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抗戰時期的大軍閥都有誰
當時的地方軍閥主要有李宗仁白崇禧的桂軍,閻錫山的晉軍,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楊森王陵基王瓚緒孫震的川軍,盧漢的滇軍,馬步芳馬鴻逵的馬家軍,傅作義的平綏軍等幾支比較強的,其他的像張學良的東北軍,馮玉祥的西北軍,程潛唐生智的湘軍,陳濟棠的粵軍,王家烈的黔軍都已經被蔣介石給分化瓦解了,後來比較強的幾支軍閥部隊在蔣介石的消滅異己中大部選擇了投向共產黨投向人民懷抱;只有桂軍,晉軍,部分川軍,大部的青海馬家軍和寧夏馬家軍負隅頑抗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全殲,所以不是蔣介石不想讓地方軍閥與解放軍作戰,而是把這些軍閥大部都擠到了共產黨一邊(因為隨著解放戰爭後期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取得一個又一個戰役的勝利,軍事力量空前強大,使這些地方軍閥不得不正視歷史正式現實順應歷史潮流,再加上蔣介石的排除異己削弱他們的實力也促使他們與蔣介石徹底決裂投向人民陣營)。
『貳』 抗戰結束為什麼桂系軍閥還有能力和中
應該說這和桂系的領袖素質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桂系的領袖李宗仁、白崇禧在各大派系中應該說是最有才能的,包括軍事和政治,我們都知道,各大軍閥在抗戰中都毫無例外的被日軍打得七零八落,包括東北軍、西北軍原馮玉祥部、閻錫山部等,他們要說勝仗也只是一些局部的小戰鬥上,大戰役毫無例外的都失敗了,國民黨的中央軍也基本是一潰千里,唯有桂系,後方基地離戰場遠,遭破壞少,且在前方桂系軍隊打了著名的台兒庄戰役(桂系作為主力),李宗仁將軍臨危受命重創日軍,桂系雖然也損失慘重,但贏得了人心,是人民對桂系的軍隊和領袖們刮目相看,老將看到李宗仁能打仗,於是調各路人馬齊聚徐州,總數約
60萬大軍歸李宗仁指揮,希望他再打幾個「台兒庄」,殊不知老蔣沒有戰略眼光,將幾十萬大軍送入日軍的包圍圈,李宗仁將軍審時度勢,將軍隊幾乎沒有損失的撤出日軍的包圍,這可以說是李宗仁最大的抗戰貢獻,其意義遠勝於「台兒庄大捷」。從中展現了他高超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憑借這兩點,桂系能在大戰後迅速恢復了元氣。 另一位領袖白崇禧更有小諸葛之稱,才能卓著,老蔣頗為倚重,但又知道桂系有野心而加以設防。每到關鍵時刻總要用,所以桂系軍閥一直在中央占據要職,頗有實力和影響
『叄』 中國抗戰時期有幾大軍閥
總的來說,民國時期大約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分別為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黨時期。北洋軍閥時期,最具實力和勢力的軍閥分別為皖系、奉系和直系。
而國民黨時期,最著名的,同時也是影響力最大的軍閥,莫過於國民黨四大集團:蔣介石中央軍;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軍;馮玉祥的西北軍和閻錫山的晉綏軍,當然,還有一支繼承了張作霖家底的東北軍。
清帝退位之後,中國最先進入了北洋軍閥時期,在勉力維持北洋集團完整的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迅速分裂為以吳佩孚、曹錕、馮國璋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同時,崛起東北占據東北三省的張作霖的奉系,也被算入了北洋軍閥行列。
特點:
1、軍閥沒有強烈的意識形態,使文化活動自由,讓新文化運動得以興起。如段祺瑞聘蔡元培做北大校長。
2、有輪流執政現象,不將對手趕盡殺絕。
3、以擴充軍隊為第一目的,嚴重阻礙中國現代化。
4、中國自北宋實施重文輕武的政策後,軍人素質嚴重降低。從袁世凱的善後大借款後,袁世凱私心自用提拔行伍,造成軍中(上層軍官)76%文盲。
(3)抗日戰爭爆發各大軍閥支持抗戰擴展閱讀
北洋諸多軍閥之中,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與其說是一個軍閥,還不如說是一個政治聯盟。觀看民國北洋軍閥時期的地圖,皖系軍閥占據了安徽、山東、上海、浙江、福建、陝西等多個省份,似乎實力極強。
但實際上,占據各個省份的軍閥們並不完全服從於理論上的首領段祺瑞,段祺瑞也很難輕易的指揮分布於各省的軍閥部隊。也因此,痛定思痛的段祺瑞才委託徐樹錚編練屬於自己的嫡系部隊,只是最終失敗了而已。
1、皖系首領段祺瑞
因此,真正將軍隊掌握在手中,如臂指使的北洋軍閥,其實只有兩個,分別為吳佩孚的直軍和張作霖的奉軍。巔峰時期坐鎮洛陽的吳佩孚,轄有20餘萬精銳大軍,占據了河南、河北、山東、湖南、湖北等多個省份,同時,附屬於直系的軍閥更難以數計。
而以東北三省為根基的奉系軍閥張作霖,最巔峰時期則飲馬長江,占據了9個省份,擁有40餘萬大軍。北洋三大派系之間爆發的戰爭,最具規模的分別為直皖戰爭、第1次直奉戰爭和第2次直奉戰爭。
2、直奉戰爭
直皖戰爭和第1次直奉戰爭時期,直系先後擊敗了皖系和奉系,成為北洋政府的話事人,而第2次直奉戰爭,直系在戰場上雖然沒有戰敗,卻由於馮玉祥的倒戈一敗塗地,張作霖因此入關佔領九省,達到極盛。
這三場戰爭也是影響力最大,參戰人數最多,波及范圍最廣的軍閥混戰。至於其他軍閥混戰,比如張作霖和閻錫山之間的晉奉大戰,江蘇軍閥和浙江軍閥之間的江浙戰爭,西南軍閥的混戰和幾乎從未停息的四川軍閥混戰,雖然規模並不小,但是影響力卻比之相差較遠。
到了國民政府時期,北伐勝利後的蔣、桂、馮、閻四大派系,隨即發生了激烈的沖突,派系之間的紛爭最終將沖突演變成戰爭。四大集團之中先後爆發了蔣桂戰爭、蔣馮戰爭、中原大戰等大規模混戰。
3、北伐戰爭
尤其是中原大戰,戰爭范圍波及全國,參戰人數超過百萬,中原大戰造成的損失,僅參戰四方軍隊傷亡就高達30萬之巨,至於戰爭的損耗及對於百姓的損失,更難以數計。
中原大戰之後,曾有40萬大軍的馮玉祥西北軍灰飛煙滅,從占據華北四省的閻錫山縮回山西和綏遠兩首,新桂系勢力也大范圍收縮,蔣介石的中央軍大獲全勝,並一直牢牢的控制在國民政府。
其後,一直到全面抗戰爆發,國民黨各大集團基本上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軍閥混戰。當然,如福建事變、兩廣事變等國民政府內部的紛爭依然從未停止。最終,經過了八年抗戰之後,在解放戰爭中,曾經不可一世的軍閥們全部被掃入了歷史的垃圾堆,新中國在一片廢墟中建立。
『肆』 抗日戰爭爆發,各大軍閥的實力都很強為什麼都不願意
本來在韓復榘計劃放濟南城的時分,他的部下也提過對立定見,闡明過理由,可是韓復榘卻表達了這么的意思:蔣介石是一個奸刁的人,沒有人明白他究竟會在啥時分又和日本達到共同,假如我們一向據守,我們的力氣會嚴峻受損,到時分假如真的有啥協議的話,我們就一無所得了。本來恰是這份顧慮才使得他連自個的命都沒保住,更別提他的勞績了。 七七事變以後,聞名的抗日將軍宋哲元也說過,在場戰役中蔣介石會消除對自個晦氣的力氣,假如真這么的話,我們拚命的成果就付之東流了。其時有過為抗日力氣捐贈物資的情況,可是宋哲元婉拒了這些物資,本來他並不是有多高尚,而是由於一旦承受這些物資,部隊就得上一線,到時分有也許連自個的命都保不住,他不想讓蔣介石看他的笑話。可見,在那個年代,誰都不行信,是生計仍是消亡,只能靠自個。
『伍』 抗日戰爭時期各派軍閥有哪些 實力怎樣
北洋軍閥的派系在此時幾乎所剩無幾,張學良的東北軍自入關後直至西安事變一直為張、楊二人所控制,抗戰以來,大部為胡宗南所接管。王家烈在圍剿紅軍的過程中,他的貴州省主席的位置被蔣介石所剝奪,後來在抗戰時間里,貴州當地的軍隊,一部隨川軍出川抗戰,其餘多數編入後來的國軍97軍和新1軍。四川軍閥方面,薛岳任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後代行司令職務。楊森所控制的川軍把持了此時四川省的軍務,加上蔣介石委任他的重慶軍隊拱衛陪都的職責,在西南方面成為一方霸主。另外白崇禧、李宗仁的桂軍作為具有優良戰術素養的部隊,在抗戰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李宗仁接替韓復榘為第五戰區司令員,指揮了台兒庄大捷。白崇禧的桂軍也在西南積極抗日,蔣介石真正所依賴的嫡系部隊則鮮有作為,除杜聿明的征緬遠征軍,更多的則是如湯恩伯這樣的敗類。
『陸』 抗日戰爭什麼時候進入相持階段,標志時什麼最好有個系統的回答,謝了
1、武漢會戰的結束標志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2、因為初期抗戰日軍雖然攻專勢兇猛,但損屬失巨大,深知無法徹底打敗我軍。所以相持階段,日軍主要進行離間與武力相結合的方式瓦解我軍。
3、各大軍閥對離間活動幾乎都不為所動,依然勇猛抗日,但也有一部分派系部隊叛變。武力方面,三次長沙會戰讓日軍蒙受更慘重的代價。
『柒』 中國抗戰時期有幾大軍閥
當時的地方軍閥主要有李宗仁、白崇禧的桂軍,閻錫山的晉軍,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楊森、王陵基、王瓚緒、孫震的川軍,盧漢的滇軍,馬步芳、馬鴻逵的馬家軍,傅作義的平綏軍等幾支比較強的。
其他的像張學良的東北軍,馮玉祥的西北軍,程潛、唐生智的湘軍,陳濟棠的粵軍,王家烈的黔軍都已經被蔣介石給分化瓦解了,後來比較強的幾支軍閥部隊在蔣介石的消滅異己中大部選擇了投向共產黨,投向人民懷抱。
只有桂軍,晉軍,部分川軍,大部的青海馬家軍和寧夏馬家軍負隅頑抗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全殲,所以不是蔣介石不想讓地方軍閥與解放軍作戰。
而是把這些軍閥大部都擠到了共產黨一邊(因為隨著解放戰爭後期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取得一個又一個戰役的勝利,軍事力量空前強大,使這些地方軍閥不得不正視歷史正式現實順應歷史潮流,再加上蔣介石的排除異己削弱他們的實力也促使他們與蔣介石徹底決裂投向人民陣營)。
(7)抗日戰爭爆發各大軍閥支持抗戰擴展閱讀
主要戰場
概述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始終存在著兩個戰場,即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和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兩個戰場在中國抗日戰爭中逐漸形成,在戰略上相互配合。
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始終是中國抗戰的重要戰場,在全民族抗戰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國性抗戰開始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立即投入抗日斗爭。
八路軍剛開赴前線時,主要是直接在戰役上配合國民黨軍隊作戰。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後,八路軍在敵後實施戰略展開,發動獨立自主的敵後游擊戰爭。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此時在中國正面和敵後戰場上,國共抗日軍隊一共抵抗著日軍57個師團,超東南亞加上太平洋戰場的日軍總數。中國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