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中國自古戰爭

中國自古戰爭

發布時間:2021-02-06 11:42:23

⑴ 自古以來中國史上有多少戰爭

傳說中的五帝時代(公元前26世紀至前22世紀)5次
夏、商、西周時代(公元前22世紀至前770年)38次
春秋時代(公元前769年至前476年)384次
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230次
秦代(公元前220年至前207年)9次
西漢時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4年)124次
東漢時代(公元25~220年)278次
三國時代(公元220~265年)71次
西晉時代(公元265~316年)84次
東晉時代(公元317~420年)272次
南北朝時代(公元421~580年)178次
隋代(公元581~617年)88次
唐代(公元618~906年)192次
五代十國時代(公元907~959年)73次
北宋、遼、金、西夏時代(公元960~1127年)256次
南宋、金、蒙時代(公元1127~1279年)295次
元代(公元1280~1368年)208次
明代(公元1368~1643年)579次
清代(公元1644~1911年)427次
看來,還是明朝的戰爭次數最多啊。
戰爭有個場次的問題,比如抗日戰爭,我們可以看成一場戰爭,也可以看成大小上萬次戰爭.因此,看成一場比較好記. 如果按照這樣的數字,中國只算秦始皇統一後的2200多年,應該也有500來場戰爭的.可以說,中國幾乎從來沒有安寧過,所以中國才如此窮困啊.

⑵ 中國古代戰爭都有哪些

1、秦始皇滅六國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統一之戰,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鏟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2、秦末農民戰爭

秦末農民戰爭又稱秦末農民起義,是中國大陸對秦朝末年群雄並起的稱謂,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規模的農民大起義。

3、東漢統一戰爭

東漢統一戰爭是指東漢建武元年(25年)十月至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光武帝劉秀削平關東、關中、隴右、蜀中等地的割據勢力,再次完成統一全國大業的戰爭。

4、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斗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

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5、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⑶ 中國古代戰爭史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在泓水發生了一場規模雖不很大,但是在中國古代戰爭發展史上意義卻很大的戰爭。這場宋、楚兩國之間的戰爭,史稱「泓水之戰」,宋襄公也因這場戰爭而成了名人。 十一月初一,楚軍進至泓水南岸,並開始渡河,這時宋軍已布列好陣勢。宋大司馬公孫固鑒於楚宋兩軍眾寡懸殊,但宋軍已佔有先機之利的情況,建議乘楚軍渡河過半時予以打擊,宋襄公斷然拒絕。楚軍全部渡過泓水後開始布列陣勢,這時公孫固又勸宋襄公乘楚軍列陣未畢、行列未定之際發動攻擊,宋襄公仍然不予接受。一直等到楚軍布陣完畢,一切准備就緒之後,宋襄公這才擊鼓向楚軍進攻。戰爭的結果是人所盡知的,宋軍受到重創,宋襄公本人的大腿也受了嚴重的箭傷,連其禁衛軍(門官)也悉數被楚軍所殲滅。 而這場戰爭的意義不在於表明宋襄公指揮有錯誤,或他本人智力有缺陷。因為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的所作所為,其實並非他本人心血來潮、視戰爭如兒戲,而是他努力保持君子尊嚴的舉動,恪守戰爭當受道德規則約束的選擇。這場戰爭的標志作用是,自西周初建,到春秋末期,兵家所奉行「仁義之兵」,提倡「成列而鼓」的「正道」,被「不講信義」且又實力強大的楚軍徹底擊碎了。 周王朝建立之後,充滿詭道權謀思想的「太公陰符」,並沒有成為軍事的主導思想,而是「治兵以禮」。同時代的《司馬法》與其說是兵書不如說是禮書,其中強調的「軍禮」是,用兵應該「正而不詐」,即必須做到「成列而鼓,不相詐」,「逐奔不遠,縱綏不及」,戰爭的程度與范圍應該受到必要的限制,不允許無節制地使用暴力。 宋襄公所堅持強調的,「君子不重傷」(不再傷害受傷的敵人);「不禽二毛」(不捕捉頭發花白的敵軍老兵);「不以阻隘」(不阻敵人於險隘取勝);「不鼓不成列」(不主動攻擊尚未列好陣勢的敵人),都是對《司馬法》作戰原則的堅持。 如果在中國破壞了有限戰爭規則的是被中原各國視為「蠻夷」的楚國,那麼在歐洲破壞有限戰爭規則的就是大革命之後的法國。 在泓水之戰後中國誕生了一位舉世公認的戰略家,他就是提倡「兵者詭道」,主張「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的孫武。在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十三篇中,戰爭已經不允許有任何溫情,只要能達到消滅敵人、保存自己的目的,戰爭的手段可以無所不用其極,於是乎「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是正當途徑,「墮其城,毀其國」是應有做法,「掠於饒野」、「掠鄉分眾」是可行舉措。雖然兵不血刃是任何一個軍事統帥的希望,而在孫武的時代「不戰而屈人之兵」,只能是遙遠的理想。 在戰國時代的將領都將「兵不厭詐」奉行為指導作戰的最高原則,其客觀效果,往往是在取得戰爭勝利的同時,也促使戰爭手段變得越來越殘酷,戰爭破壞程度越來越駭人。所謂「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秦將白起在長平一戰後坑殺趙國降卒40萬,就是戰爭已經變成了只求目的不講手段的例證。 在歐洲,拿破崙戰爭結束後。一代戰略學大師卡爾·馮·克勞塞維茨以拿破崙戰爭為經驗,寫出了著名的傳世之作《戰爭論》。這部和《孫子兵法》一樣誕生於戰亂背景下的軍事著作,同樣把戰爭暴力推進到最大限度,並以戰勝和消滅敵人的軍隊作為核心目標。這種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原則的作戰思想,一直到20世紀的上半葉都在發揮著主導作用,並在世紀初的兩次大戰中把屠殺演義到了極致。 在中國,到了結束戰亂統一後的漢朝。軍事思想家再次對戰爭的目的和手段進行了反思,這一點在兩漢時期惟一一部流傳至今的完整兵學著作《三略》中有集中的反映。在戰爭目的論方面,所強調的是「誅暴討不義」;在對待「戰勝」與「國安」關繫上,它既重視如何爭取「勝可全」,更重視如何實現「天下寧」;思想上又回到了崇尚「仁義」和「禮樂」,提倡施「仁義」之澤於萬民:「澤及於民,則賢人歸之;澤及昆蟲,則聖人歸之。賢人所歸,則其國強;聖人所歸,則六合同。」同時《淮南子》中也有這樣的感嘆:「古之伐國,不殺黃口,不獲二毛,於古為義,於今為笑,古之所以為榮者,今之所以為辱也。」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blade/zhuanti/tang_rw.html 中華軍事網,上邊有許多中國古代戰爭史的資料與圖片 秦 朝 漢 朝 唐 朝 宋 朝 元 朝 明 朝 清 朝

⑷ 中國自古以來真的沒有打過任何一場侵略戰爭嗎

相對於西復方列強如英,法,荷制蘭,西班牙,俄羅斯,美國等,中國確實沒有發動過像他們那樣的海外殖民戰爭,或者強占鄰國主權國家並迫其割地。中國歷來的對外戰爭基本都是被動自衛,哪怕打勝了,也會讓敵人獲得大量好處,更似不敗而敗,留下很多遺憾。而在大陸,中國自古以來的版圖變化也大多隻限於今日中國的疆域內,如果非要把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也算被殖民的話,那就是抬杠,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國。即便有些朝代版圖遠超今日中國(蒙元除外),比今日多出的數百萬平方公里通常都是地廣人稀,甚至很多地區就是無主地,沒有形成像樣的主權國家。

⑸ 為什麼中國古代這么多戰爭呢

1、戰爭相對而言不算多了,歐洲那種碎片化的才是三天兩頭打仗;
2、王朝變版更速度其實真不算權快,長久的王朝200-300年變更一次,算是很正常;
3、我國古代有一句話叫「積重難返」,其實用在朝代上也適用,朝代建立初期原本有效的制度也是服務於起自身利益集團的,而利益集團的持續碰上成為古代社會難以解決的問題,最終問題集中爆發形成改朝換代;
4、國力世界前列的原因是因為戰爭少,而且很多都在邊境線附近或者以外,能夠有大量的時間休養生息,自然國力就強了,而像歐洲中東那種領主隔三差五掐架的很難有發展環境;
5、農民起義的本質,是打破原本板結的社會層級結構,而徹底改變社會制度,它的根本目的就是打破原本的社會層級壟斷,改變農民起義領導者所在利益集團自身的所屬層級。

⑹ 中國自古為什麼戰爭多

事實上,應該說人類歷史上戰爭就佔了很大一部分,記得據統計人類歷史至今,世專界上完全沒有戰爭屬的年份僅200餘年。相對於世界大多數地區而言,中國尤其是漢民族傳統地區整體上還是太平時期多於戰爭時期的。試想歐洲中世紀時期,先後十字軍東征與東方的阿拉伯、奧斯曼土耳其等帝國鏖戰;歐洲國家大多不大互相意圖兼並,戰爭蔓延;英法一戰就可長達百年。相對來說,中華大一統的傳統還是可以更好地維持穩定與和平的。

⑺ 中國古代著名戰爭戰役

中國古代有很多戰役,著名的也有很多,角度不同,認同也不同。
現列出公認的古代十大戰役如下:
曹操代表作
第十位官渡之戰 曹操VS袁紹, 12萬VS3.4萬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曹操日後雄霸北方就是依靠的此戰
周瑜代表作
第九位 赤壁之戰 周瑜VS曹操 聯軍5萬,曹軍20餘萬
赤壁之戰,是指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雙方亦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沒有此戰就不會有以後的三國。
第八位衛青、霍去病
漠北之戰時間:公元前119年春博弈:西汗軍(衛青、霍去病)VS匈奴軍(伊稚斜單於)結果:西漢大勝,殲滅匈奴主力9萬餘人評價:中原農業文明對北方草原文明的首次戰略勝利當衛青、霍去病揮數十萬大軍,並分兩路,穿越人跡罕至的荒漠地域,奇跡般地千里奔襲匈奴軍隊主力,用對手擅長的招法置對手於死地,並以堅毅果敢的執行力速戰速決時,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為這兩位名將擊節喝彩。畢竟,這是中華農業文明與草原文明漫長角力中的首次戰略性全勝。漠北決戰,號稱野戰無敵的匈奴鐵騎主力盡失,龐大的草原帝國分崩離析。從此其勢力驟衰,不僅再無餘力威脅中原,其部分部眾攝於漢朝之壓力,向西遷徙,終於數百年之後成為終結西方羅馬文明的生力軍,在世界歷史進程中盡掀波瀾。不過,如下的事實,我們卻不應視而不見:這是一場兩敗俱傷的博弈。坐擁空前雄厚資源,適逢卓絕明君聖主,兼具曠世良將拱衛的大漢帝國,在傾舉國之力將重量級對手擊倒在地之同時,也幾乎耗盡了自己的能量。隨後數百年紛爭混亂的中華圖卷,即為明證。的確,鐵血與戰爭雖然快意,卻往往不是文明進程的最優選項,其理,古今依然。。
第七位李靖代表作
唐滅東突厥之戰時間:公元629年11月~630年3月博弈:唐軍(李靖)VS東突厥軍(頡利可汗)結果:唐軍大勝,滅東突厥國評價:中原農業文明對北方草原文明的再次戰略勝利李靖之所以鑄就史上一代名將之盛譽,與其長途奔襲、以寡擊眾,於茫茫草原之地,一舉戮滅不可一世的東突厥帝國之曠世傳奇密不可分—— 這是在漫漫750年後,中原農耕文明再次於戰略上全面壓倒北方草原文明的標志性戰役。與衛青、霍去病們不同,李靖的勝利來的堪稱輕松至極;大唐也未如大漢帝國一戰而竭,反倒是由此開啟了中國帝制歷史中,輝煌絢爛的盛世之門。與衛青、霍去病們相仿,戰敗的一方遽然間倒地星散,向西狂飆避難,錯進錯出中,深深地改變了中亞與西亞的歷史版圖,終成今日「東突」的濫觴之源
第六位
宋遼岐溝關之戰時間:公元986年5月博弈:宋軍(曹彬)VS 遼軍(蕭太後)結果:宋軍慘敗,步入數百年被動挨打之歧路評價:中原文明轉入全面消極戰略防禦的開端奪回幽雲十六州,取得對中原家天下的地理拱衛權,始終是大宋太祖畢生未曾圓滿的夙願;更是深知其中巨大艱險的宋太宗所以寧可與民休息、八載隱忍不發的原因。為此,太宗厲兵秣馬,殫精竭慮,紙上周密謀劃,自信萬無一失之時,以老成持重的名將曹彬為帥,舉全國精銳,以雷霆之勢,步步為營,直指幽州。然事與願違,被太宗弱智的軍事理念多方掣肘的曹彬,面對靈活機動、指揮自如的遼國鐵騎,力戰崩盤,折了老英雄的一世英名。經此一役,由大宋至大明,再至大清,歷代雄主們,除了窩里橫之外,在外敵壓境之時,無不以「先哲」宋太宗為標尺,以御敵於國門之外為最高准則,亦步亦趨,終將「難看的活」演繹到「屈辱的死」。
第五位
白起代表作 白起 戰爭機器
長平之戰時間:公元前260年4月~9月博弈:秦軍(白起)VS趙軍(趙括)結果:秦軍大勝,坑殺40萬降卒評價:中華2000年鐵血帝制的定鼎之戰白起一夜之間坑殺400000趙國俘虜和紙上談兵的趙括的戲劇人生,大約是長平之戰留給我們後人的至深記憶。只是,這記憶中,充溢苦澀與暴戾的成份,細細品味,斷無值得為此開懷的理由。踩踏在萬眾屍骨之上的白起,在用鐵血強力成就了自己豐功偉業的同時,也使得大秦帝國一統江山之路遽然間坦盪無比,幾近水到渠成。只是,隨之到來的、綿延2000餘年的中華帝國制度,也終於命中註定般地充溢著怪異與暴戾的文化基因——鐵血、陰謀、功利、無情、沒信用、非理性、泯人性——依如它的脫胎母體,依如那個異型般的長平之戰。
第四位
淝水之戰時間:公元383年11月博弈:東晉軍(謝安)VS 前秦軍(苻堅)結果:8萬東晉軍大敗80萬前秦軍評價:鼎定兩百年中國歷史走向的大戰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源出自淝水之戰的這些成語故事充分凸顯著此次戰役的傳奇氣質——神了!的確,以不足八萬之眾,瞬間將號稱百萬的巨人擊倒,遍觀人類歷史,堪稱獨一無二、空前絕後,不神才怪。
其實,穿越長久籠罩在淝水之戰之上的炫目光環,再略去交戰雙方具體入微的戰役組織與執行等影像,文化凝聚力實乃決定勝負之源。於是,八十萬的「烏合之眾」倒在了八萬「忠勇之師」面前;於是,中華南北分治、混亂污濁、慘痛不堪的黑暗歲月,註定還要延續兩百年。
韓信代表作
第三位 背水一戰
井陘之戰 韓信 3萬——20萬 滅趙,俘趙王歇
公元前204年爆發的井陘之戰,是楚漢戰爭中漢大將韓信指揮的,在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一帶對趙軍的一次出奇制勝的進攻作戰。在這次戰役中,韓信以不到3萬的劣勢兵力,背水列陣,奇襲趙營,一舉殲滅號稱20萬的趙軍,陣斬趙軍主將陳余,活捉趙王歇,滅亡了項羽分封的趙國,為劉邦最終戰勝項羽、統一全國創造了有利的戰略態勢。
第二位
牧野之戰時間:公元前1046年2月博弈:周武王VS商紂王結果:紂王兵敗自焚,周滅商評價:中華文化形態的定鼎之戰紀元前1046年2月,當看似弱小的數萬武王麾下,經過一天血戰,大破堪稱巨人的商紂王「七十萬」之師,看著那昔日的霸王擁著無數價值連城的珍寶玉器,無奈自焚之時,他們誰都不可能想到——這是殷商五百年文化體系幻滅的葬禮,更是中華文化體系淬火重生、涅盤升騰的典禮。從此,綿延三千年、兼收並蓄,至今仍充滿生機的傳統中華文化,終於成為人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至關重要的一極,揮就出至上榮光與慘痛磨難並存的、恢宏歷史畫卷。
西楚霸王項羽代表作 4萬VS40萬
第一位 巨鹿之戰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戰,這是中國唯一進入世界十大戰役的作品,這是一場史詩般的歷史巨作,這是一場彷彿教科書般的戰爭題材,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沒有之一)這是中國軍事史上以及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跡,在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4萬楚軍,同秦朝名將章邯 王離所率的一共40萬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的決定天下歸屬的巨大戰役,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個個作壁上觀時項羽第一個站出來如同以卵擊石的方式,向秦軍主力發起猛烈的攻擊,他以自己英勇無敵的精神加上超凡的智慧,以及拿青春賭明天的魄力,最終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全殲秦軍40萬主力,(當中殲滅了20萬王離軍坑殺了20萬章邯軍)這場戰役過後天下的所謂王侯將相們,個個在項羽面前自發的膝行而前,莫感仰視,此時的項羽還不滿27歲.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盟主地位。為他日後成為天下霸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此一戰,秦朝主力部隊全部消失,名存實亡。(後人分析這場戰役時,一致認為這場戰役改變了今後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國歷史上的所有軍事統帥,一般指揮戰役,基本都是拿別人的命在賭,沒有任何一人是拿自己的命在賭,項羽在這方面堪稱歷史第一人.破釜沉舟膾炙人口,他排第一實至名歸.

⑻ 中國古代戰爭

名稱: 赤壁之戰
地點: 赤壁
時間: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
參戰方: 孫劉聯軍,曹操
簡述過程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是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也是孫、曹、劉各家都派出主力參加的唯一的戰事。
戰爭評論
此次戰役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赤壁戰前曹操的優勢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反對曹操的人稱之為「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它諸侯自然在政治正確性上難以爭鋒;第二,曹操以新勝之軍南下,其氣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數倍於孫、劉兩家。不過在曹操兵敗赤壁中,傳統的史學家強調其思想輕敵驕傲。如張作耀《曹操傳》說:「曹操其人極易激動,易被勝利沖昏頭腦」,曹操沒有乘勝把劉備徹底擊潰,錯過了戰機。
相關詩詞
詠赤壁 (唐 李白)
魏吳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赤壁(唐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念奴嬌·赤壁懷古(北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 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⑼ 中國古代戰爭列表

夏商時期戰爭年表(約前世紀—前1057年)
相傳帝禹時期(約公元前21世紀)夏禹攻有扈氏甘之戰
夏王啟時期(約公元前21世紀)夏啟攻益之戰
夏王啟時期(約公元前21世紀)甘之戰
夏王啟時期(約公元前21世紀)夏啟攻河西之戰
夏王仲康時期(約公元前20世紀)夏胤攻羲氏和氏之戰
夏王相時期(約公元前20世紀)夏相攻東夷之戰
夏王少康時期(約公元前19世紀)夏少康復國之戰
夏王相時期(約公元前20世紀中後期)澆滅相之戰
夏王少康時期(約公元前19世紀後期)夏少康滅澆之戰
夏王槐時期(約公元前18世紀)洛伯與河伯之戰
夏王芒時期(約公元前17世紀)商上甲微滅有易氏之戰
夏王不降時期(約公元前17世紀)夏不降攻九苑之戰
夏王桀時期(約公元前16世紀)夏桀攻有施氏之戰
夏王桀時期(約公元前16世紀)夏桀攻有緡氏之戰
夏商之際(約公元前16世紀)商滅夏的戰爭
商王中丁時期(約公元前16世紀)商中丁攻藍夷之戰
商代末年(約公元前11世紀)牧野之戰——
西周時期戰爭年表(約前11世紀—前771年)
周成王時期(約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攻錄國之戰
周康王二十五年(約公元前11世紀)周康王攻鬼方之戰
周昭王十六年(約公元前10世紀)周昭王攻荊楚之戰
周穆王十二年(約公元前10世紀)周穆王攻犬戎之戰
周穆王十七年(約公元前10世紀)周穆王攻徐之戰
周穆王三十七年(約公元前10世紀)周穆王攻群舒之戰
周共王元年(約公元前10世紀)周共王滅密之戰
周孝王元年(約公元前9世紀)周孝王攻西戎之戰
周懿王時期(約公元前9世紀)周懿王攻犬戎之戰
周夷王十七年(約公元前9世紀)周夷王攻太原戎之戰
周厲王時期(約公元前9世紀)武公攻玁狁之戰
周厲王時期(約公元前9世紀中)周厲王攻戎之戰
周厲王時期(約公元前9世紀中)周厲王與淮夷之戰
周厲王十七年(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周國人爆動
周共和二年(公元前840年)周抗玁允荊蠻之戰
周宣王五年至三十九年(公元前823—前789年)周宣王對周邊各族之戰
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周宣王攻玁狁之戰
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周宣王攻戎之戰
周宣王二十二年至三十八年(公元前805—前790年)晉穆侯攻戎之戰
周宣王三十二年(公元前796年)周攻魯之戰
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周子多父攻鄶之戰
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周攻六濟戎之戰
周幽王五年(公元前777年)秦攻戎之戰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周之戰——
(暫時缺春秋)——
戰國時期戰爭年表(簡)
周定王十四年至十六年(公元前455—前453年)晉陽之戰
周威烈王七年至十八年(公元前419—前408年)魏攻秦河西之戰
周威烈王十八年至二十年(公元前408—前406年)魏滅中山之戰
周赧王八年至十九年(公元前397—前296年)趙攻中山之戰
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陰晉之戰
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濁澤之戰
周顯王三年至四十七年(公元前366年—前322年)秦收復河西之戰
周顯王十五年至十六年(公元前354—前353年)桂陵之戰
周顯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馬陵之戰
周慎靚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合縱攻秦之戰
周赧王五十六年至五十八年(公元前259—前257年)邯鄲之戰
趙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鄗代之戰
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元前247年)河外之戰
趙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趙破匈奴之戰
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蕞之戰
秦王政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36—前221年)秦滅六國的戰爭
秦朝時期戰爭年表(簡)
秦始皇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公元前214年—前213年)秦蒙恬攻匈奴之戰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至二年十二月陳勝、吳廣農民起義
西漢時期戰爭年表(簡)
漢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五年(前202年)十二月楚漢戰爭
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至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漢與匈奴的戰爭
漢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白登之戰
漢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九月漢平諸呂之亂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漢平七國之亂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二月下邑之戰
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上郡之戰
漢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馬邑之戰
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河南之戰
漢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至六年漠南之戰
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河西之戰
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戰
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至元鼎六年冬漢平南越之戰
新莽地皇四年(漢更始元年,23年)六月昆陽之戰
東漢建武二年(26年)九月杜陵之戰
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元年,23年)十月至東漢建武二年(26年)劉秀統一河北之戰
漢更始二年(24年)冬至東漢建武三年(27年)三月劉秀攻關中、洛陽之戰
東漢建武元年(25年)十月至十二年十一月東漢統一戰爭
東漢元初二年(115年)赤亭之戰
東漢中平元年(184年)至初平三年(192年)黃巾農民起義
東漢光和七年(184年)四月長社之戰
東漢中平元年(184年)八月至十月廣宗之戰
東漢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下曲陽之戰——
三國時期戰爭年表(簡)
東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魯陽之戰
東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
三國蜀漢章武元年至二年(221—222年)夷陵之戰
晉朝時期戰爭年表(簡)
西晉咸寧五年(279年)正月至十二月涼州之戰
漢光興二年(西晉永嘉五年、311年)四月寧平城之戰
西晉永嘉五年(311年)至建興三年(315年)杜弢起義
漢嘉平二年(西晉永嘉六年,312年)十二月襄國之戰
東晉太興二年(漢光初二年,319年)四月至次年六月浚義之戰
東晉太興二年(319年)十二月棘城之戰
前趙光初三年(320年)六月趙平大秦之戰
東晉咸和二年(327年)十二月至四年二月晉平蘇峻之戰
後趙太和元年(前趙光初十一年,328年)七月至十二月洛陽之戰
東晉永和二年(成漢嘉寧元年,346年)十一月至三年三月晉平成漢之戰
後趙永寧元年(350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襄國之戰
前燕慕容俊三年(魏永興二年,351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前燕滅冉魏之戰
東晉永和十年(前秦皇始四年,354年)二月晉攻前秦之戰
前燕元璽三年(354年)三月魯口之戰
前燕元璽四年(355年)十一月至次年十一月廣固之戰
東晉昇平五年(前燕建熙二年,361年)二月至七月野王之戰
東晉太和四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年)四月晉攻前燕之戰
前秦建元五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年)十一月至次年十一月前秦滅前燕之戰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至次年呂光攻龜茲之戰
東晉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淝水之戰
北魏登國元年(386年)至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統一北方的戰爭
後涼太安二年(387年)涼州之戰
後秦建初四年(前秦太初四年,389年)大界之戰
後秦建初五年(前秦太初五年,390年)四月杏城鎮之戰
北魏登國五年(390年)至六年七月北魏滅劉衛辰之戰
後涼麟嘉四年(西秦太初五年,392年)呂光攻西秦之戰
後燕建興八年(西燕中興八年,393年)十一月至九年八月後燕滅西燕之戰
後燕建興十年(北魏登國十年,395年)五月至十一月參合陂之戰
北魏皇始元年(後燕永康元年,396年)八月至三年正月北魏攻後燕之戰
東晉隆安三年(399年)十月至元興元年(402年)三月孫恩起義
東晉元興元年(402年)至義熙七年(411年)盧循起義
晉元興三年(404年)二月至三月覆舟山之戰
晉元興三年(404年)三月至五月劉裕擊桓玄之戰
晉義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年)四月至次年二月劉裕滅南燕之戰
東晉義熙十二年(後秦永和元年,416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劉裕滅後秦之戰——
南北朝時期戰爭年表(簡)
北魏泰常七年(宋永初三年,422年)九月至次年閏四月北魏攻宋河南之戰
宋元嘉三年(426年)閏正月至二月宋攻謝晦之戰
西秦建弘七年(北涼玄始十五年,426年)八月西秦攻北涼之戰
北魏始光三年(夏承光二年,426年)北魏攻統萬之戰
北魏始光四年(夏承光三年,427年)統萬之戰
北魏神麚二年(429年)北魏攻柔然之戰
宋元嘉七年(北魏神麚三年,430年)三月至次年二月宋攻魏河南之戰
夏勝光三年(北魏神麚三年,430年)平涼之戰
北魏延和元年(北燕太興二年,432年)北魏攻北燕之戰
宋元嘉十年(433年)九月至次年閏三月漢中之戰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六月至九月北魏滅北涼之戰
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雍州之戰
宋孝建元年(454年)二月至六月,宋平劉義宣之戰
宋大明三年(459年)四月至七月廣陵之戰
北魏天安二年(467年)至魏皇興三年(宋泰始五年,469年)青州之戰
宋元徽二年(474年)五月建康之戰
齊建元元年至齊永元二年(479年—500年)齊與北魏的戰爭
北魏太和三年(齊建元元年,479年)至次年壽陽之戰
齊建武元年(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淮漢之戰
齊建武二年(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漢中之戰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齊建武四年,497年)至次年南陽之戰
北魏景明四年(梁天監二年,503年)至次年鍾離、義陽之戰
梁天監五年(北魏正始三年,506年)合肥之戰
北魏正始四年(梁天監六年,507)鍾離之戰
梁天監十四年(北魏延昌四年,515年)硤石之戰
梁天監二年至大通元年(527年—503年)梁與北魏的戰爭
梁中大通元年(北魏永安二年,529年)陳慶之攻北魏之戰
東魏武定五年(太清元年,547年)至承聖元年(552年)三月侯景之亂
北魏中興元年(531年)至次年高歡攻爾朱氏之戰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至次年正月北魏分裂之戰
東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統三年,537年)潼關之戰
東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統三年,537年)沙宛之戰
東魏武定元年(西魏大統九年,543年)邙山之戰
東魏武定四年(西魏大統十二年,546年)玉壁之戰
梁承聖三年至天成元年(554—555年)江陵之戰
北齊天保七年(梁太平元年556年)三月至六月北齊攻梁之戰
北周保定四年(北齊河清三年,564年)九月至十二月洛陽之戰
陳光大元年(北周天和二年,567年)五月至次年三月沌口之戰
北周天和四年(北齊天統五年,569年)九月至六年六月宜陽、汾北之戰
北齊武平六年(北周建德四年,575年)七月至九月河陰之戰
隋朝時期戰爭年表
隋開皇元年(581年)九月至十一年春隋統一的戰爭
隋大業九年(613年)宋子賢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杜彥冰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正月李德逸起義
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黎陽之戰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九月邙山之戰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竇建德攻佔冀州之戰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竇建德攻幽州之戰——
唐朝時期戰爭年表(簡)
隋義寧元年(617年)八月霍邑之戰
唐武德元年(618年)至七年(624年)唐統一的戰爭
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至十一月淺水原之戰
五代十國時期戰爭年表(簡)
五代後梁開平元年(907年)五月至二年五月潞州之戰
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吳天祐六年,909年)象牙潭之戰
五代後梁開平四年(910年)十二月至五年正月柏鄉之戰
五代後梁乾化五年(貞明元年,915年)三月至二年二月魏州之戰
契丹神冊二年(後梁貞明三年,917年)三至八月幽州之戰
五代後梁貞明四年(918年)八月至十二月胡柳陂之戰
北宋遼金西夏時期戰爭年表(簡)
北宋建隆三年至太平興國四年(962—979年)北宋統一戰爭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遼乾亨元年,979年)高梁河之戰
遼乾亨元年(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滿城之戰
遼乾亨二年(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雁門之戰
遼乾亨二年(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瓦橋關之戰
北宋太平興國七年至南宋建炎元年(982年—1127年)北宋與西夏的戰爭
北宋雍熙三年(遼統和四年,986年)岐溝關之戰
遼統和四年(宋雍熙三年,986年)冬君子館之戰
遼統和四年(宋雍熙三年,986年)代州之戰
北宋端拱二年(遼統和七年,989年)徐河之戰
北宋淳化四年至至道二年(993—996年)王小波、李順起義
北宋咸平二年至三年(999—1000年)河北之戰
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澶州之戰
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至三年鄯州之戰
西夏天授禮法延祚三年(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延州之戰
西夏天授禮法延祚四年(北宋慶歷元年,1041年)好水川之戰
西夏天授禮法延祚五年(北宋慶歷二年,1042年)定川寨之戰
遼重熙十八年(西夏延嗣寧國元年,1049年)河南、涼州之戰
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昆侖關之戰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五月斷塢道之戰
西夏天儀治平元年(宋元祜二年,1087年)西夏、吐番攻宋之戰
金朝開國前一年至天會三年(遼天慶四年至保大五年,1114—1125年)金與遼的戰爭
金開國前一年(遼天慶四年,1114年)寧江州之戰
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晏州之戰
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125年)至南末端平元年(金天興三年,1234年)宋金戰爭
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125年)至宋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1126年)太原之戰
金天會三年至五年(宋宣和七年至靖康二年,1125—1127年)金滅北宋東京之戰——
南宋金夏蒙元時期戰爭年表(簡)
南宋建炎元年至二年(金天會五年至六年,1127—1128年)邵興抗金起義
南宋建炎元年至紹興三年(金天會五年至十一年,1127—1133年)八字軍抗金起義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十三翼之戰
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秋闊亦田之戰
南宋嘉泰三年(金泰和三年,1203年)春合蘭真沙陀-折折運都山之戰
南宋嘉泰四年(金泰和四年,1204年)春納忽昏山-不黑都兒麻之戰
西夏天慶十二年(1205年)至西夏乾定五年(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蒙古與西夏的戰爭
南宋開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韓侂胄攻金之戰
南宋開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十月至開禧三年十一月仆散揆攻宋之戰
蒙古成吉思汗六年至窩闊台汗六年(金大安三年至天興三年,1211—1234年)蒙金戰爭
金大安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邊堡寨之戰
金大安三年(宋嘉定四年,1211年)至金朝末年紅襖巾抗金起義
金至寧元年(蒙古成吉思汗八年,1213年)七月至貞祜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十月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戰
金貞祐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五月至三年五月中都之戰
金貞祐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北京之戰
金貞祐四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一年,1216年)潼關、南京之戰
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蒙古攻西遼之戰
南宋嘉定十年(金興定元年,1217年)四月襄陽之戰
南宋嘉定十年(金興定元年,1217年)四月至十一年三月棗陽之戰
南宋嘉定十二年(金興定三年,1219年)二月金軍三道攻宋之戰
南宋嘉定十二年(金興定三年,1219年)七月棗陽之戰
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1219—1224年)蒙古第一次西征
南宋嘉定十四年(金興定五年,1221年)正月仆散安貞攻宋之戰
元太祖十六年(1221年)四月你沙不兒之戰
南宋端平三年(元太宗八年,1236年)十月江陵之戰
元太宗九年(宋嘉熙元年,1237年)黃州之戰
南宋嘉熙二年(元太宗十年,1238年)廬州之戰
南宋嘉熙二年(元太宗十年,1238年)至次年四月京襄之戰
南宋嘉熙三年(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大埡寨之戰
元太宗十二年(1240年)冬乞瓦之戰
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三月賽約河之戰
宋淳祐三年(蒙古乃馬真皇後稱制二年,1243年)余玠防蜀之戰
宋淳祐四年(蒙古乃馬真皇後稱制三年,1244年)壽春之戰
元憲宗二年至世祖中統元年(1252年—1260年)蒙古第三次西征
元中統一年(1260年)二月大馬士革之戰
元中統元年至二年(1260年—1261年)忽必烈與阿里不哥之戰
元中統三年(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蒙古平李璮之戰
元至元元年(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虎嘯山之戰
元至元五年至十六年(南宋咸淳四年至祥興二年,1268年—1279年)元滅宋的戰爭
元至元五年(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至十年襄樊之戰
元至元十年(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至十二年(宋德祐元年,1275年)淮西之戰
元至元十一年(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元第一次攻日本之戰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至四月明攻河南之戰
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至四年(1402年)六月明靖難之役
明永樂六年(1408年)八月至十二年(1414年)三月明平交阯之戰
明正統元年(1436年)十一月至十三年(1448年)十月麓川之役
明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至二年(1466年)四月大藤峽之戰
明成化九年(1473年)九月紅鹽池之戰
明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至七年(1512年)劉六、劉七起義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春西海之戰
明萬曆元年(1573年)三月至九月明平定都掌部落之戰
明天啟元年(1621年)九月至三年(1623年)十一月明平奢崇明之戰
清朝時期戰爭年表(簡)
清順治元年(明崇禎十七年,大順水昌元年,1644年)四月山海關之戰
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5月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戰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12月萊陽戰役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5月至6月陝中戰役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7月宜沙戰役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7月扶郿戰役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8月福州戰役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8月至9月蘭州戰役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8月至1950年5月舟山群島戰役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8月至9月翠微峰戰斗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9月寧夏戰役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9月河西戰役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9月至10月漳廈金戰役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9月至1950年3月大別山剿匪
1949年11月至1953年7月西北剿匪
1949年10月衡寶戰役
1949年10月至11月廣東戰役
1949年10月陽明山戰斗
1949年10月陽江戰役
1949年10月金門戰斗
1949年10至11月鄂西戰役
1949年11月至12月西南戰役
1949年11月至12月廣西戰役
1949年11月南川縣北戰役
1949年11月至12月博白戰役
1949年12月成都戰役
1949年12月劍門關戰斗
1949年12月昆明戰役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滇南戰役
1950年1月至1951年12月西藏戰役
1950年至1953年西南剿匪
1950年1月八面山戰斗
1950年2月天全保衛戰
1950年3月至5月海南島戰役
1950年3至4月西昌戰役

⑽ 中國自古以來都對哪些國家發動過侵略戰爭

唐代有入侵攻打過中亞地區(現在哈薩克和阿富汗那裡)...從而奪取更大的絲綢內之路地區...
唐代就容有攻朝鮮半島~並且扶植新朝鮮王朝!!~
其戰略意義有點像今天美國打伊拉克~~

元代是打最多的~~蒙古帝國好戰啊...
元代打敗阿拉伯帝國(當時稱大食)!!!中亞地區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通通攻打下來!!!!
韓國也打下~並成為臣服國...也攻打過日本~但最後因為神風而失敗...
還入侵東歐那裡~把當時的俄羅斯"夷平"...太強了...

明代強盛時~有攻打一些東南亞國家~~尤其"下西洋"後~~
當時明朝海軍有在印尼和菲律賓以及馬來半島一帶建立類似殖民地的地區~~
且有攻打越南~使其臣服....

閱讀全文

與中國自古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