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論證抗日戰爭

論證抗日戰爭

發布時間:2021-02-04 00:12:34

Ⅰ 急求抗日戰爭勝利根本原因1000字議論文

駁論是以有力的論據反駁別人錯誤論點的論證方式。有三種方法:反駁論點、反駁論據、反駁論證。由於議論文是由論點、論據、論證三部分有機構成的,因此駁倒了論據或論證,也就否定了論點,與直接反駁論點具有同樣效果。一篇駁論文可以幾種反駁方式結合起來使用,以加強反駁的力量和說服力。
1)反駁論點,即直接反駁對方論點本身的片面、虛假或謬誤,這是駁論中最常用的方法。
2)反駁論據,即揭示對方論據的錯誤,以達到推倒對方論點的目的;因為錯誤的論據必定得出錯誤的論點。
3)反駁論證,即揭露對方在論證過程中的邏輯錯誤,如大前提、小前提與結論的矛盾,對方各論點之間的矛盾,論點與論據之間矛盾等等。
立論和駁論都是一種證明,無非一個是從正面證明其正確,而另一個是從反面證明其錯誤。它們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論證方法。
(二)論證的基本結構層次:三段論式的結構。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常見的論證結構:a、總分式結構 b、對照式結構 c、層進式結構 d、並列式結構
(三)論證方法有以下幾種:
1)舉例論證(例證法):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作用:具體有力地論證了觀點(主論點或分論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道理論證:用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作用:有力地論證了觀點(主論點或分論點),增強文章的權威性和說服力)
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作用:突出全面地論證觀點(主論點或分論點),讓人印象深刻)
4)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作用:生動形象地論證了觀點(主論點或分論點),使文章淺顯易懂,易於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駁論中,往往還採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駁方法和「歸謬法」。在多數議論文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
5)引用論證(引證法):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名人佚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下讀。)
6)歸納論證:也就叫「事實論證」。它是用列舉具體事例來論證一般結論的方法。
7)演繹論證:也叫「理論論證」,它是根據一般原理或結論來論證個別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論據來證明特殊性的論點。
8)類比論證:是從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類事例子方法,即從特殊到特殊的論證方法。
9)因果論證:它通過分析事理,揭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因果關系來證明論點。因果論證可以用因證果,或以果證因,還可以因果互證。

Ⅱ 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毛澤東如何論述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屬於中國

在論復持久戰一文中,制主要從戰爭的性質以及雙方情況的對比進行論述,從而得出結論:最後勝利屬於中國。
日本方面:它是一個強的帝國主義國家。它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在東方是一等的,這決定了中日戰爭的不可避免和中國的不能速勝。然而,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和野蠻的,必然最大地激起它國內的階級對立、日本民族和中國民族的對立、日本和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對立,這就決定了日本戰爭必然失敗。此外日本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雖強,但日本國度比較地小,其人力、軍力、財力、物力均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日本的侵略行為損害並威脅了其他國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國際上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支持與同情。
中國方面: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軍事、經濟、政治、文化雖不如日本之強,但中國的抗戰是進步的、正義的,能喚起全國的團結,激起敵國人民的同情,爭取世界多數國家的援助。中國又是一個很大的國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又有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這種進步因素的代表。這些特點,規定了和規定著雙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軍事上的戰略戰術,規定了和規定著戰爭的持久性和最後勝利屬於中國而不屬於日本。

Ⅲ 1938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認為抗日戰爭經過哪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敵進攻我防禦;

第二階段:敵戰略保守我准備反攻;

第三階段:我版之戰權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

《論持久戰》論證了抗戰的發展規律,闡明了爭取抗戰勝利的道路,批判了對抗戰的各種錯誤認識。該著作從思想上武裝了全黨全軍和人民群眾,堅定了中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是指導全國抗戰的理論綱領。

(3)論證抗日戰爭擴展閱讀:

《論持久戰》的創作背景:

《論持久戰》發表時,中國的抗日戰爭已經進行了10個月。全國軍民為了民族的生存進行了浴血奮戰,天天都在渴望著戰爭早日勝利。

然而,10個月中,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繼陷落。戰爭的進程會如何發展?中國能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怎樣才能取得勝利?怎樣看待抗戰以來一直流傳著的「亡國論」、「速勝論」?

對這些問題,有的人在思考,有的人感到迷惘,如果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對堅持長期抗戰是不利的。毛澤東深感有必要對抗戰10個月的經驗做個總結性的解釋,特別是有著重研究持久戰的必要,以回答人們關心的一些問題,並對「亡國論」和「速勝論」進行批駁

Ⅳ 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為題的論文 該怎麼寫 1500字。

抗戰是中華民族崛起的第一步,凝聚了整個國家所有階層的力量,是中內國走向現代化國家道路上重要的容里程碑,最重要的就是每個國民有了對民族國家的觀念認同,這對建立統一強大的現代化的中央政府非常重要,沒有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中國是很難崛起的,分裂的中國不可能擁有今天快速發展的經濟實力。

Ⅳ 毛澤東在 論持久戰 中是如何論證抗日戰爭必將勝利的原因

毛澤東《論持久戰》認為抗日戰爭最後勝利一定屬於中國的原因:

中國專共產黨及其屬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和人民軍隊的存在
那時候還有正面戰場的國軍呢

第一反侵略是正義的進步的,又有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日本是小國,軍力財力都缺乏,經不起長期戰爭。而中國地大人多,能夠支持長期戰爭。日本侵略損害並且威脅其他國家,得不到同情和支持,而中國的反侵略能獲得廣泛同情和支持。

Ⅵ 如何論證抗日戰爭打斷了中國的近代化

(14分)近代日本兩次大規模侵華戰爭,兩次打斷中國現代化進程。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近代中國與日本,現代化的最初歷程十分相似。但不同的是,為了適應新的外部條件,日本吸取中國兩次鴉片戰爭失敗的教訓,很快地進行了自身調整,比較快地進入社會經濟的轉型時期,並且學著西方列強的樣子,通過對外擴張,滿足了這種轉型所需的資本積累。通過甲午戰爭,日本不僅強佔了中國的台灣,還向中國索取了2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後來又逼迫中國交出了收回遼東半島的3000萬兩白銀贖金。……中國被迫開始向西方列強大舉借債,而日本卻用這筆戰爭賠款建立了現代化的八幡制鐵廠和國民教育。
——榮維木《抗日戰爭與中國現代化的歷程》
材料二 在全面侵華的8年間,日本佔領了中國城市總數的47%以上,其中包括大城市的80%以上。這些城市聚集著中國幾乎全部的現代化工業。這些工業,有的直接損毀於炮火之中,有的因戰爭而失去運轉的條件導致關閉,有的被迫內遷損毀於途中。在淪陷區,日軍不僅任意掠奪公私財產,還截留稅收,把持金融,並建立起依附於日本的以掠奪中國資源財富為目標的殖民地經濟體系。據1995年中國政府公布的數字,中國在抗日戰爭中的直接財產損失是1000億美元,間接損失是5000億美元。
——榮維木《抗日戰爭的歷史啟迪》
材料三 1937年8月10日,松滬會戰爆發前三天,就有146家工廠、重15000噸的設備,隨同2500多名技術工人,在彈火紛飛下從上海向西部轉移……1937年,後方僅有工廠63家,1938年增至219家,1940年為571家,1941年達到1138家。……與此同時,中國現代大學的內遷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此外,大批的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投奔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通過與工農大眾的結合,在參與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創建、發展與鞏固的同時,也把現代文明的因素帶到了中國最偏遠、落後的傳統鄉村。
——陳勤《重估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原載於《中國改革》2005年第8期
材料四 在抗戰最艱苦的歲月里,中國共產黨在其領導的各敵後抗日根據地身體力行地進行著民主政治的實踐,不僅普遍建立了「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權,還創造性地發明了「豆選」等民主選舉的形式,讓目不識丁的農民也有了行使自身民主權利的途徑。在中國歷史上,這是第一次把民主、自由等現代理念帶到最偏遠落後的傳統鄉村。這一時期是中共積累建政經驗最豐富的一個時期。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的抗日民主政權實際上是建國後中共領導下的全國政權的一個雛形。
——楊聖清《抗日根據地政權建設的歷史經驗》
(1)根據材料一,分析日本國家現代化的起步和加速與中國有什麼關系?(4分)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日本侵華戰爭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影響?(4分)
(3)根據材料三、四,並結合所學,概括說明抗日戰爭為中國的現代化探索積累了哪些新的有利條件?(6分)

來源:學優網

Ⅶ 論證 抗日戰爭是中國獨立解放和和平崛起的開端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反抗外來侵略的完全勝利,也是新民主主義革版命的重權要一環,它使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威望空前提高,使中國人民重新找回了民族自尊和自信,為後來解放戰爭的勝利乃至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Ⅷ 1938年5月至6月間,毛澤東發表的揭示抗日戰爭發展規律的著作是()

1938年5月至6月間,毛澤東發表的揭示抗日戰爭發展規律的著作是(《論持久戰專》)。

《論持久戰》是無屬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於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演講稿,是關於中國抗日戰爭方針的軍事政治著作,1938年7月首次出版。

毛澤東在總結抗日戰爭初期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中國國民黨內部分人的「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以及中國共產黨內部分人輕視游擊戰的傾向,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實行持久戰以獲得對日作戰勝利的戰略。

《論持久戰》論證了抗戰的發展規律,闡明了爭取抗戰勝利的道路,批判了對抗戰的各種錯誤認識。該著作從思想上武裝了全黨全軍和人民群眾,堅定了中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是指導全國抗戰的理論綱領。

Ⅸ 要寫一篇關於抗日戰爭的論文,從哪些角度去寫比較好啊

舉一些戰役 折射出中國人的頑強

Ⅹ 從政治軍事方面論證全民抗戰是抗戰勝利的關鍵。

國共兩黨的統一民族戰線,社會各界人士和愛國僑胞的支持~~以及全國各族同胞的奮斗~~經濟就是國民黨黃金十年的 努力~~~還有後期歐美國家對咱們的支持~~

閱讀全文

與論證抗日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