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抗日戰爭幾個月零幾天
抗日戰爭總共打了166個月天。
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於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結束於1945年8月15日日本簽訂投降書,經過了14年艱難曲折的斗爭歷程。其中,以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戰時期,後8年是全國抗戰時期。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1)抗日戰爭零擴展閱讀
確立「十四年抗戰」的重大意義:
1、有利於正確認識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義大利、日本和德國法西斯先後粉墨登場,將這些國家推上法西斯侵略擴張的軌道,威脅著整個世界的和平與正義。
日本率先發動侵略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法西斯戰爭策源地,也是法西斯在全球侵略擴張行動的第一個節點。從那時起,日本法西斯既是中國人民的凶惡敵人,也是世界人民的凶惡敵人。
2、有利於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偉大的抗日戰爭孕育了偉大的抗戰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將抗戰精神概括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B. 抗日戰爭期間共殲敵多少
國軍殲敵40——60萬之抄間,也有說六十五萬以上的。
八路軍與新四軍殲敵5萬左右。
1、美國學者根據日本戰中統計:在大陸擊斃日軍44萬余名
2、當年的總參謀長何應欽在《八年抗戰》中公布數字為48萬
3、中國軍事博物館統計為55萬
4、抗戰歷史學家張忠義研究數據:45.5萬
5、社科院劉大年統計國0民0黨0軍佔地記錄:超過100萬
6、日本《帝國陸軍史》作者伊藤正德記錄為:78萬9370人
7、日本讀賣新聞編撰的《中國慰靈》一書中,扣除東北陣亡的鬼子(鬼子將東北視為滿0洲0國,不屬於中國),在中國陣亡超過70萬。
C. 抗日戰爭功勞問題
抗日戰爭期間 你說的反動派與日本侵略軍打了22大戰役 他的軍隊傷亡200萬正規軍 88名高級將領 另一支中國的武裝打了一場大戰 就是你學到的百團大戰 而他領導的軍隊幾乎沒有與日本侵略軍正面交戰 主要在消滅偽軍和漢奸 他們經過這場殘酷的戰爭 部隊發展壯大了40倍
還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平型關大捷 這是一場戰斗 不是戰役 根本沒有資格稱之為大捷 它是國軍忻口抗戰的一個組成部分 趁國軍在前線抗敵 林師長率全師近2萬人伏擊敵軍1000人的後勤部隊 經過6小時的艱苦卓絕的戰斗 終於消滅了這股頑敵
還有諸如你所知道的黃土嶺大捷 神頭嶺大捷 陽明堡大捷 陳庄大捷等等都是小規模伏擊 不能算做伏擊
而你不知道的淞滬會戰 南京保衛戰 徐州會戰 武漢會戰 太原會戰 三次長沙保衛戰 等等 不想說了 直接給你數據讓你做一下比較好了
1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八一三」淞滬會戰是抗戰爆發以來,中日雙方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3個月的戰役中,雙方都投入幾十萬兵力。由於中國軍隊戰略不當,武器裝備落後,在付出33萬多人的巨大損失後,最終被迫匆忙撤退,並直接導致了南京會戰的失利。此戰日軍傷亡5萬餘人。
2南京保衛戰: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淞滬會戰後,日軍迅速進攻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由於國民黨軍此時兵力凋零,退守絕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圍撤退。日軍進入南京後開始了長達數月的南京大屠殺,殘酷殺害中國軍民30餘萬人。
3太原會戰: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軍佔領大同後向太原進攻,中國軍隊由於指揮混亂,布置不當,被迫從太原突圍。此戰中國守軍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犧牲,消滅敵軍2萬餘人。但從此國民黨軍在華北戰場的正規戰爭宣告基本結束。
4徐州會戰:1938年1月~5月21日
日軍打通了津浦線,擴大了佔領區,但未能消滅中國軍隊主力。國民黨軍的防禦作戰和主動轉移為此後的武漢保衛戰贏得了4~5個月的時間。其中台兒庄大捷消滅日軍1萬多人,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
5蘭封會戰:1938年5月21日~6月
日軍試圖在徐州會戰後繼續擴大戰果,板垣征四郎師團孤軍深入,被以薛岳為指揮的中國軍隊包圍。最後由於蔣軍嫡系將領的無能,中國軍隊最終功虧一簣。
6武漢會戰:1938年6月~10月
歷時4個半月的武漢會戰雖然最終以武漢失守為結束,但國民黨軍隊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斃傷敵軍4萬人、近10萬日軍因戰斗、氣候、疾病等原因暫時喪失作戰能力的巨大戰果,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抗日戰爭從此進入相持階段。
7隨棗會戰:1939年5月1日~20日
武漢會戰之後,日軍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國軍隊對武漢的威脅,向湖北隨縣棗陽地區發動進攻。國民黨軍隊消滅斃傷敵軍1.3萬人,第5戰區也付出了較大的犧牲。日軍未能達到預定戰略目標。
8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4日~10月
日軍動用10萬兵力,卻在第九戰區第十五集團軍的抵抗下損失慘重。日軍承認「在部分戰場上,部分戰況之激烈超過了諾門坎」。在中國軍隊反擊下,日軍傷亡達2萬人,被迫撤退,中國軍隊傷亡3萬多人。
9桂南會戰: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日軍佔領南寧和昆侖關後,國民政府從數百公里外急調10個精銳師,對日軍發動立體化進攻,取得昆侖關大捷,迫使日軍改變對廣東的作戰計劃,造成日軍在戰略上的部分被動。
10棗宜會戰: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張自忠上將殉國於南瓜店,宜昌失陷。棗宜會戰是武漢會戰以來,日軍對正面戰場最大規模的一次進攻。
11豫南會戰: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豫南會戰是武漢周圍地區防禦作戰中的一次戰役。日軍一度攻佔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傷亡9000人後,日軍最終撤退。
12上高會戰: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為保證南昌及附近佔領區的安全,日軍發動試圖消滅贛北中國軍隊主力的上高會戰。日軍在三路圍攻、其中兩路受阻的情況下,形成一路孤軍深入,被中國軍隊包圍而倉皇撤退,傷亡高達1.5萬人。
13晉南(中條山)會戰:1941年5月
此次戰役日軍的目的是「在華北要殲滅山西南部的中央軍」。中國軍隊傷亡4.2萬餘人,被俘3.5萬餘人,日軍傷亡僅為中國軍隊的1/12,成為「抗戰史上最大的恥辱」。
14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0月1日
中國軍隊第六戰區在正面戰場主動發起1941年以來惟一一次主動進攻作戰,殲滅日軍7000人。最終由於第九戰區指揮失誤,日軍一度攻佔長沙,中國軍隊傷亡失蹤7萬人,日軍傷亡2萬人。
15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中國軍隊第九戰區制定了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戰略,取得了長沙會戰大捷,共斃傷日軍5萬餘人。成為「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以來,同盟軍惟一決定性之勝利」。
16浙贛會戰:1942年4月~7月28日
日軍大本營決定摧毀浙贛兩省中國軍隊機場,打通浙贛鐵路,最後基本實現預定目標,曾經佔領衢州機場,但遭到嚴重損失,第15師團師團長陣亡,日軍戰史記載傷亡17148人。
17鄂西會戰:1943年5月~6月
日軍沿長江向上游進攻,國民黨第18軍堅守石牌要塞,第六戰區及友鄰部隊夾擊日軍,殲滅敵軍4000人。
18常德會戰:1943年11月2日~12月
在日軍3萬優勢兵力進攻下,中國57師9000餘人孤軍誓死抵抗長達16天。最終中國軍隊收復常德等陣地,斃傷日軍2萬人。
19豫中會戰:1944年4月~5月25日
日軍試圖通過豫中會戰圍殲第一戰區主力,並打通平漢線。由於國民黨軍指揮失當,洛陽淪陷。日軍實現最初的作戰計劃。
20長(沙)衡(陽)會戰:1944年5月~8月:
豫中會戰同時,日軍開始進攻湖南,打通粵漢鐵路。中國軍隊在衡陽進行了長達48天的抵抗,最終沒有支援而遭到失敗。
21桂(林)柳(州)會戰:1944年8月~12月10日;
日軍為摧毀大西南的空軍基地發動桂柳會戰。中國軍隊在明顯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未能取得空地配合,導致桂林和柳州僅數日即遭到淪陷。
22湘西會戰:1945年4月~6月
中國軍隊在戰役中對日軍進行了包圍,創造了雪峰山大捷,斃傷日軍1萬多人。最終在中國軍隊的反攻下,日軍傷亡2萬餘人,被迫撤退。
八路軍全部戰績與日軍戰報的對比
1、平型關戰斗
八路戰報:殲滅日軍1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67人,傷94人
(兒島襄著:《日中戰爭》,日本文藝春秋社1984年版)
2、廣陽伏擊戰
八路戰報:殲日軍千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63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3、晉察冀區反八路圍攻
八路戰報:殲滅日偽軍2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7人,傷52人;皇協軍傷亡69人
(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4、三次破襲平漢路
八路戰報:殲滅日偽軍12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人,傷11人,無皇協軍傷亡報告
(《支那事變陸軍作戰》)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殲滅日偽軍1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6人,傷26人, 皇協軍傷亡71人
(《華北治安戰》)
6、120師收復晉西北七城戰役
八路戰報:殲滅日偽軍1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2人,傷51人,皇協軍傷亡101人
(《華北治安戰》)
7、易(縣)淶(源)戰斗
八路戰報: 殲日偽軍14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9人,傷22人,皇協軍傷亡40人
(《支那事變陸軍作戰》)
8、129師晉東南反日軍九路圍攻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4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1人,傷10人,皇協軍傷亡79人
(《華北治安戰》)
9、晉察冀區1938年秋反圍攻
八路戰報: 斃傷日偽軍5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9人,傷132人,皇協軍傷亡107人
(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10、冀中區五次反圍攻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5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1人,傷65人,皇協軍傷亡99人
11、冀南1938年反「掃盪」
八路戰報: 斃俘日偽軍6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人,傷11人,皇協軍傷亡16人
(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1939年
12、冀南春季反十一「掃盪」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3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7人,傷70人,皇協軍傷亡81人
(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13、115師陸房突圍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13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0人,傷122人,皇協軍傷亡67人
(《華北治安戰》)
14、五台山區1939年5月反圍攻
八路戰報:殲滅日軍宮崎部隊8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4人,傷27人
(《華北治安戰》)
15、太行區1939年夏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2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7人,傷37人,皇協軍傷亡70人
(《華北治安戰》)
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2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7人,傷89人,皇協軍傷亡71人
(《華北治安戰》)
17、北嶽區1939年冬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36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9人,傷34人,皇協軍傷亡95人
(《華北治安戰》)
1940年
18、平西區1940年春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殲滅日偽軍800餘人,擊落日軍飛機1架
日軍戰報:日軍亡8人,傷40人,皇協軍傷亡22人(《華北治安戰》)
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掃盪」作戰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3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1人,傷91人,皇協軍傷亡62人
(《華北治安戰》)
20、抱犢崮山區反「掃盪」(亦稱魯南區1940年反「掃盪」)
八路戰報: 斃傷日偽軍22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9人,傷60人,皇協軍傷亡58人
(《華北治安戰》)
21、129師白晉鐵路破擊戰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6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人,傷9人,皇協軍傷亡12人
(《華北治安戰》)
22、晉西北1940年夏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4490餘人俘53人(內含日軍11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7人,傷107人,失蹤3人,皇協軍傷亡失蹤201人
(《華北治安戰》)
23、冀中1940年夏季「青紗帳」戰役 [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2100餘人俘偽軍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9人,傷22人,皇協軍傷亡39人(《華北治安戰》)
24、百團大戰
八路戰報:斃傷日軍2萬餘人、偽軍5000餘人,俘日軍280餘人、偽軍1.8萬餘人
日軍戰報:亡302人,傷1719人,皇協軍傷亡失蹤1202人(《華北治安戰》)
25、太行區1940年秋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 殲日偽軍28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9人,傷60人,皇協軍傷亡44人
(《華北治安戰》)
26、冀中1940年冬季攻勢
八路戰報: 殲日偽軍23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0人,傷27人,皇協軍傷亡59人
(《華北治安戰》)
27、太岳1940年冬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26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7人,皇協軍傷亡15人
(《華北治安戰》)
28、晉西北1940年冬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2500餘人日軍戰報:日軍亡8人,傷44人,皇協軍傷亡102人
(《華北治安戰》)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 就自己去比較下吧
D. 有關抗日戰爭的資料
以1931年「九一八」事變為標志,日本法西斯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並迅速侵佔東北的一些大中城市。
為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從10月份開始,東北相繼興起為數眾多的抗日義勇軍,在白山黑水打擊日寇。11月,黑龍江省駐軍抗擊日軍對齊齊哈爾的進攻,進行了嫩江橋抗戰。
從「九一八」事變開始,中國共產黨就號召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先後組織抗日游擊隊和東北抗日聯軍,堅持長期的極其艱苦的抗日游擊戰爭,使日本侵略者處處遭到打擊。
1932年1月,日本法西斯又在上海挑起戰爭。中國第十九路軍面對日軍三次增兵總數約10萬人的瘋狂侵犯,血戰30餘日,進行了英勇的淞滬抗戰。
1933年3—5月,日軍侵犯長城一線,中國軍隊用劣勢裝備在長城各口與日軍展開激戰。為抗擊日軍進占察東,1933年5—7月,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進行察東作戰,收復失地。
1936年11月,中國綏遠駐軍抗擊日軍向綏東的進攻,取得收復重鎮百靈廟和大廟的勝利。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日本法西斯向中國發起全面進攻,把戰火擴大到華北、華東、華中和華南,中日戰爭在長達5000公里的正面戰場和130餘萬平方公里的敵後地區進行。
中國與日本法西斯交戰的兵力最高時達1000餘萬,其中中國軍隊近500萬,民兵200萬,日軍近200萬,偽軍100多萬。
在曠日持久的戰爭期間,中國軍隊進行會戰20多次,重要戰役200餘次,其中僅八路軍、新四軍殲敵千人以上的戰役就達70餘次,大小戰斗近20萬次,斃傷俘日軍150餘萬,殲偽軍118萬。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歷時14年的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4)抗日戰爭零擴展閱讀:
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前的近百年間,中國人民進行的一次次反侵略戰爭,沒有一次不是以失敗而告終的。
抗日戰爭與歷次反侵略戰爭的最大區別在於,它首次實現了全民族的廣泛參與,形成了人民戰爭的偉大創舉。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很快霸佔中國東北,並不斷向華北滲透,中日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面對寇深禍亟、亡國滅種的嚴重危機,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意識到,要想戰勝日本侵略者,非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不可。
以實現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為目標,擔負反帝反封建歷史重任的中國共產黨及時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1935年8月,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號召全國同胞團結起來,停止內戰,抗日救國,組織全國統一的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
1936年12月,中國共產黨本著「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的民族大義,以博大的胸襟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成了其後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七七事變,使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及時通電全國指出,只有實行全民族抗戰,才是中國的出路,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的召喚下,抗日戰爭成為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有社會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廣泛參加的全民族抗戰。
不願做奴隸的中國人民終於團結起來,中國人民的力量終於凝聚起來,實現了百年來不曾有過的舉國奮起。
在偉大的民族抗戰中,無數群眾投身抗戰,支持抗戰,由涓涓細流匯聚成勢不可擋的救國洪流,最終贏得了近代以來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佔有重要地位
E. 聽以前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都管數字「0、1、2、7」念「棟、幺、兩、拐」,這是什麼意思
漢字發音比數字發音清晰,不容易出現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