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單概括一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主要講了什麼
抗日戰爭:全面的抗日戰爭起於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時結束。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全民參戰的一場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是中國人民取得完全徹底勝利的一場戰爭。其主要特徵有5條:
1、全國共同抗戰;
2、國共兩黨在民族大義面前,開始第二次合作;
3、兩個抗日戰場,中國國民黨面對日軍海陸空軍的正面戰場和中國共產黨開辟的敵後戰場;
4、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全世界人民的支援,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結束;
5、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反侵略戰爭,中國人民空前團結起來,浴血奮戰,前仆後繼,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解放戰爭:1946年6月—1950年6月
解放戰爭的勝利,在中國大陸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束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主要有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戰略防禦 (1946年6月—1947年6月)
第二階段——戰略反攻 (1947年7月—1948年9月)
第三階段——戰略決戰 (1948年9月—1949年12月)
第四階段——戰略追殲(1949年12月—1955年2月)
第三階段發起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
B. 抗日戰爭簡短資料
抗日戰爭資料:
1931年,侵略中國的日本軍隊在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以後,完全的佔領了中國的東北地區,並且成立了偽滿洲國。
此以後又相繼在華北和上海等地區故意的製造事端,挑起戰爭,當時的國民政府為了避免擴大沖突,採取了妥協的政策。
1937年的7月7日,日軍在華北地區附近的盧溝橋挑起了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的12月7日,在日軍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的兩天之後。
中國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直到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以及中國無條件投降,中日戰爭才正式結束。
(2)抗日戰爭內容概括擴展閱讀:
1943年5月25日,日軍從漁洋關轉向龍潭坪、都正灣。據一本《浴血大鄂西》的抗戰歷史資料顯示:戰到深夜,陣地被藤倉長太郎攻陷,又說:都正灣系長陽中部重鎮。日軍計劃佔領之後,建立補給中心。
日軍對都正灣是志在必得。日軍燒、殺、奸、擄,無惡不作,楊家拐上胡古愚的榷坊,被日軍燒毀,火焰沖天,至於姦淫婦女,則不分老少,慘不忍言。
有些婦女,寧死不屈,跳河身亡的,就有三十多人。他們在都正灣轉了轉,就爬上魁頭岩,這里躲難的是都正灣街上的市民共計400多人,多數是中老年人和婦女。
當時有十四人跳河,十三人淹死,據老中醫姜勝修先生說:他是都鎮灣西門口住,街上居民向道庸的夫人被日軍在魁頭岩下姦汙,事後用旁邊的竹筍子通下身。
把竹筍拉出來後,鮮血滿地,當場斷氣。十四個婦女為了民族的貞節,跳下江水中。跳水的婦女中,有一個就是姜先生的老表,在石洋灘拉住一根柳枝逃上岸了,年僅十三歲,慘不忍堵。
C. 抗日戰爭中的重大歷史事件概括。(只要一件就夠了)
1、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2、上高戰役(上高戰役、錦江作戰、鄱陽掃盪戰、宜春會戰)是抗日戰爭中中方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場戰役,被軍委會參謀總長何應欽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
1941年3月,駐南昌的34師團大賀茂因友鄰第33師團預定要調到華北,要求33師團走前配合自己掃盪周圍的中國軍主力,卻因兩個師團嚴重不配合導致34師團扎進4個中國軍的合圍圈,是為「上高戰役」。中國軍隊統計擊斃日軍大佐聯隊長濱田以下日軍15000餘人,日軍自報傷亡千餘人。
3、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失利後,為保衛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作戰。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佔南京。
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首都衛戍部隊司令長官,部署南京保衛戰。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南京各城門先後被日軍攻陷,守軍節節抵抗,犧牲無數。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4、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月),是抗戰爆發後,中國第2戰區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禦戰役,為中日雙方在華北進行的第一場大規模會戰。太原會戰主要包括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等。
太原會戰歷時2個月,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顯著的一次會戰。
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4個半師團共14萬人,傷亡近3萬人。中國軍隊參戰總兵力6個集團軍計52個師(旅)共28萬餘人,傷亡10萬人以上。最後會戰以中國失利告終,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的正規戰爭宣告結束。
5、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間的台兒庄大戰最為著名。
因圍殲日軍一萬餘人,史稱之為台兒庄大捷。徐州會戰對日軍給予了巨大的打擊,大大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中方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
D. 抗日戰爭概括寫90字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來國際上稱源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沖突,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在戰爭初期,中國投入大量軍隊以遏制日軍的進攻;隨後交戰雙方即轉入相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力量逐漸發展壯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美國的羅斯福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中國戰場成為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簡稱)的主戰場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對中國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但戰爭過程中民眾的國家觀念得到了增強,戰爭的勝利極大的提高了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請採納!
E. 抗日戰爭概括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內全面戰容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 日本侵華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結束,共14年抗戰。
F. 抗日戰爭史五十字概括大概內容
概括: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飛抵芷江洽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標志著二戰結束的日本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主甲板上舉行。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
1945年9月9日上午,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中國首都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舉行受降儀式,這成為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重要標志。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第一,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第三,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G. 急求!!!!!!!! 抗日戰爭的故事 概括 字少點
蘆花村裡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裡的李內大叔急急忙忙地進了雨來容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
這是小說《雨來沒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裡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瞭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他參軍以後,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眼前。於是,他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說《雨來沒有死》,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
新中國成立後,教育部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知他的小說改名《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H. 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特點的概括,最全面的是:
【答案】B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此題應該擇優選擇,看哪一項最全面專。A與B相比,A缺乏對抗日戰屬爭性質的內容;C只是從時間上表述;D只說了性質這一個方面。B項涉及到了抗戰的范圍、性質等諸方面內容,最全面,故選B
考點:抗日戰爭
點評:學生需要掌握抗日戰爭的基本的一些事實:包括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兩個戰場、重要的代表會議、抗戰意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