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土耳其與敘利亞戰爭
從歷史上講,敘利亞原屬於土耳其帝國,盡管現在的敘利亞獨立成為一個主權國家,但避免不了與土耳其時有摩擦,近幾十年來土敘關系的演變也頗賦戲劇性。
冷戰時期兩國軍事對抗,庫爾德工人黨出現後,發展成為土耳其境內最大的分裂勢力,敘利亞採取支持並包庇庫爾德工人黨的政策,致使兩國關系形同水火。隨著美蘇爭霸的結束,土敘兩國關系也從猜忌逐漸走向緩和。1998年,敘利亞徹底放棄了對庫爾德工人黨的支持,禁止庫爾德工人黨領袖奧賈蘭入境,取締庫爾德工人黨在敘利亞境內的一切活動場所,並禁止其一切活動,兩國關系也就逐漸實現了正常化。
巴沙爾上台後,土敘也經歷了一段相當長的蜜月期。在這一時期,兩國發展了高水平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建立了自由貿易區、實行兩國旅遊互免簽證制度;土耳其一度成為敘利亞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國,土在敘投資額高達2.6億美元,是在敘利亞直接投資最大的國家。在敘利亞危機爆發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對敘利亞的訪問遠遠多於對其他國家的訪問。但隨著「阿拉伯之春」如同瘟疫肆掠中東地區,導致埃及穆巴拉克政府倒台、利比亞卡扎菲政權的垮台……
敘利亞危機發生後,土耳其的對敘政策發生了180度的轉變,很多政策是建立在了「阿薩德將很快下台的假設上」。用土耳其前外長亞克什的話說就是「結果判斷失誤」。敘利亞危機發生後,土耳其政府敦促敘利亞迅速終止其「國內暴力活動」。
但眾所周知的原因,敘利亞危機卻愈演愈烈,超出了世人的預期。西方國開始對敘實施制裁,土耳其也公開表示反對巴沙爾政權,並緊隨西方國家之後,對敘採取「極限施壓」。凍結敘利亞在土耳其的資產、延緩對敘貸款、禁止對敘軍售,成為對敘制裁最嚴厲的國家。但土耳其一邊暗中推動對敘制裁,一邊支持俄羅斯等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的敘利亞問題的提案。由於土耳其對敘利亞的制裁超出了西方國家的預期,使得土耳其成了敘利亞反對派組織代表「敘利亞之友」的主要幕後支持者,便遵循西方國家的旨意,支持在土耳其境內建立了敘利亞反對派組織「敘利亞國家委員會」。
土耳其之所以這么做,是埃爾多安政府為了迎合國內民意。即佔多數的土耳其遜尼派民眾對敘利亞遜尼派挑戰巴沙爾政權被鎮壓感到憤怒反擊。盡管如此,由於奧巴馬政府對介入敘利亞局勢不積極,土耳其也採取了謹慎的態度。
2012年6月一架土耳其戰機被敘利亞軍方擊落,土耳其威脅將採取報復行動,並向敘利亞邊境地區大舉增加兵力。但敘利亞政府回應稱,這架土耳其戰機侵入了敘利亞領空,並對擊落土耳其戰機表示遺憾。敘外交部發表聲明稱,擊落土耳其戰機的行動是在維護敘利亞的國家主權。
而美國趁機推波助瀾,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承諾,美國將向土耳其提供全面支持。但據土耳其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60%的土耳其民眾反對議會授權軍隊越境對鄰國採取軍事行動,70%以上的民眾認為,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更符合西方國家的利益,接近80%的土耳其人反對土耳其參與西方國家針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所以,2015年以前,土耳其對敘利亞採取的是謹慎克制的態度。這大約與埃爾多安執政前期,對庫爾德工人黨所採取的溫和態度有關。
埃爾多安曾多次試圖與庫爾德工人黨接觸,與其進行和談。埃爾多安的做法,贏得了國內多數民眾的支持。但2015年,土耳其發生了多起分別針對庫爾德人和政府軍警的襲擊事件,導致二者矛盾激化。國內民眾又指責埃爾多安政府對庫爾德工人黨不夠強硬。在這年的議會選舉中埃爾多安所在的正發黨失去了多個席位。這使埃爾多安轉變了對庫爾德工人黨的態度,由溫和變成強硬。同時對庫爾德工人黨武裝發起了清剿行動。
隨著對庫爾德工人黨武裝的清剿,正發黨的支持率大幅攀升。嘗到了甜頭的埃爾多安,在國內對庫爾德武裝的清剿行動結束後,就發起了「幼發拉底河盾牌行動」,越境對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實施軍事打擊。這就是土耳其軍隊進入敘利亞領土的開始。以對庫爾德人的強硬來收獲民意,可以說是埃爾多安執政以來的一大收獲。
加上,後來土耳其發生了針對總統埃爾多安的軍事政變,美土關系出現了裂痕,土耳其對敘利亞庫爾德武裝的打擊就更加無所顧忌。但這時,土耳其對巴沙爾政權的態度從堅決反對,轉變為支持。隨意敘利亞局勢的明朗,土耳其可能與敘利亞恢復關系正常化。
Ⅱ 土耳其發生戰爭了是真的嗎
土耳其沒說啊
Ⅲ 戰爭期間中國需要多久能滅了土耳其
以中國的實力和土耳其接壤的話,基本是穩吃他的,但是也要付出相應版損失。
土雞有權240架三代機,這也不是鬧著玩的,因為日本也就不到300架三代機,考慮日本被美國盯防的厲害,缺乏現代化,論實際戰力其空軍搞不好還不如土雞。土雞F-16的數量比台灣和韓國都多,這兩個都是有實際備戰需要的,所以論紙面實力土雞已經可以說是超群了。
所以,現實角度來講中國跑這么遠,單打他這么大塊頭的國家並不容易。從俄國的角度來說,使用常規武力搞不好還要吃虧,非得動用戰略武器才行,比如使用導彈轟炸土雞機場,干擾其電子信號等等。現代戰爭,一旦沒有電子信號,人家打你就和打伊拉克一樣,轟炸機場就更不要說了,你飛機再多不能起飛有吊用。
但是這樣就是全面戰爭的節奏了。沒意思。
Ⅳ 土耳其和哪個國家打仗
土耳其沒有打抄仗,襲這個國家被捲入敘利亞動盪局勢當中,敘利亞和土耳其的關系一直非常的緊張,特別是在敘利亞動盪的初期,在土耳其的境內是接納了敘利亞的反對派,訓練的他們的武裝分子,並且把敘利亞全國委員會也設在了安卡拉。從敘利亞動盪開始,土耳其一直是積極的扮演一個支持敘利亞反對派的一個角色。
Ⅳ 土耳其什麼戰爭從sum
土耳抄其獨立戰爭是襲由土耳其革命開展抵抗瓜分奧斯曼帝國的一場政治及軍事對抗,緊接著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之後。土耳其大國民議會的成立讓阿塔土克能成功動用議會,土耳其國民運動至此達致頂峰。對希臘的軍事行動,以及土亞戰爭及法土戰爭結束後,土耳其革命者迫使協約國放棄《色佛爾條約》,於1923年7月訂立《洛桑條約》,土耳其共和國正式在1923年10月於安那托利亞及色雷斯東部成立。土耳其的獨立運動最終導致奧斯曼米利特製度的終結,讓阿塔土克改革創造了現代、世俗的國度。
Ⅵ 土耳其現在有沒有打仗啊,去了危險不
土耳其參與了敘利亞戰爭,不過戰場都在敘利亞境內,不在土耳其。土耳其目前恐怖襲擊比較頻繁,不過其國內局勢也還算平和,除非是特別倒霉恰好碰上恐襲,不然也沒什麼太大危險。
Ⅶ 土耳其戰爭對中國期貨有什麼樣
從基本面來看,土耳其對中國沒有直接的影響
但是有間接的:
土耳其戰爭促使資金避險,而避險品種最好的無非是金銀,所以金銀價格升高
而金銀全世界聯動,所以上海黃金、白銀會走高
Ⅷ 最近土耳其大戰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引發俄羅斯土耳其間戰爭
Ⅸ 目前土耳其發動戰爭,請問現在的土耳其還安全么
目前土耳其發動戰爭,那現在的土耳其還安全么?目前土耳其發動戰爭,並不代表土耳其就有國家安全危機。因為土耳其是地方性大國,而且在軍事和經濟都有很大的實力。土耳其現在走的是務實性的中間路線,能夠給土耳其造成威脅的就只有美國和俄羅斯了,其他的國家都不會給土耳其構成威脅。
在中東地區能夠給土耳其帶來威脅的國家,也只有以色列與伊朗和沙特。以色列與土耳其並不接壤,沙特與土耳其更是相隔千里,兩國都沒有在根本上與土耳其有直接矛盾,發動戰爭的可能性極小。
況且土耳其現在正是美俄兩國竭盡全力拉攏的對象,土耳其的重要性也是他敢於如此猖狂的重要原因。
當然敘利亞與土耳其是鄰國,但敘利亞是沒有力量與土耳其發動全面戰爭的實力的,局部性戰爭是有可能的,必竟是在敘利亞境內。
所以從全面角度上看,土耳其是沒有被威脅的,更不存在國家性安全問題!
Ⅹ 歷史上神聖羅馬帝國與土耳其發生過哪些戰爭
一、征服巴爾干半島
韃靼武士1360年,穆拉德一世即位後立即著手組織對巴爾乾的征戰,因為此時的巴爾干形勢對自己十分有利。拜占庭帝國日薄西山,統治權力不超過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一隅土地;巴爾乾的重要國家塞爾維亞面臨分裂;保加利亞自1330年被塞爾維亞戰敗後元氣未復;在地中海東部和海峽地區有巨大經濟政治利益的威尼斯和熱那亞經常處於明爭暗鬥之中。在土耳其人的迅猛攻擊下,拜占庭境內一些名城相繼陷落。1361年,亞德里亞堡就被土耳其佔領。同時,一批又一批土耳其人,源源不斷地渡過達達尼爾海峽,定居在巴爾干。
1363年,穆拉德一世攻佔埃迪爾內,接著又佔領保加利亞的普洛夫迪夫。驚恐之下,匈牙利、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瓦拉幾亞組織聯軍反擊,但在1364年的馬查河戰役中被人數處於劣勢的奧斯曼軍隊擊潰。此後的東南歐各國更抵抗不住土耳其人的攻勢,節節敗退。1367年,穆拉德一世移都亞德里亞堡。不久之後,又佔領了整個色雷斯,切斷了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巴爾干半島其餘部分的聯系,使拜占庭陷於孤立。這樣,拜占庭帝國僅僅保留著君士坦丁堡一隅。
帖木兒但是,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擴張,遭到巴爾干各國人民的強烈反抗。在塞爾維亞國王的領導下,由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瓦拉幾亞人(羅馬尼亞南部居民)和匈牙利人組成聯軍,抗擊奧斯曼土耳其人的侵略。開始,聯軍接連取得了幾次勝利,幾乎迫近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首都亞德里亞堡。但是,他們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輕敵冒進,1371年7月26日,馬里扎河畔一役,聯軍6萬人被土耳其殲滅,奧斯曼帝國吞並了塞爾維亞南部的領土。馬里扎河戰役的慘敗,使巴爾干各國君主深感處境危險,於是共同磋商,一致公推塞爾維亞拉扎爾公爵為統帥,再次組成聯軍,以阻止奧斯曼人的進兵。
1389年6月,拉扎爾統率2萬聯軍與穆拉德率領的3萬土耳其軍,在塞爾維亞南部科索沃原野,展開了一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會戰。奧斯曼大軍分三路殺來,中路軍由七十高齡的穆拉德親自統率。6月15日,塞爾維亞愛國者、貴族米洛什·奧比里奇詐降土耳其,乘機行刺了蘇丹穆拉德。結果,老蘇丹被刺中要害,傷重而亡。但是,整個戰役並沒有因此受阻,穆拉德的兒子巴耶塞特接替了奧斯曼大軍的指揮。在號稱「閃電」的巴耶塞特的督戰下,奧斯曼大軍最終戰勝了聯軍。塞爾維亞人慘敗,拉扎爾公爵陣亡,許多將領戰死。科索沃戰役結束了多瑙河以南地區對土耳其的抵抗,塞爾維亞淪為奧斯曼附庸。
二、攻佔君士坦丁堡
帖木兒的軍隊1393年,巴耶塞特又率軍征服了保加利亞和阿爾巴尼亞,匈牙利的處境岌岌可危。國王西吉斯蒙以抵抗異教徒的名義,向歐洲基督教各國呼籲求援,在羅馬教皇的支持下,很快組織了抗擊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新十字軍的聯軍。於是,法蘭西、德意志、波蘭、捷克、威尼斯等國的十字軍騎士10餘萬人,齊聚於西吉斯蒙的旗幟下。
1396年9月,兩軍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遭遇。西吉斯蒙庸碌無能,聯軍各將領意見分歧,指揮混亂,結果,一敗塗地。奧斯曼大軍乘勝侵入匈牙利。之後,巴耶塞特繼續揮師南下,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先後攻佔了帖撒利、伊庇魯斯等地。到14世紀末,奧斯曼已經佔領了自多瑙河到雅典之間的廣大地區,除了君士坦丁堡城的一隅之地和伯羅奔尼撒半島部分地區而外,奧斯曼帝國幾乎控制了整個巴爾干半島。1393年起,奧斯曼人開始對君士坦丁堡持續圍攻,迫使拜占庭帝國同意在城內修建穆斯林區、 清真寺,任命伊斯蘭法官,對奧斯曼的年貢增加到1萬金幣,奧斯曼在君士坦丁堡近郊有駐軍權。
正當奧斯曼土耳其擴張之勢銳不可擋,大有席捲東南歐,征服東羅馬帝國之際,東方的帖木兒帝國在小亞細亞興起。奧 斯曼帝國的亞洲勢力受到了帖木兒帝國的威脅。1400年,帖木兒已經滅掉了9個王朝,征服了 27個國家,整個中亞細亞和近東地區都屈服於他的淫威之下。1402年初,帖木兒統率80萬大軍再次進犯小亞細亞。奧斯曼蘇丹巴耶塞特也不甘示弱,親率25萬大軍前去迎戰。在決定勝負的安卡拉會戰中,奧斯曼軍隊大敗,國王巴耶塞特和一個兒子被俘。從此奧斯曼在亞洲的勢力受到沉重打擊,並為爭奪王位發生內戰。
土耳其古城廢墟一景公元1451年,年僅21歲的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後,奧斯曼出現了中興。1453年4月,穆罕默德二世親自統率步兵12萬,騎兵2萬,別動隊1 萬,大小戰艦300艘,從水陸兩路浩浩盪盪撲向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三面臨海,一面有堅固城牆,易守難攻,城牆、「希臘火」和金角灣口大鐵鏈是其護城三大法寶。54天的圍攻由於金角灣方面未能合圍而失敗。4月21日夜,奧斯曼人買通守城部隊中的熱那亞人並沿其控制的加拉塔區邊界鋪設一條15公里長的木板滑道,把70艘小船從陸路拖入金角灣,終於完成了對君士坦丁堡的海陸合圍。經過激烈的戰斗,奧斯曼軍隊終於在5月29日攻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末代皇帝被殺。無數財寶被搶劫,古典文化慘遭破壞,6萬居民被賣為奴,著名的聖索菲亞教堂被改為清真寺。
後來,穆罕默德二世把首都遷到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佔領君士坦丁堡不僅標志著拜占庭帝國千年統治的結束,而且意味著新的世界帝國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它在東方穆斯林國家中的威望急劇上升,對內控制能力和對外侵略擴張能力隨之倍增,對歐亞國際局勢的發展具有越來越大的發言權。在此後的二三十年間,奧斯曼帝國的領土迅速擴大,塞爾維亞、摩利亞、瓦拉幾亞、波斯尼亞、阿爾巴尼亞先後成為帝國的一部分。在亞洲,蘇丹也兼並了許多地方,基本完成了安納托利亞的統一。
三、東進!東進!
奧斯曼帝國1512年塞利姆一世即位,開始了帝國極盛時期的對外擴張。塞利姆的主要對手是企圖插手安納托利亞事務的伊朗薩菲王朝和埃及麥木魯克王朝。薩菲王朝信奉什葉派,在安納托利亞擁有數以萬計的信徒,煽動叛亂反對遜尼派奧斯曼的統治。塞利姆逮捕7萬什葉派信徒並處決其中5萬人,使雙方仇恨達到極點。
1514年春,塞利姆率14萬大軍、,300門大炮直奔波斯邊界。8月23 日,奧斯曼軍隊在查爾迪蘭與波斯騎兵進行決戰,大敗波斯軍,佔領大不里士,次年又奪取庫爾德斯坦地區。查爾迪蘭戰役的勝利使奧斯曼帝國鞏固了東部邊界,控制了由大不里士至阿勒頗和布爾薩的道路。
1516年6月,塞利姆進攻阿勒頗,同時命令艦隊襲擾敘利亞沿海。8 月24日,雙方在阿勒頗附近的達比克草原進行決戰,大敗埃軍並使年邁的麥木魯克蘇丹命喪黃泉。奧軍乘勝追擊,相繼佔領阿勒頗、大馬士革、耶路撒冷、加沙等地,1517年1月底進入開羅,麥木魯克王朝滅亡。敘利亞、 巴勒斯坦、漢志和埃及直到南部努比亞地區全部並入奧斯曼版圖,使之成為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征服埃及的結果大大加強了奧斯曼帝國的政治經濟地位。作為哈里發和伊斯蘭兩大聖地的保護者,奧斯曼蘇丹在穆斯林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威望,作為埃及和紅海兩岸的主人,奧斯曼控制了印度到地中海的紅海商路。塞普勒斯每年向埃及交納的8000 金幣轉歸奧斯曼。塞利姆極為重視地中海海上霸權,命令在金角灣興建新船廠,建造150艘兵船,為其海上擴張打下基礎。
四、蘇萊曼創造不朽基業
奧斯曼帝國21520年,年僅26歲的蘇萊曼一世即位,他是一位卓越的軍事組織家,通過他的大力擴張,奧斯曼帝國的對外擴張達到極點。
1521年,蘇萊曼在索非亞動員了數萬頭駱駝運載軍糧和軍械,率10萬大軍向貝爾格萊德進發。經過3個星期的圍攻於8 月底佔領了貝爾格萊德。第二年6月,他又在亞洲集中了300艘戰船,10萬大軍征伐羅得島。羅得島是個築有堅固要塞的港口,該島守軍只有600人,普通士兵也不過6000人,但戰鬥力很強,並且擁有強大的海軍,以致奧斯曼軍對該島的圍攻持續了半年之久,在損失了5萬多名戰士後,才於1522年聖誕節前夕迫使敵人有條件的投降。經過兩年時間的征伐,蘇萊曼完成了他的先輩們未竟的事業,解除了帝國後顧之憂。
平定羅得島之後,蘇萊曼繼續發動對外侵略戰爭。1526年4 月,他率領10萬大軍,攜帶300門大炮,正式出征匈牙利。9月,蘇萊曼未經戰斗就佔領了匈牙利首都布達。1529年5月,蘇萊曼又兵發中歐,9月,包圍了歐洲的名城維也納。城內守軍英勇抵抗,久攻不克。由於冬季早臨,戰線過長,糧草和軍械不濟,蘇萊曼被迫撤軍,1532年,蘇萊曼再次進軍維也納。這次進軍的結果雙方在1533年簽訂了一項和約,奧地利哈布斯堡的統治者斐迪南大公向奧斯曼帝國稱臣納貢,承認匈牙利由蘇萊曼佔領。蘇萊曼對中歐的多次征伐,使得奧斯曼帝國在歐洲的領土 不斷擴大。
在亞洲,蘇萊曼先後於1534年、1548年、1553年、1554年屢敗沙發維王朝的伊朗軍隊。蘇萊曼率大軍幾度佔領大不里士,攻陷巴格達,踐踏了伊朗帝國西半部領土。根據1555年土伊和約,奧斯曼從伊朗手個奪取了伊拉克、喬治亞和亞美尼亞的西部地區。在非洲,奧斯曼軍隊1554年從西班牙人手裡奪取了突尼西亞的瑪赫迪港。進而從埃及西進,佔領了非洲北部的黎波里和阿爾及利亞。到了1556年,奧斯曼土耳其已經征服了整個北非沿海地區。
奧斯曼帝國3蘇萊曼的海軍也立下了赫赫戰功,打敗了西班牙、威尼斯的艦隊,控制了地中海的制海權。蘇萊曼在陸上擴張節節勝利的同時,也大力搶奪海上霸權。他一面加緊擴建海軍,一面加強與海盜的聯系,決心在海權方面也要超過西方異教徒國家。1534年,被任命為總督的海盜哈伊勒丁率奧斯曼艦隊佔領突尼西亞。
1538年,奧斯曼艦隊同西班牙、教皇、威尼斯、葡萄牙的聯合艦隊在普雷佛扎附近海面發生海上決戰,奧斯曼艦隊戰勝了兩倍於己的聯合艦隊,威尼斯被迫割地,並賠款30萬金幣。這次海戰大大鞏固了奧斯曼在東地中海的地位。1551年,奧斯曼艦隊圍攻馬爾他島,奪取的黎波里,並多次襲擾義大利、西班牙沿岸地區和西班牙控制的北非奧蘭地區。但1571 年的勒頒多海戰,奧斯曼被聯合艦隊打敗。與此同時,蘇萊曼還致力於印度洋海權的爭奪。1529年他曾考慮挖掘運河,溝通地中海與印度的直接聯系。他在蘇伊士港建立紅海艦隊,並於1538年出征印度,雖然沿途獲勝但這次遠征卻以失敗告終。
這樣,通過200年的不斷戰爭擴張,奧斯曼帝國的版圖就囊括了昔日拜占庭和阿拉伯帝國的大部分地區。其疆域東起波斯灣頭,西到匈牙利,北達高加索,南部佔領了整個北非及地中海海域,從埃及直到阿爾及利亞,控制了紅海、黑海、愛琴海和地中海,領土面積達500多萬平方公里,成為了橫跨歐、亞、非三洲的泱泱大國。公元1566年,這位曾經顯赫一時的蘇萊曼坐在一輛轎車里,進行第十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遠征。他在攻陷多瑙河附近的錫格特,即將吞並匈牙利的前夕,便與世長辭了,享年72歲。蘇萊曼去世以後,隨著國內外各種矛盾的加劇,奧斯曼帝國也就由極盛的頂峰開始走下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