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急!!!!!!!!!!!!
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陽製造「九一八事變」,擁兵50萬的東北邊防總司令張學良不戰而退,日軍強占我國東北,在3個多月時間里佔領我東北全境,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處橫屍遍野,使三千多萬名同胞淪為日軍鐵蹄下的奴隸。
1932年1月,日製造事端,進犯上海。日軍與奮起抵抗的駐上海十九路軍激戰33天,中國軍民死傷達1.6萬餘人,財產損失達20億元以上。3月,日本扶植溥儀成立偽「滿洲國」。
1940年5月,日軍對重慶城進行了20多天的轟炸,死傷者無數,半個山城被炸毀。
從1938年10月至1940年10月日軍逐步把主力轉移到解放區戰場,動用50多萬兵力對我華北根據地進行100多次千人以上規模的掃盪,再次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導致我八路軍官兵傷亡10餘萬人。
1941年-1942年日本把75%的侵華日軍用來對付我抗日根據地,頻繁向晉察冀等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掃盪」,千人以上的「掃盪」達170餘次,投入兵力共達83萬。
1944年4月,日本發動豫湘戰役,至8月先後佔領鄭州、長沙、衡陽等地。9月,日軍發動柳桂戰役。1945年8月15日中午,昭和天皇向全國廣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
(1)日本侵略中國朝鮮戰爭擴展閱讀: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是其長期奉行對外侵略政策的必然結果。
1868年實現明治維新改革後,日本在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同時,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為完成資本原始積累,日本明治政府明確了一個思路,那就是到國外去「搶」。
當時,明治政府積極推行「國民皆兵主義」,以實現向外去搶的戰爭准備;通過軍事改革確立軍國主義體制,以實現「對外用兵」的指揮領導;明確侵略的主要對象就是中國,因為清國「地澤財豐」;根本遵循即所謂的「大陸政策」。
日本對華「兵備之急,猶如渴飲飢食」。1895年4月,挾甲午戰爭大敗清軍之勢,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勒索白銀2.3億兩,相當於當時日本4年的財政收入。
憑借這筆賠款,日本建立了金本位制度,實現經濟迅速發展。由此,日本繼續侵略中國的野心大大膨脹,其後的歷屆政府無不積極謀劃推動侵華之准備。
1927年,日本先後召開兩次東方會議,制定了《對華政策綱要》,對侵略中國東北作出具體安排。就在第一次東方會議之後,主持會議的首相田中義一提出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完成新大陸政策……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第一次東方會議後不久,即爆發了「九一八事變」,日本吞並中國東北三省,並逐步蠶食華北部分地區,之後又挑起全面侵華戰爭。日本對華侵略胃口一步步變大,越來越猖狂,充分體現了日本近代以來侵略擴張政策的連貫性和軍國主義掠奪的必然性。
因此,面對二戰結束以來日本國內否定侵略歷史的逆流,亞洲乃至世界人民有責任促其正視歷史。因為如果不根除其侵略鄰國的歷史慣性思維和僥幸心理,不排除歷史重演的可能。
『貳』 關於日本侵略中國的故事
660年,唐滅百濟,為了復興自己的朝貢國百濟,日本出兵朝鮮,被唐朝和新羅聯軍在白村江擊敗。
1592年起,豐臣秀吉發動兩次侵略朝鮮的戰爭,史上合稱文祿·慶長之役(即萬曆朝鮮戰爭,韓稱壬辰衛國戰爭)。
1874年5月,日本出兵3600餘人入侵我國台灣,殘酷屠殺我國高山族同胞。
10月,迫使清政府簽訂《北京專條》,承認琉球(現沖繩縣)為日本保護國,並賠償日本兵費50萬兩白銀。
1879年染指清朝朝貢國琉球國,並改設為沖繩縣。
1894年7月,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突然襲擊在豐島海面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軍艦,重創「濟遠」號和「廣乙」號;擊沉「高升」號運輸艦,造成700多中國官兵死亡,由此爆發中日「甲午戰爭」。
9月,日艦隊在黃海海面襲擊中國北洋艦隊,擊沉4艘軍艦。「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及全船250人,「經遠」號管帶林永升及全船270人已經壯烈的犧牲了。
10月,日軍分兩路侵犯我國遼寧省。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向同盟國投降的簽降儀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
隨後,接受投降的同盟國代表: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尼米茨海軍上將、中國徐永昌將軍、英國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傑列維亞科中將,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國的代表依次簽字。
『叄』 日本侵略中國的開始和結束時間
日本侵略中國始於1931年9月18日,結束於1945年9月2日。
日本自1931年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起開始侵華,霸佔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則是掀開了日軍全國侵華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訂投降協議,自此日本侵華戰爭結束,前後共計十四年。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在中國侵佔大片國土,實施「以華治華」的毒計,扶植漢奸傀儡賣國政權,殘酷奴役、殺害中國人民,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和財產,嚴重的侵犯、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嚴重的分裂了中國,使中國國家的統一程度在抗日戰爭時期受到了嚴重的削弱。日本在侵華戰爭中製造了一系列令人發指的暴行,比如在佔領區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製造南京大屠殺;用中國人進行「活體解剖」細菌試驗;製造平頂山慘案等;日軍殺害中國平民數千萬,並造成千萬中國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肆』 所有日本侵略中國的時間以及戰爭名稱
歷史上中日共發生過五次戰爭:
白江口之戰(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
元日戰爭(1274年至和1281年)
萬曆朝鮮戰爭(1592年4月—1593年7月(第一次)1597年2月—1598年12月(第二次))
甲午戰爭(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抗日戰爭(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4)日本侵略中國朝鮮戰爭擴展閱讀:
1、白江口之戰
亦稱白村江之戰,指的是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羅聯軍與倭國、百濟聯軍於白江口(今韓國錦江入海口)發生的一次水戰。
2、元日戰爭
元日戰爭是元朝皇帝忽必烈與屬國高麗在1274年和1281年兩次派軍攻打日本而引發的戰爭;這兩次侵略在日本合稱「元寇」或「蒙古襲來」。
3、萬曆朝鮮戰爭
又稱萬曆朝鮮之役、萬曆援朝戰爭(朝鮮稱:壬辰倭亂;日本稱:文祿・慶長の役),指明朝萬曆年間中朝人民抗擊日本侵略朝鮮的戰爭。
4、甲午戰爭
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5、抗日戰爭
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伍』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日本有沒有參戰
朝鮮戰爭期間,聯合國軍中沒有日本。日本沒有直接參戰,這是因為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國,根據其戰後1947年頒布的《和平憲法》規定,日本自衛隊不能出境作戰。但日本給予聯合國軍極大的物質幫助,並為侵朝美軍提供了價值1.1億美元的軍伙裝備。
此外,在戰爭後期,日本還幫助美軍實施細菌戰。當時應美國之邀,許多日本化學專家和研究人員,積極幫助美軍改制細菌彈。
(5)日本侵略中國朝鮮戰爭擴展閱讀
據戰後的1946年統計,日本因國內生產破壞和喪失多數海外市場,國民產值只相當於戰時最高年份的四分之一,眾多國民還處於飢餓之中。
經過幾年恢復,至1950年經濟還未恢復到戰前水平。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將日本列島作為主要後方基地,軍需品也大都在此采購,當地經濟馬上繁榮起來。
1951年日本經濟總量便超過此前的歷史最高水平,隨後又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當年的日本政客也都承認朝鮮戰爭對其國內恢復可謂「天賜良機」。戰時美國為鞏固後方,又允許日本以「自衛隊」名義重組軍隊,美日軍事同盟的基礎也在此時奠定。
至於朝鮮戰爭的最大受害者,則是朝鮮北南雙方。由於戰事拉鋸般地蔓延到整個半島,加上美軍狂轟濫炸,雙方的民眾死亡上百萬人,半島上經濟慘遭破壞。
尤其是朝鮮北方的城市和大多數村鎮完全被夷為平地,停戰時人們形容平壤「不僅找不到一幢完整的房子,甚至找不到一塊完整的磚頭」。戰前的北南分裂局面,通過戰爭不僅沒有解決,還進一步惡化,朝鮮半島作為世界軍事舞台上的一個熱點持續至今。
『陸』 日本對韓國的侵略 日本侵略過韓國嗎
日本侵略過韓國。
具體有五次戰役
1、江華島戰役:日本在1876年,以武力打開了朝鮮的國門,強迫朝鮮簽訂了《江華條約》。
1894年—1895年,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戰勝朝鮮的原宗主國清朝,驅逐了中國在朝鮮的勢力,加緊控制朝鮮。1897年,朝鮮王朝改國號稱「大韓帝國」,朝鮮從此改稱韓國。
2、公元663年8月,白江口之戰
地點:白江口(現韓國錦江入海口)
交戰人數:唐朝、新羅一萬三千人,戰船170艘;日本、百濟四萬兩千人,戰船1000多艘
交戰結果:日本的戰船幾乎全部沉沒,唐軍取得完全的勝利。此次戰役奠定了東北亞地區上千年的政治格局。 日本開始全面的上唐朝學習。
3、元日戰爭、弘安之役
時間:公元1274年和1281年
地點:日本北九州地區
交戰人數:第一次文永之役(1274年):元朝、高麗:士兵三萬餘人,戰船九百餘艘
日本:十萬人
第二次弘安之役(1281年):元朝、高麗:士兵約20萬 ,戰船900餘艘
日本:十萬以上
交戰結果:元朝高麗聯軍初期取得部分戰果,但是跨海作戰後援不足,被迫撤退,並在撤退中遇到台風,總計損失兩萬餘人。日本方面損失不詳,但是最終獲得了戰略上的成功。
4、應永外寇
交戰方:李氏朝鮮VS日本
時間 :公元1419年
地點:對馬島
交戰人數 :朝鮮:一萬七千餘人,戰船200餘艘;日本:日本約三千人,戰船約130艘
交戰結果:朝鮮傷亡約180人,日本傷亡200人。日本宗氏向朝鮮投降,稱臣納貢。
5、萬曆朝鮮戰爭
時間:1592-1598年
地點:朝鮮半島
交戰人數:第一次:明朝,四萬餘人。朝鮮:人數不詳。日本,十四萬餘人
第二次:明朝,三萬餘人。朝鮮:人數不詳。日本,十四萬餘人
交戰結果:日本初期進展順利,幾乎佔領朝鮮全境,但是明朝援救朝鮮之後,形勢逆轉。日軍被迫撤離朝鮮。動搖了豐臣秀吉在日本的統治,德川家康趁機發展勢力,為以後德川家取得日本統治權創造了條件。朝鮮雖然損失慘重,但是在明朝的援助下避免了被滅國的風險。明朝雖然成功的抵禦了日本的侵略,但是長期的戰爭大大的增加了明朝國庫的負擔,減弱了對抗女真部族反叛的力量。
『柒』 日本侵略朝鮮
萬曆朝鮮戰爭 (1592年—1598年發生在朝鮮半島的戰爭)
萬曆朝鮮戰爭(1592年—1598年),又稱萬曆朝鮮之役、萬曆援朝戰爭(朝鮮稱:壬辰倭亂;日本稱:文祿?慶長の役),指明朝萬曆年間中朝人民抗擊日本侵略朝鮮的戰爭。
1588年,日本太閣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後,為了平息國內武士對分封不均的不滿並為削弱各個諸侯勢力。決定對外發兵,以獲取更多的土地。1592年3月,豐臣秀吉共調動軍隊九個軍團共20萬人渡海至朝鮮作戰,以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官。在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後,豐臣秀吉以朝鮮拒絕攻明為由,於4月正式開始了對朝鮮的戰爭。
日軍在戰爭初期處於優勢,一個月攻陷朝鮮京城,驅逐朝鮮國王李昖。明朝廷很快便派出遼東鐵騎2000人趕往救援,但是大敗。一個月後又集齊遼東及其它精銳4萬由李如松統領,奔赴朝鮮作戰。日軍在平壤之戰大敗後和明朝議和,在1595年,戰爭第一階段基本結束。
1597年正月,日軍14萬大軍再侵朝鮮。朝鮮二次求援,明朝調集4萬兵力赴朝救援,後續不斷增兵,最高至7萬。日軍在豐臣秀吉死後難以為繼,遂全部從朝鮮半島撤退。
萬曆援朝戰爭對當時東亞的政治軍事格局有著深遠影響。此役是明朝對外戰爭最後的輝煌,不僅保衛了朝鮮半島,進一步鞏固了中朝友誼。而朝鮮從亡國到復國,實力被嚴重削弱。日本元氣大傷,豐臣秀吉集團的勢力被削弱而間接導致德川幕府崛起。明朝的國力也受到相當損耗。因此,從長遠來看,萬曆朝鮮之役實際上起到了重新整合東亞各國政治軍事力量的作用,奠定了之後三百年的東亞的和平局面。
『捌』 抗美援朝和日本入侵是一起的嗎
不是一起的,日本入侵發生在抗美援朝之前,抗美援朝是發生在1950年10月19日的而日本入侵發生在1931年,歷史上稱九一八事變。但更早之前,日本就在我國掠奪白銀,書籍,文物等。
『玖』 日本侵略中國到投降共出動了多少兵力中國又犧牲了多少將士
16世紀中後期,日本西南部的大名和海盜組織部隊,侵擾中國東南沿海,是為「倭寇」。
1592年,日本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欲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中國明朝出兵抗擊。明朝援朝戰爭,也算一次。
1874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出兵打過台灣,侵佔中國附屬國流球,並將其改為沖繩。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同年,日軍侵佔我領土台灣。
19世紀末,日本強租中國旅順口,大連灣。
1900年,日本派兵參加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是八國中唯一沒有將庚子賠款歸還中國的國家。
1904年至1905年,日俄在中國東北開戰,侵犯了中國主權。
1915年,提出二十一條。
一戰時,日軍進攻駐山東的德軍,其間屢犯暴行。
1926年,日軍炮擊大沽口,驅趕馮玉祥。
1928年,出兵濟南,製造濟南慘案。
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佔東北三省。
1932年,一二八事變,進攻上海。
1933年,熱河事變,攻佔山海關和熱河,並進犯長城其他各口。
1935年,華北事變,策劃華北五省獨立。
1936年,進犯綏遠,被中國守軍擊退。
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八一三事變,日本全面侵略中國。
日本侵略軍約28萬人,動用軍艦30餘艘,飛機500餘架,坦克300餘輛,大舉進犯上海。中國軍隊斃傷日軍4萬多人,堅守上海3個月之久,粉碎了日本速決迷夢。
『拾』 日本侵略中國是哪一年我要具體日期
1、明清時期不斷有日本倭寇騷擾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燒殺掠奪,已至於近代對我中華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1894年7月,日本襲擊中國清政府運兵船,不宣而戰,8月清政府應戰,甲午中日海戰開始,是近代中國遭受列強蹂躪的重要標志。
1931年9月18日,日本製造皇姑屯事件,由於蔣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東北三省頃刻倫覆。
1937年7月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戰爭開始。
2、十四至十六世紀侵擾劫掠中國和朝鮮沿海地區的日本海盜,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從事中日走私貿易,通稱倭寇。近代資本主義列強侵華,日本也扮演主要角色,1894年7月—1895年10月 中日甲午戰爭從中國掠奪大量書籍、文物、白銀等戰略資源,為進一步強大和發動侵華戰爭做鋪墊。
1931年,日軍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起開始侵華戰爭,霸佔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則是掀開了日軍全國侵華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訂投降協議,自此日本侵華戰爭結束,前後共計十四年。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在中國侵佔大片國土,實施「以華治華」的毒計,扶植漢奸傀儡賣國政權,殘酷奴役、殺害中國人民,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和財產,嚴重的侵犯、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嚴重的分裂了中國,使中國國家的統一程度在抗日戰爭時期受到了嚴重的削弱。
日本在侵華戰爭中製造了一系列令人發指的暴行,比如在佔領區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製造南京大屠殺;用中國人進行「活體解剖」細菌試驗;製造平頂山慘案等;日軍殺害中國平民數千萬,並造成千萬中國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10)日本侵略中國朝鮮戰爭擴展閱讀:
660年,唐滅百濟,為了復興自己的朝貢國百濟,日本出兵朝鮮,被唐朝和新羅聯軍在白村江擊敗。
1592年起,豐臣秀吉發動兩次侵略朝鮮的戰爭,史上合稱文祿·慶長之役(即萬曆朝鮮戰爭,韓稱壬辰衛國戰爭)。
1874年5月,日本出兵3600餘人入侵我國台灣,殘酷屠殺我國高山族同胞。
10月,迫使清政府簽訂《北京專條》,承認琉球(現沖繩縣)為日本保護國,並賠償日本兵費50萬兩白銀。
1879年染指清朝朝貢國琉球國,並改設為沖繩縣。
1894年7月,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突然襲擊在豐島海面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軍艦,重創「濟遠」號和「廣乙」號;擊沉「高升」號運輸艦,造成700多中國官兵死亡,由此爆發中日「甲午戰爭」。9月,日艦隊在黃海海面襲擊中國北洋艦隊,擊沉4艘軍艦。「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及全船250人,「經遠」號管帶林永升及全船270人已經壯烈的犧牲了。
10月,日軍分兩路侵犯我國遼寧省。
11月,日軍佔領大連、旅順。日軍進入旅順後,見人就殺,在4天3夜的大屠殺中,全市2萬多中國人全遭殺戮,只有埋屍的36人倖免於難。
1895年2月,日軍從水陸兩路夾攻駐威海衛中國海軍。3月,日軍佔領整個遼東半島,日軍所至,燒殺淫掠,無惡不為,僅在田莊台一地,就殺死我國軍民2000多人。
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割地賠銀的《馬關條約》。
6月,日軍再一次登陸台灣。
11月,日佔領台灣全島。
同月,日本強迫清政府同日簽訂《中日遼南條約》,中國向日本交納3000萬兩白銀,日本才交還遼東半島。
1898年日本強行將福建劃為其勢力范圍。1900年5月,日、俄、英、美、德、法、意、奧八國聯軍進犯北京,鎮壓義和團等反帝愛國運動。7月,日軍攻陷天津,在津搶劫白銀200多萬兩。
8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在那裡燒殺淫掠。
1901年9月,清政府與日、俄等11國簽訂《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賠款4.5億兩白銀,交出稅務、使館區管理權,並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加入反帝組織。
1905年1月,日軍再度佔領旅順。3月,日軍佔領奉天(今沈陽),並與俄為爭奪中國領土在我東北進行大規模廝殺。
年底,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獲得在我國東北南部之特權。
1906年6月,日本成立了掠奪我國東北資源的大本營「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1907年7月,日本與法、俄簽訂秘密協定,把南滿和福建定為日本勢力范圍。
1910年吞並朝鮮半島。
1914年8月,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把山東黃河以南地區劃為對德「作戰區」。
10月,日軍佔領濟南和膠濟鐵路全線。
11月,日、英聯軍攻佔青島。
1915年5月,日本以最後通牒方式,迫使袁世凱接受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
1918年日軍開抵哈爾濱,攫取哈爾濱至長春的鐵路管理權。
1925年5月,日本人開槍打死上海日商內外棉紗廠工人代表顧正紅、打傷其他工人十餘名。
後又夥同英國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當場打死工人和學生71人,打傷數十人。
1926年3月,日艦炮擊大沽炮台,中國駐軍死傷10餘人,後日本調軍艦於大沽對中國進行威脅。3月18日,北京群眾舉行集會抗議,遭到鎮壓,47人被打死,200人被打傷,釀成「三一八慘案」。
1928年5月,日軍製造「濟南慘案」,打死中國軍民1000多人,並佔領濟南。6月,日本在沈陽皇姑屯車站炸死張作霖,陰謀奪取東北。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陽製造「九一八事變」,擁兵50萬的東北邊防總司令張學良不戰而退,日軍強占我國東北,在3個多月時間里佔領我東北全境,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處橫屍遍野,使三千多萬名同胞淪為日軍鐵蹄下的奴隸。
1932年1月,日製造事端,進犯上海。日軍與奮起抵抗的駐上海十九路軍激戰33天,中國軍民死傷達1.6萬餘人,財產損失達20億元以上。3月,日本扶植溥儀成立偽「滿洲國」。
1933年1-5月,日軍先後佔領了熱河、察哈爾兩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進逼北平、天津,並於5月31日,迫使國民黨政府簽署了限令中國軍隊撤退的《塘沽協定》。同年,日本成立「關東軍防疫供水部」(即731細菌部隊),後來擴大成一支大規模的細菌戰部隊。
該部隊用中國人進行鼠疫、霍亂、梅毒等細菌以及毒氣、槍彈等的活體試驗,並大量製造鼠疫、霍亂等各種細菌,用飛機播撒在中國各地,殘害中國人民。
1934年5月,日軍在天津南開八里台和吉林伊蘭縣強占民地修建機場,並動用飛機轟炸伊蘭縣,炸死我國民眾2萬餘人。
1935年11月,日本唆使漢奸殷汝耕在通縣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冀東22個縣宣告脫離中國政府管轄,淪為日本殖民地,促使北平學生爆發「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