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

發布時間:2021-02-05 23:50:52

❶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有什麼重大意義

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人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使台灣回到了祖國懷抱。
第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組織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堅強核心。
第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
第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各國奪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國人民為最終戰勝法西斯勢力作出的歷史性貢獻,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樹立了一個弱國戰勝強國的範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

❷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凝聚力。

中共中流砥柱作用: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倡導和建立,到全面抗戰路線的制定;從敵後根據地的建立和抗日游擊戰爭的開展,中國始終堅持在敵後抗戰第一線。

世界反法西斯的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和作戰的相互協調是二戰勝利的根本原因,蘇美對日作戰是中國抗戰決勝的有力配合。

(2)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擴展閱讀:

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

國際友人組織的醫療隊到敵後參加戰時救護工作。不少民族工商業家,努力增加生產、保障戰時供應。許多少數民族直接組織抗日武裝隊伍,同日本侵略者進行殊死抗爭。

廣大海外華僑華人積極投身抗戰,並積極捐款、認購國債,為抗戰籌集了大量的錢款和物資,許多僑胞甚至直接回國參軍參戰。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逐步形成了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共同抗日的戰略局面,廣大愛國將士不怕犧牲、前赴後繼,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殊死搏鬥,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國民黨頑固派卻罔顧抗日大局、民族大義,不僅不積極抗日,反而積極反共,幾乎與此同時,侵華日軍調整戰略,將主力對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中國共產黨軍隊在這雙重壓力下,始終堅持在抗日敵後戰場一線,積極抗日,為抗戰最後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1945年8月6日、9日,美軍分別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蘇聯紅軍也根據《雅爾塔密約》,在8月8日對日宣戰,發動八月風暴行動,出兵中國東北。

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號召中國人民一切抗日力量立即舉行全國規模的大反攻,與盟國一起對日本進行最後的決戰,最後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❸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和原因是什麼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是:
1.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全世界人民反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冰以此為標志,全世界人民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偉大勝利;2.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戰勝外來勢力,特別是結束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歷史,說明弱國可以打敗強國,是以弱取勝的典型戰例;但不能說抗日戰爭結束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因為美帝國主義還在支持台灣勢力並占據著台灣,英國,葡萄牙還分別占據著香港與澳門 ,所以,抗日戰爭的勝利只能說明是中國人民取得了一場反對外來列強的勝利.是一次民族戰爭的勝利.3.抗日戰爭給我們的啟示,一個國家必須團結與強盛,否則,就要受到外來勢力的欺負.這也是我們目前謀求發展的動力與原因.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第一,國土大,引誘日軍深入以後,日軍力量被分散,後勤供應線拉長,越來越吃力,單這一條就可註定日本必敗。
第二,隨著戰爭的深入,中國軍隊得到了很大的鍛煉,經驗越來越豐富,戰鬥力越來越強,而巨大的兵員儲備(人口),也是讓日本陷入泥潭的因素之一。
第三,美軍的全面參戰,是加速日本失敗的原因之一。
就這場戰爭而言,打到1941年的時候,日本失敗的結局已經可以預見了,只不過時間早晚而已,當時日本的後勤供應已經出了問題。

❹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歷史意義:

1、抗戰勝利,是中國人民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的完全勝利,是中華民族由危亡走向振興的歷史轉折點。

2、抗戰勝利,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個弱國戰勝帝國主義強國侵略的經驗和範例,也促進了民族覺醒和喚起了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

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採用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在打敗日本侵略者的同時,使黨和人民得到巨大發展。這一切都為民主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堅持抗戰,牽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軍隊,使其不能北攻蘇聯,又大大減輕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對美英的壓力,在戰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4)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擴展閱讀

戰爭損失——軍隊傷亡

1、日本方面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

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及蘇軍在東北消滅的日軍。);另一說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

2、國軍方面

據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國民政府軍作戰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總計損失365萬0465人;軍令部統計自七七事變以來陸軍陣亡131萬9958人、負傷176萬1135人、失蹤13萬0126人,空軍陣亡4321人、負傷347人。

行政院發布的《關於抗戰損失和日本賠償問題報告》中公布全國軍民人口傷亡統計數字如下:軍人作戰傷亡3227926人(其中死亡1328501人,負傷1769299人,失蹤130126人),軍人因病死亡422479人,此數字不包括台灣省、東北地區和解放區軍民的傷亡數字。

3、中共方面

《中共抗日部隊發展史略》記載:中共抗日部隊人員損失共計58萬4267人,其中傷29萬0467人、亡16萬0603人、被俘4萬5989人、失蹤8萬7208人。《抗日戰爭8年敵我兵力損失統計》載:「中共軍隊負傷29萬人,陣亡16萬人,被俘4.6萬人,失蹤8.7萬人,合計58.3萬人。」

❺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多少年

2019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4周年。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標志著二戰結束的日本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主甲板上舉行。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軍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

1945年9月9日上午,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中國首都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1945年10月25日,中國國民政府在台灣舉行受降儀式,這成為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重要標志。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於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5)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擴展閱讀: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4周年座談會2019年9月3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統戰部部長尤權出席。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座談會上,中央統戰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負責同志和抗戰老戰士、青年學生代表先後發言,從不同角度回顧了中國人民為維護民族獨立和自由、捍衛祖國主權和尊嚴建立的偉大功勛,充分表達了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崇高願望。

座談會由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舉辦。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戰士和老同志代表、抗戰烈士遺屬代表,

中央黨政軍群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或其遺屬代表,首都各界群眾代表等約200人參加座談會。

❻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第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頑強奮戰和巨大犧牲,迫使日本歸還甲午戰爭以後從中國竊取的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神聖領土,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徹底洗刷了近代以來抗擊外來侵略屢敗屢戰的民族恥辱。

第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這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第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各國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事業產生了巨大影。中國人民為最終戰勝世界法西斯勢力做出的歷史性貢獻,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樹立了一個以弱勝強的範例,中國國際地位顯著提高。1945年4月,中國同美國、英國、蘇聯共同發起舊金山會議,共同建立聯合國。隨著《聯合國憲章》正式出台,中國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贏得了崇高的民族聲譽。

第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經歷抗日戰爭錘煉的中國人民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
才能真正實現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改造舊中國、建設新中國的主張,代表了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革命力量進一步發展壯大。這就為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繼續奮斗,贏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奠定了重要基礎。

❼ 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和意義有哪些

我們常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在當下之中,可能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兄弟在為我們分擔責任而在更久遠的過去,有那麼一群偉大的人為我們犧牲,為我們流血,為我們奮斗,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生活。

回想當年我國被侵略者入侵,而無中國軍隊在武器裝備上嚴重落後於日軍的情況下,最終趕跑了侵略者,並且讓我們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這是多麼大的勝利,這是多麼偉大的一件事情!

甚至可以說這是多麼傳奇的一件事情,而對於我,中國軍隊為何能夠最終打敗不可一世的日本,取得抗戰的勝利,有哪些原因我們就來列舉一下。

第3點則是資源。

雖然我國的資源很是稀少,比如說像石油像鋼鐵的產量在世界上來說都很低,但是日軍作為侵略者來說,他所需要維持的補給站更長,對於資源的消耗更大,所以說在美國切斷日本的補給線之後,他才急於向東南亞進攻。

❽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多少周年

70周年

2015年9月3日,是中國第二個法定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首個決定放假的抗戰勝利紀念日。

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2015年3月國務院專門發布活動通知,活動的主題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並對紀念活動作出總體安排。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要戰場。

(8)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擴展閱讀:

意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

為了牢記歷史,銘記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緬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烈和所有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人們,彰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表明中國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

❾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官方口徑
(1)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同近代以來歷次反侵略戰爭最大的區別。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促成、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地動員全國軍民共同抗戰,成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傑出組織者和鼓舞者。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科學闡明了抗日戰爭的規律和進程,制定了正確的戰
略和策略,對抗日戰爭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2)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抗日戰爭喚起了全民族的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中國共產黨以全民抗戰的綱領主張、團結禦侮的先鋒作用、人民戰爭的組織力量,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全國人民的抗日積極性。在抗日戰爭中,軍隊和老百姓相結合,武裝斗爭與非武裝斗爭相結合,前方斗爭和後方斗爭相結合,公開斗爭與隱蔽斗爭相結合,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國民黨的愛國
官兵也為反對日本的侵略作出了貢獻。
(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同世界所有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開的。蘇聯、美國、法國、英國等向中國提供了經濟和軍事援助。許多國家的反法西斯戰士直接參加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鮮血和生命。

❿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標志是什麼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標志是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是指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飛抵芷江洽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標志著二戰結束的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主甲板上舉行。

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的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代表日本帝國大本營的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依次在投降書上簽字。

1945年9月9日9時,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代表日本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正式向代表中華民國政府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呈交投降書。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舉行受降儀式,這成為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重要標志。

(10)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主要戰役:

1、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

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

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2、淞滬抗戰

一·二八淞滬抗戰(1932年1月28日~3月3日)系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為掩護炮製偽滿洲國傀儡政府的陰謀,由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館助理武官田中隆吉。

蓄謀在上海製造事端。田中隆吉與女間諜川島芳子策劃,於1932年1月18日,唆使日僧天崎啟升等五人向馬玉山路中國三友實業社總廠的工人義勇軍投石挑釁,與工人發生互毆。

特別提示:淞滬抗戰不同於淞滬會戰。淞滬會戰是1937年日本妄圖三個月滅亡中國發動的戰爭,持續三個月,上海失守。

3、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

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