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和蘇聯的關系什麼時候破裂的為什麼
赫魯曉夫領導下的蘇聯調整了內政外交政策,對外緩和了與資本主義世界——尤其是與美國的關系,這引起了中國的極大不滿。
蘇聯提倡與資本主義國家「和平共處」,因為核戰爭將會毀滅全人類。
而中國卻認為戰爭不可避免,即使發生了戰爭,「勝利的人民,他們在帝國主義死亡的廢墟上,將會以極迅速的步伐,創造出比資本主義制度高千百倍的文明,創造起自己真正美好的將來」(《列寧主義萬歲》1960年)
中國說赫魯曉夫懼怕戰爭,蘇聯說中國有「戰爭癮」
另一方面,蘇聯在經濟上實行了類似「改革開放」的政策,中國對此大加批判,說在蘇聯形成了「現代修正主義的中心」
還有赫魯曉夫恢復了和南斯拉夫的關系,承認其是社會主義國家,對此中國也極為憤慨,認為南斯拉夫的「工人自治」經濟是修正主義的急先鋒
蘇聯提出在中國建立「聯合艦隊」,和在中國境內建立無線電站,中國認為侵犯了主權,沒答應。赫魯曉夫很生氣。再加上中國「大躍進」中對蘇聯專家的意見置之不理,認為「太保守」,最後蘇聯撤走了專家
再後來分歧愈演愈烈,以至於兩國在珍寶島兵戎相見。蘇聯稱中國是新的戰爭策源地,中國稱蘇聯為「蘇修社會帝國主義」
『貳』 中國對蘇聯的戰爭過程
珍寶島位於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面積0.74平方公里,歷來為中國領土,當地居民祖祖輩輩在這里從事生產活動,中國邊防軍也一直在這一地區執行巡邏任務。自六十年代初期後,隨著中蘇關系的不斷惡化,中蘇邊界開始多事。六十年代中期後,蘇聯不斷對中國實施軍事壓力和威脅,在中蘇邊界上挑起事端,從1964年10月至1969年2月,蘇聯軍隊在中蘇邊境地區挑起各種邊境事件達4180餘起。1967年後,蘇聯邊防軍開始入侵中國領土珍寶島,阻撓中國邊防部隊巡邏隊上島巡邏,多次製造流血事件,打死打傷中國邊防部隊巡邏官兵多人,抓捕中國漁民。對於蘇軍的挑釁行徑,中國邊防部隊嚴格執行中國政府、中央軍委的指示,採取了極大的剋制忍讓,但蘇聯政府對中國政府的嚴正抗議和警告置若罔聞,蘇聯邊防軍的挑釁行為毫無收斂。
1969年3月2日8時,中國邊防部隊派出巡邏分隊登島執行巡邏任務。蘇軍發現後,立即出動70多人,分乘2輛裝甲車、1輛軍用卡車和1輛指揮車,從蘇聯境內分路向珍寶島急進,接近珍寶島後,列開戰斗隊形向中國邊防巡邏分隊進逼,並以一部兵力向中國邊防巡邏分隊的一個小組側後穿插。入侵蘇軍不顧中國邊防巡邏分隊向其發出的警告,突然開槍射擊,打死打傷中國邊防巡邏人員6人。中國邊防巡邏分隊被迫進行自衛還擊。中國邊防巡邏第二小組聽到槍聲後,在班長周登國的指揮下,給側後的入侵蘇軍以沉重打擊。隨後,中國邊防巡邏分隊發起反擊,但遭到叢林中蘇軍的猛烈射擊。中國邊防戰士於慶陽猛然躍起,向叢林蘇軍射擊,吸引火力。蘇軍火力向他射擊,擊中他的頭部,他倒下後不久,頑強地站起,端起沖鋒槍繼續向蘇軍沖擊,直至英勇犧牲。副連長陳紹光指揮一個班迂迴到叢林中蘇軍側後,但一股蘇軍又從他的側後沖來,兩面機槍夾擊他們。陳紹光一面指揮分隊英勇還擊,一面奮勇向蘇軍一個機槍火力點沖去。這時他身受重傷,仍然堅持移動到有利位置,打掉了這個火力點後,倒在了血泊中。經1個多小時激戰,中國邊防部隊擊退了入侵珍寶島的蘇聯邊防軍。
3月15日凌晨,蘇軍邊防軍60餘人在6輛裝甲車的掩護下,從珍寶島北端侵入。中國邊防部隊某部營長冷鵬飛奉命帶領一個加強排登島,與入侵蘇軍形成對峙。8時許,蘇軍發起攻擊,冷營長沉著指揮,堅守有利地形,指揮部分兵力分割蘇軍,經一個小時激戰,打退了蘇軍的進攻。
9時46分,蘇聯邊防軍在炮火掩護下,出動6輛坦克5輛裝甲車向珍寶島接近,從南北兩側發起攻擊,並以密集火力封鎖江叉,攔阻中國邊防部隊登島支援。堅守在2號陣地上的無坐力炮班長楊林,佔領有利地形阻擊蘇軍,待蘇軍坦克駛近到只有10餘米遠時,他接連投出5枚手雷,打亂蘇軍隊形,使其一輛坦克闖入雷區被炸壞。楊林帶兩個炮班機動射擊,他連續擊中3輛裝甲車,但他也不幸被蘇軍坦克炮火擊中壯烈犧牲。
13時35分,蘇軍邊防軍縱深炮火猛烈襲擊中國防禦陣地,正面達10公里,縱深約7公里。炮擊2小時後,蘇軍100餘人在10輛坦克和14輛裝甲車掩護下,發起第三次進攻。守島的中國邊防部隊分割其步兵與裝甲、坦克聯系與蘇軍近戰,減弱其火力。火箭筒手華玉傑越打越勇,在零下30多度冰天雪地里,甩掉棉衣和絨衣,先後擊毀擊傷蘇軍4輛裝甲車。經50多分種激戰,勝利地粉碎了蘇聯邊防軍的第三次進攻。
這一天,蘇軍先後出動50餘輛坦克、裝甲車和100多名步兵,運用直升飛機和縱深炮火掩護,並炮擊中國境內縱深地區。中國邊防部隊同入侵蘇軍共激戰9個多小時,頂住了蘇聯邊防軍的6次炮火急襲,擊退了蘇聯邊防軍的3次進攻,勝利地保衛了珍寶島。
17日,蘇聯邊防軍又出動步兵70多人,向島上敷設地雷,企圖阻止中國邊防部隊登島並拖回被中國邊防部隊擊壞滯留在江叉的一輛T-62型坦克。中國邊防部隊以炮火將其擊退,被炸壞的蘇軍坦克被中國邊防軍繳獲,成為蘇聯侵略中國領土的鐵證。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國邊防部隊在嚴寒條件下,面對蘇軍的先進坦克、裝甲戰車,毫不畏懼,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採取靈活的戰術,用鮮血和生命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尊嚴。作戰中,人民群眾積極支前,保證了反擊作戰的勝利。為了表彰黑龍江邊防部隊的英雄事跡,中央軍委於7月30日發布命令,授予孫玉國、杜永春、華玉傑、周登國、冷鵬飛、孫征民、楊林、陳紹光、王慶榮、於慶陽等10名官兵以「戰斗英雄」稱號,給邊防部隊偵察連、一連和公司邊防站等10個單位各記一等功一次。
『叄』 蘇聯為何與中國關系破裂
在X命戰爭年代,蘇聯一直大部分時間控制中國,從建黨到1935年。
1949年後中國交了投名狀,參加朝鮮戰爭,成為蘇聯盟友。蘇聯開始大規模援助中國建設。
蘇聯在赫魯曉夫時,還想成為國際X產主義運動的首領,中國的XXX也想做首領。所以兩國開始論戰。
在赫魯曉夫之後,中國全然不再把蘇聯放在眼中,在邊境地區的珍寶島等發生戰斗後,兩國關系正式破裂。
『肆』 抗日戰爭時期,蘇聯與中國的關系好嗎
抗日戰爭初抄關系不錯,國與國永遠是為了利益,因為靠中國緩沖日本對蘇聯的壓力,避免同德日兩線作戰,而且援助武器與援華飛行員。隨著美國的參戰,援助逐漸被美代替,後期看到中國政府靠向美國就冷淡了,而且在中國培植親蘇的勢力,違反協定把手裡的關東軍武器裝備與地盤偷偷的交給反對黨做本錢,使抗戰勝利後的中國再次陷入了內戰,中國的發展進一步倒退,與當時的中國合法政府就撕破臉皮了。
『伍』 歷史上中國和蘇聯的關系有哪些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91年蘇聯解體的四十餘年中,中蘇關系跌宕起伏,迂迴曲折,撲溯迷離,動人心弦;在這四十餘年中,既有情意融融的春天,也有秋風颯颯的秋天,更有白雪皚皚的冬天;在這四十餘年中,既發生過許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團結一致的美好故事,也發生過許多令人驚詫不已、啼笑皆非、悲痛遺憾的事件……這四十餘年的歷史,這四十餘年歷史中的許多事件,至今仍令人回味無窮,仍值得人們深刻思考……
大致分為四個歷史時期:
第一個時期,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到1956年2月蘇共二十大的召開。這是中蘇關系的友好合作時期。
第二個時期,從1956年2月的蘇共二十大到1965年3月的「19國共產黨莫斯科會議」。這是中蘇關系分歧,論戰和徹底破裂時期。
第三個階段,是從1963年7月14日蘇聯發表《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給蘇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的公開信》到1964年10月赫魯曉夫下台。這是中蘇公開論戰階段。
在這一階段,雙方圍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總路線」及所涉及的一切重大問題,進行了指名道姓的、激烈的、公開的論戰。
第四個階段,是從1964年10月赫魯曉夫下台到1965年3月「19國共產黨莫斯科會議」。這是中蘇兩黨關系的徹底破裂階段。
回顧四十年中蘇關系的歷史,特別是那段使整個世界驚詫萬分的中蘇公開大論戰的歷史,有許多經驗和教訓值得總結和汲取。以今天的認識水平來看,當時雙方所提出的許多理論觀點和採取的許多做法值得重新認識和反思。
『陸』 二戰中蘇聯抗擊法西斯的戰爭與中國的關系
我們不可以二戰期間蘇聯於中國的偉大友誼。我們不可以忘記曾經為中國抗戰事業付出巨大幫助的蘇聯朋友,不可以忘記給中國抗戰輸血的國際大動脈,不可以忘記曾經浴血長空的蘇聯援華航空隊,不可以忘記為中國軍隊運籌帷幄悄然隱身的蘇聯軍事顧問……同時,我們也不應忘記中國作為蘇聯堅強的盟友,以巨大的民族犧牲不停地抗擊日軍,使其始終無力北上侵略蘇聯,由此在戰略上對蘇聯的衛國戰爭給予了堅強的策應。
一、蘇聯熱誠援華堅定國民黨抗戰信心
在中國全面抗戰的頭4年,蘇聯給予中國熱誠的幫助,同當時歐美國家對日的綏靖政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1937~1939 年是中國孤軍奮戰時期。中國抗日戰爭的條件以這一階段最為不利, 國際上只有蘇聯一國真正援華;美英等西方大國目光短淺,看不到大禍將要臨頭,反而助紂為虐,或大搞遠東慕尼黑或大做軍火生意。
在中國獨自苦撐反法西斯戰爭大旗、急需外援之時,蘇聯主動地伸出了援助之手。淞滬會戰前夕,蘇聯駐中國大使就曾主動表示願意貸款援華。蘇聯的援助對於樹立起國民黨政府的抗戰信心,起了重大作用。蔣介石曾對此評價道:「我國對日戰爭已逾兩年,由於蘇聯各族人民對中國的深切同情支持,予以物質及道義的援助,使有可能進行長期的解決戰爭。」
1938-1940年間,蘇聯政府共貸給國民黨政府4.5億美元,以供其購買蘇式武器裝備。從1938年3月~1941年6月,實際使用為2.5億美元給中國。據國民黨方面的統計,從1937年10月至1941年,中國從蘇聯購買了飛機997架,坦克82輛坦克,火炮1000門,機槍5000餘挺汽車1000餘輛。
蘇聯還向中國派出了6個飛行中隊的志願航空隊,協助國民黨政府建設空軍和參加對日空戰。這一時期,蘇在華軍事顧問和技術專家達3665人,他們被分配到國民黨中央參謀部、戰區司令部等單位工作。駐華武官兼總軍事顧問的崔可夫將軍,還曾參與制訂宜昌戰役和長沙戰役的作戰計劃。蘇聯的援助持續到1941年3月,蘇軍事顧問團於1942年初撤離中國。此外,蘇軍於1945年8月9日發起的遠東戰役以直接的軍事行動援助了中國的抗戰,徹底殲滅日本陸軍最後精銳70萬人的關東軍,解放了我國東北地區,並迫使日本最終投降。
二、遠東蘇軍摧毀日軍基地 達成對日合圍
蘇聯的志願航空隊在中國的空戰中戰功卓著,為削弱日軍空中優勢作出了巨大貢獻。先後來華的志願隊人員有2,000多人,他們多次出動轟炸機打擊日軍的機場、港口、倉庫、艦船等目標,還參加過保衛南京、武漢、南昌、重慶、成都、蘭州等城市的空戰。如,1938年2月23日,志願隊對台北日軍機場空襲成功,引起中外轟動。在援華空戰中,有15名蘇飛行員獲得蘇聯英雄稱號和金質勛章。
駐守在遠東中蘇邊境的蘇軍長期牽制著日本數十萬精銳部隊,對中國抗戰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特別是遠東戰役,蘇軍以直接的軍事行動支援了中國的抗戰。此役殲滅了數十萬關東軍,摧毀了日本苦心經營了14年,投資達100億美元的東北戰略基地,使日本失去了占其全部工業1/3左右的東北。日本法西斯依恃中國東北和朝鮮的土地負隅頑抗的企圖徹底破產;同時,遠東戰役達成了盟軍對日本本土的合圍,是迫使日本投降的一大關鍵性因素。是役,蘇軍殲滅關東軍22個師團,俘594,000餘人,斃8萬餘人(其中將官148人),擊沉驅逐艦2艘、其他艦艇48艘,繳獲飛機920架,坦克369輛,大炮2500多門以及大量的軍用物資,足見其貢獻之大。
還在中國全面抗戰的第二年,毛澤東就在《論持久戰》一中預言,中國的抗日戰爭,「所謂變劣勢和完成反攻准備,是包括中國自己力量的增長,日本困難的增長和國際援助的增長在內的」。後來歷史的發展正是如此。蘇聯的對華援助,對中國抗戰的勝利都產生過積極作用,應實事求是地予以肯定的評價。
三、中國緊緊捆住日軍 避免蘇聯兩線作戰
雖然抗戰時期中國是一個積貧積弱的中國,但14年漫長的抗戰中,苦難的中國人民仍以數百萬軍人、上千萬民眾的犧牲,凝成血肉長城,這一切抗戰的努力無愧於所獲得的國際援助。中國軍民艱苦卓絕的抗戰,以巨大的民族犧牲,也在真誠地支援著友鄰的盟國蘇聯。中國的抗戰使得日軍始終無法北進向蘇聯進攻,無法實現與其法西斯盟友德軍的戰略策應——東西對進夾攻蘇聯。
團結就是力量,為正義戰爭謀取國際援助,本來就是同盟國之間的相互支援,是對其國家利益的維護。斯大林給駐華武官崔可夫的任務就是幫助中國緊緊捆住日本侵略者的手腳,「這就可望,由於我國的援助和蘇美盟國的援助,蔣介石即使不能打退日本的侵略,也能長期拖住它。」中國的抗戰的確達到了拖住日本侵略的目的,使得蘇聯避免了兩線作戰,中國人民英勇的抗日戰爭,使日本侵略軍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泥淖,使其無力北顧同德國夾擊蘇聯,更無力抽出兵力派往歐洲戰場,這就割裂了德、意、日軍隊的戰略配合。特別是在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等重大戰役期間,蘇軍正是考慮到遠東比較安全,才敢於將大批援軍滾滾西運,不僅解除了被圍林的危機,而且得以反包圍德軍,轉守為攻,取得勝利。
毛澤東曾在1942年11月間,蘇軍危難的關頭准確預言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蘇軍必將獲勝,而且預言此戰將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為何,毛澤東預言如此准確?那是因為蘇聯衛國戰爭的命運同中國抗日戰爭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連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袖都在殫精竭慮地研究蘇聯反法西斯戰爭的進程;也因為有一批中共的軍事精英正在蘇聯學習,為毛澤東研究蘇聯提供了准確的高超的戰略分析。在蘇聯學習軍事的林彪、劉亞樓、盧冬生、唐鐸、許光達等一批中共將領,時刻關注著蘇聯衛國戰爭的命運,也為蘇聯的衛國戰爭出謀劃策。
四、中國軍人參與衛國戰爭配合蘇紅軍取勝
劉亞樓在伏龍芝軍事學校學習期間,認真研究了蘇德戰爭一旦爆發的話,德軍進攻蘇聯路線。他認為德軍主攻的方向不會是拿破崙1816年入侵俄羅斯的路線,因為德軍的機械化裝甲大軍不同於拿破崙的騎兵,不能走土質松軟、水網、稻田遍布的路線。而走白俄羅斯至莫斯科距離最短,沿途土質也堅硬,適合德軍裝甲集團的突襲。他的這一主張,得到了在蘇聯養病的林彪的認可。劉亞樓的意見,通過共產國際傳給了蘇軍的高層,可惜劉亞樓的這個意見沒有為蘇聯最高軍事領導斯大林被採納。1941年6月納粹德國發起對蘇聯的閃擊戰證實了劉亞樓的判斷是正確的。
與之相關的另一個事情是,中共情報人員閻寶航搞到了德國即將入侵蘇聯的戰略情報,而且准確的時間就在6月22日。這一寶貴的情報通過中共中央轉給了蘇聯最高層,然而,竟未引起蘇聯「老大哥」足夠的重視。德軍在22日發起對蘇聯的閃擊後,僅20多天,其中央集團軍已深入蘇聯國境450~600公里,僅僅在明斯克和基輔兩地,德軍就俘虜蘇軍達120萬人。蘇軍統帥部要是吸收了劉亞樓的意見、相信閻寶航的情報的話,相信不會發生這么大的損失了。真是可惜可嘆!
德軍閃擊蘇聯後,在蘇聯的中國人也紛紛行動起來,參加到蘇聯的衛國戰爭中。當時在蘇聯的中國人主要有三部分人:一部分是在蘇聯學習軍事的中國紅軍領導人,一部分是在莫斯科國際兒童院的中國領導人的子女,還有一部分是退入蘇聯的東北抗聯教導旅的指戰員。第一部分的如劉亞樓、盧冬生等中國紅軍將領,在蘇聯伏龍芝軍校畢業後,參加蘇聯紅軍,分派到遠東的東北抗聯教導旅負責軍事訓練工作。1945年8月9日,蘇聯發起遠東戰役後,隨蘇軍一起打回了中國東北。第二部分的如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瞿秋白的女兒瞿獨穎,劉少奇的女兒劉愛琴等,毛岸英參加了蘇聯紅軍,而其他的人則做織毛衣、織布等,為蘇軍後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第三部分的抗聯教導旅發揮的作用最大,他們不斷派人回東北幫助蘇軍收集情報,遠東戰役發起後,又作為先遣人員,為蘇軍做先導、引導轟炸目標等,配合蘇軍迅速佔領各大城市,為蘇軍迅速打垮日本關東軍、攻佔整個東北發揮了重要作用。
總之,當年中國與蘇聯兩個近鄰的同盟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始終緊密團結、互相支援、遙相呼應,這種真誠的友誼和高度的國際主義精神,正是打敗德、日、意法西斯的一大關鍵,也是維護人類和平與正義、留芳千古的寶貴精神財富。
『柒』 中國和俄羅斯在解放後戰爭過嗎中俄關系轉好的表現有什麼
珍寶島位於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面積0.74平方公里,
1969年3月2日8時,中國邊防部隊派出巡邏分隊登島執行巡邏任務。蘇軍發現後,立即出動70多人,分乘2輛裝甲車、1輛軍用卡車和1輛指揮車,從蘇聯境內分路向珍寶島急進,接近珍寶島後,列開戰斗隊形向中國邊防巡邏分隊進逼,並以一部兵力向中國邊防巡邏分隊的一個小組側後穿插。入侵蘇軍不顧中國邊防巡邏分隊向其發出的警告,突然開槍射擊,打死打傷中國邊防巡邏人員6人。中國邊防巡邏分隊被迫進行自衛還擊。經1個多小時激戰,中國邊防部隊擊退了入侵珍寶島的蘇聯邊防軍
3月15日凌晨,蘇軍邊防軍60餘人在6輛裝甲車的掩護下,從珍寶島北端侵入。中國邊防部隊某部營長冷鵬飛奉命帶領一個加強排登島,與入侵蘇軍形成對峙。8時許,蘇軍發起攻擊,冷營長沉著指揮,堅守有利地形,指揮部分兵力分割蘇軍,經一個小時激戰,打退了蘇軍的進攻。
17日,蘇聯邊防軍又出動步兵70多人,向島上敷設地雷,企圖阻止中國邊防部隊登島並拖回被中國邊防部隊擊壞滯留在江叉的一輛T-62型坦克。中國邊防部隊以炮火將其擊退,被炸壞的蘇軍坦克被中國邊防軍繳獲,成為蘇聯侵略中國領土的鐵證。
這就是珍寶島對蘇自衛反擊戰
中蘇分裂也使蘇聯陷入了東西兩線同時緊張的艱難處境。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在蒙古駐軍,支持越南搞地區霸權主義。在拼湊反華包圍圈、威脅中國的同時,蘇聯經濟發展停滯,與西方的差距拉大,國內民族矛盾日益尖銳,不得不尋求擺脫危機的出路,試探改善中蘇關系。
1979年9月下旬,第一輪副外長級的中蘇國家關系談判在莫斯科舉行
1979年年底,蘇軍大舉入侵阿富汗,對中國的西部邊疆構成新的威脅。中國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繼續舉行中蘇國家關系談判是不適宜的,因此,建議將談判延期舉行。
1982年3月,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發表講話,聲明蘇聯願意改善同中國的關系。鄧小平抓住時機,肯定了勃列日涅夫講話中的積極因素,要求蘇聯拿出實際行動,消除對中國安全的威脅。1982年10月5日至21日,中蘇特使第一輪磋商在北京舉行。中蘇關系正常化的航船重新啟動,
1989年5月15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來華正式訪問。5月16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委員會主席鄧小平與戈爾巴喬夫舉行中蘇最高級會談。鄧小平說,今天我們可以宣布我們兩國、兩黨關系正常化了。我們這次會見的目的是八個字,「結束過去,開辟未來」。
『捌』 想了解關於蘇俄國內戰爭的歷史
20世紀初葉,正是舊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時期。內外交困之下,數以百萬計的農工被迫逃亡國外謀生。其中東三省和直隸(今河北、京津)及山東的勞工主要流亡到了沙俄。 國弱遭人欺,這些逃生和被掠去的勞工在沙俄受著特別殘酷的剝削。於是他們當中一些先進分子認識到要幫助俄國人民徹底推翻沙皇政權才能獲得自由與解放。 「十月革命」以前就曾有許多華工投入到俄國革命戰斗組織中去。如1916年彼得格勒造船廠的十幾名中國人就加入了彼得堡赤衛支隊攻打冬宮的戰斗。真正第一個有組織的中國國際部隊是在1918年初於普里德涅斯特羅維耶成立的「中國營」。其創建人是中國青年桑富陽。1918年1月,當英美操縱羅馬尼亞軍隊向俄國進攻時,桑富陽向蘇俄第2革命軍代表大會提議成立一個中國營。此提議得到了蘇俄政府的認可。列寧曾特別指示要支持「中國國際部隊的組建」。 桑富陽一邊鼓動同胞們報名,一邊游說於莫斯科軍政界。很快第一支中國國際部隊———中國營成立了。它只有100多名戰士,裝備也不好,但這個營作戰卻一往無前。它從成立大會直接走向戰場。在追擊裝備良好的德國軍隊時,中國營的士兵英勇無畏,僅憑戰士的雙腳行程數百公里,直達德國腹地。同年9月,中國營又編入莫斯科第21特別旅團隊,奉命深入到諾伏霍別爾區與白匪軍作戰。中國營作為該戰區的最後一個預備隊來打破對峙的僵局。進攻開始後,中國營冒著白軍密集的彈雨奮勇沖擊。他們視死如歸的氣概連自負勇敢的蘇俄紅軍都自嘆不如。 此後,蘇俄各地的中國國際部隊如雨後春筍般地紛紛組建起來,其中規模從聯隊、團到分隊、連大小不等,總數有數十個之多。其中最大的有伏龍芝中國獨立團(又稱奧斯特羅戈日基團,後編為伏龍芝第1步兵師第6團),任輔臣領導的中國團(編入蘇軍第3軍第29師),敖德薩中國獨立支隊,斯比里侈諾夫支隊,彼德格勒國際支隊,別爾米中國國際支隊等等。這些中國國際支隊的人員都超過了 300人,而且都是成獨立的戰斗單位作戰。其餘的中國志願人員則以較小的編制混編於蘇俄紅軍各部隊之中。一度成為紅軍象徵的蘇俄內戰英雄基夫維則指揮的舉世聞名的16步兵師和「卡門什洛團」、華西里·伊萬諾維奇·夏伯陽指揮的第25 步兵師里,都有許多中國志願人員。在這些英雄部隊的史館檔案里,還能發現許多中國人的名字,多的竟超過百名。 最令蘇俄軍人吃驚和贊嘆的是,所有的中國志願人員都無一例外地珍惜自己的民族榮譽。中國國際部隊的武器肯定比不上正規紅軍的精良,但他們創造的奇跡卻毫不遜色。別爾米中國國際支隊在喀馬河鎮壓白衛軍叛亂作戰中,獨抗數倍於己之敵。150多名戰士無一退逃,直至全部戰死。政委郭旺琴被俘不屈,竟被白衛軍慘無人道地碎屍。戰後蘇俄紅軍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為他們在喀馬河畔建立紀念碑,碑文是「1918年為保衛蘇維埃政權而殉難的中國國際營戰士、『魯斯洛 』號輪船及游擊隊員之公墓」。 在「十月革命」第一周年紀念前夕,中國團奉命趕赴與白匪軍作戰的維爾赫土裡耶前線去換防。白匪軍趁中國團剛剛換防立足未穩,調集重兵發動攻擊。在沒有炮兵支援的情況下,中國團擊退了敵人的猛烈進攻。當時第29師師長情不自禁地發布戰地通令:「在維爾赫土裡耶方面近期歷次戰斗中,中國團表現得特別頑強。往往出現這種情況,即中國團被圍困在敵人鋼鐵般的包圍圈中,但是由於這個團具有堅強不屈的精神,組織嚴密,革命紀律性強,指揮人員調度得當,所以這個團每次都是憑著火力與刺刀為自己殺出一條血路,而且邊戰邊退轉入新陣地。中國戰士們在戰斗中表現出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氣概以及沉著應戰優點。情況越是艱險,中國戰士們的戰斗紀律性越是堅強……我很榮幸代表俄羅斯蘇維埃聯盟社會主義共和國向中國團及其指揮人員致以深切的感謝。」 在隨後的諾伏—屠林戰役中,中國團擊斃了兩倍於己的白軍,最後全團只有 62人生還。團長任輔臣英勇犧牲。1918年12月28日的《公社社員報》上深情地寫道:「任輔臣同志在中國戰士們中間享有很高的威望。他把一切威信和聲望等等,均用來為蘇俄服務……革命戰士們對這位異國人民的好男兒、這位為全世界被壓迫人民的事業而獻出自己生命的任輔臣同志,奉若神明,永遠懷念。」蘇聯元帥戈里科夫在日記中寫道:「在我國前線作戰的中國各連隊,其特點是頑強不屈和異乎尋常的、如雄獅般搏鬥的勇敢精神。」這位元帥當時還是一名戰士。他的內心獨白應是毫不誇張的肺腑之言。 1923年底,蘇聯完全平息了國內匪軍勾結協約國侵略者挑起的戰火。和平生活開始了。中國志願人員完成了他們的使命。隨著蘇聯紅軍的裁減,這些志願部隊也解散了。經過5年苦戰,倖存的志願戰士已不足1/3了,即使活著的人也都大多被傷病困擾。 有些骨幹分子回到祖國又投身於革命之中。他們運用在蘇聯學到的革命經驗進行斗爭,組織罷工、起義直到把自己的生命獻給祖國。到新中國成立時,倖存者已寥若晨星。劉澤榮是其中的一位。在蘇俄彼得格勒時他改名為樓秀洲。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他回國參加革命。革命勝利後他在新中國外交部任職。 1958年11月,蘇聯幾位革命史研究學者來到新中國,提出要尋找會見當年的中國志願戰士。在中蘇友好協會和各級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他們共找到了12 位還健在的老戰士。他們當中最大的已85歲,最小的也已61歲,分別生活在沈陽、北京、上海等地。談起往事,老英雄們都心潮澎湃。他們表示要是條件允許一定到當年戰斗過的地方再去看一看,並發自內心地祝願中蘇人民友誼長存。
『玖』 蘇聯還在的時候和中國的關系如何
1949年12月~1950年2月,毛與慈父簽訂了「中蘇軍事同盟條約」,中蘇關系進入蜜月。作為交換條件,中國負責援助朝鮮進攻南韓。
1953年3月,慈父去世。朝鮮戰爭即停止了。
1956年,慈父的接班人和路雪夫反慈父,周、朱、劉附和蘇俄,但引發毛的不滿。中蘇關系進入爭論。毛與和路雪夫搶奪共產陣營話事人身份,開始搞激進社會主義,搞集體農庄,搞大躍進。
1962年,中蘇論戰。蘇批評中國搞激進冒進路線。中國批評蘇俄搞「修正主義」,偏離了共產主義路線。兩國關系日漸惡化。
1969年,珍寶島事件,中蘇徹底決裂。蘇揚言核攻擊中國。毛大恐,開著秘密專列,離開北京,常年躲到南方。
1971年,美國決定聯合老二,一起對付老大。於是中美開始聯絡...
1978年12月,蘇小弟越南,攻打中的小弟「紅色高棉」。中震怒。次年1月,矮子緊急訪美,美決定支持中國。於是中美決定正式建交,而中國有了美國靠山,決定出兵,懲罰越南。對內宣稱是「自衛還擊」。
1979年3月,蘇越揭露「紅色高棉」恐怖統治證據,國際震驚。美國下不了台,中國也不好意思繼續打越南。於是「自衛還擊」,進行了兩個月,只好偃旗息鼓,趕緊撤兵。
1980~1989年,中美關系進入蜜月期,中國改革開放,經濟活絡。而另一方面,蘇俄陣營經濟發展日漸陷入萎靡,國內政局不穩。終於在1990年垮台。
『拾』 蘇聯一戰後的三年的國內戰爭是什麼戰爭什麼時間
http://www.wiki.cn/wiki/%E8%8B%8F%E8%81%94%E5%9B%BD%E5%86%85%E6%88%98%E4%BA%89
蘇聯國內戰爭是1918年到1922年在蘇聯發生的一場戰爭。在蘇聯被稱為「1917年到1922年的內戰和武裝干涉」。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沙俄政府崩潰,布爾什維克成立蘇維埃政府,和德國停戰。1918年3月6日,蘇德簽訂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此舉激怒了蘇聯國內和國外各種反對布爾什維克的勢力。溫斯頓·丘吉爾就曾經說必須把布爾什維克「扼殺在搖籃里」。
主要戰斗在1920年基本完成,但直到1922年才徹底停止。其間蘇聯紅軍與白軍和波蘭、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國的派遣軍展開了一系列的戰斗。
[編輯]開始
蘇德停戰條約簽訂之後,英、法派軍隊佔領蘇聯的一些港口。1918年春,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支持的主要由前俄國的捷克、奧匈帝國戰俘組成的捷克兵團3萬餘人嘩變,7月,控制了從貝加爾湖到烏拉爾山脈的西伯利亞鐵路。11月18日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的政府被原沙俄海軍上將高爾察克的政變推翻。高爾察克自稱「全俄的最高統帥」。
[編輯]戰爭進行
日期 東線 南線 西線
1919年白軍 3月高爾察克在西伯利亞調集40萬白衛軍越過烏拉爾山,侵入伏爾加河流域。日本干涉軍在海參崴登陸。 英法聯合艦隊進入黑海,法國海軍陸戰隊在敖德薩登陸,英國干涉軍佔領巴庫。高加索的鄧尼金得到美國10萬人的武器裝備和200名英國軍事顧問開始北進。6月底佔領察里津,7月向莫斯科進軍。10月佔領頓巴斯地區和基輔。 英國艦隊入侵波羅的海。尤登尼奇白軍於5月中旬向彼得格勒發動進攻。
1919年紅軍 4月伏龍芝率領紅軍轉入反攻,紅軍第25師師長恰巴耶夫(即夏伯陽)在其中。6月解放烏法,8月解放烏拉爾,擊敗捷克叛軍。11月14日,攻佔鄂木斯克,年底在伊爾庫茨克活捉高爾察克。 11月,布瓊尼的第一騎兵集團軍進攻鄧尼金的後方。 6月下旬轉入反攻。波羅的海艦隊擊退英國艦隊。11月,尤登尼奇白軍被擊潰,退往愛沙尼亞。
1920年白軍 2月初,紅軍將鄧尼金白軍主力殲滅。鄧尼金逃往國外,沙俄男爵弗蘭格爾率殘部逃往克里木半島。6月,弗蘭格爾殘部回到烏克蘭南部,進攻頓巴斯。 4月,華蘇斯基的波蘭政府74萬人的軍隊入侵烏克蘭,5月攻克基輔。
1920年及之後紅軍 1922年10月,占據遠東部分地區的日本干涉軍被逐出蘇聯國土。 1920年9月,伏龍芝被任命為南方面軍司令員。10月,圍殲白軍10萬人。11月,攻佔刻赤,控制整個克里木半島。弗蘭格爾流亡國外。 1920年6月,圖哈切夫斯基率領紅軍反擊波蘭入侵軍,解放白俄羅斯。7月逼近華沙。8月波蘭軍反攻。10月停戰。
Image:TrotskySlayingtheDragon1918.jpg
紅軍的締造者托洛斯基在宣傳畫上成了戰勝反動派惡龍的聖喬治Image:.jpg
托洛斯基在白軍的宣傳畫上成了魔鬼,依靠水兵和中國人殺害俄國人戰爭的結果是蘇聯紅軍勝利擊潰了領土上的所有反對勢力的軍隊。另外,蘇聯國內戰爭期間約有5萬中國人參加紅軍。
取自"http://www.wiki.cn/wiki/%E8%8B%8F%E8%81%94%E5%9B%BD%E5%86%85%E6%88%98%E4%BA%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