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的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貢獻,其表現和影響是什麼
1937年七七事變到年9月日本正式投降期間,民國共消滅100萬日軍,中共共消滅日、偽共30餘萬。民國死傷490萬軍隊,中共死傷20餘萬軍隊。日軍、偽軍共死傷150餘萬人。中國直接損失達5000億人民幣。百姓死亡近3000萬。日本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百姓近10萬。
中國對二戰勝利貢獻甚大,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想想看,如果把中國的100萬日本人放出來,後果會怎樣???
可想而知呀。
在中國戰場我們拖住了日本總兵力的80%也就是說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只有20%.還不算上在日本本土駐防的日本部隊.我們在1995年統計是3500萬傷亡,其中死亡1800萬.日本傷亡230萬.這就是損失 .具體貢獻都是不小的,國民黨在正面戰場上和日本鬼子進行過幾次打的戰役傷亡不小.為最後勝利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好讓我們的部隊和日本的部隊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共產黨的部隊再敵後為敵人也製造了相當的麻煩.使日本了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決定性的作用
如果中國全面投降
日本就會進攻蘇聯
那蘇聯就會戰敗
而且還會有上千萬的中國人去進攻美國
德國也會武裝上千萬各佔領國的人民
日本在中國將會得到夢寐一求的穩固基地
和戰爭資源
美國將被擠出歐亞非
這些地區將被德意日瓜分
美國最後也會戰敗
美國人是怕死的
決定性的作用
拖住日軍陸軍主力,否則日軍將輕而易舉佔領印度,和德意軍隊會師中東,完成對蘇聯包圍,惡化二戰形勢。
決定性的作用
如果中國全面投降
日本就會進攻蘇聯
那蘇聯就會戰敗
而且還會有上千萬的中國人去進攻美國
德國也會武裝上千萬各佔領國的人民
日本在中國將會得到夢寐一求的穩固基地
和戰爭資源
美國將被擠出歐亞非
這些地區將被德意日瓜分
美國最後也會戰敗
2. 論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
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來反法西斯自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貢獻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3. 概述中國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要簡潔)
……第一,中國的抗日戰爭發動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先鋒。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中國人民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凝聚下,展開了英勇壯烈的全面抗戰,中國軍民在沒有多少外援的情況下,在長達數千公里的戰線上與日軍對峙,牽制了日本陸軍70%以上的兵力。
……第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粉碎了遠東慕尼黑陰謀,挫敗了國際綏靖主義的企圖,為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最後勝利提供了重要保證。
……第三,中國戰場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戰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是消滅日本法西斯軍隊的主要力量。
……第四,中國抗日戰爭支援了其他國家的反法西斯戰爭,有力地配合了歐洲戰場的勝利。
八年抗戰中,中國戰場抗擊和牽制了70%以上的日軍,使得日軍不能輕易南下,打亂了法西斯軸心國的整體戰略部署,破壞了德、意、日法西斯結盟的計劃。羅斯福說過:「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他們並且可以一直沖向中東」。可見,中國抗日戰爭有力地推進了世界反法西斯正義戰爭取得最後的勝利。
4. 中國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貢獻有哪些
第一,中國的抗日戰爭發動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先鋒。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中國人民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凝聚下,展開了英勇壯烈的全面抗戰,中國軍民在沒有多少外援的情況下,在長達數千公里的戰線上與日軍對峙,牽制了日本陸軍70%以上的兵力。
……第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粉碎了遠東慕尼黑陰謀,挫敗了國際綏靖主義的企圖,為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最後勝利提供了重要保證。
……第三,中國戰場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戰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是消滅日本法西斯軍隊的主要力量。
……第四,中國抗日戰爭支援了其他國家的反法西斯戰爭,有力地配合了歐洲戰場的勝利。
八年抗戰中,中國戰場抗擊和牽制了70%以上的日軍,使得日軍不能輕易南下,打亂了法西斯軸心國的整體戰略部署,破壞了德、意、日法西斯結盟的計劃。羅斯福說過:「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他們並且可以一直沖向中東」。可見,中國抗日戰爭有力地推進了世界反法西斯正義戰爭取得最後的勝利
5. 中國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的貢獻
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軍的主要兵力,共斃傷俘日軍150多萬,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在戰略上策應和支持了盟國作戰。貢獻巨大啊!~~
6. 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對中國抗日戰爭的貢獻有哪些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20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全世界有84個國家和地區約20億人先後參與或被捲入這場大戰,軍隊和民眾傷亡總數超過1.05億,財產損失達4萬多億美元。其中,中國抗日戰場持續時間最長,牽制和斃傷日本陸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中國人民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打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第一槍算起,至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前後達14年之久。中國人民在抗戰中取得了巨大戰績,共斃傷俘日軍155.9萬餘人,占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隊傷亡總數的75%以上。同時,中國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以上,其中軍人傷亡383萬餘人。中國官方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達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從九一八事變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中國人民獨立堅持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是東方唯一的反法西斯戰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戰場仍然是東方反法西斯戰爭的主戰場,中國戰場始終抗擊和牽制100萬左右的日本陸軍主力和2/5的日本海空軍力量。
一、中國人民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在世界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個形成法西斯侵略戰爭策源地的國家。早在19世紀末,日本由資本主義發展成為帝國主義國家時,即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並把「大陸政策」定為它的基本國策。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發動侵略我國東北的戰爭。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華局部戰爭不斷擴大,從七七事變全面侵華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不僅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而且對世界和平造成嚴重威脅。以九一八事變為起點,在東北興起的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人民和東北部分愛國官兵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支持和影響下,激於民族義憤,沖破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奮起抵抗,組成抗日義勇軍和抗日聯軍,從事抗日游擊戰爭,遍布遼寧、吉林、黑龍江省的70多個縣。到1933年,東北抗日武裝發展到30多萬人。東北三省的抗日游擊戰爭沉重打擊了日本法西斯的殖民統治。在局部抗戰和全國抗戰的整個14年裡,東北抗日聯軍等部共殲滅日軍25萬餘人。蘇聯檢察官克倫斯基1948年在遠東軍事法庭曾說:「如果我們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段血腥時期的開端的話,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據的」。(日本歷史學研究會編:《太平洋戰爭史》第4卷,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第150頁)戰後,日本許多歷史學家也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佔『滿洲』(九一八事變)為導火線而開始升起的」。(同上書,第150頁)
日本侵佔中國東北,並不是以東北作為其侵略的最終目標,而是以它作為基地和跳板,進而侵佔整個中國,再擴大到遠東和太平洋地區,從而實現稱霸世界的野心。1936年8月7日,日本廣田弘毅內閣五相會議確定了陸軍「北進」、海軍「南進」和全面侵華的方針,企圖以侵佔中國為其征服世界的戰略出發點,並作為「大東亞戰爭的兵站基地」。為了尋求國際力量的支持,並出自全球戰略的需要,日本於1936年11月25日與德國在柏林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一年後義大利也加入了這個協定,「柏林——羅馬——東京」,一個世界范圍的法西斯國家的侵略同盟正式組成。日、德、意三個法西斯國家在法西斯化、侵略擴張的道路上,從逐漸接近到互相支持、合作,終於在重新瓜分世界、反共反蘇的共同目的下緊密勾結在一起了。日德意三國同盟的成立,表明這是三個法西斯國家在分頭發動世界性侵略戰爭中互相支持和配合的思想政治契約和基礎,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的一個重要標志。
在日德意結成法西斯侵略同盟之後,日本以「盧溝橋事變」為契機挑起的全面侵華戰爭,是日本對外侵略擴張政策長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日德意法西斯軸心國全球侵略計劃的重要部分。所以,中日戰爭的全面爆發,無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
以七七事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點,中國開始全國性抗戰,首先在世界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反法西斯戰場。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舉國一致,奮起抗擊,實行全民族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抗戰方針,特別是八路軍、新四軍開辟的廣闊的敵後戰場和游擊戰爭的迅猛發展,與正面戰場的正規戰,在戰略上共同對日軍構成夾擊態勢。中國軍隊先後進行了淞滬、平型關、忻口、徐州、武漢等戰役,殲滅日軍44萬餘人,開創了人類戰爭史上以弱克強的有效作戰方式,粉碎了日本法西斯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企圖。
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後,中日雙方投入兵力400餘萬人,戰火遍及中國10多個省區,面積約60萬平方公里。蘇、美、英等國均以不同的方式加入到中國抗日戰爭中來。首先強烈譴責日本法西斯侵華行徑、同情和支援中國抗戰的,是蘇聯等各國共產黨、共產國際、各階層進步人士和勞動人民,愛因斯坦、羅素和羅曼·羅蘭等國際知名人士聯名發表宣言,譴責日本的侵華政策;蘇聯政府與中國政府於1937年8月21日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無疑是對中國抗戰的有力支持,隨後蘇聯政府又向中國政府提供4筆貸款,並直接派遣空軍志願隊與中國空軍並肩對日作戰;朝鮮、蘇聯、印度、加拿大、美國等10餘國志願援華友人陸續來到中國戰場,投入到抗日斗爭的洪流中;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等東南亞各國人民通過捐款、捐物和拒購、拒運日貨等方式,支援中國抗戰。美、英、法在1938年後為防止日本「南進」,逐漸改變中國抗日戰爭之初的兩面政策,也以貸款形式給予中國抗戰一定的援助。總之,隨著七七事變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由局部戰爭向全面戰爭的轉折點,世界政治的焦點隨之由歐洲轉向亞洲、遠東。中國抗日戰爭的勝敗,直接影響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進程。無怪美國二戰史委員會主席和國際二戰史委員會副主席戴德華教授和以色列教授夏阿龍等人撰文明確提出: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
7. 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哪些貢獻
中國抗戰抵制了西方綏靖政策,推動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建立。豫湘桂戰役歷時8個月,是中日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日軍雖取得了戰役的勝利,但在全局方面仍未能走出中國持久戰,反而影響了在太平洋戰場的對美作戰,宣告了日本「長期戰」戰略的破產。進入1945年後,日軍在華全面收縮戰線,處於中國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的包圍之中,直至戰敗投降。
中國抗戰制約了日本北進戰略,有力支援蘇聯衛國戰爭。北進是日本世界戰略的重要內容,目標是佔領蘇聯遠東地區。但日本要進攻蘇聯,就必須先佔領中國,由於中國的頑強抗擊,日本不得不將陸軍主力投入中國戰場。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為日本北進配合德國夾擊蘇聯提供了最佳時機,但日本陸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戰場,無力北進。
中國抗戰牽制了日本的南進戰略,有力支援美英在太平洋戰場作戰。南進是日本世界戰略最重要的內容,主要對手是美英等國,目標是佔領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地區。直到德波戰爭爆發,日本遲遲不能實施南進戰略,根本原因是中國戰場對日本的牽制。正是由於中國抗擊著日本陸軍主力,美軍才能順利地在太平洋地區發動反攻作戰。
中國為戰後國際秩序的重建作出重要貢獻。戰時中國雖然只參加了開羅會議,但四個會議公告的發表都有中國參與或徵得中國同同意。戰後中國參加了聯合國籌劃、籌備和成立的全過程。1945年4月25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聯合國制憲大會,美英蘇中四國代表團團長輪流擔任會議主席。10月24日,聯合國正式宣告成立。聯合國是二戰後維護國際秩序最重要的國際組織。
(7)中國抗日戰爭對反法西斯貢獻擴展閱讀
1942年1月1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等26國在華盛頓發表《聯合國家共同宣言》,表示贊成《大西洋憲章》,標志著反法西斯陣線的最終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大增強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各國人民對法西斯的斗爭,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進程。
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國首腦蔣介石、羅斯福、丘吉爾及其隨從人員在埃及首都開羅會晤,簽署了《開羅宣言》。二戰中,反法西斯同盟,蘇、美、英、法、中五國通過大西洋會晤、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敦巴頓橡樹園會議等一系列國際會議就維護戰後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經濟發展,達成了一系列協議和諒解,確立了維護戰後世界秩序的國際制度。
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8.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貢獻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中國人民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在世界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個形成法西斯侵略戰爭策源地的國家。早在19世紀末,日本由資本主義發展成為帝國主義國家時,即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並把「大陸政策」定為它的基本國策。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人民和東北部分愛國官兵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支持和影響下,激於民族義憤,沖破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奮起抵抗,組成抗日義勇軍和抗日聯軍,從事抗日游擊戰爭,遍布遼寧、吉林、黑龍江省的70多個縣。
到1933年,東北抗日武裝發展到30多萬人。東北三省的抗日游擊戰爭沉重打擊了日本法西斯的殖民統治。在局部抗戰和全國抗戰的整個14年裡,東北抗日聯軍等部共殲滅日軍25萬餘人。
二、中國人民的持久抗戰打破了日德意法西斯瓜分全球、稱霸世界的侵略圖謀,中國戰場成為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
德日意從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起,就一心追求在政治、軍事和技術情報方面進行「廣泛的緊密合作」。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後,它們進一步勾結,急切謀求戰略上的協同配合,加緊籌建軍事同盟。
然而,整個二戰歷史表明,軸心國的政治軍事同盟是極其脆弱的,特別是一度雄踞歐洲和東方的德日兩國,未能實現其預定的戰略協同計劃。
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各懷鬼胎,互蓄異志。簽訂條約和協定,只是要求對方支援,卻不肯為對方著想,有時則是只顧己方的需要,不承擔履約的責任;
二是中國戰場堅持持久抗戰,始終抗擊和牽制日本陸軍主力,從而打破了日本的「北進」計劃,遏制和遲滯了日本「南進」的侵略步伐,使日本不能在德軍需要戰略配合之時採取必要的軍事行動,從而使德國企圖勾結日本東西夾擊蘇聯和德日兩軍會師中東的計劃無法達成。
三、中國軍隊與中國戰場是亞太地區盟軍重要的戰略支柱和後方基地
中國戰場不僅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而且中國軍隊是亞太地區盟軍重要的戰略支柱。二戰中,中國曾直接派兵入緬,與盟軍共同對日作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很快席捲了菲律賓、馬來亞、香港、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地。
由於盟軍在這一地區接連失利,喪失了太平洋沿岸一系列戰略據點,從而使緬甸成為盟軍與日軍必爭的戰略要地。英、美在遠東的軍事力量十分薄弱,為此,丘吉爾、羅斯福都親自出馬,吁請澳大利亞將正從中東調回澳大利亞本土的澳軍2個師改調增援仰光,均遭拒絕,於是急切請求中國派兵支援。
中國在國內抗戰正處於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仍以第5、第6、第66軍等部共約10萬人組成中國遠征軍,緊急入緬支援英軍作戰。
四、中國是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為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和聯合國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國家,也是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為了爭取抗戰的勝利,中國共產黨不僅促成並始終堅持國內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且一貫致力於世界各國和各民族的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並將建立廣泛的國內外統一戰線作為抗戰勝利的基本條件。
早在局部抗戰階段,在東北即形成了中朝聯合對日統一戰線。1936年7月至9月,毛澤東在同美國記者斯諾的多次談話中明確指出,日本的大陸政策和海洋政策不僅指向中國,而且也指向美英法蘇等國家,日本帝國主義不僅是中國的敵人,也是美英法蘇等國人民的敵人。因此,這些國家應該結成反對日本的統一戰線。
1937年3月1日,毛澤東在同美國記者史沫特萊談話中又指出:我們主張中、美、英、蘇、法建立太平洋聯合戰線,否則有被敵人各個擊破的危險。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最早開始、持續時間最長、規模巨大的戰爭,是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亞洲主戰場。
中國抗日戰爭束縛了日本法西斯向蘇聯進攻的手腳,也削弱了它對太平洋戰區的進攻,中國遠征軍出師緬甸,更直接參與盟國軍隊的反攻。中國長達14年的持久抗戰拖垮了日本法西斯的經濟,導致其政局動盪、民眾厭戰。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積極倡導和推動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並為創建聯合國、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作出歷史性的貢獻。
完全可以說,中國自始至終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中堅力量。中國抗日戰爭不僅使中國人民取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同時也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了難以磨滅的重大貢獻。
9. 抗日戰爭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中國抗日戰爭這個是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抗日戰爭由中國軍民獨立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開始,發展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融為一體,始終把日本陸軍主力牢牢地牽制在中國戰場,造成了日軍的重大傷亡。中國抗日戰爭為奪取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作用: 1、中國人民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在世界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七七事變」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東方的起點。 2、中國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的持久抗戰,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瓜分全球、稱霸世界的侵略圖謀 。 3、 中國戰場牽制和斃傷日軍主力最多、持續時間最長、付出代價最大。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要轉折。地位: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要轉折。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改變了中國近代以來因外敵入侵而割地、賠款、出讓國家主權的屈辱歷史;使中華民族空前覺醒和團結,愛國主義精神得到極大弘揚;光復了自甲午戰爭以來的失地,台灣、澎湖列島等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廢除了帝國主義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長達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四大國之一和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贏得了應有的國際地位。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世界民族解放史上的燦爛篇章,為被壓迫民族爭取獨立解放樹立了光輝的旗幟,極大地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使第二世界大戰後的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它對中國革命的發展、對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