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三次國內戰爭分別是
中國三次國內戰爭
一、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國民革命,亦稱「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或「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戰爭和政治運動 。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國民革命興起。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參與和努力下,大革命風暴迅速席捲全國。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清共」,國共合作破裂。
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人民為反對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反動統治,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農民主政權而進行的革命戰爭。又稱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
1924~1927年,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大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的合作下曾經取得很大勝利。然而,1927年4月和7月,中國國民黨內的蔣介石、汪精衛集團先後背叛孫中山制定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綱領,勾結帝國主義,發動反革命政變,血腥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使大革命最後遭到失敗。
蔣介石集團在帝國主義支持下,攫取了全國性政權,建立起強大的軍事力量,代表帝國主義和中國地主階級、買辦資產階級的利益,對中國人民實行殘暴統治。中國共產黨為了完成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領導人民繼續戰斗,開始了土地革命戰爭的新的歷史時期。
三、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方面稱為「動員戡亂」,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
1947年7月,解放軍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接著連續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主力。1949年4月,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覆滅。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軍向全國進軍途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告成立。
到1950年6月,殘存在華東、中南、西南、西北戰場上的國民黨軍被全部殲滅,僅有少量逃往台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軍完成了解放全國大陸和近海島嶼的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第二次國共內戰勝利,統一了中國大陸。
(1)中國笫二次戰爭的視頻擴展閱讀:
國民革命,也稱大革命,第一次革命在共產國際與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孫中山順應世界潮流,適應時代步伐,著手對國民黨進行改組,並於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民黨改組的完成和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大會通過了《宣言》,孫中山就《宣言》的宗旨作了演說,並說明通過的《宣言》接受了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張,對內推翻軍閥,對外推翻帝國主義。
大會正式決定國共合作(孫中山採取黨內合作,如:共產黨員周恩來在黃埔軍校任政治部主任),而國共合作所採取的方式就是黨內合作。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以《宣言》發表為標志,孫中山的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國共合作,增加了新的血液,加強了各革命力量的聯合,推動了革命高潮的到來,工農革命北伐革命興起。
革命統一戰線建立以後,全國的革命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工農運動迅速發展;以五卅運動為核心的反帝國運動日益高漲;經過兩次東征,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而這一時期,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各派軍閥之間混戰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對。
2. 求講述侵華戰爭全過程的視頻.
大陸方面拍的不足看,建議樓主看看台灣方面拍的抗日紀錄片<一寸河山一寸血>相當震悍
3. 世界第二次大戰中國在干什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Ⅱ)的戰火牽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戰爭分為西、東兩大戰場,即歐洲北非戰場和亞洲太平洋戰場,是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發生的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等軸心國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衛星國為一方,以中國、美國、英國、蘇聯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同盟國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戰爭中軍民共傷亡7000餘萬人,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
中國戰場
中
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日本對國民政府採取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汪精衛公開投降日本,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成立日本卵翼下的偽國民
政府。中國共產黨提出堅持持久抗戰,反對妥協、投降和分裂的方針,穩定了抗日陣線。l939年,八路軍、新四軍抗擊日軍侵華總兵力的62%,敵後戰場成為
抗日戰爭主要戰場。正面戰場1939~1941年秋主要在武漢外圍地區作戰,以後進行了南昌、鄂北豫南和長沙會戰以及南寧和中條山會戰。
[來自網路]
4. 中國和幾個國家打過戰爭,請把視頻全集地址發我,要清晰完整視頻,謝謝
1949年成立後?
對越南反擊戰,對印度反擊戰,對蘇聯反擊戰,朝鮮戰爭
自己去網路視頻找嘛
5. 求真實的戰爭記錄視頻,二戰的,越戰的都行
我來試試
去google上找一個叫「follow me」的戰地記者實地拍攝的紀錄片吧。
這是記錄第三次中東戰爭的紀錄片。光看上邊畫著框框的人名就有
十幾個。都是戰死在戰場的攝影記者。主要是表現以色列最著名的
「帕爾馬奇」突擊部隊戰斗的場面,里邊有拉賓、沙龍等戰斗的
身影。絕對的好片子,非常值得一看。
6. 誰有第二次車臣戰爭的視頻
很簡單。你想看真實戰斗視頻的話。別怕麻煩。 去優酷 土豆 這些網站搜索一下「車臣」 (車臣戰爭)(伊拉克費盧傑) 這些字眼,總會有些當地士兵自己拍視頻,戰斗宣傳什麼的。 我看過很多了。 還不夠的話你可以去國外一些網站找一下(國內河蟹你懂的。)
另外推薦部車臣戰爭的電影給你,《煉獄》 不知道你看過沒有。 這導演用非常寫實的手法拍的,場面極度真實,把當年格羅茲尼巷戰還原的淋漓盡致。幾乎就完全真實戰場了。
我也是個戰爭迷,呵呵
7.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歷時 6年,有61個國家,近17億人捲入了這場戰爭,約5000多萬 人喪生,戰火燃遍歐、亞、非三大洲和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廣大地區。據不完 全統計,僅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直接財產損失就達4萬億美元以上。
走向戰爭
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1937年又爆發了新 的世界經濟危機,這使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各種矛盾急劇尖銳。為了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轉嫁危機,各國展開了激烈的貿易戰、關稅戰和貨幣戰,並加緊剝削和掠奪殖民地、 半殖民地。當時,世界的格局是在一戰後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主宰下。在 這個掠奪戰敗國、維護戰勝國利益、重新瓜分世界的狂潮中,英法佔據了世界和歐洲 霸主的地位,並從戰敗國,主要是德國手中奪取了大量殖民地和經濟利益。美國則通 過華盛頓體系確立了它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優勢。作為凡爾賽體系的最大受害者—— 德國,雖然被剝奪掉所有殖民地,割去 1/8國土,交付大量賠款,但它的經濟基礎和 工業潛力並未遭到嚴重破壞,在美英的大量經濟援助下,迅速恢復了元氣。1929年德 國的工業生產總值躍居世界第二位,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其重新瓜分世界的野心日 益膨脹。 在30年代空前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中,為了鎮壓國內人民的反抗,對外准備發 動侵略戰爭,德國、日本相繼建立了法西斯獨裁政權。日本率先走上侵略戰爭的道路。 1931年,日本蓄意製造所謂「南滿鐵路事件」,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 變。1932年 1月,日本佔領整個東北。1937年又策劃、製造了「盧溝橋事變」,發動 了旨在滅亡中國的全面侵華戰爭。1933年希特勒及其納粹黨上台後,德國退出國際聯 盟,公然撕毀凡爾賽條約,大規模重建軍備。1936年 3月,德國出兵佔領萊茵非軍事 區,同年 8月夥同義大利武裝干涉西班牙。1936年11月,德國同日本簽訂了「反共產 國際協定」,次年義大利加盟,建立了德、日、意法西斯軸心同盟。1938年 3月,德 國出兵吞並奧地利,同年9月侵佔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次年3月吞並捷克斯洛伐 克全國。由於波蘭在中歐國家中所處的重要地位,使其成為了德國同英法爭奪的一個 焦點。德、日兩國公開的侵略性軍事同盟簽訂的第二天,希特勒便召集德國三軍高級 將領開會,決定「一有合適時機就進攻波蘭」,並命令軍隊做好同英法作戰的准備。 正當德、日、意三個法西斯國家的侵略行徑嚴重威脅著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時刻, 當時對國際局勢具有重大影響的西方大國卻推行了姑息縱容法西斯侵略的綏靖政策, 出賣別國的領土和主權,換取同侵略者的妥協,來維護其自身安全和既得利益。綏靖 政策起了縱容戰爭、擴大戰爭、葬送和平的作用。 1939年 3月,在國際輿論的呼籲下,英、法、蘇三國就建立反法西斯聯合陣線問 題進行了談判,歷時 5個月,以流產告終。蘇聯為避免德、日的兩面夾擊,防止英、 法挑動蘇、德戰爭,決定放棄集體安全政策,於1939年 8月23日簽訂了「蘇德互不侵 犯條約」。這對於打破英、法「禍水東引」的陰謀,爭取備戰時間起了一定作用,但 也使德國法西斯消除了「兩線作戰」的危險。希特勒終於冒險提前發動了戰爭。 綏靖惡果——從西線到東線
1939年8月31日晚8時,在靠近波蘭的德國邊境小城格雷威茨,一批身著波蘭陸軍 制服的納粹黨衛隊員「攻佔」了格雷威茨廣播電台,用波蘭語發表了幾分鍾的反德演 說,並放了幾槍,「宣告」波蘭已對德國「開戰」。次日凌晨 4時45分,德國法西斯 在「反擊波蘭進攻」的借口下,出動了2000架飛機、上萬門大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 勢,對波蘭全國發動了大規模的轟炸和炮擊。與此同時,160萬大軍和28000輛坦克迅 速越過波蘭國境,從北、南、西三路向波蘭境內發動閃電式的全面進攻。開戰後不到 48小時,波軍防線都被突破,德軍在波蘭境內橫沖直撞,如入無人之境,以每天30~ 35公里的速度向波蘭內地推進。波政府在遭到進攻的當天,即向英法求援。9月1日晚, 英、法要求德國停止軍事行動,並將德軍撤出波蘭,希特勒不予理睬。9月3日11時, 英對德宣戰,17時法對德宣戰。隨後,英國自治領地也相繼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 戰正式爆發。 德、波開戰後,德軍在一周內摧毀了波軍的主要防線,進逼華沙。9月6日,波總 統莫希喬茨基和政府撤離華沙,總參謀長斯塔希耶維將軍留在華沙指揮首都保衛戰。 從9月9日起進行了波蘭保衛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布祖臘河戰役,波軍失利。 9月15日,華沙拒絕德國關於投降的最後通牒。9月28日,華沙陷落。從 9月18日至10 月初,波軍殘部仍繼續抗擊德軍,直至彈盡糧絕。蘇軍於 9月17日越過蘇、波邊界, 與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 1939年9月至1940年4月,從波蘭滅亡到德國閃擊北歐,英、法和德國在西線持續 了 8個月的「無戰爭狀態」或「假戰爭」、「靜坐戰爭」。這期間,西線除薩爾和洛 林邊境上發生巡邏隊的幾次沖突外,幾乎聽不到槍聲。 1940年4月9日清晨,德軍閃擊丹麥。丹麥國王 1小時後宣布投降。與此同時,德 軍從海空方面進攻挪威,其空降部隊佔領挪威首都,組織了由挪威前國防部長吉斯林 充任首相的傀儡政權。「吉斯林」因此成了挪奸、賣國賊的同義語。英、法派出的遠 征軍於 4月下旬在挪威西海岸中部的特隆赫姆一帶登陸,與挪威軍民共同抗擊德寇。 盡管後因戰局不利而撤擊,但這是英、法真正進行抗德戰爭的開始。挪威軍隊於 6月 10日投降,政府和國王流亡英國。 5月10日凌晨4時30分,德軍在西線發動閃電戰,大舉進攻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 揭開了入侵法國的序幕。當天,英國張伯倫政府垮台,採取強硬路線的丘吉爾首相上 台後,改變了張伯倫的綏靖政策。由德軍的坦克師和摩托化師編成的第一梯隊只用了 兩天時間就強渡了馬斯河,攻佔色當,然後以每晝夜20至40公里的速度向西挺進。 5 月23日,布倫陷落,古德里安指揮的坦克部隊進抵距敦刻爾克20餘公里的海岸沿線, 包圍了英、法聯軍的40個師。退守在敦刻爾克的盟軍三面受敵,危在旦夕。此時,希 特勒卻於 5月24日突然命令坦克部隊停止追擊。英、法聯軍利用這一有利時機,突施 從海上撤退的「發電機計劃」,共動員了各類艦船1000餘艘駛向敦刻爾克。許多漁民 和民眾駕著漁船、帆船和遊艇渡海參加營救。5月26日 18時57分,在德軍空軍的猛烈 空襲下,英、法聯軍與空軍配合搶渡海峽,終於在6月4日以前完成了撤退任務。共撤 出英軍21.5萬餘人、法軍8萬多人、比軍1.5萬餘人。尚有 4萬余名法國士兵被俘、被 迫遺棄了全部裝備。6月5日拂曉,德軍進擊巴黎。10日,義大利也乘機宣戰進入法境, 法國政府不戰而逃,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6 月14日,德軍進占巴黎,艾菲爾鐵塔 上掛起了德國的X字旗。6 月16日,雷諾辭職,貝當上台,曾是上次世界大戰凡爾登 英雄的貝當立即向德國要求停戰。6月22日下午6時50分,在法國貢比涅森林的雷通東 站,在一戰時德國簽署投降書的同一節車廂內,法國全權代表亨茨格將軍和德國最高 統帥部參謀長凱特爾在停戰協定上簽字。6月24日,法國停戰委員會在羅馬簽署了法、 意停戰協定。 滅亡法國後,希特勒便為入侵英國作準備,簽署了「海獅作戰計劃」。英國首相 丘吉爾則聲稱要「用熱血捍衛國家民族生存」,積極備戰。從1940年 7月下旬開始, 德空軍開始空襲英海軍港口和停泊在英吉利海峽的船舶,英空軍立即起飛迎擊。8月, 納粹空軍全面實施「空中閃電戰」,8 月13日這一天被命名為空戰的「鷹日」,共出 動飛機1485架次,晝夜不停地轟炸英海軍基地、雷達站和機場,企圖給英國以毀滅性 打擊。24日晚,約10架敵轟炸機因迷航轟炸了倫敦。次日,英國出動80架轟炸機空襲 柏林,並進行了數次報復性的轟炸。9 月,納粹空軍大規模轟炸倫敦,旨在摧毀英國 人的抵抗意志。英國空軍和高炮部隊成功地進行了反擊,15日取得了一天擊落敵機18 0 架的戰績,被訂為「不列顛戰役日」載入史冊。納粹空軍遭到重創後,對英國的轟 炸時斷時續。1941年 5月10日,德軍最後一次轟炸了倫敦,這是德國入侵法國一周年 的日子。
戰爭擴大
由於德國海、空軍力量的薄弱,希特勒不得不下令無限期推遲實施「海獅計劃」, 而按照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把部隊向東調動。一切准備就緒後,於1941年 6月22日晨4時,首先使用 4萬多門大炮向蘇聯邊防工事開火,近5000多架飛機向邊境 附近的軍事設施和城鎮進行狂轟濫炸。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2000多公里的戰線 上,分北、中、南三路,出動190個師、3700多輛汽車、193艘各類艦艇,向蘇聯發起 大規模進攻。蘇軍因准備不足,面對德軍的閃電式攻擊,被打得措手不及,失去了制 空權,通訊系統也被破壞,司令部和部隊失去聯系,命令也無法上傳下達,致使德軍 迅速突破蘇軍防線並且深入蘇聯境內20~50公里。前線情況不明,蘇聯國防人民委員 會作出了錯誤的反攻命令,造成了更大的損失。僅三周時間,德軍已推進了300~600 公里。 在危急時刻,蘇聯國內進行了緊急動員,國民經濟全部轉入戰時軌道,斯大林被 任命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最高統帥部總結初期失敗的經驗教訓,及時採取了防禦戰 略,指出要消滅和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爭取時間,壯大自己的力量,為反攻作準備。 在斯摩棱斯克戰役中,德軍遭到沉重的打擊,從而使希特勒不得不放棄了直取莫斯科 的打算,轉入防禦。蘇軍利用有利時機加強了防禦力量,組建了兩個方面軍,建立了 一道新的阻擊敵人進攻莫斯科的防禦陣地。9 月10日,斯摩棱斯克戰役告一段落,並 在主要方向上阻止了敵人快速進攻的勢頭。希特勒決定在南北兩翼取得勝利後,再向 莫斯科發動進攻。南線德軍攻佔了烏克蘭的基輔和敖德薩,北線德軍從 8月下旬向列 寧格勒進攻,始終未能佔領列寧格勒。德軍被迫放棄攻取列寧格勒的計劃,轉而進攻 莫斯科。德軍於 9月30日晚,以「台風」為作戰代號,從南、北、中三個方面向莫斯 科發起總攻,形成了一個大包圍圈。紅軍在戰役初期被俘66萬多人,德軍推進到離莫 斯科市只有 100多公里。在此緊急關頭,斯大林採取了有效的措施,在軍民的團結奮 戰下。到10月底,仍把德軍阻止在離莫斯科100公里左右的防線上。11月7日,莫斯科 十月革命24周年慶祝大會,照常在紅場舉行了隆重的閱兵式,斯大林發表了重要演說, 幾十萬紅軍戰士庄嚴地接受檢閱後,直接開赴前線作戰。 11月15日,德軍第二次進攻莫斯科。27日,北面進攻的一支德軍已突進到離莫斯 科僅有24公里的伊斯特臘鎮,首都已在德軍大炮射程之內,在望遠鏡中可看到克里姆 林宮的尖頂。蘇軍採取了快速反擊突擊戰術,從11月底到12月初,在空軍的支援下, 進行了一系列突擊戰,解除了德軍從北面突入的威脅。12月 1日,德軍發動了最後一 次進攻,又被阻截。在20天的激戰中,德軍損失慘重,「台風」攻勢失敗了。12月初, 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進行大反攻。到1942年初已迫使德軍遠離莫斯科100~250公里。 蘇軍乘勝前進,發動全線進攻,到 4月下旬已先後把德軍擊退150~400公里,奪回了 60多座城市、11,000個居民點。從此,全線轉入防禦反擊的戰略階段。 1941年 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日本在7月2日舉行的御前會議上,確立了以南 進為主,北進為輔的方針。11月 5日,御前會議作出對美、英、荷開戰的決定。山本 五十六指揮的聯合艦隊加緊作好偷襲珍珠港的准備,太平洋戰爭爆發已不可避免。19 41年11月5日,日本大本營海軍部向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發出「大海令第1號」, 令其於12月上旬作好開戰准備。6 日,大本營陸軍部向南方軍和南海支隊下達准備攻 擊南方要地的命令。自11月15日至22日,聯合艦隊所屬各艦隊完成了在千島群島凈羅 灣的集結。11月26日,南雲海軍中將率領由赤城、加賀、蒼龍、飛龍、翔鶴、瑞鶴等 航空母艦組成的特遣艦隊,悄悄地從單冠灣出發駛向夏威夷珍珠港。 12月 6日(夏威夷時間),正逢星期六,美軍官兵都到檀香山歡度周末去了,瓦胡 島一片平靜。當時,載有423架飛機的6航空母艦為主體的日本特遣艦隊正全速向珍珠 港逼近,另一支日本潛艇特攻部隊,已大部分潛抵珍珠港外。美軍官兵多次放過了一 些疑點,直到 7時55分,悠然自得的美軍官兵才從炸彈爆炸聲中驚醒過來。日空中攻 擊總指揮官海軍中佐淵田美津指揮的第一批日本飛機共 183架飛抵珍珠港上空,對各 機場實施奇襲,僅 5分鍾就摧毀了美軍在瓦胡島的空軍力量。日軍的魚雷飛機和水平 轟炸機集中襲擊了戰列艦,美國太平洋艦隊只保存了正外出的 3艘航空母艦和部分重 巡洋艦。正當日本空襲的第二批飛機飛臨瓦胡島上空時,美國國務卿赫爾接到野村和 來棲遞交的最後通牒。12月8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國會的演說中把12月7日這一天說 成是「一個遺臭萬年的日子」。同日,美國對日宣戰。丘吉爾得知這一消息後,高興 得老淚縱橫。 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利用海上閃擊戰向美、英、荷在亞太地區的殖民地和勢力 范圍發起猛烈進攻並取得一連串重大勝利。12月8日凌晨 3時30分,日軍進軍泰國,9 日侵佔泰國。1942年1月7日,日軍佔領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2月8日,日軍強渡桑佛 海峽,在新加坡登陸。菲律賓、呂宋、荷屬東印度、緬甸等都被侵佔,日本控制了面 積達38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5億人口。蘇德戰爭爆發後,丘吉爾、斯大林、羅斯福 都曾發表過支持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言論。1941年6月底到7月上旬,蘇英兩 國就對德戰爭中聯合行動達成協議。1941年8月9日至12日,羅斯福和丘吉爾在大西洋 北部的軍艦上秘密會晤,會後發表了著名的《大西洋憲章》,宣布兩國關於「戰爭的 目的和戰後和平目標」的八項原則。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加、澳、印等 26國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 以後,又有20多個國家宣布加入《聯合國家宣言》,一個真正全球性的國際反法西斯 統一戰線終於建成。
戰略轉折
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建立後,反法西斯同盟國相互支持與合作,度過了最困難的時 期。1942年上半年,美、英聯軍在太平洋戰場和北非戰爭上加緊實施反擊德軍的戰略 計劃。中國抗日戰場拖住了日本的主力,反法西斯戰爭已進入了戰略反攻的階段,各 主要戰場的形勢都發生了有利於盟軍的變化。 在蘇、德戰場上,1942年5月至7月,由於蘇軍在哈爾科夫附近和克里木作戰失利, 被迫後撤100至400公里。德軍強渡了頓河下游,侵佔了羅斯托夫,直接威脅著斯大林 格勒和高加索。於是,展開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斯大林格勒會戰。希特勒投入斯大林格 勒戰役的總兵力為 90萬人、坦克1200輛、火炮和迫擊炮1.7萬余門、飛機1640架。蘇 軍最高統帥部於1942年 7月12日決定在西南方面軍原有的基礎上成立斯大林格勒方面 軍,鐵木辛哥元帥任方面軍司令員(7月23日起由戈爾多夫中將擔任)。從 7月17日至9 月12日,由遠接近地和近接近地防禦德軍的進攻。自9月13日至11月8日,蘇、德軍隊 在斯大林格勒市區的爭奪戰達到白熱化程度,斯大林格勒保衛者們浴血奮戰,守住了 這座英雄城市。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2月2日,蘇軍打響了圍殲斯大林格勒敵軍的 戰役。戰前,蘇軍向斯大林格勒方向隱蔽地調集了大量兵力,實施主攻的有三個方面 軍。1942年11月,在濃霧彌漫、大雪紛飛的19日晨 7時30分,西南方面軍和頓河方面 軍揭開了反攻的序幕。11月19日至30日,蘇軍合圍敵第6集團軍和坦克第4集團軍的部 分兵力,12月間殲滅德軍企圖解圍的「霍利德」戰役集群和「霍特」戰役集群。1943 年 1月10日至2月2日,蘇軍全殲德軍被圍困的部隊。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打擊了 法西斯德國,加深了法西斯集團內部出現的裂痕,成了希特勒走向滅亡的起點。 自1941年12月下旬至1942年 6月,丘吉爾和羅斯福經過多次協商後,決定實施代 號為「火炬」的北非登陸戰役。美、英決定由美國的艾森豪威爾將軍和英國的亞歷山 大將軍分別擔任盟軍正、副總司令,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達爾貝達)和阿爾及利亞 的奧蘭、阿爾及爾三處同時登陸。「火炬」登陸戰役自1942年11月8日開始至1943年5 月13日勝利結束。1943年夏,美、英確定了代號為「哈斯基」的西西里島登陸作戰計 劃,於 7月10日發起總攻,勝利地完成了地中海、西西里島戰役,加深了義大利墨索 里尼政權的軍事、經濟、政治危機。墨索里尼的統治搖搖欲墜。 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為扭轉戰局,任命麥克阿瑟上將擔任西南太平洋地區盟軍 總司令,指揮包括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陸海空三軍。4 月又任命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 茲海軍上將為太平洋地區總司令。日本為了破壞美——澳交通線,於1942年5月5日, 命令聯合艦隊佔領中途島。該島地處太平洋航路之中途,故名「中途島」。1942年 6 月 4日凌晨,美巡邏機在中途島西北200海里處發現日本航空母艦編隊並有日機100餘 架飛往中途島,空戰開始,至6月5日下午結束,日本損失航空母艦4艘、重巡洋艦1艘、 飛機322架,兵員損失 3500人,其中包括幾百名有經驗的飛行員。自此,太平洋戰爭 出現了有利於盟軍的戰略轉折,經過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成功地遏制了日本向東南 太平洋推進的計劃。 在中國戰場上,中國軍隊利用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失利從中國戰場調兵的有利時機, 進行了局部反攻,支援和配合了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戰略進攻。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發展的形勢下,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美國總統羅斯 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和當時中國政府主席蔣介石,在開羅舉行了代號為「六分儀」的 會議。這是二戰期間,唯一一次有中國參加的同盟國最高級會議。開羅會議的主要議 題是緬甸作戰計劃及與中國和亞洲有關的重大軍事、政治問題,包括聯合對日作戰計 劃和戰後處置日本問題,會後發表了《開羅宣言》。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 1日,反法西斯聯盟三大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 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第一次會晤。會上討論了開辟第二戰場問題、蘇聯參加對日作戰問 題、關於建立國際組織問題、關於戰後處置德國問題、關於波蘭和芬蘭的問題,會議 簽訂了《蘇美英三國德黑蘭宣言》和《蘇美英三國德黑蘭協定》,並協調了三國對德、 日的軍事戰略行動,對加速法西斯的覆滅具有重大意義。
攻克柏林
經過德黑蘭會議的激烈爭論,蘇、美、英三國首腦終於決定1944年 5月在法國北 部開辟第二戰場。 經英美磋商,艾森豪威爾將軍被任命為執行「霸王」計劃的盟軍最高統帥。希特 勒估計盟軍將橫渡加來海峽在加來地區登陸,因此在加來地區修築了一道縱深5—6公 里的堅固防禦陣地,諾曼底地區只構築了若干個獨立支撐點,且大部分是野戰工事, 縱深內只設置了防空降障礙物。這是德軍防禦系統的薄弱地帶。 1944年6月6日晨,盟軍利用漲潮時機和剛剛出現的短暫的好天氣,發動了諾曼底 戰役。當天凌晨在狂風呼嘯中,盟軍在進行空降和投彈之後,戰艦齊發,越過波濤滾 滾的英吉利海峽,英美盟軍直奔法國海岸。在大炮的掩護下,盟軍登陸達13萬人,先 後在奧巴哈、猶地、金灘、米諾灘、劍灘等5個指定灘頭登陸,建立了牢固的立足點。 希特勒大肆吹噓的「大西洋壁壘」被突破。7月24日,諾曼底登陸勝利結束。8月 1日 至18日,巴頓將軍指揮美第 3集團軍坦克部隊直取奧爾良和夏特勒,潰敗的德軍逃往 塞納河方向,德軍新任西線總司令克魯格元帥在被撤職回國途中服毒自殺。盟軍乘機 長驅直入進逼巴黎,8 月19日在盟軍的攻勢鼓舞下,法國內地軍和巴黎人民舉行武裝 起義,解放了自己的首都。8 月25日,法國勒克米爾將軍進入了巴黎接受了德軍的投 降。戴高樂將軍作為法國抵抗力量的領導人進入巴黎,並於9月9日在巴黎成立了法國 臨時政府。希特勒不甘心失敗,12月16日又在法、比、盧三國邊界阿登地區進行孤注 一擲的反撲,但遭到有力反擊。德軍東、西受敵,已感末日來臨。 1944年底至1945年初,歐、亞、非三大戰場都有重大進展。義大利已經投降。蘇 德戰場上,蘇聯紅軍從1944年 1月到10月對德軍進行了「十次打擊」,收復了從巴倫 支海到黑海的蘇聯全部被佔領國土。1945年 1月,蘇軍推進至奧得河——尼斯河一線, 距離柏林只有60公里。在西線,美、英盟軍已全部解放了法國、比利時、盧森堡以及 荷蘭的大部分地區,步步向德國邊界突進,並准備強渡萊茵河,向德國腹地推進。在 亞洲太平洋戰場上,中國在華中,華北各戰場上攻克了敵人據點5000多處,光復了大 片國土。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英盟軍1944年夏攻佔了馬利亞納群島。1945年初,開始 進攻菲律賓,在呂宋登陸,並向馬尼拉推進。這一切都說明,法西斯敗局已定。 為了及時解決戰場最後階段的合作及戰後歐洲和世界和平等問題,蘇、美、英三 國在蘇聯克里木半島的雅爾塔前沙皇的行宮利瓦吉亞宮舉行「雅爾塔會議」。雅爾塔 會議主要就四個問題進行了討論,並作出了相應的決議。關於德國問題,三國首腦一 致同意東西兩線配合作戰,向德國心臟地區發動總攻,並擬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為 防止德國軍國主義復活,戰後將徹底摧毀德國的全部武裝力量,實行分區佔領和軍事 管制。會議還就波蘭問題和戰後籌建世界和平機構——聯合國的問題達成一些協議。 雅爾塔會議的一個主要目的,是爭取蘇聯早日參加對日作戰。蘇、美、英三大國領袖 同意,在德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作 戰。蘇、美、英三國首腦簽署了關於蘇對日作戰政治條件的「雅爾塔協定」。在這個 協定中,中國的主權被作為換取蘇對日參戰的條件,不僅未徵得中國同意,成交後仍 對中國保密,這是對中國領土神聖主權的粗暴侵犯。 隨著反法西斯戰爭形勢的順利發展,各國人民的斗爭也此起彼伏,不斷高漲。在 歐洲,南斯拉夫人民在南斯拉夫共產黨的領導下,成立了以鐵托為總司令的民族解放 游擊隊總司令部,經過浴血奮戰,殲滅了大量敵軍,壯大了自己的力量。1942年11月, 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正規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到1945年 5月15日解放了全部國土。 阿爾巴尼亞人民自1939年 4月被意軍入侵之日起,不畏強暴,英勇奮戰,先後抗擊10 萬義大利法西斯匪軍和10萬德軍,殲敵近 7萬人。羅馬尼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 保加利亞和匈牙利、希臘、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挪威、丹麥各國 人民均用自己的英勇斗爭牽制和打擊了德、意侵略軍,為二戰的勝利作出了應有的貢 獻。 在亞洲,日本法西斯對各國人民的殘酷掠奪激起了人民的英勇反抗。朝鮮人民在 金日成的領導下進行各種形式的反抗斗爭。東南亞各國,如越南、緬甸、菲律賓、馬 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人民的廣泛的抗日斗爭也沉重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 隨著各方面時機的成熟,雅爾塔會議後,蘇聯和美英盟軍從東、西兩線展開了直 搗德國法西斯匪巢的進攻。蘇軍於1945年1月中旬開始進攻,到4月中旬,已從東面和 南麵包圍了柏林,同時著手修復了波蘭境內的鐵路和公路,使後勤供給線暢通無阻, 為柏林戰役作了必要的准備。在西線,從北海到瑞士的470英里寬的戰線上,美、英、 加、法等國聯軍在總司令艾森豪威爾的指揮下分北、中、南三路向德國本土進攻。 3 月底,盟軍7個集團軍共90個師全部渡過萊茵河,4月18日全殲魯爾德軍。在以後的兩 個多星期中,西線盟軍進攻迅速,12集團軍群於4月19日攻佔萊比錫。4月25日,美軍 第1集團軍的一支部隊在易北河畔的托爾高地區與蘇軍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勝利會師。 美、蘇士兵熱情握手、歡呼,語言雖然不通,仍能表達勝利的祝願和戰斗的友誼,會 師場面十分動人。 東西兩線盟軍的會師,實現了對德國的分割包圍。根據雅爾塔會議的協議,柏林 為將來的蘇占區,由蘇軍負責攻打。這時的德國無論在軍事、政治和經濟上都處於崩 潰的邊緣,但希特勒仍企圖阻擋蘇軍對柏林的進攻,把戰爭拖延下去。為此,他在西 線部署了59個師的兵力,並把 214個師又14個旅的兵力用來固守柏林,負隅頑抗。蘇 軍對此次大規模的城市攻堅戰作了周密的准備,從 4月16日到25日,突破了奧得河、 尼斯河防線,分割包圍並殲滅了防禦柏林外圍的德軍。25日,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 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柏林西郊的波茨坦勝利會師。4月26日,蘇軍向柏林市內發動猛攻, 到處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至27日,柏林的德軍已被分割在三個孤立的地區。4 月29 日,為阻止蘇軍前進,希特勒下令放水淹沒柏林地鐵,在裡面避難的成千上萬的婦女、 兒童和負傷的德軍官兵慘死。希特勒在失敗無可挽回的情況下,得到義大利法西斯頭 子墨索里尼被處決並懸屍街頭的消息後,於4月30日下午3時在其情婦愛娃·布勞恩服 毒後開槍自殺。掩埋其屍骨的彈坑被蘇軍炮彈炸平,屍骨不知去向。 4 月30日晚,蘇軍粉碎了5000名德軍的反抗,沖進國會大廈。5月1日黎明,將勝 利的紅旗插上了國會大廈的屋頂。5月2日,柏林德軍殘部投降。5月8日,在其他地區 相繼被攻佔的情況下,在柏林城郊的蘇軍總司令部舉行了無條件投降儀式。 1945年 7月17日至8月2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舉行了二戰 中最後一次會晤,對盟國面臨的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對德國及其它戰敗國的 處置問題、邊界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維持了同盟國的關系。但隨著戰爭的即將結 束,三大國的矛盾分歧也日益增多,在會議中多有表現,最後勉強達成妥協。 在亞洲太平洋戰場上,美、英盟軍相繼攻佔了馬里亞納群島、萊特島,越過日本 重兵防守的台灣島,直逼日本的大門。1945年3月26日,美軍發起沖繩戰役。4月1日, 5萬美軍在沖繩登陸,歷時96天終於佔領沖繩,突破了掩護日本本土的最
8. 網上那些真實戰爭的視頻怎麼不禁播
恐怕不是空穴來風吧來自;軍抗/日功績遠大於共/!中國自己有不少人不承認日本ql(敏感)中國,所以要被河/軍。那台兒庄戰役呢;蟹了我也聽說了。原因就是國/。因為敏感所以禁播也不是不可能?也是抗日題材的。這是一種趨勢。為什麼日本不承認njdts(敏感)為什麼日本要參拜jgss(和諧)為什麼日本至今不承認ql(敏感)中國。還不是因為中國自己有不少人不承認njdts(敏感),為了和諧禁播也在情理之中。三樓的回答也有問題
9. 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過
1939年9月1日,德軍集中強大的兵力,在大批飛機、坦克的配合下,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波蘭軍隊奮力抵抗,但軍隊陳舊的武器裝備和落後的戰術,根本無法抵擋德國法西斯的「閃電戰」。波蘭軍隊節節敗退,很快大片土地淪陷。英、法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39年9月,波蘭覆亡。 蘇聯趁德軍侵入波蘭之際,開始向西擴展疆域,建立了所謂的「東方戰線」。
1940年,德國發動「閃電」攻勢(稱「白色閃電」)。4月9日攻擊丹麥和挪威,5月10日採用「曼斯坦因計劃」完成對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的佔領。同時,德軍繞過法軍重兵設防的馬其諾防線,侵入法國境內。
1940年5月,英法聯軍在法國進行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軍隊大部分撤入英國境內,為未來的反攻保存了有生的力量。
1940年6月,德國對法國發動了總規模的進攻,義大利也趁火打劫,對法國宣戰,6月 22日,法國投降。
1940年7~10月,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命令(海獅計劃)。德軍對英國發動猛烈的空襲和潛艇戰。 企圖迫使英國屈服。 丘吉爾首相領導英國軍民奮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陰謀。德國遭到了發動侵略戰爭以來的首次失敗。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執行「巴巴羅薩計劃」,德國軍隊以550多萬人、4000多輛坦克和近5000架飛機的強大兵力,分為三路,突然向蘇聯發動全面的進攻,蘇德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
蘇聯軍隊猝不及防,節節失利,蘇聯大片領土淪陷,蘇聯軍隊和武器裝備也損失慘重。
1941年9月6日,德軍進攻莫斯科,蘇聯軍隊在斯大 林的 領 導 下 奮 力 抵 抗 ,粉碎了德國軍隊迅速佔領莫斯科的企圖。1942年初,蘇軍展開反擊,殲滅德國軍隊50萬人,德軍在莫斯科保衛戰的失敗,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941年10月,就在希特勒侵略歐洲之際,日本法西斯進一步向東南亞擴 展,企圖建立亞洲、太平洋地區的霸權。
日本的政策嚴重損害了美、英兩國的利益,美國不得不做出反應,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出口鋼鐵、石油等戰略物資,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增加對中國的援助,英國等國也同樣採取了相應的措施,這對戰略物資依賴進口的日本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日本軍部決定趁美國戰爭尚未准備就緒,發動突然襲擊,取得戰爭主動權。
1941年11月,德國軍隊已經佔領蘇聯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控制了蘇聯大約40%的人口以及大部分的工業區。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空軍突然襲擊美國在太平洋上的軍事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價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同時,日軍還在東南亞各地對英美兩國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直到第二年春天,日軍侵佔了東南亞的廣大地區和太平洋上的許多島嶼。
次日下午,德意日同時對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升到最大規模。
(9)中國笫二次戰爭的視頻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現代國際法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根據「關於告發及懲處歐洲各軸心國家主要戰犯」的倫敦協定和《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從1945年開始對法西斯德國主要戰犯進行了國際審判。
而根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由中、蘇、美、英等11國代表組成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從1946年開始在日本東京對日本法西斯戰犯進行了審判。《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及其司法實踐,對戰爭法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國際法院於1946年在海牙設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極大地改變了世界范圍的力量對比,徹底打破了數世紀以來形成的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促使世界歷史從一個歐洲列強主宰的時代,逐步過渡到一個兩極格局的時代。
戰後以雅爾塔體系為基礎形成了以美蘇兩大國為首的、從兩大陣營的對峙到兩極對抗的世界政治格局。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20世紀90年代初才發生了改變。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機械化時代特有的典型戰爭形態,其軍事上的成功與失敗和戰爭的進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以內燃機技術為核心的科學技術群與作戰理論、戰術的結合程度。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兩類新興技術的悄然發展,決定了機械化戰爭的來臨。
一類是飛機、坦克、大型艦船製造技術,另一類是電子通信技術。坦克和飛機廣泛密集的使用,使美英和蘇聯採用了新的作戰理論和戰術,美英開始形成空中火力支援地面、密集使用機動兵器的戰役理論和戰術,蘇軍則重新恢復了大縱深作戰理論。
在戰爭開始向有利於反法西斯聯盟轉化的同時,三大新技術的發展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和保障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電子技術群的發展。雷達、聲納及其它電子通訊器材的改進與應用,飛彈技術群的出現、火箭推進技術的發展、核技術的誕生。
10. 哪裡能找到第二次海灣戰爭的紀錄片
優酷網等一些網都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