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抗日戰爭中的幾次大會戰
淞滬會戰(年8月13日——11月12日)
南京保衛戰(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太原會戰(忻口會戰) 1937年9月13日~11月
徐州會戰 (1938年1月4日~5月21日 )
蘭封會戰 (1938年5月21日~6月 )
武漢會戰 (1938年6月~10月 )
隨棗會戰 (1939年5月1日~20日 )
第一次長沙會戰 (1939年9月14日~10月 )
桂南會戰 (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棗宜會戰 (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
豫南會戰 (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
上高會戰 (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
:晉南會戰(中條山之戰)1941年5月
第二次長沙會戰 1941年9月~10月1日
第三次長沙會戰 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浙贛會戰 1942年4月~7月28日
:鄂西會戰 1943年5月~6月
常德會戰 1943年11月2日~12月
豫中會戰 1944年4月~5月25日
長衡會戰(第四次長沙會戰) 1944年5月~8月
桂柳會戰 1944年8月~12月10日
湘西會戰(雪峰山會戰) 1945年4月~6月
共22次大型會戰,望採納!
② 抗日戰爭中出現的戰將
劉伯承;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指1940年夏,八路軍在華北對日軍開展的一次大規模的破襲作戰。1940年以後,日本歐洲動盪,一面加緊誘迫國民黨投降,一面加強對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肅正」討伐,企圖徹底摧毀抗日根據地。為了粉碎日軍的圖謀,打破其「囚籠政策」,克服國民黨頑固派對日妥協投降的危險,華北八路軍所屬部隊乘青紗帳和雨季,對日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破襲作戰。八路軍參戰部隊達到105個團約20餘萬人,故稱「百團大戰」。這次戰役的主要意圖是破襲日軍在華北的交通線。早在1940年春,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和聶榮臻等就共同討論確定了破擊正太路的計劃。7月22日,八路軍總部向晉察冀軍區、第一二○、第一二九師下達《戰役預備命令》,明確提出發動此戰役的目的是長期截斷正太線交通,並要求各部隊對其他各重要鐵路線,特別是平漢、同蒲等鐵路組織有計劃的破襲。8月8日,八路軍總部下達《戰役行動命令》,對作戰兵力作了具體部署。
百團大戰經歷兩個主動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盪」階段。戰役第一階段(8月20日至9月10日)是交通總破襲戰,破壞敵人的主要交通線,重點是摧毀正太鐵路。8月20日夜,參戰部隊、游擊隊、民兵同時發起攻擊,破擊正太、同蒲、平漢、德石、平綏、北寧、津浦、白晉等鐵路交通線,殲滅大量日偽軍。八路軍攻佔許多據點和車站,破壞日軍占據的華北重要燃料基地井陘煤礦,並截斷正太鐵路一個多月。第二階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繼續襲擊交通線兩側敵人和摧毀深入根據地內的敵據點,並發動淶(源)靈(丘)、榆(社)遼(縣)等戰役。為策應淶靈戰役,冀中軍區主力發動任(丘)河(間)大(城)肅(寧)戰役,殲滅日偽軍1400餘人,攻克據點29處,破壞公路150餘公里。第一二九師在榆社戰役中,連續攻佔榆遼公路沿線據點多處,並攻下榆社縣城,繳獲大批武器,殲敵900餘人。第一二○師繼續破擊同蒲鐵路北段,使該鐵路線再次中斷。第三階段(10月6日至1941年1月24日)是反「掃盪」作戰。從10月6日起,日軍調集重兵,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的報復性「掃盪」。10月19日,八路軍總部下達命令,華北根據地軍民遂轉入反「掃盪」作戰。10月至12月,第一二九師主力粉碎日軍對太行和太岳根據地的「掃盪」。10月至1941年初,晉察冀軍民先後擊退日軍對平西和北嶽地區的「掃盪」。12月中旬至1941年1月24日,第一二○師粉碎日軍對晉西北的「掃盪」。至此,百團大戰結束。百團大戰共進行大小戰斗1824次,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人,俘日軍281人,俘偽軍18407人,日軍投降47人,偽軍反正1845人;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火車站、橋梁和隧洞260多處,摧毀大量敵堡和據點;繳獲各種炮53門,各種槍5800餘支和一批軍用物資。
百團大戰打出了敵後抗日軍民的聲威。這次戰役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以事實駁斥了國民黨頑固派對共產黨、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誣蔑。從戰爭全局看,百團大戰具有積極的戰略意義。它牽制了日軍的兵力,推遲了日軍「南進」的時間。並且對支持正面戰場作戰,遏制妥協投降暗流,爭取時局好轉,起了積極的作用。
李忠仁;台兒庄會戰。自己看。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6/11027560/20050311/12160983.html
還有很多自己看吧;http://military.china.com/dljl/krzz/
③ 蒙古族在抗日戰爭中有什麼表現(概括、具體)
蒙古族抗戰爆發後,蒙古族人民展開了抗日游擊戰爭。一九三八年一月,中共陝甘寧邊區黨委確定,內蒙古工作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動各族人民團結抗日。四月,建立中共綏蒙工作委員會,在伊盟開展工作。八路軍警備騎兵第一回開赴伊盟。此後,當地的抗日游擊戰爭便迅速發展起來。五月,綏蒙工委成立中共河套特別委員會,開展河套地區的抗日工作。歸綏(今呼和浩特市)陷落後,共產黨員在當地組織了一支蒙漢抗日游擊隊,在大青山南麓打擊敵人。到一九三八年秋,發展成為有二百多人的騎兵游擊隊,為建立大青山根據地創造了條件。同年八月,李井泉率領由一二○師一部組成的大青山支隊挺進綏遠,與當地游擊隊會師。隨後開辟了大青山抗日根據地。
一九三九年三月,綏蒙工委遷至大青山,改建為中共綏遠省委(後改為綏察區黨委)。同年夏,在大青山建立了抗日政權。
大青山支隊多次粉碎日偽軍的進攻,兩次粉碎綏遠國民黨軍的進攻。部隊在戰爭中不斷壯大,擴大力三個團。到一九四一年,根據地擴大到九個縣,擁有五、六十萬人口,部隊發展到四千多人。
一九四二年二月,日偽軍三萬餘人向大青山根據地進攻。八路軍主力部隊和領導機關勝利突圍,根據地大部成為敵占區,一部變成游擊區。但綏西、綏中、綏南各地的部隊仍繼續堅持斗爭。一九四五年春,晉餒邊區部隊發動攻勢作戰,使根據地也恢復到一九四一年的局面。
④ 抗日戰爭中的民族英雄收集
收復察哈爾的將軍——方振武
· 中國人民的朋友——約瑟夫·史迪威
· 戰功顯赫的開國上將——楊得志
· 捨身救國的泰國華僑領袖——蟻光炎
· 美洲洪門愛國老人——司徒美堂
· 與中國人民並肩作戰的克萊爾·李·陳納德將軍
· 屢建功勛敵膽寒——張雲逸
· 抗日名將「鐵軍將才」——朱程
· 一生獻給中國衛生事業——馬海德
· 戰斗在大後方的抗日將軍——肖勁光
· 為中國抗戰而犧牲的蘇聯勇士——庫里申科
· 戎馬一生為祖國的軍隊高級將領——楊勇
· 血灑贛榆留英名——符竹庭
· 戎馬一生為祖國的軍隊高級將領——楊勇
· 馬耀南:從愛國學生到八路軍優秀指揮員
· 血染抗日戰場的虎將——葉成煥
· 用犧牲精神喚起民眾的抗日將領——李兆麟
· 聲震昆侖關的抗日將軍 杜聿明
· 民族英雄 黨的戰士--馬本齋
· 為抗日青春何所惜的張宗蘭
· 傳奇式的抗日英雄——包森
· 抗日英雄 民族英雄——趙登禹
· 為抗日而死的共產黨員--吉鴻昌
· 英勇抗戰的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
· 為理想奮斗終生的抗日將領——續范亭
· 刀劈日本憲兵的抗日民族英雄——節振國
· 淞滬抗戰總指揮——蔣光鼐
· 打響武裝抗日第一槍的愛國將軍——馬佔山
· 與日寇血戰到底的抗聯十二烈士
· 捍衛邊疆的抗日愛國將領——傅作義
· 永垂史冊的愛國將領——張學良 楊虎城
· 朝鮮族抗日英雄——李紅光
· 獻身中國人民解放與建設事業的紐西蘭友人——路易·艾黎
· 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
· 浩氣彌天的馬定夫
· 名震緬北的抗日將領——鄭洞國
· 指揮長沙會戰的抗日將領——薛岳
· 著名抗日將領——范子俠
· 新四軍抗日名將——羅忠毅
·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組建者——馮玉祥
· 以死報國的抗日名將戴安瀾
· 抗日英雄——呂正操
· 寧死不屈的東北抗聯——八女投江
· 國際主義戰士——柯棣華
· 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譚政
· 抗日名將楊成武
· 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陳嘉庚
· 傳奇戰將——陳賡
· 迎風傲霜不老松——黃克誠
· 為抗日戰斗到生命最後一息的魏拯民
· 東北抗日聯軍優秀指揮員——汪亞臣
· 積極抗日的愛國將領---鄧寶珊
· 鏡泊英雄——陳翰章
· 台兒庄大捷的司令官——李宗仁
· 以身報國的抗戰名將——張自忠
· 抗日女傑——李林
· 聲震忻口的抗日將軍——衛立煌
· 與陣地共存亡的抗日將領——佟麟閣
· 抗日壯士英氣沖天——董天知
· 堅如磐石抗日心——魏大光
· 「打仗數第一」——陳錫聯
· 「絕不給中華民族丟臉!」——劉老莊連
· 抗日赤心日月可鑒——許亨植
· 俠肝義膽破「圍剿」——曹亞范
· 「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東
· 爆破英雄馬立訓
· 出奇制勝大將風范——粟裕
· 夜襲戰斗常勝英雄——桂干生
· 冉庄地道戰組織者——張森林
· 大刀英雄——任常倫
· 八女投江 抗日女英烈——冷雲
· 鐵骨錚錚抗日到底——夏雲傑
· 「甘將熱血沃中華」——趙一曼
· 鋼鐵戰士——楊靖宇
· 狼牙山五壯士
· 「太行浩氣傳千古」——左權
· 寧死不屈的抗日英雄——趙尚志
· 文武兼備一代英才——彭雪楓
⑤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間勢力有哪些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間勢力有中等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地方實力派三部分人。
毛澤東在1940年3月11日延安黨的高級幹部會議上所作的《目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報告中,把中間勢力劃為中等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地方實力派三部分人。
(5)抗日戰爭中的科爾沁擴展閱讀:
1940年7月7日,根據毛澤東在6月26日和27日政治局會議上的講話精神,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政策的決定》,決定擴大了中間勢力的成分.
指出這些還保存著抗戰積極性的中間勢力是:國民黨的多數黨員,中央軍中的多數軍官,多數的雜牌軍,中等資產階級,中小地主及開明紳士,上層小資產階級,各抗日小黨派。
7月6日,毛澤東在楊家嶺大禮堂召開的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講述中共中央《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政策的決定》。
毛澤東在講述這個決定,分析中間勢力還保存抗戰積極性時指出:「中間勢力的成分現在比前次更有了新的補充,把國民黨中央軍的大部分也放在裡面了。中間勢力觀念在黨內尚未普遍,這是要注意糾正的。」
毛澤東在8月8日的政治局會議上,也談到中間勢力的問題。他說:中間勢力的問題是一個中心問題,現在注意了中間勢力,過去許多幹部沒有這種觀念,不了解中國的階級關系。
⑥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分為幾個戰區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分為九個戰區。
分別是:
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作戰地區:平漢路方面。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西山,作戰地區:山西方面。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作戰地區:蘇浙方面。
第四戰區,司令長官何應欽,作戰地區:兩廣方面。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作戰地區:津浦路方面。
第八戰區,司令長官蔣中正(兼)副朱紹良,作戰地區:甘寧青方面。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作戰地區:兩湖方面。
1938年11月25~28日,國民政府召開南嶽軍事會議,重新調整戰略區劃,將全國劃分為十大戰區。另外,撤銷了廣州,西安,重慶各行營,設桂林天水兩個行營,淪陷區設戰場黨政委員會,直屬軍委會,以發動敵後抗戰。
1945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在望。在中國戰場,為了整頓豫湘桂戰役後的潰軍,國民政府重新編組軍隊,調整全國戰區,將全國劃為九大戰區。
(6)抗日戰爭中的科爾沁擴展閱讀:
敵後戰場: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深入敵後,放手發動群眾,廣泛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抗日游擊戰爭(如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破襲戰、圍困戰等),建立了大小十九塊抗日根據地。
取得了反「掃盪」、反「清鄉」、平型關大捷、雁門關伏擊戰、夜襲陽明堡機場、百團大戰等戰斗戰役的階段勝利,形成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
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記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八路軍、新四軍、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主要在日軍後方及日佔區進行游擊戰,共作戰12.5萬余次,殲滅日軍52.7萬人,殲滅偽軍118.7萬人,繳獲各種69.4萬余支(挺)、各種炮1800餘門,軍隊發展到130餘萬人,建立了約100萬平方公里、近1億人口的抗日根據地。
⑦ 鑲黃旗的建制沿革
1480—1517年,北元達延汗統一蒙古各部。達延汗為鞏固汗位,達延汗駐帳於察哈爾萬戶境內(今錫林郭勒盟地域)。
清順治十年(年),清朝政府仿照滿洲八旗制度,把原蒙古察哈爾部改編為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八個札薩克(王公)旗,安置於義州邊外(今遼東地區)。鑲黃旗正是察哈爾八旗之一,以鑲紅邊的黃色旗幟命名。
三藩之亂期間,先後補入鑲黃旗的有科爾沁部2個佐,伊蘇特部2個佐,陳額魯特2個佐,陳巴爾虎4個佐,新巴爾虎2個佐,共12個佐,約9000人。
鑲黃旗由清朝時期的鑲黃旗、商都阿都欽(馬群)、浩尼欽合並而成,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清朝時期,商都阿都欽是清朝從察哈爾抽調部分牧戶建立,飼養馬群的地方。浩尼欽是從鑲黃旗抽調部分牧戶建立,專為皇室飼養羊群,屬察哈爾都統管轄。因此,歷史上,鑲黃旗以水草豐美的「皇家牧場」而馳名中外,是專門為皇室飼養和供應戰馬、牛羊的地方。
民國元年(1912年)4月,袁世凱竊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位。民國三年(1914年),中華民國把內蒙古劃分為熱河、察哈爾、綏遠三個特別區。同時,繼續向察哈爾草原遷移大批農民,進行大面積墾殖,並成立招墾設治局,作為招募內地農民和組織開墾的管理機構。到20世紀30年代初,原鑲黃旗和商都牧群已遷移到今商都縣和化德縣以北。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政府把察哈爾特別區改為察哈爾省。同年,張家口都統府把察哈爾地區的牧群改為省立模範牧場,其中的商都牧群改為省立第一模範牧場。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月,以德穆楚克棟魯為首的「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簡稱「蒙政會」)成立。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蒙政會改商都牧群為商都旗。同年,日本侵略軍侵佔察哈爾地區。
成紀732年(1937年)10月。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成立。之後,改明安牧群為明安旗。
1945年8月15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12月,共產黨員陳炳宇等人被派到商都旗和鑲黃旗開辟工作。
1946年初,商都旗和鑲黃旗分別成立了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支會和民主政府。1947年5月,原鑲黃旗總管穆格登寶與商都旗上層喇嘛羅卜生卻吉尼瑪在國民黨支持下發動叛亂,兩旗支會和民主政府被顛覆。1947年7月,中共察哈爾盟工作委員會派副盟長拉木扎布帶領部分幹部和戰士來到鑲黃旗,組織革命積極分子,建立旗人民政府。8月,在內蒙古自衛軍騎兵十一師幫助下,商都旗也建立旗人民政府和自衛隊。同時,由於工作需要,察哈爾盟工作委員會把商都旗、鑲黃旗和明安旗第三、第四佐(原鑲黃羊群)劃分為一個工作區,派共產黨員奇魯巴根和扎木蘇榮到商都旗和鑲黃旗負責黨務工作。
1949年3月,根據察哈爾盟工作委員會決定,商都縣、鑲黃旗與盟安旗第三、第四佐合並,成立商都鑲黃旗聯合旗。
1956年9月,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委員會組織法》規定,商都鑲黃聯合旗人民政府改為人民委員會。
1957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改商都鑲黃聯合旗為商都鑲黃旗。1958年9月,察哈爾盟撤銷建置,並入錫林郭勒盟,商都鑲黃旗歸屬於錫林郭勒盟管轄。
1960年6月,商都鑲黃旗與化德縣合並,稱鑲黃旗。
1963年6月,鑲黃旗與化德縣分設。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1967年1月和6月,旗人委被「造反派」兩次奪權。1968年4月,鑲黃旗成立革命委員會。
1981年6月,撤銷革命委員會,再次成立人民政府。
⑧ 抗戰中九個戰區的司令員都是誰
抗戰時期國軍幾大戰區序列
第一戰區:蔣介石,程潛,衛立煌。
第二戰區:閻錫山內。容
第三戰區:馮玉祥,蔣介石,顧祝同。
第四戰區:蔣介石,何應欽(代)。
第五戰區:蔣介石,李宗仁。
第六戰區:馮玉祥,陳誠。
第七戰區:余漢謀。
第八戰區:蔣介石,朱紹良。
第九戰區:陳誠,薛岳。
第十戰區:蔣鼎文,李品仙。
第十一戰區:孫連仲。
第十二戰區:傅作義。
魯蘇戰區:於學忠。
冀察戰區:鹿鍾麟,高樹勛。
最後兩戰區的級別高於集團軍而低於其它戰區,長官稱總司令,而不稱司令長官。
到抗戰勝利前夕,各戰區又有變化:
第一戰區:胡宗南(代),駐陝西西安。
第二戰區:閻錫山,駐山西興集。
第三戰區:顧祝同,駐江西鉛山。
第五戰區:劉峙,駐湖北老河口。
第六戰區:孫連仲,駐湖北恩施。
第七戰區:余漢謀,駐廣東曲江。
第八戰區:朱紹良,駐甘肅蘭州。
第九戰區:薛岳,駐湖南郴縣。
第十戰區:李品仙,駐安徽立煌。
冀察戰區:高樹勛,駐河南鎮平。
⑨ 抗日戰爭中的四次重大戰役是什麼
抗日戰爭中的四次重大戰役是:台兒庄大捷,淞滬會戰,長沙會戰,遠征軍赴緬甸。
1、台兒庄大捷
台兒庄大捷,又稱台兒庄戰役、魯南會戰或血戰台兒庄。台兒庄戰役的起止時間有幾種說法,一般認為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日軍自報傷亡11984人 )。
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2、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中日雙方共有約8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3、長沙會戰
長沙會戰發生在抗日戰爭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史稱為「長沙會戰」,或稱「長沙保衛戰」。
國民政府特別重視長沙地區的防禦,由第9戰區集結重兵與日軍在戰線對峙。前2次長沙會戰,雙方都自稱獲得了勝利。從戰術上看,雙方並未分出勝敗,中國軍隊的損失更大;但從戰略上,阻止了日軍的戰略目的,可以認為是抗戰中的勝利。第3次長沙保衛戰則是一場典型的勝仗,國民黨軍隊與之展開殊死搏鬥,終將日軍擊退。第4次長沙會戰日軍以優勢兵力發動猛攻,中國軍隊被迫撤退。
4、遠征軍赴緬甸
遠征軍由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組成,軍長分別是杜聿民、甘麗初、張軫。3月1日,滇緬公路上車輪滾滾,空中有盟軍的飛機護航,在遮放集結的遠征軍乘上英軍的紅頭大卡車,直奔國門畹町而去。這是我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一次派遣軍隊出國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後第一次援助他國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