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幾萬戰俘結局怎樣中國政府反應如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張國立主演的電視劇《原鄉》,講述的就是一群老兵生活在寶島想回大陸的故事!
這群老兵在寶島活得並不如人意,做著普通的工作,賺著微薄的收入,生活過得很艱難。但是和生活的壓力相比,對家人,思念故鄉的思念則各家的折磨人。而更加折磨人的則是當時對於他們精神的壓迫和控制!
如今這些老兵很多都已經不在了,但是當年他們的付出是應該值得後人銘記的!
2. 抗美援朝有多少志願軍被俘他們的結局如何
我方公布有2.9萬人失抄蹤、被俘襲。美方公布我方被俘人數為2.14萬人,最後回國的有6673人,去台灣的大約有1.4萬餘人。 結局歸管處的工作人員傳達了中央對待戰俘的二十字方針:熱情關懷、耐心教育、嚴格審查、慎重處理、妥善安排。
朝中方面共直接遣返聯合國軍方面被俘人員12773人,其中南朝鮮軍被俘人員7890人(美國陸軍戰史統計為遣返南朝鮮戰俘7862人),聯合國軍被俘人員4913人。其中21名美軍戰俘和1名英軍戰俘,獲得了在中國的居住權。後來大多數陸續回到了美國。
(2)朝鮮戰爭中國戰俘擴展閱讀:
美國在朝鮮戰爭紀念牆上所刻的數字為死亡54246人,失蹤8177人,被俘7140人,傷103284人,總計172847人。美國國防部公布54246為戰爭期間全球的死亡,此外8177和被俘7140人有一部分是包含在36574名戰區內死亡人數中的。
官方公布在朝鮮戰爭中的作戰減員共計142091人,其中當場陣亡33629人,戰區內死亡36574人,負傷103284人,失蹤或被俘5178人。美國在戰爭中的戰費支出是400億美元,消耗作戰物資7300餘萬噸。
3. 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多少美軍俘虜加入中國國藉
在被志願軍俘虜的這些美國大兵中,卻有一名士兵戰後拒絕回到美國,而他的一生心願,便是加入中國籍。這名士兵叫做溫納瑞斯,也被中國人親切地稱為「老溫」。
4. 朝鮮戰爭中,在戰俘營里發生過什麼有趣的事情
CHIKOMI是日裔美國人,二戰時曾在美軍服役。朝鮮戰爭爆發後參軍被分到美二師,在1951年秋季攻勢其間被朝軍俘虜。
戰俘營里的美軍戰俘們平日里都百無聊賴,經常在操場上閑坐。有一天,他們發現志願軍俘管都在打蒼蠅,一手拿拍,一手還拿著一個紙袋子,打死的蒼蠅都用袋子裝起來。
有好奇心重的戰俘忍不住就上前問個究竟,一位戰俘說:「嗨,同志們,你們打蒼蠅的樣子好帥啊,為什麼要打呢?」
戰俘管理員說:「我們偉大的祖國正在開展轟轟烈烈的愛國衛生運動,要把蒼蠅這害蟲來個斬草除根,到時候中國就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沒有蒼蠅的國家了,我們在國外也要響應祖國的號召嘛。」
戰俘又問:「那死蒼蠅裝起來有什麼用啊?」
俘管說:「用來記工分啊。」
戰俘更加好奇了,問道:「工分是用來幹嘛的?」
「那用處大了去了。」
「我們也要參加你們的打蒼蠅運動,行不行啊?」
俘管遲疑了一下說:「這個我做不了主,得請示我們的領導。」
幾天後,戰俘營的領導召集戰俘們開會。一開始,領導講話說:
我聽到反映,有很多戰俘表示要參加我們的滅蠅運動,這是進步的表現嘛,說明大家經過學習和教育,思想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能主動向愛好和平的人民靠攏了。對這種進步的表現,我們一向是大力支持和鼓勵的。現在,我們經過研究,決定接受你們的進步要求。同時,為了鼓勵這些主動要求進步的戰俘,我們准備了一個獎勵辦法。對參加滅蠅的戰俘,我們准備用香煙來獎勵他們。每打死200個蒼蠅,可以得到獎勵,增加香煙供應量。要求進步,想參加滅蠅運動的戰俘,散會之後到去報名領蒼蠅拍。每天傍晚也把打死的蒼蠅帶到那裡,我們給你們當場驗收兌獎。現在請想參加滅蠅運動的戰俘們舉手。
會場里立刻舉起無數煙鬼們的手。
很快,戰俘們的滅蠅運動就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特別是在茅坑糞池這些蒼蠅聚集的地方,擠滿了一手拿拍,一手拿袋的戰俘。
每天晚上收工的時候,點算蒼蠅,發放香煙的辦公室門前,捧著裝死蒼蠅的袋子等侯領煙的戰俘排起了長龍。負責這項工作的幾個看守忙得不可開交,場面的確是蔚為壯觀。
有個戰俘心靈手巧,他用爛襪子的線編了個網,裡面放一點臭哄哄引蒼蠅的東西,蒼蠅爬進去就出不來了。因此他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抓到比別人多很多倍的蒼蠅。
有這位技術革新能手的榜樣,大家紛紛自己動手,各種各樣大同小異的捕蠅網紛紛出籠,戰俘營的蒼蠅已經是陷入了戰俘們布下的天羅地網。
戰俘營里有1000多人,有的人不勞而獲,剽竊別人的勞動成果。因此大家把網掛出去以後,都會在打蒼蠅之餘警惕地盯著自己的網,嚴防有人打自己勞動成果的主意。因為懷疑自己的蒼蠅被別人偷了而吵架打架的事都常有發生。
一天,CHIKOMI鬧肚子,急不可耐地趕到茅坑,結果發現到處都是捕蠅網,連個能蹲下去的地方都找不到。實在不行,只好把其中一個挪一下騰個位置。CHIKOMI的手一碰網,立馬就聽到一聲怒喝:「住手!你小子好大膽,連老子的蒼蠅你也敢偷!」
CHIKOMI嚇得差點滾到坑裡去了。
能換香煙的蒼蠅成了戰俘營里的硬通貨。一些物品交易都可以用蒼蠅來標價,還成了賭博的籌碼。經常可以看見幾個人打完了撲克,輸了的人小心翼翼地從紙袋子里往外倒蒼蠅,一邊倒一邊數。還可以聽到例如「嗨,你小子還欠我500隻蒼蠅,打算什麼時候還?」
戰俘們打蒼蠅的熱情越來越高,因為數蒼蠅實在是太麻煩,志願軍看守便公布了一個新的驗收辦法,不數了,按重量算,辦公桌上也放了幾副天平來給上交的死蒼蠅稱重量。
按重量算,問題就來了:死了的蒼蠅水分會蒸發,放一天之後重量損失不少。為了給自己的勞動成果保值,戰俘們想了不少辦法,最常見的就是用一塊濕了的破布把蒼蠅們的屍體給裹起來。
有一位少校跟CHIKOMI很熟,是個捕蒼蠅的能手。這位少校向CHIKOMI透露了他的秘密:他在蒼蠅裡面做了手腳。
原來,這位少校先是把舊的牙膏皮剪碎,然後小心翼翼地把這些碎鋁片塞到那些大頭蒼蠅的肚子里,把加工過的死蒼蠅混進一大堆蒼蠅裡面交上去,當然就能比別人換到更多的煙。負責驗收的人雖然覺得奇怪,但是也從來沒有想到蒼蠅是做了手腳的。
當然,由於戰俘營里的人員比較雜,偶爾也會有沖突發生。不過,志願軍管理有方,沖突最後都化解了。
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直優待戰俘。但戰俘營里發生的不少新鮮事,讓俘管團的工作人員想都沒想到。美國戰俘和土耳其戰俘打群架的事便是一例。
那是在抗美援朝後期的一個冬天,位於鴨綠江南岸的平安北道碧潼郡的志願軍戰俘管理團里忽然傳來怒吼聲。值勤的戰士迅速跑過來一看,原來是幾十名戰俘在打群架。一方是土耳其戰俘,一方是美軍戰俘,雙方亂糟糟的,有不少人已經滾在地上掐成了一團。
雖然美國人人多勢眾,但氣勢明顯不敵怒氣沖沖的土耳其人,有好幾個美國俘虜被打得很慘。
雙方被志願軍俘管團工作人員拉開。接著,工作人員對參與者進行審問,但雙方都不肯說出原因。管理人員覺得事情有些蹊蹺,因為以前由於宗教信仰、飲食習慣不同,美軍戰俘曾與土耳其戰俘也打過架,但原因清清楚楚。
於是,俘管團政委集合戰俘開大會。他在會上嚴肅地說:
今天發生的事情,當事人必須交代違紀經過和原因。我們的政策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為了維護戰俘營的良好秩序,糾正不良風氣,也為了你們的切身利益,我們一定要查清這件事情,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俘管團政委以往做工作,對戰俘們都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很少像這次這樣動怒。戰俘中沒有參與打架的,當場有人就很配合政委的工作。幾名戰俘嚷嚷道:「誰乾的壞事應當有勇氣站出來!」「要像個男子漢!」「不要連累大家……」但參與打架的雙方仍然一聲不吭。
參與打架的美國戰俘鮑比把政委的談話記在心上。鮑比是法裔美國人,本是個坦克兵,在雲山戰場被俘時才19歲。他頭發金黃色,身材矮胖,性格活潑,紅紅的臉頰上布滿雀斑,臉上還帶著一處白天被打的傷痕。
晚上,他找到戰俘中隊的志願軍外語翻譯,揭開了大家沉默背後的秘密:「你們想像不到吧,你們管理的戰俘營中,竟會有販毒者和吸毒者。」
「販毒?吸毒?」翻譯大驚失色。鮑比接著說:「是的,有人販毒,就會有人吸毒……」鮑比覺得自己的敘述頗具懸念,便故意賣起了關子。
「誰販毒?誰吸毒?」在翻譯的緊緊逼問下,鮑比道出了原委。
原來,土耳其戰俘向美國戰俘販賣毒品。美國戰俘上癮後,不少人把原來帶在身上的錢全花光了,結果成了「老賴」。
土耳其戰俘催債不成,便拳腳相加。美軍戰俘轉而反擊。因為販毒的和欠毒資的人不少,場面立刻演變成了打群架。美軍戰俘理虧,打架時也就多吃了些虧。
中方翻譯立即追問是誰在販毒。鮑比堅決地表示:「我參加了吸毒,我有錯。至於誰販毒,對不起,我不能說。我在毒品成交時,向賣主發過誓,決不出賣他。」但鮑比表示:「我來向你們認錯,是因為我明白了這事不體面,即使在美國,政府也是禁止吸毒的。你們追查這件事,對我也有好處。」
鮑比的揭發震驚了俘管團的領導,因為戰俘們入營時,所帶物品都經過仔細檢查登記,雖然也有人帶著毒品踏進戰俘營,但都被沒收了。而且志願軍的俘管營絕對禁止戰俘吸毒。
經過深入了解,俘管團從鮑比提供的一撮乾枯了的植物葉子入手,開展案情調查。他們發現,這種植物葉子是當地山上一種叫做野大麻的毒品,曬干後當香煙抽,可以產生迷幻效果。
為了燒炕取暖和燒飯,俘管團組織全體戰俘每周上山打一次柴。土耳其戰俘在打柴的時候弄到了野大麻。
上山打柴這樣的機會,戰俘們都當成遠足旅遊,非常高興。美國戰俘嘴饞,鑽進山林里不愛幹活,經常遍地尋找各種野果塞滿口袋,一回營區就用石塊架起小爐灶,並拿空罐頭盒熬成果醬用來塗饅頭吃。
土耳其戰俘總是踏踏實實幹活,一人扛一二百斤柴禾,走在崎嶇山道上,鼻子里哼都不哼一聲。而許多美軍戰俘肩上扛一根二三十斤重的枯樹干,還得光著脊樑,把脫下的上衣墊在肩膀上嗨唷嗨唷地扛回去。
不過,土耳其戰俘中的幾個人打柴不專心。一到山上,他們總是花很多時間尋覓和採集野大麻枝葉,帶回營區曬干收藏。有人問他們,他們就回答說是用來治療毒蟲咬傷的。
這些土耳其戰俘弄來了野大麻,除了自己吸食外,還向美國戰俘兜售。但他們卻未料到,有些美國戰俘吸毒上了癮,兜里的鈔票越來越少,結果因賴債遭到土耳其人一頓猛揍。
情況了解清楚後,俘管團派出幾名懂土耳其語的翻譯,分別找採集過野大麻的土耳其戰俘談心。
他們明確指出,采毒販毒吸毒是墮落犯罪的行為,俘管團嚴厲禁止。
幾個土耳其戰俘非常感動,有的還聲淚俱下,當即坦白並交出剩餘的毒品。
最後,俘管團只處分了一名為首的土耳其戰俘和一名轉手抬價銷售的美軍戰俘,關了他們一周的禁閉,其他人則不予追究。打群架事件終於平息下來。
5. 抗美援朝時被俘的志願軍高級將領有哪些
只有吳成德,(1912.10-1996.3.6)山西新絳縣人,在抗美援朝時,任志願軍60軍180師代政委專、政治部主任屬。
180師被打散後,吳成德率部隊在敵後堅持打游擊14個月後被俘,是志願軍被俘人員中級別最高者,1955年審查結束後被開除黨籍、開除軍籍,安置在遼寧省盤錦農墾局大窪農場任副場長。1982年3月恢復黨籍,恢復老紅軍待遇。
(5)朝鮮戰爭中國戰俘擴展閱讀:
拘留國應對戰俘負責,給予人道待遇和保護;不得虐待和侮辱;不得作為人質,不得損害個人尊嚴。不得沒收戰俘的私人財物。
戰俘的住宿、飲食、醫療衛生應得到保障。不得命令戰俘從事危險性和屈辱性的勞動。
戰俘可以拘禁,但除對違反法令的戰俘適用刑事和紀律制裁外,不得監禁。戰事停止後,應立即遣返,不得延誤。
在任何情況下,戰俘不得放棄公約所賦予的權利的一部或全部。在一人是否具有戰俘地位發生疑問時,未經主管法庭作出判決之前,享受本公約的保護。
6. 抗美援朝我們俘虜了多少美國將軍
一位將軍,威廉·費舍·迪安少將。
威廉·費舍·迪安出生於1899年8月1日,陸軍少將。1922年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二戰立功被授傑出服務十字勛章。朝鮮戰爭中慘敗大田,被俘虜。代表作《在朝鮮被俘歷險記》。
抗美援朝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俘獲了成千上萬的「聯合國軍」士兵。1953年7月,有21名被中國軍隊俘獲的美軍戰俘和1名英軍戰俘宣布拒絕遣返回自己的國家,而是選擇到中國生活居住。事件公開後,世界輿論一片嘩然。
後來,這22名戰俘中有一名叫詹姆斯·喬治·溫納瑞斯的美軍戰俘一直留在了中國,在山東省濟南市生活了50年,人們都習慣稱他為「老溫」。2004年,溫納瑞斯在山東濟南去世,享年82歲。中國紅十字會等單位先後給他敬獻了花圈。
(6)朝鮮戰爭中國戰俘擴展閱讀:
志願軍的戰俘營,全稱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俘虜管理處」,設在朝鮮北部的碧潼。俘管處共收管了14個國家和地區的俘虜5000多人,主要是美國俘虜,有3000多人;次之為英國俘虜,將近1000人;另外還有土耳其、菲律賓、法國、哥倫比亞、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俘虜。
每個俘管中隊為一個伙食單位,由中隊俘虜自辦食堂。俘虜自己選舉產生了「伙食管理委員會」,自己選出炊事員,自己管理伙食。
為了照顧俘虜們的生活習慣,還特地從國內運來了麵包烤箱;對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俘虜,則從國內運來了活牛羊。俘虜的伙食標準是每人每天糧食875克,白面、大米取代了初期的玉米、高粱,食油50克、肉50克、魚50克、蛋50克、白糖25克。
普通灶每人每天伙食費1545元(人民幣舊幣,下同)、輕病號灶2313元、重病號灶3634元。俘虜的伙食一般相當於我志願軍團職以上幹部的中、小灶伙食標准,比志願軍一般幹部、戰士的伙食標准高出很多。
被服標準是:冬春季每人1套嶄新的藍色棉衣、棉褲、棉帽、膠底大棉鞋、手套,1件灰色的棉大衣;每人1條棉被、1條毛毯。夏秋季每人2套單衣、2件襯衣,還有毛巾、牙刷、牙膏、肥皂、鞋襪等日常生活用品。
7. 朝鮮戰爭中20萬多名志願軍被俘,但後來他們去了哪裡
在朝鮮戰爭中,我們的志願軍戰士為了贏得最終勝利,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之下拚死反擊,成功的完成了各種戰略目標,逼迫美國簽署停戰協議,結束了這次慘烈的戰爭。在這期間,大概有2萬多志願軍被俘,最後只有6000多人回到了中國,那麼剩下的14,000志願軍去了哪裡,志願軍被俘的歷史內幕,到底是什麼?他們有何苦衷?戰爭結束之後,按照國際的規定,這些志願軍俘虜應該被遣送回原本的隊伍,跟自己的親人和戰友團聚。
剛開始的時候,當地的領導還想著借用這些志願軍戰士,對大陸進行威脅,後來國民政府的領導,因為這些戰士得不配合,無奈的放棄了自己的錯誤想法,最後這些志願軍戰士像平民百姓一樣,在台灣地區生活了一段時間。海峽兩岸更新好轉之後,有一部分志願軍戰士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大陸,有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峽兩岸的關系越來越緊密。有不少人認為,再過一些年,海峽兩岸肯定會變得更加和諧。
8. 對於朝鮮戰爭後回國的我軍戰俘,我國是怎樣對待的
1、被俘人員,首先被安排進入「歸管局」即歸國戰俘管理局進行學習;回
2、凡是在戰俘營里干答過差事的,一律成了為敵服務;
3、是黨員和團員的一律按開除處理,所有被俘人員按復員處理;
4、回國戰俘的下場比較凄慘,原因除了當時過於「左」的錯誤思想作祟,強調寧死不降精神,歷來是東方軍事傳統的一部分,戰場投降在東方人看來幾乎等同於背叛。
9. 朝鮮戰爭期間美軍王牌飛行員是如何被中國俘虜的
事實上,《紐約時報》的結論未免下得太早,在此後的日子裡,更」黑暗的一頁」接踵版而來:1952年5月、第4聯隊權長沃克·M·馬胡林上校率隊進行F-86對地攻擊試驗。在親自駕機轟炸軍隊里調車場時被志願軍高炮擊落,跳傘後當了俘虜。馬胡林在二戰中是擊落敵機20架的著名」王牌」。
1953年7月20日,朝鮮停戰前夕,第4聯隊的斯蒂芬·L·柏丁格少校有幸成為這場戰爭的最後一名」王牌」,但隨即被擊落,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俘虜。
10. 各方是如何看待朝鮮戰爭的戰俘選擇在中國生活和工作的
在後復來的1953年7月27日,朝鮮戰爭停製戰談判在歷時兩年後終於達成停戰協定。當時,朝中方面共直接遣返了「聯合國軍」方面被俘人員127萬多人。
21名美軍戰俘和一名英軍戰俘宣布拒絕回國,選擇在中國生活和工作,當時震驚了西方世界。
西方國家輿論認定這是共產黨對這些戰俘進行「洗腦」的結果,而社會主義國家則宣稱,這些戰俘選擇了和平,選擇了社會主義制度。
這22名戰俘的選擇是中國軍隊俘虜政策的勝利。對於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勝利在精神層面上的價值是難以估量的。
有許多美國人指責他們這些戰俘叛國,還有些美國人認為在被關押期間,中國軍隊對他們進行了「洗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