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兩伊戰爭期間中國有沒有從這兩個國家獲得過國外武器
中國沒有從過武器
一開始,伊朗和中國的關系並不和睦,中國主要是和西方一起向伊拉克出口武器裝備。後來通過朝鮮轉口向伊朗出口一些蘇式裝備。
安德羅波夫上台後,伊朗和蘇聯的關系惡化,遭受西方和蘇聯聯合制裁和封鎖的伊朗為了擴大武器進口渠道而主動修復和中國的關系,中國除了繼續通過朝鮮倒賣蘇式武器外,經過談判伊朗把原來巴列維王朝時期遺留的美製武器裝備交給中國,先由中國提供仿製配件以維持運轉使用,後來乾脆發展到仿製整體裝備再出口給伊朗。
這是中國軍工界自越南戰爭後第二次大規模接觸和研究美製裝備。而越南戰爭是主要是繳獲的美製輕武器和擊毀擊傷的並不完整的大型武器裝備,1975年北越統一南越後繳獲的大量美製完整武器並沒有交給中國研究仿製(因為當時雙邊關系已經冷淡下來了)而是交給了蘇聯。
② 兩伊戰爭為什麼中國可以給兩伊同時賣軍火
因為中國已經從「偉大的友誼」中清醒了,蘇聯、越南、阿爾巴尼亞等等當年哪個不是掏出心窩子來相處,白眼狼反咬中國一口或者辜負中國得多了去了
在一個虛情假意得世界裡講純粹友誼是很傻的
③ 伊朗與中國關系如何
歷經變革
從1971年中伊建交起,到1995年筆者結束在伊朗的外交使命,筆者從事的外交工作幾乎都與伊朗有關,參與了兩國關系中的所有重大事件。筆者曾親歷伊朗***革命,擔任駐伊朗大使期間曾有幸兩次陪同伊朗總統訪華,兩次在伊朗接待我國領導人訪問。兩個迥然相異的文化和意識形態能夠和平共處友好合作數十年,堪稱中國奉行獨立自主與和平外交政策的範例。
中伊建交38年。在這38年中,伊朗由王國變為***共和國,由親美變為反美,經歷了兩伊戰爭和外交孤立。國際風雲變幻,中國也經歷了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國力和國際地位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始終不變的是雙邊的友好關系。這是中伊兩國均應引以為豪的。
不知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命運的安排,197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與1979年伊朗的***革命幾乎同時發生。當時,筆者正在德黑蘭工作,從北京不斷傳來的消息是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討論,中國黨和政府的工作中心從革命轉向經濟建設,中國的大門開了。而伊朗當時正在發生一場改朝換代的革命,筆者曾親眼目睹1979年1月26日巴列維國王被迫出走和2月1日***革命領袖霍梅尼從巴黎返回德黑蘭時,那萬人空巷、數百萬群眾在街頭載歌載舞的慶祝場面。從此,伊朗由一個親美的君主制國家變為一個反美的政教合一的國家,革命稻宗教高於一切。
中國的改革開放與伊朗的***革命性質和內涵完全不同,甚至還多少有點逆向,但卻同時成為上個世紀70年代末改變世界地緣政治的兩件大事,對日後的中伊關系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逐步發展
伊朗新政權建立之初,中伊關系開局並不順利。1978年8月,當時的中國領導人結束對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的訪問,回國途中順訪了伊朗,受到當時在國內已經四面楚歌的巴列維國王的隆重接待。事過不到半年,巴列維政權垮台,***共和國誕生。此次訪問被解讀為「中國對巴列維的支持」,伊朗新政權的領導人和公眾對中國頗多怨詞,雙邊關系在一段時間里相當冷淡。
1980年,薩達姆乘伊朗新政權立足未穩大舉入侵,兩伊戰爭爆發。當時的國際輿論受美國和西方的引導並不同情伊朗,伊朗成了「國際孤兒」。而此時的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沒有冷落伊朗,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對兩伊持中立立場的國家。為此伊朗感激中國至今。
1984年,時任中國外長的吳學謙正式訪問伊朗,徹底掃清了籠罩在中伊關繫上空的陰霾,為兩國關系掀開了新的一頁。
1985年,時任伊朗議長的拉夫桑賈尼訪華,開啟了兩國領導人之間的高層接觸。伊朗在人權、台灣等問題上給中國以寶貴的支持,中國也尊重伊朗人民的選擇,在伊朗遭遇國際孤立時,中國與伊朗保持了正常的友好交往。兩國的政治關系完全走上了正軌。
但是,兩國的經貿關系卻嚴重滯後。伊朗遭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需從中國進口大量商品,而中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還是石油出口國,從伊朗進口的少量原油也都轉口到第三國。當時的伊朗正處在兩伊戰爭之中,外匯嚴重短缺,雙邊貿易額長期徘徊在一兩億美元之間。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首次遭遇能源短缺。自1993年起,中國由石油出口國轉變為石油純進口國。伊朗願以原油代替現匯支付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這本是兩國經濟互補雙贏的最佳出路。但是,一個技術問題卻成了中國進口伊朗原油的障礙。當時中國的絕大多數煉油廠只能煉制中國自產的低硫油,吃不了伊朗的高硫由,要解決這個問題。中國的煉油廠必須增建脫硫裝置,需要大量投資,更需要時間。筆者在伊朗任職的最後兩年,幾乎將全部精力投入折沖於兩國的石油公司之間,但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直至1995年筆者離任,雙邊貿易額為超過4億美元。這可以說是筆者任駐伊朗大使期間的一大遺憾。
令人欣慰的是,1997年之後,中國國內帶脫硫裝置的煉油廠如雨後春筍般建起,伊朗的原油滾滾流入中國市場。如今,伊朗每年向中國出口原油2700萬噸,成為中國第三大能源供應國。中國的機電產品和成套設備源源不斷輸入伊朗,中國在伊朗建造的德黑蘭地鐵、發電廠、有色金屬冶煉廠、石油化工廠像一座座豐碑記載著兩國的友好合作。
前景廣闊
中伊關系今非昔比,當筆者近幾年重訪伊朗時,也由衷地感到對兩國關系的未來充滿希望。中伊兩國的友好關系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必將造福於兩國的子孫後代。
30多年來,中伊關系之所以能經受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而發展到今天的規模,關鍵是有牢固的政治基礎。兩國同屬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問題相似;兩國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但都尊重對方的選擇,不幹涉對方內政,而且都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都不願受其它大國擺布。伊朗豐富的能源支援了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中國的技術和商品也幫助了伊朗的經濟發展。這正是典型的互利共贏的關系。因此,中伊關系的前景也必將更加廣闊。
④ 如何評價中國在兩伊戰爭中發揮的作用
也就是個軍火商的幹活
單純地提供軍火,在其他方面發揮的影響力並不大回
當時TG專心國內,對於阿拉伯世界答完全是鞭長莫及,而且在那裡缺乏根基
也就是賣點武器
唯一在政治上的收益,就是在兩伊戰爭之中,沙特感覺到了威脅,向中國采購了DF3,中國和沙特的關系有所加強
但在兩伊方向,沒有太大影響
⑤ 如何評價中國在兩伊戰爭中發揮的作用
雖然,天朝在兩伊戰爭向交戰雙方出售武器很不地道。
但試想,如果中國當時回不向伊答朗賣軍火,以伊朗當時的外交困境,伊朗很難找到進口軍火的替代途徑。而伊朗人民和政府是絕不會向遜尼派海珊的伊拉克侵略軍屈服的。
那麼結果只能是伊朗的軍隊和人民手持原始武器與伊拉克侵略軍戰斗,流更多的血,付出更大的犧牲;更多的伊朗國土將淪陷,更多的伊朗人民將慘遭伊拉克侵略軍的荼毒。所以,中國的軍火大幅度提升了伊朗的戰力,使伊朗人民和軍隊避免了流更多的鮮血。
另一方面,當時中國是否向伊拉克賣軍火,對伊拉克軍隊戰力影響不大。伊拉克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進口軍火的替代途徑。當時的伊拉克雖未得道而多助,伊朗雖未失道而寡助。
中國當時在小平君的領導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如果中國明確站在伊朗一邊,那中國外交的壓力就太大了。所以,如果中國不向伊拉克賣軍火,那麼中國就很難繼續向伊朗賣軍火。到頭來吃大虧的只能是伊朗。當然中國向兩伊賣軍火,會引起一些誤解。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不得以的不得以。
⑥ 兩伊戰爭中,蘇美兩國各是什麼立場
伊朗和伊拉克雖然都是伊斯蘭國家。。但伊朗是由什葉派控制政權,而回伊拉克則是以薩達姆為答首的遜尼派控制政權。。兩個國家都想在海灣地區取得領導權。。美國相對偏向伊拉克,而蘇聯保持中立。。美蘇兩國都不希望看到團結的統一的阿拉伯聯盟。。
⑦ 如果伊朗戰爭爆發,中國會參戰嗎
說伊朗的都是白痴,中國和伊朗這種無賴從來都不是盟友,更不是版狗P的石油盟友,伊朗主要的的權石油都提供給了日本和印度,中國得到的石油很少,更沒有網上的白痴們所說的用J-10去換石油的事。伊朗的本質就是極#端的宗#教組織,支持世界上不少恐#怖分子,包括俄羅斯的車#臣,中國的東#突,還有黎巴嫩真#主黨,中國還跟敵人的朋友做盟友?我們的政府再怎麼無能也沒有網上天天叫囂幫伊朗的白痴們白痴,而且清楚地知道伊朗的邪惡本質。現在這樣做無非就是限制美國,以自己的立場作為正治籌碼去在大國的博弈中獲得收益。
⑧ 兩伊(伊拉克、伊朗)戰爭為什麼打起來的哪個勝利了中國的立場是什麼
美國慫恿的,一場「昨天的戰爭」,既沒打出水平,也沒打出成果,白白耗損8000億美元,沒有贏家。
中國?兩伊都有使用中國武器,高興來不及
⑨ 兩伊戰爭
呃……這個怎麼說呢?
總的來說最開始美還是支持伊拉克的
而蘇最開始支持伊朗
但是有意思的是五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在戰爭中均向雙方出售了武器。
蘇聯出於削弱美國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的目的,支持反美的伊朗;
同時伊拉克也是蘇聯武器的老主顧,蘇聯向雙方出售的武器包括坦克、飛機、輕兵器。
在戰爭後期,雙方在襲城戰中使用的地對地戰術導彈,都是由第三國轉運自蘇聯。蘇聯是兩國最大的武器供貨商。
除了直接出售武器外,蘇聯還幫助訓練伊拉克飛行員。
並派遣一批顧問團駐扎在伊拉克,
在戰爭初期伊拉克空軍的米格25戰機基本全部由蘇聯顧問駕駛。
美國在初期表現出明顯支持伊拉克的姿態,
甚至可能縱容乃至援助伊拉克使用化學武器,
但是到了戰爭後期,由於擔心伊拉克力量膨脹和其他諸多原因,
美國暗中向伊朗出售武器,並爆發了與之相關的伊朗門事件。
中國則同時向伊朗和伊拉克出售了包括坦克、反艦導彈、戰斗機在內的許多武器裝備。立場基本不明確,呵呵
法國為了保證能從伊拉克獲取石油和同海灣地區維持良好的關系,
向其出售了反艦導彈、戰機、武裝直升機。
英國也通過第三方國家如新加坡、南非等向戰爭雙方輸出了武器彈葯。
至於戰爭結果,應該算是兩敗俱傷吧
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
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
伊拉克和伊朗分別同意了聯合國的停火決議,
但直至1988年8月20日雙方才正式停止戰斗。
兩伊戰爭的地面戰爭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80年9月戰爭爆發後開始到81年9月伊朗展開阿巴丹反擊戰為止,這一階段伊拉克陸軍入侵伊朗,戰爭多在伊朗境內進行。
第二階段,從81年9月到84年3月伊朗數次攻擊結束為止,這一階段伊朗掌握了戰爭主動權,完成了從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的轉變,將戰役從伊朗境內轉移到伊拉克境內,一度威脅到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
第三階段從84年4月直到戰爭結束,雙方互有攻守,地面戰場基本保持僵持,戰爭成為了消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