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中國抗日戰爭14年

中國抗日戰爭14年

發布時間:2021-02-07 05:33:18

『壹』 中國抗日14年的起止時間和標志性事件

抗日戰爭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日本天皇投降結束,共十四年抗戰。標志性事件有很多,如盧溝橋事件、南京大屠殺、東京審判等。

『貳』 中國哪一年開始了長達14年抗戰

從31年開始算起,一直到1945年不正好抗戰14年嗎?

『叄』 抗戰14年從哪一年哪一事件開始計算

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3)中國抗日戰爭14年擴展閱讀:

修改不是對8年抗戰的否定,重點強調貫通歷史整體。

在中國抗日戰爭歷史中,8年抗戰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的全面抗戰;14年抗戰則是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開始的抗戰,包含了局部抗戰和全面抗戰兩個階段。

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強調「九一八事變」後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後貫通的整體,應在課程教材中予以系統、准確體現。教材修改要求覆蓋大中小所有學段、所有相關學科、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教材。

教育部稱,此舉動是為落實中央關於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有關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教育部組織歷史專家進行了認真研究,對教材修改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日前基礎教育二司又專門發函對中小學地方教材修訂提出了要求。

多位受訪學者強調,14年抗戰不是對8年抗戰的否定。南開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玉來說,時間跨度的增加,是對中國人民連續一貫、脈絡清晰的抗戰歷史的一種恢復和升華。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李宗遠說,8年到14年不是改變,而是還原歷史原貌。1937年作為歷史節點的意義,在於全民族全面抗戰的開始,同樣不會被否認。

『肆』 抗日戰爭14年那年開始,那年結束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侵華開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抗戰全專面打響.
1945年8月6日、9日,美軍分別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9日出兵我國東北.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正式簽署投降書.9月9日,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茨在南京向中國政府代表呈交投降書.抗日戰爭及二戰至此正式結束.
一般認為,該戰爭起於1937年7月7日「屬盧溝橋事變」,並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時結束,歷時97月又3天,共為八年,故稱為八年抗戰.這場戰爭向上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因此也有十四年抗戰之說.

『伍』 抗日戰爭14年或8年是怎麼劃分計算出來的

1931年9月18號是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侵華的開始,但那隻是東北的局部戰爭。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是中國人民的全面抗戰。

『陸』 中國抗日戰爭究竟是8年還是14年

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回共十四年抗戰。抗日戰爭結束於1945年8月15日,但對答於其開始的時間存在爭議。

全面的抗日戰爭起於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時結束,歷時九十七月又八天,共為八年,八年抗戰名稱因此而來。

另一種觀點認為這場戰爭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這是政府私下主導的局部抗戰的開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抗戰之說。但期間6年,中日雙方出於各自原因,始終控制戰爭規模沒有擴大到國戰。

(6)中國抗日戰爭14年擴展閱讀

習慣上,中國人所說的「抗日戰爭」一般指稱「中國抗日戰爭」。但各地華人習慣上也將各自所在國家或地區同時期反抗日本侵略的戰爭稱為「抗日戰爭」,並將其和中國抗日戰爭視為一體,或作為它們的總稱。

「中國抗日戰爭」在中國大陸地區也被稱作「八年抗戰」(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 後,中國最高領導人蔣介石於7月31日發表《告全體將士書》宣告全面抗戰開始算起),但在世界其他地區一般被稱作「十四年抗戰」(於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算起)。

『柒』 為什麼抗日戰爭既是十四年抗戰又是八年抗戰

八年抗戰是全面抗戰。14年抗戰包括局部抗戰在內,更准確。

『捌』 為什麼抗日戰爭既是十四年抗戰又是八年抗戰

抗日戰爭的十四來年自抗戰是指東北義勇軍從1931年918事變後到1945年這十四年的抗戰,而八年抗戰是指全中華民族從1937年77事變到1945年8月這八年的抗戰。統稱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也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8)中國抗日戰爭14年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前期國際背景:

在九一八事變後,國際局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尤其是各主要國家對日本侵略中國所採取的綏靖政策,客觀上縱容了世界法西斯勢力的發展和相互勾連。

中國政府曾將希望寄託於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然而西方政治家們此時主要精力集中於歐洲戰場,此時未向中國伸出援手。而國聯的綏靖主義態度使日本對國際社會不再心存忌憚,它向日本發出了一個錯誤的信號,日本從此在侵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玖』 如何理解8年抗戰改為14年抗戰

8年抗戰改為14年抗戰:

原來說八年抗戰的,是抗日戰爭全面勝利後民國政府的說法,計算方法是從1937年七七事變引起全面抗戰算起,到1945年抗戰勝利。

現在說十四年抗戰的,是後來學者們的說法及現在中國政府的表示,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45年抗戰勝利。

當時在民國政府看來,1931年九一八事變,只是局部地區的抗日活動。而且限於當時的一些涉外條約,對東北地區的控制能力有限,所以一直保持忍辱態度,避免矛盾升級。但1937年的七七事變由華北地區的活動變成全中國同時進行的抗日活動,所以他們從這個時間開始算為全面抗戰開始。

(9)中國抗日戰爭14年擴展閱讀:

2017年1月,教育部下發《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文件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一律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的概念。

「十四年抗戰」寫進教科書並非偶然,各界專家學者為「十四年抗戰」觀點的確認努力了30多年,而遼寧省政協為求證這一史實更是傾注了無數的心血。幾代遼寧政協人用辛勤的智慧與汗水,對充分發揮政協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社會作用做了最生動的詮釋。

從《義勇軍進行曲》說起,遼寧省政協文化和文史資料委員會顧問(原省政協學習宣傳和文史委員會原副主任)趙傑,在政協從事文史工作30多年,是名副其實的「老政協」「老文史」,更是遼寧省政協探尋「十四年抗戰」始末的親歷者和見證人。

「抗戰八年還是十四年?看似一個簡單的時間概念,實則關系著東北抗戰史能否被世人認知的問題。我們要向『八年抗戰』說法說不,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

趙傑說:「『十四年抗戰』要得到世人的認同,不僅要在思想上、資料上、論證上做好充分的准備,還應該尋找合適的角度、合適的契機,把這些論證的結果推向全國。」

從上世紀60年代起,遼寧省政協文史委在工作中徵集、出版了大量的遼寧義勇軍文史資料。在編輯整理資料過程中,趙傑和他的工作夥伴們得以結識許多當年參與抗日救亡運動的歷史見證人。

以盧廣績為代表的老領導、老同志經常談起抗日義勇軍英勇抗日的事跡,也經常談起《義勇軍進行曲》的來歷和背景。

為此,大家有了新想法:說東北抗戰十四年沒有人承認,但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人人會唱,以此為歷史背景研究東北抗日義勇軍、再從義勇軍談到十四年抗戰不正是一個很好的角度嗎?

閱讀全文

與中國抗日戰爭14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