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抗日戰爭開始的標志是什麼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標志著抗日戰爭開始,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國局部抗戰開始興起。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軍陸戰隊進攻上海閘北,一·二八事變爆發。
駐守上海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粵軍)展開回擊,隨後張治中率中央軍第五軍增援上海,雙方陷入僵持,即第一次淞滬會戰(淞滬抗戰)。
2月28日,英國、法國、美國三國公使介入調停。5月5日,中日雙方簽署《淞滬停戰協議》,規定中國國民革命軍不得駐紮上海,只能保留保安隊,日本取得在上海駐軍的權利。
6月,日本軍閥全部退回日租界。而這一時期,由於國民黨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對日採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侵略軍迅速佔領中國東北。
同時侵犯上海,並炮製偽「滿洲國」。1932年3月9日,溥儀到達長春,在關東軍導演下,就任偽滿洲國「執政」。
(1)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事件:
1、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
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
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
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
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2、「七七」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
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3、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中日雙方共有約8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
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蘇州河以南的半個上海公共租界實行武裝中立。
分別劃為法、英、美、意4國軍隊的防區。蘇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築路地區屬於日軍防區,是日軍在上海的作戰基地。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
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但又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4、武漢會戰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一場會戰。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
戰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
此戰,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大小戰斗數百次,以傷亡40餘萬的代價,斃傷日軍25.7餘萬,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日軍雖然攻佔了武漢。
但其速戰速決,逼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並未達到。此後,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Ⅱ 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是華北事變嗎
是九一八事變。。。
Ⅲ 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和中國人民局部抗戰開始的標志是
抗戰的起點和中國人民局部抗戰開始的標志是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回變、柳條湖事件答)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Ⅳ 中國抗日戰爭以什麼事件為起點
抗戰的話最早可以以皇姑屯事件作為起點,因為一個國家把另一個國家的最高領袖炸死了,這不是侵略是什麼?而且土肥原賢二之所以要炸死張作霖,就是想趁亂佔領東北。也可以說東北易幟救了中國
Ⅳ 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
第一,關於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由於各種原因,對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和經歷的時間在認識上不盡統一。最具有代表性的兩種說法:一是1931年說,即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即中國進行了14年抗戰;二是1937年說,從1937年七七事變算起,即中國進行了8年抗戰。這里既有思想認識和宣傳報道不盡統一的問題,又有口語習慣說法和文字表達不夠嚴謹的問題。
解決這一問題的前提,是要把有關概念區別清楚。由於概念不同,不僅內涵不同,而且外延也是有區別的。其中,關於抗戰與局部抗戰、全國抗戰的概念也不能混為一談。中國的抗日戰爭,如概括地稱為中國抗戰,應包括中國局部抗戰和全國抗戰兩個大的階段,應是14年抗戰,而不是8年抗戰。中國局部抗戰,是指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主要是東北義勇軍、東北抗日聯軍、部分華北和華中地區的中國軍隊抗戰。全國抗戰主要指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的全國抗戰,亦稱為全民族抗戰。人們習慣地稱作「8年抗戰」,實際上是指全國抗戰,或稱全民族抗戰,即抗日戰爭時期。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詞中的「他堅持抗戰八年多」,就是如此。大量的事實表明,以1931年9月作為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開端是實事求是的。這一觀點,從2017年起在中小學生教材中得以落實,是非常必要的。至於人們思想上認識不夠統一和習慣說法不夠嚴謹的問題,則需要在宣傳報道和黨史、軍史研究及有關展覽中,進一步統一口徑,以免產生誤解。
Ⅵ 什麼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九一八事件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6)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擴展閱讀:
影響:
1、揭開二戰序幕
九一八事變是20世紀30年代初期發生在中國東北的震驚中外的重大歷史事件。它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
也是法西斯國家在世界上點燃的第一把侵略戰火,它的爆發標志著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的揭開,同時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
2、九一八事變社會性質轉變
毛澤東曾明確指出:「自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中國以後,中國又變成了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會。」「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東北淪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華北地區擴展, 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中華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覺醒和團結。
Ⅶ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止時間是什麼
中華民族全面抗日戰爭的起止時間為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7)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擴展閱讀
中華民族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時間為1931年9月18日,涉及事件:九一八事件。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中華民族全面抗日戰爭的結束時間為1945年8月15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終戰詔書》是指日本昭和天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簽署表示接受美、英、中、蘇四國在波茨坦會議上發表的《波茨坦公告》,同意無條件投降的詔書。這被看作是日本正式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的預兆。《終戰詔書》對外發布時間也是抗日結束的時間。
Ⅷ 中國抗日戰爭起點到底是哪一天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918事變,侵佔東北三省。國民黨下令張學良不允許抵抗專,正規軍全部撤離東屬三省,只留下些許的類似民兵或者無編制的部隊抵抗日軍。後來共產黨在東北成立了抗日游擊隊,也有人民自發組織的抗日小部隊,但是沒有番號,力量比較小。1936年發生西安事變,國共兩黨商議聯合抗日。1937年7月7日,發生盧溝橋事變,中華民國宣布抗日,正式拉開了全國的軍人抗日的時間。所以,1937年7月7日起為抗日戰爭的官方起點。
Ⅸ 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的兩種觀點
大眾正式的說法,傾向於1931年的9.18事變開始。個人觀點,1,應該追溯到清抗日援朝,即北洋水版師與日在朝權鮮半島和黃海的戰爭。以馬關條約結束這段歷史。2,再以後如果把幗敏擋二次北伐,看作日本對清政府的代理人戰爭的話,也具備全部代理人戰爭的因素。如資金支持,人員配合,戰略物資輸送等俱全。3,題主可以去了解這段歷史,如果正式考試不能這樣回答。
Ⅹ 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和中國人民局部抗戰開始的標志是( )。
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是盧溝橋事變,中國人民局部抗戰開始的標志是九一八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10)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擴展閱讀:
九一八事變經過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關東軍虎石台獨立守備隊第2營第3連離開原駐地虎石台兵營,沿南滿鐵路向南行進。
夜22時20分左右,日本關東軍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遣隊隊長河本末守中尉為首一個小分隊以巡視鐵路為名,在奉天(現沈陽)北面約7.5公里處,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800米處的柳條湖南滿鐵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葯,炸毀了小段鐵路。
並將3具身穿東北軍士兵服裝的中國人屍體放在現場,作為東北軍破壞鐵路的證據,誣稱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襲擊日守各隊,此事件由稱「九·一八事變」。由於當時中國東北地區稱為滿洲,因此日本方面將這次事變稱為「滿洲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