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長河中 中國遇到哪些戰爭 並且輸得很慘
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中國一下被迫簽訂了10多個不平等條約。
㈡ 中國歷史上最慘烈的三場戰爭是那三場嗎
在任何情況下,戰爭都是殘酷的。在許多戰爭中,死亡人數甚至能夠達到幾千萬,聽到死了幾千萬,可能覺得太誇張,但事實真的如此。
戰爭是殘酷的帶給人的疼痛是無盡的,這三場戰役,也是我們揮之不去的陰影。
㈢ 中國戰爭時期的慘狀
不想回答....恥辱....
㈣ 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是哪一場
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爭,我覺得就是安史之亂了。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的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役,這是一場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
安史之亂是中華文明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浩劫,這場戰爭歷時8年,席捲半壁江山的戰火不僅成為唐朝的轉折點,更是整個中華文明有開放轉向保守的轉折點。
戰爭給我們帶來的都是慘痛的教訓,和平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能夠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
關於中國的歷史,通常人們會這樣說,中國歷史是一部苦難史,中國歷史是一部戰爭史。我覺得這句話放在當今社會來說是正確的,如果沒有持續不斷的戰爭,又何來中國人的苦難之說呢?回看歷史或許我們就能夠明白,百姓的平平安安才是最重要的。
㈤ 抗日戰爭中國軍打的最慘烈的戰役是哪場
松滬抗戰,抗日戰爭中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國民黨將領李宗仁在後來的回憶錄中這樣記述「八·一三」淞滬會戰:「犧牲的壯烈,在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歷史上,鮮有前例……是我國抗戰八年,犧牲最大,戰斗最慘的一役。」
雙方投入軍隊近百萬
作為抗日戰爭中國正面戰場22次會戰中規模最為龐大的戰役之一,淞滬會戰中,中日雙方參戰的兵員總數將近百萬。
在兩個多月內,中國方面除中央軍外,長江以南各省,包括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相繼派出部隊,先後投入78個師、7個獨立旅、3個暫編旅和財政部稅警總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炮兵7團、憲兵1個團,以及上海市保安總團、上海市警察總隊江蘇省保安團4個團,兵力總數75萬人以上。另有空軍的第二至第九大隊等8個大隊和1個暫編大隊,幾乎調動了當時全國1/3兵力。
日本軍隊不斷增兵,其參戰部隊總兵力也達到25萬人左右,包括陸軍9個師團又2個支隊,另有從華北的第五師團分遣出來的國崎支隊,以及海軍第三和第四艦隊。其調動規模也是史無前例。
中國軍隊傷亡33萬余
雖然中國部隊的兵力是日軍的近3倍,但裝備上的巨大差距和戰斗指揮的巨大失誤,造成了中國軍隊只能在淞滬正面、縱深均不足20公里的地區,與日軍反復拼搏,築起血肉長城。
以中國軍隊中最精銳的第98師為例,在僅僅18天的作戰中,傷亡達4960人,幾乎佔全師兵力的62%;陣亡的營級以下軍官約200人。陶峙岳為師長的第8師並非中央嫡系部隊,進入淞滬前線時,其裝備甚至仍以19世紀20年代的漢陽造步槍為主,全師根本沒有重型武器。第8師參戰近3星期,全師作戰人員從參戰時的8000餘人減員至700人。在薀藻浜戰場,第78師467團迎擊渡河日軍,1個連在10分鍾內就全部陣亡!
「我們的部隊,每天一個師又一個師投入戰場,有的不到3個小時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5個小時死了三分之二,這個戰場就像大熔爐一般,填進去就熔化了!」面對巨大的傷亡,曾任第三戰區司令官的馮玉祥悲痛萬分。
戰後,何應欽在回憶錄中記載,淞滬會戰中「我軍消耗竟達85師之眾,傷亡官兵333500餘人」。
14歲娃娃兵頂替當排長
淞滬戰局中,以羅店爭奪戰最為激烈。
親歷過那場戰斗的王楚英老人告訴記者,為了爭奪這個戰略要地,日軍以裝甲車掩護步兵分三路猛攻,並派出飛機、大炮轟擊,又縱火焚燒,無所不用其極,中國守軍奮力抵抗,陣地三次被日軍佔領,又三次反攻奪回,在殘酷的拉鋸戰中,羅店鎮成了一片焦土。
王楚英老人至今記得68年前陣地上的一幅景象,早晨炊事員送了一大桶飯到陣地上,晚上再去收拾碗筷的時候,幾個炊事員都哭著回來了:人都死得差不多了,沒有人吃我的飯了啊……
在羅店爭奪戰中,11師代理團長韓應斌,副團長薛先維、曹金輪負傷;營長傷亡18人。67師師長李樹森被敵機炸傷右臂。67師201旅旅長蔡炳炎、402團團長李維藩陣亡,398團團長傅錫章負傷。98師路景榮、李遠新團長陣亡,侯思明團長負傷,連排長和士兵們的傷亡之慘重可想而知。當時年僅14歲的王楚英也接替犧牲的特務排排長周大鵬成了代理排長,被人們稱為「娃娃排長」。
姚子青營拼光最後一人
1937年8月31日至9月7日,寶山城記錄下500壯士的慷慨悲歌。
8月31日晚,18軍98師292旅583團3營500餘名士兵,在營長姚子青率領下擔任寶山城防。第二天一早,登陸的日軍開始向寶山進犯。吳淞口外的日軍軍艦以寶山城為目標,不斷轟擊,飛機也不斷前來轟炸。在敵人陸、海、空軍三方的夾擊下,姚營憑城惡戰,死傷慘重。
面對隨時可能被攻破的城防,營長姚子青告訴大家:「我死了,連長接替我指揮,連長犧牲了,排長接替,排長死了,班長接替,班長死了,老兵接替。到時候不用請示報告,自動接替就行。」
7日早晨,東門城牆被日軍坦克攻破,日軍潮水般涌進城。姚子青和僅存的數十名官兵與敵人展開了激烈巷戰。10時,姚子青與剩餘官兵全部壯烈殉國,姚子青身中數彈,死前仍然拼盡全力大喊:「弟兄們,殺身成仁,報效國家的時候到了!」
連凶暴的日本人也被中國勇士的精神折服,日軍進城後將死者屍體收殮掩埋,並列隊鳴槍致敬。後人作詩歌頌姚營壯烈:五百健兒齊殉國,中華何止一田橫。
淞滬抗戰贏得世界尊重
11月5日,日軍在金山衛登陸,9日攻佔松江。蔣介石隨即下令部隊撤退,11日南市失守,至此除租界外的上海市區全部淪陷。
如果僅從戰爭本身來看,淞滬會戰無疑是一場大敗。但這場戰斗不能只以成敗論英雄。
戰爭初期,日本人曾誇下海口:3個月內滅亡中國。然而僅一場淞滬戰役,就打了3個月之久,日軍死傷人數超過5萬,「三月亡華」的狂言遭到粉碎。淞滬會戰,打亂了日軍速戰速決的時間表,為上海工廠等重要部門內遷爭取了時間。
更重要的是,淞滬會戰讓中國和世界人民贏得了信心。此戰之前,世界各國對中國始終存有一個疑問:中國能不能打,能打贏嗎,要不要救?淞滬會戰雖然最終潰敗,但它展示了中國軍隊乃至全民族抗戰的決心和能力,讓世界各國看到了中國戰勝法西斯入侵的希望。
(「八一三」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役,又稱作「『八一三』淞滬戰役」。
淞滬地區位於長江下游黃浦、吳淞兩江匯合處,扼長江門戶。由於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淞滬停戰協定》的限制,中國軍隊不能在上海市區及周圍駐防,市內僅有淞滬警備司令楊虎所轄上海市警察總隊及江蘇保安部隊兩個團擔任守備,兵力薄弱。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變以後,即在上海虹口、楊樹浦一帶派駐重兵,專設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駐滬兵力有海軍陸戰隊3000餘人,大批日本艦艇常年在長江、黃浦江沿岸巡弋。
1937年,日本侵略軍製造「七·七」事變,侵佔平津後,企圖侵佔上海,而後進攻南京。8月9日,駐滬日本海軍陸戰隊官兵兩人驅車闖進虹橋機場進行武裝挑釁,被中國保安部隊擊斃。日軍以此為借口,要挾中國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部隊,亦向上海增兵。
8月13日,日本海軍陸戰隊以虹口區預設陣地為依託,向淞滬鐵路天通庵站至橫濱路的中國守軍開槍挑畔,並在坦克掩護下沿寶山路進攻,被中國守軍擊退。
8月14日,中國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同時,軍事委員會以京滬警備部隊改編為第9集團軍,張治中任總司令,轄3個師1個旅及上海警察總隊、江蘇保安團等部,擔負反擊虹口及楊樹浦之敵任務;蘇浙邊區部隊改編為第8集團軍,張發奎任總司令,守備杭州灣北岸,並掃盪浦東之敵。
8月15日,日本政府發表聲明,聲稱「為了懲罰中國軍隊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覺醒,於今不得不採取之斷然措施」。同日,日本下達編組上海派遣軍的命令,以松井石根上將為司令官,下轄第3、第9、第11師(欠天谷支隊)等部,作戰任務為「與海軍協同消滅上海附近的敵人,佔領上海及其北面地區的重要地帶。」
與此同時,蔣介石下達全國總動員令,將全國臨戰地區劃為5個戰區,滬杭地區為第3戰區,馮玉祥任司令長官,顧祝同任副司令長官,並任命陳誠為第3戰區前敵總指揮。決定以主力集中華東,迅速掃盪淞滬敵海軍基地,阻止後續敵軍登陸。
8月17日,中國軍隊再次向虹口、楊樹浦方面之敵反擊。第87師攻佔日海軍俱樂部,並擊退敵多次反撲。第88師在八字橋、法學院、虹口公園等處與敵反復爭奪。8月19日,中國軍隊又一次發起攻勢,以從西安到達的宋希廉所屬第36師加入戰斗,與第88師、第87師一起,經晝夜激戰,突破日軍陣地全縱深,攻入匯山碼頭。日軍憑借堅固工事頑抗待援,中國軍隊進展困難。第36師第215團第2營300餘名官兵攻入華德路十字街口,突入巷內與敵展開白刃格鬥,不料被日軍以坦克阻塞路口,遭到火力襲擊,全部壯烈犧牲。
在此期間,中國軍隊亦與日本航空隊展開激戰,並積極攻擊進犯的日本陸軍和艦艇,擊落日機47架,炸沉日巡洋艦1艘,中國空軍隊員閻海文、沈崇誨等壯烈犧牲。
8月18日至20日,日軍第3、第11師先後由日本出發,至22日到達上海以東120公里的海域,換乘小艦艇准備登陸。第3戰區鑒於敵登陸威脅增大,遂以第9集團軍專負上海市區之作戰,以新編成的第15集團軍(總司令陳誠)負責吳淞鎮以下沿江防線的作戰。
8月23日晨,日軍上海派遣軍第3、第11師在優勢火力掩護下,於川沙河口、獅子林、吳淞一帶強行登陸。24日,中國第15集團軍先後進至上海,向登陸之敵發起反擊。9月1日,日軍1000餘人圍攻獅子林炮台,第98師一部與敵反復白刃搏鬥,多數犧牲。9月5日,日軍集中30餘艘軍艦,掩護陸軍向寶山發起猛攻,中國軍隊頑強抵抗,守衛寶山的第18軍第583團第3營500名官兵,在營長姚子青率領下,浴血奮戰,擊退日軍數次沖擊,奮戰2晝夜,多數壯烈犧牲。
9月上旬,由於日軍不斷增兵,戰爭逐步升級,中國軍隊也陸續增援,不斷調整部署。9月11日以後,蔣介石自兼第3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任副司令長官。以陳誠的第15集團軍為左翼作戰軍,以張治中的第9集團軍為中央作戰軍,以張發奎的第8集團軍為右翼作戰軍。9月21日,再次調整部署,朱紹良任中央作戰軍總司令兼第9集團軍總司令;陳誠任左翼作戰軍總司令,下轄第19集團軍(薛岳為總司令)和第15集團軍(羅卓英為總司令);張發奎任右翼作戰軍總司令,下轄第8集團軍(張發奎兼總司令)和第10集團軍(劉建緒為總司令)。
9月下旬至10月初,日軍第101、第9、第13師等增援部隊陸續在上海登陸,加入上海派遣軍之作戰。至此,日軍總兵力達20萬人。盡管日軍在武器裝備上佔有很大優勢,但至11月初仍未能獲得決定性勝利,卻付出了重大代價。日本統帥部急於在上海方面取得預期戰果,決心採取新的措施。11月5日拂曉,日軍利用大霧、大潮在杭州灣的全公亭、金山咀登陸,對淞滬實施迂迴包圍。中國右翼軍部分沿海守備部隊已抽調支援市區作戰,猝不及防,陣地相繼失守,戰局急轉直下。日軍第10集團軍於11月6日佔領金山,力圖與上海派遣軍達成合圍。蔣介石被迫於11月8日下令全線撤退,日軍於11月9日佔淞江、11月12日佔上海。至此,戰役結束。
淞滬會戰從1937年8月13日開始,至11月12日結束,歷時3個月。日軍投入10個師28萬人的兵力,動用軍艦30餘艘、飛機500餘架、坦克300餘輛;中國投入70餘個師的兵力,動用艦艇40艘、飛機250架。中國官兵同仇敵愾,鬥志昂揚,以劣勢裝備與敵人拚搏,斃傷日軍4萬多人,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速戰速決的迷夢。
淞滬會戰期間,上海人民以各種方式積極參加抗戰,支援前線。各界群眾都組織了救亡協會。文藝界救亡協會、學生界救亡協會、上海市紗廠工友救亡協會等團體,都開展了宣傳、募捐、演出、慰勞等活動。全國各界民眾積極支援上海抗戰。湖南學生戰地服務團和福建省民眾組織的慰問團,都到前線進行慰勞。海外華僑踴躍捐獻,支援祖國抗戰,到10月16日,捐款已達330餘萬元。)
㈥ 中國歷史上那次戰爭最慘,死傷最多
最新資料 歷史上傷亡最大的戰爭:太平天國死人超過二戰 太平天國帶來了歷史上的一次巨大災難。僅蘇、浙、皖、贛、閩五省,人口過量死亡就多達7000萬。當時最富庶的地區,經濟受到極慘重的打擊。太平軍所到之處,文化受到無法彌補的破壞。人類歷史上傷亡最大的戰爭是太平天國,其次才是一戰、二戰。太平天國使我國的人口由原來的4億減到了2.4億,戰死人數近億。 在這場大悲劇中,究竟死了多少人,至今仍是個謎。1883年,一個美國傳教士稱:太平天國戰爭造成當時人口的損失為5000萬。而當時的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則估計太平天國戰爭導致的人口死亡數為2000萬。這是當時外國人所作的估算,沒有多少事實依據。當代人口史學者在確鑿的史料基礎上,對此進行了重新估算,形成了兩種意見:第一種意見根據太平天國前後《戶部清冊》所載的戶口數,認為從1851年到1864年中國人口銳減40%,絕對損失數量達1.6億;第二種意見則將戰前的人口數據與1911年宣統人口普查資料進行對比研究,認為太平天國戰爭僅給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五省直接造成的過量死亡人口就至少達到5400萬,如果再考慮到其它戰場湖南、廣西、福建、四川等省的人口損失,那麼太平天國戰爭給帶來的人口損失至少在1億以上,直接造成的過量死亡人口達7000萬。 http://bbs.tiexue.net/post_4000644_1.html
㈦ 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最慘烈的戰役
中條山戰役,也稱作晉南會戰。這場戰役,國軍被俘三點五萬人,遺棄屍體四點二萬具版,而日軍僅被打死六百七權十三人,負傷二千二百九十二人。連蔣介石這個國軍的總司令也不得不承認,晉南會戰是「抗戰史上最大之恥辱」。
國軍參戰的十五萬軍人四萬二千人戰死於日軍的槍炮之下,而其中死傷的將校軍官也不下好幾百人,涌現出像王竣、唐淮源、寸性奇等一批殺身成仁、以身殉國的國軍著名將領。
㈧ 中國從古至今發生過哪幾次損失慘重的戰爭
1、秦定六國的長平之戰,據考秦國一次坑殺戰俘40萬,整個統一戰爭導致中原人口銳減過半。
2、漢武帝征匈奴,人口幾近減半,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說的就是那個時候。
漢末爭霸,公元155年,全國人口5100萬,公元265年赤壁大戰後,全國人口下降到678萬,百年浩劫人口滅殺80%!
3、隋煬帝三征高麗、大興土木修京杭運河,加上各地的農民戰爭,統計數據顯示從隋朝初年到唐朝貞觀年間,內地人口的數量下降了73%.
唐末安史之亂,公元755年,內地人口5292萬,平叛結束後的公元760年,人口1699萬,滅絕率68%
4、元朝南下,忽必烈屠殺了中國1800餘萬人,中國北方地區有65%的漢族平民慘遭滅殺。四川平民被屠後,剩下不足90萬,後來四川在元明期間經過修生養息,人口逐漸恢復,但是在明末農民戰爭中,四川人被張獻忠屠戮,成都市僅剩9戶人家,後來才有了歷史上著名的清王朝湖廣填四川的運動,今天的四川人祖籍多為湖廣。
明末中原統計的人口為1億,而清朝入關後統計的數據為1400萬,在一系列的戰亂中人口損失超過80%。
5、太平天國,運動開始前全國人口4.3億,曾國藩的湘軍攻破南京後全國人口2.3億,整個太平天國運動期間,中國人口被滅絕2億,將近47%!
6、抗日戰爭,4億國民眾志成城,3000萬同胞為國捐軀。
㈨ 中國輸得最慘的一場戰爭是什麼
古代的話我覺得有兩個選項。一是兩個皇帝被俘一個王朝滅亡的靖康之役內。二是絕對優勢兵力容因為一個死太監瞎搞而全軍覆沒,皇帝被俘的土木堡之變。
近現代的話,論影響是使得中國徹底淪為列強隨意欺辱對象的中日甲午海戰。論軍民傷亡之慘重,那就是南京保衛戰了。建國後最慘的一次就是抗美援朝是180師全軍覆滅一戰了。
㈩ 中國歷史上最慘烈的戰役有哪些
關於中國歷史上發生的慘烈戰爭,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安史之亂,西漢末年混戰和太平天國運動,具體分析如下:
一.安史之亂,使唐朝人數銳減,開始由盛轉衰。著名的安史之亂是在唐玄宗末期,由安祿山和史思明叛變後發起的戰爭,因二人是戰爭的主要領導人,此次戰役被稱為安史之亂。它的本質屬於一場涉及政治領域,也就是統治階級之間的內部斗爭。
在起義的前六年期間,約有四千餘人喪生。而在後來的“洪楊之變”中,導致十幾萬人喪命,緊接著在與曾國潘的斗爭中,又有數十萬人死亡。就這樣在長達十幾年不斷的戰亂中,直接或間接因太平天國運動而死的人不計其數。最終統計約有四千萬人之多,由此可見,當時戰況是多麼的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