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的國共戰爭是誰挑起的
http://tieba..com/f?kz=27804895
⑵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東北三省有多少人口
估計4000萬左右。
建國之後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
遼寧省人口 18545147,
吉林省 11290073,
黑龍江省 11897309,
東三省專總計約為4173萬。屬
1953年距離建國不到四年,按照建國時16‰的自然增長率來算,在這期間人口增長了200多萬,變化不算多。
⑶ 1945年抗戰勝利形勢圖中看出勝利的原因
勝利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國實行了全民族抗戰,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⑷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我國為什麼放棄了日本的賠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上午9時,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軍大本營,在密蘇里號主甲板簽署投降書。
若不是當年我國主動放棄戰爭賠款,恐怕也不會有無息貸款的經濟援助。
⑸ 抗戰勝利是在1945年,為什麼1949年新中國才成立
抗戰勝利是在1945年,是原國民政府時期的時代;1949年新中國才成立,是新的政府成立,而非是新的國家成立。
1,中國的全面抗戰至勝利處於國民政府時期。以盧溝橋事變為標志的爆發全面抗戰,直至抗戰勝利的整個反侵略的戰爭,中國的歷史背景處於國民政府時期,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期。這個時期,中國的國民政府與英、美、法、蘇結成聯盟,共同打擊德、意、日聯盟,並取得了勝利而結束了世界戰爭。
中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通過全國人民與聯盟國的努力,在作為亞洲主戰場的中國戰場上,取得了對日本戰爭的全面勝利,國民政府作為中國在聯盟國的代表,接受了日本天皇的投降書、並參與審判了日本的戰爭罪犯。
因此,1945年的抗戰勝利,是處於整個中國國家歷史中的國民政府時期。
2,1949年新中國才成立是中國國家歷史新的開端。抗戰勝利後,由於國民政府不能與國內各方政治勢力、尤其是中國共產黨的和平共處,全面爆發了國內戰爭,國民政府戰敗、被趕到了台灣島上,整個中國大陸為中國共產黨所佔領、並成立了中國國家的新政府,以取代原國民政府而成為了中國國家歷史中的新的歷史時期。
所以,1949年新中國成立,是中國國家歷史中的新一代政府的成立,而不是作為國家歷史概念上的新的國家的成立。國家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國家的管理者——政府。
3,國家是本質政府是時代的產物。在世界格局基本穩定、國家的地理疆域沒有較大的改變下,作為任何一個國家基本概念的名稱不會發生改變。而在這個國家的不同歷史的時期,國家的政治利益取向,有可能會在不同的政治主體的驅動下發生政治格局的改變,而結束原有的政治主體誕生新的政治主體,導致國家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而產生新的國家歷史時代。
作為「中國」概念下的國家存在了五千餘年,而作為「中國」名稱的國家僅存在於一百餘年。譬如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名稱上的「中國」概念下的國家形式,是中國國家傳統歷史與現代歷史在整個中國國家歷史階段中時代的劃分,反映了不同時代下的中國國家政治核心利益的變遷,是時代的產物。
為此,「抗戰勝利是在1945年」,強調的是作為中國國家概念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勝利時刻。而「非要等到1949年新中國才成立」,則強調的是中國在內戰結束後國家新政府的誕生。
⑹ 1945年抗戰勝利後,為了爭取國內和平,揭露蔣介石的內戰陰謀,中國共產黨同國明黨
蔣介石為緩和輿論、為內戰做准備、採取假和平真內戰的策略、三次向共產黨內提出重慶談判容
重慶談判簽署了雙十協定、提出了和平建國、召開政協、保障人民權利等、但對解放區政權的合法問題未能達成協議
但政協協議很快被國民黨撕毀、46年開始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
⑺ 如何認識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及其對中國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1945年8月9日,《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中國人民軍隊對日軍的戰略反攻全面展開。1945年8月,蘇聯紅軍進入中國東北對日作戰,抗日戰爭進入戰略反攻階段。8月14日,日本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對時局的宣言中明確提出「和平、民主、團結」的口號。
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簽署向同盟國的投降書。9月3日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贏得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得到了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中國實現了空前的民族覺醒和民族團結,其中,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近代中國的反侵略戰爭,從1840年反對英國的侵略戰爭直到抗日戰爭以前,無不以中國失敗、被迫接受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告結束,其根本原因,「一是社會制度腐敗,二是經濟技術落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明確規定將台灣、澎湖列島歸還中國的有關的是《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依據有關國際文件規定,釣魚島作為台灣的附屬島嶼應與台灣一並歸還中國,這些國際文件是《波茨坦公告》、《開羅宣言》、《日本投降書》
(2018·襄陽)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戰爭是抗日戰爭。
⑻ 關於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勝利
我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國共合作,聯合各黨派、帶領全民抗日。中國的抗日戰爭,牽制了大量的日軍主力,還為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扭轉局勢、轉守為攻做出了最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