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區長

抗日戰爭區長

發布時間:2021-02-07 04:02:47

❶ 麻雀里軍統上海區長原型是誰

陳恭澍,來出生於1907年,河北寧河人,源綽號辣手書生。黃埔軍校第五期警政科畢業。1932年加入力行社特務處,任組長。抗日戰爭爆發後,歷任軍統局天津站站長、華北區區長、上海特二區區長等職,先後策劃刺殺張敬堯、石友三、王克敏、張嘯林、傅筱庵、汪精衛等漢奸,一度令漢奸日寇聞風喪膽,號稱軍統第一殺手。1941年10月在上海被汪偽76號特工總部逮捕,為保全性命被迫投降,暗中卻與軍統局長戴笠取得聯系。

❷ 抗日根據地政權建設三三制是什麼

1、三三制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統一戰線政權政策。在「三三制」政權組織中,「共產黨員只佔三分之一(或甚至少於三分之一),其他友黨及無黨的抗日人士佔三分之二」。
2、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士參與抗戰,不但積極倡導和推動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且將之付諸於政權建設的具體實踐,在抗日根據地建立了一種嶄新的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權——「三三制」政權,為抗戰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1941年,抗日根據地政權機構在人員分配上實行「三三制」原則。「三三制」政權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性質的制度,團結了各抗日階級、階層,爭取了中間力量,孤立了頑固勢力,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3、歷史意義
「三三制」政權作為一種統一戰線性質的抗日民主政權,從制度上為黨外人士進入政權並佔有一定比例提供了保障。這對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爭取和團結各階級、階層、黨派和團體參與抗戰,最終奪取抗日戰爭的徹底勝利,無疑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對此,彭真的一段講話曾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三三制」政權的抗戰價值。他指出,「三三制」政權能「使地主資產階級容易脫離日寇的反動宣傳和頑固分子挑撥離間的影響,比較安心地與我們合作抗戰,支持根據地的建設事業。因為『三三制』這種政權規定是用簡單的數字表現出來的,所以異常明確,容易使黨員及各界人士了解和執行,並以之與國民黨的一黨專政來對照比較,權衡其利弊是非。」正是通過這種鮮明對比,使「三三制」在黨外人士中引起強烈反響,激發了其抗戰熱情。當時,被選為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的開明紳士李鼎銘在就職演說中指出,共產黨「很願意大公無私做到精誠團結」,各黨派、無黨派人士應「互相信任、互相親愛」,「看成一家人,同力合作,干這抗戰建國的事。」
「三三制」政權的成功實踐,不僅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還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進行了初步探索並積累了豐富經驗。

❸ 我爺爺是革命烈士在抗日戰爭時犧牲是區長全縣第二明到現在墳前一個墓碑都沒有

如果是國民黨的就是這樣沒辦法,我黨的話就不知道為什麼了

❹ 抗戰期間,日本厚和特務機關長叫什麼

1938年1月4日《大陸命第39號》限定關東軍作戰地域是東四省,7月駐蒙兵團改制為駐蒙軍,編入華北方面軍序列,張家口、大同、綏遠/厚和、化德等特務機關隸屬駐蒙軍。駐蒙軍司令部所在地的張家口特務機關居各特務機關之首,1939年3月張家口特務機關改組為興亞院蒙疆聯絡部,機關長酒井隆改任部長。
1937年8月日軍組建華北方面軍,天津特務機關長喜多誠一少將轉任華北方面軍特務部長。1939年3月華北方面軍特務部改組為興亞院華北聯絡部,長官喜多誠一。1941年4月撤銷興亞院華北聯絡部,恢復華北方面軍特務部建制,設治大東亞省北平駐在公使。

❺ 抗戰中八路軍第十一區區長

王西原(1920~1997),山東冠縣蘭沃鄉石家寨人。1936年考入山東第六專署小學教員訓練班,內次年結業後在冠容縣張庄小學任教師。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37年底參加山東第六區抗日游擊司令部第五支隊,曾到濮縣與日軍作戰。後回冠縣參加教員工作隊,深入農村發動群眾,組建抗日組織。193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相繼任中共冠縣第六區區委書記、第十一區區長,組建了區游擊隊,多次帶隊參加戰斗,對敵偽頑勢力進行了頑強斗爭。1942年9月,任冠縣獨立營營長。1945年率冠縣縣大隊部分兵力編入八路軍新八旅24團,任2營營長。1951年1月,任解放軍炮兵司令部科長。1952年5月,參加抗美援朝,先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科長、處長。1955年回國,任解放軍炮兵某師師長。1959年,調中央軍委炮兵司令部參加炮兵戰斗條例的編寫和有關學術研究工作。1964年5月,任武昌炮兵學校校長。1978年1月,任宣化炮兵指揮學院院長。

❻ 抗日戰爭

張靈甫將軍

血戰日寇
張靈甫的轉機在於七七事變的爆發。國民政府下命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調服軍役,戴罪立功,並保留原先軍銜。再度出山的張靈甫受到從前上司,此時的五十一師師長的王耀武的知遇之恩。為了表示自己改過自新的決心,他正式更名「張宗靈」為「張靈甫」。
整個抗戰期間,張靈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對日寇南征北戰,經歷硬仗、惡仗無數,書下了自己人生中最為風光的一頁。1937年,五十一師開赴上海,參加著名的「八一三」淞滬保衛戰。張靈甫來到一五三旅三〇五團走馬上任,並在上海保衛戰中,以勇猛果斷,指揮有方贏得全團官兵的愛戴。嘉定作戰的時候,面對武器裝備遠遠優於國軍的日寇蜂擁沖鋒,殺紅眼的張靈甫甩掉上身軍服,抱著機槍跳出戰壕,身先士卒帶領100多名敢死隊員迎頭痛擊,殺得日寇丟盔卸甲,抱頭鼠竄。後他率領該團又連續打退敵人七次沖鋒,打死打傷日寇800多人。
1937年12月5日,張靈甫率305團在淳化鎮附近構建新陣地,阻擊日軍掩護王耀武51師退入南京,雙方展開肉搏戰,張靈甫的左臂中彈負傷不下火線,團長負傷不退裹傷猶戰,榜樣在前,官兵們無不感奮力拚,在張靈甫的帶頭沖殺下,305團終於在夜戰中拚死奪回了河定橋陣地,以團長負傷、連長傷亡五人、排長以下傷亡六百餘人的代價,把日軍堵在南京東南郊的大門之外!此後張靈甫轉戰上坊鎮和華嚴寺,將近五天的奔波激戰,全團十二名連長五人傷亡,官兵折損已近千人。張靈甫因傷勢嚴重,渡江後不久暫別部隊回到西安養傷。
1938年4月,51師在黃陂接受軍委會校閱,獲得軍委會校閱官的優良考評,張靈甫305團的成績在閱後評定中,名列全師第一。
1938年5月28日張靈甫率305團參加蘭封會戰之三義寨攻堅戰,傷亡百餘人。
1938年萬家嶺大戰,已是51師153旅少將旅長的張靈甫奉王耀武之命,對駐守江西德安張古山的日寇進行反擊。討論作戰方案的時候,眾人認為張古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張靈甫拍案而起,道:「各位都看過《三國演義》,魏國大將鄧艾為攻取成都,出蜀將之不意,帶精兵暗渡陰平,飛越摩天嶺,一舉攻克了江油、涪城和成都。我們也可仿此戰例,大軍從正面進攻的同時,再挑選一批精兵強將,從人跡罕至的張古山背面進行偷襲,以收兩面夾攻之效。」於是,張靈甫親率一支突擊隊效法鄧艾輕裝出發,攀木掛樹,穿過艱險的深山峽谷,老林惡水,配合正面部隊進攻,飛奪張古山。而後日寇不甘失敗,出動飛機與重炮狂轟濫炸,幾乎將張古山夷為平地。張靈甫率部浴血死戰,與日寇鏖戰五天五夜,陣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反復拉鋸。親臨死線指揮的他身中7塊彈片,鮮血直流也沒有退下火線。張古山的攻取封死了日軍106師團的最後退路,該師團最終全軍覆沒。這也是八年抗戰中唯一一次全殲日軍一個師團的戰例。
得知德安大捷之後,田漢受時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的委派,采訪張靈甫等人,刊登《中央日報》,並編寫的話劇《德安大捷》,張靈甫以真名真姓在劇中出現,從此名震天下。德安戰役之後,張靈甫榮獲四等雲麾勛章、三等寶鼎勛章。1939年3月,張靈甫率部參加南昌會戰,在一次戰斗中,右腿被日軍機槍的兩顆子彈掃中,受了重傷。軍醫檢查後說:「腿要鋸掉!」張靈甫對隨從副官說:「如果我昏迷了,你要阻止醫生鋸腿!」說完,他給了副官一把手槍,厲聲說:「誰鋸我的腿,你就槍斃誰!」結果右腿一直未治癒。由於腿傷遲遲不愈,蔣介石派飛機將他送往香港,請英國著名外科專家克雷斯特爾為他診治。手術後不久,張靈甫在報上看到有戰時軍人不宜出國養病的新規定,不顧英國醫生再治療一月可以痊癒的勸阻,說軍命不可違,軍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傷未愈提前歸隊,靈甫從此留下殘疾,走起路一跛一拐,人送外號「跛腿將軍」。
1940年冬,張靈甫出任74軍58師副師長。
1941年3月15日,張靈甫代理58師師長(58師師長廖齡奇當時去湖南嶽麓山參加軍官訓練團學習,不在任上)指揮58師參加上高會戰,作為上高會戰的首功部隊74軍的核心部隊58師與余程萬的57師一起與日軍血戰11日,在其他部隊到達後,率58師首先反擊,重創日軍34師團,33師團,74軍傷亡萬餘人。
1941年9月26日,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調集南京大屠殺的元兇第六師團,精銳的第三師團,以及第40師團圍攻74軍,在永安58師孤軍作戰,與日軍精銳的第三師團主力和第六師團一部混戰,第3師團在作戰期間損失嚴重,僅步兵第18聯隊就死了八個中隊長,花谷旅團傷亡人數據日方的報告達八百餘人,11軍軍長阿南惟畿在永安之戰後認為該師團損失甚大,以致不忍使該師團再向株洲追擊一事來看,日方戰史所報的該師團實際損失人數很可能大為縮水。58師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參戰官兵為官兵約一萬一千九百人,傷亡超過百分之四十,其中陣亡將近百分之十。
1941年10月24日張靈甫接任58師師長。
1942年6月浙贛會戰,張靈甫率58師在衢州外圍與日軍血戰3日,擊斃敵86聯隊第3大隊隊長長島田仁次郎,74軍傷亡4000餘人。
1943年6月張率58師參加鄂西會戰.6月6日,74軍58師與51師攜手打擊日軍獨立混成第17旅和第3師團,兩師協同夾擊敵獨立混成第17旅團,使得該旅團成為日軍在鄂西會戰中損失最大的一支部隊,其獨立步兵第87大隊大隊長淺沼吉太郎和第88大隊大隊長小野寺實也在這兩天的戰斗中殞命。6月13日,張靈甫率58師主力收復公安。
1943年11月常德會戰,日軍精銳南京大屠殺元兇13師團主力5個聯隊猛攻慈利,慈利地區正面主陣只有張靈甫58師孤軍作戰,日軍另一精銳師團第三師團全部和13師團剩餘部隊一起與74軍另一師51師,100軍激戰在慈利附近地區,74軍、100軍頂住日軍兩個精銳甲種常設師團5晝夜的進攻,其中13師團慈利戰後傷亡近一半,張靈甫轉守為攻,向13師團殘部發起猛攻,率58師收復黃石,九溪。58師略事整頓,於12月8日復向停留在漆家河畔的第13師團發起進攻,與51師一起夾擊漆家河東北之敵,第13師團的最後防線終於被突破,敵師團長赤鹿理也在督戰時負了傷。至此,張靈甫作為主力與51師攜手殲滅日軍南京大屠殺元兇13師團大部。(這里殲滅包括擊斃,擊傷,俘虜)
張靈甫在常德戰役外圍作戰表現突出,獲頒雲麾勛章一枚,他是因常德戰役有幸授勛的少數將領之一,被蔣介石譽為「模範軍人」。
1944年第四次長沙會戰,張靈甫指揮58師在益陽、寧鄉諸戰中,斃敵七百三十六人,傷敵一千六百九十七人,自身傷亡一千六百餘人,58師傷亡較大,長沙失守後,58師是極少數受軍委會表彰的部隊之一。此後張靈甫一直在湘鄉至邵陽一線繼續與敵40師團鏖戰,戰至10日,張靈甫會同前來增援的第19師一起克復永豐,之後暫留守永豐抓緊進行戰地整補,58師經過連日激戰,傷亡日漸加重,超過四分之一,軍委會要74軍解圍衡陽,7月23日,張靈甫率58師向金蘭寺方向出擊,與116師團激戰兩人,與敵援軍激戰2日,於27日立即派部猛攻金蘭寺,在張靈甫與唐伯寅(19師)的合力奮戰下,金蘭寺終告克復。29日,張靈甫到達衡陽附近,雞窩山,張靈甫師負責進攻雞窩山日軍,與日軍116一直在雞窩山附近戰斗,由於張靈甫師此前一直在前線與日軍血戰,攻至衡陽附近時全師傷亡近四成,戰鬥力大大下降,至8月8日張靈甫收復雞窩山,通向衡陽的大門敞開,同日,日軍攻克衡陽,方先覺投降,直至8月10日,58師仍在雞窩山以東的1066高地與敵激戰。第58師是該次會戰中個別表現優異的部隊,軍事委員對他在會戰諸戰役中的卓著戰功給予了高度肯定。1944年8月,張靈甫因功授勛,榮膺寶鼎勛章。不久之後,再獲頒忠勤勛章,隨軍的美軍觀察顧問也對他的表現欣賞,張靈甫還獲得了美國金棕自由勛章。

衛立煌:
忻口大戰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導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引起了國內形勢的急劇變化。全國人民強烈要求「停止內戰、團結抗日」。7月中旬衛立煌奉蔣介石電召,去廬山開會。衛行前曾與郭寄嶠、戴永蓀、劉剛夫、葉粹武等就當時局勢問題進行商談。衛說:「我們是軍人,保國衛民是我們的天職。目前舉國人民一致要求聯合抗日,我非常同情。我們要作走上抗日前線的准備。」
衛立煌去廬山不久,公署接到三十二師師長王修身電告:「據岳西縣方縣長轉據該縣第三區李區長報告,紅二十八軍政委高敬亭派人來致意,願開和談,但必須衛督辦派代表來。」公署將高敬亭的提議詳電廬山衛立煌,衛立即回電派劉剛夫為和談全權代表。
1937年7月下旬,雙方在岳西縣就共同抗日舉行和談。9月下旬最後達成協議。由劉剛夫代表衛立煌,與高敬亭分別在協議書上簽字,和談宣告成功,使安徽的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形成。為執行協議,衛立煌呈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任命高敬亭為「抗日聯軍挺進軍司令」,並代向南京有關部門,洽領給養、被服、彈葯、關防和委任狀等。

南口激戰

7月底,天津日軍向中國駐軍第三十八師攻擊,並佔領大沽一帶。日本關東軍也策應行動,向天津增派了坦克部隊。此時, 日軍進入平津地區人數已達十餘萬人,北平危在旦夕。衛立煌請纓北上,得到南京軍委會的批准,立即行動。 8月初,衛率第十四軍在保定以北、琉璃河站南陸續下了火車,日夜兼程,繞滿城進入太行山東面的狼牙山、梁各庄、大安山,繞北平西面,側敵行軍。主力進至百花山,史家營附近時,衛見日軍板垣第五師團正向懷柔進犯,就立即命令第八十旦師向北面之西溝子前進,從敵背後插上一刀。同時,約集在南口、赤城、廷慶一線的兩個師,南北夾擊板垣第五師團,並令第十師向門頭溝急進,乘北平空虛之際進行突進,令第八十五師至大安山、相機向豐台前進,襲擊日軍在華北最高司令部。可是,這個部署卻因漢奸的泄漏而被敵知悉,日香月清司懷念官即變更部署,命板垣第五師團停止原有行動,分兵阻擊,以保護他的後背;主力則在長城居庸關附近與衛部之八十三師激戰於西溝子,並派長野右一郎的第十二聯隊對衛部作包抄行動。此時,衛部向北平急進的一個師,已進入北平西面的下馬嶺、千君台,與日軍神田正種第四十五聯隊遭遇。另一個師也在離豐台三十八公里處與日軍岡本鎮臣第二十三聯隊遭遇。從8月19日到9月10日,衛的各部均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斗。日軍對衛立煌早有「支那虎將」之說,現在算嘗到了他的厲害。香月清司見兩軍相持不下,於是繼續增調兵力,命令他的第二十師團拚命向良鄉進攻,打算包抄衛部的後路。面臨敵人的三路圍攻,衛立煌即令各部利用山形地勢,從日軍間隙中穿行,向南轉移。各部遵照衛的指令,與香月清司指揮的部隊比速度,比靈活,比機智,採取進進退退、打打走走的行動,全部沖出包圍圈,到達指定的會合地點遂城鎮。部隊會合後,衛率部繼續南下,准備參加保定和石家莊會戰。但沒想到保定正面的總指揮劉峙居然不戰而逃,十餘天敗退近千里,引起全線潰退,日軍長驅直入,保定、石家莊失守,他只好命令部隊就地待命。

忻口戰役

進攻山西的日軍突破晉西北防線,猛攻忻口。閻錫山見日軍逼近,急電蔣介石,要求派衛立煌部隊馳援山西。十月初,衛接到蔣介石的命令後,即率參謀部到山西太原。閻在太原見到衛時,如遇救星,連聲大呼:「是咱把你求來的。你辛苦了!」看到衛一行人風塵僕僕,都是一身深灰夏季軍裝,便叫副官處處長把所有隨行人員領到太原一家大服裝店,送給每人一套呢軍服和一雙皮馬靴。衛在太原還見到周恩來和朱德總司令。當周恩來向他介紹第一一五師在平型關伏擊板垣師團,消滅日軍一千多人的重大勝利時,衛當即向八路軍祝賀,並用電話通知在西安的辦事處負責人吳海德,購置上萬元的慰問品送給八路軍。十月上旬,南京軍委會發表衛立煌為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統轄晉北全部中央軍和晉綏軍,在忻口阻住日軍進攻。
忻口是擋住日軍由北入侵太原的戰略要地。向忻口正面進攻的日軍,除板垣師團3個聯隊外,還有偽蒙軍的兩個師,總兵力約二萬人,並附有各種火炮百餘門。衛立煌指揮的部隊為第十四集團軍、河南地方軍劉茂恩的第十五軍、晉軍陳長捷的三個師、晉軍騎兵五十團、炮兵六個團,總兵力二十餘萬人。衛立煌接與閻錫山、朱德總司令研究了作戰方案,決定以第十四集團軍主力作為機動力量,以李默庵的第十四軍、郝夢齡的第九軍、劉茂恩的第十五軍為基幹,編為左、中、右三路兵團,分別在忻口以北的龍正堂、南懷化、大白水,南峪之線布防,阻擊日軍,進行忻口戰役。
10月13日,日軍三個師團和特種部隊在飛機、戰車和重炮的掩護下,對忻口發動猛攻。衛立煌指揮守軍奮勇抵抗,幾經激戰,南懷化以南的靈山制高點被敵攻佔,整個防線被打開了一個缺口。衛立煌聞訊,立即前往察看,嚴令李仙洲師實施反擊,收復失地。但李部反擊失利,李仙洲重傷而歸。此時,衛立煌計算自己的兵力,還有六個步兵師和兩個騎兵旅可以機動,決定用第十四集團軍郝夢齡軍和陳長捷軍進行一次決定性的反擊,殲滅板垣師團,奪回南懷化要地。但是這次反擊遭到敵人的逆襲,雙方展開了肉搏戰,靈山得而復失,失了又得。在這場激烈的混戰中,第九軍軍長郝夢齡、第五十四師師長劉家麒、獨五旅長鄭廷禎同時殉國,官兵傷亡達數千人。衛立煌非常痛心,決定暫取守勢,待進一步消耗敵人後,再由左翼發動攻勢。忻口戰役激戰至31日,已歷時二十天,日軍始終未能突破衛部防線。當時任八路軍政治部主任的任弼時曾評價說;「忻口戰爭是華北抗戰中最激烈的戰爭」。「衛立煌將軍指揮下的全線部隊,雖遭受了重大傷亡,毫未動搖,許多忠勇將士的英勇奮斗,是值得每個同胞永遠紀念的。」但就在衛立煌准備從左翼向板垣師團發動攻勢的同時,從東面進攻太原的日軍已突破娘子關,長驅直入,奔向太原。閻錫山在電話里向衛立煌求援說;「東面守不住啦!咱們的兵力都用上了,你看咋辦?」衛告訴他;「守不住東面,一定要守住忻口與太原之間的通道,兩片聯系起來,棋才能活。」同時衛又考慮到,一旦敵人割斷太原與忻口之間的聯系就有被敵人各個擊破的可能。於是11月1日,他命令部隊退出忻口陣地,向太原靠攏。
11月5日深夜,閻錫山找衛立煌、傅作義研究保衛太原的防務問題。傅作義認為,衛部可到太原以南保護太原與晉南的通道。以形成犄角之勢。衛立煌同意傅的意見,說:「北面與東面的日軍共有五萬餘人,都是有作戰經驗的。宜生(傅作義)的意見是對的。」他還對閻說,由他指揮的幾個晉軍師可歸還閻的建制。閻馬上說:「不說這些了。散會,快行動。俊如,聽說你在忻口經常冒險上前線,咱可賠不起你的命。」 6日,衛部尚未來得及部署,日軍第二十師團向南切斷了太原與晉南的通路。8日,敵第五師團進攻太原。9日,太原即失守。衛立煌只好率部至介休、孝義一帶築工堅守,與敵對峙。

韓信嶺阻擊戰

1938年2月中旬,衛立煌被任命為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指揮山西境內的全部中央軍。16日,衛總部移往霍縣,准備對付敵人新的行動。
這時,侵華日軍華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集中了第一O八、第二十,第一O九,第十四,第十六師團,共約十萬人,由太原南下,企圖一舉攻下山西南部。衛立煌認為敵人的戰略是速戰速決,中國軍隊採用持久戰,則是對日軍的有效打擊手段。中國軍隊應主動阻擊其由北南下的師團,爭取時間,讓兄弟部隊轉入太行、呂梁。中條山脈和敵後。於是,他與閻錫山,朱總司令研究確定,將阻擊點選擇在臨汾北面的韓信嶺。2月17日,衛立煌指揮所屬部隊在太行山區的韓信嶺一帶展開,構築工事,採取陣地戰的辦。法,進行了繼忻口之後的第二次阻擊戰。
衛立煌在韓信嶺與日軍惡戰至26日,寸土不讓。日軍未能從正面突破,乃以第二十師團主力向韓信嶺陣地猛攻,並分兵一部向隰縣前進,企圖從左翼實施包抄。衛當即命令守軍全線反擊,展開更加猛烈的戰斗。27日,衛立煌打電話給閻錫山,要他乘日軍離開太原向韓信嶺進犯之機,迅速奪回太原。閻接電後,大聲高叫;「好!好!不過東面敵人擋不住咋辦?」衛說:「先奪太原,放棄臨汾,也是上策。」晉軍開始行動後,因漢奸通敵,暴露了行動企圖,日軍急將其第一O九師團全力回撤,反攻太原的意圖未能實現。

另外還有:趙尚志、楊靖宇、趙一曼、史澤波、林彪、徐向前、朱德、彭德懷、左權、彭雪楓、葉成煥等等

❼ 毛萬里的抗戰時期

毛萬里,1932年加入復興社特務處
抗日期間任軍統局北平區區長。1941年秋,毛萬里被任命為軍統上海實驗區區長,從事地下工作。因上海被侵華日軍佔領,毛萬里實際上沒有去上海,其辦公地點還在重慶。
1942年初,毛萬里奉戴笠之命,帶領畢高奎、劉方鑒、肖覺非(女)等人,乘飛機從重慶趕到廣東南雄,後又趕至浙江金華,籌建軍統東南辦事處。毛萬里擔任少將主任,兼任軍統局浙江站站長,兼第三戰區執法隊隊長。1942年8月,日軍退出江山;10月,毛萬里將東南辦事處由浦城大碧坑遷至江山縣峽口周王廟辦公。(值得一提的是,毛萬里帶去的畢高奎是個非等閑之輩任務。據說是軍統局在上海的特工組的一名干將。有資料顯示,被其所殺的日軍有野村正雄、池田寅治郎、村瀨勝次郎、岡本義雄、野村正雄、池田寅治郎 、石出時重、村瀨勝次等。)
毛萬里擔任主任的東南辦事處是軍統局在我國東南地區的最高領導機關。這是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海軍情報所為收集對日作戰情報而與軍統美國站站長肖勃聯系並提出意向的。去年,美海軍情報所正式派遣梅樂斯到重慶與戴笠進行談判、到今年4月在重慶磁器口簽訂合同。其內容共10項,主要有:軍統局向美方提供日本陸海空軍在華活動的一切情報,協助解決美方人員在華期間的食宿交通問題;美方無償供給軍統局必要武器、無線電器材、氣象器材及交通醫葯器材;美方人員在華享受外交人員待遇,並幫助軍統局訓練特務部隊。
1943年5月,經過近兩年的談判,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正式成立,由戴笠任主任,梅樂斯任副主任,中方參謀長李崇詩,美方參謀長貝樂利,下設軍事、情報、心理、氣象、行動、交通、經理、醫務、總務等9個組和1個總辦公室、1個總工程處。
中美合作所擬在重慶磁器口渣滓洞設立集中營。在福建建陽設立東南辦事處,下轄上海、閩侯、定海、漳州4個情報站,並在安徽雄村、臨泉,湖南南嶽,河南臨汝,綏遠陝壩,貴州息烽,江西修水,福建漳州、建甌,浙江瑞安,廣東梅州等地,開辦訓練班,培訓特工。
1944年秋,戴笠撤銷了設在江山峽口鎮的東南辦事處,在江西省鉛山縣另設「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調查室」,命毛萬里擔任少將主任。

❽ 抗日戰爭後期大別山區有叫杜明勛的區長嗎

盡管蔣總統抱怨游而不擊,但我還是相信有戰果的,只不過不能和萬家嶺大捷這種正面死磕相比

❾ 抗日戰爭時期臨朐縣程姓區長是誰

姓程的只識程咬金!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區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