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陽新抗日戰爭

陽新抗日戰爭

發布時間:2021-02-03 00:04:41

1. 抗日戰爭那些戰役把日本打的損失慘重

武漢會戰——抗日戰爭中日本損失最大的一場戰役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6月至10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以湖北武漢地區為中心,在皖中-皖西、贛北-贛西北、鄂東、豫南等廣闊地域抗擊日軍進攻的大會戰。
1938年6月12日,日軍波田支隊在安慶登陸,很快佔領安慶,武漢會戰正式開始。9月6日,廣濟失陷。29日,日軍攻陷長江要塞田家鎮。至10月下旬,武漢三鎮全部淪於敵手,武漢會戰結束。
日軍侵佔南京(參見南京戰役)後,國民政府雖西遷重慶,但政府機關大部和軍事統帥部卻在武漢,武漢實際上成為當時全國軍事、政治、經濟的中心。1937年12月13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擬定保衛武漢作戰計劃。在徐州失守後,即調整部署,先後調集約130個師和各型飛機200餘架、各型艦艇及布雷小輪40餘艘,共100萬餘人,利用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地區有利地形,組織防禦,保衛武漢。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7月中旬~9月中旬由白崇禧代理)指揮所部負責江北防務;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指揮所部負責江南防務。另以第一戰區在平漢鐵路(今北京一漢口)的鄭州至信陽段以西地區,防備華北日軍南下;第三戰區在安徽蕪湖、安慶間的長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東地區,防備日軍經浙贛鐵路(杭州一株洲)向粵漢鐵路(廣州一武昌)迂迴。
1938年5月日軍攻陷徐州後,積極准備擴大侵略戰爭。決定先以一部兵力攻佔安慶,作為進攻武漢的前進基地,然後以主力沿淮河進攻大別山以北地區,由武勝關攻取武漢,另以一部沿長江西進。後因黃河決口,被迫中止沿淮河主攻武漢的計劃,改以主力沿長江兩岸進攻。6月初,第6師從合肥南下;波田支隊(相當於旅)由蕪湖溯江西進,向安慶進攻。守軍第26、第27集團軍節節阻擊。12日波田支隊攻佔安慶,繼續沿江西進。13日第6師攻佔桐城後,轉向西南方向進攻,17日陷潛山。至7月初,日軍在江北佔領太湖、望江以東,在江南佔領江西湖口以東的長江沿岸地區。4日,日軍華中派遣軍調整戰斗序列,由其司令官煙俊六指揮第2、第11集團軍,負責對武漢的作戰。以第11集團軍沿長江兩岸主攻武漢;第2集團軍沿大別山北麓助攻武漢。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部先後調集第2軍和第11軍共12個師團,以及海軍第3艦隊,航空兵團等500餘架飛機,120餘艘艦艇,約35萬兵力。另以華中派遣軍直轄的5個師團分別擔任對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區的警備任務,以鞏固後方,保障此次作戰。
長江南岸地區作戰 第九戰區以第1兵團在鄱陽湖西岸地區,第2兵團在江西星子、九江至碼頭鎮之線組織防禦。日軍第11集團軍主力沿長江南岸地區進攻,7月23日,波田支隊在九江東面的姑塘登岸。守軍第2兵團以第70、第64軍等部協同第8軍實施反擊,由於日軍第106師團繼續登岸,26日九江失守。波田支隊沿長江西進,8月10日,在瑞昌東北的港口登岸,向瑞昌進攻。第3集團軍在第32軍團增援下奮力抗擊。後因日軍第9師加入戰斗,守軍力戰不支,24日瑞昌失守。第9師團和波田支隊繼續沿長江西進,同時以第27師團向箬溪方向進犯。第30集團軍和第18軍等部在瑞昌-武寧公路沿途地區逐次抗擊,相持月余,至10月5日,日軍第27師團攻佔箬溪後,轉向西北進攻,18日陷湖北辛潭鋪(屬陽新),向金牛(今屬大冶)方向進犯。在此期間,守軍第31集團軍和第32軍團等部在瑞昌以西地區節節抵抗沿長江西進的日軍,至9月24日,碼頭鎮、富池口(屬陽新)先後陷落。第2兵團組織第6、第54、第75、第98軍和第26、第30軍團等部在陽新地區加強防禦,戰至10月22日,陽新、大冶、鄂城(今鄂州)相繼失守,日軍第9師和波田支隊向武昌逼近。
當西進日軍進攻瑞昌的同時,第106師從九江沿南潯鐵路(南昌-九江)南犯。守軍第1兵團第29軍團和第4、第8軍等部依託廬山兩側及南潯鐵路北段的有利地形進行頑強抗擊,日軍進攻受挫。8月20日,日軍第101師團從湖口橫渡鄱陽湖增援,突破第25軍防線,攻佔星子,協同第106師團企圖攻佔德安,奪取南昌,以保障西進日軍的南側安全。第1兵團總司令薛岳以第66、第74、第4、第29軍等部協同第25軍在德安以北的隘口、馬回嶺地區與之激戰,雙方成膠著狀態。9月底,日軍第106師團第123、第145、第147團和第101師團第149團孤軍深入,進至德安西面萬家嶺地區。薛岳指揮第4、第66、第74軍等部從側後迂迴,將其包圍。日軍第27師一部增援,在萬家嶺西面白水街地區被第32軍等部擊退。10月7日,中國軍隊發起總攻,激戰三晝夜,多次擊敗日軍反撲。日軍由於孤立無援,補給斷絕,戰至10日,4個團大部被殲。史稱萬家嶺大捷。
長江北岸地區作戰 7月24日,日軍第11集團軍第6師從安徽潛山向太湖進攻,相繼突破第31、第68軍防線,至8月3日,先後攻佔太湖、宿松、黃梅(屬湖北)等地,繼續西進。第五戰區第4兵團以主力在湖北廣濟(今梅川)、田家鎮、浠水地區准備迎擊日軍,第11集團軍和第68軍固守黃梅西北一線,調第21、第26、第29集團軍由潛山、黃梅西北山區南下側擊日軍,至28日先後收復太湖、宿松。第11集團軍和第68軍乘勢反攻,未果,退至廣濟地區,協同第26、第86、第55軍等部繼續抗擊日軍。第4兵團令第21、第29集團軍自黃梅西北實施側擊,未能阻止日軍,至9月17日廣濟、武穴相繼淪陷。接著日軍圍攻田家鎮要塞。第4兵團以守備要塞的第2軍並加強第87軍一部固守陣地,以第26、第48、第86軍在外圍策應作戰,攻擊日軍側背,激戰旬余,終因陣地被日軍優勢火力摧毀,傷亡甚重,29日田家鎮要塞失守。日軍繼續進攻,10月19日陷浠水,24日佔黃陂,直逼漢口。
大別山北麓地區作戰 第五戰區第3兵團以第51軍和第19軍團第77軍在安徽六安、霍山地區,第71軍在富金山、固始(屬河南)地區,第2集團軍在河南商城、湖北麻城地區,第27軍團第59軍在河南潢川地區,第17軍團在信陽地區組織防禦。8月下旬,日軍第2集團軍從合肥分南北兩路進攻。南路第13師團於29日突破第77軍防線攻佔霍山,向葉家集方向進犯。第71軍和第2集團軍在葉家集附近的富金山至商城一帶依託既設陣地頑強抵抗。日軍第13師團受挫,得第16師團增援,9月16日攻佔商城。守軍退守商城以南打船店、沙窩地區,憑借大別山各要隘,頑強抵抗,至10月24日,日軍逼近麻城。北路日軍第10師團於8月28日突破第51軍防線攻佔六安後,強渡淠河和史河,9月6日進占固始,繼續西進。第27軍團第59軍在春河集(屬固始)、潢川一帶組織抗擊,鏖戰旬余,19日潢川失守。21日日軍第10師團突破第17軍團第45軍陣地,攻佔羅山,繼續西進,在信陽以東地區遭第17軍團反擊,被迫撤回羅山。日軍第2集團軍以第3師增援,協同第10師團向信陽進攻。10月6日,一部迂迴信陽以南,攻佔平漢鐵路上的柳林站。12日日軍第2集團軍攻佔信陽,然後沿平漢鐵路南下,協同第11集團軍進攻武漢。在日軍已達成對武漢包圍的情況下,為保存力量,中國軍隊不得不於10月25日棄守該城。日軍26日佔領武昌、漢口,27日佔領漢陽。
武漢會戰期間,中國空軍和海軍也積極參與了作戰。在蘇聯航空志願大隊的配合下,中國空軍鏖戰長空,與日軍航空兵空中大戰7次,擊毀日機78架,炸沉日艦23艘,有利地支援了地面部隊的作戰。中國海軍也英勇作戰,擊沉,擊傷日軍艦艇及運輸船隻共50餘艘,擊落日機10餘架,但自身也損失慘重,基本上全軍覆沒。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大小戰斗數百次,以傷亡40餘萬的代價,斃傷日軍20餘萬,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日軍雖然攻佔了武漢,但其速戰速決,逼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並未達到。此後,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按時間順序排列:

一二八淞滬抗戰</>
長城抗戰</>
察哈爾抗日同盟軍</>
綏遠抗戰</>
台兒庄大捷</>
南口戰役</>
八一三淞滬會戰</>
平型關大捷</>
忻口、太原會戰</>
徐州會戰</>
武漢會戰</>
南昌會戰</>
隨棗戰役</>
長沙會戰</>
黃土嶺勇殲敵酋</>
桂南會戰</>
棗宜會戰</>
百團大戰</>
中條山戰役</>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
中國遠征軍緬北、滇西反攻作戰與芒友會師(中國揚名國際的戰役)</>
常德會戰</>
敵後戰場的局部反攻</>
豫湘桂戰役</>
決戰雪峰山</>
決戰時刻——中國戰場的戰略大反攻</>
遠東最後一戰——日蘇虎頭決戰

2. 抗日戰爭中的武漢會戰的全過程是咋樣的為什麼在武漢會戰結束後(武漢失守)日軍沒有大軍進攻重慶

武漢會戰(武漢保衛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一場回會戰。中華民答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戰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
萬家嶺大捷是1938年武漢會戰中,在萬家嶺一帶中國軍隊圍殲日本軍隊第106師團大部的一場戰役,該戰役共殲日軍3000餘人。
武漢會戰(武漢保衛戰),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大小戰斗數百次,以傷亡40餘萬的代價,斃傷日軍25.7餘萬,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日軍雖然攻佔了武漢,但其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並未達到。此後,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長沙會戰----桂南會戰——上高會戰——緬北滇西戰役——湘西會戰

3. 抗戰時期中國個城市陷落時間

城市名 淪陷日期
台灣 1895年月17日
遼寧省旅大(大連) 1905年1月2日
遼寧省沈陽 1931年9月19日
遼寧省安東(丹東) 1931年9月19日
遼寧省撫順 1931年9月19日
遼寧省本溪 1931年9月19日
遼寧省營口 1931年9月19日
遼寧省遼陽 1931年9月19日
吉林省長春 1931年9月19日
吉林省四平 1931年9月19日
吉林省吉林 1931年9月21日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 1931年11月20日
遼寧省錦州(錦縣) 1932年1月3日
黑龍江省哈爾濱 1932年2月5日
黑龍江省牡丹江 1932年2月6日
黑龍江省海拉爾(今內蒙古) 1932年12月5日
黑龍江省滿洲里(今內蒙古) 1932年12月6日
河北省山海關(榆關) 1933年1月3日
熱河省承德 1933年3月4日
天津 1937年7月29日
北平(京) 1937年7月31日
察哈爾省張家口 1937年8月27日
山西省大同 1937年9月13日
河北省保定 1937年9月24日
河北省石家莊 1937年10月10日
綏遠省歸綏(呼和浩特)1937年10月15日
綏遠省包頭 1937年10月17日
山西省太原市 1937年11月8日
上海 1937年11月12日
江蘇省蘇州 1937年11月19日
江蘇省無錫 1937年11月25日
江蘇省南京 1937年12月13日
浙江省杭州 1937年12月24日
山東省濟南 1937年12月26日
山東省青島 1938年1月10日
山東省煙台 1938年2月3日
福建省廈門 1938年5月13日
安徽省合肥 1938年5月14日
江蘇省徐州 1938年5月19日
廣東省廣州 1938年10月22日
湖北省武漢 1938年10月26日
海南省 1939年2月10日
江西省南昌 1939年3月28日
廣東省汕頭 1939年6月21日
浙江省寧波 1941年4月20日
香港 1941年12月25日
河南省鄭州 1944年4月24日
河南省洛陽 1944年5月25日
湖南省長沙 1944年6月19日
湖南省衡陽 1944年8月8日
福建省福州 1944年10月4日
廣西省柳州 1944年11月10日
廣西省桂林 1944年11月11日
廣西省南寧 1944年11月24日

左權 1905年出生,湖南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1935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時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兼任第二縱隊司令員,1942年五月二十五日在山西遼縣麻田犧牲

鄧振詢 1904年出生,江西興國人,1927年出生時任ziling.com江西省委副書記,新四軍蘇南軍政委員會書記兼任行政公署副主任1943年八月三日在江寧縣犧牲

彭雪楓 1907年出生,河南鎮平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軍師長,時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任淮北軍區司令員,1944年九月十一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於日軍作戰時犧牲。

楊靖宇 1905年出生,河南確山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任政治委員,時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任政委,1940年二月二十三日,與日軍作戰時犧牲。

趙一曼 1905年出生,四川宜賓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1927年被派往蘇聯學校,1930年回國從事地下工作,曾任哈爾濱工會代理書記,時任抗日聯軍第三軍第三團政委,1935年冬與日軍作戰時被俘,1936年八月二日在珠河縣犧牲。

趙尚志 1908年出生,遼寧朝陽人,黃埔軍校畢業,1925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時任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1942年二月十二日在鶴立縣作戰犧牲。

項 英 1898年出生,湖北武昌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在ziling.com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央書記處書記。時任中央東南局書記兼任新四軍副軍長。1941年在皖南事變中與三月十三日被叛徒殺害

龍樹林 1911年出生,江西上饒人,1930年參加工農紅軍並加入中國共 產 黨,1933年到蘇聯伏龍芝軍事大學學習。回國後曾任紅軍教導總隊訓練處主任,時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挺進隊政治部主任,1939年五日,隨三支隊在度江北上江都縣犧牲。

田守亮 1916年出生。安徽六安人,1929年參加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十五軍團師長,時任新西軍第三師第八旅旅長,1941年三月十六日在赴延安中,在連雲港北海面犧牲

朱文立 1900年出生,廣西百色人,1930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團參謀長,時任新四軍第十五師十五旅副旅長,1942年一月在漢陽犧牲

劉別生 1915年出生,江西安福人,1927年參加紅軍,時任新四軍第四十八團長,蘇浙軍區第一支隊司令員,1945年六月四日,在浙江新登戰役中犧牲。

劉宗英 1912年出生,江西興國人,1929年參加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軍師政治部科長,時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六八五團長,1940年犧牲

嚴昌英 1913年出生,湖北人,1930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團長,時任新四軍第一師三旅七團團長,1943年九月在江蘇興化縣唐子鎮犧牲。

楊文翰 1896年出生,江西橫峰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縣委書記,時任游擊大隊長兼任政委,1940年被捕,九月犧牲。

李東光 1902年出生,吉林渾春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ziling.com南滿臨時特別委員書記兼任宣傳部長,時任ziling.com南滿省委組織部長,1937年七月六日在清源縣犧牲。

李延平 1903年出生,吉林延吉人,1932年參加救國軍,曾任抗日救國軍支隊長,後組織派往蘇聯學習,回國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代理軍長兼任第一任師長,1938年十月在與日軍作戰時犧牲。

巫恆通 1902年出生,江蘇句容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蘇南第五行政專員公署專員兼任新四軍新三團團長,1941年八月,在被日軍俘後壯烈犧牲

吳 琨 1910年出生,四川萬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團長,時任新四軍第三支隊六團副團長,1939年九月在江陰犧牲。

吳載文 1911年出生,福建寧化人,1929年參加中國共 產 黨,1931年參加紅軍,曾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三團政委,時任新四軍第一師七團政委,1941年四月十六日,在江蘇鹽城犧牲。

張學文 1915年出生,安徽霍丘人,1931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團長,時任新四軍第七師游擊支隊副隊長,1943年七月二十四日在安徽盛家橋犧牲。

陳芳明 1909年出生,湖南人,1929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營長,時任新四軍第四十一旅三十一團副團長,1943年五月二十七人在安徽蒙城縣犧牲

陳翰章 1913年出生,吉林敦化人,1932年九月參加抗日救國軍,同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時任東北抗日聯軍師長,時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指揮,1942年十二月在吉林鏡泊湖南湖頭戰斗中犧牲

范子俠 1908年出生,江蘇豐縣人,曾在國 民 黨隊任團長,九一八事變後投奔馮玉祥,1939年10月接受ziling.com領導,改編為八路軍,時任太行軍區獨立第十旅旅長兼任六分區司令員,1943年三月十二日在沙河縣與日軍戰斗中犧牲。

范欽洪 1906年出生,福建永定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1934年參加紅軍曾任永定縣書記,紅軍營教導員,時任新四軍第六師十六旅政委,1943年在反掃盪中犧牲

林英堅 1908年出生,安徽金寨人,1929年參加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軍二六三團長,時任新四軍第二師五旅十三團長

易元鰲 1904年出生,湖北紅安人,參加紅軍後堅持在豫皖地區三年游擊戰爭,曾任手槍隊長,時任新四軍挺進縱隊獨立團長,1941年三月在安徽宿松縣許家嶺戰斗中犧牲

周樂生 1911年出生,江西樂安人,1929年參加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軍團政委,時任新四軍六十十七團政治處主任,1942年在蘇南反掃盪中犧牲。、

周啟邦 1917年出生,江蘇銅山人,1937年參加革命,曾任新四軍團政委,時任新四軍第四師宿東游擊支隊政委,1942年四月二十三日在安徽靈壁縣犧牲

鄭行剡 1912年出生,湖北紅安人,1929年參加紅軍,1932年參加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軍營教導員,時任新四軍淮南軍區獨立團政委,1941年十月在江蘇六合縣螞蟻山戰斗中犧牲

趙伊坪 1910年出生,河南堰城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ziling.com豫東特委書記。時任ziling.com西北區黨委秘書長。1939年三月五日犧牲

鍾效培 1914年出生,江西興國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ziling.com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副部長,時任ziling.com山東分局青工委書記,1942年十一月十一日在反掃盪中犧牲

聶慶泰 1904年出生,湖北黃安人,1929年參加中國共 產 黨,1930年參加空軍,曾任紅軍營政治教導委員,時任新四軍五師十四旅四十二團政治委員。1942年五月在漕河鎮犧牲

顧士多 1915年出生,河南羅縣人,1931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團長,時任新四軍第四支隊九團團長,1940年安徽無為縣犧牲

桂逢州 1914年出生,四川省人1932年參加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軍參謀長,時任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參謀長,1940年在安徽無為縣照明山犧牲

柴世榮 1894年出生,山東膠縣人,九一八事變後投奔東北救國軍,曾任東北救國軍第四路軍司令員,抗日聯軍第五軍軍長,時任蘇聯北野營八十旅四步兵營長,1943年犧牲

徐世奎 1911年出生,湖北禮山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三十九師師長,時任新四軍第四師七團政治委員,1940年九月在龍王山中犧牲

郭 敏 1912年出生,江西吉水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1930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軍團政委,時任新四軍一師四團政委,1943年一月十七日在戰斗中犧牲

高捷成 1912年出生,福建廈門人,1931年參加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冀南稅務局總局長,時任冀南銀行總行長兼任政委,1943年五月犧牲

曹德輝 1913年出生,江西省人,1930年加入紅軍,曾任紅軍團政治處主任,時任新四軍第六師警衛團政治委員,1941年九月二十六在江蘇江陰縣和興街戰斗中犧牲

蕭輝錫 1917年出生,湖北陽新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1931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軍團政委,時任新四軍第七師十五團政委,1942年五月在安徽無為縣犧牲。

黃 杉 1913年,安徽桐城縣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政治教導員,時任新四軍第七師副團長

黃金德 1912年出生,湖北通城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中央鄂南中心縣縣委書記,時任新四軍鄂南獨立五團政治委員,1941年在鄂城犧牲。

梁雲天 1903年出生,江西吉安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軍營長,時任新四軍第五師三十八團副團長,1941年八月在湖北禮山犧牲。

曾仁文 1907年出生,江西吉水人,1931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師政委,時任八路軍後勤部參謀主任,1943年五月在山西前線犧牲。、

蔡 武 1917年出生,四川閬中人,1933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支隊政委,時任新四軍五師獨立團團長,1941年九月在河南信陽犧牲

廖海濤 1909年出生,福建上杭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閩南紅軍第七支隊政委,時任新四軍第十六旅政委,蘇南軍政委員會主席,1941年一十月二十八日在江蘇犧牲

熊夢輝 1911年出生,江西興國人,1929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支隊長,時任四新四軍二支隊三團團長,1941年二月在安徽無為縣犧牲

馮達飛 1899年出生,廣東連縣人,黃埔軍校畢業,曾任紅八軍代理軍長,時任新四軍教導總隊長,1941年在皖南事變中犧牲

朱 鏡 1901年出生,浙江覲縣人,日本帝國大學畢業,1928年五月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ziling.com上海局宣傳部長,時任新四軍宣傳教育部長,在皖南事變中犧牲。

許權中 1895年出生,陝西臨潼人,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曾任西安警備二旅副旅長,時任第四集團軍中將參議,1943年在陝西被特務殺害

劉 英 1903年出生,江西瑞金人,曾任紅軍抗日先遣隊政治部主任,時任中央浙江省省委書記,1942年二月八日被捕,五月八日被殺害於永康縣

劉一鴻 1906年出生,安徽馬鞍人,時任新四軍第六師四十六團副團長,1943年五月在蘇南犧牲。

劉治國 1915年出生,湖北棗陽人,1931年參加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時任新四軍第十九團參謀長,1942年十二月八日在江蘇漣水戰役中犧牲

劉群先 1907年出生,江蘇無錫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後於博古結為夫妻,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女工部長,時任中央長江局工會主任,1941年在莫斯科被德機轟炸犧牲

劉震英 1917年出生,廣西田東人,1930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團長,時任新四軍第一支隊第六團政治處主任,1939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在江蘇丹陽犧牲

杜印憲 1916年出生,湖北鍾祥人,時任新四軍第五師十三旅政治部主任,1943年九月在湖北凈山縣南山被殺害

李 復 1908年出生,江蘇宜興人,時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獨立第二團副團長,1940年在江蘇武進犧牲

李子芬 1910年出生,福建晉江人,1932年參加紅軍,曾任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長,時任新四軍政治部組織部長,1942年五月在上饒集中營被殺害

李和輝 1915年出生,江西吉水人,1930年參加紅軍,時任晉察哈軍區第十九團團長,1940年八月三十一日因為參加戰斗病情加劇犧牲

李宗南 1913年出生,直隸人,時任新四軍豫皖挺進縱隊獨立團參謀長,1940年五月二十五日犧牲

鄒耀堂 1915年出生,湖北陽新人,1930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營長,時任新四軍第六師四十七團參謀長,1941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在江蘇犧牲

汪德安 1912年出生,河南商城人,1929年參加紅軍,時任新四軍淮南軍區定遠總隊副隊長,1942年一月二十九日在安徽定遠犧牲

張正坤 湖南瀏陽人,1929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團長,時任新四軍第四支隊司令員,1941年在上饒集中營被殺害

張有來 江西余幹人,1929年參加紅軍,曾任紅軍團政治處主任,時任新四軍蘇北軍區濱海總隊政治處主任,1943年三月十八日,在赴延安途中犧牲

陳宗勝 1911年出生,湖北禮山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時任新四軍第哦師五旅十三團副團長,1943年八月十七人在江蘇六合縣犧牲

周子昆 1901年出生,廣西桂林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紅三軍軍長,時任新四軍參謀長1941年在皖南事變中被叛徒殺害

趙伯華 1902年出生,湖南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曾任廣東海陸豐地區紅二團團長,時任新四軍第六師十一團參謀長,1941年七月十五日在江蘇江陰犧牲、

胡 榮 1906年出生,湖南平江人,1927年參加紅軍,時任新四軍第三縱隊政治委員,1941年在皖南事變中犧牲

胡發堅 1908年出生,江西吉安人,1929年參加紅軍,曾任紅一軍團一師參謀長,時任新四軍一支隊參謀長,1939年三月十五日在江蘇武進縣犧牲、

姚澤洪 1915年出生,湖北黃安人.
左權 1905年出生,湖南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1935年加入中國共 產 黨,時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兼任第二縱隊司令員,1942年五月二十五日在山西遼縣麻田犧牲

4. 黔軍在抗日戰爭中做了那些貢獻

武漢會戰。1938年12月,南京失守,武漢吃緊。黔軍一二一師奉命開赴鄂東廣濟一帶,和八十二師內、容一O二師、一O三師、一四O師、五十五師等黔軍部隊同時參加武漢會戰。其中一二一師是由黔藉將領吳劍平率領出黔抗日的主力師之一。「八·一三」上海戰役暴發,一二一師奉命開赴上海防守江陰要害,在兩個月內與日寇接仗十多次,打退日本海軍與陸軍的配合進攻。上海撤退後,調武漢外圍田家鎮松山口御敵,與日寇激戰月余,擊潰日寇兩個聯隊,繳獲大批武器。在強攻田家鎮石門山附近三O一高地日軍陣地的戰斗中,與日軍作戰相持一月,戰果累累,使武漢江防大門的田家鎮要塞較久地掌握在我軍手中,日寇雖擁有空中優勢,陸空軍聯合作戰,也無能「越雷池一步」。而黔軍八十二師在武漢會戰中,也在陽新、大冶戰斗中立了功。

5. 抗日戰爭戰役有哪些其中時間最長的是哪個

武漢會戰,中國一般稱為武漢保衛戰,日本稱為武漢攻略戰,是抗日戰爭中一場大規模戰役,超過一百萬名國民革命軍在蔣介石的領導下防守武漢,以抗擊由畑俊六指揮的日本帝國陸軍,戰場在長江南岸及北岸,橫跨安徽省、河南省、浙江省及湖北省,該戰役共進行了四個半月,是整個抗日戰爭中時間最長、規模最龐大和最出名的戰役。 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皇軍對中國實施全面入侵,北京及天津不到一個月落入日軍手中,整個華北平原暴露在日軍面前,11月12日日軍攻佔上海,南京有陷落的危險,國民政府於是宣布遷都重慶市,在上海、南京淪陷後,中國政府及民營部門、大批難民、以及各種戰略物質大舉西遷至西南重慶,其中大部分因運輸不及仍滯留於武漢。加上武漢原有的工業、經濟、文化基礎,到1937年底,武漢已成為國民政府的實質首都。因此在1938年,武漢周邊集結了國民政府的大量資源,包括自蘇聯所得到的軍事及技術援助(蘇聯航空志願隊)。 日本方面,由於1937年開始的諸次軍事行動讓日本感到兵源匱乏開始逐步增兵,增兵加上前線開銷使得日本平時經濟體系無法負荷;軍費的開銷迫使近衛文磨內閣於1938年進行內閣改組,並於同年5月5日發布國家總動員法,日本自此正式進入戰時經濟體制。 戰時經濟體制的推行雖然減緩了日本財政破產的速度,但是長久下去並非辦法,加上加上對蘇聯軍事實力的顧慮, 日方急欲在短期內迅速逼垮國民政府,以便聚集更多資源以便進行北進以及南進政策。正如日本天皇裕仁在武漢會戰前的御前會議中所說,要給國民政府最後致命的一擊,迫使中國投降,不願再見到「帝國雄師百萬受制於中國」。因此日本對於武漢會戰也是傾舉國之力,孤注一擲。據戰後發現日軍文件所述,「陸軍為漢口作戰傾注了全力,沒有應變之餘力」,連日本本土僅留的一個近衛師團也待命隨時准備增援武漢。 武漢的重要性 武漢位於長江中游,是當時中國第二大城市,人口超過二百萬,該市被長江及漢水分成三部分: 武昌、漢口及漢陽,武昌是政治中心,漢口是商業的集中地及漢陽是工業重鎮,在粵漢鐵路建成後,它是中國內陸的重要交通中心。 當日本在12月13日攻佔南京後,國民政府將其總部轉移至武漢,因此武漢成為當時的政治、經濟及軍事中心和戰時首都,當時中國的軍事力量集中保衛武漢,日本政府及中國遠征軍總部均預期武漢陷落將令中國停止抵抗。 序幕 武漢會戰的戰火在1938年2月28日於日軍的空襲中展開,這場空戰被稱為二二八空戰,中國擊退了日軍的進攻。 3月24日,日本國會通過了國家總動員令,授權政府可無限投入經費支持戰爭,作為總動員令的一部分,國民徵用令亦容許日本政府徵兵。 4月29日,日本帝國陸軍航空隊對武漢實施大規模轟炸以慶祝裕仁天皇的生日,中國方面由於事前已知道其目的加強准備,該場戰役被稱為四二九空戰,是中日戰爭中其中一場最大規模的空戰,中國空軍共擊落日機21架而只損失了12架飛機。 在1938年5月徐州陷落後,日本政府計劃大規模入侵漢口及攻佔武漢,以消滅國民革命軍之主力,另一方面,國民政府亦在准備武漢周邊的部隊整訓以及防線規劃,因而在武漢附近集結了超過一百萬的軍隊、大約200架飛機及30艘軍艦防守武漢。並在河南地區設置了防線滯遲徐州當地日軍的進攻,但將領的無能使得河南防線迅速崩潰;為了爭取到更多時間以加固武漢之防衛,中國在6月11日於鄭州花園口炸開黃河堤壩,這場洪水現在被稱為花園口決堤事件阻延了日軍對武漢的進攻,但是亦導致500,000至900,000名平民死亡,這亦導致1939年華北很多城市出現泛濫。 主要戰場 長江以南 6月13日,日軍在海軍支援下登陸攻佔安慶市,這被視為武漢會戰的開端,在長江南岸,中國第9戰區在鄱陽湖以西部署了一個團,另一個團被部署在江西省九江市一帶,日本第11軍的主力沿長江南岸進攻,日軍波田支隊於7月23日在九江市以東登陸,中國軍隊雖然嘗試阻止,但未能阻止日軍第106師團登陸及在7月26日攻佔九江,波田支隊沿長江西進及在8月10日於瑞昌市東北登陸及進攻該城,防守的國民革命軍第3軍在得到第32集團軍的增援下實施阻擊,但是當日軍第9師團加入進攻後,中國軍隊無力再戰及瑞昌終於在8月24日被佔領,第9師團及波田支隊繼續沿長江前進,而第27師團則同時進攻若曦,中國軍隊第30及第18軍團沿瑞昌-箬溪公路及附近地區進行抵抗,戰況強持了一個多月,直至10月5日第27師團攻佔箬溪後,日軍轉向東北前進在10月18日攻佔了在湖北省的辛潭鋪及向達之前進。 與此同時,日軍及江上支援艦隊繼續沿江西進及在瑞昌西面遇到中國第31軍及第32集團軍的反抗,當馬當鎮及富金山 (在陽新縣)被攻佔後,中國第2集團軍部署了第6、第56、第75及第98軍連同第30集團軍加強江西地區的防禦,戰役直至10月22日因中國喪失了在陽新縣、達之及在湖北省的其它城鎮才結束,日軍第9師團及波田支隊接近武昌。 萬家嶺 向武漢推進的日軍當日軍進攻瑞昌時,日軍第106師團在南面沿南潯鐵路(南昌市 - 九江市)前進,防守的中國第1與第29集團軍及第4和第8軍團倚仗廬山及南潯鐵路北面進行抵抗,結果日軍被擊退,8月20日日軍第101師團從湖口縣渡過鄱陽湖增援第106師團,他們突破中國第25軍的防線及攻佔新芝,又與第106師團協同嘗試攻佔德安縣及南昌市,以保障西進日軍的南翼,中國第1集團軍總司令薛岳利用第66、第74、第4及第29軍會同第25軍與日軍在馬當要塞及德安縣以北爆發激戰,戰況陷入僵持狀態。 接近9月底,日軍第106師團的第123、第145、第147、第101及第149團進至德安縣以西的萬家嶺地區,薛岳命令第4、第66及第77軍側擊日軍,日軍第27師團試圖增援,但被在萬家嶺以西百歲街的中國第32軍擊退,10月7日中國軍隊實施最後進攻以包圍日軍,激戰持續了三天,日軍的反攻全被中國軍隊擊退,由於遭到孤立及缺乏補給,日軍四個團在10月10日被殲滅,中國方面史稱萬家嶺大捷。 長江以北 武漢戰役的地圖在長江以北,日軍第6師團在7月24日由安慶渡過太湖,突破了中國第31及第68軍的防線,在8月3日攻佔太湖縣、宿松縣及黃梅縣(屬於湖北省),當日軍繼續西進後,中國第5戰區第4集團軍部署兵力在廣濟、湖北及田家鎮以迎擊日軍,第11軍及第68軍被命令在黃梅縣布置防線,而第21軍、第26軍及第29軍團向南移動以側擊日軍。 中國軍隊在8月28日收復太湖縣及宿松縣城,但第11及第68軍發動的反攻不成功,他們後撤至廣濟連同第26、第86及第55軍抵抗日軍,第4集團軍命令第21軍及第29軍團從黃梅東北側擊日軍,但未能阻止日軍前進,廣濟及武穴先後失陷,日軍之後包圍田家鎮要塞,第4集團軍利用第2軍增援第87軍防守要塞,及以第26、第48及第86軍協同側擊日軍,但是面對擁有強大火力和豐富作戰經驗的日軍遭遇巨大傷亡,日軍在9月29日攻佔田家鎮要塞及繼續西進,於10月24日攻佔黃陂及迫近漢口。 大別山 在信陽防衛的中國軍隊在大別山以北,第5戰區第3集團軍將第51、第19集團軍及第77軍部署在安慶的六安及霍山地區,第71軍防守富金山及固始縣(隸屬河南省)地區,第2軍團在河南省的商城及湖北省的麻城,第27集團軍及第59軍在黃河地區及第17軍團在信陽組織防禦。 8月底日本第2軍分兩路從合肥進攻,南路的第13師團突破了國軍第77軍的防線、攻佔霍山及轉向葉家集,鄰近的第71軍及第2軍團利用已有陣地進行抵抗,第13師團進攻受阻及要求第16師團增援,9月16日日軍攻佔商城,守軍撤至商城以南地區,依據大別山的戰略據點繼續進行抵抗,10月24日日軍攻佔麻城。 北路的日軍為第10師團,他們突破了國軍第51軍的防線和在8月28日攻佔六安,9月6日他們攻佔固始縣城及繼續西進,國軍第27集團軍及第59軍集結在黃河地區進行抵抗,經過十日的激戰,日軍在9月19日渡過黃河,9月21日第10師團擊破國軍第17軍團及第45軍,攻佔廬山,他們繼續西進,但面對國軍在信陽以東發動反天而退回廬山,日本第2軍利用第3師團進行增援,與第10師團協同進攻信陽,10月6日迂迴到新塘及攻佔平漢鐵路的柳林車站,10月12日日本第2軍攻佔信陽及進至平漢鐵路南面,會同第11軍一同進攻武漢。 當時日軍已完成包圍武漢的行動,國民革命軍為保全實力而棄守武漢,日軍在10月26日攻佔武昌及漢口、10月27日攻佔漢陽,日軍完成攻佔武漢三鎮的行動。 化學武器的使用 根據吉見義明及星野松野的資料,昭和天皇發出特別命令(rinsanmei)對中國人使用化學武器,在武漢戰役期間,閑院宮載仁親王傳達天皇命令,從1938年8月至10月在375處使用有害氣體,雖然海牙公約第23章、凡爾賽條約第171章及華盛頓條約有關在戰爭中使用潛艇和有害氣體的條款第5章已禁止使用化學武器,而國際聯盟在5月14日的決議亦被日本皇軍採納。 總結 慶祝攻佔武漢的日軍經過四個月的激戰,國府空軍耗損極大,海軍基本上被消滅,日軍成功攻佔武漢,但是國軍之大部分主力仍然存在,而日軍反而被削弱,日本戰前之目的是在武漢作最後決戰、以消滅國軍的主力及結束戰爭的目的未能達到;戰爭爭取到的時間成功讓轉移至華中的設備以及人員再遷移至西南地區,為以後能夠長期堅持抗戰奠定了基礎。之後日軍在華中發起了數次戰役皆無重大斬獲,中國戰場陷入僵持狀態,日軍直至1944年的一號作戰為止再也沒有發動如同武漢規格相同的大規模作戰。

6. 問:抗日時期武漢會戰的資料'

答: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6月至10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以湖北武漢地區為中心,在皖中-皖西、贛北-贛西北、鄂東、豫南等廣闊地域抗擊日軍進攻的大會戰。 日軍侵佔南京(參見南京戰役)後,國民政府雖西遷重慶,但政府機關大部和軍事統帥部卻在武漢,武漢實際上成為當時全國軍事、政治、經濟的中心。1937年12月13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擬定保衛武漢作戰計劃。在徐州失守後,即調整部署,先後調集約130個師和各型飛機200餘架、各型艦艇及布雷小輪40餘艘,共100萬餘人,利用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地區有利地形,組織防禦,保衛武漢。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7月中旬~9月中旬由白崇禧代理)指揮所部負責江北防務;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指揮所部負責江南防務。另以第一戰區在平漢鐵路(今北京一漢口)的鄭州至信陽段以西地區,防備華北日軍南下;第三戰區在安徽蕪湖、安慶間的長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東地區,防備日軍經浙贛鐵路(杭州一株洲)向粵漢鐵路(廣州一武昌)迂迴。 1938年5月日軍攻陷徐州後,積極准備擴大侵略戰爭。決定先以一部兵力攻佔安慶,作為進攻武漢的前進基地,然後以主力沿淮河進攻大別山以北地區,由武勝關攻取武漢,另以一部沿長江西進。後因黃河決口,被迫中止沿淮河主攻武漢的計劃,改以主力沿長江兩岸進攻。6月初,第6師從合肥南下;波田支隊(相當於旅)由蕪湖溯江西進,向安慶進攻。守軍第26、第27集團軍節節阻擊。12日波田支隊攻佔安慶,繼續沿江西進。13日第6師攻佔桐城後,轉向西南方向進攻,17日陷潛山。至7月初,日軍在江北佔領太湖、望江以東,在江南佔領江西湖口以東的長江沿岸地區。4日,日軍華中派遣軍調整戰斗序列,由其司令官煙俊六指揮第2、第11集團軍,負責對武漢的作戰。以第11集團軍沿長江兩岸主攻武漢;第2集團軍沿大別山北麓助攻武漢。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部先後調集第2軍和第11軍共12個師團,以及海軍第3艦隊,航空兵團等500餘架飛機,120餘艘艦艇,約35萬兵力。另以華中派遣軍直轄的5個師團分別擔任對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區的警備任務,以鞏固後方,保障此次作戰。 長江南岸地區作戰 第九戰區以第1兵團在鄱陽湖西岸地區,第2兵團在江西星子、九江至碼頭鎮之線組織防禦。日軍第11集團軍主力沿長江南岸地區進攻,7月23日,波田支隊在九江東面的姑塘登岸。守軍第2兵團以第70、第64軍等部協同第8軍實施反擊,由於日軍第106師團繼續登岸,26日九江失守。波田支隊沿長江西進,8月10日,在瑞昌東北的港口登岸,向瑞昌進攻。第3集團軍在第32軍團增援下奮力抗擊。後因日軍第9師加入戰斗,守軍力戰不支,24日瑞昌失守。第9師團和波田支隊繼續沿長江西進,同時以第27師團向箬溪方向進犯。第30集團軍和第18軍等部在瑞昌-武寧公路沿途地區逐次抗擊,相持月余,至10月5日,日軍第27師團攻佔箬溪後,轉向西北進攻,18日陷湖北辛潭鋪(屬陽新),向金牛(今屬大冶)方向進犯。在此期間,守軍第31集團軍和第32軍團等部在瑞昌以西地區節節抵抗沿長江西進的日軍,至9月24日,碼頭鎮、富池口(屬陽新)先後陷落。第2兵團組織第6、第54、第75、第98軍和第26、第30軍團等部在陽新地區加強防禦,戰至10月22日,陽新、大冶、鄂城(今鄂州)相繼失守,日軍第9師和波田支隊向武昌逼近。 當西進日軍進攻瑞昌的同時,第106師從九江沿南潯鐵路(南昌-九江)南犯。守軍第1兵團第29軍團和第4、第8軍等部依託廬山兩側及南潯鐵路北段的有利地形進行頑強抗擊,日軍進攻受挫。8月20日,日軍第101師團從湖口橫渡鄱陽湖增援,突破第25軍防線,攻佔星子,協同第106師團企圖攻佔德安,奪取南昌,以保障西進日軍的南側安全。第1兵團總司令薛岳以第66、第74、第4、第29軍等部協同第25軍在德安以北的隘口、馬回嶺地區與之激戰,雙方成膠著狀態。9月底,日軍第106師團第123、第145、第147團和第101師團第149團孤軍深入,進至德安西面萬家嶺地區。薛岳指揮第4、第66、第74軍等部從側後迂迴,將其包圍。日軍第27師一部增援,在萬家嶺西面白水街地區被第32軍等部擊退。10月7日,中國軍隊發起總攻,激戰三晝夜,多次擊敗日軍反撲。日軍由於孤立無援,補給斷絕,戰至10日,4個團大部被殲。史稱萬家嶺大捷。 長江北岸地區作戰 7月24日,日軍第11集團軍第6師從安徽潛山向太湖進攻,相繼突破第31、第68軍防線,至8月3日,先後攻佔太湖、宿松、黃梅(屬湖北)等地,繼續西進。第五戰區第4兵團以主力在湖北廣濟(今梅川)、田家鎮、浠水地區准備迎擊日軍,第11集團軍和第68軍固守黃梅西北一線,調第21、第26、第29集團軍由潛山、黃梅西北山區南下側擊日軍,至28日先後收復太湖、宿松。第11集團軍和第68軍乘勢反攻,未果,退至廣濟地區,協同第26、第86、第55軍等部繼續抗擊日軍。第4兵團令第21、第29集團軍自黃梅西北實施側擊,未能阻止日軍,至9月17日廣濟、武穴相繼淪陷。接著日軍圍攻田家鎮要塞。第4兵團以守備要塞的第2軍並加強第87軍一部固守陣地,以第26、第48、第86軍在外圍策應作戰,攻擊日軍側背,激戰旬余,終因陣地被日軍優勢火力摧毀,傷亡甚重,29日田家鎮要塞失守。日軍繼續進攻,10月19日陷浠水,24日佔黃陂,直逼漢口。 大別山北麓地區作戰 第五戰區第3兵團以第51軍和第19軍團第77軍在安徽六安、霍山地區,第71軍在富金山、固始(屬河南)地區,第2集團軍在河南商城、湖北麻城地區,第27軍團第59軍在河南潢川地區,第17軍團在信陽地區組織防禦。8月下旬,日軍第2集團軍從合肥分南北兩路進攻。南路第13師團於29日突破第77軍防線攻佔霍山,向葉家集方向進犯。第71軍和第2集團軍在葉家集附近的富金山至商城一帶依託既設陣地頑強抵抗。日軍第13師團受挫,得第16師團增援,9月16日攻佔商城。守軍退守商城以南打船店、沙窩地區,憑借大別山各要隘,頑強抵抗,至10月24日,日軍逼近麻城。北路日軍第10師團於8月28日突破第51軍防線攻佔六安後,強渡淠河和史河,9月6日進占固始,繼續西進。第27軍團第59軍在春河集(屬固始)、潢川一帶組織抗擊,鏖戰旬余,19日潢川失守。21日日軍第10師團突破第17軍團第45軍陣地,攻佔羅山,繼續西進,在信陽以東地區遭第17軍團反擊,被迫撤回羅山。日軍第2集團軍以第3師增援,協同第10師團向信陽進攻。10月6日,一部迂迴信陽以南,攻佔平漢鐵路上的柳林站。12日日軍第2集團軍攻佔信陽,然後沿平漢鐵路南下,協同第11集團軍進攻武漢。在日軍已達成對武漢包圍的情況下,為保存力量,中國軍隊不得不於10月25日棄守該城。日軍26日佔領武昌、漢口,27日佔領漢陽。 武漢會戰期間,中國空軍和海軍也積極參與了作戰。在蘇聯航空志願大隊的配合下,中國空軍鏖戰長空,與日軍航空兵空中大戰7次,擊毀日機78架,炸沉日艦23艘,有利地支援了地面部隊的作戰。中國海軍也英勇作戰,擊沉,擊傷日軍艦艇及運輸船隻共50餘艘,擊落日機10餘架,但自身也損失慘重,基本上全軍覆沒。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大小戰斗數百次,以傷亡40餘萬的代價,斃傷日軍20餘萬,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日軍雖然攻佔了武漢,但其速戰速決,逼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並未達到。此後,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7.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兵哪年進入湖北通城縣的

看來也真夠懶的,那好吧我幫你。
第一次長沙戰役(又稱為「第一次長沙會戰」、「湘北會戰」,日本稱「湘贛會戰」),指1939年(民國28年)9月至10月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第九戰區部隊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區對日本軍隊進行的防禦戰役。這次戰役是繼「二戰」歐洲大戰爆發後日軍對中國正面戰場的第一次大攻勢。
日本為達到對國民政府誘降和軍事打擊,集中10萬兵力從贛北、鄂南、湘北三個 第一次長沙會戰,向長沙方向發起了進攻。第9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岳(1939年10月1日被正式任命為司令長官)為保衛長沙,採取以湘北為防禦重點,「後退決戰」、「爭取外翼」的作戰方針,調動了30多個師和3個挺進縱隊,共約24萬多人參加此次戰役。至10月9日,中國軍隊第195師恢復到進占鹿角、新牆、楊林街之線,日軍陸續退回新牆河以北地區;至10月14日,雙方恢復戰前態勢。 有兩個因素令日軍發動這次戰役,其一是納粹德國與蘇聯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另外日本關東軍剛剛在諾門罕戰役中被蘇聯紅軍擊敗,因此希望在中國發動大規模進攻以恢復士氣。結果中國獲勝。
包圍武漢
自從1938年10月,中國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調整其侵 第一次長沙會戰
對華方針,對中國實行以政治誘降為主,以軍事打擊為輔的策略;同時放棄其速戰速決的軍事戰略,代之以持久戰,重新整備武力,等待時機,以期一舉解決中國事變。 當時,在武漢外圍的中國守軍將近100個師,且對武漢形成了一種包圍態勢。長江以南是陳誠、薛岳指揮的第9戰區,有52個步兵師;長江以北為李宗仁指揮的第5戰區,有35個步兵師。日軍11軍司令岡村寧次指揮第11軍於1939年春夏之間相繼發動了南昌會戰和襄東會戰(即隨棗會戰)。經過這兩次作戰,日軍攻佔南昌並擊退第9戰區軍隊的反攻,獲得了武漢安全圈的東南屏障,並打開了通往長沙的通道;同時,打擊了第5戰區部隊,保住了漢水以東陣地,暫時緩解了江北的後顧之憂。8月底,日軍又把進攻矛頭指向了湖南。
岡村寧次制定作戰方針
1939年9月1日,岡村寧次制定作戰方針:據判斷修水河當面中國軍為25個師「軍為了打擊敵軍繼續抗戰的意志,決定在9月中旬以後,開始奇襲攻擊,以期在最短期間內,捕捉敵第九戰區主力部隊,將其殲滅於湘贛北部平江及修水周圍地區。」為此,日軍計劃動員了3個師團2個旅團約10萬人的兵力。9月13日,日軍秘密部署完成,日軍第11軍的戰斗指揮所進駐咸寧,岡村親臨指揮作戰。正式下達作戰命令。主要內容是:為隱蔽主攻方向,迷惑、牽制中國軍隊,第106師團於9月15日先開始進攻,由奉新以西突破守軍第1、第19集團軍陣地,進出至其側後,殲滅守軍於高安西北地區;第33師團由通城向麥市、渣津突進。打擊當地的中國軍第27、30集團軍。軍主力於9月23日拂曉發起進攻,其中第6師團由新牆鎮以西向汨水南高地正面突進;其左翼奈良支隊由楊林街以西向浯口、汨水北岸突進;其右翼上村支隊於9月23日拂曉在營田登陸;向汨羅江上游平江地區攻擊前進,這三支部隊協同殲滅該地區中國守軍第15集團軍。整個戰役預計20-30天,10月10日至15日返回原駐地。
戰況
中國第9戰區所轄范圍主要是湖南及鄂南、贛省一部。戰區跨湘、鄂、贛三省邊區,東西以贛江、湘江為天然之境界,兩翼又各有一湖,東為鄱陽湖,西為洞庭湖,恰成為整齊對稱形之戰場。日 一連三次的長沙會戰
日軍大迂迴之戰法無從施展,只能進行正面作戰。而且在湘、鄂、贛三省相交的地區,群山縱橫,地形復雜。長沙以北的湘北地區,大多數也是山嶽地帶:湘北不僅多山,而且多水。以粵漢鐵路為分界由北向南劃一直線,其左側有洞庭湖及澧水、沅水、湘江三大河流,右側有新牆河、汨羅江、撈刀河、瀏陽河,從而形成天然的防線。這樣一種多山、多水的地形對部隊行動會產生較大影響,尤其不利於日軍的機械化部隊行動。 第九戰區代理司令長官由薛岳認為,只要利用這些良好的地理條件,再加上正確的戰略戰術,完全有可能打退日軍的進攻,化被動為主動。戰區的作戰方案大體如下:敵似在9月中開始南犯,將以主力由湘北南趨長沙,於贛北、鄂南施行策應作戰。戰區擬予敵以嚴重之打擊而開第二期抗戰勝利之先河,決誘敵深入於長沙以北地區,將敵主力包圍殲滅之。贛北、鄂南方面,應擊破敵策應作戰之企圖,以保障主力方面之成功。薛岳將這一戰略部署的核心之點總結為八個字:後退決戰,爭取外翼。
具體部署
隨著大戰的臨近,薛岳也開始調兵遣將,部署兵力。當時,第9戰區共有21個軍又3個挺進縱隊,共52個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配屬4個軍(第4、第5、第99及新編第6軍)又1個師(第11師),總計25個軍63個師50萬人,投入作戰序列的部隊有21個軍49個師又3個挺進縱隊(實際參戰兵力為35個師又3個挺進縱隊30萬人)。至9月中旬,其兵力具體部署情況如下: 第1集團軍第58、第60軍守備靖安、奉新以西張家山、麻下、會埠一線陣地; 第19集團軍第32、第49軍守備蓮花山、馬形山以及錦江右岸陣地; 第15集團軍以第52軍主力守備新牆河陣地,第79軍守備南江橋至麥市間陣地,第37軍守備湘陰以北湘江亘汨羅江右岸陣地; 第27集團軍第20軍前出咸寧、崇陽地區,第73軍集結於渣津地區; 第30集團軍第72、第78軍共4個師守備武寧以西蒲田橋、琵琶山一帶陣地; 湘鄂贛邊區挺進軍位於通山、大冶、陽新地區; 第4、第70、第74、第5、第99、新編第6軍和第11師共15個師為戰區總預備隊,分別集結於長沙以南、以東的湘潭、株洲、衡山、衡陽、瀏陽及贛北上高、宜豐、萬載等地。 另外,防守洞庭湖與湘西方面的為第6戰區第20集團軍(轄第53、第54、第87軍等部),為了便於協同作戰,該集團軍配屬第9戰區指揮。第9戰區司令長官部位於長沙。
編輯本段贛北方面支作戰

8. 抗戰殲敵人數最多的是哪次戰役

台兒庄大捷是徐州會戰中中國軍隊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台兒庄位於徐州東北30公里的大運河北岸,北連津浦路,南接隴海線,扼守運河咽喉,是徐州的門戶。日軍奪取山東要地後,增加兵力,追擊當面中國軍隊。日軍第10師團由北自南展開進攻,第5師團由東北方向從臨沂向嶧縣(今嶧城)進攻配合作戰。

1938年3月16日,日軍第十師團組編瀨谷支隊(旅團)作為先頭部隊,向台爾庄以北騰縣發動進攻,揭開了台兒庄戰役的序幕。

中國軍隊在騰縣與敵進行拚死戰斗後,18日,騰縣、臨城陷落。20日,東北方向韓庄、嶧縣失守。瀨谷支隊在它部日軍尚未到達的情況下先行逼進台兒庄。

中國第5戰區在李宗仁將軍指揮下,為確保台兒庄陣地,以保衛徐州,調整戰略部署,准備聚殲孤軍突入之日軍瀨谷支隊。3月24日,蔣介石親到徐州視察,並組成中央臨時參謀團協助李宗仁指揮。同時,中國共產黨命令新四軍在廣大淮河流域配合友軍,使津浦路南段日軍不敢貿然北上支援南下日軍,周恩來還向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白崇禧提出作戰方針建議,得到深切贊許,並派出代表鼓勵李宗仁利用台兒庄以北有利的山區、湖溝地形給敵一次沉重打擊。

3月24日,瀨谷支隊在航空火力支援下向台兒庄發動猛攻,中國守軍與之展開激戰。日軍一部突入東北角,被守軍擊退。日軍不斷增加兵力,配以坦克、重炮實施攻擊,守軍傷亡甚重,日軍突入台兒庄。28日,中國守軍對突入之敵展開圍攻。

為切斷嶧縣之敵增援台兒庄,中國軍隊一部於30日對嶧縣佯攻,一部協助解決台兒庄附近之敵,極力破壞嶧縣至台兒庄之間的鐵路、公路,遮斷嶧縣與台兒庄的聯絡,竭力阻敵南下。同時,中國軍隊一部向另一方向南洛、三里庄前進,截斷日軍聯絡,阻敵增援。另一部由嶧縣南下圍攻日軍。29日,日軍急令攻擊臨沂的坂本支隊轉向馳援台兒庄。但於31日,遭中國軍隊阻擊,經數日激戰,予敵重創,使其救援計劃落空。

30日,日軍瀨谷旅團長親率支隊後續力量增援台兒庄,全力與中國守軍展開激戰。同日,中國軍隊將進入台兒庄之敵完全包圍。在日軍的優勢火力下,中國軍隊不避犧牲,浴血猛攻。4月3日,中國軍隊終於沖入台兒庄,與敵展開街壘戰。6日晚,中國軍隊全線攻擊。戰至7日凌晨,除一小部日軍突圍至嶧縣附近固守待援外,余敵全部被殲。

台兒庄大捷是抗戰爆發後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在歷時半個多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犧牲,但也取得了重大戰果,殲滅日軍1萬餘人。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必勝信心,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日本侵略軍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繼佔領南京、濟南後,為了迅速實現滅亡中國的侵略計劃,連貫南北戰場,決定以南京、濟南為基地,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 台兒庄是徐州的門戶,它位於徐州東北30公里的大運河北岸,臨城至趙墩的鐵路支線上,北連津浦路,南接隴海線,扼守運河的咽喉,是日軍夾擊徐州的首爭之地。

1938年3月24日,日本侵略軍瀨谷支隊向台兒庄發起進攻,與中國守軍第2集團軍第31師展開激戰。
台兒庄戰役總指揮
李宗仁將軍

日軍一部突入東北角,被守軍擊退。27日,瀨谷支隊主力一部突入北門,第31師與敵展開拉鋸戰,守軍傷亡甚重。28日,突入台兒庄的日軍被第31師圍攻,敵方損失甚重。29日,李宗仁遂令第2集團軍死守台兒庄陣地,並嚴令湯恩伯部南下,協助第2集團軍解決台兒庄之敵。31日,中國軍隊將進入台兒庄之敵完全包圍。4月3日,中國軍隊向日本侵略軍發起攻擊。日軍拚力爭奪,佔領了市街大部。中國軍隊一次又一次反擊,展開街壘戰,奪回被日軍佔領的市街。雙方陷於苦戰。6日晚,中國軍隊全線攻擊瀨谷支隊。戰至7日凌晨,除一部日軍突圍至峰縣附近固守待援外,被圍之敵全部被殲。

台兒庄戰役是中國軍隊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在歷時半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犧牲,參戰部隊4. 6萬人,傷亡失蹤7500人。在中國軍隊的英勇抗擊下,取得了殲滅日軍1萬餘人的巨大勝利。此次戰役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鬥志。

9. 解放戰爭時期日本人到過湖北省咸寧市通山縣嗎如果到了都幹了什麼

通山既是後方也是前線。日軍佔領城鎮,抗日軍民佔領山頭,進行了頑強抵抗。
1939年2月至10月間,據不完全統計,第三集團軍對日軍稍具規模的戰斗6次,斃日軍近1000人,這在當時是個可喜的戰績。稍後的戰斗酷烈程度比之抗戰初期則有過之而無不及,打出了民族精神。1939年11月中旬,九宮山守軍與1000名日軍作戰,斃日軍300人,獲戰馬13匹。同月,駐守黃金尖的某營與500名日軍繳戰三天三夜,守軍大部分壯烈犧牲,僅10餘人突圍脫險。1940年4月,一九七師與日軍繳戰七天七夜。1941年2月,日軍步兵1000人,騎兵400餘人進攻城山,守軍與之血戰,斃日軍官兵800餘人,獲大炮3部,機槍5挺,戰馬10匹,大獲全勝。同年夏,十三師與日軍在雨山戰,斃敵500人。國民黨正規軍離開通山後,擁有4000人槍的方步舟第八縱隊成為通山抗日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抗日活動中,通山涌現了許多自發抗日的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徐達成,楠林橋鎮人。1940年初夏,徐達成殺死一名日軍,獲槍一支,組成10餘人的青年抗日義勇隊。1942年春,徐達成等人深夜潛入日軍干壠營房,得槍10支,全殲守敵。這年夏,徐帶領10名青年農民,夜襲銅盆嶺碉堡,全殲守敵,繳槍20餘支,輕機槍一挺,山炮一門。1941年7月7日夜,楠林橋16歲的徐亞棟火燒日軍彈葯庫,營房內的敵人全部燒死。
最出名的是許金門。許金門,本縣泉港人,武藝高強。1925年加入共產黨,長時間任通山游擊大隊長,為革命屢立戰功,家喻戶曉。抗日戰爭開始後,許金門在家鄉組織了一支抗日游擊隊。經常在湄港公路上伏擊敵人,燒毀日軍汽車數輛,炸毀日軍在新橋橋頭的碉堡數座。他曾躍過一丈多寬的溪澗,奪取一挺重機槍;曾單槍匹馬,由向導帶路,夜襲西坑潭北山頭上的日軍哨所,手刃十多名日軍。
三、抗日中堅
中共領導的抗日運動是中華民族抗日運動的中堅力量,因為它是積極的、持久的、全民族的。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通山人民投身到抗日救國的洪流中。
1937年10月,曹德茂、潘際漢、黃全德受湘鄂贛特委的派遣,來通山大畈建立了中共陽通中心縣委,曹德茂任書記,到年底就恢復了通山、陽新、大冶三縣的黨組織。
1938年1月,新四軍平江嘉義留守處在大畈建立新四軍通訊處,黃全德兼任主任。1938年夏季,中共湖北省委派何功偉回鄂南恢復和發展黨員,建立鄂南抗日武裝。
鄂南失陷後,鄂東南特委改稱通山中心縣委,領導武昌、通山等10縣,書記何功偉。「通山中心縣委實際上類似一個特委」(何功偉:《鄂南工作形勢報告》1939年)。1939年1月,雷同受中心縣委指示,到通山建立黨組織,發展抗日武裝,開展抗日活動。
通山黨組織和新四軍大畈通訊處開展了如下工作和斗爭。
一是致力抗日救國運動的宣傳。黃沙、大畈、寶石、板橋等地組織民眾成立了抗日宣傳隊、民眾抗日學校,公開地向全縣宣傳中共中央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動員全民抗日,同時,配合第三廳派來的抗日宣傳隊開展宣傳活動,都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二是努力發展抗日武裝。
朱超游擊隊:朱超曾為國民黨軍隊營長,後離開。1942年,朱超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游擊隊,並任隊長。
石門武工隊:1943年底,中共咸崇蒲縣委與咸崇蒲縣抗日游擊隊派共產黨員徐國元等人到通山縣石門發展武工隊,隊員10人,隊長夏關育,指導員尹國銀(新四軍戰士)。
高槎坪武工隊:1944年3月成立,隊員20餘人,隊長黃安加,指導員袁達厚。
龍嶺武工隊:建於1945年1月,隊員17人,隊長魏必大,指導員馮智甫。
黃沙武工隊:1945年1月成立,隊員30餘人,阮遠回任隊長,兼指導員。後發展成縣武工隊。
陽通支隊:1945年4月,王首道率「南下支隊」在陽通活動,留下一個連,與縣武工隊合編為陽通支隊。
三是在武工隊的幫助下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為新四軍、八路軍籌糧籌款。1945年初,趙巍等人在梅田建立通山縣民主抗日政府,還建立了中心鄉抗日民主政府。
四是開展對敵作戰。縣武工隊配合「南下支隊」消滅了阮寶珊的日偽武裝特務。龍嶺武工隊在山口鋪戰役中積極支前,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特別是新四軍給日軍的打擊和震動很大。新四軍在晚上活動,神出鬼沒,身手不凡。大畈有一連日軍,被新四軍活捉10個,其餘的日軍從此不敢出營地半步。慈口軍山腦有日軍的一個哨所,共8人。在一個晚上,被新四軍全部捉去,新四軍被百姓傳頌為神兵。
四、抗日中心
1944年11月9日,「南下支隊」在司令員王震、政委王首道的率領下,肩負著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交付的重任,告別延安,開始南征,於1945年1月底與李先念同志領導的新四軍會師。2月,「南下支隊」會同新四軍第五師十四旅主力渡江南下。3月初,「南下支隊」揮戈直搗通山大幕山,殲滅頑匪周九如部,俘敵400餘人。「南下支隊」在通山抗日游擊隊長朱超的配合下,又在羅城痛殲蔡明燈土匪武裝。「南下支隊」經楊芳進入崇陽。3月8日,王首道在崇陽成立「崇通抗日民主政府」,領導崇陽、通山、通城三縣抗日斗爭。
1945年4月初,「南下支隊」主力進入湖南。4月中旬,「南下支隊」在陽通武工隊配合下,在黃沙消滅日偽武裝特務阮寶珊部,繳槍200餘枝。5月初,「南下支隊」主力由平江回通山,在通山山口鋪與留守軍部隊會合。5月6日,根據毛澤東同志電示,在山口鋪成立湘鄂贛邊區黨政軍組織。

10. 抗戰時期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活動區域主要在哪

抗戰時期的八路軍主要活動於廣大北方地區,中心活動區位於陝甘寧邊區的延安,主要活動於華北的敵方根據地。

至1945年3月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的解放區共有19個,即:

陝甘寧邊區、晉察冀邊區、冀熱遼邊區、晉綏邊區、晉冀豫邊區、冀魯豫邊區、山東解放區、蘇北解放區、蘇中解放區、蘇浙皖解放區、淮北解放區、淮南解放區、皖中解放區、浙東解放區、鄂豫皖解放區、廣東解放區、瓊崖解放區、河南解放區、湘贛解放區。

新四軍活動范圍是南方八省,江西、福建、浙江、廣東、湖北、河南、安徽、湖南這幾個省。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挺進華北、華中抗日前線,發動游擊戰爭,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並在抗戰期間逐步擴大,發展成華北、華中解放區。華南廣東省人民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於1938年和1939年先後開闢建立了東江和瓊崖抗日根據地。

(10)陽新抗日戰爭擴展閱讀:

新四軍的成立: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任命葉挺為軍長,項英任政委兼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周子昆為副參謀長,袁國平為政治部主任,鄧子恢為政治部副主任。1937年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

全軍共一萬餘人,下轄四個支隊:第一支隊,陳毅任司令員,傅秋濤任副司令員;第二支隊,張鼎丞任司令員,粟裕任副司令員;第三支隊,張雲逸兼任司令員,譚震林任副司令員;第四支隊,高敬亭任司令員,杜平任副司令員。

1938年2月上旬,江南各游擊隊奉命到皖南歙縣岩寺(今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岩寺鎮)集結整編;江北各游擊隊分別在湖北黃安(今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七里坪和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集結整編。全軍轄4個支隊及軍部特務營,共10300人。

八路軍的成立:

抗日戰爭前,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原為廣東地方軍閥部隊(李濟深的舊部),陳濟棠曾任第八路軍總指揮,下轄三個子師:第五十九師長余漢謀,第六十二師長香翰屏,第六十三師長李楊敬,該部番號後被蔣介石撤消。

1937年2月,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就中國工農紅軍改編和開赴抗日前線的問題開始談判,抗日戰爭爆發後達成協議。

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國民政府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紅軍,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改編而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任正、副總指揮。

閱讀全文

與陽新抗日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