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揭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序幕的事件是什麼
九一八事變後:局部抗戰
七七事變後:全面抗戰
西安事變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2. 中國全面抗日戰爭是從西安事變開始嗎
1937年7月7日發生在華北的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是中日全面戰爭的開始。
盧溝橋事變揭專開了全國抗戰屬的序幕。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事變,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中國駐屯軍借口一個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個要求,日本軍閥遂開槍開炮猛轟北平盧溝橋,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亦有說,根據「辛丑條約」駐扎的日本軍閥在宛平附近演習時遭到國民革命軍的槍擊,而向中國守軍進攻。
7月16日、17日,中華民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在廬山先後發表《對於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表示》談話,表示:「臨到最後關頭,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國家生存。最後關頭一到,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地無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表明了對日本軍閥挑釁的退讓底線。7月28日、30日,日本軍閥相繼佔領北平、天津,第二十九軍退守保定一線。平津一帶的大學紛紛遷移。7月31日,蔣介石發表《告全體將士書》:「……和平既然絕望,只有抗戰到底」,宣告戰爭已經全面爆發。
3. 總結日本侵華的歷史過程中時間節點和事件
1、九一八事變(1931年,開始侵華)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2、七七事變(1937年,全面侵華)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
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3、淞滬會戰(1937年,中日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4、武漢會戰(1938年,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一場會戰。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
戰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
此戰,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大小戰斗數百次,以傷亡40餘萬的代價,斃傷日軍25.7餘萬,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日軍雖然攻佔了武漢,但其速戰速決,逼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並未達到。此後,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5、日本投降(1945年,戰爭結束)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飛抵芷江洽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標志著二戰結束的日本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主甲板上舉行。
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
1945年9月9日上午,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中國首都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舉行受降儀式,這成為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重要標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4. 七七事變之所以成為揭開全國抗日戰爭序幕的標志性事件,是因為-------。
日本為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於
1937
年7
月7日在北平西南宛平縣(今屬北京市豐台區)盧溝橋製造的軍事沖突。又稱盧溝橋事變。日軍挑起事端、進而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後,中國軍隊在平津地區奮起抗擊日軍侵略的作戰,稱為盧溝橋抗戰。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後,逐步把侵略擴張到平津附近。1936年,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未逞,准備以武力攻佔平津
,進而侵佔華北
。1937年6月起
,駐豐台日軍經常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
。7月7日晚,日軍在盧溝橋進行軍事演習,夜10時40分詭稱一士兵失蹤,強行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
。中國駐軍二十九軍37師219團團長吉星文以時值深夜予以拒絕
。中日雙方經過反復交涉,約定派員前往調查。8日晨4時許,雙方代表到達宛平。正交涉間,日軍竟開槍射擊,並炮轟宛平城,中國軍隊當即奮起自衛還擊。7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號召全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南京國民政府亦採取自衛抵抗方針,調兵北上增援。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宣布准備對日抗戰,但仍不放棄和談。24日,幾路日軍進逼北平。25日,日軍發起進攻。26日,日軍向第二十九軍發出最後通牒,限37師於28日正午以前從北平附近撤退完畢,同時向南苑一帶發動猛烈進攻
;第二十九軍奮起反擊
,副軍長佟麟閣和132師師長趙登禹在激戰中殉國,遂放棄南苑及盧溝橋等地。29日北平淪陷,30日天津也被侵佔。中國人民進行的八年抗日戰爭從此開始。
日本為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於
1937
年7
月7日在北平西南宛平縣(今屬北京市豐台區)盧溝橋製造的軍事沖突。又稱盧溝橋事變。日軍挑起事端、進而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後,中國軍隊在平津地區奮起抗擊日軍侵略的作戰,稱為盧溝橋抗戰。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後,逐步把侵略擴張到平津附近。1936年,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未逞,准備以武力攻佔平津
,進而侵佔華北
。1937年6月起
,駐豐台日軍經常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
。7月7日晚,日軍在盧溝橋進行軍事演習,夜10時40分詭稱一士兵失蹤,強行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
。中國駐軍二十九軍37師219團團長吉星文以時值深夜予以拒絕
。中日雙方經過反復交涉,約定派員前往調查。8日晨4時許,雙方代表到達宛平。正交涉間,日軍竟開槍射擊,並炮轟宛平城,中國軍隊當即奮起自衛還擊。7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號召全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南京國民政府亦採取自衛抵抗方針,調兵北上增援。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宣布准備對日抗戰,但仍不放棄和談。24日,幾路日軍進逼北平。25日,日軍發起進攻。26日,日軍向第二十九軍發出最後通牒,限37師於28日正午以前從北平附近撤退完畢,同時向南苑一帶發動猛烈進攻
;第二十九軍奮起反擊
,副軍長佟麟閣和132師師長趙登禹在激戰中殉國,遂放棄南苑及盧溝橋等地。29日北平淪陷,30日天津也被侵佔。中國人民進行的八年抗日戰爭從此開始。
5. 世界第一次大戰的時間,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6月,奧匈帝國皇儲在薩拉熱窩被刺,這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6. 全面抗戰的中日進入全面戰爭
1937年7.7揭開中日戰爭的序幕。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蔣介石下令「絕對不抵抗」,東北軍一槍未發,即讓出沈陽城。日軍得寸進尺,4個多月內,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全部淪陷。日本強占東北後,中國人民就開始了武裝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但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前,未能形成全國性的民族戰爭。 1937年7月7日發生在華北的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是中日全面戰爭的開始。事變發生後,7月11日,日本近衛文麿內閣決定向華北增兵,將事變升級為「華北事變」。17日,蔣介石發表第二次廬山談話,表示「最後關頭一到,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盧溝橋事件)能否結束,就是最後關頭的境界」,表明准備全面抗戰的方針。紅軍以及四川、廣西、山西、青海、雲南等地將領在事變發生後一致表態擁護政府,要求共同抗日。
7月下旬,日軍全面佔領平津地區。27日,日本首相近衛文麿聲稱決心取得「中日關系的根本解決」。31日,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介石發表《告全體將士書》,宣告「和平既然絕望,只有抗戰到底」。同日毛澤東則命令中國共產黨跨越山西至河北,以支持傅作義的部隊作戰。8月中旬,淞滬會戰在上海爆發,戰事從華北局部擴大到了全局。雖然中日兩國都沒有向對方正式宣戰,但中日兩國都已經進入了全面戰爭狀態。
8月15日,日本政府發布聲明,明確提出要根本排除和消滅中國的抗日運動,這是日本事實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宣言書。17日,日本內閣會議決定放棄之前的「不擴大」方針,並於24日通過了動員案。日本陸軍隨即向中國大規模增兵,海軍則宣布封鎖中國全部海岸。9月2日,日本內閣通過閣議,將「華北事變」改為「中國事變」。4日,日本為了建立戰時體制召開臨時議會,並以議會開幕詔書的形式代替正式的宣戰詔書。5日,近衛在議會上發表施政方針演說,表示為使中國放棄抗日政策,即使日本「長期戰斗下去亦在所不辭」。11月,日本成立了往常只有在戰時才能設立的最高統帥機構「大本營」。至此,日本確立了戰時體制。
中國方面在8月成立了大本營作為軍事上的最高統帥機構,成立了國防最高會議作為戰時黨政軍的最高領導機關,進入戰時體制。8月9日,國民政府在南京召開國防會議,軍事委員會主要領導人、部分地方高級將領以及中國共產黨代表共同出席。根據會議決定,15日蔣介石下達全國總動員令,正式成立大本營,蔣以大元帥身份行使最高統帥權。20日,蔣下達大本營第一、二號訓令,頒布《國軍戰爭指導方案》和《國防作戰指導計劃》。訓令聲明決心維護中華民族生存和國家領土完整,對於入侵的「敵國倭寇」「以武力解決之」,提出「以達成持久戰為基本主旨」,確定了戰爭的戰略方針和作戰原則,明確了大本營的組織系統,並將中國軍隊分為5個戰區。12日,國民黨臨時常務委員會決定成立國防最高會議,以蔣為會議主席,授權他可以超越平時的程序處理一切事務。同期,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達成協議合作抗日,紅軍接受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陸軍新編第四軍,國民政府則承認中共的合法地位。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國民黨遞交《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8月19日蔣介石發表了紅軍改編的命令。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次日蔣介石發表《對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談話》,這標志著第二次國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成立。此外,8月20日至25日,中共召開洛川會議,確立了中共抗戰的內部方針。
7. 揭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序幕的事件是什麼
是七七事變。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盧溝橋事變,是回1937年7月7日發生在中國答北平的盧溝橋(亦稱蘆溝橋)的中日軍事沖突,日本就此全面進攻中國。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製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
九一八事變(又稱沈陽事變;日本稱滿洲事變,因中國東北舊稱滿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沖突和政治事件。沖突雙方是中國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九一八事件爆發後,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國內,主戰的日本軍部地位上升,導致日本走上全面侵華的道路。
8. 為什麼盧溝橋的槍聲揭開中日戰爭序幕
一、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列強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特內別是二戰前夕,日容本在1931年九月十八日,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在之後幾年,不斷向華北侵蝕,1935年的「華北自治運動」使得中日對峙的前線由中朝邊界推到了華北宛平縣。
二、盧溝橋戰役的打響之後,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戰爭。這一事件影響較大,日本在這次戰爭之前對中國的態度變化明顯,所以盧溝橋戰役成了標志性事件。
三、盧溝橋戰役之後,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都發表聲明,開始了積極的抵抗運動,特別是國民黨政府發表公開抗戰的廬山講話,中國當時的政府國民政府的態度轉變也是促進盧溝橋成為中日戰爭的爆發地的重要原因。
9. 到底是八年抗戰還是十四年呢
原則上說是十四年,日本人1931年九月十八日在北大營對中國守軍發動進攻,揭開日本入侵中國的序幕,為期十四年。之後1937年中原,盧溝橋事變爆發,全國抗戰開始為期八年
10. 在北京發生了什麼事變揭開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序幕
七七事變,即盧溝橋事變。事發於1937年七月七日,當時日本佔領東北三省已經回六年,陳兵關外和朝鮮半島,東答南部已據台灣琉球澎湖,對中國本部關內18省構成嚴重威脅。加上日本勾結德意,形成國際法西斯同盟,國內國共兩黨內耗未休。日本遂加強對中國的進一步侵略活動,當日借口演習中士兵走失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方拒絕,於是雙方發生武裝沖突。事後日本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於是該事件成為中日全面戰爭的引線,也解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