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日本中國抗日戰爭

日本中國抗日戰爭

發布時間:2021-02-06 10:31:49

A. 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是怎麼打敗日本的呢

中國大而弱,日本小而強,敵人力量只能佔領城市,在游擊戰組織起來就可以朝大而強的方向發展,就可以打敗敵人,分兵發動群眾,地方黨組織自己組織群眾,開辟游擊區,建立根據地,政權軍區,主力部隊地方部隊民兵三結合,不斷發展自己,隨著力量的增強游擊戰向運動戰發展,普遍出現跨軍分區的作戰,抽調軍分區部隊組建二級軍區縱隊,組建野戰大兵團,打敗日本的方案,就是先奪取整個華北或華北大部,然後支援其他方面作戰,晉察冀軍區等派出大量小部隊對東北腹地進行滲透,開辟游擊區,建立根據地,將來配合主力部隊解放東北,晉冀豫野戰軍負責經略中原,華東作戰則由山東和華中中國人民軍隊負責,在抗日戰爭後期,中國人民軍隊已經控制除華北大中城市外的地區,由游擊戰進入運動戰,在運動中不斷圍殲敵人,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繼而完全控制華北華東中原,取得全國勝利,敵人不投降中國人民軍隊有信心有力量殲滅他們,晉冀魯豫野戰軍經略中原這是抗日戰爭時就已經形成的計劃,中原戰場的開辟,中原根據地的建立,可以掩護華北大塊根據地的安全,發展自己,打擊敵人,進入中原是為全國勝利做准備,發展經濟,建立軍事工業,缸塔法,工業生產硫酸,掌握火炸葯技術,建立武器生產體系,不斷改進技術,擴大生產,支援戰爭,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B.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國內情況

二戰前,日本人的日子其實挺好過的。雖然日本沒有英美等歐美列強發達富裕,但在亞洲首屈一指,是亞洲唯一的工業國。當時的日本已經擺脫了貧窮落後的面貌,日本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都非常具有現代化的氣息,國內民眾也基本都能吃飽飯。

可以說在當時來講,日本人的生活是非常安逸和富裕的,甚至讓人羨慕。但戰爭爆發後,這種情況徹底改變了。

1936年,由日本軍部支持的廣田弘毅正式上台組閣,標志著法西斯政權在日本正式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次年,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日本進入戰爭狀態。由於日軍遭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日本陷入了中國戰爭的泥潭。

日本是個小國,資源匱乏,底子也很薄,沒多久外匯儲備就用光了,財政也開始入不敷出。由於日本無法在國外借到錢,所以只能從國內百姓身上想辦法。為了支援前線,日本人開始節衣縮食,民眾紛紛把積蓄拿出來購買政府發行的公債。但沒多久,日本國民就已經沒有什麼積蓄,全都過的緊巴巴。

沒錢不可怕,節衣縮食還能對付一下。問題是,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是個無底洞。由於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所以日本政府財政和資源的缺口也越來越大。為了維持戰爭,日本把國內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到軍事上,並加大了對國內民眾的掠奪,連日本國民的口糧都被徵用了。

城裡人再也吃不上雪白的大米,即使條件好一些的也只能吃一些摻雜粗糧的糙米。而鄉下的農民們就更慘了,農民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基本上全部都要上交國家,自己只能吃粗糧和野菜。一到冬天來臨,很多沒吃沒喝的日本農民根本撐不過寒冷的冬季。所以,每年日本農村很多地方都會出現餓死人的情況。

日本人不僅忍飢挨餓沒飯吃,他們的日用生活品也非常匱乏。由於執行配給制,日本國民手裡又沒有錢,所以他們只能分到數量很少、質量極差的生活品。大部分日本人分到的衣服是一種用木漿和樹皮混合著粉碎的廢舊棉布製作的粗製服裝。

這種服裝非常易碎,穿著也不舒服,但能夠分到一套衣服已經非常不容易,因為有的人連衣服都沒有。至於糖、油、肥皂等生活日用品,對於日本人來說完全屬於奢侈品。二戰後期,為了滿足戰艦的燃油需求,日本政府把老百姓炒菜做飯的豆油都給徵用了,老百姓做菜只能用水煮。

公園里的鐵柵欄、路邊的井蓋甚至家裡的收音機和門板也都被徵用了。實際上,日本政府征不徵用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因為大部分民眾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了。由於盟軍的轟炸,大量房屋被炸毀,很多人只能住又臟又臭的下水道,和老鼠住在一起。當時日本人的生活可想而知。

更讓他們難以忍受的是,他們沒有任何自由和權力,除了為國家賣命什麼都不能做。即使不被拉到前線充當炮灰,也要在後方像機器人一樣進行超長時間和超長強度的乏味工作,忍受著折磨,為所謂的大日本帝國「聖戰」服務。

所以「滿洲」成為了日本人心目中的樂土,他們都夢寐以求的希望能到滿洲去,因為滿洲國被日本軍部宣傳的簡直就是世外桃源。實際上,真的如此嗎?答案自然不是,當時的滿洲並不比日本本土民眾生活的好多少。不過滿洲擁有他們渴望的和平。

畢竟如果沒有戰爭,也許他們會生活的更好,也不會落到顛沛流離、忍飢挨餓的地步。但不管怎麼說,他們都參與了日本的對外侵略,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他們都充當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幫凶,即使忍飢挨餓、遭到轟炸,也不值得人們同情。

(2)日本中國抗日戰爭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日本國內環境:

日本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由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日本在危機中遭受沉重打擊,國民經濟虧損,黃金不斷外流,工業萎縮,農業告急。為了擺脫世界經濟危機造成的深重困擾,轉移國內的注意力,日本帝國走上侵略道路,日本軍國主義者加緊實施其既定的侵華政策。

國際環境

九一八事變後,國際局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特別是各主國聯調查團調查南滿鐵路被炸情況要國家對日本侵略中國所採取的綏靖政策,客觀上縱容了世界法西斯勢力的發展和相互勾連。

中國政府曾將希望寄託於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然而西方政治家們此時主要精力集中於歐洲戰場,未向中國伸出援手。國聯的綏靖主義態度使日本對國際社會不再心存忌憚,它向日本發出了一個錯誤的信號,嘗到了甜頭的日本從此在侵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C. 抗日戰爭日本在中國有多少軍隊

200萬(1937~抄1940年)、130萬(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100萬(1945年投降時)
1937年,日本總人口7063萬,其中役齡男子1693萬,可供徵兵的人數約占役齡男子的56、2%,約1000萬,當時日軍的總兵力是108、4萬,到了1942年擴充到720餘萬。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日軍在中國總兵力基本保持在200萬,1941年,日本又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美國等26個國家對日宣戰,日本把主要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到了1945年投降的時候,日本在中國兵力只有100多萬。
1941年底,日本的總兵力已達到240萬人,其中海軍約30萬人,海軍的一部分力量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一部分被拴在了中國戰場,而其210萬陸軍除40萬留在本土之外,有130萬在中國戰場上疲於奔命,能夠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的陸軍兵力僅有40萬人。就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盟軍作戰最激烈、最危險的日子裡,日陸軍總兵力的2/3以上,被死死地「釘」在了中國戰場動不得,使其「南進」計劃一拖再拖,從而使太平洋戰場上的盟軍渡過了最危險的時期。

D.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和日本的歷史背景分別是什麼啊

一、中國背景

1、中國自從鴉片戰爭以來,百年之間,長期遭受列強的侵略與欺凌,積弱不堪。

2、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二、日本背景

1、日本對外擴張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便是其對外擴張侵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這次戰爭是日本的對外擴張政策、日中兩國國力的懸殊對比以及國際社會綏靖主義政策等多種因素作用的後果。

2、日本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由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日本在危機中遭受沉重打擊,國民經濟虧損,黃金不斷外流,工業萎縮,農業告急。為了擺脫世界經濟危機造成的深重困擾,轉移國內的注意力,日本帝國走上侵略道路,日本軍國主義者加緊實施其既定的侵華政策。

(4)日本中國抗日戰爭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的結局:日本投降

1945年8月21日,奉侵華派遣軍司令岡村寧茨之命令,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由南京飛抵湖南芷江進行乞降會談,交出了在華兵力部署圖,接受了令其陸、海、空三軍繳械投降命令備忘錄。「芷江受降」宣告了侵華日軍的徹底失敗。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正式簽署投降書。1945年9月9日9時,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在首都南京陸軍總部舉行的中國戰區受降儀式上,日本駐中國侵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代表日本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並交出他的隨身佩刀,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標志著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9月3日被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日軍投降儀式在台北舉行,中國正式收復被日本殖民統治達50年之久的寶島台灣,洗雪了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E.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佔領了中國哪些地方

一、 全省淪陷的省份
抗戰期間,中國全省淪陷的省份總共有九個。分別是:台灣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熱河省、察哈爾省、河北省、山東省和江蘇省。
二、 部分淪陷的省份
抗戰期間,中國部分淪陷的省份有13個。按照 淪陷面積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分別是:河南省、山西省、安徵省、浙江省、綏遠省、廣東省、湖北省、廣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貴州省和雲南省。另外,在抗戰期間,中國先後共設有6個直轄市,其中有5個先後淪陷。直轄市也劃入了部分淪陷的范疇。
1.河南省(98.5%淪陷)
抗戰期間,有109個縣先後淪陷,只有沈丘縣和新蔡縣兩個縣倖免於難。
2.山西省(98.2%淪陷)
抗戰期間,有103個縣先後淪陷,只有永和縣和平順縣兩個縣免遭日寇佔領。
3.安徵省(81.9%淪陷)
抗戰期間,有48個縣先後淪陷,只有14個縣沒有淪陷。這14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廬 江縣、涇縣、石埭縣、旌德縣、寧國縣、祁門縣、岳西縣、臨泉縣、穎上縣、黟縣、霍邱縣、休寧縣、歙縣和績溪縣。
4.浙江省(78.6%淪陷)
抗戰期間,有64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12個縣沒有淪陷。這12個沒有淪陷的 縣城分別是:於潛縣、昌化縣、仙居縣、磐安縣、開化縣、淳安縣、遂安縣、泰順縣、龍泉縣、慶元縣、雲和縣和景寧縣。
5.綏遠省(71%淪陷)
抗戰期間,有14個縣市和2個盟旗先後淪陷,只有伊克昭盟旗以及河 套地區的東勝縣、涼城縣、興和縣3個縣沒有淪陷。
6.廣東省(70.3%淪陷)
抗戰期間,有70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8個縣沒有淪陷。這28個沒有淪陷的 縣城分別是:開建縣、恩平縣、赤溪縣、佛岡縣、廣寧縣、仁化縣、連縣、陽山縣、連山縣、紫金縣、河源縣、和平縣、連平縣、饒平縣、豐順縣、梅縣、五華縣、 興寧縣、平遠縣、蕉嶺縣、茂名縣、大埔縣、信宜縣、化縣、吳川縣、徐聞縣、陽春縣和合浦縣。
7.湖北省(69.3%淪陷)
抗戰期間,有53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18個縣沒有淪陷。這18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均縣、鄖縣、房縣、竹溪縣、竹山縣、保康縣、鄖西縣、谷城縣、巴東縣、興山縣、秭歸縣、恩施縣、宜恩縣、建始縣、利川縣、來鳳縣、咸豐縣和鶴 峰縣。
8.廣西省(68.6%淪陷)
抗戰期間,有67個縣先後淪陷,只有32個縣沒有淪陷。這32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賀 縣、博白縣、鬱林縣、興業縣、都安縣、隆安縣、百色縣、田東縣、東蘭縣、凌雲縣、田陽縣、鳳山縣、賓士縣、靖西縣、鎮邊縣、田西縣、樂業縣、萬岡縣、天峨 縣、北流縣、西林縣、西隆縣、向都縣、鎮結縣、龍茗縣、那馬縣、隆山縣、敬德縣、天保縣、養利縣、萬承縣和雷平縣。
9.湖南省(68.4%淪陷)
抗戰期間,有50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6個縣沒有淪陷。這26個沒有淪陷的 縣城分別是:酃縣、臨灃縣、汝城縣、桂東縣、芷江縣、鳳凰縣、沅陵縣、滬溪縣、辰溪縣、漵浦縣、黔陽縣、麻陽縣、永順縣、保靖縣、龍山縣、桑植縣、古丈 縣、靖縣、綏寧縣、合同縣、通道縣、乾城縣、永綏縣、晃縣、大庸縣和懷化縣。
10.江西省(63.5%淪陷)
抗戰期間,有56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7個縣沒有淪陷。這27個沒有淪陷的 縣城分別是:豐城縣、鄱陽縣、寧岡縣、分宜縣、南豐縣、銅鼓縣、廣昌縣、黎川縣、雩都縣、興國縣、會昌縣、安遠縣、尋鄔縣、樂安縣、宜春縣、金溪縣、安福 縣、鉛山縣、上猶縣、崇義縣、寧都縣、瑞金縣、石城縣、樂平縣、浮梁縣、德興縣和萬年縣。
11.福建省(18.5%淪陷)
抗戰期間,有15個縣市先後淪陷。這15個縣市分別是:金門縣、廈門市、詔安 縣、東山縣、福清縣、長樂縣、連江縣、閩候縣、海澄縣、永安縣、霞浦縣、寧德縣、福安縣、漳浦縣和雲霄縣。
12.貴州省(4.8%淪陷)
抗戰期間,有4個縣先後淪陷。這4個縣分別是:三都縣、獨山縣、丹寨縣和荔波 縣。
13.雲南省(3.3%淪陷)
抗戰期間,有3個縣先後淪陷。這3個縣分別是:龍陵縣、保山縣和滕沖縣。
三、直轄市(6個直轄市淪陷5個)
抗戰期間,中國先後共設立了6個直轄市,分別是: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青島市和重慶市。其中有5個先後淪陷,分別是:
北平市:1937年7月29日淪陷。
天津市:1937年7月30日淪陷。
上海市:1937年11月12日淪陷。
南京市:1937年12月13日淪陷。
青島市:1938年1月10日淪陷。
四、未淪陷的省份
在半個世紀的對日戰爭中,中國只有8個省份1個直轄市(重慶)沒有落入日寇之手。這8個省份分別是:西康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四川省、陝西省、甘肅省和西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西康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抗日戰爭期間沒有遭到日軍的轟炸和侵佔。
四川省所屬各縣均沒有遭到日軍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敵機的轟炸。
陝西省所轄的部分縣城以及鄉鎮多次遭到日軍的侵犯和轟炸。但是總體上說,各縣城均沒有被日軍佔領。
甘肅省所屬各縣均沒有遭到日軍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敵機的轟炸。
直轄市(重慶)遭到日軍的狂轟濫炸。

F. 為什麼抗日時期日本打不過中國

  1. 日本侵略戰爭是非正義,不人道的,抗日戰爭是反侵略,維護祖國的正義之舉,邪不勝正,只要中華民族一天不滅亡,抗日戰爭一天不結束,死磕到底。這是歷史教科書的說法,我的理解是中國人占據天時地利人和,和中國相比,日本才多少人,怎麼扛的過來,其次,日本佔領中國不是時候,當時民國建立不久,人民思想得到解放,說白了就是人民已經慢慢覺醒了,對當時的人民來講,誰當統治者無所謂,只要不迫害他們,讓他們吃得飽,睡得香,不用整天提心吊膽的生活。這就是現實,得民心者易得天下嘛。但不得民心呢,強得天下,你如果說日本是因為異族,非我族類,所以中國人才會反抗,但別忘了,清朝作為滿族人的政權,對當時的明朝來講,算是異族吧,那時候清軍入關,也有一批又一批的明朝人起來跟著反抗,因為清軍也像日本軍一樣,所到之處燒殺掠搶,無惡不作,一來起震懾作用,二來控制人口平衡,因為滿族畢竟還是少數民族,漢人太多了。而這種屠殺行為持續了一百多年,這期間難道就沒有漢人反抗,有,但很少,只能說當時的漢人還沒有覺醒,最後,清朝成功統治華夏大地。日本佔領中國,和清朝佔領明朝的手段沒什麼兩樣,為什麼失敗了,其實人數少不是理由,邪不勝正也不是理由,真正的理由是事在人為,人才是最後關鍵的,此時的中國人經過五四運動,經過思想解放,已經開始覺醒了,知道團結起來反抗壓迫了,其次,恰逢世界反法西斯的尖峰時刻,在這樣的世界潮流之下,加上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難馴服的中國人,日本統一中國的手段肯定持續不了多久,更別說一百年。所以說,中國人成功反抗外族入侵的原因就是天時和人和,地利呢,很明顯嘛,中日隔了一個日本海,漂洋過海的來打一個國家,遠比陸地上侵略鄰國成本高得多,你打贏了還好,陸地上打輸了退一步就是自己的領土,日本人打輸了背後是汪洋大海,想要大批量快速退兵和陸地相比就沒有優勢了。望採納

G. 抗日戰爭中,日本是怎樣敗給中國的

主要有兩大原因:

1 、堅持抵抗,死不認輸,拖著日本一直在中國虛耗國力。給了美國通過對日石油禁運迫使日本主動攻擊美國的機會。

2 、拖住了日本陸軍主力,阻止日軍與德國在中東會師的可能性。

1937-1941,五年艱苦卓絕的戰爭,中國損失慘重、孤立無援卻依然在奮戰。中國的頑強、日本的殘暴,扭轉了美國人民原先親日的主流思想,普遍開始同情中國。也就是說,中國創造了美國加入戰爭的契機。

日本陸軍在二戰中,一直面臨兵力不足的窘況。中國軍隊不斷在消耗日軍,消耗日本最精銳的、戰前訓練出來的精兵。直到最終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終於迫使日本投降。

(7)日本中國抗日戰爭擴展閱讀

1944年,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根據地軍民已開始局部反攻,收復大片國土。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節節敗退,美軍逐漸攻近日本本土。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的廣島、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蘇聯政府宣布對日作戰,出動百萬紅軍向駐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大舉進攻。

與此同時,毛澤東發出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號召,八路軍、新四軍發動大規模反攻。抗日戰爭進入最後階段。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向盟國遞交了投降書。9月9日,中國政府代表何應欽在南京接受日本侵略軍頭子岡村寧次遞交的投降書。八年抗日戰爭,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偉大勝利。

H. 抗日戰爭日本在中國投入多少兵力

抗日戰爭:

參戰方兵力:

中國560萬人(最高時)

日本200萬人(最高時)

傷亡情況:版

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以上權 ,國軍損失365萬0465人,中共損失58萬4267人。

日軍傷亡130餘萬 。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

(8)日本中國抗日戰爭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I. 日本最早和中國抗戰是什麼時候

你好,這個問題應該從三方面去理解。
一、日本最早侵犯中國發生在明朝內嘉靖年間。十四世紀,日容本在內戰中失敗流亡海上的封建主、武士、海商、遊民組成的海盜隊伍(史稱「倭寇」),一再侵犯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在嘉靖二十二年至四十二年(1543~1563)的20年中,興化府先後16次遭其侵掠,沿海群眾深受其害,興化軍民奮勇抗擊倭寇。
二、中國最早和日本交戰是唐朝初年的「白江口之戰」。
三、中國全民族對日本抗戰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以後的八年抗戰。


J. 抗戰時期,日本打中國用了多少兵

二戰時日軍兵力最多的時候是在800萬,如果加上偽日軍,像滿州的那些偽軍,以及東南亞投降後為日本效力的軍隊,接近一千萬的樣子。
在整個侵華戰爭中,中國戰場殲滅日軍155萬餘人,中國軍民共擊斃、擊傷日軍255萬餘人,占日軍在二戰中傷亡人數的89%,日本戰敗後,向中國投降的日軍共128萬餘人,占當時日軍海外投降總兵力的一半
日軍侵華的總兵力,東北地區一百餘萬,關內一百餘萬,大約250萬
這是二戰兩國兵力對比:
1937年「七·七事變」前日中軍事力量相比 陸軍:日本有常備師17個,約38萬人,但可以三倍動員,預備役678.8萬人。中國總兵力210萬人,日中比率為1:5.7。日本陸軍兵力數量上雖少於中國,但其訓練有素,且武器裝備精良。空軍:日本有91個飛行中隊,共2700架飛機。中國有各式飛機600架,其中作戰飛機305架,比率是8:1。海軍:日本有艦艇200餘艘,總噸位190萬噸,名列世界第三位。中國有新舊艦艇66艘,總噸位59034噸,比率為13:1。

然後現在來說
我們肯定能打贏日軍的
最直接的,我們現在有核彈,日本沒有,幾顆核彈就能滅掉他
然後不說核彈,說常規的
現在日軍的部隊總規模只有二十幾萬兵力
但日本的軍費開支高達幾百億美元
遠遠超過我們
就是說
在常規裝備方面,
我們是遠遠比不上人家的
人家一個士兵身上裝備的價錢
相當於我國五六個士兵身上裝備的
然後在海軍方面
日本的海軍也十分強大,關鍵是技術太先進,領先於我國。事實上,我國的海軍是在九十年代才開始重視的,不得不說,我們現在的海軍連印度都比不上。
但要打起來,我們不一定會輸
就像二戰
就算沒有美國的那兩顆原子彈
日軍最後也會被我們打敗
戰爭不光看裝備等表面的
還得看一國的綜合國力
而這正是我國強於日本的所在
我們的陸軍全亞州戰鬥力最強
空軍也十分強大
遠程導彈可以覆蓋日本的任何一個點
就算不用核彈
也可以摧毀日本國內大部分軍事設施
可以隨意打擊日本

閱讀全文

與日本中國抗日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