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管虎新作《八佰》,800名戰士面對30萬日軍,能堅守四天四夜,你認為是抗日神劇嗎
我認為管虎的最新電影八佰當中的800戰士堅守四行倉庫,面對日本30萬大軍,這並不是管虎的胡編亂造,而是歷史上的確確有其事的事情。
可以說四行倉庫的戰斗的勝利是天時地利人和,他打出了中國軍人的氣勢,也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軍人堅決抵抗日寇的決心
❷ 《八佰》這部電影值得一看嗎
現在這個時代,電影和電視劇也是我們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必須品,在無聊的時候,可以通過看電視劇和電影來打發時間,當然還有個別的,我家一直以來期盼已久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等到開播就開始蹲時間點來看,只為滿足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期盼,不知道大家看電影平時看電影注重,該電影的質量還是口碑,其實各有各的喜好吧,有些人喜歡裡面的內容不在乎口碑什麼的,也有些重注質量,覺得電影質量會影響這部電影的收視率,當然各自有各自的要求吧,我們也沒辦法去定義。
還有就是導演,管虎導演可以說是拍攝完《老炮兒》就沉寂了一段時間,他已經很久沒有拍攝電影了,這次也是人很期待,管虎導演沉寂了有五年,相信此次作品也是他非常看好的,這部作品也值得我們去期待。
無論是從影片題材,還是劇組實力,以及演員陣容上來看,都值得我們去看,更重要的是也可以讓我們撿起那段被我們遺忘了的歷史,也非常期待這部電影的播出。
❸ 當年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戰役是哪一戰
1938年4月初,台兒庄戰場戰斗空前激烈,池峰城用盡一切可用的辦法去消耗敵人,甚至組織敢死隊夜襲日軍。27師亦是全力投入作戰,駐守彭村的王景山營便是其中代表。自日軍對彭村進攻以來,王景山曾多次率部擊退日軍攻擊,自身部隊亦傷亡過半。戰至4月2日上午,日軍再一次進攻彭村,王景山率部拚死抵抗,據第27師戰斗詳報所載,當天戰斗“殺聲震天地,煙塵蔽空,血雨橫飛,戰況之慘烈,不克名狀”,最終成功將日軍擊退。當日,日軍很快又對彭村發起猛攻,王景山營已支離破碎,但絕不屈服,他下定決心與日軍拚死一戰,組織剩餘人員訓話:“這是我們全營官兵奮勇殺敵的最後一天,只有殺敵,不計生命!”
關於此役傷亡人數,中日雙方記載不一,徐永昌日記中提到中方傷亡多達三萬餘人。在中方戰報中,被擊斃的日軍多達一萬餘人。但在日軍戰報記載里則大打折扣,日軍第5師團戰死人數為1281人,戰傷5478人;第10師團戰死1088人,戰傷4127人。綜合雙方數據來看,日軍在從臨沂到台兒庄一系列作戰中,損失至少不會低於7000人。
無論傷亡數據如何,台兒庄無疑是一場大勝仗。捷音傳來,全國悲觀低迷的抗戰士氣為之振奮。也正是有張自忠與龐炳勛的精誠合作,有王銘章的血戰到底,有孫連仲的死守不棄,有湯恩伯的主動進攻,還有如王景山、王祖獻等將士的捨生取義,最終成就了台兒庄大捷。這場屍山血海中的勝利,為中國軍民點燃了長期抗戰的希望之光。
❹ 電影八佰為何會引發極端的爭議
《八佰》貓眼評分9.2,在疫情期間影院復工的狀況下,奪得一片好彩頭。
文娛作品要做的是加強精神建設,就如影片中多次引用的戲劇典故,一句「關公是兄弟情,趙子龍護著國呢」,戲中的團長為士兵唱了一場趙子龍的皮影戲,這些士兵看了一場電影。
趙子龍護國成敗不是重點!
為的是振奮人心,讓影片中的將士們撐過那最後最艱難的幾日,立起國旗的桅桿。
一部好的民族電影並不應該是爭論他的歷史真實度,而是看他能否帶給我們他想表達出的那種精神。《八佰》做到了讓我們了解抗日戰爭的殘酷,中國軍人為了中華民族而戰的悲壯,記住民族曾遭受的苦難,不忘國恥,凝聚中國民族的力量,它能傳承這份精神,這就足夠了,它做到了。
在疫情之下,我們擰成一股繩,繼續傳承這種精神。只要這種精神還在,那英雄就一直在,電影中有一句話,「我不知後人會如何寫你們,但你們此刻在我心中,是真正的中國人,是英雄。
我希望管虎導演,包括其他導演,能以《八佰》為契機,能吸取經驗,也能總結教訓,今後拍出更好的類似題材的電影。
我也希望類似題材的電影能夠多一些,包括抗日戰爭,包括抗美援朝。
銘記歷史,才能坦面未來。
❺ 《八佰》中,800名戰士面對30萬日軍堅守四天四夜,是抗日神劇嗎
是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
1937年10月26日,淞滬會戰已經進入尾聲階段,前線日軍突破了國軍的大場防線,完成了對上海市區內國軍部隊的包圍態勢,國軍前線總指揮陳誠下令全軍撤出上海市區,到蘇州河畔繼續布防。
但是蔣介石卻認為,國軍全面撤出上海市區對於正在進行的國際談判十分不利,因此下令將德械部隊孫元良第八十八師留在閘北地區繼續堅守。
上海四行倉庫舊址
值得一提的是謝晉元率部退入租界之後,當即被全部繳械,並限制行動自由,隨後被安排到了租界西部義大利防區內的膠州路集中軟禁,成了在坊間家喻戶曉的「孤軍營」。
❻ 《八佰》電影好看嗎
對於一個只會看電影的人來說我覺得好看,我哭的稀里嘩啦。我們更應該從這部劇里看到歷史的影子,而不是單純的評價劇情怎麼樣,開頭日本軍隊用噴火槍(不知道專業名字)在向類似兩個集裝箱的金屬箱噴火,我感覺裡面押的應該是士兵,開頭已然很慘烈。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尊重歷史的電視劇,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是不可磨滅的。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是在大前方,而中產黨那時還不夠強大,是敵後根據地,所以抗日戰爭前期幾乎都是國民黨在發揮功勞。而且影片中每個士兵,不都是來自中國大江南北的中國人么!(共產黨是在解放戰爭時期軍力大增,因為積極發動群眾,走農民路線),所以我看有的說拍國民黨是反革命題材真的是無知,當今的國民黨是反革命,而抗日戰爭時期,是國共聯合抗日,國民黨雖有消極方面,但絕不可磨滅他的功勞,為的不是國民黨,而是中國大地上那些普普通通為國赴死的將士們)
我國需要這種題材電影,曾經有《集結號》,從那之後近代戰爭題材電影時至今日才出現《八佰》,我們國家在和平的歲月里需要這種回顧歷史的題材,銘記歷史才能更好的發展和強大。對於裡面人物的刻畫,我覺得裡面每個士兵都很重要,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像為國赴死的普通士兵同樣很重要,單獨刻畫他們才能讓大家更能振聾發聵,而不是單純單獨英雄人物的刻畫,小人物的英勇有時更能突出其偉大的愛國精神。脫離電影來看,我們不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嗎?國家真正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能像片里的愛過民眾那樣表現嗎?如片中一個一個普通壯漢l為了送電話線而付命,誰都知道那是回不了頭的橋。
前階段才查了資料,國民黨雖有德械師,但打到後來那還有什麼德械師,都快被打光了,都是後來的其他兵不沖上來,國民黨的裝備被神劇吹爆了,當時國民黨的軍械裝備其實比日本差的太遠太遠了,從網上看來一句「這哪還是打仗,簡直就是屠殺」。國民黨的飛機飛一個少一個,而日本的飛機卻源源不斷的製造。這部電影很好的展現了國民黨真實的機械裝備,就是這樣,一發子彈一上膛,這功夫日軍的子彈都可以掃射多少,中國人是以命相博啊!軍事力量懸殊,使我們很難有贏的機會。
我認為這部電影不應該以該不該看,拍的怎麼樣來定奪,總之這是我在集結號之後看的最讓我振聾發聵的歷史題材電影了,這是一部紀念壯士的電影,我們應該從中感到的是裡面所體現出來的愛國情懷。小時候總覺得是共產黨打天下,長大了知道了歷史,因而對那些抗日神劇嗤之以鼻,現在看來真的是太不尊重歷史。而這部電影不管是國民黨士兵,還是民族資產階級,還是知識分子,還是小資產階級,還是外國人………最後都為這場戰役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犧牲或者捐贈。總之《八佰》看的是精神,曾經是為民族解放而戰斗,如今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❼ 拍攝《八佰》這部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拍攝《八佰》這部電影,既有歷史意義,也有現實意義。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北平和天津以及整個華北地區落入敵手。
國民政府決定集中主力,在上海跟日軍決一死戰,遏制日軍的 瘋狂攻勢,將上海周圍日軍一舉殲滅。
會議經過了將近一個月的冗長討論,在11月24日會議通過了《九國公約會議報告書》,會議沒有理睬中國政府關於對侵略者日本進行制裁的正當要求,只是強調九國公約和平原則的有效性、必要性和普遍適用性,要求中日停止敵對行動,避免局勢升級,坐下和談。這跟沒說一樣,完全是廢話。
而這份報告書公布的時候,淞滬會戰已經結束將近一個月,得意忘形的日軍集中了優勢兵力,矛頭直指凜冽寒風中的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影片的最大意義,就是告訴世人,中華民族是不畏強暴的民族,無論到什麼時候,總有慷慨悲歌之士,所以中華民族才會生生不息,屹立於世界之林。無論是多麼兇狠的敵人,想要中國屈服都是痴心妄想,在中國人民面前,最終只能走向滅亡。
影片還告訴大家,一個國家只有足夠強大,才能抵禦外侮;別把希望寄託在別國身上,沒有足夠的實力,一切都是空想!只有把祖國建設好,才能換來永久和平。
❽ 電影八佰抱著手榴彈跳下去的場景為何會引發熱議
試想在正常情況下,有誰能抱著手榴彈去送死呢?如果不是被逼入絕境,怎麼會選擇這么壯烈的方式犧牲?但凡有其他能消滅敵人的方式,800名烈士也不會以自己的身軀當成消滅敵人的武器。這個場景之所以引發人們的熱議是由於引起了人們內心深處的震撼。
面對敵人的迫擊炮,當時的中國軍人並沒有可以與之抗衡的武器,只能選擇抱著手榴彈一個一個去炸毀迫擊炮。電影《八佰》里的抗戰場景,都是向當年倖存的軍人請教來的,有真實依據。這部電影最令人震撼的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這句話,說明這么慘烈的場景在歷史上是真實發生的,真的有人不顧自己的性命去為了戰爭的勝利犧牲而亡。
或許你並沒有經歷當年抗戰的情景,但是不應該忘記當年的恥辱和烈士們的英勇,應當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❾ 電影《八佰》為什麼會直接在網路上爆紅
電影八佰為什麼會在直播在網路上爆紅,因為網路上現在大多數都特別愛在網上購版物和看電視啊,權等等,因為這個800這個電影在網上特別紅啊,看的人特別多,所以說演的也特別好,所以到了特別喜歡。所以說他才會爆紅啊,因為每個人都愛看呢。
❿ 八佰遺址在上海哪裡
《八佰》遺址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原閘北區)光復路內1號。2015年容08月13日,在淞滬會戰78周年紀念日之際,作為上海唯一的戰爭遺址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落成開館。
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靜安區(原閘北區)南部的倉庫建築。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聯合倉庫,淞滬會戰時期,這里曾駐扎452名國民革命軍將士英勇抵抗日軍的進攻。1985年9月3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正式將其命名為「八百壯士四行倉庫抗日紀念地」。抗戰紀念館大門入口處保留了原四行倉庫的鐵門,斑斑銹跡。
(10)八佰紀念抗日戰爭法西斯擴展閱讀:
展館展覽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包括序廳、「血鏖淞滬」、「堅守四行」、「孤軍抗爭」、「不朽豐碑」及尾廳等六個部分。紀念館以一封謝晉元在赴淞滬戰場前寫給妻子凌維誠的家書開篇,展現了以謝晉元為首的「八百壯士」在國難當前之際,舍家衛國的家國情懷,展現出對抗戰必勝的堅定決心。
展覽運用實物、雕塑、現代科技等手段再現當年戰斗場景,通過圖文展板、巨幅繪畫等形式展示上海人民投身全民族抗戰、共御外侮的歷史事實,以及中外各界對「八百壯士」英雄事跡的頌揚和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