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每年的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軍艦上舉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注視下,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
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反侵略歷史上的第一次全面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之後每年的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2020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當天上午,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
(1)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擴展閱讀:
銘記歷史
1945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這是一個讓所有中國人揚眉吐氣而又黯然神傷的日子。揚眉吐氣的是,70年前中國人民獲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的確,抗日戰爭造成中國人民傷亡3500萬人,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的人員財產損失。抗戰雖然遠去,但依然有其啟示意義。
抗戰啟示我們,要銘記苦難、繼往開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但不穩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日本竭盡全力美化侵略歷史,國內右傾主義嚴重、軍國主義有所抬頭,霸佔中國神聖國土——釣魚島,預備修改戰後憲法,都提醒人們要提防這個瘋狂的近鄰。
日本滅我之心不死、亡我之心猶存,大家決不能掉以輕心。盡管中國發展起來了,但人們不能驕傲自滿。要銘記苦難,朝著中國夢的實現繼續發力。
銘記苦難,不是為了報復,而是為了卧薪嘗膽,不忘苦難的滋味。盡管中國發展起來了,但距離中國夢的實現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任重而道遠。
『貳』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
1945年8月14日,日本復政府照會中制、美、英、蘇四國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重慶夏季時間8月15日晨7時(即北京時間晨7時),四國政府在各自首都(重慶、華盛頓、倫敦、莫斯科)同時宣布接受日本政府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當時的國民政府於第二天下令舉國慶祝3天。
並從1946年把9月3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1949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曾將8月15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1951年8月13日政務院發布了規定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通告。
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0號《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發布,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修訂發布)中發布的有關抗日的紀念日有「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這是中國政府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了抗日戰爭紀念日。 節日介紹法定節日
『叄』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哪一年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1945年,每年的紀念日是9月3日。
資料:中國人民抗日版戰爭勝利紀念權日是於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哪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每年的9月3日。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軍艦上舉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注視下,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反侵略歷史上的第一次全面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之後每年的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這是一個讓所有中國人揚眉吐氣而又黯然神傷的日子。揚眉吐氣的是,70年前中國人民獲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的確,抗日戰爭造成中國人民傷亡3500萬人,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的人員財產損失。抗戰雖然遠去,但依然有其啟示意義。
抗戰啟示我們,要銘記苦難、繼往開來。
(4)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擴展閱讀:
立法紀念: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
為了牢記歷史,銘記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緬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烈和所有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人們,彰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表明中國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每年9月3日國家舉行紀念活動。
『伍』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哪一天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專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屬紀念日。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軍艦上舉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注視下,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反侵略歷史上的第一次全面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之後每年的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陸』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哪一年哪一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每年的9月3日 。
1945年9月3日,中國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放假1天,懸旗3天。同時也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第一個值得揚眉吐氣的一天,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日子。
1951年8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由周恩來總理簽署的通告,確定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為9月3日。
我國往年在9月3日這一天,曾舉辦過多次大型慶祝活動。民主黨派「九三學社」就是為了紀念這個日子而命名的。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軍艦上舉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注視下,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反侵略歷史上的第一次全面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之後每年的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作出這樣的決定,集中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意志,使人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將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鼓舞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將更加堅定全國各族人民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
『柒』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哪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9月3日。
『捌』 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到底是哪一天
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是9月3日。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軍艦上舉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注視下,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反侵略歷史上的第一次全面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於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8)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擴展閱讀
抗戰勝利紀念日的文化特徵:
1、時代性。設立「抗戰勝利紀念日」,昭示的是當代中國積極順應時代潮流,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突出強調互利共贏精神,大力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主張世界各國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2、民族性。「抗戰勝利紀念日」的民族性文化特徵,來自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全民族性質。
抗日戰爭烽火的洗禮,不僅激發了中國人民對於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和實現民族振興正確道路的思考,同時也使中華民族在精神上的統一和在組織上的進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並由此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中國人民的解放。
『玖』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紀念日簡介
簡介:2014年2月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所以說從2014年起,每一年的9月3日就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為世界各國人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爭取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由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作出決定,以立法形式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集中反映中國人民的意志,使我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是十分必要的。
社會反響:
「從落後、挨打,到抗爭、探索,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卻頑強屹立。在這里,歷史留下了一路走來的痕跡,我們在不斷回望歷史的過程中汲取營養,因為忘記歷史,就等於觸碰了民族生存的底線。」
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館長朱永光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就是給愛國主義確立一個載體,讓全民族的愛國情緒有更好的著力點、支撐點。
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作出這樣的決定,集中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意志,使人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將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鼓舞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將更加堅定全國各族人民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
原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建江蘇省委主委趙龍,是首位提出將每年12月13日設立為國家公祭日的倡議者。他回憶說,在2005年全國政協會議上首次將這一想法提出後,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認同,當時就有49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合簽名。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孫宅巍說,國家公祭日的設立完全符合國際上的慣例,多年來一直希望把紀念的級別能夠提升到國家級,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不容任何詆毀和質疑。
國家榮辱決定個人命運,居安思危才能長治久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就是抗戰中譜寫的。那段歷史越來越遠,但記憶應該保鮮。讓一代代中國人重溫歷史,可以從中獲取啟迪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