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侵華前有多少人囗,中國人口有多少
侵華前的日本人口為7193萬人,中國人口為4.5億。
從1931年開始至1945年終,是我國的抗日戰爭史,期間有多少人死亡,有多少人降生還有多少人失蹤已經沒有一個准確的數字。
1912年到1949年,中國的人口是5.45億。三年的國共內戰又損失了1000萬。再減去1945年到1949年增長的人口。比較合理的數字是1945年我國有5億人。因此,我國人口應該為4-5億之間,不會超過5億。
1901年,中國與西方列強簽訂了一個非常有名的條約《辛丑條約》,中間有一條,賠銀4.5億兩,當時西方列強的想法是給每個中國人腦袋上安一兩,由此,也基本可以推知當時的人口大約在4.5億左右。
同年,清政府在北京的官方報紙上發表了全國4700萬人口的統計數字。不幸的是,這些數字都是估計出來的。
一九三一年爆發了抗日戰爭,緊接著是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內戰。然而,根據上述三次不成功的人口普查,國民黨政府仍然公布了當時中國的人口數量,1912年為4億,1928年為4.7億,1936年為4.7億(估計)。
1949年9月,毛澤東主席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式上說,中國人口為4.75億。但當1953年5.4億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的普查結果出來時,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因為他們最樂觀的估計是不到5億美元。
(1)抗日戰爭中國人口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平民傷亡:
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有大約900萬平民在抗日戰爭中死亡,另有800萬平民因其他原因死亡,9500萬人淪為難民。根據蔣的回憶錄,1400萬年輕人在被強奸後死於飢餓。此外,據估計,中國抗日戰爭的直接人口損失為2062萬人。
這是戰爭中直接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口總數,軍民傷亡的最低限額為3480萬人。同時,據估計,包括戰時失蹤人員和被俘人員在內,中國在抗日戰爭中直接傷亡人數可能達到4100萬人。從人口損失的角度看,中國在抗日戰爭期間的人口損失應該在5000萬以上。
1946年4月,《中國解放區八年抗日戰爭人口損失的初步統計》,公布的統計數字如下: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冀熱遼、山東、蘇皖、中原7個解放區中部平原抗日戰爭期間被支持的傀儡或者虐待和傷害死亡3176123人,男性2760227人被捕,鰥寡孤獨及肢體傷殘者2963582人。
1947年2月,國民政府行政院發表了《日本在抗日戰爭中的損失和賠償報告》,其中公布了全國平民和軍人傷亡統計數字:平民傷亡9134569人(死亡439704人,受傷4739065人)。平民和軍人傷亡總數達到12784 974人。這一數字不包括台灣省、東北地區和解放區的軍民傷亡。
2.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還有多少人口
5.4053億 1927-1945年中國人口總數及其18-22歲年齡組人口數估計 年度 總人口數 18-22歲人口數 每萬人學生人數 (萬人) (萬人) (人) 1927 47604-48406 3808-3872 - 1928 47859-48616 3829-3889 0.53 1929 47951-48682 3836-3894 0.61 1930 48292-48967 3863-3917 0.78 1931 48673-49287 3894-3943 0.91 1932 49076-49657 3926-3943 0.87 1933 49558-50123 3965-4009 0.87 1934 50036-50606 4003-4048 0.83 1935 50595-51132 4048-4091 0.81 1936 51032-51539 4083-4123 0.82 1937 51607-52084 4129-4167 0.60 1938 51839-52253 4147-4180 0.70 1939 52051-52401 4164-4192 0.85 1940 52276-52563 4182-4205 1.00 1941 52679-52915 4214-4233 1.13 1942 53085-53297 4247-4264 1.21 1943 53482-53699 4279-4295 1.38 1944 53762-53884 4300-4311 1.47 1945 54053 4335 1.54
求採納
3. 抗日戰爭之前中國和日本的國家人口各是多少
1937年七七事變前,中國總人口沒有精確的調查,據書籍記載,總數在4.78-4.92億之間,除去東三省和華北的部分日佔區,關內的總人口大致是4.4-4.52億人之間。
日本國本土(四大島、琉球、南庫頁島)大約是5750-5950萬。(不含日本僑民)
朝鮮、台灣和南太平洋的日本殖民地大約3700-4000萬之間,取中位數3850萬。偽滿洲國3800-4100萬。取中位數3950萬。以上日本殖民地共計有人口7800-8000萬。其中日僑估計約350萬。
戰前日本籍人口大約6300萬,加上殖民地的7900萬,日本帝國的總人口是14200-14500萬人。
(3)抗日戰爭中國人口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的影響
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4.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多少人口
抗日戰爭時期是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
這個期間的人口是有變化的,在民國時期的人口總數一直沒有一個准確的官方說法,一般通用的就是4萬萬同胞,也就是4億人,約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中國人口到18世紀中葉已經超過4億,近代以來,在籍人口不斷增加,從1841年的4.13億增加到1949年的5.41億,在109年中增加了31%以上。
(4)抗日戰爭中國人口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人口損失數量
抗日戰爭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為追求民族解放、捍衛國家獨立的一場偉大全民族抗戰。抗戰八年,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並最終與世界反法西斯正義力量一起贏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
逐日寇出國門,挽民族免滅絕,奠立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根基,但中國人民也為此偉大勝利付出了極其慘烈的代價,遭到前所未有的損失,人口損失即為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經過長達四年時間的研究,利用戰爭期間及戰爭勝利後形成的大量檔案文獻資料,對國民政府權轄區域內南京市、江西、廣西、湖南、福建、河南、雲南、貴州等省以及陝甘寧地區、國民政府部分中央部會機關、南洋華僑等方面的戰時人口損失情況進行了分別的考察。
結合利用相關資料對部分省區的戰時人口損失數目進行增補及重新核算,對中國解放區抗戰人口損失進行了分析、核算,得出有關中國抗戰時期人口損失的初步研究結論。
中國抗戰直接人口損失可累計之估計數為2062萬人,合可累計之戰爭直接傷殘人口,軍民傷亡最低限為3480萬人;同時,我們認為,中國抗戰直接傷亡人口合計應在4100萬上,合戰時失蹤被俘等項數字。
戰爭直接給中國造成的死亡、傷殘及失蹤等項人口損失共計超過4500萬人;而從人口損失的角度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
5. 抗日戰爭前中國有多少人口
抗日戰爭前中國人口1912年為億,1928年為4.7億,1936年為4.7億(估計)。歷史上,中國人口一保持世界人口較大比例。1850年中國人口約4.3億,佔世界人口的34%。由於戰亂等原因,1850年至1950年中國人口增長緩慢。1949年年末,中國大陸人口為5.4167億,佔世界人口比例下降到22%。
1931年爆發了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有大約900萬平民在抗日戰爭中死亡,另有800萬平民因其他原因死亡,9500萬人淪為難民。根據蔣夢麟的回憶錄,1400萬年輕人在被強奸後死於飢餓。據估計,中國抗日戰爭的直接人口損失為2062萬人。
而戰爭中軍民傷亡的最低限為3480萬人。同時,據估計,合戰時失蹤被俘等項數字,戰爭直接給中國造成的死亡、傷殘及失蹤等項人口損失共計超過4500萬人;而從人口損失的角度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
(5)抗日戰爭中國人口擴展閱讀:
抗戰勝利後,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00餘縣市,面積600餘萬平方公里,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
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中國軍隊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
1950年起,由於生產發展、人均壽命提高,世界各國人口迅速增長。到1990年末,中國人口已達11.4333億人,但佔世界人口比例一直保持在22%左右。
6.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有多少
抗日戰爭時期是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
這個期間的人口是有變化的。根據我國官方數據回是損失答3500萬人口。
在民國時期的人口總數一直沒有一個准確的官方說法,一般通用的就是4萬萬同胞,也就是4億人,下面提供一組數字作為參考:
公元1931年 (民國二十年) 約421,700,000
公元1935年 (民國二十四年) 約462,150,000
公元1937年 (民國二十六年) 約483,400,000
公元1947年 (民國三十六年) 約461,000,000
滿意請採納
7. 中日戰爭的時候,中國多少人口日本多少人口
1940年日本人口為七千一百九十三萬三千人。1945年日本人口為七千一百九十九萬八千人。
二戰中國軍民傷亡數據歷史上,中國的抗日戰爭被稱為民族解放戰爭,它開始於1937年的「七.七事變」;在今天,這一階段的時間劃分,也可以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算起。一場歷時14年之久的戰爭,給神州大地留下了滿目創痍,使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延緩達半個世紀之久。一場針對中華民族的、亘古未有的、殘殺手段達250種之多的大殺戮,在北起黑龍江,南至海南島,東起海岸,西到重慶的廣大地域,幾乎14年不曾間斷。日寇鐵蹄所至,姦淫擄掠,生靈塗炭;強盜屠刀所向,血流成河,屍骨如山。除西藏、新疆之外,全國其他省份大多橫遭戰禍,無一不受殃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期間遭受損失最慘重的國家,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為了這場戰爭,付出過像中國這樣慘重的犧牲與代價。然而,14年抗戰中中國損失多大?中國人民傷亡幾何?卻始終是個難以破解之迷。戰爭已於61年前結束,然而,我們至今卻仍未得出一個全面的、准確的、權威的、令人信服的傷亡數據,實在是難以交代。自1995年以來最權威的數字表明,直接財產損失為1000億美元,間接損失5000億美元,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中國歷年來公布的幾個數字:1946年底,國民政府提出,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我軍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共計1173萬人;1947年5月20日,國民政府對1946的抗戰傷亡人員總數進行了修訂,增加為1278.4974萬人;新中國成立後,就1937年至1945年日本侵華給中國造成的損失作了初步估計——1000萬人犧牲和500億美元以上的財產損失;1985年,公布戰爭中的傷亡人數為2100萬以上;1995年,公布戰爭中我國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由於人們對傷亡3500萬的來歷不甚了了,加之數字確乎龐大,十年來質疑之聲從未停止。概括起來,與此相關而又各不相同的官方機構的統計數字有:中國軍民犧牲與死難500萬、600—700萬、2000萬、2062.1萬、2200萬;中國軍民傷亡1173萬、1278.4974萬、2000萬、2100萬、2168.5萬、2180萬、2500萬、2800萬、3000萬、3480.5896萬、3800萬、4100萬,及人口損失5000萬以上。其中中國軍隊傷亡380萬、1140萬。以上1140萬是指——中國軍隊犧牲207.8萬,兵役壯丁犧牲355.5萬,共計563.3萬;中國軍隊負傷227.8萬,兵役壯丁負傷347.7萬,共計575.5萬。中國戰場擊斃日軍20萬、40萬、43.56萬、45萬;中國戰場斃傷日軍133萬、138萬、155.9萬、250萬(包括俘)。另外,中國戰場接受投降日軍有105萬和128.3萬。由此可見,最小數字與3500萬的數字差額甚大,除統計的地域、時段有別,對原始資料的取捨不同外,採用的方法不盡科學合理也是重要原因。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2600454_1.html/ ]
人們對3500萬傷亡的質疑,主要基於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統計時段含混不清,是自「七.七事變」起,還是「九.一八事變」始,有欠明晰;二是較之1947年國民政府公布的數字增加了近兩倍;三是比人民政府於1985年公布的、得到國際史學界認可的數字增加了1400萬,幅度相當可觀;四是沒有採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死亡人數統計法」,而是使用「傷亡人數統計法」。就採用何種方法更為准確可靠的問題,有專家以當年的一支國民黨部隊為例,用兩種統計方法進行了計算與比較,得出的結果是令人吃驚的。由於人的死亡只能是一次,而負傷則不然,採用「傷亡人數統計法」得出的數字,竟比採用「死亡人數統計法」得出的數字擴大近12倍!與日本軍國主義算賬,要算個清楚、明白賬,而不能是一本糊塗賬。「中國做為一個深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受害國家,一個堅持日本應該『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世界大國,自己卻對中國八年抗戰歷史的一個基本問題都沒有一個權威的准確的結論。」是的,這的確是一個須要解答或亟待解答的問題——在14年(不僅僅是8年)的抗戰中,中國死難者的人數究竟有多少?再者,為中國軍民所擊斃的日軍又究竟有多少?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判斷己方戰果與貢獻,主要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多寡為指標。在二戰結束60周年之際,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提供了一份經過數年廣泛考證、內容可謂詳實的、與1995年官方公布的數據基本吻合的統計報告。它按死亡和受傷分別予以計算,得出中國軍民傷亡3480萬人為最低限度的結果:死亡2062.1萬人,受傷1418.5萬人。其中:中國軍隊犧牲563.3萬人(包括屬於軍隊編制、具有軍人身份的兵役壯丁355.5萬人);中國軍隊負傷575.5萬人(包括兵役壯丁347.7萬人)。然而,這份報告所反映的也僅是八年抗戰時期,所以,仍不是一個全面的數字。但是,據估算,由日本侵華給中國帶來的人口總體損失,可達5000萬人以上!中國人民經歷的苦難太多太多,遭受的殺戮太慘太慘,以至於我們對這動輒上千萬,包含了祖輩、父輩甚至曾祖輩性命的數字,充滿血腥氣味的數字不堪回首。每一個傷亡的數字,無不飽含著中華民族的血和淚,無不是中國人民的頭顱和屍骨所構築!日本帝國主義於中國土地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難書,曠世罕見,足令江河嗚咽,日月更色。
羅斯福應該最清楚,在中國土地上的被法西斯德國駐南京的外交官稱之為「野獸集團」的200多萬日本軍隊,對美洲大陸,對美國人民意味著什麼;斯大林也不會不清楚,駐扎滿州多年的85萬養精蓄銳且滅絕人性的日本關東軍,還有關內的中國派遣軍,對社會主義的蘇聯又意味著什麼;正是中國軍民以自己巨大的民族犧牲和長達14年之久的頑強抵抗,消滅、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使美洲大陸免於戰火;正是中國軍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軀,遲滯、拖住了日軍的主力,方使蘇聯免遭德、日法西斯軍隊自東、西方向的兩面夾擊之苦,也使蘇聯人民躲過了一場滅頂之災。就數字而言,多一分不會增加日本軍國主義之惡,少一分也更不能減其罪!中國對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不能將人員傷亡、戰爭損失作為主要評價標准。美國在二戰中的死難者不到30萬,卻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力,而猶太人為德國法西斯所屠殺達600萬人,可對戰爭的貢獻卻幾乎沒有。
中國的真正貢獻,無疑是體現在戰略總體上的抵抗價值,而非消滅日軍的量化指標。在於對超過半數的日軍——占日本的戰場總兵力——的牽制和消耗,在於東方主戰場存在的實際意義,在於中華民族對取得戰爭勝利的無可替代的作用。中國人民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任何人都無法抹殺的歷史功績;憑的是今天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意志;憑的是持續發展、不斷增強的綜合國力,和足以制止戰爭、消滅戰爭的強大的軍事實力。抗戰中的松山戰役,國民黨軍隊曾以10萬大軍圍攻1200名日寇,給我們留下的是極為悲壯慘烈的一幕。據戰報統計,日軍僅一人突圍,而我軍卻陣亡達10000餘人!我們絕不會允許60餘年前發生的悲劇在中國重演!!!不妨記下幾個數字(社科院數字),它們不啻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八年抗戰,中國軍隊每傷亡28.5人,擊斃日軍1人;中國軍隊和人民,每付出87人傷亡的代價,擊斃日軍1人。如果按照日軍在中國戰場僅死亡20萬人計算,則中國軍民的傷亡比增加一倍。一個不曉得仇恨為何物的民族是悲哀的!一個沒有血性的民族將永遠無法避免流血的命運!!!1940年日本人口為7193萬人。1945年日本人口為7199萬人。據統計 1937-1945累計動員900萬(扣除重復動員數字),終戰時現役788萬,如不計倉促組建的關東軍為720萬,其中國內軍(含總數240萬的海軍部隊)450萬,南方軍130萬(含總數240萬的海軍部隊),支那派遣軍116萬(含總數240萬的海軍部隊),台灣軍12萬(含總數240萬的海軍部隊),北部朝鮮部隊12萬,關東軍68萬
8. 抗日戰爭中期中國人口有多少最權威的回答
七七事抄變前,中國總人口沒有精確的調查過,因為一直處於長期分裂和戰亂中,所以根本沒有精確的數據。
據估計總數約4.78-4.92億之間,取中位數約為4.85億,除去東三省和華北的部分日佔區,關內的總人口大致是4.4-4.52億人之間,取中位數約4.46億人。這也是推測的,沒太多根據。
9.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多少人
1945年二戰結束時,盟國統計的抗戰期間中國軍民死難者數字是約220萬(二百二十萬人);1947年,民國政府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人作戰傷亡322,796人,軍人因病死亡422,479人,平民傷亡 9,134,569人,總計人口傷亡 12,784,974人.這個數字與建國初期,中國政府統計的中國死難者人數(軍人和平民)約為1,000萬人相差不大.然而,隨著譴責侵華日軍罪行的言論增加,中國軍民死難人數也一直不斷增加.進入1990年代以後,乾脆就用"傷亡3,500萬人"這種含糊不清的概念.說二戰造成多少人"傷",是個很荒謬的統計.一個人可能傷多次,但是還是一個人.例如,一個人受傷五次,最後一次因重傷死亡.按照"傷亡"統計法,就是傷亡六個人.由於一個人只能死一次,所以,在計算二戰這樣的大事件時,前蘇聯和西方一般都不計算"傷",而只計算"亡".連傷帶亡的統計方法,是煽情的宣傳手法,不可取.中國"傷亡3500萬人"是一個很荒謬的說法,但這種荒謬的說法
到了中國的反日網站和網上常見的憤青文章裡面,這個數字就乾脆變成了"死亡3,500萬",或"死亡四千萬人"了.
中國二戰死難者死亡人數之所以難以確定,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共和國以前,中國不是一個技術化管理的國家,國家的種種數據很難統計.其次是共和國初期各級官吏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妨礙了對二戰資料的收集工作.
我不得不痛心的說:我們至今不能確認在日本入侵中死難的中國人的數量.1995年,國家提出了2100萬人死亡的數目.我期待著一個詳細的列表.就好像以色列曾經努力作過的那樣.然而8年過去了,我得到的只有失望.因此,中國在二戰中死亡人數,至今仍是個懸案.各國和中國提出的數字,中國2戰中的死亡人數在100萬的至低值到2100萬的至高值之間,僅次與蘇聯(死亡2700萬)居第二位.
10. 抗日戰爭前後中國人口數量的變化
我國遭受了極大地損失,共有2000多萬同胞直接或間接死於這場戰爭,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勿忘國恥,振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