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城市有什麼讓你感到了恐怖
中國城市沒有什麼讓人感到恐怖的事情,只是生存的壓力和工作的壓力比較大而已,還有一些就是鄰里關系的漠然
2. 沒有經歷過戰爭卻有戰爭恐懼症,怎麼回事。我的爺爺當過兵,小時候也聽大人講過戰爭的故事。
誰不怕戰爭,沒經歷過又咋了,沒見過老虎難道就不怕它吃人?
3. 抗日時期,中國軍隊的射擊命中率有多大
在常德會戰,日軍殲滅性重創了中國軍隊13個師,重擊11個師,包括第74軍第57師,第10軍3個師,第99軍2個師,第44軍2個師....中國軍隊陣亡29503人,負傷不詳。日軍陣亡1274人,負傷2977人,合計4251人。此役,中國軍隊消耗的子彈(步槍、機槍彈)達1700餘萬顆,平均3999發子彈才能殺傷日軍1人。
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一共消耗彈葯(包括步槍、沖鋒槍、輕機槍、重機槍子彈)18.2億多發。
雖然,一般來說日軍在中國戰場傷亡百萬,但是其中實際上大量都是生病。例如湖南會戰從爆發到日軍攻克長沙,日軍戰死1503人,負傷3662人,病4000人,合計損失9100人,包括了大量病號。中國戰場面積廣大,地形復雜,氣候多變,風雨無常。日軍跑來侵略中國,到處打仗,經常負重行軍,露宿荒山,連續作戰1,2個月以上,因而非戰斗減員數量很大。
實際戰斗中中國軍隊以2000-4000發子彈殺傷一名日軍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究其原因,中國軍隊自己總結為;我軍士兵欠沉著,仍有早放槍早投手榴彈之弊,與敵作戰只知死拼,而不知巧用方法,尤其每遇長官傷亡,即失其團體性和作戰能力。敵軍自動火器固勝於我,而其戰鬥技能及指揮靈活亦為我軍所不及,且其通訊調動,均甚迅速。
1945年,中央軍第94軍在廣西桂林發起對日軍的反攻,圖中士兵就是當時向桂林進軍的第94軍士兵。
士兵訓練不足,文化知識不夠,體現在很多方面。我們如果去過日本的舊書店就會發現,關於二戰的日本士兵戰爭回憶錄多如牛毛,真是至少有上千種(只是士兵和士官回憶錄,不含軍官)。而在中國則寥寥無幾。在戰場上同樣有體現,在松山戰役,一名參加過38年武漢會戰的老兵,還是精銳的榮譽第一師的老兵,還參加過美軍短期培訓的老兵,在攻擊日軍堡壘時,各種匍匐前進,躲避加隱蔽,才接近到距離日軍堡壘40米位置,進入可以發射火焰噴射器的射程,這名來自河南的老兵看準機會猛地以標准姿勢發射火焰,突然一股山風吹來,熱浪回轉,當場燒瞎了老兵的兩隻眼睛。老兵身後的射擊助手從此才知道,發射火焰噴射器原來還要計算風向的。
通俗說,抗戰中國士兵訓練非常不夠,強征來的壯丁僅使用木頭槍訓練,少則訓練1個月,最多3個月,程度遠遠不夠,其次是實彈打靶機會太少,且打的都是死靶子,在戰場上沒有什麼用處。在交戰時,特別是夜間,由於擔心日軍夜襲,中國士兵常常整夜使用大量機槍進行大范圍掃射,彈葯消耗很大。這並不奇怪,在太平洋戰場蒙達作戰期間,美軍第169團因為少量日軍的夜間騷擾,導致全團沒有幾天,當時就有700人患上戰爭恐懼症這種精神病,而被迫後送。
但從另一方面我們看,中國軍隊的命中率與歐洲戰場各國軍隊其實,也是差不多的。蘇聯衛國戰爭一共發射16634143000發子彈和機槍彈,足足166億發彈葯,德軍彈葯消耗,1939到1945年共消耗近200億發子彈,其中約百分之70消耗在東線。
1945年5月,在配備了部分美械之後,中國第74軍將參加芷江戰役。第74軍的一名兒童兵在測試1門75毫米師屬美式山炮。我們可以看到就是尊貴如中央軍王牌的第74軍也是草鞋兵。
蘇軍作戰傷亡共2335萬人,德軍及其盟軍在東線陣亡400萬以上,平均德軍每發射599發子彈,就殺傷1名蘇軍,而蘇軍平均發射4150發子彈才能擊斃一名德軍或其盟友,如果計算負傷,則蘇軍需要1600發子彈殺傷一名德軍或其盟友,但實際上蘇軍主要是依靠炮火殺傷對手,蘇軍戰場實際命中率遠低於這個數字,畢竟蘇軍那3.6億發炮彈也不是白打的。
總體看中國軍隊的射擊水平與蘇軍接近,因為蘇軍也是一支大量徵集普通平民甚至是監獄囚犯緊急入伍組成的軍隊,同樣蘇聯步兵也沒有受到過全套步兵戰訓練,中蘇步兵在這方面比較類似。
日本軍隊的變態准,則是日本從小學開始對學生進行軍訓,入伍後又進行殘酷的棍棒式軍訓的結果。他們的士兵雖然也是18歲,20歲,但實際上從幾歲就已經開始軍訓。日本下級軍官很多都是陸軍小學,陸軍中學,一直到5年學制的士官學校才畢業的,二戰各國軍隊這樣訓練出來的士兵,獨此一家。而中國黃埔軍校學生大部分都是從普通學生中挑選,訓練18個月就畢業了。
所以哪怕使用相同武器,日本軍隊在連排戰術,士兵技術動作和臨時挖掘陣地...都大大超出中國士兵,中國軍隊在戰場上如果沒有絕對的人數優勢,戰斗同樣極其艱苦。如同大家喜歡玩CS對戰,如果一方是經過5年嚴酷的正規CS技巧訓練,哪怕組成一個10人戰隊,都可以輕松打敗業余玩家組成的100人戰隊,戰斗過程與你怕不怕死沒有關系。
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在那樣的劣勢火力和人數情況下,還經常在孤島上和美軍激戰很長時間,靠的實際上就是戰鬥技巧和射擊技術。體現日軍戰鬥技巧和射擊技術畢竟好的例子發生在菲律賓。二戰戰後的1952年,上百名菲律賓軍警曾經包圍了3名沒有投降的日軍,菲律賓軍警全部使用自動武器射擊,經過近距離激烈槍戰,還是被3名使用單發步槍的日軍逃脫。1年後的1953年,這3名日軍竟然還跑出去夜襲了菲律賓軍隊營地,繳獲2支卡賓槍。直到1974年,菲律賓軍警圍剿了他們多達133次,最後也沒有抓到一個人,菲律賓方面則死傷過百人。菲律賓軍警每次都是數十倍人數優勢,還使用自動武器,更是近距離槍戰,對方只是拿著二戰時代單發步槍,還是體力下降的半老頭,菲律賓軍警水平也確實差,但也由此可看出日軍的戰鬥技能確實可觀。
對於抗戰時期的中國士兵,在和平時代的我們不能苛求更多。他們絕大部分是出生在,也住在土坯牆房子里的淳樸青年,沒有上過學,從幾歲開始就跟隨父輩在幾畝薄田辛苦勞作,盤算著,年底可以還多少租子,可以留多少口糧。
4. 俄羅斯有沒有戰爭恐懼症
歷史上講俄羅斯這個國家的民族從來沒畏懼過戰爭,只要有侵略他們就會憑借他們那幅員遼闊的地域和惡劣的氣候環境把敵人拖垮,從瑞典到法國的拿破崙再到二戰時期的德國,甚至到冷戰時期的美國,俄羅斯在面對敵人出了強硬之外就只剩下強硬,並不像中國人這般『韜光隱晦』,咱們屬於誰欺負咱們咱們罵誰,他們可真的是直接反擊,要說中國近代比較像俄羅斯的將領也就只有毛澤東在論述核戰時那番驚人論調,說什麼中國6億人就算核戰死了3億還剩下3億呢, o(╯□╰)o ,當時大部分都被嚇到了,至於俄羅斯近年來表現雖說不像之前那麼強硬,主要因為他的經濟並不是很強大,還有近鄰中國的崛起,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俄羅斯現在仍然是一個軍事大國,真要是打起來,他絕對不會有什麼所謂的戰爭恐懼症
5. 為什麼抗美援朝時美國士兵很怕志願軍吹沖鋒號
沖鋒號響起,志願軍戰士個個如金剛附體,哪怕前面刀山火海,仍然前赴後繼,看到身邊戰友倒下,更是報仇心切置生死不顧,殺紅眼的人以一擋百也是可能的,美國鬼子都是雇擁軍,抓份工資拿命換,他們覺得不劃算,所以沖鋒的號角是他們一生的夢魘!
6. 揭秘伊拉克戰爭中,受傷的美國大兵如今都過著怎樣的
他們在街上的時候,受到更多的並不是所謂的尊重,而是歧視,因為身體的殘疾,他們很少外出,逐漸還得了抑鬱症,看到這里,你是否也會為這些美國大兵心酸呢?
7. 戰功顯赫的巴頓,為什麼沒能參加諾曼底登陸
1943年7月10日,西西里島戰役正式拉開了帷幕。盡管盟軍總兵力與守軍總數比為1:2,但是在強大的海空軍支援下,攻島部隊歷時38天佔領全島,為盟軍打開了從南部登陸歐洲的大門,導致了墨索里尼的下台和義大利的投降。
此戰的英雄非喬治.巴頓莫屬。他的第7集團軍4天推進320公里,攻佔巴勒莫,俘敵5萬,並率先攻佔墨西拿,將軸心國軍隊趕出了西西里島。巴頓一戰成名,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美國英雄,彰顯了美軍的戰斗潛力和影響力。
不過,巴頓在非洲和西西里島的戰績,讓盟軍高層十分清楚他的能力。尤其是即將到來的諾曼底登陸,美軍依然需要像巴頓這樣的軍人沖鋒陷陣。最終,巴頓保住了他第3集團軍司令的職務,只是作為「誘餌」一直呆在法國加萊。
如果巴頓被解職,美軍反攻西歐還能一帆風順嗎?歡迎大家留言和討論。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血膽將軍巴頓》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8. 軍人戰爭恐懼症
不是為了信仰而戰,會有空虛感和罪惡感。而且戰場上血肉橫飛,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死。身邊戰友,敵人的受傷,戰死,對心理影響很大。回歸社會後,對社會生活不適應,感到抑鬱,晚上會夢到戰場。
9. 恩斯特·烏德特的第二部分 戰斗
1917 年 1 月,烏德特晉升預備役少尉。他的分隊接收了剛從生產線上送出的最新型 信天翁DIII 戰斗機,憑借著光滑堅固的膠合板機身、160HP 梅賽德斯引擎和 2 挺斯潘道機槍,DIII 型無疑是當時戰爭舞台上的天之驕子。隨著新式飛機的換裝,第 15 狩獵中隊被調往更加激烈殘酷的戰場-香檳地區。
在這條戰線對面,是德國飛行員最可怕的對手-法國「飛鸛中隊」,烏德特分隊面對的更是由法軍大王牌喬治-居內梅率領的精銳第 3 飛鸛分隊。
新的戰區和新式飛機使得烏德特能夠找到更多易於下手的目標,他的戰果穩固增加。2 月 20 日,他迫使一架法軍 紐堡17型 飛機摔毀在法國陣地上,但是駕駛員皮埃爾中士成功地逃脫了,他後來成為一名戰績 7 架的尖子。4 月 24 日,烏德特在與一架紐堡飛機進行了短暫的纏斗之後以一串點射打得它凌空爆炸。5 月 5 日,烏德特又在與協約國新型 斯帕德VII 戰斗機的首次遭遇中將其擊落。
有得必有失。烏德特的好友們、6 位最早的 15 中隊飛行員在空戰和飛行事故中相繼身亡,其中包括第一任中隊長馬克斯-萊因霍德中尉。烏德特不得不承擔最令人悲傷的工作:給死者家屬寫信和郵寄死亡通知書。
他在寫給老友庫特-格拉斯霍夫中尉的信中談到:「我是第 15 中隊的最後一個,在哈本森的那些人,他們都不在了。我要離開這里!或許會到你那邊去。」(當時庫特是第 37 狩獵中隊的指揮官)。很明顯,戰爭對於這位 21 歲的年輕尖子來說,已經成為一場惡夢。 烏德特可能沒有想到過,就在寄出這封信後不久,他將捲入大戰中最為激動人心的一場空中決斗,這將使他終身難忘。
當時他正在例行巡航尋找協約國的觀測氣球。一個小黑點突然向他急速接近。烏德特很快辨認出 斯帕德VII 型那短粗的機鼻,他緊靠在座位中進入戰斗狀態。兩架戰斗機按照慣例在對角沖刺後開始回轉,尋找攻擊對手的最佳位置。他們纏繞在一起,誰都無法率先進入攻擊狀態。很快烏德特意識到對面的法國飛行員絕非等閑之輩,他使出渾身解數拚命半轉側滑都無法逃脫敵機的追趕,漸漸地法國人佔了上風。他緊緊咬住烏德特並不時地進行點射。
在一次對沖時烏德特想看看這位勁敵的模樣,他看到的是對手飛機上書寫的黑色字母「Vieux」。他的心一下懸了起來,沒有一個德軍飛行員希望看到這架敵機,這表示他正在和最偉大的法國尖子喬治·居內梅對陣!
不容他多想,一串子彈劃過他的上機翼。烏德特順勢側滑並一個翻躍終於飛到了居內梅的後方,在敵機進入射界的一剎那他按下了發射鈕-但是最糟糕的情況出現了,機槍卡殼!機會稍縱即逝,居內梅迅速拉起並再次進入攻擊位置。不過,他並沒有再向這位不走運的年輕人傾瀉子彈,而只是向烏德特招了招手就加速消失在西邊的天際。
烏德特深深地感動了,他在戰後撰寫的回憶錄中對這場戰斗作了詳盡的描述。他也至死都沒有忘記這位值得尊敬的對手-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一位真正的騎士。」 但是從這以後直到 1917 年初夏,烏德特沒有取得過任何戰果。他用不間斷的巡航任務來打發時間。終於,在 6 月 19 日他等到了期盼已久的調令。烏德特離開了第 15 狩獵中隊,他夢想和光榮開始的地方。帶著對死去戰友們的無限思念,他來到了戰線後方幾英里處的第 37 狩獵中隊。這個新的任命顯然使他倍感興奮。到 8 月底他的戰績飈升至 9 架。
11 月,格拉斯霍夫中尉調任第 38 狩獵中隊指揮官。於是在 11 月 7 日,烏德特接替他成為第 37 中隊的中隊長,同時獲頒霍亨佐倫騎士勛章。
恩斯特-烏德特很快證明了他是一位優秀的領導,他花費很多時間訓練新手,幫助他們提高空戰水平。和很多王牌一樣,他向隊員們一再強調:准確致命的槍法比花哨的飛行特技要實用得多。不過,他本人的作風卻和他的授課背道而馳。
烏德特越來越懶散,他變得粗暴而嗜酒,經常半夜還醉醺醺地和女人鬼混。他喜歡在降落時耍花架子,下了飛機就換上時髦的行頭,叼起香煙到處找姑娘。他好象對自己的生活沒什麼約束,為人處世很不成熟。他目無尊長,時常想出惡作劇來捉弄高級軍官,而這在當時的德國軍隊幾乎是不可想像的。要不是前線緊缺他這樣的飛行尖子,恐怕他早就被一腳踢出軍隊了。
在 1918 年來臨時,恩斯特-烏德特已經成為了一位擁有 16 架戰果的資深王牌。 1918 年初,一位矮小的德國軍官來到了烏德特的指揮部。他正是騎兵上尉曼弗雷德·馮·里希特霍芬-大名鼎鼎的「紅男爵」。里希特霍芬問烏德特是否願意到他的第 1 聯隊作戰,烏德特不假思索地當場應允。在稍晚些時候的第 2 次會面中,烏德特才得知他已經被內定為里希特霍芬的舊部-第 11 狩獵中隊的指揮官,他顯然有些受寵若驚,但還是接受了這一任命。
烏德特剛一上任,他的中隊就得到命令前往第一線。德軍發動了大戰中最後一次強大攻勢「米哈伊爾作戰」,意欲在美國陸軍抵達歐洲之前將英法徹底擊潰。(美國於 1917 年 4 月向德國宣戰,但是遲遲未出動地面部隊)為了這次攻勢,第 11 狩獵中隊裝備了福克公司最新製造的三翼戰斗機-一種機動性絕佳、爬升迅速的武器。烏德特非常喜歡它,因為其轉向迅速的特點可最大限度地發揮他本人的近距纏鬥技巧。
自從執掌第 11 狩獵中隊後,烏德特每天都要親自執行往復飛行巡視,但是他時常被嚴重的耳鳴疼痛襲擾。但是他忍受著痛苦堅持作戰而使自己的戰績上升至 23 架,直到有一天里希特霍芬嚴令他回後方療養。烏德特也趁此機會消除了自己已出現初期症狀的戰爭恐懼症。醫生警告他在康復前不許再飛行,於是他的耳病竟然奇跡般地慢慢康復!在醫院里他又得到了一個好消息:皇帝發布命令授予他最高榮譽-功勛勛章。授勛於 4 月 9 日舉行,但是當他興沖沖地佩戴上勛章的時候,前線又傳來一個噩耗:「紅男爵」陣亡!烏德特的興奮一下變成了震驚和沮喪,他始終堅信這位最偉大的士兵是「不可戰勝」的。
烏德特於 1918 年 5 月 20 日回到了前線,改任第 4 狩獵中隊指揮官。這時德軍的「米哈伊爾作戰」在短暫的勝利之後停滯了,雖然英法軍隊被擊退了 40 英里,可是德國人已經筋疲力盡,他們離勝利越來越遠。烏德特的中隊捲入了最後的、也是最為激烈瘋狂的持續戰斗。第 4 中隊裝備著強力的 福克 DVII 戰斗機,它也許可以稱得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空中武器。 在春季到初夏的這段時間里,烏德特的戰績達到 35 架。他在一次看似平常的空戰中險些喪命:6 月 29 日早晨,他正攔截一架正在攻擊德軍陣地的法軍布蓋特轟炸機。就在幾天前,烏德特將自己的福克飛機好好打扮了一下,他首先把機翼塗上了好幾種鮮艷顏色的塊狀迷彩,又在全紅的機身上畫上了醒目的白色大號字母「LO!」,這是他的女友蘿拉-津克小姐名字的縮寫。最有趣的是他在機尾寫著「Du doch nicht!」(「這不是你在駕駛吧!」)用來諷刺敵軍飛行員。當這些工作完成後他的飛機活象是糖果店的招牌,帶著這份傲慢與自大,烏德特滿懷信心地直奔敵機。
他以嫻熟的技巧緊緊咬住法軍飛機,並且對它的後座機槍手進行狙擊,在一次攻擊之後後座的法國人一下癱倒在座艙里。烏德特被這個絕妙的表演蒙蔽了,他以為機槍手已被打死,於是大膽地飛近開始向敵機的引擎射擊。但就在他飛過敵機側面的同時,裝死的機槍手突然站起把住機槍向他掃射,子彈打壞了福克飛機的機槍和氣缸。烏德特急忙飛離戰區,這才發現飛機已經失控:他只能轉著圈飛行,但是他憑借經驗努力將機頭轉向東方,開始了艱難的跋涉。
機器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終於連烏德特也無法控制飛機的方向,他的機頭猛然下墜進入螺旋俯沖。烏德特想起了他身上的一件新裝備-「喜力」降落傘(不是啤酒嗎?:-),急忙做好跳傘准備。可就在他起身的一瞬間,一股強風將他向後吹去。烏德特醒來後發現自己並沒有躍入藍天,而是被飛機拖著一起往下掉。他的降落傘在機尾纏住了,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烏德特拼了老命一通掙扎,恨不得是提著自己的頭發往外拽。最後他憑借著超人的爆發力掙脫並降落在一片無人地帶。
不過離地還是太近,與其說是降落不如說是摔到地上更合適。烏德特以很快的速度爬回德軍陣地。在同一天下午他又帶著渾身的傷痛再度起飛。次日他取得了第 36 次空戰勝利! 1918 年 7 月 2 日,第 1 聯隊首次遭遇美國陸軍航空隊。烏德特擊落了美軍第 27 中隊的 2 架法制紐堡 28 型飛機。其中一架的駕駛員是沃爾特-B.瓦納梅克少尉,烏德特在將他擊落後降落在其身邊,遞給他一支香煙並和他生硬地閑聊了一會兒直到醫護人員前來。送走少尉後,烏德特心血來潮地切下了敵機殘骸帶有編號「N6347」的一塊尾翼帶回了機場。在 23 年後,兩人在 1931 年 9 月 6 日舉行的克里夫蘭航空大賽中再次相遇,烏德特攜帶著這塊戰利品並將它交還給瓦納梅克。這塊凝聚了兩人友誼的尾翼至今仍在位於美國俄亥俄州戴頓市的美國空軍博物館展出。
烏德特是幸運的,第 1 聯隊的飛行員日益減少。7 月 3 日,「紅男爵」的繼任者、聯隊長威廉-萊因哈特上尉在一次試飛中摔死在他的 多尼爾 D.I 傘式單翼機里。烏德特迎來了一位新指揮官-一位贏得過 21 次空戰勝利的尖子飛行員,他也是功勛勛章的獲得者:赫爾曼·戈林中尉。戈林一來就決定將歷任聯隊長使用的紅色三翼機塗成全白色,這招致了不小的異議。但是戈林的才能令人不得不信服他是一位稱職的領導,他舉止瀟灑、空戰技巧過硬,由於在戰斗中冷酷無情而得到了一個諢號-「鐵石心腸的人」。
德國軍隊的日子越來越難過。英國的海上封鎖令德國國內食物和生產資源匱乏至極,德軍航空兵缺少油料、零備件,更尷尬的是得不到兵員的補充。而擁有富庶殖民地的英國和新興工業國家美國卻能夠將戰斗機源源不斷地送上戰場。烏德特在日記中寫道:「日子越來越不順,每當我們起飛一架飛機,對面至少會有 5 架前來『迎接』。」但是這些困難、尤其是兵員的匱乏使得烏德特肩負起更多的空戰任務,同時也給他更多的戰斗機會。從 7 月 1 日到 9 月 26 日,烏德特一共擊落了 26 架敵機,使他的戰績鎖定在 62 架。
在他的最後一次空戰中,烏德特擊落了 2 架 DH9 轟炸機,他本人也因腿部被打傷而後送。德國已經無法承受這場戰爭了,國內的激進分子發起暴動,水兵、工人和手工業者推翻了政府,德皇威廉二世倉皇出逃。1918 年 11 月 11 日,烏德特在病床上聽到了停戰的消息。德國徹底戰敗,即將面臨被協約國分割的命運。
當時的大部分德國人認為德國並未戰敗,而是毀在了從背後「插進榮譽的匕首」。隨之而來的凡爾賽和約徹底禁止了德國的空中力量。德國國內一片混亂,當鋼盔隊和斯巴達克團在柏林街頭大打出手的時候烏德特離開了醫院。
恩斯特-烏德特中尉是當時德軍中還在世的最高飛行尖子。但是很難斷定他是否真的在心中為了遠去的軍旅生涯而哭泣過,因為他終於找到了可以在和平時代一展自己飛行才華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