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抗戰時國民黨董姓高級將領
董其武:
上將(1899-1989),山西省河津縣人。1919年入太原學兵團。1924年參加國民軍第二軍,任第八混成旅二團排長、連長、營長、中校副官。1927年轉入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任少校偵察隊隊長,先遣總隊支隊長。參加過北伐戰爭。大革命失敗後,任國民黨陸軍第38師89團中校團副,陸軍第28師上校團長。「九·一八」事變後,率部參加長城、綏遠抗戰,後任國民黨陸軍第68師218旅少將旅長,陸軍第101師中將師長,陸軍第35軍中將軍長,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部副總司令,綏遠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1949年率部起義,後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任綏遠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綏遠省人民政府主席,綏遠省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經23兵團司令員,華北行政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9軍軍長。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授予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授予勝利功勛榮譽章。1989年3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
㈡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歷史上姓董的名人有哪些
1、董卓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生於潁川。東漢末年獻帝時軍閥、權臣,官至太師,封郿侯。於桓帝末年先後擔任並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占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
2、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漢廣川(河北景縣廣川鎮大董故庄村)人,儒學大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漢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
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合,並吸收了其他學派的理論,創建了一個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深得漢武帝的贊賞。
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為武帝所採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
3、董槐
董槐(?—1262)宋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人,字庭植,嘉定十六年進士。嘉熙間歷提點湖北刑獄、知江州、潭州,平息常德兵變,救濟南來江北流民,甚著政績,整肅軍紀,加強訓練。六年(1246)任權廣西轉運判官兼提點刑獄,協和西南少數民族,與交趾建立友好貿易關系。
寶祐三年(1255)任右丞相兼樞密使,以整頓綱記為急務,為改革舊制,報效國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從而得罪了許多大臣,因此嫉之者甚眾。次年罷相,為佞臣丁大全派兵廹逐,避居湖州南潯。
旋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臨安洞霄宮,隱居富陽北郊陽波湖董家弄。其子董麗,為宋駙馬,在元亂中盡節。今其後裔大多定居浙江富陽北部山區。部分定居江蘇丹陽。
4、董誥
董誥(1740—1818)董邦達之子,乾隆二十八年中探花乾隆帝將其改為二甲弟一作金殿傳臚,形降實升。累官至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擢文華殿大學士(宰相)。他通曉軍事,台灣、廓爾喀平定也列名功臣。
在和珅當權時代,他與王傑獨不與其苟合。嘉慶帝鏟除和珅時他也發揮了較重要作用。他與其父一樣都是當時有名畫家精書法、善繪畫。他五次歸還故里,生活簡撲,平易近人從不倨傲,深為鄰里稱道。終年七十九歲。
嘉慶二十三年致仕歸家,十月去世。父子歷事三朝,雖身居顯要,但兩袖清風。嘉慶帝哀詩中雲:只有文章傳子侄,絕無貨幣置田莊。
5、董氏
董氏,南唐婦人,擅畫,「所學出王齊翰,工道釋人物」。(《宣和畫譜》),當時官宦縉紳家的婦女,都往往求她「寫照」(畫肖像)。有人還寫詩贊譽道:「林下才華雖可尚,筆端人物更清妍。如何不出深閨里,能以丹青寫外邊」。
宋徽宗御府藏有她畫的《六隱圖》。南宋鄧椿看到過這幅畫,他在《畫繼》中談到這幅畫說「今藏山陰王:產才監簿家,乃畫范蠡至張志和等六人,乘舟而隱居者,山水樹石人物如豆許,亦甚可愛」。
㈢ 歷史上性董的漢奸有多少
「漢奸」來一詞,臭名昭著,其自在《辭海》的解釋是「原指漢族的敗類,現泛指中華民族中投靠外國侵略者,甘心受其驅使,或引誘外國入侵中國,出賣祖國利益的人」。董姓只知道董卓,但他只可以說是奸臣,應該抗日戰爭姓董的小漢奸多的很吧,大漢奸真不知道有還是沒有,希望可以幫到你。
㈣ 抗日英雄姓董的都有哪一位
抗日壯士英氣沖天——董天知
八路軍優秀指揮員、山西犧盟會和新軍的重要領導人董天知犧牲後,犧盟總會在悼詞中稱他「是最優秀的犧盟領導者,是最優秀的青年模範,是最優秀的青年軍事幹部」。時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的楊尚昆題寫輓聯:「英氣橫貫比干嶺,壯士常存鴨綠江。」
董天知,1911年生,河南滎陽縣人。早年參加進步學生運動,並直接受黨的著名農民運動領導人彭湃的影響,參加革命活動。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曾任共青團北平市委組織幹事兼兒童局書記,從事反帝反封建斗爭。1931年被捕入「北平軍人反省分院」(即草嵐子監獄),敵人施盡了種種酷刑。在政治誘降和死刑威脅面前,他始終大義凜然,忠貞不屈。獄中黨支部根據他的表現,於1932年批准他轉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冬,獄中政治犯50餘人,為要求下鐐、看報,舉行絕食斗爭。組織上考慮到董天知長期卧病不起,身體虛弱,決定不讓他參加。他堅定表示,「個人生命事小,政治影響事大。」毅然參加絕食斗爭。到斗爭取得勝利時,董天知已是奄奄一息了。
1936年8月董天知經黨組織營救出獄,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往山西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參與領導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和建立山西新軍的工作。1937年9月在犧盟會第一屆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執行委員和抗日救亡先鋒總隊總隊長。曾率山西各界慰問團到華北前線慰問抗日的第29軍將士。同年11月起先後任山西抗敵決死第3總隊政治主任、第3縱隊政治部主任和縱隊軍政委員會書記(後任政治委員)、山西第5行政區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參與領導粉碎了反動軍官李冠軍策動的軍事叛亂,指揮部隊在晉南、晉東南配合八路軍主力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同時,為把新軍建設成一支真正的人民軍隊,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1940年8月率部參加百團大戰。20日在山西潞城王家莊戰斗中,為掩護部隊突圍,親率警衛排奮勇作戰。因寡不敵眾,28名官兵全部壯烈殉國。董天知犧牲時年僅29歲。
㈤ 董姓家譜
http://zhummzyking.bokee.com/viewdiary.12011204.html
你先看看
㈥ 抗戰時期姓董的烈士
董成書 國軍排長 死於長城抗戰 董靜 軍統女特工 死於暗殺日本高層官員 董晨 國軍排長 死於長沙會戰 我就知道這么3個姓董的
㈦ 董姓輩分排行中
http://tieba..com/f?kz=205637962
有董姓的聯系~~~
http://www.xiyue.com.cn/a8/106128_1.html
看看相關的
董姓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傳黃帝的已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於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的兒子董父,為帝舜馴養龍,被舜賜姓為董,任為豢龍氏,封之於鬷川(今山東定陶縣),他的後代便以董為姓。
董姓的另一支是在周朝時出現的,據西漢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春秋時,周大夫辛有的兩個兒子到晉國,與籍氏一起主管晉之典籍,因其職責是「董督晉史」,所以也稱為董氏。這一時期晉國的都城在絳(今山西翼城東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辛有的後裔,世襲晉國太史之職,至春秋時,有史官董狐,他不畏權貴,秉筆直書,被譽為「良史」。董狐的裔孫董翳,秦末被項羽封為翟王,都高奴(在今陝西延安延河東岸),子孫遂居隴西(郡治在今甘肅臨洮)。西漢時的董仲舒為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其曾孫自廣川徙隴西,裔孫徙河東(郡治在今山西夏縣西北)。此外,董姓在漢代還分布於今山東定陶、高青,廣東廣州,四川資陽、德陽,貴州黃平,浙江餘姚,湖北襄陽、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陽、開封、福縣、信陽、靈寶等地。至隋唐時期,除上述地區外,今安徽、湖南、江蘇、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也都有董姓的居住地。
唐代的《元和姓纂》記載董氏有四個郡望:即隴西、弘農(今河南靈寶)、河東、范陽(今河北涿州)。此外還有濟陰(今山東曹縣)。唐末,固始(今屬河南)的董氏有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者。明代以前,董氏已遍布江南各省。從清康熙年間開始,董氏有族人陸續移居台灣,此後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島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
歷史上出自董姓的名人很多,西漢有哲學家、經學大師董仲舒,廣川人,武帝採納他的建議,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還有雲陽(今陝西淳化)人董賢,因貌美,為哀帝寵幸,22歲官至大司馬,操縱朝政,其父、弟、岳父等均官至公卿,擁有家產萬貫,貴傾朝廷。東漢初有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圉鎮)人董宣,因拒不向邪惡低頭,被光武帝呼為「強項令」;東漢末隴西臨洮(今甘肅氓縣)人董卓,189年率兵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挾獻帝西遷長安,自為太師,後為王允、呂布所殺。三國時南郡枝江(今屬湖北)人董和,與諸葛亮協力輔佐蜀後主,居官20餘年,死時家無檐石之財;其子董允,蜀後主時任黃門侍郎,頗得諸葛亮信任,常諫諍後主過失;還有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董奉,善醫道,為人治病不取錢,治癒者使裁杏樹,數年達萬株。後人用「杏林」頌贊醫者,即出於此。北魏時有出使西域的外交家董琬。唐代有德宗時的宰相董晉,還有琴家董庭蘭。五代南唐有著名畫家董源。遼代有農民起義首領董龐兒。金代有戲曲作家董解元。明代有抗倭名將董邦政,著名書畫家董其昌,秦淮名妓董小宛。清代有文學家董說,畫家董邦達,晚清將領董福祥。近現代有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董必武,寧都起義領導人之一董振堂,解放戰爭中的戰斗英雄董存瑞。董姓可謂名人輩出。
在當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國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㈧ 中國歷任軍長姓董的有誰
中國歷任軍長的中姓董的有董其武(曾任軍長,但不止於軍長)。
㈨ 姓董的有沒有漢奸
大漢奸沒有,小漢奸肯定有。僅抗戰期間,就有150多萬漢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