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旱災

抗日戰爭旱災

發布時間:2021-02-07 06:25:04

① 抗戰時期八路軍伙食 八路軍和國軍 誰的伙食好

八路軍官兵一致,而國軍軍官和士兵等級差別嚴重。再加上國軍軍官剋扣軍餉情況比內較嚴重,所以國軍容士兵伙食很糟糕,經常吃不飽飯。八路軍早期由於得到民眾支持,可以吃飽飯。但到了中期日軍加緊掃盪和國民黨的封鎖,再加上1941年到1943年影響華北嚴重旱災(最嚴重的是1942年的河南,造成嚴重的大飢荒),八路軍伙食變差,經常挨餓,很多人當了逃兵。到了1944年,由於推行大生產運動,八路軍伙食普遍變好,除了能吃飽飯,還有菜吃,甚至每月還有2斤肉。到了解放戰爭期間,解放軍的伙食普遍好於國軍,比如解放軍中原野戰軍的戰士三天不吃肉就要提意見(源自滕代遠的關於後方供應前線負擔重的報告),而國軍最精銳的裝甲部隊吃飯只能配蘿卜清湯,而且大部分士兵吃不飽。

② 抗日戰爭一共死了多少日本人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抗戰斃傷俘日軍150餘萬。

2015年7月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抗日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成果吹風會,會上一批數據首次公布,包括中國抗戰斃傷俘日軍150餘萬,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中國戰場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唯一戰場,拖住和抗擊日本陸軍總兵力的80%,最高時達到94%。從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到1943年冬,日本在中國的陸軍占其總數的50%以上,最高時達到69%。

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仍有110萬左右的軍隊用於中國戰場,這一數目超過了日軍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各島的兵力總和。還有70多萬關東軍駐守在東北地區。由於中國戰場牽制了日軍主力,日軍無法向太平洋戰場轉移更多兵力,這就有力地支持盟軍在太平洋方面的作戰。

(2)抗日戰爭旱災擴展閱讀:

1931年9月,日本帝國主義開始發動侵華戰爭。這次戰爭規模之大、時間之久、破壞之巨、影響之深,實屬空前。日本侵略軍以14年時間,占據中國大片國土,從東北至海南,從沿海至內地,中國大好河山遭受日寇鐵蹄踐踏。

日本軍隊所到之處,房屋工廠被破壞,資源財富被掠奪,人民生命慘遭殺戮。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極為深重的災難,打斷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大規模的日本侵華戰爭,使大量中國軍人戰死沙場。在侵華戰爭中,日軍實施大規模屠殺政策,製造了南京大屠殺、旅順大屠殺等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在華北地區製造了100多起慘案;

實施細菌戰、化學戰、毒氣戰,導致中國軍民大量死亡;實施「三光」政策,製造無人區,還強擄迫害中國勞工;等等。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達3500萬之多。

還有大量人口間接死於日本侵華戰爭。比如,日本侵華戰爭使中國的自然生態遭到嚴重破壞,1930年至1940年是中國近代史上災害最為嚴重的時期,旱災、水災、蝗蟲災害連續不斷。

1942年—1943年,河南接連發生大旱、蝗災。「水、旱、蝗、湯(湯恩伯兵災)」是河南人民受苦受難的真實寫照。當時,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災荒遍地、赤地千里、白骨遍野。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災荒之後,華北地區、華中一帶瘟疫大流行,霍亂、傷寒、天花、鼠疫、痢疾等急性傳染病肆虐各地。由於戰爭期間缺醫少葯,大批民眾死亡。這些都是日本侵華戰爭帶來的惡果。

除了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還有更多人口被迫背井離鄉。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各地出現了大規模的人口非正常流動和被動遷徙。除了大批普通民眾為了躲避戰爭而向附近鄉村或山區流動,最為典型的是沿海地區人口大規模向西南地區(部分向西北地區)流動。

這種人口大流動是日本侵華戰爭瘋狂攪動的結果,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罕見的。大批民眾被迫逃難,在遷徙過程中受盡苦難,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③ 抗戰時河南叛變投降事件

卻有此事,河南旱災,國民政府無法補給災糧,結果日本人打到河南後就發糧食給河南人,很多河南人就叛變了,其實我們應該要理解當時的情況,河南人因為在這場災難面前死了很多人,面對災難,那個時候只有求生的想法!

④ 抗戰時花園口決堤為什麼會造成旱災

因為掘開花園口,黃河就改道了。大澇後接著就是大旱,尤其是人為改內變當地的環境,造成局部環容境發生變化。這次決口直接造成了1941年至1943年連續兩年的旱災,並由此引發著名的的河南大飢荒,數千萬人淪為難民,僅河南一地就有300萬農民死於飢餓。

⑤ 抗日戰爭對當時人民以及人民生活的影響

抗日戰爭對當時人民以及人民生活的影響:
抗日戰爭是一場神聖的民族解放戰爭。日本侵華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飢荒、人身侵略等構成了人民生活中的林林總總。
(一)戰爭導致農業水平大幅下降
抗戰八年全國經濟發生了滄桑巨變。在淪陷區,日軍為加強對重慶政權的經濟封鎖和推行「以戰養戰」的方針,對農產品及其他物資實行嚴格的管制,對一些重要物資進行赤裸裸地掠奪和搜刮,使得全國的農業、工商業、交通運輸、文教衛生等方面均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現代化進程受到嚴重窒礙。
抗戰時期,日本人還先後佔領我國金礦要地,把娃金川挖出來的金子製作成金磚,一周左右用軍車武裝押運走。
抗日戰爭百姓徵兵導致家中缺少勞動力,農業方面糧食產量下降,間接對百姓家庭生活造成了負面影響。比如廣西的大批男子開赴前線引起了家中勞動力的嚴重短缺,從而導致農產品產量下降。
(二)日偽政府下多種政策對經濟的影響

在農業政策方面,滿洲國壟斷糧站,設置交易市場。對老百姓而言,壟斷糧站一開始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不良商販低價買入,高價賣出的高盈利商業行為;但統制下的不自由糧食交易,糧食價格過分壓低,靠糧食買賣收入彌補不了生活支出,農民甚至棄農。
在學校政策方面,從1942年下班學期開始對在一個食堂吃飯的兩個系的學生分細糧與粗糧不同配給(這里的兩個系指的是日本學生和中國學生)。
在商人政策方面,政府施行統制政策。如此政策導致的結果是開業商店逐年減少,停業的卻逐年增加,商人處境不甚樂觀。
在稅收方面,政府施行高稅收。尤其在1937年日中戰爭爆發後,「滿洲國」政府推行國家至上的增稅政策。
(三)淪陷中各個行業的運營狀況和百姓生活水平
1937年北平淪為日本佔領區,在積極生活中日軍以北平作為」大東亞戰爭」的後方和」兵站基地」,侵吞,霸佔北平企業,瘋狂地掠奪工資資源,是北平人民深陷水深火熱之中。
1938年宣告成立偽」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發行連銀券禁止銀元流通,設立「北支開發株式會社」1940年控制了煤鐵、鹽、棉花等生活用品的流通。1939年北平發生糧荒,偽政府執行糧食的配給制度。
由於市民的貧困化,最為興旺的行業為典當行業,據調查,全市有典當行業87家,全年贏利502684元,只有4家虧損,內城越繁華的地段,典當行業越多,這一現象說明北平人民依靠典當來維持生計。
物價飛漲,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出版家張元濟先生1944年給友人限制提到:今年物價增長10倍,小職員、工人、苦力都掙扎在飢餓的線上,我們的生活也非常拮據。
日本對工人實行了殘酷的剝削,工資難以維持生計,即使最高工資的工人,溫飽也成問題。處於中等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在物價飛漲的時期也難解決一家溫飽。小工一般衣不蔽體,居無定所,一旦陰雨天氣,久病不愈。北平百姓為填飽肚子,常常在大半夜寒冷的冬季披著棉被去排隊,等待著第2天上午買玉米面。有人還冒著生命危險去張家口,宣化換北京一些低價的小米、土豆等雜糧,春天還有人氣挖野菜充飢。
日偽時期北平物資嚴重匱乏,物價飛漲,市民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衛生無人管理,垃圾日積月累,各街巷與住宅積存垃圾160萬噸以上,城內積水橫流。北平淪陷後,人口死亡率上升,1943死亡率高達21%出生率急劇下降,從1940年以後一直在10%左右,尤其1944和1955年,分別為5.5%和6.7%。
究其原因,主要是生存條件惡劣,物價飛漲,工資不能維持基本生存,工作環境惡劣。通過上述的物價,工資和生命指數的數據,說明人民在日本的剝奪和欺壓下,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⑥ 1942年河南旱災了嗎多嚴重

不光是旱災,還有水災、蝗災、兵禍。
首先是持續乾旱,導致蝗蟲大量繁殖,形內成蝗災。
接著是黃河決容口,水災來襲。
而此時正是抗日戰爭最艱難時,除了日寇,還有湯恩伯的部隊在河南橫征暴斂。
所以有人總結那時河南四大害是水、旱、蝗、湯。

⑦ 抗日戰爭期間被殺的人有多少

國統區軍民傷亡數字。1947年2月,國民政府行政院《關於抗戰損失和日本賠償問題報告》中全國軍民人口傷亡統計:軍人作戰傷亡3227926人(其中死亡1328501人,負傷1769299人,失蹤130126人),軍人因病死亡422479人,平民傷亡9134569人(其中死亡4397504人,負傷4739065人)。全國軍民人口傷亡總計12784974人。此數字不包括台灣省、東北地區和解放區軍民的傷亡數字。

解放區晉察冀等7個抗日根據地民眾傷亡數字。1946年4月,《中國解放區抗戰8年中人口損失初步統計表》統計:「據初步統計: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冀熱遼、山東、蘇皖、中原7個解放區在抗戰期間共計被敵偽殺死或被虐待而傷病致死者3176123人,被捕壯丁2760227人,鰥寡孤獨及肢體傷殘者2963582人。」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傷亡數字。《抗日戰爭8年敵我兵力損失統計》載:「中共軍隊負傷29萬人,陣亡16萬人,被俘4.6萬人,失蹤8.7萬人,合計58.3萬人。」

全國軍民傷亡總數。約為2200萬人,剔除國統區軍隊因病死亡的40多萬人的數字,為2100多萬人。此統計數字未包括台灣省、香港、澳門、東北地區和沒列入統計的其他解放區軍民的傷亡數字。

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之際的調查統計數字

1987年在北京「七七」事變50周年大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胡繩提出:「中國在8年抗日戰爭中犧牲的人數有2000萬人。」隨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劉大年在《近代史研究》第5期也提出:「抗戰8年,中國人民生命犧牲多達2000萬。」

日本為了解決國內勞動力枯竭的問題,強擄中國平民和戰俘押往日本國內從事繁重勞役。據日本官方統計,侵華日軍在中國共強擄青壯年人41758名,押解上船之前死亡2823人,乘船以後以及在各企業單位共死亡6830人,占乘船總數38935人的17.5%。

關於細菌戰傷亡。據1989年出版的《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8:細菌戰與毒氣戰》所收資料統計,日軍曾在我國20個省進行過細菌戰,有27萬多名軍民死於細菌戰。這僅是當時當地的不完全統計數字,不包括在當地繼續蔓延和向周圍地區傳播後的死亡人數,也不包括農業細菌戰造成各地飢荒的死亡數字。近年來,經過調查,又收集到大量的日軍細菌戰的罪證。例如,從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日軍多次在浙江衢州各地撒放鼠疫、霍亂、傷寒、副傷寒、痢疾、炭疽等細菌,造成當地疫病大流行,至1948年末,累計發病30餘萬人,死亡5萬餘人,1940~1942年日軍在浙東作戰和湖南常德作戰中進行細菌戰,使1萬多名中國民眾受到傷害,在山東魯西北,日軍「圍剿」抗日根據地,施放霍亂菌,造成中國民眾20多萬人罹難;日軍對雲南保山地區實施細菌戰,造成20多萬名民眾受到細菌傷害。日本戰敗後,遺棄大批細菌,致使當地不斷發生傳染病。例如731部隊所在的平房地區連年爆發鼠疫,1947年的鼠疫就奪走3萬多人的生命,在內蒙古東部的王爺廟(今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等地區也因鼠疫流行死亡4萬多人,等等。

關於活體實驗傷亡。侵華日軍731部隊在哈爾濱平房本部的實驗室里進行了大量的各種細菌感染實驗、凍傷實驗、壓力實驗、毒氣實驗等活體實驗。1949年蘇聯在伯力審判日本戰俘時,從1941年到戰爭結束一直在731部隊任職的川島清少將供認:731部隊每年用於活體實驗的人數為400~600。據此推算,有3000人死於731部隊活體實驗。這一數字沒有包括1941年以前被該部隊殺害的人數。在日本侵略中國期間,有5000~6000人被害於由石井四郎直接控制的(北京、南京、廣州)細菌戰死亡工廠里,這還不包括1945年8月731部隊敗逃時屠殺的准備用於活體實驗的人。
侵華日軍為了醫學教學實習,也大量進行活體解剖實驗。據日軍山西潞安陸軍醫院軍醫湯淺謙供認:根據華北方面軍的命令,各師團為進行軍醫教學,一年做兩次手術演習。湯淺謙共參與了7次人體活體解剖,每次1~4人。僅日本華北方面軍就有30萬人,有20多個陸軍醫院、軍醫數千人,其活體解剖殺害的數字是很大的。

關於化學戰傷亡。據統計,日軍曾在中國的14個省(市)77個縣(區)使用毒氣2091次之多,其中對華北游擊部隊使用423次,造成3.3萬餘人傷亡,對中國正規軍使用1668次,使中國官兵死亡6000 餘人,受傷4.1萬餘人;還在中國居民區施放毒氣,並在水井和河水中投毒;日軍化學戰對中國軍民的傷害人數在10萬以上。另據統計,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共生產746萬發化學炮彈,大多用於或存於中國戰場。近年來,中國的東北、華北等地發現日本遺棄的毒氣彈約200萬發,已經使2000多人受到傷害。

關於強暴婦女造成的傷害。據估算,侵華日軍在中國用搶奪、俘虜、誘騙、強征、抓捕等手段強迫中國婦女充當「慰安婦」,總人數在20萬以上。至於侵華日軍在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投降的14年間,對佔領地區中國婦女的傷害,尤其是在抗日游擊區和抗日根據地進行「三光」作戰時強奸殺害的中國婦女的數字非常大。據歷史學家吳天威推算:「日軍先後在華作戰的官兵在500萬人以上,其所強奸的婦女至少有100萬人。」

日軍強暴殺害中國婦女的數字也非常大。僅1941年日軍「掃盪」晉察冀邊區北嶽區曲陽鄭家莊,「用汽車搶走我婦女同胞427人,運往東北去當娼妓做牛馬」。在冀南地區,「在長達15年的戰爭中,這兩三千個據點里被暗中殺掉、埋掉的中國婦女恐怕不下幾萬人,乃至幾十萬人。」在慰安所里的中國「慰安婦」更是倖存者寥寥無幾。「據統計,當年數千名被逼為侵瓊日軍『慰安婦』的海南婦女倖存下來而至今尚健在的僅幾十人。」

關於制販毒品造成的傷害。日本侵華8年期間在整個中國販毒總額,約略估算如下:

東北(偽滿洲國)的年平均鴉片生產額為2200萬兩,以每兩批發價7元計,每年所獲的售毒款額即為1.54億元。

華北每年售毒獲利額為1.65億元,其每年售毒總額約為5.5億元。

華中每年售毒總額10億元。

華南(廣州、廈門為重點)的售毒總額估計為華中的1/3,即應為3.33億元。4者合計,日本佔領當局在全中國佔領區的毒品販售總額每年約為20.37億元(日元)。這個數字與美國人烏馬克對1939年所估計的日本在華販毒總額3億美元(即日幣12億元)之數相比較,雖然相差8億元(日元)而偏高,但卻是一個相當合理的推論數字。

關於戰爭災害造成的傷亡。日本侵華戰爭造成的災害,大體分為4類。

侵華日軍出於軍事目的而製造的災害。例如,1942年5月日軍對冀中平原實施「三光」作戰,利用冀中、冀西河湖水暴漲之機,決堤128處,致使當地6752個村莊受災,淹沒良田153.82萬畝,沖毀房屋168904間,災民達200萬人。1943年秋日軍在山東魯西北進行「三光」作戰,掘開衛河3處堤壩,並且實施霍亂細菌作戰,造成100多萬人流離失所、近6萬人死亡。

侵華日軍對抗日根據地的封鎖和掠奪,造成當地的災害。例如,「據初步統計: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冀熱遼、山東、蘇皖、中原7個解放區,日本侵華戰爭造成了嚴重災難,以致有難民2600萬人處於飢餓狀態,其中約有1000萬人顛沛流離在死亡線上」。

侵華日軍對佔領區的殘暴統治而造成的災害。例如,據河南省統計,自1938年起至1945年秋季,全省110縣中幾無一縣未受敵寇侵擾,尤以1938年之黃泛與1942年之旱災為最,全省被淹斃餓死者幾達300萬人。據湖北省統計,自1938年至1943年被災區域達63縣,其中27縣遭受日寇災害最烈,犧牲最巨,遭受水災者27縣,估計被災面積1.22億畝,災民凡5524190人1944年鄂北各縣受災縣份共21縣,待賑人數達130萬人。日軍佔領廣東中山縣三灶島8年,致使3500多人餓死。侵華日軍於1939年8月佔領廣東潮陽縣海門鎮,致使1943年4、5月間發生飢荒,全鎮餓死17000餘人,另有1.5萬餘人流落外地。

侵華日軍戰火逼迫民眾逃亡而造成的災害。戰後,國民政府《全國人民生命損失及人民勞力損失統計表》統計,全國難民戰時流亡數95448771人,幾近1億人。難民的死亡數肯定較和平時期高出很多。

殘酷的經濟掠奪及其給中國造成的損失

日本在對東北14年的統治中,僅1932~1944年,就從東北掠奪了2.23多億噸煤、1100多萬噸生鐵、580多萬噸鋼。1942~1944年的3年間,徵收的糧食970萬噸被直接運往日本。據統計,1944年末,日本開拓移民佔地共達152.1萬公頃,占東北全部耕地的1/10。

日軍侵佔以上海為中心的華中地區以後,決定以軍用手票支付不包括華北在內的侵華日軍軍費。此票不編號,發行量全由日本臨時軍事會計來確定,要發行多少就發行多少。1937年末,發行額為137萬日元;一年後猛增到3680萬日元,1942年12月,發行額已達5億日元;到1943年4月,軍票才停止發行。

日軍憑暴力強制規定軍票與法幣的比價,不斷使軍票升值。1939年8月規定法幣與軍票等價,1940年5月成為100:77,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軍票價值扶搖直上,1942年5月法幣與軍票的比價降為100:8。日本侵佔香港後也發行了大量的軍票。

日本為了支付其巨額軍費開支,在中國淪陷區發行了大量公債,僅以日元計值的就有大東亞戰爭國庫債券、大東亞特別國庫債券、大東亞割引國庫債券、中國事變國庫債券、戰時報國債券、日本國庫債券、日本債券等45種之多,計為當時的日幣26億日元,加上以偽滿幣、中儲券、中聯券、舊台幣計值的,按當時的外匯兌換比值計算,日本戰後殘留在中國的公債約為471億日元,這還不包括日本在抗日根據地周邊和偽蒙疆地區發行的公債、日偽發行的變相公債、在台灣發行的郵政儲蓄券等。
日本對關內淪陷區經濟的掠奪,僅據全國金銀幣、金銀條、船舶、工礦、道路、交通、港口、農村水利、住房私產、資源減損、軍費損失等各項公私財產直接損失的不完全統計,即達559.43844億美元。例如湖南全省78縣市,被敵淪陷者44縣市,被敵侵擾者11縣,被轟炸者9縣。總計全省人口傷亡262.2383萬人,財產損失達當時國幣12.19221027萬億元(以1945年9月物價為准),損失之巨冠於各省。

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巧取豪奪和劫掠子中國大量文物。查明有據統計有書籍、字畫、碑帖、古物、儀器、標本、地圖、藝術品、雜件等共3607074件,另1870箱,又被劫古跡741處。

日本侵華戰爭和亞洲、太平洋戰爭期間對海外華僑大肆掠奪,造成重大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南洋華僑所受財產損失6億多美元。菲律賓受損失的達1.2萬家,新加坡7300餘家。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前夕,中國軍隊和地方研究機構與政府調查統計部門共同就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造成的損害進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結論:「據近年調查研究的不完全統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財產損失600餘億美元(按1937年美元計算),戰爭消耗4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億美元。」至於日本侵華戰爭造成中國工業化遲滯所產生的損失更是數額巨大。

希望能幫到您,滿意請採納~

⑧ 抗日戰爭中國犧牲了多少萬人

抗日戰爭中國犧牲的人數為3500萬。

按照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宣布的最權威的數據,在抗戰期間版中國軍民傷亡加起權來共3500萬。按照1937年的幣值計算,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

其中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游擊隊人員損失共584267人,其中傷290467人,犧牲160603人,被俘45989人,失蹤87208人。

(8)抗日戰爭旱災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

1、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中國開始了局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入侵的艱苦抗戰,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為止,中國整整經歷了14年的抗戰。

2、。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再到全國全面抗戰路線的形成,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共領導的抗日部隊除堅持了游擊戰等敵後戰場作戰,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刻堅持人民戰爭,為打敗日本侵略軍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許多人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⑨ 抗戰勝利不能洗雪中國近代的民族恥辱

沒有人說過抗戰勝利洗雪了中國近代的民族恥辱!!!
1,抗戰的勝利只是針對日本的勝利!
2,抗戰勝利的只是從中國國土上趕走了日本鬼子,日本鬼子的國土並沒有被中國人民蹂躪過!
3,抗戰勝利的原因你說了這么些,不能說是中國獨自依靠自己力量的真正意義上的勝利!
。。。。。。。。。。。。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旱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