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抗戰中國民黨的貢獻,共產黨的貢獻有哪些
有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嘎,雞毛信 鐵路游擊隊,平原游擊隊。打得日本招架不住,投降了。
㈡ 抗日戰爭中 國共兩黨的各自作用與貢獻
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取得的對外反侵略戰爭的完全勝利。也主要分為兩個時期,一個初期階段,一個相持階段。
抗戰初期階段的正面戰場: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初期抗戰,雖然有許多失誤, 即國民黨存在僥幸心理,企圖依靠國聯,從而執行片面抗戰路線和消極防禦作戰,加上國民黨軍隊思想混亂,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許多本來可以避免的損失,但它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仍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發揮了極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國民黨正面戰場是抗日的主力。國民政府組織了一系列的大規模會戰。如淞滬戰役、晉北忻口戰役、徐州和武漢的戰役,都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是中國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由於正面戰場的頑強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在 3個月滅亡中國的戰略計劃和「速戰速決」的方針。消耗了日本的軍事、經濟實力,使其陷入長期戰爭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軍兵力分散,戰線延長,為戰略相持階段的到來,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敵後戰場的開辟,為敵後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四、國民黨中愛國官兵的抗戰英雄業績,振奮了民族精神,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促進了全國的團結和進步,堅定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念;第五、「喚起了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擴大了中國抗戰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第六、掩護了西南抗戰基地的營建,為領導機構和沿江、沿海工廠、學校、科研機構的內遷爭取了時間,為中國長期抗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抗戰相持與反攻階段的正面戰場: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由於日本侵華方針的改變,國民黨在正面戰場上採取消極對敵,避戰觀戰,消極抗日的態度,確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動方針,建立了「防共委員會」。蔣介石則運用一切辦法盡力限制八路軍、新四軍的發展。此後將大量軍隊用於對付中共軍隊相繼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國抗日民主力量。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基本上都是起消極作用的。由於實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反動方針,正面戰場形勢嚴重惡化,以至於出現豫湘桂戰役這樣的大潰敗。正面戰場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盡管國民黨抗戰的態度較初期消極,但還是堅持了抗戰。在此時期鉗制了大量的日軍,並使敵人受到一定的消耗,在客觀上配合了敵後戰場的堅持和發展,減輕了敵後戰場的壓力。從戰略上講,正面戰場起到了戰略配合的作用。
從整個抗戰過程看,盡管國民黨在後期消極抗戰,積極反共,但國民黨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總體來說是一致的,它始終堅持抗日的方針,沒有妥協投降,從而保證了抗戰的最後勝利。8年抗戰,國民黨正面戰場共舉行過22次重大戰役,殲滅日軍100餘萬,國民黨軍隊傷亡321萬。國民黨軍隊的廣大愛國官兵曾經在前線與日本侵略者奮勇作戰,不怕流血犧牲,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一切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的愛國官兵,都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貢獻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與紀念的。
二: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始終高舉抗日大旗不動搖,始終站在抗戰前列不後退,並以共產黨人為國為民、無私奉獻、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精神和抗日先鋒模範作用,贏得全國人民的信賴和擁戴,成了中華民族的先鋒、中國人民的脊樑,在全民族抗戰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從宏觀上、本質上和發展觀點看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應該具備以下條件:一是能夠代表民族利益,反映人民願望,提出合乎時代潮流的政治主張,獲得人民的信賴和響應;二是能夠制定符合國情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推動歷史前進,得到人民的擁護;三是能夠團結絕大多數,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得到人民的支持;四是能夠起到先鋒模範作用,成為群眾表率,得到人民的愛戴。
一、中國共產黨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動全民族抗戰的倡導者、推動者和政治領導者。眾所周知,日本侵略者妄圖滅亡中國的侵略戰爭始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也由此開始。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共產黨始終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高舉團結抗日的愛國主義旗幟,堅定地站在抗日斗爭的最前列,為推動全民族抗戰作出了重要貢獻。
歷史表明,如果沒有共產黨「真心實意地出來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那就無人發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無人領導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那就無從實行抗日。」同時表明,「在要不要抗戰的問題上,蔣介石受了我們的領導,就是我們推動了他抗戰。」從這個意義上講,蔣介石接受了共產黨的政治領導。
二、中國共產黨是發展抗日力量,掀起抗日高潮的政治核心和戰略指導者。全面抗戰爆發後,國共兩黨的分歧由要不要抗日轉向怎樣抗日的問題。由於兩黨代表的利益不同,參加抗戰的原因和目的不同,因而一開始就提出了兩條不同的抗戰指導路線和軍事方針,形成了兩個不同的抗日戰場,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抗戰局面。
共產黨的正確路線、方針和政策,把全民族抗日推向了高潮,並在實踐上指導共產黨的敵後戰場取得節節勝利。八路軍首戰平型關就威名天下揚,粉碎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得到了蔣介石的嘉獎,振奮了全國民心,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此後不久,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抗日武裝,深入敵後,開展廣泛的人民游擊戰爭,收復大片國土,解放5千多萬人民,建立大小10多個抗日根據地,抗擊了近半數(約40萬)侵華日軍,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的正面戰場,迫使敵人佔領廣州、武漢後停止了對國民黨戰場的戰略進攻,促進了戰略相持階段的到來。
歷史證明,「敵人進攻,國民黨敗退,如果沒有八路軍、新四軍的對敵反進攻,戰略相持階段的出現是不可想像的。」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敗局也必將更為嚴重。從這個意義上講,即使在抗戰第一階段,也是共產黨對全國抗戰起了政治核心和戰略指導作用。
三、中國共產黨是堅持團結抗戰,反對分裂投降,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力量和堅強堡壘。為了維護團結抗日的大局,共產黨作出了重大犧牲,頂住了投降反共逆流,為全國人民的抗日大業作出了傑出貢獻。一方面及時提出了「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三大政治口號,開展了聲討汪精衛集團叛國罪行的斗爭,制止了蔣介石集團的投降活動。另一方面制定並堅持了「又聯合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以及高度克制、忍讓的「自衛」斗爭等政策、方針和原則,闡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政策和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向全國人民指明了「中國向何處去」的方向。
歷史證明,如果沒有共產黨「真心實意地出來維持抗日的大局,反對投降、分裂、倒退的危險傾向,那就會弄得一團糟。」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展和抗日戰爭的勝利。
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和敵後戰場,是堅持抗戰、爭取勝利的中堅力量和主要戰場。在長達6年左右的戰略相持階段,由於日軍進攻的重點由國民黨戰場轉向共產黨戰場,敵後戰場成了抗戰的重心,敵後軍民成了堅持抗戰的「脊樑」。堅持抗戰打敗侵略者的歷史重任落到了共產黨肩上。
歷史表明,「所謂相持階段,實即解放區與敵人的相持。」其特點就是「敵人與解放區之長期反復的最殘酷的戰爭。」如果沒有敵後解放區戰場與敵人相持的戰爭,並在最困難的條件下長期堅持下來,「那就不會有什麼相持階段,」也就不會有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總之,從整體的角度來看抗日戰爭中,國共兩黨的地位與作用,他們都是重要且絕對不能忽略的。共產黨的作用更加積極有力,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全國抗戰起到的關鍵的作用,在思想綱領上完全符合當時的國情需要,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打游擊戰爭,為正面戰場創造了有利條件。共產黨在抗日戰中有著鮮明的引領地位。而對於國民黨雖然有時出現了一些反動的行動與極為消極退步的作法,但在抗日戰爭民族統一戰線中的地位仍是至關重要的。但相對於共產黨的作用與地位,仍屬於次要地位。總的來說,抗日戰爭的勝利還要歸結於中國的民力民心,共產黨領導敵後軍民堅持長期抗戰的結果。
㈢ 抗戰時國民黨做出了哪些貢獻
抗戰時,國民黨政府是中國的合法政府,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是政府軍,抵抗侵略,政府軍當然義不容辭。
(我收藏的兩本書,第一本是1985年的,書名是由徐向前元帥題寫,那時大陸已經認可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貢獻了;第二本是2005年的,注意看腰封上的字,點擊圖片可放大)
根據國民政府國防部1947年10月統計,在整個抗戰期間,國民黨軍隊作戰消耗合計3227926人,其中陣亡1328501人(包括8名上將,41名中將,71名少將,1.7萬名校尉),負傷1769299人,失蹤130126人;因病消耗合計937559人,其中死亡422479人,殘廢191644人……犧牲是巨大的。
抗戰開始後,國軍在正面戰場打了22次大會戰,其慘烈,悲壯,感天動地,令人為之動容。
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八一三」淞滬會戰是抗戰爆發以來,中日雙方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三個月的戰役中,雙方都投入幾十萬的兵力。由於國民革命軍戰略不當,武器裝備落後,在付出了330000多人的損失後,最終被迫匆忙撤兵,並直接導致了南京會戰的失利。此戰日軍傷亡50000餘人。
南京保衛戰: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淞滬會戰後,日軍迅速進攻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由於此時國民革命軍兵力凋零,退守絕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圍撤退。日軍進入南京開始了長達數月,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殘酷殺害中國軍民300000多人。
太原會戰: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軍佔領大同後向太原進攻,國民革命軍由於指揮混亂,布置不當,被迫從太原突圍。此戰國民革命軍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犧牲,消滅敵軍20000餘人。但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戰場的正規戰爭宣告結束。
徐州會戰:1938年1月----5月21日:
日軍打通了津溥線,擴大了佔領區,但未能消滅中國軍隊主力。國民革命軍的防禦作戰和主動轉移為此後的武漢保衛戰贏得了4~5個月的時間。其中台兒庄大捷消滅鬼子10000多人,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
蘭封會戰:1938年5月21日----6月:
日軍試圖在徐州會戰後繼續擴大戰果,板垣征四郎師團孤軍深入,被以薛岳為指揮的國民革命軍包圍。最後由於蔣軍嫡系將領的無能,國民革命軍最終功虧一簣。
武漢會戰:1938年6月----10月:
歷時四個半月的武漢會戰雖然最終以武漢失守而結束,但國民革命軍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斃傷敵軍40000人、近100000名日軍因戰斗、氣候、疾病等原因暫時喪失了作戰能力的巨大戰果,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抗日戰爭從此進入相持階段。
隨棗會戰:1939年5月1日----20日:
武漢會戰後,日軍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國民革命軍對武漢的威脅,向湖北省棗陽地區發動進攻。國民革命軍消滅斃傷敵軍13000人,第五戰區也付出了較大的犧牲。日軍未能達到預定的戰略目標。
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4日----10月:
日軍動用100000兵力,卻在第九戰區第十五集團軍的抵抗下損失慘重。日軍承認「在部分戰場上,部分戰況之激烈超過了諾門坎」。在國民革命軍反擊下,日軍傷亡達20000人,被迫撤軍,國民革命軍傷亡30000餘人。
桂南會戰: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日軍佔領南寧和昆侖關後,國民政府從數百公里處急調10個精銳師,對日軍發動立體化進攻,取得昆侖關大捷,迫使日軍改變對廣東的作戰計劃,造成日軍在戰略上的部分被動。
棗宜會戰: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張自忠上將殉國於南瓜店,宜昌失陷。棗宜會戰是武漢會戰以來,日軍對正面戰場最大規模的一次進攻。
豫南會戰: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豫南會戰是武漢周圍地區防禦作戰中的一次戰役。日軍一度攻佔安徽省國民革命軍界首和太和,但在傷亡了9000人後,日軍最終撤軍。
上高會戰: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為保證南昌附近佔領區的安全,日軍發動試圖消滅贛北國民革命軍主力的上高會戰。日軍在三路圍攻、其中兩路受阻的情況下,形成一路孤軍深入,被國民革命軍包圍而倉皇撤軍,傷亡高達15000人。
晉南(中條山)會戰:1941年5月:
此次戰役日軍的目的是:在華北要殲滅山西南部的國民革命軍。國民革命軍傷亡42000餘人,被俘35000餘人,日軍傷亡僅為國民革命軍的1/12,成為「抗戰史上最大的恥辱」。
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0月1日:
國民革命軍第六戰區在正面戰場上主動發起1941年以來惟一一次主動進攻作戰,殲滅日軍7000人。最終由於第九戰區指揮失誤,日軍一度攻佔長沙,國民革命軍傷亡失蹤70000人,日軍僅傷亡20000人。
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國民革命軍第九戰區制定了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戰略,取得了長沙會戰的大捷,共斃傷日軍50000多人。成為「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以來,同盟軍惟一決定性之勝利」。
浙贛會戰:1942年4月----7月28日:
日軍大本營決定摧毀浙贛兩省國民革命軍機場,打通浙贛鐵路,最後基本實現預定目標,曾經佔領衢州機場,但遭到嚴重損失,第十五師團師團長陣亡,日軍戰史記載傷亡17148人。
鄂西會戰:1943年5月----6月:
日軍沿長江向上游進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堅守石牌要塞,第六戰區及友鄰部隊夾擊日軍,殲滅敵軍4000人。
常德會戰:1943年11月2日----12月:
在日軍30000優勢兵力進攻下,國民革命軍第57師官兵9000餘人孤軍誓死抵抗長達一十六天。最終國民革命軍收復常德等陣地,斃傷日軍20000人。
豫中會戰:1944年4月----5月25日:
日軍試圖通過豫中會戰圍殲國民革命軍第一戰區主力,並打通平漢線。由於國民革命軍指揮失當,洛陽淪陷。日軍實現最初的作戰計劃。
長(沙)衡(陽)會戰:1944年5月----8月:
豫中會戰同時,日軍開始進攻湖南,打通粵漢鐵路。國民革命軍在衡陽進行了長達四十八天的抵抗,最終因沒有拒不後援而遭到失敗。
桂(林)柳(州)會戰:1944年8月----12月10日:
日軍為摧毀大西南的空軍基地發動桂柳會戰。國民革命軍在明顯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未能取得空地配合,導致桂林和柳州僅數日即遭到淪陷。
湘西會戰:1945年4月----6月
國民革命軍在戰役中對日軍進行了包圍,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斃傷日軍10000多人。最終在國民革命軍的反攻下,日軍傷亡20000餘人,被迫撤軍。
㈣ 國民黨的抗日貢獻
張自忠
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將領出戰。7日拂曉,張自忠東渡襄河,率部北進。14日,雙方發生遭遇戰。15日,張自忠率領的1500餘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圍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里村。激戰到16日佛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一晝夜發動9次沖鋒。張自忠所部傷亡人員急劇上升。5月16日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到下午2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官兵,他將自己的衛隊悉數調去前方增援,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8人。5月16日下午4時,張自忠所部全軍覆沒,張自忠戰死。
2、李宗仁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1937年10月,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1937年8月-1938年),駐節徐州。1938年1月,任軍事委員會委員。1938年2月至5月,指揮徐海會戰。其中3月至4月的台兒庄戰役,取得殲滅日軍二萬餘人的重大勝利。1938年2月,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38年2月-1938年9月)、保安司令。1938年5月,徐州失守後,率部入鄂,在桐柏山、大洪山創立游擊基地,堅持抗戰。1938年6月10日,率部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4月至5月參加隨棗會戰。1941年1月至2月參加豫南會戰。1943年9月調離第五戰區,升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漢中行營主任,負責指揮第一、第五、第十等三個戰區。1945年5月在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繼續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3、杜聿明
1939年11月任第5軍軍長,率部參加桂南會戰,指揮桂南昆侖關對日作戰,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第五師團。戰斗整整打了十八天,於31日以中國軍隊獲重大勝利而告結束,史稱昆侖關大捷。
4、孫立人
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軍銜,第一次緬戰時任38師師長,在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斃敵2000餘,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12000餘,第二次入緬作戰時任新一軍軍長,攻克八莫、南坎、老龍山、南巴卡、新維、臘戍、喬美等地,共擊斃日軍3萬3千餘,是抗戰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的美稱。
5、薛岳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薛岳離開西南到達南京,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加入左翼軍戰斗序列,駐節安亭。1938年6月9日,蔣介石頒布武漢衛戍區戰斗序列。薛岳任該衛戍區第一兵團總司令。10月7日,薛岳指揮各路部隊發起總攻。至10日,第六十六軍擊潰萬家嶺、茅坪聶、老虎尖、石堡山之敵後,又擊敵於田步蘇;第四軍攻佔扁擔山,第七十四軍攻佔張古山。這時,敵一0六師團除逃脫千餘人外,其第一二三(木島)聯隊、一四五(池田)聯隊和一0一師團的一四九(津田)聯隊以及配屬部隊,計一萬餘人,全部被消滅,並有三百餘人被俘。
6、衛立煌
國軍陸軍二級上將軍銜,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中的「虎將」。取得了中原大戰中擊敗石友三解除南京之圍、鄂豫皖「圍剿」、鎮壓「閩變」分路暨主功、擊敗岡村寧次收復鄭州、緬北滇西反攻戰役(含強渡怒江戰役)等一系列戰役的勝利 。忻口會戰亦破壞了日軍的作戰計劃。
7、傅作義
1940年3月20日夜率部對盤踞五原之敵發起猛攻,血戰兩晝夜,收復五原。此役擊斃水川一夫中將,大橋少佐等日軍300餘,全殲以桑原為首的特務機關,俘淺治慶太郎等50餘人,殲滅王英偽軍兩個師,獲戰利品甚多。血戰中,傅部也遭到重大犧牲,有的連剩下不到10人,營、連、排長傷亡過半。至此,連續150餘天的奇襲包頭、會戰綏西、收復五原三戰役,以五原大捷告終。1940年4月5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致電傅作義嘉勉並為請勛。1940年4月17日,國民政府繼蔣介石之後,將第二枚最高榮譽獎章「國光勛章」授予傅。但傅作義認為,「五原大捷,乃所部全體官兵艱苦抗戰,奮勇抗戰的功績,個人不應領此勛獎」,而加以拒絕。
㈤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所做出的貢獻有哪些
抗戰期間,國抄軍以劣勢裝備與日軍浴血苦戰,其中大型會戰22次、重要戰斗1100次、小型戰斗3萬9000次。 國軍傷亡322萬官兵,包括268位將領殉國,其中上將7人、中將56人、少將205人。 無辜百姓死亡人數超過2000萬人,財產損失更是不可計數。
國軍對日抗戰是在軍力懸殊、毫無勝算的情況下,以無比決心與毅力,堅持不投降、不妥協,牽制了80萬現代化日軍,使日軍無法完全投入太平洋戰場,間接阻止他們進佔澳洲、印度,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也曾經表示,二戰勝利的一個關鍵,就是中國全力堅持對日作戰,避免了日本與德國會師,將戰場連成一線。
㈥ 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有哪些貢獻國民黨呢
共產黨在抗自日戰爭中的貢獻: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中國共產黨倡導和促成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和保證:中國共產黨的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方針,指明了抗戰勝利的方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是抗戰的重要戰場,對抗戰的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
中國共產黨制定和實施了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戰略方針,實現了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正確指導;
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開辟的敵後戰場,逐漸成為中國抗戰的主戰場,成為全民族持久抗戰的中堅;
中國共產黨以自身的先鋒模範作用,贏得人民的信賴和擁護,成為領導民族解放和振興的堅強核心;
國民黨政府對整個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國軍也是中國人民的子弟兵,包括380萬陣亡將士們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抗戰史。
㈦ 抗戰時國民黨做出了哪些貢獻
1,
在正來面戰場上消滅了近10餘萬源日本陸軍精銳(不要小看這10萬部隊,他們是日本進行地面戰的主力,戰爭後期日本國內補充的增援兵,完全不能和他們相提並論)
並且拖住了近30萬日本陸軍
2,
在戰爭開始階段頂住了日軍猛攻,並且3次遷都也沒有投降
看下法國政府就知道了,害怕德軍破壞巴黎,而宣布投降,政府要員流亡英國,導致歐洲變成德國後院。
如果國民黨政府在南京失守的時候也宣布投降,那麼日軍不但能迅速佔領東南亞,和印度,
獲得源源不斷的石油,礦產和橡膠的日軍,絕對能把美太平洋艦隊吃掉
3,
派遣中國遠征軍遠征出國作戰,這是二戰中,中國唯一一次和日軍作戰傷亡比例達到1:1的戰役
如果沒有中國遠征軍,那麼中國的外援就完全斷絕了,抗戰勢必更加困難,
同時,英國的印度殖民軍,美國在東南的軍隊也勢必被消滅,所謂的大東亞共容圈就真的形成了
4,
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雅爾塔協定,開羅會議,聯合國的創建,等等都不同程度的提升的中國的國際地位
5,
是最先偵獲日本即將襲擊珍珠港的情報的,並首先向美傳達的。
這個大家可能聽說的比較少,但確是事實,
㈧ 國民黨對抗日戰爭所做出的貢獻(詳細)求大神幫助
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隊積極抗戰拚死抵抗,作出巨大犧牲,成為抗戰的主力軍。據統計,八年抗戰中,國民黨軍隊中陸軍陣亡將士三百萬人以上,當中將級軍官已超過二百名,中下級軍官更大幅傷亡。國民黨軍陣亡將領有:29軍副軍長佟麟閣,132師師長趙登禹,9軍軍長郝夢齡,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等等。其中張自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犧牲級別最高的將領。 此外,抗戰期間國民黨軍隊亦首次離開中國,組成遠征軍, 到緬甸與英印軍共同作戰,且亦屢有勝果。 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革命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革命軍與日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斗、小型戰斗28931次。國民革命軍陸軍死亡、失蹤321萬1914人,空軍陣亡4321人、損失戰機2468架,海軍幾乎全滅。加上因病減員等非戰場損失,國軍總損失400多萬人。不過,亦於大小會戰中,讓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將官陣亡於與國軍會戰中。(中日戰爭中,共129名日本將官陣亡) 從抗擊日軍的數量和地域來看,國民黨軍的對日戰場是主戰場,抗擊著大部分的日軍。僅從殲滅日軍的數量來看就超過一百萬。國民黨軍在除西北以外的廣大地區抗擊日軍。國民黨軍在一次戰役中殲滅日軍的數量可以達到上萬人(不少為日軍精銳部隊),如台兒庄大捷、萬家嶺大捷. 往者雖已逝,來者猶可追。國軍的抗日將士永垂不朽!
㈨ 國民黨在抗戰期間貢獻多少
貢獻來其實跟共產黨差不多,源畢竟當時共產黨的武器方面落後很多。
(9)抗日戰爭中國民黨的貢獻擴展閱讀:人,可以從生物、精神與文化等各個層面來定義,或是這些層面定義的結合。生物學上,人被分類為人科人屬人種,2號染色體和猩猩甲條染色體著絲粒融合(平衡易位)締合模式接近度超過16N,並臂間多次倒位,其餘染色體都有很強的同源性,是一種高級動物。精神層面上,人被描述為能夠使用各種靈魂的概念,在宗教中這些靈魂被認為與神聖的力量或存在有關。文化人類學上,人被定義為能夠使用語言、具有復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