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人知道為什麼 阿提拉全面戰爭為什麼做的這么垃圾嗎
大哥,這個也是講戰術的。。。。西羅馬是全局唯一的傳奇難度的勢力,不是老手回你再開個什麼普答通難度就呵呵了。。。
如果是最簡單難度,可以開局第一回合讓地給蘇維匯人,然後把不列顛全拆了放棄,仔細經營西班牙和北非,東線合兩隊滿編,凱爾特人登陸全靠空城守滿編。。。。
新手你可以上手薩珊勢力,比較簡單,前期錢多,中期除了東羅馬別的不怕,後期兵很強。。。
西羅馬本身這個勢力就不好打,基本上以防守為主,中期還要幫東羅滅薩珊。後期可以佔領達西亞省,那個省城市構造很好防守,西羅又有最強弩兵。然後東線造三級城和衛戍營地,基本上打爆阿提拉妥妥的
Ⅱ 我玩的《阿提拉:全面戰爭》,裡面的「傀儡國」有什麼用嗎它能為我出兵打仗嗎我讓他出兵他是必須去嗎
阿提拉裡面的歸傀儡國分兩種形式,一種是西方的附庸國,一種是東方的傀儡國版(名字可權能不對,理解意思就行)
第一種在外交上是相對自由的,不會和宗主國統一,第二種是不能自由外交,和宗主國的外交是統一的(貿易除外)
第一種不會和宗主國的敵人為敵(是否為敵他選擇),第二種會強制和宗主國的敵人開戰(如果他反抗,就會自動脫離附庸關系。)
也就是說,第一種並不一定會幫你打仗,關系和普通的同盟差不多,而第二種是必定要和你一同參戰的。
當然,附庸國只是和你的敵人開戰而已,什麼時候出兵,出多少兵,打哪個地方,全是由他們自己決定的。(當然,你可以在外交界面上使用一個共同目標的功能,指定你的同盟和附庸進攻你們共同敵人的某一個具體目標,不過並不能控制他們的出兵數量和時間)
另外,兩種附庸國,都會提供其收入的一定額度給宗主國,在戰略關繫上也算是同盟,互相之間擁有通行權。
Ⅲ 全面戰爭:阿提拉的主要派系
世嘉旗下戰略類新作《全面戰爭:阿提拉(Total War: Attila)》近日又陸陸續續展示介紹了游戲中七個可用派系,這些派系多集中在日耳曼蠻族或游牧民族,歷史上他們曾在匈人(huns)西侵龐大的壓力之下被迫向西遷入羅馬帝國的疆界之中,這就是著名且改變世界歷史的日耳曼民族大遷移。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下游戲中的這七大派系吧。
汪達爾人 Vandals
汪達爾人先居住於西里西亞地區,後來遷移至潘諾里亞,直到匈奴人入侵時與其他蠻族一樣被迫西遷。汪達爾人與其盟友阿蘭人一路越過萊茵河入侵高盧,一路劫掠並跨過庇里牛斯山脈進入伊比利半島佔領大半西班牙。不過不久之後更為強大的西哥德人入侵西班牙,汪達爾領袖不得不率眾放棄西班牙進入北非,並於西元439年攻陷阿非利加首府迦太基建立汪達爾王國,此王國統治北非直到西元534年在查士丁尼出兵北非之後被消滅。
薩珊王朝 Sassanid Empire
薩珊王朝在推翻原本的帕提亞王朝之後取而代之成為近東地區的領袖,此王朝作為羅馬帝國數百年的宿敵曾多次與羅馬交戰,薩珊王朝甚至曾經俘虜親征的羅馬皇帝。此王朝幅員廣大,從西起埃及、小亞細亞的安那托利亞高原,東至新疆邊境、巴基斯坦一帶;北起高加索山、中亞盆地,南至阿拉伯半島。薩珊王朝從在400多年,直到7世紀伊斯蘭教掘起之後被阿拉伯帝國所消滅。
阿蘭人 Alans
阿蘭人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中國人將其稱之為奄蔡。他們居住的地方大致分布在今天的頓河流域、高加索山以北一帶。阿蘭人曾經是黑海北方的統一國家,不過公元350年匈奴鐵騎大舉壓境兵在數年之後消滅阿蘭王國,大部分阿蘭人只得加入匈奴的同盟,一部份則逃入山中躲藏。不久之後阿蘭人脫離匈奴並大舉西遷並與汪達爾等日耳曼部族聯盟向西入侵高盧、伊比利半島最後至北非。在汪達爾王國滅亡之後阿蘭人慢慢被當地民族融合,而一部份在西班牙的成為今日的加泰羅尼亞人,而仍定居在高加索的阿蘭人則是現在奧賽梯人的祖先。
薩克森 Saxons
薩克森人是日耳曼蠻族之一,他征服今日德國的西部地區。後來有部分薩克森人與盎格魯人,朱特人等一起征服低地日耳曼(今荷蘭地區),甚至進入英國與盎格魯人融合成為今日英美主要民族盎格魯-薩克遜人,不過大多薩克森人仍然定居在原本的地方。直到後來查理曼大帝入侵薩克森並建立薩克森公國,而且為了使薩克森人信仰基督教包含戰爭共殺死了四分之一的薩克森人。
東哥特 Ostrogoths
東哥特人是哥特人的一支,在黑海北方層建立一個強盛的王國,不過東哥特人的王國在匈人入侵之下於公元300多年被征服,與其他日耳曼民族一樣東哥特人開始遷入羅馬帝國的國土。東哥特人在首領迪奧多力克的領導之下於西元493年攻陷西羅馬首都拉文納成為義大利半島的統治者。東哥特人統治之下的義大利並不落後,迪奧多力克反而大力復興羅馬的古典文明以及延續羅馬的文化,這就是哥特式建築的緣由,而且一般認為在東哥特統治的義大利其實比西羅馬末期的其他皇帝都還要穩固繁榮。東哥特王國統治義大利60餘年直到查士丁尼在553年將其消滅,不過征服義大利的拜占庭帝國卻無力守衛義大利,在568年之後另一批更加野蠻的日耳曼蠻族倫巴底人入侵,義大利半島再次陷入混亂。
法蘭克人 Franks
法蘭克人分為三個部族,分別是薩利安、里普利安、卡第(黑森),薩利安法蘭克人南遷佔領羅亞爾河以北大部分地區,而另外兩個部族仍居住於日耳曼地區和北部高盧。薩利安法蘭克人在其酋長克洛維的帶領之下佔領盧瓦爾河以北之後建立墨洛溫王朝。克洛維原先對天主教不感興趣,不過在一場與阿勒曼尼人的戰爭奇跡獲勝之後便改信天主教。法蘭克人在這之後不斷擴張,佔領整個法國之後成為西歐最強大的蠻族王國。
西羅馬帝國 Western Roman Empire
羅馬帝國在迪奧多西死後被一分為二分封給兩位兒子,一個是東羅馬的哥哥阿卡迪奧斯定都於君士坦丁堡;西羅馬的弟弟霍諾裡屋斯定都於米蘭。東羅馬作為新興的帝國中心持續成長繁榮,不過在西方的西羅馬早積弱不堪。西羅馬建立之後便不斷遭到蠻族的入侵,公元408年還被哥德人阿拉里克攻陷羅馬城。西羅馬末期的軍隊有不少是日耳曼駐軍,甚至連將領都有不少是日耳曼人,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形之下西羅馬只能不斷退守許多領土包含不列顛等地。匈人阿提拉曾經入侵過義大利半島,後因東羅馬的反擊而退出義大利;而西羅馬帝國在阿提拉撤退之後又風雨飄搖了30餘年,最後終於被被東哥特人迪奧多力克消滅。
Ⅳ 全面戰爭阿提拉大遷徙哪個勢力牛
如果只是戰斗的話,阿提拉更好,阿提拉加強了弓箭,羅馬2的弓10箭有9箭打了鳥專,特效也比羅馬2好,火箭一屬開,滿城火雨燒房子,那一個酸爽。但論游戲性,阿提拉你玩不了幾天就想刪游戲了,羅馬2的勢力多且各有各的特色,阿提拉總的來說就2種勢力,游牧民跟羅馬等6月《戰錘·全面戰爭》就上市了,還是玩那吧
Ⅳ 求羅馬二全面戰爭與阿提拉全面戰爭各方面的對比
內政:
1,政治活動的可操作性增加,不耗費金錢,讓玩家可以更好的平衡家族勢力,避免內戰。
2,官職必須完成8回合任期才能升任,這個變真實了,但也變麻煩了,經常忘記封官導致手下忠誠度下降。
3,總督的引入,有總督的省份才能執行政令。這個降低了行省政令執行的自由度。
4,腐敗的負面影響的大幅強化遏制了快速擴張,玩家必須對此作出和羅馬2不一樣的戰略決定,必要的時候需要焚毀被征服的城市,而不是試圖征服所有地點。
5,家族樹的引入
6,宗教的引入,每種宗教對國家有不同的加成效果以及不同的政令,有軍事,有經濟,有治安衛生。可以說不同的宗教造成了不同的遊玩本游戲的方式。每任國王都可以改一次國教。
經濟:
1,衛生度概念的引入,成為了和治安一樣制約建築類型的指標。
2,比起受腐敗影響的稅收,對外貿易,以及傀儡國進貢成為了不可或缺的收入方式。
3,土壤肥沃度的概念影響了不同地區的食物產出,以及隨著游戲的進程,土壤肥沃度喪失,食物減產的難題。
4,特產品對省份經濟實力的影響增強,導致了有金礦或同時具有兩種特產的省份炙手可熱。而只有一種特產的省份幾乎失去了開發價值,愉快的一把火燒掉吧!
畫面,音效
1,音樂根據文化不同變得多元化,不像羅馬2那麼單調
2,畫面特效和羅馬2初期版本一樣華麗,對配置要求也提高了。當初羅馬2為了應對低配置玩家的抱怨在後續版本里削掉了大量特效。
戰術
1.騎兵種類多元化並大幅強化,騎兵為王的時代到了。
2,羅馬人引以為傲的劍盾重步在野戰中變得非常尷尬。
3,遠程兵種的強化,多樣的射擊類型在應對步兵和騎兵時可以展現靈活的戰術
4,守城者者若遭到長時間圍困會有各種負面效果:士兵數量損失,城牆耐久減少,建築物起火焚毀等。
5,守城方的塔樓不再能夠被佔領,攻城者在佔領點完成佔領的話,塔樓會立刻被摧毀而不是被攻城方所用。
戰略
1,扎營模式在己方領土時可進行募兵,而不像羅馬2募兵模式和扎營模式是彼此矛盾的。除此以外,扎營模式也可以避免在惡劣氣候和地形上遭到兵員流失的懲罰。
2,戰俘可以用來補充己方部隊兵員,釋放俘虜可以獲得贖金但增加部隊腐敗度,殺死戰俘可以獲得戰俘所屬勢力的敵人的欣賞。充為奴隸的選項消失。
3,部隊腐敗度概念的引入,高腐敗的部隊會發生叛變,多次打敗仗,長期在外國領土,由造反傾向的將領帶隊都會導致腐敗。必要的時候需要後撤部隊休整以及執行十一抽殺令。
4,城市抵抗圍攻的時長大大增加,高等級的小城鎮也能擁有圍牆和箭塔,而不像過去只有省會如此。
4,事務官里的百夫長和間諜和羅馬2效力類似,但間諜還可以反腐敗。貴族被傳教士取代,但功能和貴族類似,主要也是維穩和經濟發展的功能。
特殊機制
1,定居民族和傳統的全戰系列玩法沒大的區別。游牧民族不擁有任何城市,建築是隨著部隊移動的,在駐扎模式下才能修建建築並產生建築的功能。游牧和定居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定居者可以選擇放棄所有城市而成為游牧,游牧者則可以佔領城市後選擇定居。
2,阿提拉和匈人。唯一的永久游牧種族,擁有最bug的特性和兵種。在游戲里是boss一樣的存在。高難度下可能在潮水般的攻勢下滅掉擁有龐大帝國的玩家。
3,允許燒毀與重建定居點。燒毀定居點將會使定居點的一切化為烏有,但也可以獲得劫掠獎金。敵方來襲時也可以故意燒毀己方城鎮。(焦土戰術,在燒毀城鎮區域的部隊會減員,敵方失去佔領城鎮獲得好處的機會。)
打那麼多字很累,求採納
Ⅵ 戰爭怎麼遷都 阿提拉全面戰爭首都遷移
阿提拉全面戰爭里改來變宗教的自兩種方法:
一種簡單硬改,直接改國教,但信徒比率要一點一點升;
一種改信徒比率,然後轉國教,這種修改過程麻煩點,游戲里也會留下換宗教的記錄。
補充分類:
拉丁基督:國家范圍拉丁系基督影響加1,向鄰近地區傳播加1
希臘基督:城市科技(民用科技)研究速度加百分之五
日耳曼眾神:軍隊招募欄加1
拜火教:城市整潔加1
羅馬眾神:城市整潔加2(配合東羅的派系能力,種地簡直兇殘,配合首府的噴泉,幾乎全國不會有瘟疫發生,可以造更多經濟建築。)
騰格里:軍團忠誠加1
阿里烏斯基督:地區阿里烏斯基督影響加1
Ⅶ 阿提拉全面戰爭阿提拉什麼時候出現後怎麼打
420年出現,只要你玩的不是西羅馬,都可以通過外交搞定匈人,拖到阿提拉死後再開戰。
(與匈人建交的方法,開局就針對西羅馬進行進攻或者掠劫,打幾個回合和匈人的關系就好了,哪怕你開局就是匈人是交戰狀態也能停戰,如果西羅馬被滅了,你就找其他匈人的敵人,反正匈人敵人多,找兩三個很容易。)
-----------------
如果你玩西羅馬嘛,那基本上只能硬抗匈人了,以阿非利加/迦太基地區為基地,在沙漠邊緣的小鎮放一隊滿編(槍兵弩手大投石)就行了,隨便他來多少人都能抗住。
注意,海上放一對海軍,免得他直接跨海回來,海軍不需要多精良,匈人只要下水就是菜,完全不是專業海軍的對手,隨便打打就滅了。
另外,匈人沒來之前,你得先清理一下後方,把沙漠里那幾個勢力征服一下,收為附庸國幫你對付匈人,在沙漠地帶打仗,這些傢伙還是相當強的,因為有你和沙漠做屏障,匈人也很難消滅他們,作為助力很好用。
----------------
如果你不想在沙漠駐扎,或者玩別的勢力不想靠外交對付匈人,那麼也可以選擇去北歐或者英倫。
北歐靠雪地和森林打擊匈人,英倫自然是海軍。
不過這些地區都不太富,冬天對你的部隊也有不良影響,勢力又復雜,玩起來沒有沙漠地帶簡單。
----------------
如果你玩薩珊波斯,那就更簡單了,等匈人來打你了,估計你早就穩定一大片地區了,直接用農民伯伯海和眾多小兄弟的部隊淹死匈人就行了
Ⅷ 《阿提拉全面戰爭》最後阿提拉是以什麼形式出現
阿提拉,作為一個從亞洲來臨的蠻族征服者,在此原因下他的事跡被傳奇化地保存下來。
在中世紀的各國文化中,統治者經常會吹噓自己的祖先是某名最強大的征服者。 阿提拉,作為一個從亞洲來臨的蠻族征服者,在此原因下他的事跡被傳奇化地保存下來,同時他的血脈也一直流傳下來。
在羅馬的時候,阿提拉在宮廷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時亦從那裡學習到羅馬人的傳統和習俗,還有他們奢華的生活方式。羅馬人希望藉此使他能把羅馬文化帶回到匈人領地時傳揚開去,以增加羅馬對周邊民族的影響力。
(8)全面戰爭阿提拉擴展閱讀:
《阿提拉全面戰爭》的基本內容:
1、在《全面戰爭:阿提拉》的背景下,羅馬帝國已經被分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要擔心哥特人以及日耳曼地區的汪達爾人;而東羅馬帝國則要面對波斯地區薩珊王朝的崛起。
2、在執掌匈奴後,這位頗有雄才大略的領袖將帶領匈人(huns)騎兵一路西進,摧毀一切膽敢擋路的勢力。要在「上帝之鞭」阿提拉橫行歐陸的時代奮力抵擋這位匈人之王的入侵。
3、汪達爾人先居住於西里西亞地區,後來遷移至潘諾里亞,直到匈奴人入侵時與其他蠻族一樣被迫西遷。汪達爾人與其盟友阿蘭人一路越過萊茵河入侵高盧,一路劫掠並跨過庇里牛斯山脈進入伊比利半島佔領大半西班牙。
Ⅸ 阿提拉全面戰爭和羅馬2哪個好玩
倆咱抄都玩過,咱認為阿提拉更好襲玩,畢竟比羅2多了很多東西,派系特色也更鮮明。
羅2你玩了,咱就不仔細說了,只說阿提拉多了些什麼。
主要是多了焚毀城鎮,和游牧功能。
焚毀城鎮就是徹底把城鎮燒成白地,變成任何人都可以佔領的廢墟(佔領要花錢),算是多了一種戰術選擇(燒城製造緩沖區,或者用這種方式摧毀敵人經濟)
游牧功能是最大特色,可以讓你在沒有城鎮的情況下,用另一套規則發展(游牧),和佔領城鎮時很不一樣,尤其是一些特色派系,游牧和占城區別相當大,玩法更加多樣化。
不過呢,在戰術界面上,阿提拉沒有羅2那麼好,阿提拉裡面弓箭手強過頭了,尤其是匈人的弓手,打起來戰術很單一
Ⅹ 全面戰爭 阿提拉,怎麼去除移民啊,
通常移民會隨著時間慢慢減少,差不多每回合少1點秩序,直到歸零為止,後面減內少的慢些。
移民的容源頭是戰亂,特別是被燒過的城市,那兒的人會向周圍沒有戰亂的地方移動。
移民不能去除,如果問題嚴重,找幾隊人鎮壓起義軍就可以了。
蠻族派系的酒吧可以大大降低移民對秩序影響,同時保留移民產生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