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抗日戰爭國民黨的十大名將都是誰。
抗日十大名將應為羅卓英、孫連仲、薛岳、楊森、唐式遵、李品仙、陳誠、王陵基、王纘緒、孫震、湯恩伯。
② 抗日有哪些名將.
1、張自忠:第一名將。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當選第一名將首先是由戰績決定的,他曾在台兒庄戰役中重創日寇坂垣師團,獲得臨沂大捷;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還獲得過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同時還因為他是抗戰時期犧牲的國軍最高將領(李家鈺犧牲得晚於張)。
(2)抗日戰爭十大名將擴展閱讀:
國軍抗日十大名將,有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第74軍軍長王耀武,第132師師長趙登禹。
日軍侵華期間,他們不畏生死,殺敵雪恥、百般血戰、鍛造鋼軍、血灑疆場、揚我國威、勇敢參加重大正面戰役,轉戰大江南北,以澎湃的衛國情操,靈便的戰術運用,為祖國立下赫赫戰果,讓後人膜拜。
③ 中國抗日戰爭的十大名將都是誰
李宗仁、戴安瀾、孫立人、衛立煌、張靈甫、張自忠、薛岳、杜聿明、傅作義、王耀武 這是國軍十大抗日名將,史學界公認的
④ 中國抗日戰爭的十大偉人是哪些
張自忠:第一名將。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當選第一名將首先是由戰績決定的,他曾在台兒庄戰役中重創日寇坂垣師團,獲得臨沂大捷;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還獲得過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同時還因為他是抗戰時期犧牲的國軍最高將領(李家鈺犧牲得晚於張)。但最主要的,是因為人們對張自忠悲劇經歷的同情,這樣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愛國者卻曾被誤認為漢奸而人人喊打,簡直是奇恥大辱。最後張自忠為這件恥辱主動選擇了犧牲,以生命的代價表達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劇英雄。
李宗仁: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有點類似中共抗日名將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戰,然後銷聲匿跡。台兒庄戰役共殲敵兩萬餘人,是抗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戰役規模的大捷,而且對手是日本的王牌師團,在國際上也被稱為是日本建立現代化軍隊以來遭受的第一場引人注目的大慘敗。台兒庄戰役後,李宗仁雖然又參加了武漢、隨棗、豫南等會戰,但沒出什麼彩。後來,乾脆被蔣介石高吊了起來,和馮玉祥、李濟深等一樣,位高權輕。不過,只憑台兒庄一戰,李宗仁也可以無愧於抗日名將的稱號。
宋哲元:第二十九軍軍長,長城抗戰名將。以喜峰口戰斗最為有名。1933年3月9日下午,日軍服部、鈴木兩旅團的聯合先遣隊進抵河北遵化東北50多公里的喜峰口,即向東北軍萬福麟部進攻。傍晚,侵佔北側長城線及喜峰口以東的董家口等陣地。守軍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指揮該軍英勇抗擊。第三十七師馮治安部旅長趙登禹,奉命派王長海團為先鋒,急行軍增援喜峰口。王長海組成500人的大刀隊,乘夜分兩路潛入敵陣,趁日軍酣睡,用大刀砍殺,暫時穩定了戰局。日軍服部旅團長令步兵第二十六、第二十七聯隊一部增援喜峰口,由董家口、鐵門關等處發起進攻。趙登禹即率部前往堵截敵人,宋哲元令第三十七師王治邦、佟澤光兩旅分左右兩翼支援,與敵展開激烈戰斗。日軍以一部確保喜峰口關口,將主力集中在長城北側地區待機。3月11日夜,第二十九軍採取迂迴夜襲戰術,分左右兩路向敵出擊。趙登禹帶傷率兩個團從左翼出潘家口,繞至敵右側背,攻擊其喜峰口西側高地。官兵們身攜手榴彈,手提大刀,在夜暗中踏雪前進,於次日拂曉前進至日軍三家子、小喜峰口、狼洞子、白檯子等陣地。敵人在睡夢中未及還擊,紛紛被砍殺。佟澤光率兩個團從右翼經鐵門關出董家口,繞至敵左側背,攻擊喜峰口東側高地之敵。王治邦旅在第一線固守,候左右兩路出擊得手後,即行出擊。駐喜峰口外老婆山的日軍趕來增援。雙方激戰,傷亡均重。日軍再攻喜峰口,迄未得逞,漸次後撤到遵化以北25公里的半壁山。宋哲元部收復老婆山。此役,第二十九軍殺敵數十人,天津《大公報》稱喜峰口抗戰「竟能使驕妄氣盛之日軍受偌大打擊,此誠足為中國軍人吐氣」。日軍在喜峰口受挫後,於3月16日沿半壁山向遵化以北9公里的羅文峪進攻。被第二十九軍劉汝明部擊退。3月17日,日軍三四千人又向羅文峪、沙石口一帶進攻,並以飛機20多架助戰。劉汝明部奮起抵抗,反復爭奪陣地10多次。當晚,劉部從兩翼夾擊日軍,營長王合春率部抄到敵後,重創日軍。王合春陣亡,全營生還者僅70多人。敵向鶯手營方向退去。3月18日晨,日軍再次猛攻羅文峪。守軍依託城牆、碉樓頑強抵抗。劉汝明師長親率手槍隊督戰。激戰至天黑,將敵擊退。此時,李金田旅長率一個團由沙寶峪繞攻敵之側背,另一個團由左翼繞攻敵之後方,正面守軍也全線出擊。次日拂曉,敵除以一部配置在龍王廟警戒外,主力調回承德。羅文峪戰斗後,第二十九軍在整個防禦線上與敵形成對峙狀態。
杜聿明:國軍第5軍軍長。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抗戰和八一三淞滬抗戰。以桂南會戰中取得昆侖關大捷而一舉成名。雖然有人認為這次勝利的一個很重要因素,是5軍作為中國第一個機械化部隊,火力強於日軍,但對手畢竟是號稱日本鋼軍的坂垣師團中村旅團(薛岳萬家嶺戰役面對的則是一個二流師團)。42年杜聿明作為遠征軍副司令出征緬甸,雖然戴安瀾在東瓜獲勝,孫立人在仁安羌也大敗日軍,但最終遠征軍還是失敗了。對於這段歷史,眾說紛紜,功過是非很難說清,因為有些戰略決策不經過親自實踐,很難判斷對錯。
孫立人:新1軍軍長。抗戰八年,孫立人在國內除了參加過淞滬會戰外,基本上沒打過仗,他的功勛主要是在緬甸建立的。尤其是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他在仁安羌一戰中,以少勝多,大敗日軍,救出?000多英軍和記者,蔣介石、羅斯福、英王喬治都給他授勛章,由此聲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緣於此。不過,我並不認為英國人的命比中國人的命更值錢。 欣賞孫立人的是他對日本俘虜的態度,對那些曾沾滿中國人鮮血的禽獸,盡管成了俘虜也照樣格殺勿論,此舉大快人心。
薛岳: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從抗戰爆發到抗戰勝利是連年征戰,功勛累累,被稱為殲敵最多的將領,僅四次長沙會戰就殲滅日軍十餘萬。但使他名聲顯赫、排名靠前的主要還是萬家嶺大捷,此戰全殲日軍一個師團,是抗戰八年絕無僅有的。葉挺盛贊此戰與平型關、台兒庄三足鼎立。有人稱薛岳為中國抗日第一戰將,就數量而言,薛岳是受之無愧的。不過,薛岳雖軍事上成就顯著,但治理湖南卻頗遭物議,為了謀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廣東,結果使湖南百姓在豐收之年餓死無數,百姓編民謠罵他
衛立煌: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適的。抗戰時他指揮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戰役,該戰役對日軍進行了沉重打擊,殲敵數萬,如果不是劉峙在河北大潰退,使得娘子關門戶大開,也許會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戰役畢竟是個不敗而敗的戰役。43年衛立煌擔任第二次遠征軍司令長官時遠征緬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實的勝仗,該戰消滅了盤踞緬甸的日軍,打通了滇緬公路,成果輝煌。衛立煌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但其他四將都是空有其名,只有衛是名副其實的虎將,但恰恰是這員虎將最不為蔣信任。
林彪:八路軍第115師師長和該師軍政委員會書記。1937年9月25日與聶榮臻指揮所部設伏平型關,一舉殲滅日軍精銳第5師團21旅團一部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各種槍1000餘支(挺)、軍馬50餘匹及其他大批軍用物資,取得華北戰場上中國軍隊主動出擊作戰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同時使他成為名噪一時的抗日名將。10月17日,他以《平型關戰斗的經驗》為題在《解放》周刊發表文章,總結出12條與日軍作戰的經驗。平型關戰斗後,率第343旅由五台地區南下,於11月初在廣陽設伏,再殲日軍近千人,繳獲騾馬700餘匹以及大批軍需物資。由於平型關戰斗的意義重大而深遠,此戰在全國的輿論工具中成了重大新聞,被各報刊登載。林彪作為作戰的指揮官在黨內的影響更大,在全國也成了知名人物。
彭德懷:國民革命軍第8路軍副總指揮(9月11日改稱第18集團軍副總司令),八路抗戰的直接指揮員。1938年起在華北敵後參與領導發動群眾,創建抗日根據地,擴大抗日武裝;指揮部隊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和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挫敗日軍多次「圍攻」和「掃盪」,同時與製造磨擦的國民黨頑固派進行堅決斗爭。以指揮百團大戰而聞名。1940年8月,為粉碎日軍的進攻和防止國民黨投降的危險,在華北指揮實施百團大戰,對正太、同蒲、平漢鐵路等重要交通線進行大規模破襲戰,前後歷時3個多月,進行大小戰斗1800餘次,斃傷俘日偽軍4萬餘人,增強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
左權: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彭德懷的助手。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犧牲的最高軍事指揮官。1938年12月任八路軍前方指揮部參謀長。38年春,八路軍總部決定殲滅日軍一部,左權建議先攻打苫米地旅團。他決定利用長樂灘的地形優勢,兵力分作三部分,布成口袋狀。待日軍全部進入口袋之後,左權一聲令下——「打」,日軍隊伍被斬成數段。最後被八路軍用火力和肉搏消滅。旅團長苫米地親自率精銳前來救援,左權又安排部隊截擊,使其逃走。長樂之戰殲敵2000多人,繳獲大批輜重。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軍發動了百團大戰。這次戰役的總指揮所設在武鄉縣王家峪村。左權協助彭德懷全力投入作戰指揮。1941年11月日軍第36師團及獨立混成旅團各一部7000餘人向黃崖洞進攻,負責保衛黃崖洞的是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左權要求該團在保衛戰中「一定要抓住一個』穩『字,堅持不驕不躁,不惶不恐,以守為攻,以靜制動的原則」。11日凌晨戰鬥打響。21日乘勝追擊的八路軍收復了黎城,勝利地結束了黃崖洞保衛戰,此仗日偽軍損失2000餘人,雙方傷亡之比為6:1。中央軍委認為:「這次保衛戰是最成功的一次,不僅我受到損失少,同時給了日軍數倍殺傷,應作為1941年以來反『掃盪』的模範戰斗。
⑤ 歷史公認十大抗日名將
八年抗戰,國共雙方都涌現出功勛卓著的名將。他們沖鋒陷陣,所向披靡,令日軍心驚膽戰。
這里,我從國民黨和共產黨方面各選5位,組成十大抗日名將。
在國軍方面,排名第一的當屬張自忠無疑。
張自忠是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33集團軍總司令。他當選第一名將首先是由戰績決定的。他曾在台兒庄戰役中重創日寇坂垣師團,獲得臨沂大捷;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還獲得過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
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斗中,不幸殉國。張自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犧牲殉國的最高將領之一。
張自忠戰死後,日本人發現張將軍遺體,審認無訛,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殮,並豎木牌。並全軍向他行禮,甚至在他的遺體運回後方之時,日軍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軍的空襲一日,避免傷到張自忠的忠骸。
第二位是李宗仁。李宗仁是第五戰區司令長官。他在台兒庄戰役共殲敵兩萬餘人,是抗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戰役規模的大捷,而且對手是日本的王牌師團,在國際上也被稱為「是日本建立現代化軍隊以來遭受的第一場引人注目的大慘敗」。
周恩來評價李宗仁一生做過兩件好事:一件是台兒庄,一件是回歸祖國。後面這一件是指李宗仁在1965年7月,沖破重重險阻,偕妻從台灣回到祖國大陸。
第三名是薛岳。薛岳是第九戰區司令長官。他從抗戰爆發到抗戰勝利連年征戰,功勛累累,被稱為殲敵最多的將領,僅四次長沙會戰就殲滅日軍十餘萬。但使他名聲顯赫、排名靠前的主要還是萬家嶺大捷,此戰全殲日軍一個師團,是抗戰八年絕無僅有的。葉挺盛贊此戰與平型關、台兒庄三足鼎立。有人稱薛岳為中國抗日第一戰將,就數量而言,薛岳是受之無愧的。
三次長沙會戰是薛岳戎馬倥傯的一生中,最輝煌的一筆。但在第四次長沙會戰中,私心自用,導致會戰最終失敗。日軍自1944年6月16日攻城,18日上午長沙即告陷落。蔣介石震怒之下追究責任,第四軍軍長張德能成了薛岳的替死鬼。
第四名是傅作義。傅作義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北方最著名的國軍抗日將領。1933年就參加了長城抗戰,1936年又大敗進犯綏遠的日軍和蒙奸德王的偽軍部隊,取得了百靈廟大捷。七七事變後,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等。1940年,傅作義又殲滅日軍和王英的偽軍數千人,收復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這是全國抗戰以來國民黨軍隊第一次收復失地的戰役,影響很大。
第五名是杜聿明。杜聿明是第5軍軍長。他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抗戰和八一三淞滬抗戰。以桂南會戰中取得昆侖關大捷而一舉成名。雖然有人認為這次勝利的一個很重要因素,是5軍作為中國第一個機械化部隊,火力強於日軍,但對手畢竟是號稱日本「鋼軍」的坂垣師團中村旅團。這一仗是日軍承認的僅有的幾次對方勇猛程度超過自己的戰斗,含金量絕對不容質疑,當時中村正雄在日記中寫道:「帝國皇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獲得了『鋼軍』稱號是因為我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但是,在昆侖關,我應該承認,我們遇到了一支比俄軍更加頑強的軍隊……」
盤點完國軍將領,再來看中共抗日名將。
第一名必須是彭德懷。彭德懷是八路軍副總司令。他所指揮的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共軍隊發動的最大的一次對日作戰行動,消滅敵軍25000餘人,戰果巨大。盡管這次戰役有值得探討的地方,但它打出了八路軍的軍威。這一戰績中共其他將領無法比擬,作為這一戰役的策劃者和總指揮,彭德懷以高票當選第一是理所當然的事。
第二名應是劉伯承:八路軍129師師長。抗戰頭叄年,他指揮部隊打了一系列對日戰斗,大多是伏擊戰 ,比較著名的有七亘村重疊設伏、黃崖底、廣陽、長生口、神頭嶺、長樂村、香城固等戰斗,規模雖不是很大,但積少成多,總成績也頗為可觀。
名將林彪排第三。作為八路軍115師師長,雖然他只打了兩仗就出國了,但平型關戰斗意義非同小可,它是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對日軍第一次取得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中國軍隊的士氣。
第四名是楊靖宇: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盧溝橋事變後,楊靖宇發動西征,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內的斗爭。1938年5月,召集南滿黨和軍隊幹部開會,討論堅持游擊戰爭策略。會後,在通化、臨江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給敵偽軍以沉重打擊。
第五名是粟裕:新四軍1師師長。先後指揮策劃了韋崗之、水陽鎮伏擊戰、滬寧線伏擊戰。1940年10月3日―6日,指揮黃橋決戰,殲敵1.1萬餘人,並進占海安、東台等地,打開了華中抗日戰爭的新局面,奠定了蘇北抗日根據地的堅實基礎。
⑥ 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十大名將都是誰每個人殺了多少曰本鬼子
彭德懷:八路軍副總司令,第一名將。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共軍隊發動的最大的一次對日作戰行動,消滅敵軍25000餘人,戰果巨大。盡管這次戰役有值得探討的地方,但它打出了八路軍的軍威。這一戰績中共其他將領無法比擬,作為這一戰役的策劃者和總指揮,彭德懷以高票當選第一是理所當然的事。
林彪:八路軍115師長,第二名將。雖然他只打了兩仗就出國了,但平型關戰斗意義非同小可,它是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對日軍第一次取得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中國軍隊的士氣。這次勝利就如同許海峰在奧運會上取得的第一枚金牌一樣,成績雖不是十分出色,但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劉伯承:八路軍129師長,第三名將。抗戰頭三年,他指揮部隊打了一系列對日戰斗,大多是伏擊戰,比較著名的有七亘村重疊設伏、黃崖底、廣陽、長生口、神頭嶺、長樂村、香城固等戰斗,規模雖不是很大,但積少成多,總成績也頗為可觀。
粟裕:新四軍1師師長,第四名將。韋崗之戰雖然只是游擊隊級的戰斗,但畢竟是江南新四軍對日寇的處女戰;車橋戰役雖然是葉飛指揮的,但畢竟是粟裕籌劃的;一師滅敵十萬人雖然大部分是頑軍,但畢竟有不少是鬼子。
楊靖宇: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第五名將。楊靖宇在我心中是一座巍然的豐碑,他的偉大不能用數字即打了幾次仗、消滅了多少敵人來評價,他代表的是一種精神,一種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當年,我看《黑的土,紅的雪》,對這位智勇雙全的一代名將大為欽敬,看到英雄末路,盡含悲傷。
陳賡:八路軍129師386旅長,第六名將。八路軍建立後,129師385旅大部留守陝北,129師打仗主要靠386旅,所以,劉伯承的戰績和陳賡基本上是一體的,劉策劃,陳戰場指揮。陳賡的軍事指揮水平很高,並不亞於一些元帥。
左權:八路軍副參謀長,第七名將。總司令朱德謙虛敦厚,後又回延安。參謀長葉劍英長期在南方局搞統戰。八路軍的前線指揮主要靠彭德懷和左權。左最大的戰功就是協助彭策劃並指揮百團大戰。還指揮過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指揮過黃崖洞保衛戰,此戰我軍藉助有利地形,以極小的代價消滅了日軍800餘人。在八路軍總部被鬼子鐵壁合圍時,左權攆走了彭德懷,自己指揮部隊突圍,結果壯烈犧牲。
聶榮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第八名將。主要戰績:配合林彪打平型關戰斗,指揮楊成武打黃土嶺戰斗,擊斃日酋阿部規秀中將,多次指揮反掃盪。聶榮臻軍事作戰戰果並不突出,他的主要功勞是建設晉察冀根據地,反掃盪。晉察冀深處日軍大後方,牽制了大量日軍主力部隊,對全局來講,功勞很大。
呂正操:冀中軍區司令員,第九名將。呂正操抗日很堅決,不僅在八路時期,即便在張學良手下時,也是強硬的反日分子。但冀中軍區部隊戰鬥力不強,大多是反掃盪,主動對日作戰不多,戰果並不十分突出。由於冀中根據地文化人多,解放後描寫冀中抗日斗爭的文藝作品很多,影響較大,呂作為冀中軍區司令,水漲船高,自然名氣很大。
趙尚志:抗聯總司令,第十名將。趙尚志的悲劇色彩比楊靖宇還濃。楊靖宇雖然慘死於日軍手下,但在革命隊里畢竟受到尊崇,德高望重。趙尚志則不僅要外抗日寇漢奸,對內還要遭到自己人的懷疑、責難和處分,兩次開除黨籍,遭蘇軍逮捕。堂堂的抗聯總司令後來只能帶一個小分隊和鬼子作戰,最後和楊靖宇一樣,遭蟊賊出賣,被鬼子殺害,令人憤懣。
⑦ 抗日十大名將
No.10 趙登禹
第132師師長。全面抗戰爆發後,日寇調集數以萬計的日軍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分別向北平、天津以及鄰近各戰略要地大舉進攻。擔任132師師長的趙登禹,率部抗擊日軍入侵,守衛北京城外的南苑。日軍出動40餘架飛機輪番轟炸陣地,並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132師將士在趙登禹的率領下,不畏強敵,奮勇抵抗。日軍將中國軍隊切成數段,分割包圍。部隊孤軍作戰,在敵人炮火和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損失慘重。趙登禹率部誓死堅守陣地,拚死抗擊。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軍伏擊,壯烈殉國,犧牲時年僅39歲。
No.9 戴安瀾
第5軍200師長。曾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抗戰、台兒庄大戰等。在昆侖關戰役中,率部與日寇浴血奮戰,直至身負重傷才下戰場。1942年作為遠征軍先頭部隊赴緬甸作戰,在著名的東瓜保衛戰中,率孤軍與數倍於己之敵作戰,擊斃日寇5000餘人,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後又率200師收復棠吉。因上級指揮失誤,遠征軍被迫撤退回國,途中被日軍伏擊,戴安瀾負傷不治,壯烈犧牲。戴安瀾與杜聿明的關系頗似張靈甫與王耀武的關系,兩位長官的結局相同,兩位同為抗日名將的下屬結局卻大相徑庭,令人感慨不已。 十四年的抗日戰爭,民國政府可謂忍辱負重,欲血奮戰,發動了22次會戰,1117次戰役,28031次戰斗。犧牲了三百多萬軍人,二百多命將領為國捐軀。
No.8 王耀武
第74軍長。37年參加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38年參加武漢會戰中的萬家嶺戰役。39年參加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41年指揮74軍參加上高會戰,重創日寇,被譽為抗日鐵軍。後參加第二次、第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45年指揮了國軍抗戰中的最後一次會戰——湘西雪峰山會戰。從抗戰之初到抗戰結束,王耀武年年對日作戰,幾乎是無役不予,而且戰績頗佳。王耀武精明強干、頭腦清晰,被中共高級將領稱為國民黨內少有的幾個明白人之一。
No.7 傅作義
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北方最著名的國軍抗日將領。33年就參加了長城抗戰,36年又大敗進犯綏遠的日軍和蒙奸德王的偽軍部隊,取得了百靈廟大捷。七七事變後,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等。40年,傅作義又殲滅日軍和王英的偽軍數千人,收復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這是全國抗戰以來國民黨軍隊第一次收復失地的戰役,影響很大。林彪在平型關戰斗後的總結中曾表示了對晉綏軍的不屑,晉綏軍的戰鬥力也的確一般,但傅作義顯然是晉綏軍中的一個異數。
No.6 衛立煌
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適的。抗戰時他指揮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戰役,該戰役對日軍進行了沉重打擊,殲敵數萬,如果不是劉峙在河北大潰退,使得娘子關門戶大開,也許會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戰役畢竟是個不敗而敗的戰役。43年衛立煌擔任第二次遠征軍司令長官時遠征緬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實的勝仗,該戰消滅了盤踞緬甸的日軍,打通了滇緬公路,成果輝煌。衛立煌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但其他四將都是空有其名,只有衛是名副其實的虎將,但恰恰是這員虎將最不為蔣信任。
No.5 薛岳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從抗戰爆發到抗戰勝利是連年征戰,功勛累累,被稱為殲敵最多的將領,僅四次長沙會戰就殲滅日軍十餘萬。但使他名聲顯赫、排名靠前的主要還是萬家嶺大捷,此戰全殲日軍一個師團,是抗戰八年絕無僅有的。葉挺盛贊此戰與平型關、台兒庄三足鼎立。有人稱薛岳為中國抗日第一戰將,就數量而言,薛岳是受之無愧的。不過,薛岳雖軍事上成就顯著,但治理湖南卻頗遭物議,為了謀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廣東,結果使湖南百姓在豐收之年餓死無數,百姓編民謠罵他。
No.4 杜聿明
第5軍軍長。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抗戰和八一三淞滬抗戰。以桂南會戰中取得昆侖關大捷而一舉成名。雖然有人認為這次勝利的一個很重要因素,是5軍作為中國第一個機械化部隊,火力強於日軍,但對手畢竟是號稱日本鋼軍的坂垣師團中村旅團(薛岳萬家嶺戰役面對的則是一個二流師團)。42年杜聿明作為遠征軍副司令出征緬甸,雖然戴安瀾在東瓜獲勝,孫立人在仁安羌也大敗日軍,但最終遠征軍還是失敗了。對於這段歷史,眾說紛紜,功過是非很難說清,因為有些戰略決策不經過親自實踐,很難判斷對錯。
No.3 李宗仁
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有點類似中共抗日名將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戰,然後銷聲匿跡。台兒庄戰役共殲敵兩萬餘人,是抗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戰役規模的大捷,而且對手是日本的王牌師團,在國際上也被稱為是日本建立現代化軍隊以來遭受的第一場引人注目的大慘敗。台兒庄戰役後,李雖然又參加了武漢、隨棗、豫南等會戰,但沒出什麼彩。後來,乾脆被蔣介石高吊了起來,和馮玉祥、李濟深等一樣,位高權輕。不過,只憑台兒庄一戰,李宗仁也可以無愧於抗日名將的稱號。
No.2 孫立人
新1軍軍長。抗戰八年,孫立人在國內除了參加過淞滬會戰外,基本上沒打過仗,他的功勛主要是在緬甸建立的。尤其是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他在仁安羌一戰中,以少勝多,大敗日軍,救出?000多英軍和記者,蔣介石、羅斯福、英王喬治都給他授勛章,由此聲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緣於此。不過,我並不認為英國人的命比中國人的命更值錢。欣賞孫立人的是他對日本俘虜的態度,對那些曾沾滿中國人鮮血的禽獸,盡管成了俘虜也照樣格殺勿論,此舉大快人心。
No.1 張自忠
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當選第一名將首先是由戰績決定的,他曾在台兒庄戰役中重創日寇坂垣師團,獲得臨沂大捷;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還獲得過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同時還因為他是抗戰時期犧牲的國軍最高將領(李家鈺犧牲得晚於張)。但最主要的,是因為人們對張自忠悲劇經歷的同情,這樣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愛國者卻曾被誤認為漢奸而人人喊打,簡直是奇恥大辱。最後張自忠為這件恥辱主動選擇了犧牲,以生命的代價表達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劇英雄。張自忠將軍殉國後,日本軍隊為其舉辦了盛大的葬禮,但蔣介石通過各種渠道將張自忠遷葬重慶,在碼頭迎接張自忠將軍時,十餘萬百姓啜泣流淚,蔣介石撫棺大慟。從此蔣介石的辦公桌上就擺上了張將軍的遺像,後被追授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⑧ 中國抗日十大名將都是誰
一般分為國來軍十大名將和八路軍十大自名將。
國軍十大名將:
張自忠: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
李宗仁: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杜聿明:第5軍軍長。
孫立人:新1軍軍長。
薛岳: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
衛立煌: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
傅作義: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
戴安瀾:第5軍200師長。
張靈甫:第74軍58師長。
王耀武:第74軍長。
八路軍十大名將:
彭德懷、林彪、劉伯承、楊靖宇、粟裕、聶榮臻、陳賡、羅榮桓、呂正操、趙尚志
⑨ 中國抗日戰爭的十大偉人
張自忠:第一名將。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
李宗仁:第二名將。回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杜聿明:答第三名將。第5軍軍長。
孫立人:第四名將。新1軍軍長。
薛岳:第五名將。第九戰區司令長官。
衛立煌:第六名將。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
傅作義:第七名將。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
戴安瀾:第八名將。第5軍200師長。
張靈甫:第九名將。第74軍58師長。
王耀武:第十名將。第74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