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芷江受降紀念館主要講了什麼
芷江受降紀念坊位於芷江縣城3.5公里的七里橋村,原是國民黨空軍司令部群力禮堂,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國民黨政府在此舉行受降儀式。芷江受降紀念坊為中國惟一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的建築物,建於1946年2月。它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標志,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歷史見證,是全球六座凱旋門(羅馬、柏林、米蘭、巴黎、芷江、平壤)之一。
紀念坊正南北向,西柱三拱門,青磚砌就,水泥粉刷,嵌沅州石。坊面刻有國民黨軍政要人蔣中正、李宗仁、於右任、孫科、何應欽、白崇禧等人的題詞、對聯。紀念坊背中有「芷江受降紀念坊記」206字銘文。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接受《菠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1945年8月21日,代表百萬侵華日軍的今井武夫副總參謀長一行,奉侵華派遣軍司令風村寧茨之命令,由南京飛抵芷江進行乞降會談,交出了在華兵力部署圖,接受了令其陸、海、空三軍繳械投降命令備忘錄。「芷江受降」宣告了侵華日軍的徹底失敗,寫下了我國近代史上抵禦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光輝一頁。為紀念這一重大歷史史實,1947年2月,國民政府在受降地建「受降紀念坊」一座,1985年,芷江縣人民政府報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復開放。1995年擴建、新建紀念抗戰勝利展覽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是「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1997年連續兩年被評為「湖南省最佳旅遊景點」,蜚名海內外。主要景點有:
受降紀念坊:建於1946年2月,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標志,是中華民族偉大不朽的歷史豐碑,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歷史見證,是全球六座凱旋門(羅馬、柏林、米蘭、巴黎、芷江、平壤)之一。坊上嵌刻有蔣中正、李宗仁、何應欽、白崇禧、於右任、孫科、王東原、居正、王雲五等軍政要人的題詞額和《芷江受降坊記》206字銘文。坊上銘文的文采、對仗、用典有著耐人尋味的賞析價值。
受降舊址:建於1938年,由受降會場、中國陸軍總司令部、何應欽辦公室三棟魚鱗板雙層木結構平房組成。1945年8月21日至9月8日,何應欽在這里舉行了震驚中外的日本投降典禮,簽發了載有投降詳細規定命令備忘錄24份,部署了全國十六受降區102處繳械點的受降工作;收受處理了與蔣介石、岡村寧茨、冷欣等人來往電函40餘份;確定了日本投降各項具體條款,受降簽字時間、地點,完成了接收日軍投降全部實質性工作。室內陳列的桌、椅、沙發等均屬原物。
紀念抗戰勝利展覽館: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而建於1995年。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館內設「八年抗戰」、「中國受降」、「毋忘歷史」三展廳。展出二戰文物214件,照片、圖表、電文291幅,中、美、英、蘇、德、捷、法、日等八國二戰時期的兵器一批。陳列文物這珍貴,資料之齊全,內函之獨特,堪稱國內「抗日歷史博覽館」。
資料展覽室:共陳列圖片98幅,它展示了半個世紀來慶典、瞻仰、建設、評價芷江受降等活動內容,融紀實性、史料性、觀賞性為一體,觀後催人奮進。
題詞、書法作品展室:室內陳列作品系先輩名將題詞之瑰寶,擷中外名流翰墨之精華,集抗戰詩詞楹聯之大成,使紀念館熠熠生輝,值得一賞。
受降紀念館內草木蔥郁,鳥語花香,獨一無二的文物資源和特殊魅力,吸引著全球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友人前來參觀瞻仰。被國內外報刊載雀為「中國凱旋門」、「八年抗戰的偉大名號」、「抗日民族戰爭的歷史豐碑」,成為紀念歷史,昭示後人,激勵炎黃,弘揚民族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聯系海峽兩岸精誼的紐帶,架通中美友誼的橋梁和旅遊觀光的勝地。
㈡ 參觀中華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有感800字
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有感
參觀坐落在盧溝橋畔宛平城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館內陳列的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和一處處復原景觀真實再現了中國人民同日本侵略者進行英勇斗爭的光輝歷程與艱苦卓絕的抗戰之路。9.18抗日戰爭開始,7.7事變日軍全面侵華,1932年2月5日東北三省全部淪陷,人們終於曉得了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的道理,是的,為了抗日救國、為了保住尊嚴,胸中澎湃著激情的中華兒女們將抗日定位了神聖天職,從民族危機的那一刻起,人們終於明白了只有團結在一起才能抵禦外強,才能打倒法西斯同盟,取得勝利。當再次驀然回首楊靖宇的壯烈殉國、八女投江的故事,當眼前再次浮現趙一曼英勇就義的場面,正是由這些大無畏的犧牲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即使我們匍匐在重機槍的槍林彈雨之下,中華人民也不會屈服,這種知難而進的精神不正是印證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名句嗎?
銘記國難,發憤圖強。「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是面鏡子,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日本法西斯之所以明目張膽、肆無忌憚地侵略中國,而且中國抗戰用了八年之久,完全是因為國弱民窮、經濟落後。「落後就要挨打」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正是總結了歷史的經驗,在取得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之後,在經過了一段曲折之後,中國把經濟建設作為全國工作的著重點,把改革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通過改革,中國加速了經濟發展、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強了綜合國力,使中國更加堅強地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事實證明,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方向,抓住當前國內外的大好時機,採取既大膽進取又慎重穩步的部署,中國的改革必將成功。中華民族也勢必崛起。 銘記慘痛,提高警惕。有一句名言:寬恕,但不忘記。一方面,在國家、民族乃至個人的關繫上,恩怨之事無所不在,如無寬恕之心,就會化為冤冤相報。另一方面,歷史的事實和歷史的教訓不能忘記。歷史不會簡單重復,新的國際關系構架下,國界集團式的意識形態對抗不可能再在21世紀重演,法西斯主義和帝國主義所追求的經濟壟斷和單極政治因二戰的勝利和冷戰的消解,被證明它不可能成為國際政經關系的主流形態。然而,60多年前的戰爭離我們並不遠,導致戰爭和災難的文化基因、利益驅動仍然存在,國人還需提高警惕。
今天,當我們走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時,我們應當謹記團結奉獻的抗日精神,把滿腔愛國之情化為發憤學習和工作的強大動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因為,我們都不能忘記那段歷史:落後就要挨打!
㈢ 求抗日戰爭紀念館觀後感!!!!!急!!!400字--500字
2005年8月16日,參觀了坐落在盧溝橋畔宛平城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內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和一處處復原景觀重重地撞入了我們的內心,豐富的史料真實再現了中國人民同日本侵略者進行英勇斗爭的光輝歷程與艱苦卓絕的抗戰之路。
一、牢記歷史、不忘過去
近代以來,中國人飽受了過多劫掠和滄桑,失去了太多尊嚴與自信。只因我們一時的落後,列強便用血與火來教會我們認識什麼叫屈辱,什麼叫殘忍,什麼叫蹂躪,什麼叫不平等。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大規模入侵我國東北地區,妄圖滅亡中國。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後,中國共產黨毅然捐棄前嫌,從民族大局出發,全力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開始國共第二次合作,推動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7年的七七事變,標志著全面抗戰開始。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佔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揮下,對我手無寸鐵的同胞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模屠殺。超過30萬無辜平民在這場史無前例的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屠殺中被殘害致死。雖然在此之前,我已通過電視、報紙和網路看到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許多報道及照片,但當再次看到這些照片和血淋淋的歷史時,我依然悲憤難忍。心中對侵略者的痛恨更加深了。
經過14年中華民族的宏偉抗戰,8年艱苦卓絕的全面抗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3日,日本正式簽下投降書。這是近代100多年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近100年過去了,戰爭中倖免於難的當事人如今大部分也已做古。然這場正義最終戰勝邪惡的戰爭,是經過中華兒女的英勇斗爭,用無數人的流血犧牲換來的偉大勝利。在這場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損失達6000億美元。中華民族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做出了巨大民族犧牲。悲壯的歷史告訴我們,我們現在的和平穩定來之不易,非常珍貴。
在與日本侵略者展開的殊死搏鬥中,中國人民表現出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萬眾一心,前仆後繼,徹底打敗了侵略者。不畏強暴的拼搏精神,捨身救國的奉獻精神,統一抗戰的團結精神,堅持到底的自強精神是抗戰精神的最主要的內容,也是中華民族在抗戰時期積累的最重要的精神財富之一,是抗戰歷史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文化遺產。歷史充分證明,中國人民之所以創造了弱國戰勝強國的偉大奇跡,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共產黨代表全中國人民的意志,領導和推動了偉大的抗日戰爭,浴血奮戰於抗戰最前線,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
「我們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體現在它吹響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聲號角,舉起了全民族奮起抗戰的第一面旗幟,擔當了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先鋒隊。 體現在它倡導建立並領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和最強大武器。體現在它對整個抗日戰爭實施了正確的戰略指導,為堅持抗戰和奪取勝利提供了基本保證。體現在共產黨人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怕犧牲、奉獻一切的崇高精神和模範行動。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歸根結底在於它是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先進政黨,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堅強意志和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經過長期的艱辛探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終於找到了正確的道路。」——《人民日報》社論
二、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自1921年7月建黨至今,歷史證明了我們的黨是正義的、先進的、無私的。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不僅是抗戰中維護民族團結的光輝旗幟,而且是今天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光輝旗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只要我們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走中國人民自願選擇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必將取得最終勝利。同時,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是全民族的根本利益。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中國共產黨結成了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並已完成了香港、澳門回到祖國懷抱的民族夙願。黨不僅是抗戰中領導中國人民與世界法西斯罪惡勢力作堅決斗爭的重要力量,而且是今天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黨堅持和平發展合作的方針,維護全人類的共同利益,推動世界向著光明和進步的目標邁進。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時候回顧歷史,我們看到了侵略的可恥和戰爭的殘酷。仇恨也許可以化解,創傷也許可以彌合,但歷史的教訓不能被忘卻。同時,我們紀念,但決非只為不忘卻。抗戰精神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紀念抗日戰爭正是為了要用抗戰中所表現出來的這種偉大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勵和動員全國各族人民和海內外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努力奮斗。
沒有知識,沒有穩定,沒有強大的祖國就要挨打。刺刀與洋槍在敲開沉重國門的同時,也用血淚與屈辱教會了我們:要想跨入世界強國之林,贏得世界的尊敬,只有自強不息,奮斗不止。那場戰爭離我們當代青年是越來越遙遠,但我們如果因此而忘記那場戰爭,不吸取教訓,那就是在我們脆弱的靈魂中安下一顆定時炸彈,自己埋下悲劇的種子。我們愛好和平,但更應該知道怎樣保衛我們的和平。讓我們背負著恥辱鑄成的歷史,用哪怕幾代人的奮斗,去實現一個偉大的承諾。
作為國家機關的青年幹部,我們應該本著謙虛、謹慎的態度,樹立共產主義理想,遵紀守法、求真務實,繼續發揚以「不畏強暴的拼搏精神,捨身救國的奉獻精神,統一抗戰的團結精神,堅持到底的自強精神」為主要內容的「抗戰精神」,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依法行政,時刻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把每一項本職工作做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培養,不辜負單位領導和同事的關心和幫助。把人民放在心裡,把國家放在心裡,時刻牢記黨的宗旨,堅定不移跟黨走,為建設節約型機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把我國建設成為民主、富強、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斗。
網上的參考給你
㈣ 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的觀後感200字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
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
年...月...日,我們參觀了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
在這場展覽中,我們首先感受了在那個危難時刻,中華民族一致抵禦外敵的那種「團結」的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四萬萬同胞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團結起來,匯成浩浩盪盪的抗日洪流....
隨著緩緩移動的參觀人流,楊靖宇,佟麟閣,左權,張自忠……一個個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大家的眼簾。國難當頭,英雄輩出。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犧牲時,年僅37歲;東北抗聯將領楊靖宇犧牲後,日軍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打完最後一顆子彈,狼牙山五壯士毅然砸槍跳崖;被敵圍困河邊,誓死不屈的8位女戰士挽臂沉江……「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正是無數抗日先烈的愛國奉獻精神凝聚起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樑。可以說,沒有數不清的仁人志士為國奉獻的崇高精神,中國抗戰的勝利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也絕不會是在1945年。
走出展覽館,大家的心中充滿著崇高與悲壯的情懷,但是卻沒有多少作為「勝利者」的喜悅。傷亡3500餘萬人,財產損失6000億美元,這一個個鮮明的數字讓我們不能有絲毫的輕松和愉快。在這場戰爭中,由於國家的孱弱,民族承載了更多的苦難,付出了更高的代價。從來不會有人懷疑抗戰史是一部勝利史,但只有在民族復興的軌跡清晰地勾勒出回歸大國的坐標時,我們才可能最終體驗到「勝利」的完整涵義。
今天,當我們走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時,我們應當謹記團結奉獻的抗日精神,把滿腔愛國之情化為發憤學習和工作的強大動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因為,我們都不能忘記那段歷史:落後就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