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沒有海南抗日的電影
1955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了海南革命歷史題材故事片《南島風雲》。該片講述海南島人民在抗日戰爭期間開展反掃盪的故事,著名表演藝術家上官雲珠和孫道臨主演了片中的符若華和韓承光,使海南島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及其壯美的自然風光,首次在全國電影觀眾心中留下了烙印。
1957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一部革命歷史題材影片《椰林曲》,影片表現了海南島人民武裝部隊在海洋中與日寇展開驚險搏鬥的故事,雷州半島、海南島和浩瀚大海成了影片中的亮點。
1961年,上海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謝晉執導的經典影片《紅色娘子軍》的上映,紅遍了全中國。該片在海南瓊海等地拍攝,歷時3個多月,這部影片讓飾演吳瓊花的祝希娟、飾演洪常青的王心剛成為全國觀眾最喜愛的大明星。
1962年,田華與任影片副導演的丈夫蘇凡一起,來三亞大東海拍攝表現海南軍民木船打軍艦的影片《碧海丹心》。影片描寫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島的故事。
1973年,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一部名為《歌舞》的舞台藝術片,執導過《椰林曲》、《南海潮》等片的著名導演王為一不忘海南情,把廣東省歌舞團和海南歌舞團請進攝制組,拍成了中國式的歌舞片。其中,海南歌舞團演出的《膠林晨曲》、《開山歌》等永遠留在了觀眾的記憶里。
1975年,北京電影製片廠的《海霞》攝制組來海南拍攝,著名表演藝術家陳強在繼出演《紅色娘子軍》之後再次來到海南演電影。
1976年,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南海風雲》也選擇來海南拍外景,著名影視演員唐國強就是從這部影片走上表演藝術之路的;青年影星洪學敏也從《海霞》開始,到《南海風雲》,連續多次來海南拍片。
1978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還以五指山下的美麗傳說為藍本,拍出了木偶美術片《歌聲飛出五指山》,講述黎族人民解放前後的生活變化。
1979年,珠江電影製片廠在海南興隆華僑農場拍攝了著名影片《海外赤子》。影片首次將海外歸僑作為電影主角,謳歌他們的赤子奉獻之情。
在剛剛上映的電影《非誠勿擾》中,細心的海南影迷會看到,世紀大橋、濱海大道、美蘭機場等海口標志性的風景出現在這部賀歲大片里。遠不止《非誠勿擾》,據了解,如今每年在海南拍攝選景的影視劇超過50部,「天然攝影棚」的稱號在影視圈內不脛而走。
② 瓊崖縱隊的抗戰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瓊崖特委根據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與國民黨當局經過一年多的談判,達成了團結杭日的協議,並於1938年12月5日在瓊山縣雲龍圩將瓊崖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以下簡稱獨立隊),馮白駒任隊長。改編時約300人,編為3個中隊。
1939年2月10日,日軍以台灣混成旅團一部,在海軍的支援下。在海南島北部的天尾港登陸,迅即佔領海口、瓊山、定安、文昌等地。14日,日軍又以第五艦隊一部,在海南島南部的三亞港登陸,迅即佔領三亞、榆林等地。爾後,日軍南北對進,海南全島遂告淪陷。國民黨守軍保安第十五團等部退入五指山區。
日軍登陸時,剛改編的獨立隊在國民黨軍撤退的情況下,毅然開赴南渡江的重要渡口潭口,冒著敵機的猛烈轟炸,構築工事,阻擊日軍渡江。獨立隊的這一行動,在人民群眾中產生了良好的政治影響。此後,獨立隊以第一中隊在瓊山縣的雲龍、道崇、三江、豐演,以第二、第三中隊在瓊山縣的咸來、樹德和文昌縣的大昌等地,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發動群眾,擴大武裝。不久,與國民黨當局聯合成立了瓊崖戰時黨政處,頒布了《動員委員會組織條例》,在部分縣、鄉成立了保衛瓊崖動員委員會。由於這一時期瓊崖地區的國共合作較好,瓊崖抗戰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局面。各地的農民抗日協會、青年抗日協會、婦女抗日協會等抗日組織紛紛成立;許多失散的國民黨軍政人員要求獨立隊收編,共同抗日;不少國民黨軍隊和行政機關要求獨立隊派員協助加強政治工作,整頓組織;而獨立隊本身也迅速發展到1000餘人。為了適應部隊迅速發展的形勢,1939年3月,中共瓊崖特委將獨立隊改稱獨立總隊,由馮白駒任總隊長,下編3個大隊。
獨立總隊成立後,中共瓊崖特委和總隊部即以第一、第二大隊於瓊山、文昌地區,以第三大隊於澄邁、臨高、儋縣、昌江、感恩地區,開展游擊戰爭。1939年3月中旬,第一大隊在瓊(山)文(昌)公路干線上的羅牛橋伏擊日軍的運輸車輛,擊毀汽車1輛,殲日軍大佐指揮官以下20餘人。5月,第二大隊在海口市郊長村橋附近伏擊修路的日軍,繳槍7支。6月,第一大隊化裝潛入文昌縣城,襲擊日軍北門哨所,殲日軍數人。日軍遭獨立總隊連續打擊後,出動1000餘人對瓊(山)文(昌)地區進行「掃盪」。為牽制敵人,獨立總隊以第二大隊一部西渡南渡江,迸至瓊山縣龍塘、十字路、龍橋、府城和海口郊區活動,威脅敵心臟地區,並將游擊戰爭發展到海南島西部地區。從1939年2月至年底,第一、第二大隊在瓊文地區作戰70餘次,殲日軍800餘人,開辟了瓊崖抗日根據地。
為了發展海南島西部地區的抗日游擊戰爭,獨立總隊第三大隊於1939年冬組織了圍困那大日軍據點的戰斗。那大位於海南島西北部,是情縣、臨高、昌江、感恩、白沙五縣的交通樞紐,駐有日軍100餘人及偽軍1個中隊,獨立總隊第三大隊決定聯合國民黨地方當局和動員群眾,採取圍困戰術將日軍擠走。戰前,在獨立總隊第三大隊的主持下,召開了陶江、南豐等8個鄉和游擊隊負責人會議,成立圍困那大行動委員會指揮部,在國民黨儋縣縣長和各鄉行政人員的支持下,組織工作隊深入群眾,建立各種圍困組織,參加圍困的有武裝人員400餘人,群眾2000餘人。10月下旬,圍困戰斗發起,第三大隊以兩個中隊及部分地方游擊武裝對那大之敵連續進行襲擾,以部分武裝人員帶領群眾在那大外圍嚴密警戒,切斷那大之敵與外界的一切聯系。至11月初,那大之敵因給養斷絕,孤立無援,被迫乘夜暗突圍向儋縣縣城逃竄。第三大隊進入那大後,未及逃跑的偽軍1個中隊全部就俘,繳槍60餘支。那大戰斗的勝利,促進了海南島西部地區抗日游擊戰爭的開展。
為了發展海南島西部地區的抗日游擊戰爭,中共瓊崖特委於1939年12月決定將特委和總隊部轉移到臨高、儋縣、白沙交界的紗帽嶺地區,建立以那大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1939年1月下旬,特委及總隊領導機關率特務大隊向紗帽嶺地區轉移。2月中旬,轉移部隊抵達美合地區時,那大鎮已被日軍重新佔領,特委及總隊機關不能繼續西進,於是決定留在美合地區創建根據地。
美合位於澄邁縣東南部山區,是控制屯昌、澄邁、臨高、儋縣的要地。獨立總隊進至美合後,迅速控制了美合周圍的仁興、南坤等鄉,並建立了100餘人的民兵。與此同時,在儋縣、昌江、臨高等縣成立了第四大隊和第五大隊。同年夏,在美合建立了幹部學校。9月,中共中央派莊田、李振亞抵瓊崖,加強了獨立總隊的領導和指揮。接著,整編了部隊,統一編成2個支隊,1個特務大隊和1個獨立大隊(亦稱第四大隊),共3000餘人。同時,充實了總隊領導機關,由馮白駒任總隊長兼政治委員,莊田任副總隊長,李振亞任參謀長,王業喜任政治部主任。
1940年1月下旬,中共中央指示瓊崖特委:海南島應作長期抗戰的打算,應以全島為目標,大力發展黨和武裝,開展民運工作,不顧國民黨的任何阻礙,堅決組織全島人民的抗日斗爭。要自力更生,把瓊島創造為爭取900萬南洋華僑的中心根據地。中共中央的指示,指明了海南島抗日游擊戰爭的發展方向。
獨立總隊的迅速發展壯大,引起了海南島國民黨當局的恐懼。從1939年下半年起,國民黨就不斷製造借口,限制獨立總隊的發展。獨立總隊始終以大局為重,據理交涉。但國民黨地方當局不僅不聽獨立總隊團結抗戰的勸告,反而於1940年11月7日,以保安第七團及部分地方武裝共3000餘人向美合根據地發起進攻。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獨立總隊被迫撤出美合,向瓊山、文昌地區轉移,於1941年1月進至瓊山縣樹德鄉。3月。國民黨軍保安第七團再次向獨立總隊發動進攻,獨立總隊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堅決實行自衛反擊,殲頑軍一部於羅蓬坡。6月,獨立總隊又粉碎頑軍3000餘人對瓊山文昌根據地的進攻。在反擊頑軍進攻的同時,獨立總隊於7月以兩個支隊的兵力襲擊日軍美德村據點,擊毀日軍軍車2輛,殲日軍60餘人,繳獲機槍2挺,長短槍20餘支。此後,第一、第二支隊向瓊山縣甲子鄉挺進,繼續鞏固和擴大瓊文根據地。
自1939年2月日軍登陸海南島至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共產黨在海南島積極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獨立自主地開展游擊戰爭,先後在瓊(山)文(昌),樂(會)萬(寧)、澄(邁)臨(高)地區建立了根據地。1941年5月至11月,相繼成立了樂萬、文昌、澄(邁)臨(高)抗日民主政府或辦事處和瓊崖東北抗日民主政府,獨立總隊也由原來的300多人發展到3500餘人。此外,還在許多縣、區、鄉建立了群眾性的抗日組織,其成員達5萬多人,從而使海南島的抗日游擊戰爭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局面。
1943年夏,總隊領導機關轉移到澄邁縣,挫敗日、偽軍的「蠶食」、「掃盪」。1944年秋,獨立總隊改編為廣東省瓊崖抗日游擊隊獨立縱隊。1945年7月初,建立起白沙抗日根據地,繼而對日、偽軍實施反攻。
在抗日戰爭時期,瓊崖抗日游擊隊獨立縱隊沉重的打擊了海南島的日偽軍。至抗戰勝利,縱隊發展到7000多人,解放了海南島五分之三的地區。
③ 海南當年有沒有被日本侵略過
有。
日本軍隊自1938年10月下旬佔領了武漢、廣州之後,由於其軍事力量的不足和國際政治上的空前孤立,被迫開始轉入對華的持久戰爭。
日軍佔領廣州以後,日軍方面通過情報獲知,中國政府仍然通過香港、九龍、澳門、汕頭、廣州灣的南海沿岸以及越南等地進口大量的抗戰物資,為此日軍的大本營,在1938年冬和1939年春先後對駐廣州的日軍第21軍下達了設法切斷我國沿海的近海交通要道的命令。
根據這項指示,日軍第21軍開始確定在中國南部沿海作戰活動的主要目標,即攻佔海南島、汕頭、江門及九龍以北的深圳等地區,以強化對中國海疆的全面封鎖。
在1939年1月13日13時,日本的御前會議決定進攻海南島。但是一直到1月19日才向駐廣州的日軍第21軍下達了和海軍協同攻佔海南島的命令。
海口市民談「九一八」87周年: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2018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的87周年,當天上午10:00至10:19海口在全市范圍內進行防空警報試鳴,以激發廣大群眾的愛國熱情,增強人防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人民網記者走上街頭,就海口拉響防控警報對個人有什麼教育意義,以及如何提醒下一代等問題對海口市民進行隨機采訪。
「聽到防空警報拉響,也提醒著我們不忘歷史,現在和平時間久了,也許有小孩子已經忘記了那段歷史,通過這種方式能讓我們回憶起來,並且謹記」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希望我們能珍愛和平、勿忘國恥。」
「今天拉響防空警報非常有意義,通過這種方式讓下一代產生記憶,對以後的成長也有好處。」李女士說,「希望下一代的青少年朋友可以銘記歷史。」
「九·一八是我們不能忘記的國恥,警鍾長鳴也能讓我們始終記住這個日子。」 葉先生表示,「我期望我們的下一代,第一不要忘記國恥,第二一定要奮發圖強,把我們的國家建設起來,不要受到外人的欺負,我們只有自強才能國強。」
市民陳女士表示:「我們現在的和平是用前輩們的鮮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銘記那段歷史,愛我中華。」
朱先生表示:「今天的警報非常有教育意義,讓我們不能忘記日本的侵略。作為我們這一代也要經常教育下一代以及孩子們不能忘記那段國恥。」
④ 海南什麼時候開始抗日
抗日戰爭中,日軍幾乎完整佔領的當時省級行政區有 6 個: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熱河 北平 上海
(如果加上早期佔領的專台灣,則有 7 個)
被日軍局部佔領的當時省級行政區有 16 個:
河北屬 察哈爾 山西 綏遠
山東 江蘇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廣東(含海南) 廣西
雲南(滇西局部)
被日軍短暫侵入、僅一小片被佔領的當時省級行政區有 1 個:
貴州 以上累計起來:
淪陷區涉及當時的 23 個省級行政區(如算台灣,則有24個)。
[其中,幾乎被日軍完整侵佔的有 6個,加上台灣則有7個;16個為部分淪陷;1個為短暫、很小一部分淪陷。]
⑤ 紅軍在海南的歷史
中華民國時期,海南行政區稱為瓊崖,直隸於廣東省。
1927 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 中共瓊崖特別委員會和瓊崖軍事委員會於先後在文昌、瓊山等縣組建瓊崖討逆革命軍。9月至10月,瓊崖特委領導舉行武裝起義。11月,瓊崖討逆革命軍改編為瓊崖工農革命軍。1928年2月,瓊崖工農革命軍改稱瓊崖工農紅軍。當年底,瓊崖工農紅軍在國民黨軍的「圍剿」下受到嚴重挫折,余部轉移到定安縣母瑞山。1929年冬,成立瓊崖工農紅軍獨立團,次年擴編為瓊崖工農紅軍獨立師。9月,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1獨立師(後稱第2獨立師)。1932年7月,第2獨立師在國民黨軍的「圍剿」下遭受嚴重損失,余部在特委書記馮白駒等領導下堅持斗爭,後組建瓊崖工農紅軍游擊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共瓊崖特委與瓊崖國民黨當局達成協議,於1938年12月將瓊崖工農紅軍改編為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馮白駒任隊長。1939年2月,日軍侵入海南島,獨立隊積極組織游擊作戰。3月,擴編為廣東省瓊崖抗日游擊獨立隊總隊,即廣東省人民抗日縱隊瓊崖獨立總隊。
詳細資料:
<<瓊崖縱隊>>:http://ke..com/view/263406.htm#3
<<23年不倒的瓊崖縱隊與馮白駒>>: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5/2721/63/76/8_1.html
<<馮白駒>>:http://ke..com/view/55567.htm
⑥ 誰知道海南有多少個抗日英雄
請大家列舉三個海南的抗戰英雄,比如馮白駒
⑦ 抗日戰爭時期,海南有什麼有名的軍隊或什麼有名的事跡.
1、雲龍改編,馮白駒領導的瓊崖工農紅軍和國民黨達成共識,槍口一致對外,並在海口雲龍鎮進行了瓊崖工農紅軍的改編,瓊崖工農紅軍改編成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
2、瓊崖縱隊,是中國共產黨在海南島領導的一支人民武裝,是以1927年9月海南島農民起義隊伍為基礎組建的。這支人民武裝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經歷了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考驗,創立了以五指山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
(7)海南抗日戰爭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爆發後,瓊崖特委根據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與國民黨當局經過一年多的談判,達成了團結抗日的協議,並於1938年12月5日在瓊山縣雲龍圩將瓊崖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以下簡稱獨立隊),馮白駒任隊長。
改編時約300人,編為3個中隊。1939年2月10日,日軍以台灣混成旅團一部,在海軍的支援下。在海南島北部的天尾港登陸,迅即佔領海口、瓊山、定安、文昌等地。
14日,日軍又以第五艦隊一部,在海南島南部的三亞港登陸,迅即佔領三亞、榆林等地。爾後,日軍南北對進,海南全島遂告淪陷。國民黨守軍保安第十五團等部退入五指山區。
⑧ 海南抗日戰爭時有游擊隊,抗日戰爭勝利後海南遊擊隊怎麼樣了
1950年我人民解放軍和瓊崖縱隊會師在五指山上http://www.gmw.cn/01gmrb/2007-04/01/content_582313.htm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積極策劃內戰,1945年10月調第46軍到海南島。次年2月,第46軍集中主力並糾集保安團隊和地主武裝共 3萬多人對五指山進行「清剿」。此時,縱隊改稱廣東省瓊崖游擊隊獨立縱隊。為了保存力量,部隊撤出白沙,靈活運用游擊戰術與敵周旋,積極尋機反擊,經數月作戰,取得了反「清剿」的勝利。9~11月,國民黨46軍撤出海南島後又派 5個保安總隊繼續「清剿」,也被瓊崖獨立縱隊擊退。此時,瓊崖獨立縱隊與中共中央恢復了電台聯系,並根據中共中央關於重新開辟根據地,堅持長期斗爭的指示,於1947年初,獨立縱隊領導機關及主力一部轉至海南島南部,相繼解放保亭、樂東縣,建立了五指山中心根據地。為了適應新的斗爭形勢,同年10月,獨立縱隊召開全軍代表大會,總結過去斗爭的經驗教訓,研究了瓊崖縱隊的建設和以後的斗爭方針。大會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命令,將瓊崖游擊隊獨立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馮白駒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振亞、吳克之任副司令員,黃康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馬白山任參謀長。 下轄第1、第3、第5總隊和一個獨立支隊,總兵力8000餘人。隨即開展整風運動,進行軍政訓練,增強了戰鬥力,為爾後開創新的斗爭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礎,瓊崖縱隊為了加速海南島的解放,於1948年9月至1949年7月,集中主力向國民黨軍發動了秋、春、夏季攻勢,殲滅4900餘人,繳獲迫擊炮9門、轉重機槍130多挺、長短槍2400餘支,解放了昌江、感恩縣城和石碌鐵礦,瓊崖縱隊發展到1.5萬人。1949年秋,國民黨軍一部先後從大陸退據海南島,瓊崖縱隊遂轉入保衛五指山中心根據地的反「清剿」斗爭。12月,瓊崖縱隊遵照中共中央關於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解放海南島的指示,在動員島上軍民迎接主力部隊渡海登陸的同時,還派出部分幹部,帶領一批船工和船隻,到達雷州半島,積極配合渡海登陸兵團作好准備。1950年3~4月初,縱隊以5個團先後4次成功地接應第15兵團兩個加強營和兩個加強團偷渡登陸,為主力部隊大規模渡海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4月16日,兵團主力實施強渡登陸作戰,瓊崖縱隊以全部10個團分別擔任接應和配合任務。17日,兵團主力登陸成功後,瓊崖縱隊即配合主力進行瓊北地區的圍殲戰和追殲逃跑的國民黨軍,至5月1日全島解放。此後,瓊崖縱隊又擔負剿匪和保衛海防的任務。1950年7月,根據中南軍區命令,瓊崖縱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南軍區。
瓊崖縱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依靠海南島各族人民,艱苦奮戰23年,革命紅旗始終不倒,最後配合野戰軍取得了解放全島的偉大勝利,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⑨ 抗戰時期海南遭日本侵佔掠奪的歷史1,日本人是怎樣佔領海南島的2,當時採用了那些特務手段調查海南資源
一、日軍佔領海南島經過
1939年(昭和年、民國二十八年)一月十九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二六五號作戰命令,內容有關海南作戰與協同的指示,此前一周,日軍大本營陸軍部與海軍部在聯合召開的海南北部作戰會議中,商議了有關的協同摘要,一月二十一月,下達[廣東登字(Y)作戰命令]、[第二十一軍與第五艦隊間協同概要],命令中還規定了有關綜合情報資料,如《海南兵要地誌》等由第五艦隊負責向參戰日軍部隊提供,日本海軍陸戰隊到海南參戰,並於同期下達了日軍華南部隊作戰概要。
日軍第二十一軍,是駐扎在中國華南地區的一支主力部隊,自1938年(昭和十三年、民國二十七年)佔領廣東後,其受命作戰的目標和進攻方向是中國華南至西南地區和法屬安南,軍事行動是企圖切斷從印度、緬甸來自盟國對中國抗日戰爭的物資補給。此時沿粵漢鐵路伸展開的運輸線已被日軍切斷,但是,西南方向的補給路線仍然通暢,不斷向中國輸送戰爭物資,日軍大本營認為,有必要在盡快在華南至西南方向上,採取軍事行動,徹底割斷這一地區的物資運輸路線,以保證中國戰區軍事行動的順利推進,是故,命令駐廣東的二十一軍,盡速採取軍事行動。
早在一九三七年二月,日軍少數部隊就來到了海南島北部南渡江以西的地區,同年六月日軍又攻佔汕頭、八月攻佔深圳、十一月攻下南寧,矛頭直指大西南。日軍不斷發起攻勢,其主要戰役有四個:一是六月花縣戰役、二是八月夏季作戰攻勢、三是十二月翁、英會戰(註:廣東翁源、英德二縣地區),四是賓陽戰役。因為華南地區作戰需要,日軍大本營逐漸向這一地區增派兵力,擴充以二十一軍為主的軍事力量,以投入到相關戰場,總計調入該地區的兵力有:一月末,將住台灣的飯田支隊改編為台灣混成旅團,投入海南島作戰;二月末,將住華的六個步兵大隊合編成獨立旅團,歸入二十一軍戰斗序列,該旅團調二個大隊駐守佛山和虎門,其他部隊警備軍部各兵站;七月,二十一軍下令海南派遣部隊司令官馬淵久之助少將,將三個步兵大隊、一個山炮大隊和其他部隊一部分編成戰斗群,與台灣混成旅團交替防守廣東至海南島沿海一線;二月初,將第五師團和三十八師團調來廣東,歸入二十一軍戰斗序列,並命令第五師和台灣混成旅團發起南寧戰役(昆侖關戰役),由三十八師團接替台灣混成旅團警備佛山地區;十一月中,又將近衛混成旅團調來廣東,加入二十一軍戰斗序列;十二月將一0六師團調歸二十一軍指揮,將十八師團投入廣西賓陽戰役,此前該師團住廣東(海南島)東方縣擔任警備任務,調廣西後改由一0六師團前來東方縣接替。
在日軍的作戰方案中有這樣的描述:海南島為中國的南部要地,佔領後可切斷來自法屬印度支那半島及緬甸方向的支援路線,同時可將海南島當做日軍航空作戰及海上作戰的重要基地,其對於南洋軍事行動有重大價值。日軍大本營視佔領海南為一項重大軍事行動,命令二十一軍要與海南現駐在日軍協同作戰,舉一役完全佔領之。二十一軍司令官基於上方命令,下達各部隊展開海南北部作戰行動,發動作戰行動的是陸軍飯田支隊(台灣混成旅團)、海軍第五艦隊,由海軍運送部隊到登陸地點,海、陸軍協同實施作戰行動。從日軍大本營「二五六」號作計劃及戰綱要上看,日軍海南島的作戰目的是:建立在海南島北部空軍作戰基地,用於對南海的封鎖作戰。此目的的達成,必須佔領海口附近要地,因此,除軍防的必要措施以外,其他有關政策上的措施暫不實施。佔領海南後,陸上地區警備任務交由陸軍擔任,海上警備由海軍擔任,海口機場、港口及相關管理使用由海軍擔任與陸軍協同處理,登陸後島上事務由指揮官直接與日軍大本營請示,要求於登陸第二日例行報告制度,對海南島的佔領行動,在陸軍的作戰計劃中稱「登」字行動,在海軍的作戰計劃中稱「Y」字行動。北面由陸軍主導,南面由海軍主導。北部行動計劃中地區代號如下:A地區指澄邁角以西濕地附近海岸,登陸第一梯隊;B地區指澄邁角帽山海岸(第一方案);C地區帽山東部地區,第一梯隊登陸地點;D地區指帽山以東地區(第二方案);E地區指秀英炮台地區,第二梯隊登陸地點,F地區,海口附近地區海岸,第二梯隊登陸地點。第一梯隊登陸計劃兵力為,步兵六個大隊、作戰物資六萬噸,第二梯隊作戰計劃是運輸其他軍種部隊及後勤物資約六萬噸。海軍艦隊起渡地點確定為,第一次在黃埔和虎門,第二次在虎門和萬山群島,第一次時間為X-4日中午集合後逐次出港,第二次為X-2午夜出港。海上編隊中,第一梯隊指揮官是第五艦隊司令官,搭載部隊為第九戰斗群,護航為23和28驅逐艦分隊,航空兵部隊是由十四和十六航空隊組成的第三聯合航空隊,包括艦載機18架、漁雷機6架、中島型轟炸機18架、水上偵察機9架;還有由「赤城」號和「千代田」號航空母戰斗群,包括艦載戰斗機18架、漁雷機12架、「中島」型轟炸機18架和水上偵察機9架共兩批,分別支援北部和南部進攻行動。陸軍部分,參加此次登陸作戰行動的是,第四飛行團直協一隊4架戰斗機,18架輕型轟炸機;飯田支隊(台灣混成旅團),司令官飯田祥次郎、台灣守備隊司令部、台灣步兵第一、二聯隊,台灣炮兵聯隊、第二衛生隊、暫編汽車隊和其他一部分後勤部隊。攻佔海南島行動中日軍的總指揮官為二十一軍司令官安藤吉利少將,各部隊指揮官分別是,陸軍少將飯田祥次郎(台灣混成旅團)、海軍中將兵藤信雄(第五艦隊司令官)、海軍少將山縣正卿(航空兵指揮官負責北部作戰)、海軍少將細萱茂子郎(航空兵指揮官負責南部作戰)、第四飛行團團長陸軍少將本鄉義夫。
日軍在發起進攻前,相關海南島情報獲得主要是由日本駐香港領事館組織華南地區日本情報網搜集,時間是日軍進攻漢口前,概要如下:海南島有餘漢謀部一個半師兵力約一萬五千人,但於1938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兩天,在六十二軍軍長張達指揮下,將正規軍全部搭帆船渡海向廣東西江地區撤退,海南軍政權力交警備司令王毅掌握。其他部隊為非正規軍,有:游擊司令雲震中一部、行政督察專員吉章簡一部、自衛團獨立大隊馮白駒(共產黨)一部,日軍情報表述說,現王毅與各部感情不睦,軍政團結力量薄弱,中央政府擬將王毅與在東江的指揮官吳道南交換任命,由他接替海南守備司令兼行政督察專員,而吳某因行動日程未定,且因其家屬居住香港而延後,當時吳某認為海南作戰方法不妥,不能與日軍正面相碰,應將軍隊集結於五指山區,以期進行游擊戰戰法。海南島現有兵力數量,保安第五旅兩個團一千六百人,新編守備軍七個大隊一千七百人,獨立大隊(共產黨)三百人,秀英炮台守軍二百五十人,自衛團(還在組建中),共有步槍二千枝、機關槍一百一十挺。海口港口和三亞港口已經埋沒水雷。由於各部隊主張不一致,軍隊無法統一行動,海口方面之民眾對政府和民國軍隊無好感,盡管海南軍人和官吏排日運動激烈,但社會情形卻是如同滿洲。日軍情報還詳細描述海南島的地理情況,位置:北緯十八度至二十度,東經一0九度至一百一十度。面積比台灣小,約九百七十八平方華里,住民及人口多數是漢族,有少數黎族(約占當地人口百分之十),人口總數二百0九萬。交通方面全島汽車公路已經完成,共有汽車五百輛,民國政府軍隊,有一師團級指揮部設於瓊州(府城鎮)府,一旅團級指揮部設於海口,秀英炮台駐軍二百餘人,保安五旅及第一團、第二團(約二千五百人),分駐海口附近、文昌、清瀾、榆林及三亞等地。以上各項是昭和十三年(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三月)日軍進攻海南島前一年,由香港領事館總領事中村報告。
澄邁東北角的一個海灣,在普通地圖上是澄邁老城以北沿海,航海圖上是澄邁角,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日軍史料稱,1939年(昭和二十八年)二月十日午夜三時,日軍一部在此登陸,四時,右路先頭部隊到達龍市虛的公路上,左路先頭部隊到達北村東南方向約兩公里處,早晨七時左右,在文盛附近遇到民國政府部隊的零星抵抗,戰斗終於打響。得相持的時間不久,上午八時,日軍左路部隊攻下武興一帶地區,而後佔領秀英高地(註:原向榮村西南方向台地),中午十二時日軍攻進海口市內。民國政府當時駐扎在瓊北的部隊是地方保安團一千多人,其中五百人在戰斗中已轉向澄邁南部山區潰散,另外五百人被日軍擊敗,海口、瓊山兩地於十日當天全部淪陷。日軍攻佔瓊北後,以一部兵力轉向文昌、定安縣境,於二十二日和二十三日分別攻下清瀾和文盛(此地現名不詳姑且認為是定城)二地。與此同時,日本海軍華南派遣部隊(艦隊和陸戰隊),在二十一軍部隊的協同下,於二月十四日傍晚前,由海軍陸戰隊和航空兵聯合展開行動,在海南島南部三亞登陸,不久三亞至榆林港等南部沿海地區淪陷。
⑩ 抗戰時期日本人打進海南島了嗎
抗戰時期日本人打進海南島了。
1939年2月10日,日軍在三十餘艘艦艇護衛和五十餘架飛機的掩護下,在海口西北角瓊山縣天尾港登陸,隨即分左右兩翼進攻海口、府城。
然後繼續侵佔三亞港、榆林等大小市鎮。日軍所到之處,肆意燒殺淫掠,無惡不作。在遭受空前災難下,瓊崖兒女奮起反擊,在各地紛紛成立抗日青年救國會、抗日婦女救國會等組織。
1940年初,為抗擊日本侵略者,瓊山、文昌先後成立一些區、鄉抗日民主政府,同時建立抗日青年救國會、抗日婦女救國會和抗日兒童組織。
(10)海南抗日戰爭擴展閱讀:
一九三九年二月八日,飯田支隊的兩個步兵聯隊、一個炮兵聯隊和一個工兵聯隊,在海軍第五艦隊的護衛下,從中國萬山群島錨地起航,向西南行駛約二百三十海里。
於第二天夜晚十時抵達海口以西約二十公里的澄邁灣拋錨;海軍和陸軍聯合指揮部則乘坐第五艦隊旗艦「鳥海」號重巡洋艦在海口北面的瓊州海峽停泊。
十日凌晨二時三十分,日軍開始在澄邁灣的東北角登陸。此時,海南島上的中國防禦部隊已全部被調至廣州作戰方向,島上只剩下少量的地方部隊。
登陸的日軍擊退中國守軍微弱的抵抗,迅速擴大登陸場,並向縱深迅猛發展,十日中午,日軍佔領海口,下午佔領瓊山,黃昏佔領海口以南的安定以及東南的清瀾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