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導入

抗日戰爭導入

發布時間:2021-02-02 20:56:34

Ⅰ 解放戰爭怎麼導入比較好

可以從抗戰勝利後,國共談判失敗,蔣介石挑起內戰導入。

Ⅱ 騎砍問題,抗日戰爭如何導入導出

在游戲中按C鍵,進入角色界面,然後在你的人物模型下面找到統計,按下統計的按鈕,就可以看到裡面有導入和導出了

Ⅲ 如何用中日關系來導入甲午中日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版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權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1]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鬆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Ⅳ 如何以回顧上節課的形式導入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這一課

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緒二十年,日專本明治二十七年)豐屬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到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按中國干支紀年,時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Sino-Japanese War) 。這場戰爭以中國失敗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它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名稱: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其他國家稱第一次中日戰爭)
地點: 朝鮮半島、遼東半島、山東威海、黃海北部
時間: 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參戰方: 大清帝國,日本帝國
結果: 日本獲勝,簽訂《馬關條約》
參戰方兵力: 清軍630,000人
日軍240,616人
傷亡情況: 清軍31,500人陣亡
日軍13,306人死亡
主要指揮官: 李鴻章丁汝昌,山縣有朋伊東祐亨

Ⅳ 中國共產黨是如何領導抗日戰爭的呢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國局部抗戰開始興起。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於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八一宣言》),呼籲全國各黨派、各階層、各軍隊團結起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派周恩來等到西安,參加談判,迫使蔣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聯合紅軍抗日等六項承諾。蔣介石接受了中國共產黨關於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以初步形成,為全國抗戰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1940年8月20日,八路軍發起百團大戰,隨後日軍推行治安強化運動,華北日軍兵力達到47萬,並集中了傀儡政權中能投入戰場的全部軍隊。

為應對共產黨方面的游擊戰術,日本採用了「保甲制」來斷絕共產黨軍隊與當地民兵的接觸,設立無人區,進行極為野蠻殘暴的「三光政策」,甚至使用違反國際法的生化武器來作戰。共產黨面對日軍掃盪的壓力下,全軍實行戰略轉移,化整為零保留實力,開展各種形式的反「掃盪」斗爭,如著名的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破襲戰等。

從1943年7月開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軍民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對日偽軍普遍發起局部反攻。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在緬北、滇西也開始反攻作戰。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國政府首腦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在埃及首都開羅開會,通過《開羅宣言》,要求戰後日本歸還佔領中國的所有領土,包括台灣及其附屬島嶼。至1943年12月,日軍在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被迫收縮戰線,華北方面軍停止向抗日根據地的進攻。

1945年8月6日、9日,美軍分別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蘇聯紅軍也根據《雅爾塔密約》,在8月8日對日宣戰,發動八月風暴行動,出兵中國東北。

1945年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號召中國人民一切抗日力量立即舉行全國規模的大反攻,與盟國一起對日本進行最後的決戰。8月10日、11日,中國共產黨延安總部向八路軍、新四軍、華南遊擊隊連續發布7道反攻命令,並限令敵偽向中共武裝繳械投降。

1945年9月9日9時,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在首都南京陸軍總部舉行的中國戰區受降儀式上,日本駐中國侵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代表日本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並交出他的隨身佩刀,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標志著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9月3日被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5)抗日戰爭導入擴展閱讀

中國抗日戰爭的偉大意義: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回望屈辱和悲壯的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後的百年間,世界列強幾乎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

盡管中國人民進行過一次又一次抵抗,但沒有一次戰爭不是以中國失敗而結束的。抗日戰爭則不同,億萬中華兒女逐步凝聚起來、團結起來,形成舉國禦侮的偉大力量,最終贏得了近代以來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抗日戰爭是一場推動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進程的戰爭。抗日戰爭不僅是爭取獨立和解放的民族戰爭,而且是追求民主與進步的深刻社會變革。在抗日戰爭中,作為中國兩大政治力量的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抗日,共赴國難,創造了團結禦侮的光輝業績。

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的片面抗戰,不敢放手發動群眾,不肯放棄反共政策,特別是到全國抗戰後期,不斷強化獨裁統治,逐漸失去了民心。

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動員、組織和武裝人民群眾,實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戰路線,得到了廣大群眾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的擁護和支持,為新中國成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和群眾基礎。

Ⅵ 抗日戰爭課件怎麼做

但沒有對侵略帶來的危害進行系統分析。瓜分狂潮與民族危機二、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三元里抗英無左宗棠收復新疆無黃海海戰和反割台斗爭用小字和圖片介紹了致遠艦和反割台斗爭。義和團反帝運動無三、偉大的抗日戰爭侵華日軍的罪行下冊第七單元第五課(共兩框內容提到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細菌戰、西安事變、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東北抗日義勇軍、台兒庄戰役、敵後抗日、國際救援、抗戰勝利等重要知識點)關內關外的抗日救亡運動全民族的抗日戰爭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2、課標要求(1)列舉1840年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的侵華史實,概述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2)列舉侵華日軍的罪行,簡述中國軍民抗日斗爭的主要史實,理解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重要性,探討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3、學習要求能力層次要求:識記層次——「列舉」、「知道」、「了解」、「簡述」、「說明」、「講述」等;理解層次——「概述」、「理解」、「說明」、「闡明」、「歸納」等; 應用層次——「分析」、「評價」、「探討」、「比較」、「討論」等;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認識、感受、感悟等心態詞彙。 第一課學習要求:了解鴉片戰爭的背景,知道1840年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的主要侵華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簡述《馬關條約》、《南京條約》、《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其危害;認識列強侵華戰爭對中國的影響:中國的國家主權遭到嚴重踐踏,中國由獨立主權國家淪為受列強支配的半殖民地國家,中國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課學習要求:通過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圖片資料,概述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典型事跡: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復新疆、黃海海戰和反割台斗爭、義和團運動,概括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分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人民大眾自發抵抗兩類,善於發現中國近代史中關於抗敵禦侮的相關事例,總結出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是列強未能將中國變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第三課學習要求:簡述盧溝橋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中共全面抗戰路線和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知道正面戰場的淞滬會戰、太原會戰與平型關大捷、徐州會戰與台兒庄大捷、武漢會戰和敵後戰場的百團大戰等;了解南京大屠殺、日軍的細菌戰和毒氣戰;理解抗戰的勝利及其意義。體會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重要性,探討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4、專題概述兩條主線:一條是列強侵略,一條是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一個主題:捍衛國家主權與民族完全獨立與解放。 列強侵略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國際背景主要戰爭侵華方式愛國官兵人民群眾工業革命完成開辟國際市場鴉片戰爭商品輸出(略)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展;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中國邊疆危機從瓜分狂潮到「以華治華」。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過渡左宗棠收復新疆(略)甲午中日戰爭甲午海戰愛國官兵台灣人民反割台斗爭瓜分中國狂潮 八國聯軍侵華(略)義和團運動3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日本侵華軍事侵略殖民統治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和高漲1937年七七事變後全民族抗戰 第三課、偉大的抗日戰爭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簡述盧溝橋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中共全面抗戰路線和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知道正面戰場的淞滬會戰、太原會戰與平型關大捷、徐州會戰與台兒庄大捷、武漢會戰和敵後戰場的百團大戰等;了解南京大屠殺、日軍的細菌戰和毒氣戰;理解抗戰的勝利及其意義。體會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重要性,探討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 2、過程與方法⑴提問學生:通過小學和初中有關歷史知識的學習,你對中國的抗日戰爭了解多少?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逐步培養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學習和理解未知知識的知識遷移方法。⑵要求學生首先閱讀本節的大標題和三個子標題,並分析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使學生學會從整體上把握歷史的過程和方法。⑶引導學生從《侵華日軍的罪行》一目中列舉最能反映日本帝國主義殘暴本質的事實,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過程和方法。⑷要求學生對《關內外的抗日救亡運動》一目進行分類:先從政治派別分,再從關內與關外分,最後看書上是按什麼進行編排的等,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多角度的分類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⑴通過對侵華日軍罪行史實的掌握,培養學生愛憎分明的情感立場,共同警惕日本今天新的軍國主義企圖重新抬頭的危險。⑵通過中國軍民團結抗日史實的學習,深刻理解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⑶通過學習,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二、本課重點和難點 本課重點:盧溝橋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中共全面抗戰路線和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本課難點: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以及原因、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三、教學理念 1、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的聯系,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2、教學過程中滲透教學評價,教中有評,評中有教,體現一種過程引導、及時反饋和激勵鞭策的教學理念。3、注重情景體驗和理性分析、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4、屏棄原來的以教材為中心,一綱一本的觀念,樹立新的教材觀,以課標為依據,參照教學指導意見,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四、知識結構及教學流程導入新課:提問:中共誕生前,中國人民為維護國家主權進行過哪些可歌可泣的抗爭,結局怎樣?中共誕生後,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出現了怎樣的高潮?由此導入新課——進行了偉大的抗日戰爭。新課學習:(一)、侵華日軍的罪行1、日本侵略中國的原因何在?① 滅亡中國,稱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國策。② 1931年,受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陷入極端困難的境地。③ 中國國民政府全力圍剿紅軍,給了日本可乘之機。④ (補充知識)日本之所以敢於侵略中國,還在於中國長期積弱不振。參見下圖表對比,使學生認識中日雙方的差距。中國日本工業總產值13.6億美元60億美元生鐵產量95.9噸239.7噸鋼產量55.6噸635噸石油0.02噸39.3噸論由史出:分析日本侵華之前的政治社會背景,給學生講述自明治天皇以來日本的國策,也可以結合日本的地理位置,資源狀況等讓學生了解日本所面臨的民族危機感,從而試圖通過對外擴張尋找出路;放眼全球,簡單地給學生講述一下經濟危機給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帶來的影響,並結合一些資料了解經濟危機對日本經濟和社會的影響,以及從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特點來分析日本侵華的原因;通過回顧幾次日本侵華的主要戰爭,讓學生認識到征服中國是日本的目標;給學生介紹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以及對紅軍的圍剿,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說日本有侵略中國的可乘之機。討論:對這些原因,你有何感想?(讓同桌同學、及周圍同學一起討論,然後自由發言,答案沒有唯一性。)2、軍事罪行過程:盧溝橋事變 八一三事變 攻陷南京 進攻徐州 攻陷廣州、武漢暴行:南京大屠殺 細菌戰 毒氣戰通過一些圖片和資料向學生展示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細菌戰、毒氣戰。讓學生充分認識日本的侵略給中國帶來的危害,對學生進行情感價值觀方面的教育。通過一些資料給學生介紹現在日本對這段歷史的反應,通過介紹戰爭給中國人民,包括日本無辜民眾帶來的災難,介紹日本現在的態度,讓學生思考,為什麼日本不能夠從中反思,為什麼不肯向亞洲人民道歉,為什麼軍國主義還有抬頭的趨勢,作為我們這一代人,應當怎樣認識這段歷史,我們要以史為鑒,不要讓歷史重演;同時,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戰爭的根源,不能完全用仇恨的眼光來看待日本,要有理性的思考,要看到中國的落後,讓學生明白「落後就要挨打」這一道理,中國在遭受了100年的侵略後為什麼還是不能反思,還會給日本以可乘之機,在民族危機面前,為什麼到了要亡國的地步才能夠覺醒,而正是因為日本的侵略才促使了這種覺醒,而日本卻早在西方最早滲透到亞洲之時,就已經覺醒,大力推行改革,從而實現了富國強兵,從這一點也可以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中國的舊體制實在是太僵化,而改革又是如何的舉步為艱,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失敗充分印證了這一點。3、殖民統治原因:鞏固和擴大佔領區。表現:①「以華制華」,利用漢奸,扶持傀儡政權;②實行殖民統治;③經濟掠奪和奴化教育。危害:再次踐踏了中國的國家主權,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掠取了在淪陷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特權,剝奪了許多無辜百姓的生存權,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引導學生思考)註:盧溝橋事變 南京大屠殺 細菌戰 毒氣戰 屬於新課標學習要求內容,教材描述比較簡單,宜加入一些文字和圖片來詳細講述。思考題:侵華日軍對中國人民犯下了哪些罪行?教材外擴充知識:補充一些關於日本現在對這場戰爭的認識的背景資料,比如日本的新教科書問題,參拜靖國神社問題,當前中日關系問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反思這段歷史,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只有牢記過去,吸取教訓,才能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要學生深切感受「落後就要挨打」這一道理,從而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樹立為國家富強、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二)、關內關外的抗日救亡運動1、關內關外的抗日運動⑴中國共產黨的態度:堅決(九一八事變的宣言、八一宣言和召開瓦窯堡會議)⑵ 關外的抗日武裝:東北抗日義勇軍⑶國民黨愛國軍隊 :一二八事變中,蔡廷鍇、蔣光鼐率領國民黨第十九路軍抵抗;日軍進犯山海關,東北軍奮起還擊,愛德馨等全營殉國;日軍進犯長城時,二十九軍宋哲元部英勇抵抗;日軍進犯察哈爾省時,馮玉祥、吉鴻昌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將日偽軍趕出察哈爾省。2、關外的救亡運動 ⑴關外人民的救亡運動:工人罷工、募捐;愛國工商業者抵制日貨;拒收日鈔,要求政府與日絕交。⑵愛國學生:掀起「一二九運動」:背景、時間、目的意義⑶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時間、經過、結果、意義這部分內容(三)、全民族的抗日戰爭1、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背景: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合作抗日的序幕;⑵盧溝橋事變,日軍開始全面侵華;⑶八一三事變,日軍侵佔上海、威脅南京。經過:⑴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⑵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⑶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意義:⑴從此抗日戰爭發展為全民族的抗戰。⑵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學生思考:為什麼國共兩黨能夠實現合作進行抗戰?抗日救亡運動為什麼會發展為全民族的抗戰?(啟發學生聯系初中所學知識加以總結,並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2、正面戰場的抗戰⑴淞滬會戰:時間、經過、意義⑵太原會戰:時間、平型關大捷⑶徐州會戰:時間、台兒庄大捷結果:⑴消耗了日軍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優勢敵人的進攻。⑵1938年10年,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學生討論: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的結果,說明了什麼?怎樣評價正面戰場的地位和作用。(通過講述要學生充分認識國民黨正面戰場的重要作用)1、 國民黨正面戰場是抗日的主力,國民政府組織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會戰,……使日本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計劃破滅;2、 聲援了共產黨組織的抗日根據地的建立,為敵後游擊戰爭創造了條件;3、 國民黨愛國官兵的英勇事跡,振奮了民族精神,大長中國人的志氣,請學生舉例說明;4、 喚起了國際上的同情和支持,擴大了中國抗戰在國際上的影響力;5、 掩護了西南抗戰基地的營建,為確保抗戰的勝利提供了條件。(補充知識)6、 引用一些資料來說明正面戰場的地位和作用,比如,在抗戰中,國民黨殲敵100多萬,國民黨軍隊傷亡321萬,為抗戰的勝利做出了極大的犧牲。3、敵後戰場的抗戰⑴洛川會議,制定全面抗戰路線;⑵敵後抗日根據地開辟⑶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⑷百團大戰⑸少數民族抗日武裝斗爭:蒙古抗日游擊隊、回民支隊等。意義:敵後戰場發展成為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學生思考:怎樣正確認識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在抗日戰爭中的關系。(相互配合、互相依存)1、抗戰前期,正面戰場聲援了共產黨組織的抗日根據地的建立,為敵後游記戰爭創造了條件;2、抗戰進入相持階段,由於正面戰場的消極抗戰,正面戰場形勢惡化,這時,敵後戰場成為抗戰的主力,但正面戰場繼續堅持抗戰,鉗制了敵人,有力地配合了敵後戰場的堅持和發展。四、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1、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部成立

Ⅶ 怎樣用抗日戰爭75周年來導入新課甲午中日戰爭

甲午戰爭是舊日本在軍國主義體系下對中國長期掠奪經濟財富、推行殖民統治,最終達到佔領、吞並整個中國之目的的開始,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最終正義戰勝邪惡,與世界上愛好和平的國家一道消滅了日本軍國主義。

Ⅷ 怎樣導入川教版抗日戰爭的勝利課最佳

課程標准:了解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內容;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中共「七大」的時間、地點,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知道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時間,學習識讀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收集、閱讀、講解有關抗戰的故事。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中共七大的主要內容,師生共同討論分析中共七大的歷史意義。學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因素,結合前面所學的近代史知識分析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通過學習,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進一步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應認識到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離不開國際援助,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精神。教學重點:中共「七大」的主要內容、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教學難點:理解分析中共「七大」的重要意義。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歌曲《團結就是力量》。設問:這首歌曲創作於什麼年代?這首歌曲誕生於1943年,歌曲氣勢雄壯,表現出中國人民面對日寇進攻團結戰斗的精神。經過八年的艱苦抗戰,中國人民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20課──抗日戰爭的勝利。二、學習新課[「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提示學生從會議召開的背景、時間、地點、主要內容、歷史意義幾要素去了解中共七大。2.教師補充介紹七大召開的背景:國際上:處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前夕;國內:在抗戰勝利前夕,國民黨企圖奪取抗戰勝利果實,中國人民面臨著黑暗和光明兩種前途與命運的形勢下召開的。時間:1945年4月地點:陝西延安中心任務:動員和領導全國人民最後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建立獨立、自由、富強的新中國。內容:(1)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2)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了一個新民主主義中國。(3)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4)選舉產生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3.結合背景、內容,教師指導學生分析理解會議召開的歷史意義。4.討論:那為什麼說中共「七大」是「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團結」是指全黨在毛澤東思想的旗幟下形成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勝利」是為中國抗日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指明了道路,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光明前途准備了條件。[日本無條件投降]1.了解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原因,經過。抗戰前的國際國內形勢:(1)國際:一是盟軍對日反攻,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二是蘇聯對日宣戰。(2)國內:一是毛澤東發表《對日寇最後一戰》,人民全面反攻;二是蔣介石命令國民黨軍隊向日佔區推進。2.學生結合教材說明為加速戰爭結束,美國、蘇聯和中國共產黨各採取的行動。要認識到,美蘇對日軍事行動,客觀上為我國軍民舉行抗日大反攻提供了有利條件,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離不開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同時中國的抗戰也大力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的抗日力量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3.小組討論: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可以從國內、國際兩個方面來分析。引導學生從國內、國際兩個方面來分析。)國內: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抵禦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危亡走向振興的歷史轉折點;國際: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4.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日本:其發動的戰爭是侵略的、非正義的、法西斯戰爭,這種戰爭必然以失敗告終。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戰,是日〉本失敗的主要原因。國際: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戰敗、中國抗戰勝利的重要因素。啟發學生聯系以往所學知識:從1840年到1945年,中國人民進行過哪些重大的反抗外來侵略的戰爭?結果如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抗日戰爭。)4.教師總結[台灣光復]10月25日,日本駐台總督在台北率部繳械投降,並在投降書上簽字,標志著被日軍殖民統治了50年的台灣重回祖國懷抱。(思考:歷史上台灣遭受過哪些國家的侵略?中國人又為此進行了哪些抗爭?答:(1)17世紀初,荷蘭、西班牙侵入台灣,後被荷蘭獨占。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2)1867年美軍登陸台灣,後被台灣軍民趕走。(3)1874年,日軍侵入台灣,遭激烈抵抗,從清政府手中勒索50萬兩白銀後退出台灣。(4)1883、1884年中法戰爭期間法軍侵入台灣,被台灣軍民趕走。(5)1895年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割佔台灣。)台灣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先有抗日戰爭的勝利,才有台灣的光復,我們不應忘記祖國的統一大業。探究:近年來,日本右翼勢力有所抬頭(多媒體展示資料:日本文部省修改歷史教科書;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等日本高官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等法案)日本右翼勢力甚至極力否認日軍在侵華期間蓄意製造的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認為只是在戰爭期間發生的一般戰斗行為。大家怎樣看待這些事件和做法?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名中國當代青年,應該怎樣對待這段慘痛的歷史?你認為應該如何處理當今中日關系?答案提示:日本右翼勢力並不代表日本全體國民。在學生就以上問題進行討論發言時,教師應注意避免在學生中出現盲目的民族復仇情緒,引導學生冷靜地剖析歷史、正視歷史,樹立理性的愛國主義情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未來。三、課堂小結:中日這場全面與持續的歷史大決戰,總共進行了八年一個月又三天,雙方總共進行過22次的會戰(雙方每次會戰均動員兵力在十萬人以上),1117次以上的戰斗(雙方兵力在一萬人以上),以及38931次的小型接戰,中國軍人傷亡了360萬人(其中國民黨陸軍損失310萬,空軍損失3萬損失一半以上戰斗機,海軍其本全軍覆滅),日軍傷亡了110萬,中國平民死亡了3560萬人,接近六千億美元的財產以及無數的文物遭到日軍的摧毀與劫掠。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啟示:居安思危,發憤圖強、振興中華,反對戰爭、維護世界和平〉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導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