今雁門關)以北各縣民撤往嶺南,地歸代王拓拔猗盧。北魏時屬畿內地,置桑乾郡(今山陰東)、繁峙郡(今應縣東)、馬邑郡。北齊天保六年(555),將朔州治從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遷到馬邑西南。北齊天保八年(557)改馬邑縣為招遠縣,為朔州治,此為朔州名之始。北周升朔州為總管府。

隋唐五代

隋廢總管府,改為馬邑郡,轄鄯陽(原朔縣)、開陽(朔城區南部)、神武(山陰、應縣境)。唐武德四年(621),改馬邑為朔州。唐天寶元年(742),又改朔州為馬邑郡。唐初,在馬邑郡置大同軍節度。會昌三年(843),改為大同都團練使,領雲(今大同)、蔚(今河北蔚縣)、朔(今馬邑)三州。咸通九年(868),重置大同節度使,移治雲州(今大同市)。五代時,在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應州,又分朔州置寰州(今朔城區西影市寺林東)。後晉天福元年(936),朔州、寰州、應州割讓給契丹。

宋遼金元

遼時,朔州為順義軍節度,應州為彰國軍節度,統屬西京道。金仍之。元隸山西道大同路。

明清時期

明時,朔州隸大同府,轄馬邑縣,應州轄山陰縣。清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轄右玉縣、左雲縣、平魯縣、寧遠廳和朔州及馬邑縣。懷仁、應州與山陰同隸大同府。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為縣,同隸雁門道,後雁門道撤,直隸山西省。抗日戰爭時,以同蒲路為界,路西歸晉綏邊區,路東歸晉察冀邊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6年朔縣解放,歸察哈爾省,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2年,察哈爾省撤消,重歸山西省,屬雁北專區。1958年改屬晉北專區。1961年重新歸雁北專區。1989年1月,國務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1989年1月5日正式設市。1993年7月原雁北地區撤消,其所轄的應縣、右玉縣和懷仁縣劃歸朔州市。現轄兩區四縣,共73個鄉鎮(含街道辦),1684個行政村。

C. 山西塑州是抗日戰爭的固州嗎

現在屬於山西省朔州市。不知道對你有幫助沒

D. 抗戰時期,我國的抗日英雄的名字

姓 名 籍 貫 職 銜 殉 國 地 點時間 備注
佟麟閣 河北高陽 陸軍上將第29軍副軍長 北京南苑1937年7月28日
趙登禹 山東荷澤 陸軍上將第132師師長 北京南苑1937年7月28日
黃梅興 廣東梅縣 陸軍中將第264旅旅長 上海1937年8月13日
張樹楨 河北 陸軍少將第416團團長 河北騾子圈1937年8月21日
蔡炳炎 安徽合肥 陸軍中將第201旅旅長 上海1937年8月26日
張本禹 安徽巢縣 陸軍少將第12旅副旅長 北京南口1937年8月
尉遲風崗 山西朔縣 陸軍少將第21旅副旅長 河北滿城1937年9月22日
梁鑒堂 河北蠡縣 陸軍少將第203旅旅長 山西茹越口1937年9月29日
姜玉貞 山東荷澤 陸軍中將第196旅旅長 山西原平1937年10月11日
楊 傑 河北容城 陸軍少將第1旅副旅長 上海1937年10月11日
龐泰峰 陸軍少將第22旅副旅長 河北寧晉1937年10月12日
郝夢齡 河北藁城 陸軍上將第9軍軍長 山西析口1937年10月16日
劉家麒 湖北武昌 陸軍中將第54師師長 山西析口1937年10月16日
鄭延珍 河南柘城 陸軍中將獨立第5旅旅長 山西析口1937年10月16日
秦 霖 廣西桂林 陸軍中將第511旅旅長 上海1937年10月23日
龐漢楨 廣西靖西 陸軍中將第510旅旅長 上海1937年10月23日
官惠民 廣東曲江 陸軍少將第270旅旅長 上海嘉定1937年10月28日
劉眉生 貴州遵義 陸軍少將第510團團長 山西析口1937年10月28日
吳克仁 黑龍江寧安 陸軍中將第67軍軍長 上海江松1937年11月9日
吳繼光 安徽嘉山 陸軍少將第174旅旅長 上海白鶴港1937年11月11日
高志航 吉林通化 空軍少將驅逐司令 河南周家口1937年11月21日
夏國璋 廣西容縣 陸軍中將第172師副師長 浙江湖州1937年11月21日
吳國璋 第75師師長 浙江湖州1937年11月26日 奉命率 部 堅守
要點,抵禦日軍陸海空聯合進攻,激戰3日,不幸在城郊戰斗中陣亡
僥國華 四川資陽 陸軍上將第145師師長 安徽廣德1937年11月30日自殺
肖山令 湖南益陽 陸軍中將憲兵副司令 江蘇南京1937年12月12日
朱 赤 江西修水 陸軍少將第262旅旅長 江蘇南京1937年12月12日
高致嵩 廣西參溪 陸軍中將第264旅旅長 江蘇南京1937年12月12日
姚中英 廣東平遠 陸軍少將第156師參謀長 江蘇南京1937年12月12日
易安華 江西宜春 陸軍少將第259旅旅長 江蘇南京1937年12月12日
李蘭池 遼寧錦西 陸軍少將第112師副旅長 江蘇南京1937年12月12日
司徒非 廣 東 陸軍少將第160師參謀長 江蘇南京1937年12月12日
趙錫章 河北河間 陸軍中將第215旅旅長 山西楊村堡1938年2月12日
劉振東 山東沂南 陸軍中將第5戰區第2路游擊司令山東莒縣1938年2月22日
王銘章 四川新都 陸軍上將122師師長 山東藤縣1938年3月17日
趙渭濱 四川成都 陸軍少將第122師參謀長 山東藤縣1938年3月17日
鄒紹孟 四川儀隴 陸軍少將第124師參謀長 山東藤縣1938年3月17日
范庭蘭 河南溫縣 陸軍少將豫北別動隊第5總隊總隊長河南修武1938年3月17
楊 懷 四川綦江 陸軍少將第359團團長 江蘇戴埠1938年4月5日
劉桂武 遼寧朝陽 陸軍少將騎兵第6師師長內蒙古黃油乾子1938年4月22日
陳鍾書 雲南安寧 陸軍中將第542旅旅長 山東台兒庄1938年4月24日
扈先梅 河南安陽 陸軍少將第341旅旅長 山東台兒庄1938年4月
周 元 廣西寧明 陸軍中將第173師副師長 山東蒙城1938年5月9日
李必蕃 湖南嘉禾 陸軍中將第23師師長 山東荷澤1938年5月14日自殺
黃啟東 湖南平江 陸軍少將第23師參謀長 山東荷澤1938年5月14日自殺
方叔洪 山東歷城 陸軍中將114師師長山東馮家場1938年6月率部參加魯南山
地游擊戰,在馮家場戰役中犧牲。
毛岱鈞 湖南湘潭 陸軍少將預備第9師35團團長江西朱家山1938年9月2日
付忠貴 陸軍少將魯北游擊司令 山東陸軍少將第359團團長
楊家騮 貴州荔波 陸軍少將第360團團長 江西崑山1938年9月26日
雷 忠 湖南嘉禾 軍委會游擊第1支隊司令 安徽霍邱1938年9月28日
陳德馨 河南鄢陵 陸軍少將第86旅旅長 湖北鳳凰嶺1938年9月
馮安邦 山東無棣 陸軍中將第42軍軍長 湖北襄陽1938年11月3日
范築先 山東館陶 山東省第6區游擊司令 山東聊城1938年11月15日自殺
徐積章 山西襄汾 陸軍少將第205旅旅長 山西聞喜1938年12月5日
胡文臣 天津靜海 陸軍少將第23師游擊第3團團長 江蘇宿遷1938年
林英燦 湖北黃崗 陸軍少將第152師副師長 廣東清遠1938年1月13日
盧尚秀 陸軍少將冀察戰區第2路5支隊司令 河北隆平1938年1月30日
李國良 湖南長沙 陸軍中將軍訓部輜重兵監 陝西西安1939年3月7日
張諝行 浙江杭州 陸軍中將第1戰區副參謀長 陝西西安1939年3月7日
王自衡 山東省保安第24旅旅長 山東1939年3月18日
王禹九 浙江黃岩 陸軍少將第79軍參謀處長 江西高安1939年3月26日
陳安寶 浙江黃岩 陸軍中將第29軍軍長 江西龍里張1939年5月6日
唐聚五 黑龍江雙城 陸軍少將東北游擊司令河北平台山1939年5月18日
韓炳宸 山東金鄉 陸軍少將山東省13區保安副司令山東萊陽1939年1月9日
馬玉仁 江蘇建湖 陸軍中將江蘇第1路游擊司令江蘇望鄉台1940年1月3日
丁炳權 湖北雲夢 陸軍中將第197師師長 江西武寧1940年1月25日
鄭作民 湖南新田 陸軍中將第2軍副軍長 廣西昆侖關1940年2月3日
袁聘之 陸軍少將山東保安23旅旅長 河南寧嶺1940年3月28日
鍾 毅 廣西扶綏 陸軍中將第173師師長 湖北蒼台 1940年5月9日自殺
張自忠 山東臨清 陸軍上將第33集團軍總司令湖北南瓜店1940年5月16日

E. 抗日戰爭八大慘案是哪些

花園口決堤與長沙大火、重慶防空隧道窒息,並稱為抗戰期間三大慘案,其間有悲壯,有慘烈,有矛盾,有無奈,無論如何,這是中華民族為抗擊日本侵略者付出的慘重代價。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為了民族解放犧牲的人們。

1、長沙大火玉石俱焚

時間:1938年11月12日晚至14日事件:國民黨在長沙放的一把大火燒了兩天兩夜,數千年的古城毀於一旦。全城63%的街巷、房屋被燒。1900餘石穀米被烈火吞掉,300萬元的綢緞燒成灰土,400顆價值連城的漢印及許多文物珍品盪然無存,3000多人葬身火海。

重慶防空洞慘案

1941年6月5日晚9時左右,日軍空襲,僅能容納四五千人的大隧道里擠進了一萬餘人。日軍空襲長達5個多小時,其間隧道頂上燃起了大火。由於擁擠和缺氧,造成了駭人聽聞的防空大隧道窒息大慘案,2500餘人在此間窒息死亡,傷者無數。

從1938年2月18日到1943年8月23日,日本陸海軍航空部隊遵照日本天皇和最高本部指令,聯合對重慶展開「航空進攻作戰」,為期5年半,史稱「重慶大轟炸」。

世界戰爭史上,第一次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國家戰事性質的戰略轟炸,第一次依靠空軍實施戰略和政略轟炸,第一次取消了前線與後方、交戰人員與和平居民界線的「無區別轟炸」,始自「重慶大轟炸」。

而在長達五年的轟炸中,尤以防空大隧道窒息大慘案最讓人心悸。

日本人轟炸並佔領上海、南京後,重慶一天比一天讓人慌起來。保甲長挨家挨戶籌錢准備挖防空洞。由於國民黨政府腐敗,加上缺乏物資、經費、技術和人力,所挖的防空洞和防空壕比之所需,實在不多。

大轟炸的倖存者重慶印製公司三廠退休工人老人李朝榮回憶說,那時要進防空洞,每人要交10塊錢辦「防空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平民百姓都買不起。

進入1941年後,日軍開始實施「第三次戰略轟炸」。6月5日下午6時許,重慶突然拉響空襲警報,24架日機在夜色的掩護下,分3批侵入重慶,對重慶市區實施輪番轟炸,持續轟炸時間長達5個小時。十八梯防空洞是當時重慶比較大的防空洞,也稱為大隧道,有兩個洞口,一個在十八梯觀音岩,另一個洞口在老衣服街附近。日機開始轟炸後,市民紛紛涌進洞中,導致洞內人滿為患。不久,兩個洞口均遭轟炸,洞口被倒塌的房子堵住,大火濃煙也鑽進洞來,上萬人擠成一團,氧氣越來越少,眾多平民就這樣被活活地憋死。

慘案發生後,中外輿論嘩然,紛紛指責日軍的滅絕人性和國民政府防空管理不力。

根據國民政府發表的慘案《審查報告》,「六五大隧道慘案」共死亡992人,重傷151人。但社會輿論一致認為此數字太低。後普遍認為,死亡超過2500人。由於遇難者太多,當局不得不出動軍用汽車和駁船運送屍體。

評論

重慶防空隧道窒息事件之根源是日機轟炸的罪惡,但也反映出國民黨當局的防護舉措不力,以及群眾的沒有經驗和驚慌失措,以致造成了特大慘案,這是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

F. 為什麼說1940年8月20日是中國抗日戰爭歷史風雲中一個特殊的日子

1940年8月20日,中國抗日戰爭歷史風雲中一個特殊的日子。

這一天晚上,在華北大地上專,在晉察冀軍區前線指屬揮所駐地一個叫洪河漕的小山村,在129師前線指揮所駐地石拐村,在120師前線指揮所駐地興縣蔡家崖小院里,在八路軍總部駐地王家峪,正處在大戰前的緊張氣氛中。

22時整,各兵團按統一規定發起攻擊。劉伯承和鄧小平在師指揮所徹夜未眠,天明時分,開始向總部傳發捷報:129師左翼破擊隊陳賡旅攻佔壽陽西之蘆家莊,連克碉堡4座,全殲守敵,完全佔領壽陽西南的蘆家莊車站,將車站西10里內的鐵道、橋梁全部破壞。陳旅鄭團進攻陽泉附近之敵,與敵400餘遭遇激戰2小時,將敵擊潰,敵死傷過半,繳獲輕機槍6挺,步槍60餘支。

賀龍指揮120師在陽曲、忻縣、朔縣、寧武段同蒲鐵路,全線出擊,到傍晚致電總部:張宗遜旅聚殲靜樂東康家會守敵,斃敵200多人,俘獲日兵10餘名,繳獲甚多……

彭德懷在總部一直耐心地等待著,不斷收到的捷報使他感到興奮和欣慰。

G. 抗戰時的察哈爾省是現在什麼地方

民國二年(1913年),以直隸省口北道和綏遠都統、察哈爾部、錫林郭勒盟設置察哈爾特別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改置為省,轄境相當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北京市延慶縣,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大部,烏蘭察布市東境。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全省土地面積為278957平方公里(一說283675平方公里)。東接熱河省、遼北省,北鄰興安省、蒙古地方,西界綏遠省、山西省,南接河北省。
管轄地區張家口市1949年張家口市劃歸察哈爾省。 1952年張家口市劃歸河北省。大同市1949年大同市為察哈爾省轄市。 1952年大同市劃歸山西省。宣化市1946年1月中共察哈爾省分宣化縣城區及近效設宣化市,為察哈爾省省會,當年10月撤銷宣化市並入宣化縣。1948年12月復設宣化市,隸屬察哈爾省。1949年10月改為宣化鎮。1950年2月復設宣化市,1952年劃歸河北省,為省直轄市。1955年11月撤銷宣化市改設宣化鎮,隸屬張家口市。1958年11月宣化鎮改為張家口市宣化區。1960年7月撤銷宣化區設宣化市,隸屬張家口市。1963年3月復改宣化市為宣化區,屬張家口市。雁北專區1949年設雁北專區,專署駐大同市。轄大同、陽高、廣靈、靈邱、渾源、應縣、懷仁、山陰(駐岱嶽鎮)、朔縣、平魯、右玉、左雲等12縣。1952年雁北專區劃歸山西省。察南專區1949年設察南專區,專署駐宣化市。轄宣化、萬全、龍關、赤城、四海(由熱河省豐寧縣西南部析置,以四海堡為名,駐湯河口)、延慶、懷來(駐沙城)、涿鹿、蔚縣(駐西合營)、陽原、天鎮、懷安(駐柴溝堡)等12縣。 1951年撤銷四海,並入熱河省灤平縣和察哈爾省延慶、赤城2縣。1952年8月撤銷察南專區,所屬各縣由察哈爾省直接領導。同年12月將宣化市及宣化、萬全、龍關、赤城、延慶、懷來、涿鹿、蔚縣、陽原、懷安等10縣劃歸河北省;天鎮縣劃歸山西省。察北專區1949年設察北專區,專署駐張北縣。轄張北、康保、寶源(原寶昌、沽源合並)、多倫、崇禮(駐太平庄)、尚義、商都、化德等8縣。1950年撤銷寶源縣,復設寶昌、沽源2縣。將寶昌、化德、多倫3縣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察北專區轄6縣。1952年察北專區劃歸河北省。

H. 請教抗戰初期太原會戰的詳細情況

太原會戰
綜述(一九三七年九月至十一月)

山西表裡山河,地勢雄固,為華北天然堡壘,又是拱衛陝甘西北之屏障。山西東部從一九三五年起,即開始構築國防工事,主要是從正太路的娘子關及以北的龍泉關、平型關等各主要由東向西的通道地區,構築成有縱深配置之防禦工事。為日後防禦日本侵略軍進攻起到了相當的作用。

太原會戰包括有:天鎮戰役、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

一九三七年夏末;在日本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指揮下的關東軍察哈爾兵團(後稱蒙疆兵團)在多倫設立指揮部,以四個旅團附有偽蒙軍九個騎兵師由察哈爾(分內蒙古東南部)沿平綏路進犯蒙疆。平漢路之日本侵略車第五師團在師團長板垣征四郎指揮下,由懷來經蔚縣、淶源向保定策應作戰。

中國方面第二戰區以各一部在蔚縣、平型關間及天鎮、陽高進行抵抗,以主力在大同附近集結,准備在聚樂堡與日本侵略軍決戰。日軍自九月五日向西進攻至二十四日,僅二十天,便佔領了天鎮、陽高、大同、集寧各城市和大片地區。天鎮作戰失利,追查責任,第六十一軍軍長李服膺伏法。

大同失守後,第二戰區接著組織平型關戰役,其主力撤至恆山內長城一帶防守,第六十一軍防守茹越口,第三十五軍撤至雁門關陣地,第十七軍、第七十三師及第十五軍退守平型關、團城口既設陣地,第十八集團軍第—一五師進出平型關外,遮斷日軍後方供應連絡線。

日軍蒙疆兵團之一部於九月二十一日陷商都、豐鎮,續向集寧進攻,其主力攻陷應縣、山陰、左雲、右玉、平魯、涼城等地,再向內長城線進攻,以策應第五師團作戰。二十八日突破茹越口,中國守軍第二零三旅旅長梁鑒堂殉國。日軍進陷繁峙,威脅平型關守軍後方,第二戰區各部遂於三十日夜撤向五台山、代縣之線,平型關戰役結束。

應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請求,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衛立煌率蔣介石嫡系部隊第十四軍、第九軍、第八十五師、獨立第五旅等部,由石家莊趕來太原以北增援。十月十日衛部集中於忻口附近,會合原第二戰區各部,區分為三個兵團。劉茂恩所指揮的第十五軍、第十七軍、第九十四師為右翼兵團。以王靖國為總指揮、郝夢齡為前敵總指揮、陳長捷為前敵副總指揮所指揮的第九軍、第十九軍、第三十五軍、第六十一軍為中央兵團。李默庵所指揮的第十四軍所屬第十師、第八十三師、第八十五師及晉綏軍第六十八師、第七十一師為左翼兵團,歸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衛立煌統一指揮。於十月十二日在忻口以北龍王堂、界河鋪、大白水、南峪之線佔領陣地,進行忻口戰役。

日軍主力於十月八日後相繼攻陷崞縣、原平,十三日開始向忻口陣地攻擊。中國軍隊堅守陣地,進行反擊,激戰至十四日,第二十一師師長李仙洲負傷,獨立第五旅旅長鄭廷珍及繼任李繼程接連陣亡,至十六日,前總指揮兼第九軍軍長郝夢齡、第五十四師師長劉家麒壯烈殉國,官兵傷亡極重,戰勢呈膠著狀態。

十月上旬,日軍第二、第二軍主力向正定鉗擊,形勢嚴重。第一戰區抽出第一軍團、第十四軍團、第三軍、第三十八軍等部,轉用於娘子關佔領既沒陣地,歸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統一指揮。

日軍陷石家莊後,長驅南進。僅以其第二十師團之一部向娘子關進攻,策應其第五師團之攻勢。十一日後進攻井陘、砭驢嶺,中國守軍第三十八軍第十七師迎擊。十四日突進葦澤關、舊關,被第一軍團、第三軍包圍,消滅甚多,困守數據點,賴空投補給。惜中國軍隊火力不足,未能將其全殲,圍攻至二十二日,日軍仍負隅頑抗。

十月二十一日,日軍被迫抽調第二十師團全部及第一零九師團一部由冀南回援,第二十師團對娘子關再興攻擊,第一零九師團由橫口車站向測魚鎮、南漳城前進。中國軍隊第三軍及增援之第四十一軍調集未畢,迎擊失利。娘子關側背暴露,退守平定。第二十師團於二十六日陷娘子關,三十日進平定,第一零九師團進至昔陽,平定、陽泉相繼失守,日軍進逼太原。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命傅作義守衛太原。忻口各部隊為免於被圍,於十一月二日夜開始撤退,轉移太原北郊,終以東山失陷,乃渡汾河西撤。娘子關方面撤下部隊到達太原,日軍已對太原形成包圍,只好分路南移或西渡汾河。

十一月六日,日軍第五師團和蒙疆兵團向太原陣地進攻,八日由北城突入,守軍向西山突圍,太原陷落。日軍九日陷交城,接連陷祁縣、平遙後停止。中國軍隊退守子洪鎮、韓侯鎮、兌九峪。太原會戰結束。

參加太原會戰的中國軍隊,於會戰結束後,其第十五軍、第十七軍等部轉進於晉東南高平、陽城等地;其第十四軍、第十四軍團等部轉進於翼城、沁水一帶。晉綏軍各部轉進於晉西山嶽地帶,與日軍繼續進行不間斷的戰斗,直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為止。

太原會戰大事記(一九三七年八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

八月二十日

閻錫山被任命為第二戰區司令長官。

八月二十二日

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八月二十五日

中共中央軍委發布《關於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

八月二十八日

閻錫山進駐雁門關內的嶺口村指揮對日作戰。

八月三十日

第八路軍先頭部隊第—一五師一部在陝西省韓城縣芝川鎮渡過黃河,開赴抗日前線。

九月一日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為迎擊沿平綏路西進之敵,擬在大同以東的聚樂堡地區組織大同會戰;命令第六十一軍在天鎮、陽高布防,拒止西進之敵;第十九軍集結於聚樂堡以南地區;第三十五軍集結大同以北德勝堡地區;第三十四軍集結於渾源、東井集間;第三十三軍布防於廣靈、平型關、雁門關一帶。

九月三日

日軍混成第十五旅團侵入山西省天鎮縣永嘉堡。

九月四日

日軍混成第二旅團集結於天鎮以東邊界的枳兒嶺。

九月五日

日軍向天鎮中國軍隊開始大規模攻擊。

九月六日

中國軍隊第六十一軍第二零零旅第四零零團失守盤山陣地。

九月七日

中國軍隊第六十一軍第三九九團堅守天鎮縣城。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和彭德懷、徐向前等到代縣太和嶺口與閻錫山會晤。日軍越過天鎮縣城西進。

九月九日

日軍佔領陽高縣城。

九月十一日

第八路軍改稱為第十八集團軍。

日軍佔領天鎮縣城。

九月十二日

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向廣靈縣火燒嶺進犯。

九月十三日

日軍獨立混成第一旅團佔領大同。中國軍隊各部均向內長城城轉移。

日軍突擊廣靈洗馬店中國軍隊第七十三師防線。

九月十四日

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突破中國軍隊第七十三師洗馬庄防線,師長劉奉濱受傷,廣靈縣城當日淪陷。第七十三師向平型關轉進。

由大同西進之日軍獨立第十五旅團佔領懷仁。

九月十五日

晉綏軍獨立第三旅章拯宇在廣靈、靈邱交界處的白曠、苟莊子一帶阻敵前進。

九月十九日

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進駐繁峙縣大營鎮,在平型關附近部署中國軍隊,獨立第八旅搶占平型關附近陣地。

第八路軍第—一五師挺進平型關東南地區。日軍混成第一旅團侵佔左雲。

九月二十日

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第四十二聯隊佔領靈邱。

九月二十一日

平型關中國軍隊在平型關部署完畢;獨立第八旅扼守平型關,第十七軍自東泡池經團城口至西河口佔領陣地,第十五軍自渾源西河口至應縣北樓口佔領陣地,第七十三師自平型關至馬跑泉佔領陣地。

九月二十二日

日軍第二十一旅團向平型關、團城口發起猛烈攻擊,遭到中國守軍的頑強抵抗。日軍第二十一聯隊從渾源到達羊投崖,受到中國軍隊阻擊。

九月二十三日

日軍第二十一聯隊由羊投崖轉至棚子溝,企圖抄襲平型關側後。

日軍十川支隊向渾源方向進犯,以策應平型關作戰。

中國軍隊第七十一師馳援平型關。

九月二十四日

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到達東山底村,協助楊愛源指揮平型關作戰。楊愛源、傅作義與第八路軍第—一五師高參商定,由第七十一師配合第—一五師攻擊平型關之敵。

九月二十五日

日軍第二十一旅團在平型關前陷入中國軍隊包圍圈。

第八路軍第—一五師在平型關前取得殲滅日軍千餘人的勝利。

預備第二軍郭宗汾部奉命從團城口出擊。高桂滋第十七軍撤離團城口,日軍乘虛而入,郭軍未能完成出擊任務。

日軍混成第二旅團侵佔渾源。混成第十五旅團侵佔應縣。

九月二十六日

日軍第二十一聯隊脫離棚子溝戰場,向平型關轉進,以支援在平型關正面未能取得進展的第二十一旅團。在蔚縣的第四十二聯隊主力亦於當日到達平型關正面投入戰斗。

預備第二軍郭宗汾部受到團城口、鷂子澗、東西泡池日軍的壓迫,退回速回、澗頭北山。

傅作義受命指揮平型關中國軍隊作戰。

九月二十七日

日軍十川支隊(第一聯隊及大泉支隊)抵渾源東南洪水村,以策應平型關戰斗。

中國軍隊第六十一軍進抵平型關內齊城村。

九月二十八日

閻錫山行營由太和嶺口移駐繁峙縣童子崖村。

日軍第二十一聯隊加入平型關正面攻擊部隊。

日軍混成第十五旅團攻佔茹越口,第二零三旅旅長梁鑒堂力戰殉國。獨立第二旅馳援不及,日軍進占鐵角嶺。

日軍混成第一旅團佔領朔縣。

中國軍隊程繼賢第四三四團在攻佔鷂子澗的戰斗中,全團自團長以下千餘人壯烈殉國。

九月二十九日

日軍佔領繁峙縣城。

閻錫山行營轉移至五台山。

九月三十日

日軍混成第十五旅團佔領代縣。

閻錫山令平型關及內長城線中國軍隊全線撤退,並命令王靖國第十九軍守崞縣,姜玉貞第一九六旅守原平,以掩護中國軍隊在忻口布防。

閻錫山行營轉移至五台縣。

十月一日

閻錫山回到太原。

日本統帥部以臨參命第一百二十號,命令華北方面軍「應以一部兵力在山西省北部作戰佔領太原」:命令關東軍「以一部入列華北方面軍指揮下」並應「為以上作戰提供方便」。

中國軍隊第十四集團軍衛立煌部奉命馳援晉北。

十月二日

日本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混成第一旅團佔領寧武,混成第二旅團與混成第十五旅團向原平進犯。

中國軍隊獨立第八旅奉命撤離平型關陣地轉移五台山。

團城口方面之第六十一軍和第七十一師相互掩護撤往砂河,南入五台山。

十月五日

日軍對崞縣和原平發起大規模攻擊。

中國軍隊第九軍郝夢齡部(欠第四十七師)到達忻口。

十月八日

日軍攻佔崞縣,第十九軍守城部隊傷亡慘重,團長劉良相、石成文陣亡,余部轉移至崞縣東南山區。

十月十日

日軍侵佔石家莊。

日軍攻佔原平,守軍第一九六旅大部壯烈犧牲。

第二十七路軍(第十四軍團)總指揮馮欽哉率第二十七路軍、第三軍和第十七師教導團向娘子關預定陣地推進。

十月十一日

日軍侵佔井陘。

第一九六旅旅長姜玉貞率殘部五百餘人由原平突圍出城後,中彈殉國。

日軍在忻口防線下王莊前進陣地與中國守軍接觸。

娘子關戰役總指揮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到達娘子關前線。

十月十二日

日軍板垣征四郎以混成第十五旅團和堤支隊等右翼隊,第五師團為左翼隊,部署對忻口的全面攻擊。

日軍第二十六師團長黑田重德指揮獨立混成第一、第二和第十一旅團,決定攻佔歸綏。

原定增援晉北作戰之第二十六路軍(第一軍團)孫連仲部回援娘子關。

日軍川岸文三郎第二十師團向娘子關發起全面進攻。

十月十三日

日軍對忻口守軍展開全線攻擊,在中央地區強渡雲中河,佔領南懷化,與第九軍展開激戰,左翼佔領閻庄,與左翼第十四軍在大白水村展開激戰,右翼強渡滹沱河,與右翼第十五軍在東西榮華展開爭奪戰。中國援軍第三十五軍、第六十一軍相繼到達忻口前線。

日軍佔領綏遠武川縣。

娘子關前線日軍攻陷舊關,續攻雪花山。

十月十四日

日軍混成第一旅團攻佔歸綏。

中國軍隊反擊佔領南懷化東北高地之敵,第二十一師師長李仙洲、新編獨立第四旅旅長於鎮河相繼負傷。

第三十五軍第二一八旅克服雲中河北之弓家莊,旅長董其武負傷。第六十一軍第二一七旅進抵下王莊。

獨立第五旅旅長鄭廷珍、第六一四團團長代理獨立第五旅旅長李繼程接連殉國。

十月十五日

中國軍隊第二一七旅與第二一八旅攻擊中泥河、東泥河。

日軍集中坦克三十餘輛、炮百餘門,在空軍掩護下向忻口左翼大白水陣地猛攻,守軍李默庵、劉毅兩師奮勇迎擊,戰況激烈。忻口以西之南懷化陷落。

十月十六日

忻口中國守軍中央兵團對盤據南懷化之敵發起總攻,中央兵團前敵總指揮第九軍軍長郝夢齡,第五十四師師長劉家麒壯烈殉國。第六十一軍軍長陳長捷接替郝夢齡指揮中央兵團各部隊。郭寄嶠任第九軍軍長,孔繁瀛任第五十四師師長。

第二一八旅攻克舊河北村,殲敵炮兵一部。

抵達龍泉關第九十四師及第三十八軍第五二九旅奉命馳援忻口。第九十四師部署於龍王堂,第五二九旅部署於忻口中央地區。

十月十六日

日本華北方面軍命令第一軍以一部突破正太線中國守軍陣地進入榆次,以便於第五師團攻佔太原;命令第一零九師團一部列入第一軍指揮,協助攻佔太原。

日軍攻佔包頭。

十月十八日

日軍在強大飛機、大炮掩護下爭奪 204高地,一晝夜陣地易手達十三次,經猛烈格鬥,日軍未能佔領陣地。

十月十九日

日軍第二十師團川岸文三郎除以右縱隊攻擊娘子關外,以左縱隊沿測魚鎮、石門口大道抄襲娘子關側背。

第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七六九團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炸毀敵機二十四架。

十月二十日

日軍第五師團第九旅團第四十一聯隊為主力,組成國崎支隊調往上海。

十月二十二日

日軍萱島支隊到達忻口戰場,增援第五師團。

連日來敵機輪番濫炸紅溝、南懷化間中國守軍陣地,並集中炮火轟擊。

十月二十四日

中國軍隊以第四十一軍孫震部第一二二師經陽泉開赴馬山、東四村一帶。

十月二十五日

日軍第二十師團左縱隊攻佔平定縣東四村,第四十一軍在東四、馬山一帶受創。

十月二十六日

日軍攻佔娘子關。

十月二十七日

日軍第一零九師團第一三六聯隊一個大隊增援忻口。

中國守軍第四十一軍第一二二師撤至白羊墅,第一二四師在平定西郊與敵遭遇。

十月二十九日

日軍侵佔平定縣城,由第一零九師團組成之昔陽支隊進佔九龍關。

日軍獨立混成第一旅團和機械化步兵聯隊與第一零九師團第一三六聯隊另一個大隊增援忻口。

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移駐馬首,第一軍團長孫連仲撤至壽陽。

日軍昔陽支隊(第一零九師團第三十一旅一部組成)侵入昔陽九龍關。

忻口紅溝血戰兩旬,迫敵退南懷化東麓,敵我橫屍遍野,無法清埋。

十一月二日

中國軍隊奉命自忻口全線撤退。歷時二十三天忻口戰役,殲滅日軍達三個聯隊。

十一月三日

日軍華北方面軍命令第五師團指揮攻取太原。

日軍越過忻口向南侵犯。

黃紹竑命令娘子關前線中國軍隊向太原方向轉移。

十一月四日

北路日軍突破石嶺關。

閻錫山率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部、山西省政府撤離太原。

十一月五日

北路日軍包圍太原,東路日軍侵佔榆次北上。

閻錫山行營轉移至交城。

十一月六日

日軍開始圍攻太原。

十一月七日

閻錫山行營轉移至隰縣大麥郊。

十一月八日

日軍侵佔太原,傅作義率第三十五軍及其他守軍突圍向西山轉移。

十一月九日

日軍進占交城。

十一月十日

日軍進占平遙。

十一月二十三日

閻錫山行營轉移至臨汾。

太原會戰結束。

閱讀全文

與朔縣抗日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