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紀錄片觀後感

抗日戰爭紀錄片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2-06 04:09:21

A. 關於抗日戰爭實錄讀後感

今天是「八.一三」,是國人難以忘懷的日子。
「50」以後出生的人,大都對「八.一三」不像「九.一八」和「七.七」事變印象深刻。腦海里的信息存儲量,還基本停留在「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江南國土遭淪亡,屍骨成堆鮮血淌,滿目焦土遍地火光。新四軍共產黨來把敵抗,歷經艱辛,東進江南,深入敵後,解放集鎮與村莊」戲詞里的概念。我想,大概與過去歷史教科書和不適合宣傳國民黨抗戰有關。
昨天,筆者有幸在黃金時段,收看了上海東方衛視首播的電視紀錄片《生死地——1937淞滬抗戰實錄》,讓我耳目一新,也是首次從我們官方主流媒體中看到,拍攝的如此翔實的「國軍」抗戰實錄。進而對「八.一三」事變有了重新的認識。當年中國軍隊喋血抗戰壯懷激烈的場面,通過電視屏幕展現在觀眾國人的面前。彷彿把每位觀眾都帶入了那個烽火硝煙的抗日戰爭的時代。張治中、陳誠、胡宗南、白崇禧等這些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忽然一下子從過去的「戰犯」形象,升華為中國軍隊的抗戰英雄。片中解說,每每講到「中國軍隊」都會讓人感動肅然起敬、熱血沸騰。因為他們為了保衛國家、保衛上海、保衛家園,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作戰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無論是從寶山陣地保衛戰固守到一兵一卒,姚子青全營六百官兵為國捐軀;還是到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死守孤樓,重振中國軍民士氣;無論是街頭巷戰,還是短兵肉搏;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人不怕死和大無畏的精神——這就是頑強的中國軍人。
這場艱苦卓絕的戰役,中國軍隊投入兵力約七十餘萬人,在武器裝備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浴血奮戰三個多月,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妄想。「八.一三」成為全面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展開的第一場大會戰,成為永垂史冊的整個中日戰爭中規模最大(雙方在淞滬地區投入了百萬軍隊)、戰斗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也是最為悲壯的戰役。因為遺憾的是,這場經過充分認真准備的戰役,原本想「先下手為強」,囿於蔣介石還寄希望於爭取最後的國際調停,而喪失了「先手棋」的機會,被日軍搶了「先手」,變為「後下手遭殃」。否則,很有可能阻止日軍的北面登錄,或許取得淞滬抗戰的勝利,整個抗戰形勢興許就會發生逆轉。當然這些歷史戰機和戰略戰術,是軍事家們研究的問題。筆者不過根據解說妄加揣測而已。
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人以博大的胸懷,在這次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為重現波瀾壯闊的東方戰場,紀念中華民族的英勇抗戰,能夠以紀實手法,通過兩岸的專家學者,包括首次采訪陳誠將軍之子陳履安、白崇禧將軍之子白先勇,也包括從美國採集來的一段20分鍾的珍貴影像,展現了淞滬抗戰中市區巷戰和四行倉庫保衛戰等重要場景,最大限度地還原「國軍」抗戰的歷史。讓歷史真相走近平常百姓。至少筆者以為,這是中國軍隊抗戰最好的一部歷史教科書。我們這代人有幸補上這一課,應該說十分必要,盡管來得稍晚了一些。
更讓我感慨的是,那些還健在的抗戰老兵及對他們的采訪,講述他們親歷戰火慘烈洗禮的那一刻。9月3日,我們將在慶祝中國人民紀念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閱兵式觀禮台上,還能見到這些老戰士的身影。假若這次閱兵式,能由兩岸共同來舉辦或台灣的軍隊哪怕是參加一個方隊,那該有多好。必定抗戰時期,曾經都是一個最高統帥下的中國軍隊。我想許多人都會這樣有所期待。

B. 抗日戰爭觀後感。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人民抗戰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爆發時間最早、歷時最長。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堅定了盟國與法西斯作戰的信託,動機,刺激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中國人民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眼看著閱兵式上的官兵們雄赳赳氣昂昂、英姿颯爽的樣子使人們倍感精神振奮、非常自豪,有這樣的軍隊、有這樣的官兵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非常驕傲。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紀念活動,喚醒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與熱愛和平的國家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首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回首70年前,以前的中國是怎樣一種社會情況,內憂外患,貧困落後,現在可謂是截然不同了。現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設備,巨艦橫行海洋,坦克碾壓陸地,戰機翱翔長空,核武器威懾世界。現在的國家發展日新月異,這便是社會建設者立下的赫赫戰功。二十一世紀,觀察了祖國的飛速進步與發展,但我們不能夠停留在別人的成果中,我們應建立起遠大的理想與目標,向著我們遠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這就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做的。

自強不息,激流勇進,永不服輸,是我們中華人民的傳統精神。歷史啟示了我們將來的路不可能一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這條路我們會走下去,因為正是這些迎刃而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刻苦鑽研才成就了我們祖國的今天,成就了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

現今,中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作為中華民族子女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更應該為祖國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奮斗吧,為我們的祖國有我們而驕傲!

觀看後真可謂感慨萬千。我信任在看完《勝利日大閱兵》後每個人都會有所改變,讓我們丟掉昨天的不快與氣餒,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國繁榮昌盛,更加繁榮富強,早日達成祖國的偉大復興!中國——萬歲,中國——加油!

C. 抗戰題材影視劇觀後感500字

——《為了勝利》讀後感
1931年9月18日是中華民族的國恥日,看了一部愛國題材的電影,名為《為了勝利》。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看這種完整敘述中國抗日戰爭歷史的紀錄片,感觸頗深!
我們絕不能忘記這一天,絕不能忘記當年國土淪陷的慘痛歷史,絕不能忘記國家落後分裂和對侵略者妥協退讓的沉痛教訓。在那段血與火的歲月中,中華民族覺醒了。從那時起開始的抗日戰爭,鮮明地展示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團結意識、民族英雄氣概、民族自強信念、民族創造精神和民族奉獻精神。正是這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始終鼓舞著中國人民誓死抗爭,直至奪取抗戰的輝煌勝利,並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歷史證明中華民族一定會勝利,正義一定會勝利。
以前我們認為只要我們自己明白這段歷史就行了,從現在的情況看不是這樣。日本政府的種種錯誤行為,從歷史教科書到參拜靖國神社。這一切讓我們明白不僅僅我們自己要了解和明白這段歷史,同時要讓全世界的人們都了解這段歷史,都明白這段歷史。讓共同反對戰爭,反對日本的歪曲歷史的行為成為全球人們共同的行為。不能讓日本的錯誤行為蒙蔽了其它國家愛好和平的人們,不能讓日本的錯誤聲音掩蓋正義的聲音。
77年過去了,中華民族遭受侵略、壓迫、奴役的命運一去不復返。今日的中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康,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世界依然很不太平,我們既面臨發展的難得歷史機遇,也面臨許多新問題、新矛盾和新挑戰,全體中華兒女始終要居安思危、自強不息。
讓所有中華兒女的力量擰成一股繩吧,中華民族從此是戰無不勝的!

D. 戰爭紀錄片觀後感

http://discovery.cctv.com/20070705/101135.shtml

E. 抗日戰爭紀錄片觀後感

建國大業》這一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雲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話題人物齊聚,四大天王中的兩位捂婚天王劉德華,黎明,功夫之王成龍,李連傑,華表獎的雙黃蛋得主陳凱歌,馮小剛,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趙薇,實力派男星姜文,陳道明,陳寶國,葛優等演員紛紛出馬,以置於使筆者無法一一列出,這些大腕在影片拍攝和上映的檔期,每個人身上出一條新聞,對影片的宣傳就不可小窺,更何況中影掌門人韓三平十多年後重新掌鏡,眾大腕零片酬出演,國產片拷貝又創新高等新聞本身就有著巨大噱頭,讓人們重新喚起了對主旋律影片的熱情!
其實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對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觀眾做過嘗試,2005年,為了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台明星梁家輝,劉德凱分別飾演國-共的抗-日英雄,2007年的獻禮影片《八月一日》同樣選用了呂良偉,李子雄飾演了葉挺和汪精衛,兩部影片在這一類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機制無疑使影片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建國大業》在起用明星上可以說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礎上前進了一大步,而且對這一類型片的宣傳,說教的功能大為改觀。國共兩黨人物喜怒哀樂都給予了描寫,凸顯了人性化。然而影片從皓如煙海的史料中選則材料,修改劇本,難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掛一漏萬,下面是筆者看出的幾點,一吐為快。
李宗仁不顧蔣介石的阻撓,硬是選上了副總統。片中有一場蔣,李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職的戲一閃而過,未做交待。其實當時蔣對李很是憤恨,想讓李宗仁出醜,於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職時穿軍裝。自己反到穿一身長袍馬褂。當李宗仁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結果就職典禮時李宗仁站在蔣介石旁邊,象極了一個跟班。
片中結尾處斯-大林對中-共的代表慷慨陳詞: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國,就第一個與中國建交,顯得很丈義。但是片中也提到過一幕,起初共-產黨攻陷南京,蘇聯的駐華使節並沒有留下,而是和蔣介石一同退往廣州,事實上蘇聯對國共兩黨的政策一直是曖昧的。對中國是否劃江而治也提出過意見。但是還是毛-主席有遠見,有魄力,一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詞就點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國人的事還得中國人自己作主!任何國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並沒有無私的援助!
轉眼間新中國已經迎來了自己六十歲的生日,國家日益富強,然而就象片中對國歌的討論一段所說的,我們永遠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惕。用我們的血肉,我們的智慧組建成新的萬里長城,永遠前進,再前進,在世界上找到我們應有的位置!
《建過大業》觀後感範文二:
看完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覺得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是老一輩的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美好的一切。
最讓人難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那一刻,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
我的眼睛也在這一刻濕潤,心中澎湃。
解放上海,我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
更有無數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萬眾沸騰。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來越美好的明天。
台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我們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的生活更應該珍惜。因為這是用鮮血換來的。
祝偉大的祖國60歲生日快樂!!!祖國,我愛你!!!
《建國大業》觀後感範文三:
昨天單位組織一起去看最近相當火的《建國大業》。這還是我第一次進電影院看電影,平常總是看一些網路版的,一是沒有人陪我去影院看,二是沒有人值得我陪去電影院看。
首先我要說一下,去影院看電影還是相當不錯的,呵呵。
《建國大業》作為為祖國六十年獻禮的影片還是相當不錯的。我不是說明星的多少的問題,而是它的故事的整體布局,它節奏的整體把握和它整體氣氛的烘托都是相當不錯的。
從抗日戰爭勝利的重慶會談到最後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中間四年多時間中的共產黨,國民黨和各個民主黨派之間的種種變化,糾葛都一一的展現。有人在看完後說,電影顯得有些倉促,各個時期過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說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裡面展現出全景的建國過程,不管對誰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韓三平的這種表現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
再說說具體的表演,張國立的蔣委員長無疑是「驚艷」的,在形體有差距的情況下能夠用神情,用內心把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慶齡,宋美齡兩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當不錯。國母淡定自若,榮辱不驚的形象深入我心,宋美齡為黨國四處奔波,可謂嘔心瀝血。王學圻事業的大爆發真是誰都擋不住呀!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沒有給自己丟臉。
再說唐國強自從開發出來演毛主席之後,我覺得就基本是那個樣子了,《長征》首次見他確實感到驚嘆,但是後來的所有影視劇包括《建國大業》,我感覺沒有什麼進步了,也許這就是極致了?也許毛主席真的就是這個樣子了?也許是審美疲勞了?咱也不知道了。劉勁等特性演員的表演在劇本的要求下倒是小有上進。民主黨派領導人的扮演者給人新奇,贊嘆的印象,民盟,民革這些主要領導人個人性格魅力的展示無疑是這部影片的特點之一。甄子丹,趙薇,馮鞏,章子怡,苗圃,郭德綱等人的客串都起到了自己的作用,可以說他們的角色,不用大腕也可以演,大腕的加入可以說是錦上添花

F. 求抗日戰爭紀實片觀後感100字至200字

1937年10月19日,八路軍一二九師七六九團團長陳錫聯率隊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炸毀戰機24架,震驚中外,成為抗日戰爭中的著名戰役。1937年10月9日凌晨,769團在團長陳錫聯率領下,突然襲擊了位於山西代縣以南的的日本侵華軍隊陽明堡機場。該團六百多名勇士沖進機場,與日軍展開白刃戰,炸毀機場上全部24架飛機,三營長趙大力以及一百餘名勇士壯烈殉國,用他們的鮮血換來了我軍軍史上「以弱勝強」的輝煌戰例,極大地振奮了中華民族的抗戰熱情。

片中開始時是趙營長和晉綏軍搶奪火車皮。電影剛開始我就被這個胖乎乎的東北漢子所吸引,看他舉著郭記者的衣服,當陳錫聯決定夜襲陽明堡機場時,他是第一個站起來鼓掌叫好的!

有一段給我印象很深,陳團長讓趙大力去摸鬼子機場所要通過的滹沱河。當他發現有小日本兒時,不斷向郭記者使眼色.擺手。小日本兒發現河裡有東西就往水裡開了槍。趙大力沉到了水裡。郭記者抱著趙大力的衣服回來了,她以為他死了,哭的很傷心。看到這兒,班級的氣氛也因劇情的牽動而沉默了,我卻笑出了聲,不是因為我冷血,而是我預感到可愛的趙大力不會就這么死了,想像著他光著屁股或用樹葉擋著回來時候的樣子,所以我笑了。但他可比我聰明的多了,他穿著小日本兒的衣服,還繳了三把三八大杠兒回來。我很感動的是陳團長對他說的話:」趙大力你給我聽著,就是三架飛機我也不稀罕!」陳團長出去了,趙大力笑了~

陳團長堅定了決心,偷襲鬼子的機場,並立刻作出了偷襲的具體部署。襲擊機場的任務由3營來完成,其他兩個營的任務是破壞崞縣到陽明堡之間的公路和橋梁,阻擊崞縣和陽明堡方向的可能增援之敵。趙營長在整完隊後走到陳錫聯面前敬禮,到:」報告團長,趕死隊集合完畢。」每個人都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3營戰士們在營長趙大力的率領下,用鐵剪剪開敵人的鐵絲網,神不知鬼不覺地摸進了機場。趙大力帶10連向機場西北角運動,准備襲擊敵人守衛部隊的指揮部,11連徑直向中央的機群撲去。當10連的行動被鬼子發現時,雙方同時開了火。頃刻間,槍聲、爆炸聲、喊殺聲混成一片...

給了我極大震撼的是最後的趙大力,他在英勇殺敵的同時還不忘保護陳團長,在臨死前,他硬是挺著站了起來,回過頭,用嘶啞的嗓子對著團長說了最後五個字:」團長 三架了」然後微笑著走向了飛機...

班級里一片嗚咽聲,我極力控制的淚水在這一刻奪框而出...

G.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實片觀後感!急!!!

觀<<夜襲>>有感

1937年10月19日,八路軍一二九師七六九團團長陳錫聯率隊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炸毀戰機24架,震驚中外,成為抗日戰爭中的著名戰役。1937年10月9日凌晨,769團在團長陳錫聯率領下,突然襲擊了位於山西代縣以南的的日本侵華軍隊陽明堡機場。該團六百多名勇士沖進機場,與日軍展開白刃戰,炸毀機場上全部24架飛機,三營長趙大力以及一百餘名勇士壯烈殉國,用他們的鮮血換來了我軍軍史上「以弱勝強」的輝煌戰例,極大地振奮了中華民族的抗戰熱情。

片中開始時是趙營長和晉綏軍搶奪火車皮。電影剛開始我就被這個胖乎乎的東北漢子所吸引,看他舉著郭記者的衣服,當陳錫聯決定夜襲陽明堡機場時,他是第一個站起來鼓掌叫好的!

有一段給我印象很深,陳團長讓趙大力去摸鬼子機場所要通過的滹沱河。當他發現有小日本兒時,不斷向郭記者使眼色.擺手。小日本兒發現河裡有東西就往水裡開了槍。趙大力沉到了水裡。郭記者抱著趙大力的衣服回來了,她以為他死了,哭的很傷心。看到這兒,班級的氣氛也因劇情的牽動而沉默了,我卻笑出了聲,不是因為我冷血,而是我預感到可愛的趙大力不會就這么死了,想像著他光著屁股或用樹葉擋著回來時候的樣子,所以我笑了。但他可比我聰明的多了,他穿著小日本兒的衣服,還繳了三把三八大杠兒回來。我很感動的是陳團長對他說的話:」趙大力你給我聽著,就是三架飛機我也不稀罕!」陳團長出去了,趙大力笑了~

陳團長堅定了決心,偷襲鬼子的機場,並立刻作出了偷襲的具體部署。襲擊機場的任務由3營來完成,其他兩個營的任務是破壞崞縣到陽明堡之間的公路和橋梁,阻擊崞縣和陽明堡方向的可能增援之敵。趙營長在整完隊後走到陳錫聯面前敬禮,到:」報告團長,趕死隊集合完畢。」每個人都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3營戰士們在營長趙大力的率領下,用鐵剪剪開敵人的鐵絲網,神不知鬼不覺地摸進了機場。趙大力帶10連向機場西北角運動,准備襲擊敵人守衛部隊的指揮部,11連徑直向中央的機群撲去。當10連的行動被鬼子發現時,雙方同時開了火。頃刻間,槍聲、爆炸聲、喊殺聲混成一片...

給了我極大震撼的是最後的趙大力,他在英勇殺敵的同時還不忘保護陳團長,在臨死前,他硬是挺著站了起來,回過頭,用嘶啞的嗓子對著團長說了最後五個字:」團長 三架了」然後微笑著走向了飛機...

班級里一片嗚咽聲,我極力控制的淚水在這一刻奪框而出...

H. 抗日戰爭觀後感大全80字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人民抗戰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爆發時間最早、歷時最長。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堅定了盟國與法西斯作戰的信任,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中國人民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看著閱兵式上的官兵們雄赳赳氣昂昂、英姿颯爽的樣子使人們倍感精神振奮、非常自豪,有這樣的軍隊、有這樣的官兵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非常驕傲。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紀念活動,引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與熱愛和平的國家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回顧70年前,以前的中國是怎樣一種社會情況,內憂外患,貧困落後,今日可謂是截然不同了。現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設備,巨艦橫行海洋,坦克碾壓陸地,戰機翱翔長空,核武器威懾世界。現在的國家發展日新月異,這便是社會建設者立下的赫赫戰功。二十一世紀,看見了祖國的飛速進步與發展,但我們不能夠停留在別人的成果中,我們應建立起遠大的理想與目標,向著我們遠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這就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做的。

自強不息,激流勇進,永不服輸,是我們中華人民的傳統精神。歷史表明了我們將來的路不可能一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風順。只是這條路我們會走下去,因為正是這些迎刃而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刻苦鑽研才成就了我們祖國的今天,成就了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

現在,中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作為中華民族子女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更應當為祖國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奮斗吧,為我們的祖國有我們而自豪!

察看後真可謂感慨萬千。我可靠在看完《勝利日大閱兵》後每個人都會有所改變,讓我們丟掉昨天的不快與氣餒,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國繁榮昌盛,更加繁榮富強,早日成功祖國的偉大復興!中國——萬歲,中國——加油!

I. 1000字抗日戰爭影視劇的觀後感

自古英雄出少年。
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涌現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跟父輩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起了沉重的抗爭。
他們的傳奇事跡經過藝術家們的演繹,成了經典的歌曲、小說、電影,幾十年來被人們傳頌,經久不衰。
活在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地打動了,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國成立後,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投資拍攝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兒童中又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銀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這部影片榮獲了1980年中國第2屆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後來,小兵張嘎的故事又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家喻戶曉的電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攜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廣大觀眾特別是孩子們的喜愛。
這部上世紀50年代拍攝的黑白片不僅在國內影響很大,而且在國際電影節上兩次獲獎。1955年,在英國第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榮獲優勝獎,是新中國在國際上獲獎的第一部兒童故事片。
小說里的抗日小英雄——雨來
蘆花村裡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裡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
這是小說《雨來沒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裡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他參軍以後,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在他眼前。於是,他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說《雨來沒有死》,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好評。
新中國成立後,教育部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知他的小說改名《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兒童劇團——孩子劇團
孩子劇團是抗日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和愛國知識分子創辦的兒童藝術團體。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國主義侵犯上海,以滬東臨青學校為主的一部分中小學生,自發地在難民收容所進行抗日宣傳活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難教育社得知情況後,立刻派人前往,於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劇團。
孩子劇團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抗日救亡愛國宣傳。小團員大多是10-15歲的孩子,他們在老師的領導下,進行各種宣傳抗日節目的排練,然後再深入到各地特別是抗日前線去演出,宣傳抗日。
孩子劇團的足跡遍及8個省市和幾十個農村集鎮,演出過《樂園進行曲》、《猴兒大王》等優秀節目,為宣傳抗日做出了貢獻。
最年輕的抗日組織——抗日兒童團
抗日兒童團是廣大抗日根據地在抗戰中成立的兒童組織。
盡管與敵人的斗爭非常艱苦,廣大抗日根據地仍處處成立了抗日兒童團,把兒童納入組織的關懷。毛澤東和朱德曾多次題詞勉勵兒童團員。
兒童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生產,同時也擔負著「宣傳抗日」「偵察敵情捉漢奸」「站崗放哨送書信」等任務。
在百團大戰中,王家峪兒童團幫助八路軍割草喂馬,為前線送干糧;晉察冀邊區兒童團破壞日軍的交通干線近百次,牽制了敵人的進攻和掃盪,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兒童團的成立不僅給孩子的生活帶去了樂趣和希望,同時壯大了抗日隊伍的力量,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革命接班人。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紀錄片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